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oid-complex elevation and stimulation technique restores swallowin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Two case reports
1
作者 Yu-Er Jiang Qian-Qian Lyu +2 位作者 Feng Lin Xue-Ting You Zhong-Li Ji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6期1142-1149,共8页
BACKGROUND A swallowing disorder may occur following a brainstem stroke,especially one that occurs in the swallowing centers.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referred to as LMS),a rare condition in which a vascular event oc... BACKGROUND A swallowing disorder may occur following a brainstem stroke,especially one that occurs in the swallowing centers.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referred to as LMS),a rare condition in which a vascular event occurs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or the vertebral artery,has been reported to lead to more severe and longer lasting dysphagia.CASE SUMMARY We report two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due to LMS and propose a novel technique named hyoid-complex elevation and stimulation technique(known as HEST).The two patients had no other functional incapacity back into life,but nasogastric feeding was the only possible way for nutrition because of severe aspirations.Swallowing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modified water swallow test,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 associated with video fluorography swallowing study to assess the situation of aspiration,pharyngeal residue,pharyngeal peristalsis,upper esophageal opening and the ability of deglutition.Both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HEST method for dysphagia and recovered quickly.CONCLUSION HEST is effective for shortening the in-hospital time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who suffer from LMS and likely other stro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 hyoid-complex ELEVATION and stimulation technique 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DYSPHAGIA Treatme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舌肌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许鸿涛 乔盼盼 桂飞飞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5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舌肌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舌肌训练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舌肌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84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舌肌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生命质量[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吞咽时舌骨下肌群表面肌电图(sEGM)指标水平、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吞咽时舌骨下肌群sEGM平均波幅及舌骨、甲状软骨上移、前移距离均大于对照组,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3/42),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舌肌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可提高吞咽功能和生命质量,改善吞咽肌群sEGM指标水平和舌骨喉复合体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用舌肌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舌肌训练 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3
作者 刘祎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35-1037,共3页
目的 探析脑卒中后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其营养状况、舌骨喉复合动度及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2021年06月-2024年02月期间96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 目的 探析脑卒中后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其营养状况、舌骨喉复合动度及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2021年06月-2024年02月期间96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48例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筛查量表(Eating Assessment Tool-10,EAT-10)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营养状况[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结果 治疗30d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EAT-1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MI指数、TC、ALB及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甲状软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舌骨上移距离及舌骨前移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明显增加脑卒中后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增强改善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
下载PDF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异常模式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婧 周筠 +3 位作者 徐晓彤 周海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器官在X线透视下是否存在不同的异常运动模式。方法:对8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电视透视检查,吞咽60%W/V液体钡剂5ml,对吞咽器官的异常运动进行定性和定量测量,区分不同模式。结果: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 目的:初步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器官在X线透视下是否存在不同的异常运动模式。方法:对8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电视透视检查,吞咽60%W/V液体钡剂5ml,对吞咽器官的异常运动进行定性和定量测量,区分不同模式。结果: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吞咽模式,分别为以舌肌无力为主的口腔期吞咽困难、以舌骨及喉结构复合体运动保留的咽期运动损伤模式、以舌骨及喉结构运动分离为主的吞咽异常。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有多种模式,可能与病变部位有关。明确不同的模式有助于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困难 电视透视检查 吞咽模式 舌骨喉复合体
下载PDF
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凤侠 关艳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3085-3088,共4页
目的: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分别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Viralstim型... 目的: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分别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Viralstim型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舌三针治疗,第1针取上廉泉,第2针取去上廉泉左侧旁开0.8寸,第3针取上廉泉右侧旁开0.8寸。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据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DO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的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中舌骨上移和前移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三针 低频脉冲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下载PDF
基于DTI技术探讨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所致吞咽困难的中枢效应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金海鹏 李相良 +2 位作者 王永 叶清景 莫映楠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1期136-140,共5页
目的:观察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CD)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并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从脑白质纤维束结构与密度的改变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68例CD所致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CD)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并基于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从脑白质纤维束结构与密度的改变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68例CD所致吞咽困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给予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治疗,并在每侧的夹廉泉及天容旁连接电针;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患侧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侧小脑下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大脑脚、脑桥束、皮质核束FA值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患侧脑区上述6项FA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廉泉、天容可视化齐刺可改善CD所致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相关脑区白质纤维束的结构及密度改变增强了其神经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咽肌功能障碍 吞咽困难 齐刺 廉泉 天容 弥散张量成像 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神经重症昏迷合并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汪学鹏 李伟 +3 位作者 肖洪波 齐敦兴 陈亚芬 阮薇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6-60,共5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神经重症昏迷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神经重症昏迷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频组、联合组,每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组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给予...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神经重症昏迷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神经重症昏迷合并吞咽障碍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频组、联合组,每组21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低频组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联合组在低频组疗法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吞咽时间参数[口腔运送时间(oral transit time,OTT)和舌骨运动时间(hyoid movement time,HMT)]和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评价吞咽功能。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与低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OTT、HMT均显著降低(P<0.05),吞咽障碍程度、舌骨移动幅度、甲状软骨移动幅度均显著增加(P<0.05);联合组患者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OTT、HMT降低程度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舌骨移动幅度、甲状软骨移动幅度增加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低频组(P<0.05)。结论在常规吞咽训练和低频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神经重症昏迷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舌部肌肉运动,缩短吞咽时间,提高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昏迷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低频电刺激 针刺 吞咽功能 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
下载PDF
舌骨喉复合体运动与咽期吞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邵天祥 金欣 +1 位作者 陈晓锋 吴丽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7期178-181,共4页
舌骨喉复合体的运动是咽期吞咽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运动异常与咽期吞咽障碍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从舌骨喉复合体的解剖与生理、运动方式、评估方式、导致舌骨喉复合体运动异常而产生咽期吞咽障碍的相关疾病及治疗方式上进行... 舌骨喉复合体的运动是咽期吞咽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运动异常与咽期吞咽障碍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从舌骨喉复合体的解剖与生理、运动方式、评估方式、导致舌骨喉复合体运动异常而产生咽期吞咽障碍的相关疾病及治疗方式上进行梳理总结,旨在为舌骨喉复合体运动与咽期吞咽障碍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喉复合体运动 吞咽障碍 咽期
下载PDF
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导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伍祥容 代秋蓉 孙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导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1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导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1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术、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渗漏-误吸评分、残留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表面肌电图指标、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TP)、血清清蛋白(ALB)、血清前蛋白(PA)、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健侧上臂中部肌围(AMC)]。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WST、SSA评分、渗漏-误吸评分、残留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吞咽时程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最大波幅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P、ALB、PA、TSF、AM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TP、ALB、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SF、AM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NMES、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提高病人舌骨肌群肌力,改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针灸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功能 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营养状况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6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康复训练后,研究组的舌骨前移与上移距离分别为(9.44±1.10)mm、(17.42±2.13)mm,均长于对照组的(7.37±1.28)mm、(15.01±1.85)mm;研究组的SSA评分为(20.48±2.74)分,低于对照组的(24.66±3.49)分;研究组的SWAL-QOL评分为(181.41±15.55)分,高于对照组的(162.33±17.67)分;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康复训练 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吞咽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针刺舌三针辅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红超 衣哲 +2 位作者 陈美晓 梁琪 王鹤鸣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2期2019-2020,共2页
目的:观察舌三针辅治脑卒中(CVA)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及神经肌电刺激治疗,研究组结合舌三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 目的:观察舌三针辅治脑卒中(CVA)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及神经肌电刺激治疗,研究组结合舌三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吞咽时程均缩短(P<0.05),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VFSS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动度均增大(P<0.05),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辅治CVA后吞咽障碍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舌三针 吞咽功能 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下载PDF
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刘雅玲 《中医康复》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目的:探讨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SA患者以1:1:1比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组、舌三针组及舌三针加电组,每组30例,常规组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西医对照治疗、常规吞咽功能... 目的:探讨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D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DSA患者以1:1:1比例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组、舌三针组及舌三针加电组,每组30例,常规组根据病情变化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西医对照治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偏瘫肢体常规针刺),舌三针组在常规治疗组基于上增加舌三针治疗,舌三针加电组基于常规治疗组基础增加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三组均治疗4个疗程。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等指标评估各组的摄食-吞咽功能疗效。结果:舌三针加电组吞咽功能临床总有效率相比舌三针、常规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4个周后,三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舌骨上移、前移距离和甲状软骨上移、前移距离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三组MBI评分和SWAL-QOL评分相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趋势(P<0.05),上述指标除舌骨上移、甲状软骨上移及前移距离之外其他指标,三针加电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舌三针组和常规组(P<0.05),舌三针组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治疗DSA后能提高摄食-吞咽功能疗效,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三针埋针下电刺激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 舌骨喉复合体活动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冰棉棒刺激联合透刺吞咽针法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付莹颖 陈贤 +2 位作者 武丹 李硕 卢晓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0期1864-1868,共5页
目的:探讨冰棉棒刺激联合透刺吞咽针法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PBP)致吞咽障碍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西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PBP致吞咽障碍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冰棉棒刺激联合透刺吞咽针法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PBP)致吞咽障碍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西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PBP致吞咽障碍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冰棉棒刺激治疗)和实验组(n=75,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透刺吞咽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蛋白(PA)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4周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棉棒刺激联合透刺吞咽针法治疗脑卒中后PBP致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和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棉棒 透刺吞咽针法 脑卒中 假性延髓麻痹 吞咽障碍 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营养状况
原文传递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57
14
作者 何子龙 崔芳 +3 位作者 孙柳青 熊建美 李剑勇 邵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7期3368-3372,共5页
目的:观察吞咽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住院号尾数的奇偶将患者... 目的:观察吞咽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住院号尾数的奇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NMES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吞咽时程缩短、最大波幅值升高,且实验组的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最大波幅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增大,且实验组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SWAL-QOL总分均升高,且实验组的SWAL-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MES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促进其吞咽功能改善,提高舌骨肌肌群肌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表面肌电图 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原文传递
高压氧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脑出血后吞咽困难患者整体吞咽功能及鼻饲管拔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江杰 孙龙 许鹏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脑出血后吞咽困难患者整体吞咽功能及鼻饲管拔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脑出血后出现吞咽障碍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脑出血后吞咽困难患者整体吞咽功能及鼻饲管拔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脑出血后出现吞咽障碍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首先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再辅用高频rTMS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障碍结局和严重度量表(DOSS)及渗透误吸量表(PAS)对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估患者运动功能。采用吞咽造影检查(VFSS)测量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的鼻饲管拔除率。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SSA评分、PAS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SSA评分、Fugl-Mey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OSS分级、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治疗后DOSS分级、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舌骨向前、向上运动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治疗后舌骨向前、向上运动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饲管拔除率(91.49%,43/47)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3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结论:高压氧联合rTMS能够较好地改善脑出血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整体吞咽功能,提高舌骨运动速度和鼻饲管拔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出血 吞咽困难 舌骨喉复合体 鼻饲管
原文传递
成年女性舌骨位置与牙颌面相关指标的三维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丁洋 曹闪闪 郭泾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牙颌面复合体的相关指标与舌骨位置的关联性,依据牙颌面相关因素回归分析得到较为敏感的指标。方法选取成年女性患者53例,18.4~30.7岁,平均22.7岁。拍摄自然头位下头颅侧位片和锥形束CT(CBCT)。应用Dolphin软件定点测...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牙颌面复合体的相关指标与舌骨位置的关联性,依据牙颌面相关因素回归分析得到较为敏感的指标。方法选取成年女性患者53例,18.4~30.7岁,平均22.7岁。拍摄自然头位下头颅侧位片和锥形束CT(CBCT)。应用Dolphin软件定点测量分析牙颌面以及舌骨位置的相关指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之间的水平距离(U6CW)及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点之间的水平距离(U6FW)与舌骨点到下颌平面的水平距离(H-MP)呈负相关关系(r=-0.262,P=0.029;r=-0.313,P=0.023);下颌下角(FMA)与舌骨点到下颌平面的水平距离(H-MP)呈正相关关系(r=0.298,P=0.030);矢状向上,骨性Ⅱ类的舌骨位置低于骨性Ⅲ类(P=0.017);垂直向上、垂直生长型患者的舌骨位置比水平生长型以及平均生长型更低(P=0.016;P=0.014);舌体长度(TT-Eb)越长,则舌体位置越低,舌骨位置也越低(P=0.007)。结论成年女性舌骨位置与牙颌面复合体具有相关性,垂直生长型、牙弓狭窄及舌位置靠下的患者舌骨位置更靠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位置 牙颌面 颌骨 软组织 上颌宽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