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茄子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研究初报 被引量:8
1
作者 俞琼 陈利 +1 位作者 刘鹏 徐根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4-26,共3页
以茄子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建立茄子下胚轴高效再生体系,并初步探讨了温度对植株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胚轴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2mg/L+6-BA 2.5mg/L,芽诱导率为46%;子叶不... 以茄子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建立茄子下胚轴高效再生体系,并初步探讨了温度对植株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胚轴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2mg/L+6-BA 2.5mg/L,芽诱导率为46%;子叶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2mg/L+KT 2.0mg/L,芽诱导率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子叶 下胚轴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_2子叶和下胚轴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白延红 谭永军 +4 位作者 陈耀锋 秦静远 李春莲 任慧莉 郭东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66,共6页
【目的】探索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子叶和下胚轴的最佳离体培养条件。【方法】以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苗龄、预培养时间、预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中激素配比等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子叶和下... 【目的】探索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子叶和下胚轴的最佳离体培养条件。【方法】以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苗龄、预培养时间、预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中激素配比等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子叶和下胚轴高频再生的影响。【结果】4因素对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均有明显影响。4 d苗龄,在MS+6-BA 1mg/L+2,4-D 1mg/L预培养基上预培养3 d后诱导分化,子叶在添加NAA 0.02 mg/L+6-BA 3.0 mg/L的分化培养基中分化率最高,达80.45%,下胚轴在添加NAA 0.05 mg/L+6-BA 3.0 mg/L的分化培养基中分化率最高,达69.33%。【结论】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B2子叶和下胚轴稳定高效的再生体系,为其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雄性不育系 子叶 下胚轴 高频再生
下载PDF
大白菜下胚轴离体不定芽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朱丽华 张彩琴 +1 位作者 盛小光 朱月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7-431,共5页
以大白菜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浓度TDZ和6-BA两种细胞分裂素与不同浓度NAA相配合的培养基上不定芽再生的差异,并利用筛选出的高效再生培养基研究外植体苗龄、切段来源、接种方式以及品种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6-BA相比,... 以大白菜的下胚轴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浓度TDZ和6-BA两种细胞分裂素与不同浓度NAA相配合的培养基上不定芽再生的差异,并利用筛选出的高效再生培养基研究外植体苗龄、切段来源、接种方式以及品种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6-BA相比,TDZ对诱导下胚轴不定芽再生更有效,在MS+TDZ 0.3 mg·L-1+NAA 0.5 mg·L-1+AgNO3 5 mg·L-1的培养基上,下胚轴不定芽再生频率高达87.8%,平均每下胚轴再生不定芽数也达到15.1个;3~5 d苗龄之间的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能力无显著差异,再生频率均达到80%以上,此后随着苗龄的增加,不定芽分化频率快速下降,苗龄为7 d时再生频率只有51.1%;下胚轴不同切段不定芽再生能力由强到弱表现为:上部切段>中部切段>下部切段;以正插(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方式接种的外植体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大于反插(形态学上端插入培养基)和平放的;不同品种大白菜下胚轴的不定芽再生能力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下胚轴 不定芽再生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白芥(Sinapis alba)下胚轴愈伤组织形成和器官再生的影响(简报)(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童哲 宋艳茹 +1 位作者 连汉平 王东馥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连续白光下或黑暗中生长5天的白芥幼苗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分别叫作L-外植体和D-外植体),在1mg/L NAA+2mg/L 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脱分化和芽的再分化。在白光、红光、蓝光和黑暗中培养,L-外植体都比D-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早,生长快;对... 以连续白光下或黑暗中生长5天的白芥幼苗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分别叫作L-外植体和D-外植体),在1mg/L NAA+2mg/L 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脱分化和芽的再分化。在白光、红光、蓝光和黑暗中培养,L-外植体都比D-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早,生长快;对于L-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促进作用依次是:白光>红光>蓝光》黑暗;而对D-外植体蓝光比红光更有效。L-外植体比D-外植体芽再生的能力强得多,不同光质的作用为:白光>红光>蓝光>黑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质 愈伤组织形成 下胚轴 欧白芥
下载PDF
苜蓿下胚轴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建宏 贺学林 +1 位作者 亢福仁 陈耀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期78-80,共3页
苜蓿无菌苗下胚轴在附加2mg/L2,4-D和0.1~0.9mg/LKT的SH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在附加1.0mg/LIAA和1.0~2mg/L6BA的SH培养基中分化;其中诱导愈伤率为100%,阿尔刚金苜蓿分化率在35.4%~43.7%时,随着KT的浓度增加,愈伤组织的... 苜蓿无菌苗下胚轴在附加2mg/L2,4-D和0.1~0.9mg/LKT的SH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在附加1.0mg/LIAA和1.0~2mg/L6BA的SH培养基中分化;其中诱导愈伤率为100%,阿尔刚金苜蓿分化率在35.4%~43.7%时,随着KT的浓度增加,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反而延迟;而在分化过程中发现分化时不宜采用浓度过高的激素组合。0.1%Hgcl2消毒时间对苜蓿种子萌发效果的影响较大,在考虑降低污染率和提高存活率时,阿尔刚金种子以消毒10min最佳,紫花苜蓿以20min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无菌苗 下胚轴 愈伤组织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融合体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占强 刘素云 +1 位作者 侯电云 林良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197-5198,5280,共3页
对影响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后的融合体培养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体浅层培养,以改良的KM8p为培养基附加2,4-D1.5 mg/L,NAA0.5 mg/L,6-BA0.5 ml/L,以蔗糖0.3 mol/L和葡萄糖0.1 mol/L作渗透稳定剂进行培养效... 对影响甘蓝型油菜与紫罗兰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后的融合体培养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液体浅层培养,以改良的KM8p为培养基附加2,4-D1.5 mg/L,NAA0.5 mg/L,6-BA0.5 ml/L,以蔗糖0.3 mol/L和葡萄糖0.1 mol/L作渗透稳定剂进行培养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培养3~6 d,细胞发生第1次分裂,第7天时分裂频率最高为13.8%;35天后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其植板率最高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紫罗兰 下胚轴 融合体培养
下载PDF
《生物学教学论》综合设计性实验探索与实践——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实验的探究
7
作者 邱丰艳 徐前杰 林小燕 《龙岩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通过对《生物学教学论》课程体系发展和存在形式的讨论,及针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加入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对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实验是否适宜作为《生物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胡萝卜愈... 通过对《生物学教学论》课程体系发展和存在形式的讨论,及针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加入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对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实验是否适宜作为《生物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结果表明: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实验在课程实验中基本成熟稳定,且下胚轴诱导更佳,适宜作为《生物学教学论》实验课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论》 综合设计性实验 胡萝卜 愈伤组织诱导 下胚轴
下载PDF
Effect of Plant Hormones on Callus Induction from Fruit and Seedling Explants of Chilli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8
作者 E1 Kaaby Ekhlas Abdulkareem jasim +3 位作者 A1-Ajeel Saadon. Abdulhadi A1 Hattab Zahra Noor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5年第1期18-26,共9页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optimize the culture conditions to induce calli from chilli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local cultivar. The mature seeds were surface sterilized for one min with 70% Ethanol followed... 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optimize the culture conditions to induce calli from chilli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local cultivar. The mature seeds were surface sterilized for one min with 70% Ethanol followed by 20 min with (0%, 2%, 4% or 6%) NaOCI and were germinated on MS medium with 2 mg/L GA3. Seedlings and mature fruits were used as explants source. The placenta, pericarp, hypocotyls, cotyledonal leaves, shoot tips and roots were cultured on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Kinetin (0.0 mg/L, 0.5 mg/L, 1.0 mg/L, 2.0 mg/L) and IAA (0.0 mg/L, 1.0 mg/L, 2.0 mg/L) i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r NAA or 2,4-D (0.0 mg/L, 1.0 mg/L, 2.0 mg/L, 4.0 mg/L). Callus fresh weight was recorded after 4 weeks in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sterilizing method was with 70% Ethanol followed by 20 mints with (4% or 6%) NaOCI, however 6% NaOCI reduced seed's viability. Callus was induced from all explants cultured on MS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IAA and Kinetin except the placenta and the pericar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pocotyls surpass all other explants in the mean callus fresh weight which was 160.58 mg compared with 147.81 mg, 134.95 mg, and 122.33 mg for cotyledonal leaves, shoot tips and roots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rowth regulators and the explants showed that 2 mg/L IAA and Kinetin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callus mean fresh weight which was (309.74, 339.14, 358.48, and 284.64) mg for the shoot tips, cotyledonal leaves, hypocotyls and roots,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2 mg/L 2,4-D or NAA was the best concentration for callus induction from the placenta and the pericarp. The pericarp gave a mean fresh weight of 276.90 mg in the presence of 2,4-D compared with 253.60 mg for the placenta. Moreover the pericarps g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sh weight than the placenta with an average of 210.3mg and 184.9 mg respectively in the presence of 2 mg/L NAA. In conclusion the best sterilization method of chilli pepper seeds is by 70% ethanol for one minute followed by 20 min in 4% (NaOCI). The best explants for callus induction only is the Hypocotyls grown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2 mg/L oflAA and Kineti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current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 weight IAA NAA 2 4-D KINETIN periearp root hypoeotyls cotyledonal leaves shoot tips.
下载PDF
理化处理诱导板栗芽苗胚轴增粗的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杜荻 郭素娟 +2 位作者 仇新玮 郭怡婷 武燕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板栗是我国具有发展前景的木本粮食树种之一。芽苗嫁接是板栗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其关键技术是胚轴增粗。以‘燕山早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矮壮素、大蒜浸提液、赤霉素溶液浸种,清水为对照,浸种后覆盖不同成分... 板栗是我国具有发展前景的木本粮食树种之一。芽苗嫁接是板栗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其关键技术是胚轴增粗。以‘燕山早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矮壮素、大蒜浸提液、赤霉素溶液浸种,清水为对照,浸种后覆盖不同成分(河沙、蛭石及其混合物)、厚度(5、10、15cm)的基质,研究理化处理诱导板栗芽苗胚轴增粗的效应,以期探索板栗芽苗胚轴增粗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1)物理和化学处理均可促进板栗芽苗胚轴增粗,且物理处理优于化学处理。2)化学处理中,赤霉素的增粗效果最为明显,胚轴平均粗度为4.04 mm,粗度>4.00 mm百分比为49%。3)物理处理中,覆盖10cm河沙的增粗效果最明显,胚轴平均粗度为4.44mm,粗度>4.00mm百分比为78%。4)理化交互处理对胚轴的增粗作用更显著,其中矮壮素浸种+覆盖10cm河沙的综合处理会得到最理想的增粗效果,胚轴平均粗度为4.54 mm,粗度>4.00 mm百分比为80%。因此,采用河沙覆盖10cm与3 000mg·L^(-1)矮壮素溶液浸种组合处理,诱导板栗芽苗胚轴增粗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芽苗 胚轴 矮壮素 覆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