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痛的疗效观察及对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1
作者 张喜娟 王希琳 +2 位作者 吴乙忠 钟山 杨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51-656,共6页
目的观察在CT定位基础上行输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研究组在CT... 目的观察在CT定位基础上行输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研究组在CT定位基础上采用输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椎病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和颈椎活动度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变化。通过肌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以及F波出现率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NDI评分降低(P<0.05),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增大(P<0.05),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以及F波出现率提高(P<0.05),血清TNF-α、IL-8和IL-1β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和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颈椎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以及F波出现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8和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定位基础上行输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麻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可缓解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肌电图F波出现率和传导速度,有较好的神经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输刺 颈椎病 颈痛 肢体麻木 感觉减退 镇痛
下载PDF
基于分数低频振幅观察长时程电刺激诱发健康人肢体麻木后脑功能变化
2
作者 缪莹莹 方杰 +4 位作者 周宇 郭玲玲 邹帆 汪海龙 王海宝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分数低频振幅(fALFF)观察长时程电刺激(LTES)诱发健康人肢体麻木感后不同脑区功能变化。方法前瞻性对27名健康人以LTES诱发单侧肢体麻木感,每日1次、每次30 min,持续1周;分别于开始刺激前日及末次刺激次...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分数低频振幅(fALFF)观察长时程电刺激(LTES)诱发健康人肢体麻木感后不同脑区功能变化。方法前瞻性对27名健康人以LTES诱发单侧肢体麻木感,每日1次、每次30 min,持续1周;分别于开始刺激前日及末次刺激次日采集脑rs-fMRI,并于予5 min短时程电刺激后要求受试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麻木感进行评分。比较LTES前、后各脑区fALFF,针对存在显著差异脑区分析其fALFF值变化及其差值与VAS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结果LTES后双侧顶上小叶、右侧颞中回、左侧海马旁回及右侧缘上回fALFF值降低,而双侧伏隔核、右侧中央后回、左侧小脑及右侧壳核fALFF值升高(P均<0.05)。LTES前、后左侧顶上小叶fALFF差值与VAS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422,P=0.029)。结论LTES所诱发的肢体麻木感涉及感觉运动皮层及情绪等相关脑区,尤以左侧顶上小叶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感觉减退 磁共振成像 神经功能影像学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经皮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337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伦山 邹咏文 +2 位作者 许民辉 杨东虹 周椿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分析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PRGR)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长期随访结果,评价疗效、复发率及主要并发症面部感觉障碍的恢复预后。方法:1983-2003年完成的PRGR手术3370例,随访3-23年,平均13.1年。结果:短期疼痛完全缓解率99.79%,随访2... 目的:分析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PRGR)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长期随访结果,评价疗效、复发率及主要并发症面部感觉障碍的恢复预后。方法:1983-2003年完成的PRGR手术3370例,随访3-23年,平均13.1年。结果:短期疼痛完全缓解率99.79%,随访2750例,死于其他疾病112例,失访508例,总复发率35%,1年内复发率0.3%,1-5年21%,5-10年7%,10-15年4%,15-23年3%。并发症主要为面部感觉迟钝,触觉重于痛觉,痛觉先于触觉恢复,除34例(1%)遗留永久性轻度感觉迟钝外,面部感觉半年内恢复。其他并发症包括失明1例,角膜炎6例,因角膜溃疡致失明1例,动脉性出血5例,咀嚼肌无力2例,继发于感染的面部畸形1例,无痛性感觉缺失和死亡病例。结论: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微创的外科治疗手段,操作简单,疼痛缓解快,主要并发症绝大多数呈损害可逆性,复发时限不一,可作为首次外科治疗推荐给药物治疗无效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 感觉迟钝 复发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切口周围皮肤麻木:如何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韩燕鸿 潘建科 +3 位作者 刘军 杨伟毅 曹学伟 郭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5049-5054,共6页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切口周围皮肤麻木在临床上普遍存在,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其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防治方法及预后转归也尚未达成共识。目的: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研究现状和防治进展做一综...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切口周围皮肤麻木在临床上普遍存在,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其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防治方法及预后转归也尚未达成共识。目的: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研究现状和防治进展做一综述。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美国国立图书馆200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发表有关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文献。以"全膝关节置换术"、"切口""麻木""感觉异常"为检索词,剔除重复性研究,最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6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临床上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普遍存在切口周围皮肤麻木的现象,而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外也较少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良手术入路预防皮神经损伤、神经导管、神经营养药物、手术修复等方面,但仍存在诸多未知问题,目前也缺乏理想的的防治方案;(2)将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皮神经损伤的修复,包括生物分子治疗、细胞治疗以及导管治疗等,但其临床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其安全性、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3)因此,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切口周围皮肤麻木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仍然是今后关节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术 切口 皮肤麻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New Exploration of Needling Manipulations at Point Tianzong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跃来 郑魁山 王新中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8-41,共4页
  In present clinical practice, point Tianzong (SI 11) is often used to treat pain and numbness in the scapular region and the upper limbs. The authors have tried various needling manipulations at this point and obt...   In present clinical practice, point Tianzong (SI 11) is often used to treat pain and numbness in the scapular region and the upper limbs. The authors have tried various needling manipulations at this point and obtained extraordinarily good therapeutic result, as is reported in the followin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Points Acupuncture Therapy ADULT FEMALE Fibrocystic Breast Disease Humans hypesthesia MALE PERIARTHRITIS Shoulder Joint
下载PDF
镁离子导致人体对机械刺激以及热辐射刺激感觉异常的研究
6
作者 魏巍 初明 刘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Mg2+对周围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通过双盲法,分别给20名健康志愿者皮下注射0.5M、0.05M硫酸镁成皮丘,然后分别测试皮丘区域皮肤的触觉、触压觉与热痛觉,并设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结果:注射Mg2+后皮丘区域皮肤出现触觉、触压觉迟... 目的:观察Mg2+对周围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通过双盲法,分别给20名健康志愿者皮下注射0.5M、0.05M硫酸镁成皮丘,然后分别测试皮丘区域皮肤的触觉、触压觉与热痛觉,并设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结果:注射Mg2+后皮丘区域皮肤出现触觉、触压觉迟钝,而热痛觉过敏的现象。结论:发现Mg2+可以抑制周围神经触觉、触压觉的传导,但提高热痛觉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迟钝 热痛觉过敏 Mg2+
下载PDF
静息态fMRI观察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 被引量:4
7
作者 方杰 鲁学婷 +2 位作者 刘飞 费家廷 王海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8-812,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比率低频振幅(fALFF)法检测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时脑功能变化,探讨持续性麻木相关脑机制。方法对21名健康成人分别在有无电刺激条件下行rs-fMRI,嘱其对同一脉冲电刺激所致麻木感进行强度评分。以fALFF...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rs-fMRI)比率低频振幅(fALFF)法检测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时脑功能变化,探讨持续性麻木相关脑机制。方法对21名健康成人分别在有无电刺激条件下行rs-fMRI,嘱其对同一脉冲电刺激所致麻木感进行强度评分。以fALFF算法分析有无电刺激下rs-fMRI数据,获得存在显著差异脑区;对电刺激下脑fALFF与个体麻木感强度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电刺激下fALFF显著增强脑区包括额叶内侧皮质、前扣带回、两侧颞中回、两侧颞下回和右侧颞极(P均<0.05,FDR校正);显著减弱脑区包括楔前叶/后扣带回、右侧小脑(P均<0.05,FDR校正)。电刺激下fALFF与个体麻木感评分显著正相关脑区则包括楔前叶/后扣带回和左侧颞中回(P均<0.05,FDR校正)显著负相关脑区为右侧额极和左侧颞下回(P均<0.05,FDR校正)。结论电刺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涉及感觉运动、情绪、认知及默认网络相关脑区;楔前叶/后扣带回、颞叶及额叶部分脑区与个体麻木程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减退 磁共振成像 电刺激
下载PDF
迟发性内淋巴积水研究
8
作者 董红 周祥宁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年第4期187-190,共4页
迟发性内淋巴积水(delayed endolymphatic hydrops,DEH)是一侧或双侧严重听力下降后出现的一种复发性眩晕,主要分为同侧型、对侧型和双侧型三类。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治疗首选内科保守治疗,如眩晕控制效果不好也可... 迟发性内淋巴积水(delayed endolymphatic hydrops,DEH)是一侧或双侧严重听力下降后出现的一种复发性眩晕,主要分为同侧型、对侧型和双侧型三类。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治疗首选内科保守治疗,如眩晕控制效果不好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积液(Endolymphatic Hydrops) 听觉减退(hypesthesia) 眩晕 (Vertigo)
原文传递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65
9
作者 黄悦勤 李旭东 王玉凤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 通过 6年追踪调查 ,观察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动态变化 ,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评问卷儿童生活环境调查表、感觉统合诊断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分别于 1993年和 1999年调查 310名儿童。结果 本组感觉统合失调累... 目的 通过 6年追踪调查 ,观察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动态变化 ,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评问卷儿童生活环境调查表、感觉统合诊断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分别于 1993年和 1999年调查 310名儿童。结果 本组感觉统合失调累积发生率为 33 6 % ,其中男童为 39 1% ,女童为 2 6 7% ,性别差异有显著性 (χ2 =3 84 5 ,P <0 0 5 )。各因子失调累积发生率为 10 0 %~ 17 0 %。感觉统合失调 6年自愈率为 4 8 3% ,其中男童自愈率为 4 8 5 % ,女童为 4 8 2 % ,性别差异无显著性(χ2 =0 0 0 1,P >0 0 5 )。本体感失调自愈率为 6 9 7% ;触觉防御失调自愈率为 81 6 % ;前庭平衡失调自愈率为 72 0 %。 2 89名儿童各年龄组感觉统合失调累积发生率和自愈率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15 5名儿童 6年后行为问题累积发生率为 9 4 % ,其中男童为 12 5 % ,女童为 6 1% ,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χ2 =1 6 73,P >0 0 5 )。学龄前有行为问题儿童的自愈率为 70 6 %。结论 男童的感觉统合失调较女童严重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有自愈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减退 发生率 随访 儿童 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测定和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小伟 庞国祥 王铮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20-923,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全层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变化。方法观察2002年3至9月份期间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确诊的132例(264只眼)糖尿病患者,记录糖尿病病史和糖尿病用药情况,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全层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变化。方法观察2002年3至9月份期间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确诊的132例(264只眼)糖尿病患者,记录糖尿病病史和糖尿病用药情况,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眼科检测包括视力、眼压、角膜知觉、晶状体和眼底。并与同期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200例(400只眼)非糖尿病患者对照。对其中85例糖尿病患者和56例对照者进行共焦显微镜角膜上皮、上皮下神经纤维、前后基质、内皮细胞形态和计数检查。结果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较对照组明显减退(P<0.01)。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与年龄、糖尿病的病程、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共焦显微镜检查显示,糖尿病组角膜上皮水肿率(11.76%)高于对照组(1.79%)(P<0.05);角膜神经丛的密度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角膜神经纤维纤细,分支减少,粗细不均,部分角膜神经末梢水肿,走行弯曲。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知觉减退、角膜上皮病变的发生可能与神经纤维数目的减少和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角膜 感觉减退 神经纤维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铁铮 杨艺 吕厚山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随访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转归、相关因素及其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36例(53膝)施行TKA的患者,术后1周测量切口长度和切口周围皮肤感觉障碍区域的面积。术后1.5... 目的随访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的转归、相关因素及其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36例(53膝)施行TKA的患者,术后1周测量切口长度和切口周围皮肤感觉障碍区域的面积。术后1.5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测切口周围感觉障碍区域面积,记录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kneesocietyscore,KSS)。结果所有患者在TKA术后均出现切口外侧皮肤客观感觉减退,26例(26/36,72%)患者存在主观麻木感,有主观麻木感觉的患者痛觉和触觉减退面积均大于无主观麻木感觉者。术后1周,触觉减退面积为(36.43±14.71)cm2,痛觉减退面积为(69.62±23.48)cm2,二者均与切口长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3和0.318,P值分别为0.04和0.03)。术后1.5年,所有患者无触觉减退区,痛觉减退面积为(8.55±4.56)cm0,与术后1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3,P=0.012),其中有5例患者感觉减退完全恢复;有主观麻木患者KSS临床评分低于无主观麻木感觉者(t=2.066,P=0.044)。结论TKA术后普遍存在切口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可随时间部分或完全恢复。TKA术前应明确告知患者切口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及其转归,以减少对其心理和功能康复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觉减退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相关右侧跖趾关节麻木
12
作者 周燕萍 吴荣荣 +2 位作者 张诗龙 刘峰群 凌海慧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111-112,共2页
1例36岁男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阿德福韦10 mg,1次/d。约6个月后,因抗病毒效果不佳改用恩替卡韦0.5 mg,1次/d。5个月后,加用阿德福韦10 mg,1次/d。联合用药5个月后,患者出现右侧跖趾关节麻木,肌酸激酶800 U/L。停用恩替卡韦第4天,肌... 1例36岁男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阿德福韦10 mg,1次/d。约6个月后,因抗病毒效果不佳改用恩替卡韦0.5 mg,1次/d。5个月后,加用阿德福韦10 mg,1次/d。联合用药5个月后,患者出现右侧跖趾关节麻木,肌酸激酶800 U/L。停用恩替卡韦第4天,肌酸激酶257 U/L,右侧跖趾关节麻木症状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跖趾关节 麻木
原文传递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One Case with Numbness in Supraclavicular Fossa by Acupuncture
13
作者 陈晓军 张沈煜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8年第3期187-188,共2页
A Patient, male, 35 years old, first visited on June 20, 2007. Chief Complaints: numbness in left supraclavicular fossa for more than one year. The patient complained of numbness and discomforts in left supraclavicu... A Patient, male, 35 years old, first visited on June 20, 2007. Chief Complaints: numbness in left supraclavicular fossa for more than one year. The patient complained of numbness and discomforts in left supraclavicular fossa developed gradually a year ago with unknown reason. CT scan on cervical vertebrae and chest in local hospital showed no abnormality. The patient then received acupuncture treatment intermittently for more than 3 months in loc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s, and found no improvement. Now the patient came to the acupunctur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hypesthesia Medical Records
原文传递
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麻木症状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苏祥正 徐辉 +4 位作者 肖嵩华 陆宁 张雪松 崔赓 刘郑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及麻木症状的疗效。方法门诊纳入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5分以上的患者56例,分为甲钴胺组及神经妥乐平+甲钻胺组。不使用其它...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及麻木症状的疗效。方法门诊纳入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5分以上的患者56例,分为甲钴胺组及神经妥乐平+甲钻胺组。不使用其它药物及按摩针灸等治疗,并要求患者卧床休息。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及麻木缓解情况。结果服药后第1周及第2周两组间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妥乐平+甲钴胺组和甲钴胺组对疼痛缓解的显效率于第2周时分别为:62.5%,8.3%,有效率分别为75.0%,41.6%。两组对麻木症状的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甲钴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缓解优于单独应用甲钻胺,而对于麻木的缓解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治疗结果 腰痛 感觉减退 神经妥乐平
原文传递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深龙 谢炳玓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标准,并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进行痛温觉传导通路功能评价,评价CHEP在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MS患者36例和健康人40名,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Medoe,Israel),在2个强度水平... 目的建立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标准,并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进行痛温觉传导通路功能评价,评价CHEP在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MS患者36例和健康人40名,应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刺激器(Medoe,Israel),在2个强度水平(47、51℃)应用可调节脉冲,刺激部位选择右上肢前臂掌侧前1/3处、右下肢内踝上皮肤和腰部。受试者在每次刺激后,对刺激强度分级。以Keypoint.net仪器记录,记录点为Cz。测定刺激强度和疼痛分级的关系、诱发电位的主要成分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健康对照组予以47℃和51℃分别刺激上下肢,CHEP的引出率为100%;MS组上肢4例,下肢5例未引出肯定CHEP波形。我们通过对下肢和腰部刺激计算得出A8纤维传导速度为(18.1±7.3)m/s。MS患者存在痛温觉减退症状的上肢21例,下肢29例,其反应性疼痛分级[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6.1±0.9,下肢5.6±1.3]较对照组(上肢8.0±0.7,下肢7.9±0.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49、-5.272,P〈0.01)。存在痛温觉障碍且能够诱发出CHEP波形(上肢17例,下肢24例)的上下肢N波潜伏期[上肢(387.3±34.2)InS,下肢(489.9±70.2)ms]较对照组[上肢(346.0±25.5)ms,下肢(400.8±24.4)ins]明显延长(t=4.790、4.798,P〈0.01)、N—P波幅[上肢(30.5±12.8)μV,下肢(28.2±16.2)μV]较对照组[上肢(49.3±16.0)μV,下肢(42.2±16.7)μV]明显减低(t=-4.612、-3.144,P〈0.01)。MS患者下肢CHEP检测的异常率(26/36,72.2%)高于上肢(16/36,44.4%,P=0.031)和体感诱发电位(19/36,52.8%,χ^2=4.261,P=0.039)。上肢未存在痛温觉障碍的15例MS患者中,有3例CHEP异常,下肢7例中有2例CHEP异常。结论CHEP提供了一种临床实用的、非侵入性的客观检查方法,它与侧重于结构异常的MRI不同,重点检测伤害性通路的功能改变,所以结合MRI和其他诱发电位能够更有效的辅助诊断MS,评价伤害性通路的情况,揭示亚临床病灶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痛阈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感觉减退
原文传递
三叉神经痛颅内段手术前后面部浅感觉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张剑宁 曹奕 +1 位作者 李明 马兆鑫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径路的三叉神经痛颅内段手术前后面部浅感觉功能的改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08年1月间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住院手术的患者56例,所有病例均经乙状窦后径路行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联合电凝梳理术或...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径路的三叉神经痛颅内段手术前后面部浅感觉功能的改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08年1月间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住院手术的患者56例,所有病例均经乙状窦后径路行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联合电凝梳理术或电凝梳理术,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面部触觉、痛觉及温度觉评分,结合神经根受血管压迫情况,了解手术对面部浅感觉功能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原因。结果:术后面部感觉正常19例(占33.9%),感觉减退37例(占66.1%)。术后1周各分支浅感觉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第1支支配区域的触觉及温度觉评分手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痛觉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第Ⅱ、Ⅲ支手术前后各类浅感觉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第Ⅲ支外侧痛觉和温度觉评分的下降值显著低于内侧(P〈0.05),触觉无显著差异。56例患者中,有责任血管者45例,其中术后感觉减退26例;无责任血管者11例,术后感觉均减退。术后感觉减退组,责任血管出现在神经根远端、中段和近端的比例分别为42.3%、26.9%和30.8%;感觉正常组的责任血管63.2%(12例)出现在近端,仅5.3%(1例)出现在远端。结论:三叉神经痛颅内段手术对面部不同部位的浅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手术直接损伤外,感觉根特别是三叉神经入脑桥区受机械性牵拉可能是造成术后感觉障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手术 感觉减退
原文传递
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
17
作者 陈晓东 黄金龙 +1 位作者 陈刚 王金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采用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术中沿设计线切开皮肤及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并暴露睑板前筋膜层,... 目的:介绍一种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江苏省中医院整形外科采用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术中沿设计线切开皮肤及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并暴露睑板前筋膜层,于瞳孔中线偏内侧可见1、2支斜向内走行的神经,仔细解剖并予以保留,于眶隔深面上行分离并去除部分眶隔脂肪,将切口下唇眼轮匝肌浅层和上睑提肌腱膜固定,形成自然的重睑弧度,无张力缝合皮肤。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12个月以Semmens-Weinstein单丝采用轻触法检查重睑线上、下对应部位的触觉,评估重睑线下皮肤的触觉减退情况,分为无差别、轻度差别、明显差别3个等级;术后3~12个月由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结果:共纳入79例双侧单睑患者(共158只眼),均为女性,年龄18~44岁,平均26.6岁。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9.4个月。89.9%(142/158)上睑感觉评价为"无差别",10.1%(16/158)评价为"轻度差别"。无上睑麻木或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发生。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率为94.9%(75/79)。2例患者术后外观轻度不对称;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肿,2周后自行吸收,重睑轻微不对称;1例患者切口瘢痕增生,予硅凝胶外涂结合脉冲染料激光干预后,于术后9个月恢复。结论:保留上睑感觉神经分支的切开重睑术是一种效果确切、重睑形态逼真、可保留重睑线下的皮肤感觉、损伤小、恢复快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成形术 感觉减退 上睑感觉神经 麻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