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内脏高敏感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孟庆伟 许树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8-573,共6页
胃食管反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较普遍的疾病,经常伴随各种不适症状,需要利用健康护理资源.在动物实验与人类实验研究中均表明,各种传入神经的受体在暴露于酸的情况下均可以敏感化,以至于使更多的感觉刺... 胃食管反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较普遍的疾病,经常伴随各种不适症状,需要利用健康护理资源.在动物实验与人类实验研究中均表明,各种传入神经的受体在暴露于酸的情况下均可以敏感化,以至于使更多的感觉刺激通过传入神经输入到脊髓背角神经元,导致了这些神经元的阈值降低,使得他们的感受范围增大.这种敏感性增高的初级传入神经被形容为外周敏感化,而随之增加敏感性的脊髓背角神经元被描述为中央敏感化.一旦这些机制建立起来,可以使组织对以前原本无害的刺激发生敏感,并且会保持一个长期的过程.此外,心理压力和机械刺激都已经被证实可以使细胞间隙增宽,因此可能促进外围敏感化.目前,外围与中枢敏感化被认为是食管疼痛和高敏感的重要机制,甚至生理量的酸亦可以导致症状的发生.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神经的敏感性.本文主要围绕食管内脏感觉高敏感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非糜烂性反流病 食道疼痛过敏 中央敏感 外围敏感 痛觉过敏 皮层诱发电位
下载PDF
二甲亚砜外用致局部过敏4例报告
2
作者 姜少伟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8期487-487,共1页
自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笔者在本所运动医学诊所对一些局部损伤及疼痛较严重或顽固的患者,在消瘀止痛药膏[1]中加入一些二甲亚砜外敷,导致4例患者过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二甲亚砜 过敏 接触性
下载PDF
云芝多糖对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魏文树 谭建权 +4 位作者 郭峰 陈海生 邹志英 张泽华 桂莉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研究云芝多糖(CVP,ip)对小鼠有关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作用。方法:实验在正常,荷瘤和^(60)Co-γ线辐射损伤小鼠中同步进行。SOD活力测定采用肾上腺素自氧化法。结果:CVP既能不同程度地增强正常小鼠和正常迟发型超敏感性... 目的:研究云芝多糖(CVP,ip)对小鼠有关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作用。方法:实验在正常,荷瘤和^(60)Co-γ线辐射损伤小鼠中同步进行。SOD活力测定采用肾上腺素自氧化法。结果:CVP既能不同程度地增强正常小鼠和正常迟发型超敏感性(DH)小鼠淋巴细胞,脾及胸腺中SOD的活力,又能明显恢复或防止肿瘤或辐射对小鼠DH和淋巴细胞,脾及胸腺中SOD的抑制效应。CVP对肿瘤生长和肿瘤组织中SOD活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CVP对小鼠SOD活性有促进作用,CVP的抗肿瘤和免疫恢复作用与其对SOD的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芝 多糖类 超氧化物歧化酶 抗肿瘤 免疫力
原文传递
以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实验研究在真菌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顾明亮 张学智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8-160,共3页
从嗜碱粒细胞水平探讨研究真菌过敏原的方法学,并且应用于过敏性哮喘的研究。实验显示:在pH7.6、37℃、真菌抗原浓度10 ̄(-1)mg/ml的条件下,应用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实验(HBDT)研究真菌过敏原的方法具有很高... 从嗜碱粒细胞水平探讨研究真菌过敏原的方法学,并且应用于过敏性哮喘的研究。实验显示:在pH7.6、37℃、真菌抗原浓度10 ̄(-1)mg/ml的条件下,应用人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实验(HBDT)研究真菌过敏原的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t=16.8,P<0.001)和重复性(CV:8.7%)。应用HBDT对真菌过敏性哮喘进行研究,发现HBDT与皮肤试验的结果具有很高的符合率(91.7%)。过敏性哮喘的脱颗粒指数(DI)显著高于正常人,并且脱敏治疗1年能显著降低其D1。提示:HBDT是一种简便、准确、可靠的体外研究过敏原的方法,反映了嗜碱粒细胞的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碱细胞 真菌 过敏 哮喘 病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