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evels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Small-Tailed Han Sheep and Tan Sheep Populations Using Structural Loci 被引量:1
1
作者 LU Sheng-xia CHANG Hong +6 位作者 JI De-jun Tsunoda Kenji REN Zhan-jun REN Xiang-lian SUN Wei YANG Zhang-ping CHANG Guo-b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65-872,共8页
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 in typical colonies of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habitat" and several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s, the variations of 17 structural loci encoding blood proteins in 60 Small-Tailed Ha... 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 in typical colonies of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habitat" and several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s, the variations of 17 structural loci encoding blood proteins in 60 Small-Tailed Han sheep and 73 Tan sheep were exa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14 other sheep population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o investigate their levels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The average heterozygosities of Small-Tailed Han sheep and Tan sheep were 0.2360 and 0.2587,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values were 0.1974 and 0.2102,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effective numbers of alleles were 1.5723 and 1.5751, respectively. The coefficients of gene differentiation in the four groups (including 4, 6, 13, and 16 sheep populations, respectively) were 0.049323, 0.059987, 0.1728, and 0.201256,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degree of gene differentiation at the structural loci was the least in Hu sheep, Tong sheep, Small-Tailed Hart sheep, and Tan sheep; follow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four sheep populations and two Mongolian sheep populations; and was the highest in sheep populations belonging to the Mongolian sheep group, South Asian sheep, and European sheep. The earlier researchers' conclusions that both Small-Tailed Han sheep and Tan sheep evolved from Mongolian sheep were further verified b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u sheep, Tong sheep, Small-Tailed Han sheep, and Tan sheep were decreasingly affected by the bloodline of Mongolian sheep to different degre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heep populations were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s among sheep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Tailed han sheep tan sheep structural loci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raits among Crossbreds of Dorset and Local Sheep Varieties in Gansu Province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晓萍 刘建斌 +1 位作者 张万龙 冯瑞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期117-121,143,共6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at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local sheep varieties in Gansu Province, Dorset was introduced to crossbreed with the local sheep varieties, including Tan sheep, Small Tail Han sheep and Mongoli...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at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local sheep varieties in Gansu Province, Dorset was introduced to crossbreed with the local sheep varieties, including Tan sheep, Small Tail Han sheep and Mongolia sheep. The offspring of different crossbreeding combinations were sampled randomly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nd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raits were measured so as to screen out the best crossbreeding mo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same crossbreeding mode, the growth rate of F3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2, and of F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1. Among the F3 population, the growth rates of Dorset ×Han and Dorset × Mongolia hybrids were higher. Compared with those of Dorset ×Tan F3 hybrids, the body weights of male and female Dorset × Han and Dorset ×Mongolia F3 hybrids were increased by 5.59%, 4.40%, 5.93% and 3.76%, respectively. Among the F2 population, the growth rates of Dorset × Han and Dorset ×Mongolia hybrids were also higher. The body weights of male and female Dorset ×Han and Dorset × Mongolia F2 hybrid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Dorset × Tan ×Han F2 hybrids by 5.99%, 3.67%, 9.80% and 5.00%, respectively. In the F1 population, the growth rates of Dorset × Han and Dorset × Mongolia hybrids were higher.Compared with those of Tan × Han F1 hybrids, the body weights of male and female Dorset × Han and Dorset × Mongolia F1 hybrids were increased by 11.32%,5.22%, 7.60% and 7.20%, respectively. Therefore, in the feeding area of Small Tai Han sheep, Mongolia sheep and Tan sheep, Dorset was the best sire for producing hybrid lambs.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crossbred offspring was obv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RSET Mongolia sheep Small Tail han sheep tan sheep Crossbreeding combinati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下载PDF
Improving the Local Sheep in Gansu via Crossing with Introduced Sheep Breeds Dorset and Borderdale 被引量:4
3
作者 Sun Xiaoping Liu Jianbin +4 位作者 Zhang Wanlong Lang Xia Yang Bohui Guo Jian Feng Ruilin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4年第5期229-234,共6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at performance of local sheep in Gansu Province,Dorset and Borderdale were introduced to crossbreed with local sheep which were Tan sheep,Small-tail Han sheep and Mongolia sheep. The offspri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at performance of local sheep in Gansu Province,Dorset and Borderdale were introduced to crossbreed with local sheep which were Tan sheep,Small-tail Han sheep and Mongolia sheep. The offspring under different crossbreeding combinations were sampled randomly at the different growing stage to measure their growth traits so as to select optimize the crossbreeding mod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for the same crossbreeding mode,the growth rate of progeny was in order F3】 F2】 F1; for the F3 progeny,the combinations Dorset- Borderdale- Small tail Han sheep and Dorset- Borderdale- Mongolia sheep gave a higher growth rate,with a body weight of 1. 57%,3. 17%,8. 23%,1. 15% higher in male and female individuals than the counterparts of Dorset and Tan sheep and Small tail Han sheep; for the F2 progeny,the combinations Dorset- Borderdale- Small tail Han sheep and Dorset- Borderdale- Mongolia sheep also gave a higher growth rate,with a body weight of 2. 15%,4. 53%,9. 21% and 2. 75% higher in male and female individuals than the counterparts of Dorset and Tan sheep and Small tail Han sheep; for the F1 progeny,the combination Borderdale and Small tail Han sheep assumed a higher growth rate,with a body weight of 3. 23%,6. 07%,7. 42% and 8. 66% higher in male and female individuals than the counterparts of Borderdale- Mongolia sheep and Tan sheep- Small tail Han sheep,respectively. Therefore,in the Small-tail Han sheep and Mongolia sheep producing regions,the F2 or F3progeny bred by using Dorset or Borderdale sheep as male parent to cross with local breeds,or the hybrid lambs of Small-tail Han sheep and Borderdale sheep as highly qualified commodity,would produce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 Moreover,the novel breeds obtained by crossing were the valuable genetic resource for breeding meat sh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RSET Borderdale tan sheep Small tail han sheep Mongolia sheep Improveme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下载PDF
2岁龄滩湖杂G_(0)代与滩羊产肉性能、肉品质及风味物质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李丹 侯鹏霞 +4 位作者 王燕 施安 孙文阳 梁小军 张恩平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旨在比较研究2岁龄滩湖杂G_(0)代与滩羊产肉性能、肉品质及风味物质方面的差异。选取2岁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滩湖杂G_(0)代公羊和同期滩羊公羊各3只,屠宰后测定产肉性能、肉品质,电子鼻测定肉质气味轮廓。结果:2岁龄滩湖杂G_(0)代与同期... 旨在比较研究2岁龄滩湖杂G_(0)代与滩羊产肉性能、肉品质及风味物质方面的差异。选取2岁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滩湖杂G_(0)代公羊和同期滩羊公羊各3只,屠宰后测定产肉性能、肉品质,电子鼻测定肉质气味轮廓。结果:2岁龄滩湖杂G_(0)代与同期滩羊各项屠宰性状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G_(0)代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GR值及背膘厚等指标高于滩羊,尾重较滩羊降低4.88%,头重显著低于滩羊(P<0.05),皮张面积大于滩羊(P<0.05)。与滩羊肉质相比,滩湖杂G_(0)代肉中氨基酸与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剪切力降低7.95%,失水率降低10.55%。对肉质起挥发性作用的物质是氮氧化合物、烷烃及芳香成分,利用电子鼻不能完全区分滩湖杂G_(0)代与滩羊肉质。综上,2岁龄滩湖杂G_(0)代的屠宰性能有优于同期滩羊的趋势,肉质食用品质有所提升,肉品风味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湖杂G_(0)代 滩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风味
下载PDF
滩寒杂交F1代BMP15和GDF9基因多态性及不同基因型对繁殖性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继伟 张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3,127,128,共7页
为了研究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 BMP15)基因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的多态性及不同基因型对滩寒杂交F1代群体繁殖性状的影响,试验以采集的915份滩... 为了研究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 BMP15)基因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的多态性及不同基因型对滩寒杂交F1代群体繁殖性状的影响,试验以采集的915份滩寒杂交F1代群体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基因分型技术进行SNP位点分型和遗传多态性分析,并利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验证,然后对不同基因型与滩寒杂交F1代群体繁殖性状和泌乳性状分别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MP15和GDF9基因SNP位点在915份DNA样本中均呈集中聚类分布。滩寒杂交F1代群体BMP15和GDF9基因均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BMP15基因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基因型频率为0.69;GDF9基因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基因型频率为0.58。BMP15和GDF9基因SNP位点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GDF9基因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BMP15和GDF9基因AA基因型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的产羔数均高于AB和BB基因型,其中BMP15基因AA和BB基因型第2胎次产羔数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AA基因型第3胎次产羔数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P<0.05);GDF9基因型AA和AB基因型第1胎次产羔数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滩寒杂交F1代BMP15基因AA基因型有421只,GDF9基因AA基因型有315只泌乳周期为>90 d~<150 d,经计算占比均高于50%,并且与AB、BB基因型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BMP15和GDF9基因的多态位点与AA基因型有可能成为提高滩寒杂交群体繁殖性状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寒杂交F1代群体 BMP15基因 GDF9基因 繁殖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黄芪和板蓝根对湖寒杂交F_(1)代育肥羊胃肠道生理代谢的影响
6
作者 程贺平 李娜 +5 位作者 柳调过 齐国涛 陈国顺 隋晓东 韩向敏 朱才业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5,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和板蓝根对育肥羊胃肠道组织功能和瘤胃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结构分布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体重(17.42±2.02)kg的健康小尾寒羊和湖羊的杂交F1代育肥公羊60只,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3%的... 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和板蓝根对育肥羊胃肠道组织功能和瘤胃上皮紧密连接蛋白结构分布的影响。本研究随机选取体重(17.42±2.02)kg的健康小尾寒羊和湖羊的杂交F1代育肥公羊60只,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0.3%的黄芪、0.3%的板蓝根和0.3%的黄芪板蓝根混合的添加剂。结果表明:试验Ⅲ组的肺脏和肾脏重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组的瘤胃乳头高度、瘤胃液NH_(3)-N浓度、空肠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盲肠绒毛长度、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Ⅱ组的胃蛋白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和Ⅲ组的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的纤维素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Ⅱ组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的信号强度有所加强,试验Ⅲ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的信号强度加强最为明显。综上所述,在育肥羊基础日粮中添加黄芪和板蓝根均能提高内脏器官重、促进绵羊瘤胃形态发育、提高机体对饲料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寒杂交F_(1)代育肥羊 黄芪 板蓝根 屠宰性能 胃肠道生理代谢
下载PDF
利用结构基因座分析小尾寒羊、滩羊群体遗传分化水平 被引量:6
7
作者 鲁生霞 常洪 +5 位作者 角田健司 任战军 孙伟 杨章平 任湘莲 常国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90-1897,共8页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和多种电泳技术检测60只小尾寒羊、73只滩羊编码血液蛋白17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引用国内外14个绵羊群体相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分化水平。研究表明:(1)小尾寒羊、滩羊结构基因座平均杂合度分...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和多种电泳技术检测60只小尾寒羊、73只滩羊编码血液蛋白17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变异,引用国内外14个绵羊群体相同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分化水平。研究表明:(1)小尾寒羊、滩羊结构基因座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360和0.258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1974、0.210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5723和1.5751。(2)4个组合(分别为4个、6个、13个及16个绵羊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分别为0.049323、0.059987、0.1728和0.201256,说明湖羊、同羊、小尾寒羊和滩羊4个绵羊群体结构基因座的基因分化程度低;这4种绵羊与蒙古国绵羊的基因分化程度次之;蒙古羊系绵羊和南亚羊及欧洲羊之间基因传分化程度较高。(3)前人关于小尾寒羊、滩羊由蒙古羊分化而来的考证得到遗传学实验的进一步证明,湖羊、同羊、小尾寒羊和滩羊受蒙古羊血统的影响递减。群体间亲缘关系远近与其所处地理位置远近并未表现出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滩羊 结构基因座 遗传分化 结构基因座 小尾寒羊 遗传分化 滩羊 群体 平均杂合度 有效等位基因数 多态信息含量 基因分化系数
下载PDF
3个绵羊群体BMPR-IB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产羔数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田秀娥 孙红霞 王永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36,共6页
【目的】比较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和分析BMPR-IB基因的多态性,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基因... 【目的】比较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BMPR-IB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为绵羊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和分析BMPR-IB基因的多态性,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结果】(1)滩羊和小尾寒羊均发现了++、B+和BB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60,0.240,0.100和0.118,0.353,0.529,+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80,0.220和0.294,0.706,蒙古羊仅表现++1种基因型;滩羊、小尾寒羊BMPR-IB基因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39和0.501,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和高度多态(PIC>0.5);(2)小尾寒羊BB基因型个体平均产羔数较B+基因型多0.541只,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较++基因型多1.208只,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滩羊BB基因型个体平均产羔数较B+和++基因型分别多0.076和0.159只,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1)小尾寒羊和滩羊BMPR-IB基因编码序列第746位相邻2个碱基处发生了与布鲁拉美利奴绵羊(Booroola Merino)相同的突变(A746G);(2)BMPR-IB基因位点的突变基因B可能是控制小尾寒羊和滩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或者是与之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可以用于提高繁殖力的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蒙古羊 小尾寒羊 BMPR-IB基因 产羔数
下载PDF
道寒杂交公羊育肥期能量需要量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津津 张英杰 +2 位作者 刘月琴 贾少敏 杜卫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066-5074,共9页
【目的】确定道寒杂交公羊育肥期维持和生长的净能与代谢能需要量参数,为肉羊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选用34只年龄相近(6月龄)、平均体重(34.54±0.40)kg的无角道赛特和小尾寒羊杂交公羔为试验羊。其中25只用于比... 【目的】确定道寒杂交公羊育肥期维持和生长的净能与代谢能需要量参数,为肉羊的科学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选用34只年龄相近(6月龄)、平均体重(34.54±0.40)kg的无角道赛特和小尾寒羊杂交公羔为试验羊。其中25只用于比较屠宰试验,随机分为自由采食组(15只)、60%自由采食组(5只)、40%自由采食组(5只),其中自由采食组又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在正式试验开始后的第1天、第19天(平均体重43 kg)、第63天(平均体重50 kg)分别从自由采食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中选择体重接近的4只试验羊进行屠宰,同时,从60%自由采食组、40%自由采食组中分别选择体重接近的4只试验羊与自由采食第三组一起屠宰。另外9只用于消化代谢试验,同样按上述饲喂水平随机分为3组,采用全收粪尿法收集粪、尿,利用推荐公式对试验羊的甲烷能进行预测。【结果】道寒杂交公羊育肥期的维持净能需要量为286.88 kJ·kg-1 EBW0.75(269.09kJ·kg-1 BW0.75),维持代谢能需要量为423.89 kJ·kg-1 EBW0.75(397.60 kJ·kg-1 BW0.75)。日增重100—350 g时生长净能和生长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1.45—6.20 MJ·d-1、3.21—13.72 MJ·d-1。代谢能维持利用效率为0.68,代谢能生长利用效率为0.45。【结论】道寒杂交公羊育肥期能量代谢参数值与NRC(2007)推荐的能量需要量相比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寒杂交羊 代谢能 净能 能量代谢 能量需要量
下载PDF
3个绵羊群体INHA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对产羔数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田秀娥 孙红霞 王永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比较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INH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为绵羊繁殖力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和分析3个绵羊品种INHA基因的多态性,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 【目的】比较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INHA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为绵羊繁殖力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和分析3个绵羊品种INHA基因的多态性,通过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基因型对产羔数的影响。【结果】(1)滩羊和蒙古羊INHA基因在5′调控区282核苷酸处发生1处A→G突变(P1位点),在第2外显子的第470核苷酸处发生1处A→T突变(P2位点),3个绵羊品种在第2外显子第903核苷酸处发生G→A突变(P3位点)。(2)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P1位点C、D基因频率分别为0.840和0.160,0.852和0.148及0.162和0.838,均处于中度多态;P2位点E、F基因频率分别为0.784和0.216,0.787和0.213及1.000和0.000,滩羊和蒙古羊在该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引物P3扩增片段中,滩羊和蒙古羊表现为A、B和C 3种单倍体基因型,而小尾寒羊仅表现出A和B 2种基因型。滩羊、蒙古羊和小尾寒羊的A、B、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36,0.037和0.147;0.800,0.926和0.853及0.064,0.037和0.000,B基因在3品种中均为优势基因型。(3)P1位点DD型小尾寒羊产羔数较CD型提高0.636只,CD型滩羊产羔数较CC型提高0.332只,差异均显著(P<0.05),CD型蒙古羊产羔数较CC型有提高的趋势;P2位点EF型滩羊产羔数较EE型降低0.387只,差异显著(P<0.05),EF型蒙古羊产羔数较EE型提高0.053只,差异不显著(P>0.05);P3位点,滩羊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较A、C基因型分别多0.215只和0.200只,蒙古羊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较C基因型多0.250只,小尾寒羊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较A基因型多0.620只,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3个绵羊群体在INHA基因P1、P2位点均表现一定的多态性;滩羊和蒙古羊P2位点可能为控制产羔数的"不利"突变位点,3个绵羊群体INHA基因P1、P3位点可能为控制产羔数的"有利"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蒙古羊 小尾寒羊 INHA基因 产羔数
下载PDF
我国蒙古羊系统主要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伟 王永娟 +4 位作者 黄越峰 王鹏 孙炜 杨若飞 常洪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共6页
应用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测控制湖羊、同羊、滩羊、小尾寒羊和洼地羊的血液酶和其他蛋白质变异的5个结构基因座位(Tf、X-p、Ary-Es、Hb-β、Ke)上的遗传变异,引用国内外学者以相同实验方法获得的其他分布于我国周边国... 应用中心产区典型群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测控制湖羊、同羊、滩羊、小尾寒羊和洼地羊的血液酶和其他蛋白质变异的5个结构基因座位(Tf、X-p、Ary-Es、Hb-β、Ke)上的遗传变异,引用国内外学者以相同实验方法获得的其他分布于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11个绵羊品种作为分析背景,对16个群体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及亲缘关系聚类。结果表明:中亚以东南绵羊群体可以划分为蒙古羊、藏羊和南亚-东南亚羊三大集团,湖羊、同羊、滩羊、小尾寒羊和洼地羊均属于"蒙古羊"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缘系统 遗传分化 湖羊 同羊 滩羊 小尾寒羊 洼地绵羊
下载PDF
FTO基因多态性及其与2个绵羊群体生长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康晓龙 张莉莉 +3 位作者 王昊升 毛浩 杨润 冯登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03-2608,共6页
【目的】本文探讨了FTO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绵羊群体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飞行质谱技术检测了FTO基因在杜泊羊和滩寒杂交群体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的AA基因型个体体重在杜泊和滩... 【目的】本文探讨了FTO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绵羊群体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飞行质谱技术检测了FTO基因在杜泊羊和滩寒杂交群体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的AA基因型个体体重在杜泊和滩寒绵羊群体中分别为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低于GG型个体。GG型绵羊胸围最大,且GG型杜泊羊胸围显著大于滩寒羊GG型个体(P<0.05)。GG型个体在2个群体中的体斜长最大,同一群体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间,滩寒群体绵羊体高大于杜泊羊,但只有AA型个体在2个群体间显著差异(P<0.05)。此外,GG型个体的杜泊羊胸宽最大,AA型的最小,这与滩寒群体相反,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不同基因型对绵羊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对杜泊及滩寒绵羊群体的体重、体斜长及胸围等具有显著影响。FTO基因是否是影响绵羊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尚待进一步探讨,但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多态性将为不同绵羊群体后代的体重、胸围等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和肥胖相关基因 FTO基因 生长性状 杜泊羊 滩寒杂交群体
下载PDF
2个绵羊群体BMPR-IB基因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康晓龙 刘佳龙 +2 位作者 刘亚清 王述宇 冯登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7-502,共6页
旨在探讨BMPR-IB基因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利用RFLP技术分析杜泊及滩寒杂交羊群体中BMPR-IB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以及不同基因型对母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杜泊羊群体均为野生型,未检测到突变纯合或杂合基... 旨在探讨BMPR-IB基因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利用RFLP技术分析杜泊及滩寒杂交羊群体中BMPR-IB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以及不同基因型对母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杜泊羊群体均为野生型,未检测到突变纯合或杂合基因型个体。滩寒杂交群体中突变纯合子(BB型)、杂合子(B+型)和野生型(++型)个体数分别为13、48和120。在滩寒杂交羊群体中,BB、B+及++基因型母羊的多羔率分别为63.64%、47.06%和32.08%;BB型经产个体平均产羔数比杂合型(B+)及野生型(++)个体产羔数分别高出0.5和0.59,而杂合子母羊产羔数高于野生型个体,但差异不显著。表明BMPR-IB基因Fec B突变位点对滩寒杂交群体产羔数有显著影响,因此可通过杂交手段提高后代群体Fec^B基因频率来增加产羔数,但BMPR-IB基因是否为调控杜泊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R-IB基因 产羔数 杂交羊 滩羊 小尾寒羊 杜泊羊
下载PDF
新疆多浪羊与其他地方品种羊肉贮藏特性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晓镤 李明杨 +2 位作者 杨艳玲 张锐利 任晓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62-266,共5页
为了探索多浪羊、多浪羊×小尾寒羊的杂交羊以及湖羊3个品种羊肉在-20℃冻藏7 d后羊肉贮藏品质及蛋白质特性之间的差异,分别检测3个品种羊肉胶原蛋白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挥发性盐基氮... 为了探索多浪羊、多浪羊×小尾寒羊的杂交羊以及湖羊3个品种羊肉在-20℃冻藏7 d后羊肉贮藏品质及蛋白质特性之间的差异,分别检测3个品种羊肉胶原蛋白含量、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lar fragmentation index,MFI)、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蛋白质溶解度及降解度。结果表明,多浪羊肉的MFI显著高于杂交羊和湖羊(p<0.05),表明多浪羊的嫩度要优于其他2个品种羊肉;在同样条件下冻藏7 d,多浪羊肉的TVB-N最低,并且其POV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的羊肉(p<0.01),表明多浪羊肉具有更优的贮藏特性,这为新疆南疆地区进一步扩大多浪羊的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浪羊 多浪羊×小尾寒羊杂交羊 湖羊 蛋白质 嫩度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滩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仁金 杨章平 +4 位作者 汤晓良 李云龙 张亚琴 毛永江 吴海涛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2,共7页
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小尾寒羊、宁夏牧区园区白滩羊、保种场滩羊和黑滩羊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根据DC和DA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167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在每个群体均检测到5个以上的等位... 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小尾寒羊、宁夏牧区园区白滩羊、保种场滩羊和黑滩羊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根据DC和DA遗传距离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10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167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在每个群体均检测到5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座位和群体期望杂合度均在0.8左右;座位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22 3~0.838 5;园区白滩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94 6,保种场白滩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78 4,黑滩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72 3,群体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72 3~0.794 6。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0.089 3,总群体近交系数为0.674 0,群体内近交系数为0.642 0。运用DC和DA遗传距离,分别采用UPGMA和NJ法构建的系统聚类图基本一致。综合遗传分化系数、遗传距离及聚类图,结果提示,滩羊与小尾寒羊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最大,黑滩羊与白滩羊群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2个白滩羊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相对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小尾寒羊 微卫星DNA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无角陶赛特和波德代改良小尾寒羊生长发育性状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建斌 杨博辉 +6 位作者 郭健 孙晓萍 程胜利 郎侠 焦硕 冯瑞林 岳耀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008-7013,共6页
[目的]探讨培育新品种最佳的杂交组合模式。[方法]以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波德代羊及本地滩羊与小尾寒羊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及杂交三代)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已培育出的西北肉用绵羊新品种群部分杂交组... [目的]探讨培育新品种最佳的杂交组合模式。[方法]以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波德代羊及本地滩羊与小尾寒羊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及杂交三代)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已培育出的西北肉用绵羊新品种群部分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在不同月龄通过测定体重体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杂种三代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对应杂种二代,杂种二代生长发育速度优于对应杂种一代;陶波寒杂交组合改良效果较好于陶寒杂交组合,陶寒杂交组合改良效果较好于陶滩寒杂交组合,3种杂交组合改良小尾寒羊效果都好,尤其是高代或三元杂交经济效应更为显著。[结论]选择理想型的三代或二代杂种羊进行横交固定培育新品种的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角陶赛特羊 波德代 小尾寒羊 滩羊 生长发育 杂交效果
下载PDF
引进肉用羊与小尾寒羊杂交羔羊的生产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兆琴 张海旺 穆秀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为生产优质商品肉羊探索新的杂交配套方案,将小尾寒羊按不同年龄、胎次随机分成5组,运用药物诱导发情和试情公羊试情后,分别采取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特克塞尔和德国美利奴公羊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小尾寒羊纯繁采用本交方法;在各组合杂... 为生产优质商品肉羊探索新的杂交配套方案,将小尾寒羊按不同年龄、胎次随机分成5组,运用药物诱导发情和试情公羊试情后,分别采取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特克塞尔和德国美利奴公羊的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小尾寒羊纯繁采用本交方法;在各组合杂交一代中选择出生日期接近、健康无病的羔羊作为试验组,小尾寒羊为对照组,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作肥育试验。结果表明:在育肥阶段,4个杂交组合羔羊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23 kg、0.22 kg、0.22 kg和0.21 kg,较小尾寒羊组(0.18 kg)分别提高了24.72%、21.96%、19.22%和18.67%;饲料报酬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8.25%、17.47%、7.57%和7.0%;与小尾寒羊纯繁增重和体尺差异均显著(P<0.05),组合间除体长外,其他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小尾寒羊纯繁料肉比差异均显著(P<0.05),组合间也有差异,以萨寒最低(4.21∶1),萨寒是最佳的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日增重 料肉比 杂交羔羊 生产性能
下载PDF
杜寒杂交羊Leptin基因外显子三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叶禄林 刘开东 +4 位作者 李晶 刘积凤 程明 曲绪仙 柳楠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00-203,210,共5页
利用引进的杜泊羊和本地的小尾寒羊杂交,培育地方优质肉羊新品种是山东省良种工程实施的任务之一。本研究利用DNA池和测序技术对杜寒杂交羊Leptin基因外显子三进行多态位点的筛查,再用PCR-RFLP技术对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为在杂交后代中... 利用引进的杜泊羊和本地的小尾寒羊杂交,培育地方优质肉羊新品种是山东省良种工程实施的任务之一。本研究利用DNA池和测序技术对杜寒杂交羊Leptin基因外显子三进行多态位点的筛查,再用PCR-RFLP技术对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为在杂交后代中选育理想个体提供选择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群体202个样品中检测到G3941T一个突变位点G/T突变,将其基因型命名为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20、0.5198、0.1782。统计分析表明,G3941T位点与生长发育性状存在相关性。在G3941T位点,TT基因型体重、体高、体长、胸围指标均高于GG基因型,其中体高和体长指标差异显著(P<0.05),体重和胸围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Leptin基因可以作为选育杜寒杂交羊生长发育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寒杂交羊 LEPTIN基因 外显子三 多态性 生长发育性状
下载PDF
小尾寒羊与滩羊系统地位的模糊性模式判别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垒 常洪 +1 位作者 角田健司 刘太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1-57,共7页
用系统地位已知的16个地方绵羊群体10个结构基因座位上的33个等位基因频率,验证了中亚以东南绵羊群体血统地位判别式,并对滩羊和小尾寒羊基因频率抽样估计值的可靠性、精确度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和认定,分别以“一般贴近度”和“遗传贴近... 用系统地位已知的16个地方绵羊群体10个结构基因座位上的33个等位基因频率,验证了中亚以东南绵羊群体血统地位判别式,并对滩羊和小尾寒羊基因频率抽样估计值的可靠性、精确度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和认定,分别以“一般贴近度”和“遗传贴近度”模糊性判别模式,根据滩羊和小尾寒羊的相应基因频率数据对两者的系统地位作了判别。结果表明,滩羊和小尾寒羊在血统上归属于“蒙古羊”集团,这些都符合史料记载。本研究结果再次确认“遗传贴近度”模糊性判别模式适用于地方绵羊系统地位的判别,也适合于对其他种群的血统研究,以及对微卫星等其他遗传标记的血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滩羊 血统 遗传贴近度 模式判别
下载PDF
不同月龄巴寒F2肉羊与小尾寒羊屠宰性能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德宝 赵丽华 +3 位作者 袁倩 王政纲 陈槟颖 靳烨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8,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月龄对肉羊屠宰性能等主要指标的影响,比较分析杂交品种的杂交优势,对相同饲养条件下的4,5,6,8月龄巴寒F2肉羊与小尾寒羊(♀)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巴寒F2肉羊体长及体深的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巴寒F2肉... 为了研究不同月龄对肉羊屠宰性能等主要指标的影响,比较分析杂交品种的杂交优势,对相同饲养条件下的4,5,6,8月龄巴寒F2肉羊与小尾寒羊(♀)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巴寒F2肉羊体长及体深的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巴寒F2肉羊的脊骨、棒骨及肋骨质量高于小尾寒羊,且1/2净肉质量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说明相对于小尾寒羊,巴寒F2肉羊体型虽矮小粗壮,但增长速率高于小尾寒羊,且产肉性能也优于小尾寒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龄 屠宰性能 小尾寒羊 巴寒F2肉羊 杂交优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