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articular Corn Hybrids with Resistance against 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1
作者 王建军 杨书成 +3 位作者 王燕 王富荣 石秀清 赵丽芳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1年第5期18-20,24,共4页
[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valuate the resistance of particular corn hybrids against northern leaf blight. [ Method ] Using artificial inoculation meth- od, the resistance of 238 copies of particular corn hybrids ... [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evaluate the resistance of particular corn hybrids against northern leaf blight. [ Method ] Using artificial inoculation meth- od, the resistance of 238 copies of particular corn hybrids including silage corn, high oil corn, waxy corn and sweet corn against northern leaf blight was evaluated. [ Result] The corn samples with high resistance, resistance, moderate resistance, susceptibility and high susceptibility to northern leaf blight among 238 copies of materials in identification accounted for 0.8%, 20.6%, 44. 1%, 24.8% and 9.7%, respectively. Different types of varietie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sist- ance. Among cern varieties with moderate resistance or higher level, silage corn accounted for 87.8% ; high oil corn and waxy corn accounted for 73.3% and 61.3 %, respectively; sweet corn was less, accounting for 44.2%. Sixteen of 30 approved particular corn varieties showed resistance, accounting for 53.3 % of total approved varieties. [Condusion] The paper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breeding and planting of particular corn hybrids with resistance against northern leaf bl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leaf blight corn hybrids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China
下载PDF
Investigating Transgenic Corn Hybrids as a Method for Mycotoxin Control
2
作者 Hamed K. Abbas Nacer Bellaloui H. Arnold Bruns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6年第1期44-54,共11页
Transgenic Bt corn hybrids have been available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nd are known to control specific insects. More recently, so-called “stacked-gene” hybrids, have been released with multiple insect resistance ge... Transgenic Bt corn hybrids have been available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nd are known to control specific insects. More recently, so-called “stacked-gene” hybrids, have been released with multiple insect resistance genes and genes for herbicide resistance, resulting in up to 6 traits per plant. Because insect damage can lead to increased levels of mycotoxins, such as aflatoxins and fumonisin, we designed a study to compare te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orn hybrids, two non-transgenic, four with both herbicide and insect tolerance (stacked-gene) and four with glyphosate tolerance only to determine if any hybrid class had the advantage of reduced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Delta Research Extension fields in Stoneville, MS for two years in fine sandy loam and clay soil. Rows were either inoculated at the V10 stage of growth with toxigenic Aspergillus flavus K54 (NRRL 58987, isolated from corn kernels in Mississippi), grown on wheat, and applied at a rate of 22.42 kg/ha or allowed to become naturally infected with disease-producing fungi, including various Fusarium and other Aspergillus spp. Mycotoxin production differed according to the soil type with lower levels detected in the hybrids planted in clay soil vs. sandy soil.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ycotoxin production were found amongst the hybrid classes.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identify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ransgenic hybrids might produce higher yields and lower mycotoxin levels. Presently, selection of transgenic hybrids will not replace integrated strategies of biocontrol, host plant resistance, or good crop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achieving adequate mycotoxin control in co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cked-Gene corn hybridS Soil Type Mycotoxins AFLATOXIN FUMONISIN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hybrids with cytoplasmic male-sterility in Zea mays L.in China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建昆 刘克明 崔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1-9,共9页
The abortive behaviour and the cytoplasm quality of cytoplasmic male-sterility(CMS)lines of homocary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existence of C race of Bipolaris maydiswere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netic ... The abortive behaviour and the cytoplasm quality of cytoplasmic male-sterility(CMS)lines of homocary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existence of C race of Bipolaris maydiswere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netic breeding,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in this paper.The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the danger from disease of B. maydis in CMS hybrid pro-duction we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Zea mays L. ) hybrid CYTOPLASMIC MALE-STERILITY PATHOLOGY
下载PDF
Microbiota and Mycotoxins in Trilinear Hybrid Maize Produced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at Central Region in Mexico
4
作者 Peña Betancourt Silvia Denise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6年第9期671-676,共6页
Mycotoxigenic fungi and mycotoxins in 3 inbred lines (hybrids resistant to corn ear rot) were identified in twenty samples. The maize (Zea mays) accessions were collected in five plots of two municipalities in High Va... Mycotoxigenic fungi and mycotoxins in 3 inbred lines (hybrids resistant to corn ear rot) were identified in twenty samples. The maize (Zea mays) accessions were collected in five plots of two municipalities in High Valley, state of Hidalgo. The fungal population was determined with a microbiological dilution method used two culture media (PDA and ELA), for the detection of mycotoxins with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with visual inspection in UV light and a 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ELISA). The results showed high moisture content in all hybrids evaluated on an average of 38.3% and a 1.8 × 10<sup>3</sup> UFC/g fungus, values within the permitted limits by the Mexican legislation;however the most prevalent fungi were Fusarium sp. (76%), Alternaria sp. (14%), Penicillium sp. (4%) and Aspergillus sp. (5%), and the species Aspergillus nidulas, Aspergillus flavus,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Fusarium poae, and Penicillium ochraceum. The aflatoxin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in a range from 2 to 13 ng/g and 370 to 660 ng/g to fumonisi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rilinear corn hybrids have a variety of pathogenic potential fungi. The two genetic hybrids showed levels of aflatoxins and fumonisin safe for human consumption, contrary to one hybrid, with a content not suitable for human consumpti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 hybrids corn will improve predictive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a mays L. Mycotoxins FUNGI corn hybrid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吉科糯20的选育
5
作者 姜龙 李剑明 +6 位作者 于海燕 宁夕琳 高锋 杨柏明 魏书琴 潘业兴 荣美琪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2,共4页
吉科糯20是以自交系JN111为母本,以JN20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糯玉米一代杂种。中早熟,春播生育期约87 d(天);株型半紧凑,生长势强,平均株高238 cm,穗位高109 cm;果穗长筒型,平均穗长22.1 cm,穗行数14~16行,籽粒白色、糯质型,排列整齐,... 吉科糯20是以自交系JN111为母本,以JN20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糯玉米一代杂种。中早熟,春播生育期约87 d(天);株型半紧凑,生长势强,平均株高238 cm,穗位高109 cm;果穗长筒型,平均穗长22.1 cm,穗行数14~16行,籽粒白色、糯质型,排列整齐,百粒重41.9 g,直链淀粉占粗淀粉含量的2.84%,皮渣率5.97%(FW);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每667 m^(2)鲜穗产量900 kg左右,适宜吉林省鲜食糯玉米中熟至晚熟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吉科糯20 一代杂种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H808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洋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4期138-140,共3页
玉米新品种H808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最终以自交系铁13126为杂交种母本,铁T0752为杂交种父本,经过多年铁岭和三亚两地选育组配而成的亩产量高、玉米品质优良、抵抗逆境能力强、适宜种植区域性广泛中晚熟期的... 玉米新品种H808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最终以自交系铁13126为杂交种母本,铁T0752为杂交种父本,经过多年铁岭和三亚两地选育组配而成的亩产量高、玉米品质优良、抵抗逆境能力强、适宜种植区域性广泛中晚熟期的玉米杂交种。2020年,H808参加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主持的辽宁东方科企联合体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试验结果:经实地测产计算可知,H808平均亩产量比中晚熟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7.7%。2021年,H808参加辽宁东方科企联合体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并同时参加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试验结果:经实地测产计算可知,H808平均亩产量分别比中晚熟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9.6%和7.5%。H808在两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亩产量高、耐密性强、玉米品质好等特点,种植区域适合在辽宁省中晚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 H808 选育 栽培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花丝活力及其结实性动态研究
7
作者 赵树政 杨美丽 +4 位作者 鹿红卫 苏玉杰 程建梅 王帮太 秦贵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6期36-41,共6页
为了明确玉米杂交种花丝活力及不同日龄花丝结实率的动态变化规律,更好的为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玉米杂交种‘永优1573’、‘永优1583’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花丝日吐丝数量和吐丝长度、不同日龄花丝... 为了明确玉米杂交种花丝活力及不同日龄花丝结实率的动态变化规律,更好的为玉米育种和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玉米杂交种‘永优1573’、‘永优1583’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花丝日吐丝数量和吐丝长度、不同日龄花丝结实率和授粉果穗穗部性状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玉米杂交种日吐丝数量呈快增-慢增的变化趋势,日吐丝长度峰值在吐丝第2天。随着吐丝日数增加,授粉后果穗的穗长、穗粗、穗粒重和结实率基本呈先增后降的动态变化,其中穗粗峰值出现在吐丝第4~5天,穗长、穗粒重和结实率峰值均出现在吐丝的第6~7天,品种间有差异;吐丝第1~4天授粉百粒重均高于对照,有秃尖且逐日减小。研究结果所反映的花丝活力及其授粉结实率的变化规律无论在玉米高效育种还是在大田生产中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从而实现高产的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花丝活力 结实性 动态研究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玉米杂交组合脱水性综合评价
8
作者 杨明花 廖必勇 +6 位作者 刘强 冯国瑞 达吾来·杰克山 布阿依夏木·那曼提 刘琪 艾尔居玛·吐卢汗 彭云承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5,共8页
【目的】综合评价36份玉米杂交组合产量性状与收获时籽粒脱水速率快慢,筛选出籽粒脱水性快的品种,为选育高代群体育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以4份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9份玉米高代系为待测系,采用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设计,对其籽粒... 【目的】综合评价36份玉米杂交组合产量性状与收获时籽粒脱水速率快慢,筛选出籽粒脱水性快的品种,为选育高代群体育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以4份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9份玉米高代系为待测系,采用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设计,对其籽粒脱水速率及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隶属函数、聚类分析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玉米杂交组合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小到大排序依次为生育期<株高<穗粗<穗行数<轴粗<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穗高<穗轴含水率<单株粒重<籽粒脱水速率<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苞叶含水率<籽粒脱水含水率<秃尖长,秃尖长为64.63%、籽粒脱水含水率27.31%,生育期仅为1.39%。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与株高、穗粗、行粒数和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脱水速率与株高、穗粗和行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和穗轴含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前8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值和贡献率达到了86.39%。【结论】筛选出7个脱水快利于机械收获的玉米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主成分 杂交组合 脱水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北川山区海拔和坡向对杂交玉米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唐永金 许元平 +2 位作者 岳含云 侯大斌 董玉飞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28-431,共4页
在 φ(N) 31°45′~ 31°5 0′,λ(E) 10 4°2 0′~ 10 4°2 5′范围内 ,通过 3个杂交玉米品种在海拔 (halt) 6 0 0、90 0、12 0 0和 15 0 0m的阳坡和阴坡试验表明 :(1)海拔对杂交玉米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 .在halt6 ... 在 φ(N) 31°45′~ 31°5 0′,λ(E) 10 4°2 0′~ 10 4°2 5′范围内 ,通过 3个杂交玉米品种在海拔 (halt) 6 0 0、90 0、12 0 0和 15 0 0m的阳坡和阴坡试验表明 :(1)海拔对杂交玉米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 .在halt6 0 0~ 15 0 0m范围内 ,每升高 10 0m ,杂交玉米株高降抵 2 .4cm ,生育期延长 4.0d .(2 )坡向对杂交玉米产量也有极显著的影响 .与阳坡相比 ,阴坡使杂交玉米株高增加 3.9cm ,生育期延长 3.2d ,产量降低 35 2 .1kghm-2 .(3)海拔与品种的互作效应显著 ,但海拔与坡向之间、坡向与品种之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 ,并且海拔、坡向和品种三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杂交玉米产量也没有显著影响 .认为本研究结果可为山区杂交玉米的品种布局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坡向 杂交玉米 影响
下载PDF
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糊化和热力学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前程 李新华 +1 位作者 张凯 于济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88,共3页
采用实验室制取玉米淀粉的方法提取了17种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并采用快速粘度测定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分析了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糊化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普通玉米杂交种间RVA各参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RVA某些参数之间、DS... 采用实验室制取玉米淀粉的方法提取了17种普通玉米杂交种淀粉,并采用快速粘度测定仪(RVA)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分析了玉米杂交种淀粉的糊化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普通玉米杂交种间RVA各参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RVA某些参数之间、DSC某些参数间及RVA与DSC某些参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热力学性质 糊化 差示扫描量热仪 实验室制取 RVA 玉米淀粉 普通玉米 DSC 测定仪 相关性 种间
下载PDF
TOPSIS分析法在玉米杂交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志超 荆绍凌 刘文国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51,55,共4页
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中,对杂交种的评价尤为重要。TOPSIS分析法在玉米杂交种评价中具有简单、适用的特点,能够全面、合理、准确地对某几个评价对象(或指标)进行优劣排序。应用此方法对21个品种的产量和性状进行评价,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权重... 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中,对杂交种的评价尤为重要。TOPSIS分析法在玉米杂交种评价中具有简单、适用的特点,能够全面、合理、准确地对某几个评价对象(或指标)进行优劣排序。应用此方法对21个品种的产量和性状进行评价,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权重,进行加权分析,最后得出这些品种的贴近度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SIS 分析法 玉米杂交种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产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猛 陈洪俭 +3 位作者 陈现平 周广成 张玉同 石效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310-311,共2页
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回归系数法对 10个玉米杂交种 6个试点 1a结果进行产量稳定性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量稳定性有较大差异 ,其中豫玉 2 2 ,天禾 3号 ,93 -1和掖单 19号高产稳产 。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产量稳定性 变异系数法 回归系数法
下载PDF
玉米区域试验新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判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跃进 王翠玲 +2 位作者 郑和平 薛世跃 王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71,共4页
利用灰色理论对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18份玉米新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品种的综合评判值。结果表明:新品种的优劣顺序为:DX758,隆玉117,滑丰06-3,S608,焦单6号,奥玉3450,HM926,河单19,丰黎7201,郑单958,BN183,N... 利用灰色理论对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18份玉米新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品种的综合评判值。结果表明:新品种的优劣顺序为:DX758,隆玉117,滑丰06-3,S608,焦单6号,奥玉3450,HM926,河单19,丰黎7201,郑单958,BN183,NH0417,桥玉6号,天单1号,郑单502,原丰一号,新黄单901,郑单501。依据综合评价结果,选择玉米新品种,达到提高鉴定新品种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玉米 区域试验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判
下载PDF
不同株高玉米品种部分群体质量指标对种植密度的反应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利华 张丽华 +2 位作者 杨世丽 马瑞昆 张全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9-146,共8页
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选先玉335、郑单958和高优1号3个不同株高品种,副处理设45000,53250,61500,69750和78000株/hm25个密度,从产量及其结构、叶面积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库源关系和群体整齐度等方面研究阐述了不同株高紧... 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选先玉335、郑单958和高优1号3个不同株高品种,副处理设45000,53250,61500,69750和78000株/hm25个密度,从产量及其结构、叶面积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库源关系和群体整齐度等方面研究阐述了不同株高紧凑型玉米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在密度影响下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穗粒数、株高整齐度、单株干重、结实率、籽粒库充实度、粒叶比和产叶比等指标因密度处理的变异系数均呈现高秆品种大于中秆、中秆大于矮秆的规律性变化;生育后期叶面积衰减速率,源与库的相对地位、其平衡关系因密度处理的变化趋势也以品种株高不同而不同。高秆品种适宜密度和经济系数低,群体质量易受增密的负作用影响;矮秆品种对密度反应相对迟钝,但单株生产力有限;中等株高品种合理密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大、理论产量高,对密度反应适中,是夏玉米理想的品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株高 密度 群体质量
下载PDF
五种杂交玉米籽粒品质的FTIR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时有明 晏翠琼 +2 位作者 孙艳琳 李栋玉 刘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45-2948,共4页
为了研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杂交玉米品质评定上的可行性,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得五种杂交玉米籽粒的光谱。1776~952cm^-1范围内的光谱主要由蛋白质、淀粉和油脂的红外吸收带组成,淀粉的吸收带较为强烈,蛋白质和油脂的吸... 为了研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杂交玉米品质评定上的可行性,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得五种杂交玉米籽粒的光谱。1776~952cm^-1范围内的光谱主要由蛋白质、淀粉和油脂的红外吸收带组成,淀粉的吸收带较为强烈,蛋白质和油脂的吸收带稍弱。该范围光谱中特征吸收带相互重叠,导致一些重要信息被掩盖。通过对1776~952cm。范围内的红外光谱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发现1051和1548cm。吸收子峰的面积在1776952cm^-1范围内吸收带总面积中占的百分比与玉米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存在着线性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曲线拟合分析技术可用以分析杂交玉米籽粒中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为玉米品质的快速评定提供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玉米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曲线拟合
下载PDF
福建杂交玉米单作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蔡文振 卢济事 官德义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4-36,共3页
在单因素与多因素正交试验的基础上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对福建杂交玉米单作栽培的 4项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播种期对杂交玉米产量影响最大 ,呈负向线性关系 ,种植密度与播种期、施氮量、追肥方法之间存在... 在单因素与多因素正交试验的基础上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对福建杂交玉米单作栽培的 4项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播种期对杂交玉米产量影响最大 ,呈负向线性关系 ,种植密度与播种期、施氮量、追肥方法之间存在着显著互作效应。福州地区每公顷 52 50kg以上的优化栽培组合方案是 :7月 2 5日至 8月 5日间适时早播 ,每公顷保苗基本苗750 0 0~ 82 50 0株 ,施氮素 150~ 180kg ,基肥 :拔节肥 :穗肥为 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玉米 单作 栽培 回归设计 数学模型 玉米
下载PDF
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籽粒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泽民 于正坦 牛连杰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1997年第4期11-13,28,共4页
对不同年代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8个代表性玉米杂交种籽粒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籽粒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糖分、灰分及其它无法测定的成份的平均含量为10I.57%、4.24%、70.52%、1.23%、1... 对不同年代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8个代表性玉米杂交种籽粒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籽粒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糖分、灰分及其它无法测定的成份的平均含量为10I.57%、4.24%、70.52%、1.23%、1.42%和12.02%。自6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胚乳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下降是其主导因素,而胚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持续降低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趋势。作者认为:普通玉米杂交种的品质改良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不同年代 营养品质 杂交种 籽粒
下载PDF
适宜西南山区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贵单8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柏光晓 任洪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9期27-29,共3页
贵单8号是贵州大学农学院选育的适宜西南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在2004~2005年贵州省玉米杂交种西部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9 867.7 kg/hm2,16个点次全部增产,其中8个点次是第1位,... 贵单8号是贵州大学农学院选育的适宜西南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在2004~2005年贵州省玉米杂交种西部组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9 867.7 kg/hm2,16个点次全部增产,其中8个点次是第1位,两年分别比对照增产23.27%和23.4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864.5 kg/hm2,平均较对照增产16.92%,5个试点全部增产,其中3个试点是第1位。该品种种子顶土能力强,幼苗生长健壮,抗旱耐瘠,综合抗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优良。2006年5月已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贵州中西部玉米主产区及我国西南山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它的育成和应用将推动西南山区玉米大面积产量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贵单8号 品种选育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重要性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范厚明 付业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406-7407,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提出相应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毕单15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置60000、67500、75000株/hm2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285、330、385 kg/hm23个氮肥用量,随机区组排列,研究... [目的]进一步探讨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提出相应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毕单15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置60000、67500、75000株/hm2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285、330、385 kg/hm23个氮肥用量,随机区组排列,研究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毕单15号玉米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中高种植密度(67500苗/hm2或75000苗/hm2)、高氮量(385 kg/hm2)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通过测土施肥与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获得8779kg/hm2的玉米单产。[结论]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大重要因素,要提高玉米单产,就必须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适量的氮肥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氮肥用量 玉米栽培 重要性
下载PDF
玉米不育胞质杂交种的产量及其胞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宗华 常凤梅 +3 位作者 黄西林 高海水 荆建军 李国亚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5,16,共6页
对不同核质基因型杂交种的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核质遗传背景杂种的产量差异主要是由核基因型不同所致;不育胞质对杂交种的产量性状具有一定的正效应,C和E型不育胞质效应值分别达3.73%和8.07%,不育胞质杂... 对不同核质基因型杂交种的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核质遗传背景杂种的产量差异主要是由核基因型不同所致;不育胞质对杂交种的产量性状具有一定的正效应,C和E型不育胞质效应值分别达3.73%和8.07%,不育胞质杂种的产量还受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细胞质效应 杂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