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茅F2杂种选育与同工酶标记辅助选择 被引量:34
1
作者 邓海华 廖兆周 +6 位作者 李奇伟 劳方业 符成 陈西文 张垂明 刘少谋 杨业后 《甘蔗糖业》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2000/01杂交季以甘蔗与斑茅属间杂交F1杂种崖城95-41 作母本,与父本CP57-614和川蔗57-416杂交,在二个组合后代实生苗中分别取13个单株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除1个单株为可疑后代外,其它均为斑茅的F2后代。过... 2000/01杂交季以甘蔗与斑茅属间杂交F1杂种崖城95-41 作母本,与父本CP57-614和川蔗57-416杂交,在二个组合后代实生苗中分别取13个单株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除1个单株为可疑后代外,其它均为斑茅的F2后代。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标记PxA6、PxA7和PxA9在斑茅F2中出现机率高,特别是PxA6和PxA7,其酶带清晰易辨,可作为F2后代辅助选择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酶标记 辅助选择 甘蔗 斑茅 属间杂交 f2杂种 育种
下载PDF
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2产量相关性状和抗病性及其QTL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掌军 刘妍 +7 位作者 王志兰 乔丹 石冰欣 卢春甜 刘凤楼 李清峰 张晓岗 刘生祥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7,共11页
在明确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各自遗传性状的基础上,以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2群体的331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产量相关性状、抗病性及其QTL分析,以期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基因资源。结果表明,产量相关性状在F2群体均出现较大分离... 在明确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各自遗传性状的基础上,以宁春4号与河东乌麦杂交F2群体的331个单株为材料,进行产量相关性状、抗病性及其QTL分析,以期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基因资源。结果表明,产量相关性状在F2群体均出现较大分离,有效分蘖数、经济系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7.05个、0.37,均超过高亲亲本(分别为6.31个、0.31),超高亲比例分别达57.40%、75.23%;穗粒数、穗粒质量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33.07粒、1.19g,均低于低亲亲本(36.49粒、1.22g),超中亲比例分别达34.14%、33.84%,超高亲比例分别达34.14%、26.88%。类群Ⅰ的平均穗粒数最多(49.25粒)、穗粒质量最高(1.61g),类群Ⅴ的有效分蘖数最多(14.50个),类群Ⅶ的经济系数最高(0.46),为优异产量相关性状类群。有效分蘖数与穗粒数、穗粒质量,穗粒数与穗粒质量、经济系数,穗粒质量与经济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有9.97%、0.91%、0.60%的单株表现为高抗白粉病(1~2级)、条锈病(1级)、叶锈病(1级),10.57%、15.41%、15.11%的单株表现为中抗白粉病(3~4级)、条锈病(2级)、叶锈病(2级),79.46%、83.69%、84.29%的单株表现为感白粉病(5~8级)、条锈病(3~4级)、叶锈病(3~4级)。有15.11%的单株同时抗白粉病、条锈病,13.29%的单株同时抗白粉病和叶锈病,9.67%的单株同时抗条锈病、叶锈病,8.76%的单株同时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利用新开发的13个SSR标记共发掘出25个产量相关性状和抗病性相关QTL,涉及2A、4A、5A、1B、2B、3B、5D、6D、7D等9条染色体,加性效应为-0.19~1.57,表型贡献率为2%~9%,LOD值最大为23.40。其中,4A、5A、1B、3B、5D、6D染色体存在产量相关性状和抗病性QTL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f2 产量相关性状 抗病性 QTL
下载PDF
结球甘蓝F1、F2、双交种及其亲本的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安平 张恩慧 +4 位作者 尚丽荣 朱守亮 李宏伟 许忠民 白延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1-176,共6页
【目的】比较结球甘蓝F1、F2、双交种及其亲本小孢子胚胎的发生能力,为建立高效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25份结球甘蓝F1及其50份亲本,产胚困难的22份结球甘蓝F1及其相应的F2,1份产胚能力强的结球甘蓝与22... 【目的】比较结球甘蓝F1、F2、双交种及其亲本小孢子胚胎的发生能力,为建立高效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25份结球甘蓝F1及其50份亲本,产胚困难的22份结球甘蓝F1及其相应的F2,1份产胚能力强的结球甘蓝与22份产胚困难材料的正、反交杂交后代,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小孢子培养,以比较其产胚情况。【结果】25份结球甘蓝F1有9份产生胚状体,其中"EF10"产胚能力最强,平均每蕾产胚10.45个,"QG80"和"QG78"次之,其余6份材料平均每蕾产胚不足1个;50份结球甘蓝亲本只有5份产胚,这5份材料分别是"EF10"、"QG80"的父、母本和"QG78"的母本。22份产胚困难的结球甘蓝F1有8份产生胚状体,其自交后代F2全部产生胚状体,其中4份F2代的胚产量较其F1有所提高;14份无产胚的结球甘蓝F1代材料,其F2代中有3份产生胚状体。用产胚能力强的"EF10"作亲本与8份产胚能力较弱的结球甘蓝材料杂交,16份正、反交双交种全部产生胚状体,胚产量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明显高于产胚能力弱的亲本;用产胚能力强的"EF10"作亲本与14份无产胚的结球甘蓝材料杂交,28份正、反交双交种有4份产胚;比较相同亲本的正、反交双交种的胚产量可知,二者无明显差异。【结论】结球甘蓝F1较其亲本产胚能力强,不同F1胚胎发生能力不同;对产胚困难的结球甘蓝F1,以其F2为试材,可诱导产胚或提高胚产量;用产胚能力强的结球甘蓝作亲本与产胚困难的材料杂交,正、反交均能明显提高产胚困难材料的产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游离小孢子培养 F1 f2 双交种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杂交株F2 SO7基因ORF的克隆与表达
4
作者 杨桂连 张西臣 +2 位作者 赵权 李建华 尹继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杂交株F2[F1(JL×HB)×SD]的总RNA中扩增了651 bp的SO7基因ORF。通过T-A克隆技术,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中,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经PCR及酶切鉴定确定阳性克隆...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杂交株F2[F1(JL×HB)×SD]的总RNA中扩增了651 bp的SO7基因ORF。通过T-A克隆技术,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中,转化至受体菌DH5α中,经PCR及酶切鉴定确定阳性克隆pMD18-T-SO7,然后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确定成功克隆SO7基因ORF。经DNAStar软件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扩增出了完整的SO7开放阅读框架,含651个核苷酸,富含AGC重复序列,编码216个氨基酸。与国外株SO7比较,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7.7%,有15个核苷酸发生突变,其中9个为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4.9%。将获得的重组阳性克隆质粒pMD18-T-SO7与融合型表达载体pGEX-6p-1均以BamH I和EcoR I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转化与克隆鉴定。将阳性克隆pGEX-6p-SO7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中,经IPTG诱导和SDS-PAGE分析,可见约43.8 Ku融合蛋白带。Western blot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E-tenella抗原性,从而为进一步研制E.tenella杂交株F2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ENELLA 杂交株f2 SO7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筛选人白细胞文库中与A型流感病毒PB1-F2相互作用的蛋白 被引量:3
5
作者 崔雨明 侯佩莉 +3 位作者 张茂林 李鸿梅 黄飞 关振宏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文库中与A型流感病毒PB1-F2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为研究PB1-F2蛋白的功能提供依据。构建pGBKT7-PB1-F2诱饵重组载体,在证实诱饵蛋白不具有自激活作用的前提下,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白细胞文库中与PB1-F2...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文库中与A型流感病毒PB1-F2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为研究PB1-F2蛋白的功能提供依据。构建pGBKT7-PB1-F2诱饵重组载体,在证实诱饵蛋白不具有自激活作用的前提下,以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白细胞文库中与PB1-F2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酵母细胞内验证蛋白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酵母表达载体pGBKT7-PB1-F2在酵母中成功表达PB1-F2融合蛋白。酵母双杂交筛选并验证,获得了8个与流感病毒PB1-F2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探索PB1-F2蛋白的新功能,为揭示流感病毒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A型流感病毒 PB1-f2蛋白 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Comparisons of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Relation to Lint Yield Among F_1 Hybrids, Their F_2 Descendants and Parental Lines of Cotton 被引量:2
6
作者 FENG Guo-yi GAN Xiu-xia +3 位作者 YAO Yan-di LUO Hong-hai ZHANG Ya-li ZHANG Wang-fe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909-1920,共12页
We compared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relation to yield of two F1 cotton hybrids(Shiza 2-F1 and Xinluzao 43-F1), their parental lines(NT2, H2 and 4-14) and their F2 descendants at different growth and ... We compared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relation to yield of two F1 cotton hybrids(Shiza 2-F1 and Xinluzao 43-F1), their parental lines(NT2, H2 and 4-14) and their F2 descendants at differe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s. The two F1 exhibited heterobeltiosis i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 by 8.1-52.1%, canopy 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CAP) by 8.2-57.6% and canopy respiration rate(CR) by 3.0-78.7%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They also exhibited mid-parent heterosis by 2.0-5.2% in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SPAD) during the lat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s.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oth parents contributed to increase in Pn, SPAD and CAP in the F1. A low CR in the F1 matched a low CR of the parental lin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2 were mainly dependent upon the magnitude and degeneration rate of the F1. Mid-parent heterosis in CAP and in CR during the lat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 reduced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F2. Averag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10.7-34.7% higher in the parental lines of Xinluzao 43-F1 than in the parental lines of Shiza 2-F1. Heterobeltiosis i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7.0-23.1% greater for Xinluzao 43-F1 than for Shiza 2-F1.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he F1 was affected by either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parents or heterobeltiosis.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he F2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he F1. The yields of the two F1 were 39.1-46.3% higher than their respective parents and 26.4-45.9%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cultivar Xinluzao 33. The yields of the two F2 were 9.2-12.8% higher than the parents and 14.9-27.4% higher than that of Xinluzao 33. The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and yield of the F1 and F2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ir parents. The increases in Pn and CAP of the F1 and F2 were dependent on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parents. It is thus concluded that the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light use efficiency and yield of the F1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at least one parent with low CR, but high CAP, Pn and SPAD. This strategy might also improve the value of the 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cotton heterosis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f2
下载PDF
鲔鲂F_1、F_2及其亲本肌间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文枰 贾永义 +3 位作者 刘士力 李倩 李停 顾志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为研究新型鲐鲂杂交鱼的肌间骨,采用常规测量和解剖法对鲌鲂F_1(female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male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鲌鲂F_2(self-crossing of F_1 hybrid offemale C.alburnus×male M.amblycephala)... 为研究新型鲐鲂杂交鱼的肌间骨,采用常规测量和解剖法对鲌鲂F_1(female 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male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鲌鲂F_2(self-crossing of F_1 hybrid offemale C.alburnus×male M.amblycephala)及其母本翘嘴鲌(C.alburnus)、父本团头鲂(M.amblycephala)肌间骨的数目、形态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鲌肌间骨数目为134—139,平均为136.8根;团头鲂的肌间骨数目为121—129,平均为124.2根;鲌鲂F_1肌间骨数目为129—134,平均为131.6根;鲌鲂F_2肌间骨数目为127—134,平均为130.1根;鲐鲂F_1、F_2与翘嘴鲌、团头鲂之间肌间骨数目差异显著(P<0.05);鲌鲂F_1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数目最多,为0.8024;鲌鲂F_2最少,为0.7744;翘嘴鲐和团头鲂介于鲐鲂F_1和F_2之间,分别为0.7953和0.7763。4种鱼均含有"I"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两分叉形、两端多叉形和树枝形7种类型肌间骨,髓弓小骨比脉弓小骨多且复杂;鱼体左右两侧肌问骨的数目不完全相等,形态也不完全对称,但较为接近,且肌间骨越靠前端,形态越复杂;研究获得的鲌鲂F_1和F_2在肌间骨总数、复杂型肌间骨数目和躯体轴下肌肌间骨数目均较母本有所减少,鲌鲂F_2较F_1还呈下降的趋势,且每一肌节所含肌间骨最少,表现出一种有利于提高食用品质和精深加工的优势。研究结果为鲐鲂属间远缘杂交培育少肌间骨新品种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鲌鲂F1 鲌鲂f2 肌间骨 形态学 远缘杂交
下载PDF
黑鲷(♀)×真鲷(♂)杂交子二代仔鱼早期发育及饥饿不可逆点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淑吟 张志勇 +5 位作者 许津 吉红九 吴国均 贾超峰 祝斐 孟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以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一代为亲鱼,于2017年4月在水温(21.8±0.4)℃条件下,对自然受精、人工孵化获得的杂交子二代(F_2)早期仔鱼进行发育观察,并就饥饿对仔鱼早期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及... 以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真鲷(Pagrus major♂)杂交子一代为亲鱼,于2017年4月在水温(21.8±0.4)℃条件下,对自然受精、人工孵化获得的杂交子二代(F_2)早期仔鱼进行发育观察,并就饥饿对仔鱼早期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及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F_2初孵仔鱼全长(2.40±0.15)mm,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4~5 d,7日龄全长增长到(3.95±0.04)mm,生长态势正常;杂交F_2仔鱼开始摄食的初次摄食率及最高摄食率分别为45.8%及77.21%,6日龄时初次摄食率下降为29.83%,抵达PNR时间;饥饿仔鱼5日龄时负生长,全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6日龄时全长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表明杂交F2早期仔鱼具有较好的生长态势;其开始投饵的最适时机应于仔鱼开口后的3 d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真鲷(♂)杂交子二代 仔鱼 初次摄食率 不可逆点
下载PDF
甘蔗细茎野生种(S.spontaneum)远缘杂种F_2代模糊综合评判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丽萍 蔡青 +2 位作者 范源洪 陆鑫 马丽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7,共4页
应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对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远缘杂种F2代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云02-228、云03-77、云02-312、云02-281、云02-286、云02-294六个材料综合性状优良,可以作为优良亲本进一步回交利用;云02-317、云02-241需作进一步... 应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对甘蔗细茎野生种的远缘杂种F2代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云02-228、云03-77、云02-312、云02-281、云02-286、云02-294六个材料综合性状优良,可以作为优良亲本进一步回交利用;云02-317、云02-241需作进一步的试验观察;云02-185、云02-297、云02-325、云02-227应予以淘汰。该结果为甘蔗细茎野生种远缘杂种F2代的进一步选育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增加了选育工作的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细茎野生种 远缘杂种f2 灰色关联度 模糊综合评判
下载PDF
四倍体杂交冰草11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志艳 于肖夏 +2 位作者 于卓 姜超 石悦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4,共8页
为了定位四倍体杂交冰草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和深入开展冰草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重要性状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其功能分析等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其F2群体为材料,在已构建出的四倍体杂交冰草高密度分子连锁遗传图谱上,采用多MQM模型法对株高... 为了定位四倍体杂交冰草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和深入开展冰草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重要性状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其功能分析等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其F2群体为材料,在已构建出的四倍体杂交冰草高密度分子连锁遗传图谱上,采用多MQM模型法对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茎叶比、穗长、穗宽、单株干重、单株干重、分蘖数共1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两年一点的测量值呈正态分布,均适用于QTL分析;在LOD>3.0条件下,11个性状共定位了59个QTL,分布在14个连锁群上,其遗传贡献率变幅为6.7%~37.6%;在这59个QTL中,控制叶片数7个、分蘖数6个、单株鲜重4个、单株干重5个、茎粗5个、叶长4个、叶宽10个、穗长6个、穗宽5个、茎叶比4个、株高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杂交冰草 杂种f2群体 重要农艺性状 QTL定位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_1,F_2的RAPD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景环 云锦凤 +2 位作者 邰丽华 王树彦 吕建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80,共4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F2做了比较分析。旨在用分子标记方法探索亲本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远缘杂种后代的遗传关系,为后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之间...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F2做了比较分析。旨在用分子标记方法探索亲本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远缘杂种后代的遗传关系,为后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杂种F1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RAPD扩增带,同时还丢失了双亲部分的RAPD扩增带,杂种F1的多态性条带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F1是真正的杂种;F2的多态性条带表明:F2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相差不大,略偏向母本。亲本与杂种F1,F2的RAPD扩增带表型均具有一定的差异,RAPD遗传标记可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披碱草 老芒麦 杂种F1 f2 RAPD分析
下载PDF
4种遗传型罗非鱼的耐盐慢性驯化表现 被引量:16
12
作者 范武江 李思发 +1 位作者 孟庆辉 刘于信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0-435,共6页
在实验室小水体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新吉富)、萨罗罗非鱼(Sarothrodon melanotheron)以及它们的杂交F1和F2("吉丽"罗非鱼)进行盐度梯度实验,观察其耐盐能力。采用4(遗传型)×4(水平或重复)随机区组设... 在实验室小水体中,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新吉富)、萨罗罗非鱼(Sarothrodon melanotheron)以及它们的杂交F1和F2("吉丽"罗非鱼)进行盐度梯度实验,观察其耐盐能力。采用4(遗传型)×4(水平或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对照组全程维持淡水养殖;实验组起始盐度为0,盐度每天提高8直至实验鱼100%死亡。在水温保持(27.2±1.3)℃、正常投饵情况下,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杂交F1及F2的50%死亡盐度平均值(MLS)分别为125.78±1.66、54.22±2.51、77.33±1.89和73.73±1.32;萨罗罗非鱼的累计存活率(CS)和MLS值均显著高于尼罗罗非鱼、杂交F1和F2(P<0.05);杂交F1和F2的CS值及MLS值均显著高于尼罗(P<0.05);F2和F1之间CS值和MLS值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罗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 杂交F1 杂交f2 慢性驯化 耐盐
下载PDF
SPF凡纳滨对虾F_1、F_2及杂交代生长和存活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姚雪梅 黄勃 +1 位作者 张继涛 王志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6-330,共5页
以引进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SPF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建立自交系F1和F2,并与海南经过若干代养殖后选育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建立杂交系(SPF♀×海南种♂),获得杂交代。通过大规模养殖发现,F1生长最快,杂交代居中,F2最... 以引进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SPF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建立自交系F1和F2,并与海南经过若干代养殖后选育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建立杂交系(SPF♀×海南种♂),获得杂交代。通过大规模养殖发现,F1生长最快,杂交代居中,F2最慢。但F1存活率显著低于F2和杂交代。主要是因为F1适应力差,甚至不断有发病个体出现。从虾苗下塘至100日龄,杂交代、F2和F1整个养殖周期存活率分别为60%、54.8%和14.6%,说明杂交代和F2适应力均好于F1。杂交代与F1100日龄生长相近,方差分析表明两者差异并不显著(P>0.05)。在养殖后期杂交代生长和存活率优势明显,不但保持了引进种较好的生长性状,而且表现出海南选育的凡纳滨对虾存活率高的优良性状,杂交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凡纳对虾 F1 f2 杂交代 存活率 生长
下载PDF
黑麦草杂交F_2代光合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龙明秀 高景慧 +2 位作者 李波 吴振 高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在晴朗无云天气下,利用C-340 df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于分蘖期、拔节期和初花期对4个黑麦草品种(百盛Lolium perenne L.cv.Bison,邦德Lolium multiflorum L.cv.Abundant,多福L.perenne cv.Tove,卓越L.perenne cv.Eminent)及其杂交F2代... 在晴朗无云天气下,利用C-340 df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于分蘖期、拔节期和初花期对4个黑麦草品种(百盛Lolium perenne L.cv.Bison,邦德Lolium multiflorum L.cv.Abundant,多福L.perenne cv.Tove,卓越L.perenne cv.Eminent)及其杂交F2代的光合蒸腾速率、生态因子(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叶温)和生理因子(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进行测定,并同期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旨在从F2代中筛选出高光合、高水分利用率株系,并探讨影响黑麦草光合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121个F2代株系中,F2-2(百盛×多福)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蒸腾效率最低(P<0.05),为F2代中高光合、高水分利用率的最优株系;F2-2(百盛×多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蒸腾作用显著影响黑麦草叶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P<0.05),气孔导度是影响黑麦草叶片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生理因子,可作为筛选高光合作物的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杂交f2 水分利用效率 光能利用率
下载PDF
落叶松F_2代杂种优势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含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4,共6页
对青山林场14年生落叶松杂种F2代2组子代测定林进行分析,探讨杂种落叶松F2代是否存在较大的分离,杂种后期生长优势能否保持。试材包括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研究结果表... 对青山林场14年生落叶松杂种F2代2组子代测定林进行分析,探讨杂种落叶松F2代是否存在较大的分离,杂种后期生长优势能否保持。试材包括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2代的树高同F1代相比未存在较大分离,变异系数平均只增加了2·3%和5·8%,杂种优势稳定且具有较大生产潜力,营建杂种F1代种子园是我国高寒地区大量生产具有较高遗传增益杂种种子的途径之一。7个杂种F2代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内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异,变异系数随着树木年龄的增加而减小,14年、8年、7年和6年生树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6%、22·1%、23·9%和24·3%。15个杂种F2代家系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增产幅度呈下降趋势,但仍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以小北湖种源作参照,14年生高生长比8年生下降了18·5%,相比于长白落叶松种子园则下降了10·3%,杂种优势下降了2·4%,但14年生杂种F2代生长优势仍然明显,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超过优良种源小北湖28·1%、43·8%和123·8%,超过长白落叶松种子园7·8%、15·7%和33·8%,杂种优势为7·1%、4·1%和12·1%。7个杂种F2代家系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较高,属于强度遗传,遗传增益都在10%以上,材积的遗传增益高达33%,所以杂种落叶松F2代仍可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杂种f2 杂种优势 年龄效应 杂种分离
下载PDF
两个杂交棉F_1、F_2代及亲本冠层结构与物质生产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国艺 干秀霞 +4 位作者 杨美森 姚炎帝 罗宏海 张亚黎 张旺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35-1643,共9页
以杂交棉石杂2号和新陆早43的F_1、F_2代及亲本NT2、H2、4-14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各材料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MTA)、冠层光截获率等指标,分析了各指标变化对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杂交棉F_1代LAI具有超亲优... 以杂交棉石杂2号和新陆早43的F_1、F_2代及亲本NT2、H2、4-14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各材料叶面积指数(LAI)、叶倾角(MTA)、冠层光截获率等指标,分析了各指标变化对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杂交棉F_1代LAI具有超亲优势,冠层光截获率具有中亲优势;LAI和冠层光截获率具有明显的母系遗传特性,而MTA受到父本的显著影响。F_2代冠层结构主要受F_1代相关指标和衰退率的影响,LAI中亲优势减小了衰退率;杂交棉F_1代光合物质积累主要受亲本参数和超亲优势的影响,F_2代主要受F_1代参数的影响。杂交棉光合物质积累最大增长速率和直线增长期开始时间较晚,直线增长期及活跃增长期较长,最终积累量和最大增长速率较高。杂交棉F1代具有明显的光合生产和产量优势,F_2代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以选择具有优化冠层结构的亲本为基础,组配具有较大MTA的父本和较大LAI的母本,有利于改善杂交棉光合性能,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进一步挖掘产量潜力,为杂交棉高光效组合的选育及提高F_2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 冠层结构 杂种优势 f2
下载PDF
牵牛花杂交F_2代的RAPD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汉尧 王文泉 +2 位作者 刘小珍 龚秀会 杨宇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6-278,共3页
从50个引物中筛选了5个引物对园叶牵牛4个亲本及各杂交组合F2单株的总DNA进行RAPD扩增,共产生了83条DNA扩增带,它们的分子量在200~2500bp之间。同一引物在不同的供试材料上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扩增带的变幅在1~15之间,多态性也随引物... 从50个引物中筛选了5个引物对园叶牵牛4个亲本及各杂交组合F2单株的总DNA进行RAPD扩增,共产生了83条DNA扩增带,它们的分子量在200~2500bp之间。同一引物在不同的供试材料上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扩增带的变幅在1~15之间,多态性也随引物的不同而异。3个杂交组合F2基因组的DNA均有不少片段来自双亲中的共有片段,部分来自母本,另一部分则来自父本,还有极少的一部分是双亲均不具备的特异性片段,而双亲中原有的部分片段(特异性片段)在子代中却已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牛花 杂交育种 f2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分子标记技术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不同世代产量优势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瑞莲 陈金湘 +2 位作者 刘爱玉 周文新 熊格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7-240,共4页
2002-2004年,以转基因抗虫棉农杂62,H16,H64的F1,F2,F3为材料,比较了杂种后代的产量优势.结果表明,F1平均皮棉总产量为1296.30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14.38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19.81%;F2平均皮棉产量为1168.65kg/hm2,比对照增产86.... 2002-2004年,以转基因抗虫棉农杂62,H16,H64的F1,F2,F3为材料,比较了杂种后代的产量优势.结果表明,F1平均皮棉总产量为1296.30kg/hm2,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14.38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19.81%;F2平均皮棉产量为1168.65kg/hm2,比对照增产86.73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8.01%;F3平均皮棉产量为1117.65kg/hm2,比对照增产35.73kg/hm2,平均竞争优势为3.30%.F1竞争优势最大,其次为F2,F3.F2,F3的衰退率与竞争优势一致,其平均优势衰退率分别下降了12.59%和17.62%.在试验材料中,农杂62的产量最高,F1竞争优势大,而其F2,F3衰退率也最大;H16的产量最低,F1竞争优势最小,而其F2,F3衰退率也最小.在产量构成主要因素中,成铃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6962,其次是铃重和衣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73410和0.54273;F1,F2,F3成铃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0,0.84119,0.13814,表明杂种的结铃优势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F1 f2 F3 产量 杂种优势
下载PDF
白皮茄子新品种白玉的选育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植良 黎振兴 +1 位作者 李庆怀 孙保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7-38,共2页
白玉是以龙茄-YC-212为母本、以58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白皮茄子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96cm。早熟,播种至商品果始收春植105d(天),秋植86d(天);全生育期春植151d(天),秋植154d(天)。果实长棒形,头尾均匀,果皮白色,着色均匀,光泽度... 白玉是以龙茄-YC-212为母本、以58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白皮茄子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96cm。早熟,播种至商品果始收春植105d(天),秋植86d(天);全生育期春植151d(天),秋植154d(天)。果实长棒形,头尾均匀,果皮白色,着色均匀,光泽度好,萼片绿色,果肉白色、紧实。果长约26cm,横径4.2cm,平均单果质量192g。中抗青枯病。双季种植区一般单季每667m2产量2500kg,适合春秋露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白玉 一代杂种 果皮白色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F_1与F_2的经济性状相关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旭升 狄佳春 赵亮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3-15,共3页
分析了7个抗虫杂交棉组合F_1与F_2代间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抗虫杂交棉F1与F2代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籽指、比强度、马克隆值及伸长率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单铃重、不孕籽率、纤维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果枝数... 分析了7个抗虫杂交棉组合F_1与F_2代间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抗虫杂交棉F1与F2代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籽指、比强度、马克隆值及伸长率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单铃重、不孕籽率、纤维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果枝数、结铃数、烂铃率、脱落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F1的籽棉、皮棉产量的竞争优势与其F_2优势的衰退率之间仅存在弱的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要想获得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抗虫杂交棉F_2,首先必须获得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F1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杂种F1 杂种f2 经济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