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optic nerve and optic tract alte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using probabilistic diffusion tractography 被引量:3
1
作者 Chun-Nan Wu Shao-Feng Duan +4 位作者 Xue-Tao Mu Yi Wang Peng-Yu Lan Xiao-Lu Wang Kun-Cheng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9年第8期1304-1310,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ffusion changes in both the optic nerve and optic tract in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visual acuity,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using probabilistic diffusion tr... AIM: To investigate the diffusion changes in both the optic nerve and optic tract in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visual acuity,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using probabilistic diffusion tractography(PDT).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and 25 age-and gender-matched healthy persons were included. All patients and controls underwent routine orbit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 using a 3.0 T magnetic resonance scanner(Trio Tim Siemens). After the image data were preprocessed, each DTI parameters of the optic nerve and optic tract was obtained by PDT, including fractional anisotropy(FA), mean diffusivity(MD), axial diffusivity(AD) and radial diffusivity(RD). The asymmetry index(AI) of each parameter was calculated. Compared the parameters of the affected side optic nerve and ipsilateral optic tract with the contralateral side by paired sample t-test;compared AI of parameters of optic nerve and optic tract between the pati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subgroups according to the low vision grade standard of WHO, compared the FA and AI of FA between the three subgroups by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RESULTS: The affected side optic nerve presente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A, increased MD, AD, and RD values compared to the unaffected side(P<0.05). The AI of FA, MD, AD, and RD of optic nerve in th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P<0.05). The comparison results of the optic tract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ati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the bilateral optic tracts in patients(P>0.05). The AIs of the FA value of the optic nerve in the eyesight <0.1 sub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groups(P<0.05). CONCLUSION: FA, MD, AD, and RD of the affected side optic nerve of the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have significantly changed, the FA value is the most sensitive. The PDT could be a useful tool to provide valid quantitative markers of optic nerve injuries and evaluate the severity of orbital diseases, which other examinations cannot be acqu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decreased vision OPTIC never and OPTIC tract PROBABILISTIC diffusion TRACT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下载PDF
Recurrent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253 cases 被引量:4
2
作者 Weiqiang Tang Yan Hei Lihua Xiao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23-429,共7页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and frequencies of various types of recurrent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253 consecutiv...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and frequencies of various types of recurrent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253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treated by surgical excision in the Institute of Orbital Diseases,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Armed Police Force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Results:The patients included 123 males and 130 females aged 2 to 78 years(mean,36.2 years),and the last recurrence interval after operation ranged from 1 month to 40 years(median,4.75 years).Of all the cases,159(62.8%),65(25.7%),20(7.9%),8(3.2%) and 1(0.4%) had previously experienced once,twice,three,four and six times of surgeries,respectively.Among them,29(11.5%) cases had recurred 3 times or over,and 37(14.6%) cases got recurrence in 10 or more years postoperatively.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local recurrence presented with vario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while 31(12.3%) cases were symptom-free.Two hundred and thirty-one(91.3%) cases underwent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recurrent orbital lesions,and another 22(8.7%) cases had to receive the exenteration of orbit.Categories of these recurrent orbital lesions after operation were as follows:lacrimal gland tumors,65(25.7%) cases;vasogenic diseases,54(21.3%) cases;neurogenic tumors,42(16.6%) cases;secondary tumors,24(9.5%) cases;orbital inflammation,21(8.3%) cases;myogenic tumors,14(5.5%) cases;fibrous and adipose tumors,12(4.7%) cases;lympho-hematopoietic tumors,7(2.8%) cases;bone or cartilage tumors,7(2.8%) cases;orbital cysts,6(2.4%) cases;and indefinitely differentiated tumor,1(0.4%) case.The 10 top histopathologic diagnoses were lacrimal gland pleomorphic adenoma,hemangiolymphangioma,lacrimal gland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meningioma,inflammatory pseudotumor,neurofibroma,sebaceous gland carcinoma,vascular malformation,rhabdomyosarcoma and hemangioma.Conclusions:The variety of recurrent orbital lesions after operation includes mainly of tumors except for vascular malformation and orbital inflammatory lesions.The lacrimal gland epithelial tumor is most prone to relapse after resection,and early and longer-term postoperative follow-up is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it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recurrence lacrimal gland epithelial tumor vascular malformation orbital inflammatory lesions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静 马光辉 +2 位作者 刘彭华 王勇刚 田志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 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探究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检查,包括弥散加权(DWI... 目的 分析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并探究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检查,包括弥散加权(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与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该检查方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依据乳腺占位性病变性质将患者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对比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乳腺癌98例(81.67%),乳腺良性病变22例(18.33%);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DCE-MRI及联合诊断乳腺病变性质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DWI(P<0.05);乳腺癌组表观扩散系数(ADC)、rADC值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Ⅰ型TIC曲线占比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Ⅲ型TIC曲线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ADC、rADC及TIC曲线类型诊断乳腺病变性质具有一定价值(AUC=0.815、0.850、0.911);乳腺癌组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占比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乳腺占位性病变密切相关,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定量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乳腺癌的发生与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不规则、强化不均匀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 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诊断女性盆腔占位性病变
4
作者 师文强 董刚 +2 位作者 郑权 高维强 许建威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7-430,共4页
目的观察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诊断女性盆腔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接受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的女性盆腔占位患者,记录盆腔占位分布位置、无法经腹及经阴道穿刺活检原因、穿刺操... 目的观察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诊断女性盆腔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接受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的女性盆腔占位患者,记录盆腔占位分布位置、无法经腹及经阴道穿刺活检原因、穿刺操作时长、并发症及活检病理诊断。结果14例盆腔占位中,4例位于直肠、3例位于单侧或双侧卵巢、5例位于宫颈或子宫下段、1例位于阴道侧壁、1例位于膀胱后方;因阴道严重出血、真菌感染,阴道畸形、水肿或阴道切除术后,以及病变位置深在、损伤肠管风险高等原因而未能实施经腹或经阴道穿刺活检。14例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操作时长(29.50±6.05)min;操作过程中1例发生针道出血、1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症状,之后随访6个月,未见其他相关并发症。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5例、高级别浆液性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低级别浆液性癌、腺癌及梭形细胞肿瘤各1例,以及慢性炎症3例,均与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相符。结论直肠双平面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诊断女性盆腔占位性病变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骨盆 占位性病变 超声检查 会阴 穿刺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LAVA增强扫描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性质效能分析
5
作者 白萍 王汉 +1 位作者 刘芮 曾智萍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22-425,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高场强磁共振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AVA)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性质的效能。方法2020年5月~2023年4月我院诊治的16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LAVA增强扫描,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方法的诊...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高场强磁共振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LAVA)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性质的效能。方法2020年5月~2023年4月我院诊治的16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LAVA增强扫描,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在本组16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组织病理学诊断恶性病灶87例,包括肝细胞癌(HCC)79例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CC)8例,和良性病变73例,包括肝硬化结节46例、肝结节状再生性增生(NRHL)20例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7例;CT扫描诊断恶性病灶77例和良性病灶83例,其中将5例良性肿瘤诊断为恶性肿瘤,将15例恶性肿瘤诊断为良性肿瘤,LAVA增强扫描诊断恶性病灶86例和良性病变74例,其中将3例良性肿瘤诊断为恶性肿瘤,将4例恶性肿瘤诊断为良性肿瘤;CT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7.5%、灵敏度为82.8%,特异度为93.2%,阳性预测值为93.5%和阴性预测值为81.9%,而LAVA增强扫描诊断则分别为95.6%、95.4%、95.9%、96.5%和94.6%,显著优于CT诊断(P<0.05)。结论相较于多层螺旋CT扫描,磁共振LAVA增强可更为准确地判断肝内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占位性病变 多层螺旋CT 高场强磁共振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扫描增强 诊断
下载PDF
miR-125b、miR-140联合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侠 范智慧 黄玮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821-825,共5页
目的:研究miR-125b、miR-140联合超声造影技术在肝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的效能及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并回顾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125例,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65)及恶性组(n=60),... 目的:研究miR-125b、miR-140联合超声造影技术在肝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的效能及价值。方法:连续纳入并回顾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125例,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65)及恶性组(n=60),并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56),通过qRT-PCR实验检测血清miR-125b,miR-140的相对表达水平,受试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收集并分析受试者临床基本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5b,miR-140联合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占位性病变组患者的血清miR-125b、miR-14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患者的血清miR-125b、miR-140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超声造影结果诊断发现良性病变患者68例,恶性病变患者57例,进一步分析超声造影特征发现,恶性病变组患者早增强、高增强和快消退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临床基本资料分析发现:恶性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及病理类型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miR-125b、miR-140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768、0.841、0.903,且血清miR-125b、miR-140与超声造影联合诊断的特异性及预测准确率均高于miR-125b、miR-140、超声造影单独检测。结论:血清miR-125b、miR-140联合超声造影在肝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 超声造影 miR-125b miR-140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肝细胞癌高危患者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7
作者 潘龙 刘晓刚 +1 位作者 张惠民 王长友 《肝脏》 2024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细胞癌高危患者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6月来院就诊的160例肝细胞癌高危患者肝占位性病变(204个病灶)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细胞癌高危患者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2年6月来院就诊的160例肝细胞癌高危患者肝占位性病变(204个病灶)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比较良性肝脏占位性病变与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造影检查时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和开始消退时间。结果160例肝细胞癌高危患者共有204个肝占位性病变病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共有158个恶性病变,包括93个肝细胞肝癌病灶、56个转移性肝癌病灶和9个胆管细胞型肝癌病灶;46个良性病变,包括34个肝血管瘤、7个肝硬化结节病灶和5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检查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和开始消退时间均短于良性肝脏占位性病变(P<0.05);204个肝占位性病变病灶中,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检出151个恶性病灶与病理诊断一致,37个良性病灶与病理诊断一致,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772,P<0.05,2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较好;ROC分析显示,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细胞癌高危患者肝占位性病变恶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5.57%(151/158),80.43%(37/46),0.760。结论超声造影用于肝细胞癌高危患者肝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细胞癌 高危人群 肝占位性病变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联合CEA、CA125、CA153鉴别诊断子宫腔占位性病变良恶性
8
作者 刘鑫 张友 +4 位作者 张润 陈星 LIU Lu YANG Yan LI Suming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CEA、CA125、CA153鉴别子宫腔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3年5月本院疑似子宫腔占位性病变患者117例临床资料,根据刮宫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及良性组,其中恶性组56例,为子宫内膜癌;...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CEA、CA125、CA153鉴别子宫腔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2023年5月本院疑似子宫腔占位性病变患者117例临床资料,根据刮宫或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及良性组,其中恶性组56例,为子宫内膜癌;良性组61例,为子宫内膜良性息肉.比较两组经阴道超声及血清指标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鉴别诊断子宫腔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效能.结果:超声检查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两组无差异(P>0.05),恶性组阻力指数小于良性组、内膜厚度大于良性组;恶性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53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经阴道超声、血清CEA、CA125、CA153各指标单独或联合应用鉴别诊断子宫腔占位性病良恶性的AUC分别为0.822、0.713、0.728、0.797及0.915,均有价值,但联合诊断价值最高.结论:经阴道超声、血清CEA、CA125、CA153联合应用对宫腔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较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腔占位性病变良恶性 经阴道超声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53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超声弹性成像鉴别宫颈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智能系统构建及效能分析
9
作者 高姗姗 付梦真 王永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7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构建超声弹性成像鉴别宫颈占位性病变(SOL)良恶性的智能诊断模型并分析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266例和115例宫颈SO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作为训练组... 目的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构建超声弹性成像鉴别宫颈占位性病变(SOL)良恶性的智能诊断模型并分析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266例和115例宫颈SO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作为训练组、验证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未治疗前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收集训练组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并在预处理后输入计算机数据库,通过预训练获取图像特征,进行图像特征分类并输出,构建基于DNN的智能诊断模型。对验证组,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判断基于DNN的智能诊断模型、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SOL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基于DNN的智能诊断模型、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验证组115例患者中,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恶性60例,良性55例;基于DNN的智能诊断模型诊断验证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00%、96.36%、95.65%,高于超声弹性成像的86.67%、89.09%、87.83%;Kappa检验结果显示,基于DNN的智能诊断模型诊断验证组的结果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高(P<0.001),超声弹性成像诊断验证组的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存在一致性(P<0.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基于DNN的智能诊断模型,并且验证了其可提升宫颈SOL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占位性病变 良性 恶性 超声弹性成像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刘勇玲 王红梅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5期339-342,共4页
目的分析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筛查出的60例肺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和三维重建进一步诊断,以病理结... 目的分析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筛查出的60例肺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和三维重建进一步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和三维重建评估肺占位性病变性质的效能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不同性质肺占位性病变的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特点。结果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的Kappa值为0.292,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Kappa值为0.822,可见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与手术病理学检查诊断一致性高于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经对比,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评估肺占位性病变性质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P<0.05);而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64排螺旋CT常规扫描(P<0.05)。良恶性肺占位性病变的内部结构和边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良性肺占位病变的内部结构以纯磨玻璃结节为主,边界清晰,而恶性肺占位病变的内部结构以混合密度结节为主,边界模糊。同时,恶性肺占位病变的毛刺征、分叶征、小气道改变、胸膜凹陷征和血管纠集征等图像特点的占比高于良性肺占位病变(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良好,可为病变定性评估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平扫 三维重建 肺占位性病变 诊断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效能分析
11
作者 王正华 王明达 张晓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效能。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7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EUS检查,采用Tom Tec Sono Liver CAP软件分析CEUS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效能。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7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EUS检查,采用Tom Tec Sono Liver CAP软件分析CEUS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超声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效能。结果经病理学检查,在97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诊断恶性病变41例(胆管细胞癌5例、转移性肝癌10例、肝细胞癌26例)和良性病变56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9例和炎性假瘤27例);恶性病变动脉期局部血流量为(63.9±12.1)mL/min,显著大于良性病变【(42.7±8.9)mL/min,P<0.05】,延迟期局部血流量为(17.6±2.4)mL/min,显著小于良性病变【(19.0±2.7)mL/min,P<0.05】;恶性病变始峰时间、达峰时间、上升时间和通过时间分别为(11.5±2.1)s、(34.1±6.9)s、(25.8±4.3)s和(110.5±20.7)s,显著短于良性病变【分别为(14.1±2.3)s、(45.9±6.2)s、(37.6±5.8)s和(149.3±24.1)s,P<0.05】,而灌注指数显著大于良性病变【(141.2±20.0)对(89.7±18.9),P<0.05】;二维超声诊断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78.4%,准确度为78.4%,阳性预测值为70.8%,阴性预测值为85.7%,而CEUS诊断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82.1%,准确度为81.4%,阳性预测值为76.7%,阴性预测值为85.2%。结论CEUS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协助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 原发性肝癌 超声造影 诊断
下载PDF
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增强MRI胆道系统图像质量最佳翻转角探讨
12
作者 景红 历媛 +1 位作者 孙小伶 王丹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胆道系统图像质量的最佳翻转角(FA)。方法2019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病变患者60例,使用飞利浦Ingenia 3.0扫描仪行钊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扫描,设置翻转角分别为9°、... 目的探讨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胆道系统图像质量的最佳翻转角(FA)。方法2019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脏占位病变患者60例,使用飞利浦Ingenia 3.0扫描仪行钊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扫描,设置翻转角分别为9°、20°、30°、45°和60°。评估不同翻转角状态下胆道系统胆道显影、伪影、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的差异。结果在FA=45°和60°时,胆道显影评分分别为(3.4±0.9)和(3.6±1.0),均显著高于9°、20°和30°时【分别为(2.7±0.5)、(2.9±0.8)和(3.2±0.8),P<0.05】,随着翻转角的增大,胆道显影评分越来越高,即图像质量越来越好;在胆道系统客观评价方面,各FA时胆囊、肝总管、胆总管信噪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FA=30°、45°和60°时,胆囊、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和胆总管信噪比均显著高于FA=9°时(P<0.05);当FA=45°时,胆囊、右肝管、肝总管平均信噪比最佳,而FA=30°时左肝管和胆总管平均信噪比最佳;各FA时胆囊、肝总管、胆总管对比信噪比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FA=30°、45°和60°时,胆囊、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和胆总管对比信噪比均显著高于FA=9°时(P<0.05);当FA=45°时,胆囊、右肝管、肝总管和胆总管平均对比信噪比最佳,而FA=30°时左肝管平均对比信噪比最佳。结论在3T延迟成像方面,GdEOB-DTPA增强扫描肝胆管T1加权成像的最佳FA为45°,这一发现可作为临床胆道MR成像的参数设置依据,以提高胆道系统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胆道系统 翻转角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MRI与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13
作者 黄磊 张富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CPA)区占位性病变患者MRI、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05—2023-11内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CPA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并接受MRI及CT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CPA)区占位性病变患者MRI、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05—2023-11内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CPA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并接受MRI及CT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探究MRI及CT在CPA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检查对CPA区占位性病变的总检出率(97.78%)高于CT检查(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中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表皮样囊肿、血管母细胞瘤T_(1)WI均以低信号为主(分别占65.52%、69.23%、77.78%、80.00%、100.00%),T_(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分别占56.90%、76.92%、88.89%、80.00%、100.00%),增强后多呈明显均匀强化。CT检查中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表皮样囊肿、血管母细胞瘤病灶呈低密度、高密度或混合密度影(分别占43.86%、81.82%、66.67%、80.00%、100.00%),增强后多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但能显示病灶病变特征。结论MRI和CT有各自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RI对CPA区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更高,对其术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 占位性病变 MRI CT 影像学特征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血清microRNA-198、microRNA-182联合呼出气VOCs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中的应用
14
作者 程友静 张芸芸 +1 位作者 蒋永艳 江齐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198(miRNA-198)、microRNA-182(miRNA-182)联合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月贵州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5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 目的 探讨血清microRNA-198(miRNA-198)、microRNA-182(miRNA-182)联合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月贵州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5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依据病理诊断将其分为恶性组(85例)和良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血清miRNA-198、miRNA-182相对表达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198、miRNA-182表达以预测肺癌发生的价值;比较两组患者呼出气VOCs检出情况;经一致性分析呼出气VOCs诊断肺癌的效能和血清miRNA-198、miRNA-182联合呼出气VOCs诊断肺癌的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BMI、吸烟史、饮酒史、病程、肿瘤家族史、基础疾病史、病变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miRNA-198表达量低于良性组(P <0.05),miRNA-182表达量高于良性组(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血清miRNA-198、miRNA-182表达量预测肺癌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92.3%(95%CI:0.854,0.973)、95.3%(95%CI:0.820,0.988);特异性分别为81.2%(95%CI:0.720,0.894)、95.4%(95%CI:0.910,0.976)。TNMⅠ、Ⅱ期患者miRNA-198相对表达量高于Ⅲ期、Ⅳ期患者(P <0.05),miRNA-182表达量低于Ⅲ期、Ⅳ期患者(P <0.05);Ⅲ期患者miRNA-198相对表达量高于Ⅳ期患者(P <0.05),miRNA-182表达量低于Ⅳ期患者(P <0.05)。恶性组患者3-甲基戊烷、乙苯检出率高于良性组(P <0.05),环戊烷检出率低于良性组(P <0.05)。两组患者呼出气乙烯、丙酮、异戊二烯、甲基环戊烷、十三烷、甲苯、6-甲基-5-庚烯-2-酮、N,N-二甲基酰胺、壬烷、邻二甲苯、1,2,4-三甲苯、β-蒎烯、葵烷、萘、丁二酸甲酯、壬醛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呼出气VOCs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78.8%(95%CI:0.703,0.814)、特异性为76.9%(95%CI:0.725,0.844)、准确率为78.0%(95%CI:0.745,0.827)。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血清miRNA-198、miRNA-182联合呼出气VOCs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96.5%(95%CI:0.873,0.981)、特异性为84.6%(95%CI:0.795,0.867)、准确率为91.3%(95%CI:0.826,0.982)。结论 血清miRNA-198、miRNA-182联合呼出气VOCs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占位性病变 microRNA-198 microRNA-182 呼出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性质
下载PDF
Sonazoid超声造影与普美显增强MRI诊断肝细胞肝癌的对比研究
15
作者 张雨 汤群锋 +2 位作者 吴鸣宇 杨树东 周锋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630-635,共6页
目的对比Sonazoid超声造影与普美显增强MRI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43例,共计55个病灶,其中HCC 41个,良性病灶14个。观察HCC与良性病灶的Sonazoid超声造影及普美显增强MRI图像特征,比较二者对HCC... 目的对比Sonazoid超声造影与普美显增强MRI对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43例,共计55个病灶,其中HCC 41个,良性病灶14个。观察HCC与良性病灶的Sonazoid超声造影及普美显增强MRI图像特征,比较二者对HCC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采用Kappa检验分析二者的一致性。结果HCC与良性病灶在动脉期、延迟期及血管后期(Kupffer期)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HCC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75.61%),延迟期均呈等或低增强,Kupffer期以低增强为主(85.37%)。HCC与良性病灶在动脉期和肝胆期的增强MRI增强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HCC动脉期以高信号为主(65.85%),肝胆期以低信号为主(73.17%)。Sonazoid超声造影和普美显增强MRI对HCC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27%、90.24%、78.57%和90.91%、92.68%、85.71%,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onazoid超声造影与普美显增强MRI诊断HCC的一致性好(Kappa=0.908)。结论Sonazoid超声造影对HCC的诊断效能与普美显增强MRI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SONAZOID 普美显增强MRI 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细胞肝癌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联合同轴针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王帅帅 孙医学 李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联合同轴针在超声引导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144例病人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将所有病人划分为2组,即接受SMI联合同轴针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为SMI+...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联合同轴针在超声引导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144例病人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将所有病人划分为2组,即接受SMI联合同轴针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为SMI+同轴针组;接受肝脏占位性病变单针穿刺活检为单针组,记录并分析取材过程的相关数据、穿刺病理结果及外科手术病理结果,评价SMI联合同轴针在超声引导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SMI+同轴针组在取材时间、穿刺次数、术后疼痛发生率及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低于单针组,在诊断准确率、肝脏恶性病变检出率及平均标本长度优于单针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取材次数、标本有效率、术后肝包膜下出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联合同轴针在超声引导下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具有一次穿刺多点取材的优势,能够减少穿刺次数、缩短取材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肝脏恶性病变检出率、平均标本长度、降低疼痛发生率及疼痛数字评分的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 超微血管成像 同轴针 穿刺活检
下载PDF
MRI联合彩超检查诊断前列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特点及其价值分析
17
作者 刘正 王玉婕 +1 位作者 张少航 孙丽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检查诊断前列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12月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4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检查诊断前列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12月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康复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4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2例)与B组(32例),A组采用MRI联合彩超检查方法,B组采用MRI检查方法,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4例患者中,恶性44例,良性20例。MRI联合彩超检查对前列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96.88%,高于单纯MRI检查诊断准确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彩超检查对前列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前列腺占位性病变 前列腺癌
下载PDF
以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18
作者 郑家新 温延斌 +2 位作者 欧阳琼 郭年波 刘平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0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表现,提高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我院诊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以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CT、MRI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结... 目的探讨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表现,提高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我院诊治的30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以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CT、MRI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垂体大腺瘤12例,颅咽管瘤6例,Rathke囊肿4例,鞍区脑膜瘤2例,胶质瘤3例,表皮样囊肿2例,生殖细胞瘤1例。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CT与手术、病理符合率83.3%,MRI与手术、病理符合率93.3%。结论以视觉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性病变种类繁多,但依据病灶发生的部位及影像特点,CT和MRI相结合,多能术前作出较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障碍 鞍区占位性病变 影像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检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方法探究
19
作者 谢美华 《当代医学》 2024年第8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检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穿刺活检的10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传统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与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检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穿刺活检的10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传统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与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术中或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传统超声引导与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或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显示,10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良性59例,恶性41例;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传统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检测肝脏占位性病变能显著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穿刺活检 肝脏占位性病变 准确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影响
20
作者 陈鲁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7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诏安县医院收治的9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MSCT增强扫描,以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诏安县医院收治的9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MSCT增强扫描,以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及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诊断效能及病灶检出情况,并分析不同病灶的图像特征。结果:MS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83%,较MSCT平扫的90.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确诊为阳性31例,阴性61例,MSCT平扫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19%、81.97%、67.65%、86.21%,MSCT增强扫描分别为96.77%、95.08%、90.91%、98.31%,MSCT增强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MSCT平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增强扫描肝癌病灶检出准确率较MSCT平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有清晰边界,呈稍低密度影,动脉期病灶对比增强,边缘呈片状或结节状,静脉期边缘强化向中央发展;肝囊肿呈低密度影,病灶内无明显钙化及强化现象;局灶性结节增生呈低密度改变,也可呈等密度改变,增强扫描时可见内有中央瘢痕填充,或出现高密度影;肝癌边界模糊不清,整体呈低密度影,部分区域可见等密度或高密度影,动脉期强化效果明显,静脉期强化程度降低。结论:MS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能够提高图像质量,辅助医师准确鉴别病灶类型,清晰显示病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图像质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