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腔持续输注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武百山 倪家骧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观察经硬膜外侧间隙持续输注神经妥乐平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64人,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即消炎镇痛药组(32例)与B组即消炎镇痛药复合神经妥乐平组(32例),均在CT引导下行硬膜外侧间隙穿... 目的:观察经硬膜外侧间隙持续输注神经妥乐平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64人,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即消炎镇痛药组(32例)与B组即消炎镇痛药复合神经妥乐平组(32例),均在CT引导下行硬膜外侧间隙穿刺精确置入导管,连续硬膜外镇痛3~4周。A组镇痛泵内药物: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mg+0.9%生理盐水共250ml;B组镇痛泵内药物:0.4%~0.8%的盐酸利多卡因+地塞米松2mg+神经妥乐平7.2单位+0.9%生理盐水共250ml。两组流速均为5ml/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分别测评入院时、硬膜外镇痛结束后(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的VAS评分,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从而评估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时B组较A组显著性降低(P<0.05);两组对麻木、痛觉过敏、睡眠障碍、焦虑等综合症状均有一定疗效,但B组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CT引导下将消炎镇痛药及神经妥乐平精确注射到受损神经的部位,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且复合应用神经妥乐平镇痛效果更明显;神经妥乐平能有效改善麻木、痛觉过敏超敏、睡眠障碍、焦虑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妥乐平 连续硬膜外腔镇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痛觉过敏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治疗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尹常宝 司马蕾 +1 位作者 杨克勤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1,12,共4页
目的 :观察经硬膜外侧间隙注射神经妥乐平对腰、下肢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患者 19人 ,男性 11例 ,女性 8例 ,其中 12例有脊柱手术史 ,7例有脊柱外伤史。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腿部疼痛 ,性质为烧灼样... 目的 :观察经硬膜外侧间隙注射神经妥乐平对腰、下肢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患者 19人 ,男性 11例 ,女性 8例 ,其中 12例有脊柱手术史 ,7例有脊柱外伤史。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腿部疼痛 ,性质为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 ,大部分患者还伴有麻木、痛觉减退或过敏、冷感、睡眠障碍及焦虑等综合症状。 1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 (10例 )与对照组 (9例 )。对照组 :采用传统疗法 ,经硬膜外侧间隙注入消炎镇痛药 :2 %利多卡因 3ml、维生素B11ml(10mg)、弥可保 1ml(0 .5mg)、生理盐水 1ml,每日一次 ,14天为一疗程 ,在第 1、7、13天的消炎镇痛药中加入地塞米松 2 .5mg ,同时每日静脉输注前列地尔 10 μg ;治疗组 :经硬膜外侧间隙注入神经妥乐平 7.2iu/次 ,每日一次 ,14次为一疗程 ,同时静脉输注前列地尔 10 μg ,每日一次。治疗前后通过VAS法评价镇痛效果并按主观感觉评价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两组对麻木、痛觉减退、痛觉过敏、冷感、睡眠障碍、焦虑等综合症状均有一定疗效 ,但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经硬膜外侧间隙穿刺将消炎镇痛药及神经妥乐平直接注射到受损神经的部位 ,对治疗复杂性局部痛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经妥乐平 治疗 复杂性局部痛综合征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浪平 顾明红 +1 位作者 顾卫东 张富军 《上海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7-519,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PHN患者分入药物治疗组(26例)和交感神经阻滞组(29例)。药物治疗组口服加巴喷丁、曲马多、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治疗。交感神经阻滞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与病变区... 目的观察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PHN患者分入药物治疗组(26例)和交感神经阻滞组(29例)。药物治疗组口服加巴喷丁、曲马多、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治疗。交感神经阻滞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与病变区域相对应的神经支配节段于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行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记录治疗后3个月患者病变部位的麻木、痛觉过敏和超敏、睡眠障碍、焦虑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1)。交感神经阻滞组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两组患者的麻木、痛觉过敏和超敏、睡眠障碍、焦虑等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交感神经阻滞组的总有效率为96.6%(28/29),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的84.6%(22/26,P<0.05)。结论药物治疗结合交感神经阻滞对PHN及其他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痛 痛觉过敏
下载PDF
论穴位敏化过程与痒觉感受器激活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舒娅 朱兵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3-1626,共4页
内脏病变通常以“牵涉性感觉异常”方式出现于体表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多与穴位相对应,而“按之快然”的穴位敏化属性及生物个体主动寻求按摩、抓挠的行为提示可能有“痒”的成分参与。新近发现的特异性痒觉感受器——表达Mas相关G蛋白偶... 内脏病变通常以“牵涉性感觉异常”方式出现于体表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多与穴位相对应,而“按之快然”的穴位敏化属性及生物个体主动寻求按摩、抓挠的行为提示可能有“痒”的成分参与。新近发现的特异性痒觉感受器——表达Mas相关G蛋白偶联A3受体的神经元可能与穴位的“快然”特性相关,这类感受器在内脏病变时被激活,表现为诱发性痒觉敏化,促使我们渴望接受刺激以调控机能。痒觉感受器激活的动态过程与内脏牵涉性感觉异常所引发穴位“开合”属性的相关性研究,将为穴位敏化触发的自我刺激疗愈过程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敏化 痒觉感受器 牵涉性感觉异常 外周敏化 体表-内脏会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