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tebrae of Modern Viperids of the Far East:Comparative Characterisation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Fossil Remains
1
作者 Viatcheslav RATNIKOV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152-172,共21页
Fossil remains of snakes in Quaternary localities are most often represented by vertebra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vertebrae of modern species in the areas of interest to ident... Fossil remains of snakes in Quaternary localities are most often represented by vertebra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vertebrae of modern species in the areas of interest to identify fossil materials.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52 specimens of viperids(7 specimens of Gloydius intermedius,12 specimens of Gloydius ussuriensis,6 specimens of Gloydius halys,4 specimens of Vipera sakhalinensis,16 specimens of Vipera berus,and 7 specimens of Vipera renardi).The features of the trunk,cervical,cloacal and caudal vertebrae of 6 species from 2 genera are described.The vertebrae of the Viperidae are highly similar across species,with variation along the vertebral column.Nevertheless,they can be distinguished if their exact position within the vertebral column is known.The most important diagnostic feature is the shape of the hypapophysis,especially when identifying the cervical vertebrae.Among other morphological features,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shape of the ventral surface of the vertebra,prezygapophyseal and parapophyseal processes,neurapophysis,and zygapophysis.For the epistropheus,the position of the anterior edge of the neurapophysis in relation to the anterior edge of the neural arch is also significant.The caudal vertebrae bear the greatest resemblance.There is a significant overlap between the ratios of different measurements(indices)in different species.However,if an index is out of the overlapping zone,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a vertebra more or less accurately,especially when considering it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indice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specific differences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vertebrae viperids
下载PDF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for numbers of vertebrae in Dezhou donkey population reveals new candidate genes 被引量:1
2
作者 SUN Yan LI Yu-hua +11 位作者 ZHAO Chang-heng TENG Jun WANG Yong-hui WANG Tian-qi SHI Xiaoyuan LIU Zi-wen LI Hai-jing WANG Ji-jing WANG Wen-wen NING Chao WANG Chang-fa ZHANG Q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3159-3169,共11页
Numbers of vertebrae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trait associated with body size and meat productivity in animals.However,the genetic basis of vertebrae number in donkey remains to be well understood.The aim of this stud... Numbers of vertebrae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trait associated with body size and meat productivity in animals.However,the genetic basis of vertebrae number in donkey remains to be well understood.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candidate genes affecting the number of thoracic(TVn)and the number of lumbar vertebrae(LVn)in Dezhou donkey.A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whole genome sequence data imputed from low-coverage genome sequencing.For TVn,we identified 38 genome-wide significant and 64 suggestive SNPs,which relate to 7 genes(NLGN1,DCC,SLC26A7,TOX,WNT7A,LOC123286078,and LOC123280142).For LVn,we identified 9 genome-wide significant and 38 suggestive SNPs,which relate to 8 genes(GABBR2,FBXO4,LOC123277146,LOC123277359,BMP7,B3GAT1,EML2,and LRP5).The genes involve in the Wnt and TGF-βsignaling pathways an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mbryonic development or bone formation and could be good candidate genes for TVn and LV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bers of vertebrae GWAS genotype imputation Dezhou donkey
下载PDF
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科 倪志豪 +5 位作者 董洲 祁家龙 韩国嵩 单涛 曾宪琦 王善松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应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例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9~73岁、平均54.5岁;病程4~37个月、平均18.5个月... 目的探讨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18年1月~2022年12月,应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例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共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9~73岁、平均54.5岁;病程4~37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8~36个月。结果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胸背痛及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7.06±0.85)分、(2.88±0.62)分、(1.81±0.54)分、(1.25±0.45)分,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3个月和6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2.43±1.26)分、(20.69±1.62)分、(23.62±1.20)分、(26.25±1.07)分,术后各时间段的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为(68.9±3.3)%、(30.9±2.5)%、(19.0±3.0)%、(13.1±2.9)%。术后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全可视下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 脊柱内镜 胸椎
下载PDF
浮针疗法联合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慧 郑伟 +2 位作者 张暑岚 时晓华 白玉 《中医正骨》 2024年第7期17-21,50,共6页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消髓化核汤治疗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消髓化核汤治疗组单纯采用口服消...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消髓化核汤治疗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消髓化核汤治疗组单纯采用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浮针疗法每隔3~4 d进行1次,共治疗5~6次,消髓化核汤连续口服2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 d的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治疗结束后12个月的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率。结果:联合治疗组退出3例、消髓化核汤治疗组退出5例。治疗结束后1 d,2组患者腰腿部疼痛VAS评分、ODI均低于治疗前[(7.07±1.71)分,(2.97±1.81)分,t=27.981,P=0.000;(7.18±1.52)分,(3.99±1.87)分,t=28.198,P=0.000;(33.53±7.60)%,(9.20±6.47)%,t=29.734,P=0.000;(33.40±7.70)%,(14.00±7.62)%,t=29.541,P=0.000];治疗前,2组患者腰腿部疼痛VAS评分、ODI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3,P=0.793;t=0.067,P=0.946);治疗结束后1 d,联合治疗组患者腰腿部疼痛VAS评分、ODI均低于消髓化核汤治疗组(t=2.155,P=0.035;t=2.631,P=0.011)。治疗结束后12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率高于消髓化核汤治疗组[(36.61±15.31)%,(22.47±9.72)%,t=-4.268,P=0.000]。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促进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且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消髓化核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浮针疗法 消髓化核汤 重吸收
下载PDF
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志华 胡耶芳 赵蓉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641-643,649,共4页
目的观察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9例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69例予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 目的观察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9例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69例予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2组均治疗10天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分别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评定]及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4]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JOA下腰痛评分均升高(P<0.05),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JOA下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IL-4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3%(3/69),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2%(5/69),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罐循经温推联合益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推拿疗法 中药疗法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钛笼倾斜角度与术后钛笼下沉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智斐 杨尹 +3 位作者 陈华龙 梁钦秋 钟远鸣 张翼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3-1319,共7页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手段,钛笼是椎体次全切后维持颈椎稳定的重要植入物,近几年临床发现,术后很多患者出现钛笼下沉等并发症,其原因存在很大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钛笼... 背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手段,钛笼是椎体次全切后维持颈椎稳定的重要植入物,近几年临床发现,术后很多患者出现钛笼下沉等并发症,其原因存在很大争议。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钛笼倾斜角度与术后钛笼下沉的内在生物力学关系。方法:通过正常人体颈椎CT图像建立C_(4)-C_(6)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三维模型中模拟颈椎前路C5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并模拟置入不同倾斜角度的钛笼(-6°至-1°称之为负角度,即钛笼前缘短于钛笼后缘为负角度;1°-6°称之为正角度,即钛笼前缘长于钛笼后缘为正角度)。在C_(4)椎体上分别施加预载荷50,100和150 N的应力作用,记录钛笼与C_(4)下终板和C_(6)上终板各个接触点的应力值(钛网接触面的各7个应力接触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钛笼倾斜角正角度组和负角度组分别在C_(4)椎体施加50,100和150 N应力下产生的数据经Mann-Whitn检验发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钛笼倾斜角正角度组在50,100和150 N应力条件下,其离散系数均小于负角度组;②在C_(4)椎体施加50,100和150 N应力条件下,钛笼倾斜角正角度组内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发现当角度设为1°-5°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当钛笼倾斜角设为6°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在C_(4)椎体施加50,100和150 N应力条件下,钛笼倾斜角负角度组内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发现当倾斜角设为-1°至-6°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矢状位上,钛笼倾斜角为正角度时比倾斜角为负角度时更加稳定,更加适合临床使用;钛笼倾斜角在1°-5°区间内表现相对稳定,当倾斜角为6°时则稳定性开始下降,容易出现术后钛笼下沉的并发症,临床上根据术中情况更适合选用倾斜角度在1°-5°的钛笼,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钛笼倾斜角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喜龙 吕帅国 +2 位作者 李佳 缪长虹 卢锡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80-283,共4页
目的 评价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择期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 目的 评价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择期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G组),每组40例,G组进行单纯全身麻醉,TG组进行全身麻醉联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啶、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_(0))、手术开始后30 min时(T_1)、手术结束后1、6 h(T_(2)、T_(3))采集患者静脉血样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记录术后2 d舒芬太尼用量、患者PCIA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记录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G组术后2 d内舒芬太尼总用量、PCIA次数和曲马多镇痛补救率均低于G组(P<0.05);TG组T_(1~3)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低于G组(P<0.05);TG组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术后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G组(P<0.05);TG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于G组(P<0.05);各组均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围术期应用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激水平,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和术后恶心、呕吐和烦躁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从而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胸椎 应激 胰十二指肠切除 老年人
下载PDF
改良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8
作者 杨棋 王达义 +3 位作者 李明 沈天宇 尚晖 郭晓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2-266,277,共6页
创伤性脊柱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为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外力冲击所致,胸腰段(T_(11)~L_(2))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区域^([1])。由于骨折椎体终板及椎间隙损伤、骨质严重缺损、骨质疏松、治疗不及时、承重过早、固定不充分等原... 创伤性脊柱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为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外力冲击所致,胸腰段(T_(11)~L_(2))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区域^([1])。由于骨折椎体终板及椎间隙损伤、骨质严重缺损、骨质疏松、治疗不及时、承重过早、固定不充分等原因,一部分胸腰椎骨折可发展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2-3])。后凸矫形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技术,纠正局部后凸畸形,获得理想的胸腰段曲度,重塑脊柱的平衡及稳定性,同时减压受到压迫的脊髓或神经根^([4-5])。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PSO)经椎弓根进入椎体进行截骨,截骨面大,融合率及融合质量高,单节段可矫正30°~40°的后凸畸形^([6])。然而,PSO截骨过程中后柱切除范围较大,远期对脊柱节段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截骨术
下载PDF
上端融合椎的选择对Lenke 5C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肩平衡的影响
9
作者 代杰 阿不都乃比·艾力 +3 位作者 朱旭 买买提艾力·尼亚孜 斯刊达尔·斯依提 马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24-830,共7页
目的评估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上端融合椎(The 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为上端椎(The upper end vertebra,UEV)和UEV+1对患者术后肩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 目的评估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上端融合椎(The 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为上端椎(The upper end vertebra,UEV)和UEV+1对患者术后肩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48例Lenke 5C型AIS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矫形选择性胸腰椎融合术,根据UIV和UEV之间的关系,将UIV作为UEV的设定为UEV组,将UIV作为UEV+1的设定为UEV+1组,比较两组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结果的异同。结果48例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UEV组26例,UEV+1组22例。UEV+1组术后末次随访时TL/L矫正率明显高于UEV组(73.14%vs 63.71%,P<0.05),UIV倾斜度明显降低,影像学的肩高度差(RSH)绝对值显著增加(7.63 mm vs 0.72 mm,P<0.05),冠状面失衡绝对值显著增加(12.02 mm vs 4.81 mm,P<0.05)。UEV+1组术后肩失衡(RSH≥20 mm)发生率明显高于UEV组。两组在矢状位排列和患者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UIV选择为UEV+1时,TL/L矫正率提高,但增加了肩和冠状面失衡的风险,临床应尽可能选择UEV作为UIV,以维持AIS患者肩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Lenke 5C型 上端固定椎
下载PDF
腰椎融合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10
作者 王海波 李欣 +2 位作者 王子然 卢一生 陈德纯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测量100名健康志愿者腰椎各椎间隙高度和椎体高度,计算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的比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并以此为正常值参考标准,将2019年6月-2021年6月接受腰椎后路... 目的 探讨腰椎融合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测量100名健康志愿者腰椎各椎间隙高度和椎体高度,计算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的比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并以此为正常值参考标准,将2019年6月-2021年6月接受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133例患者根据手术节段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是否在正常值95%CI内分为自然高度组(n=78)和非自然高度组(n=55)。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结果 末次随访时,自然高度组发生邻椎病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非自然高度组发生邻椎病5例,足下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9%;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自然高度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改善率优于非自然高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腰椎融合术中椎间隙的撑开高度应参照椎体自身高度,控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在正常值95%CI内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摄影测量法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MRI定量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水脂分离技术的成人腰椎骨髓脂肪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伟 廖荣萍 +5 位作者 叶浩翊 陈兴奎 何金坤 席维佳 张宇桐 蔡金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基于MRI定量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image quantitation,IDEAL-IQ)技术探讨成年人腰椎不同节段骨髓脂肪与年龄和性别的关... 目的:基于MRI定量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image quantitation,IDEAL-IQ)技术探讨成年人腰椎不同节段骨髓脂肪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收集298例受检者的MRI IDEAL-IQ脂肪分数图像,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60例,年龄20~69岁。将所有患者按照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5组:20~29岁(20~组),男24例,女20例;30~39岁(30~组),男47例,女39例;40~49岁(40~组),男36例,女47例;50~59岁(50~组),男20例,女37例;60~69岁(60~组),男11例,女17例。使用脂肪分数图在GE ADW4.6工作站测量L1~L5的骨髓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结果:同一年龄组、不同性别间PDFF存在差异,20~、30~、40~组人群中,男性L1~L5椎体PDFF均高于女性(P<0.05);50~组人群中男性L1~L5椎体PDFF与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组人群,男性L1~L5椎体PDFF均低于女性(P<0.05)。腰椎椎体PDFF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r=0.72,P<0.05)相关性高于男性(r=0.32,P<0.05)。从20~69岁,男性L4 PDFF增长率最大(21.08%),女性L1 PDFF增长率最大(65.68%);男性各椎体PDFF增长主要集中在30~及50~组,其中L1、L4、L5椎体PDFF在50~组增长率最大,L2、L3椎体PDFF在30~岁组增长率最大;女性各椎体PDFF在30~组呈轻微下降趋势,此后各椎体PDFF逐渐升高,增长主要集中在40~、50~、60~三个年龄组,其中50~组增长率最大。结论:成人不同年龄组男女性各椎体脂肪分布存在差异,椎体PDFF增长率也有所不同;腰椎不同节段椎体PDFF均与年龄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定量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水脂分离技术 腰椎 骨髓 脂肪组织
下载PDF
于氏丛刺联合颈椎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12
作者 许嘉犇 刘士硕 +1 位作者 陈柏臻 戴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颈肌MRI影像学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于氏头穴丛刺联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颈肌MRI影像学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CS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联合于氏头穴丛刺治疗。4周后比较颈肌MRI指标、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颈椎功能与疼痛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左侧、右侧胸锁乳突肌长径与短径均较短(P<0.05),左侧、右侧斜方肌长径与短径均较长(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C_(2)~C_(7)Cobb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45%,P<0.05)。结论在口服西药+曲度牵引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于氏头穴丛刺+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有利于改善CSR患者颈肌MRI影像学指标,促进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改善颈椎功能障碍与疼痛情况,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氏头穴丛刺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生理曲度 颈椎功能 疼痛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杨明坤 刘泯邑 +3 位作者 贾新冬 杜涛 吴登普 张旭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患者31例,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采用日本...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患者31例,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头痛问题”Q5评分评价头痛程度。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轻度头痛患者术后头痛无缓解,其余患者头痛均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缓解MCSM合并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头痛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定量CT评价胸椎骨密度及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
14
作者 赵君禄 刘斋 +2 位作者 赵德园 聂关伟 任庆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别的峰值骨密度及骨丢失率。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男性、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在20~29岁年龄组,30岁以后胸腰椎骨密度开始不同程度减低,80~89岁女性胸椎及腰椎累计骨丢失率分别为60.61%及61.34%,而男性分别为44.45%及49.35%。男性与女性胸腰椎骨密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性r=0.96、女性r=0.98,P<0.01)。结论胸椎及腰椎QCT均能准确地显示不同年龄组的骨密度及骨丢失情况,胸椎QCT可以作为评价和监测骨丢失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CT 胸椎
下载PDF
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胸椎结核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15
作者 范玉云 曾华志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7期1889-1891,1896,共4页
总结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胸椎结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术前成立胸椎结核合并MHD疾病多学科团队,对患者整个围术期进行全方位... 总结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胸椎结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术前成立胸椎结核合并MHD疾病多学科团队,对患者整个围术期进行全方位诊疗护理,包括选择手术时机、术后病情观察、功能锻炼等护理。经过36 d的精心护理,患者病情稳定,转院继续康复治疗。通过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的治疗护理方案,使患者病情趋于稳定、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改善了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胸椎结核 高血压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椎间隙注入不同弹性模量骨水泥对邻近上下椎体应力的影响
16
作者 汪建新 霍文涛 于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48-3554,共7页
背景:近年来,针对腰椎间盘退变和椎间隙变窄所引起的腰部反复疼痛病症从国外引入了椎间隙注入骨水泥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椎体骨折的情况,原因可能是骨水泥弹性模量不佳。目的:通过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椎间隙中注入不... 背景:近年来,针对腰椎间盘退变和椎间隙变窄所引起的腰部反复疼痛病症从国外引入了椎间隙注入骨水泥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椎体骨折的情况,原因可能是骨水泥弹性模量不佳。目的:通过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椎间隙中注入不同弹性模量骨水泥对上下椎体表面最大应力的影响。方法:招募1名脊柱正常志愿者获取CT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建立腰椎L_(2)-L_(5)有限元模型,随后建立L_(3)-L_(4)椎间隙注射不同剂量(1 mL与4 mL)骨水泥模型,每种剂量下赋予骨水泥4种弹性模量(1000,2000,4000,8000 MPa),在L_(2)椎体表面施加压力与弯矩,分析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结果与结论:①在骨水泥注入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骨水泥弹性模量的增大,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增加,其中弹性模量1000 MPa骨水泥对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影响最小,弹性模量8000 MPa骨水泥对L_(3)椎体下表面与L_(4)椎体上表面的应力影响最大,不同弹性模量骨水泥对整个腰椎活动度的影响较小;②结果说明,在满足治疗要求的情况下注入较低弹性模量的骨水泥可以降低术后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 腰椎 骨水泥 有限元 应力 弹性模量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可控前移融合术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
17
作者 王海波 李欣 +2 位作者 王子然 陈德纯 卢一生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22-227,共6页
目的 评估颈椎前路椎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CAF)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MCSM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1例MCSMSS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ACAF组(n=28)... 目的 评估颈椎前路椎体可控前移融合术(ACAF)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MCSM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61例MCSMSS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ACAF组(n=28)和ACCF组(n=33)。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C_(2~7) Cobb角评价颈椎曲度恢复情况,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时间> 6个月。2组末次随访JOA评分、VAS评分及C_(2~7) Cobb角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ACAF组末次随访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VAS评分优于ACC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CA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6/28),ACCF组为36.4%(1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2组手术节段融合率均为100%。结论 ACAF和ACCF治疗MCSMSS均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ACAF可作为治疗MCSMSS的一种选择方案,其远期临床疗效尚须进一步研究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椎管狭窄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下腰椎椎体在不同负荷下屈伸运动特点的分析
18
作者 宋阳 苗军 +3 位作者 冷辉 张海军 赵磊 赵雪晴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0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负重状态下直立位腰椎L_(3)、L_(4)椎体屈伸运动过程中体运动轨迹,分析负重状态下腰椎在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招募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10名无症状的青年志愿者,使用双荧光透视系统DFIS与CT相匹配技术,经平扫CT获取L_(3... 目的探索不同负重状态下直立位腰椎L_(3)、L_(4)椎体屈伸运动过程中体运动轨迹,分析负重状态下腰椎在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招募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10名无症状的青年志愿者,使用双荧光透视系统DFIS与CT相匹配技术,经平扫CT获取L_(3)~S_(1)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于放射线透视不同负重下0、5、10 kg完成下腰椎的前屈到直立到后伸动作获得X线影像,通过轮廓重叠实现二维到三维图像的匹配,还原下腰椎椎体的三维运动轨迹。结果下腰椎在前屈到站立位时:不同负重下腰椎椎体0、5、10 kg的X轴的运动位移分别为-1.05(-2.42,1.72)、0.63(0.15,4.26)、-0.39(-0.75,3.12)mm。X轴运动位移比较5 kg>10 kg>0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角度分别为-0.26(-1.30,5.43)、0.93(0.24,5.42)、-0.95(-2.12,4.32)°。γ角度比较5 kg>0 kg>10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腰椎在站立到后伸位时:不同负重下腰椎椎体0、5、10 kg X轴的运动位移分别为0.90(-0.82,3.74)、-0.91(-1.55,4.26)、0.07(-0.92,3.25)mm。Z轴的运动位移分别为-0.25(-0.54,1.78)、0.40(-0.68,2.37)、-0.19(-0.92,1.03)mm。X轴运动位移比较0 kg>10 kg>5 kg,Z轴运动位移比较5 kg>10 kg>0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角度分别为0.91(-0.82,2.85)、-0.61(-0.14,3.79)、0.54(-0.82,3.87)°。γ角度分别为1.15(0.24,5.32)、0.92(-0.67,5.45)、0.65(-1.24,5.32)°。α角度比较0 kg>10 kg>5 kg,γ角度比较0 kg>5 kg>10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重5 kg下腰椎椎体在体运动的位移和旋转角度和0 k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有一定关联。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可能与X轴位移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在体运动 六个自由度 负重 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少量骨水泥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
19
作者 牛海平 翟玉斌 +1 位作者 李杰 安文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48-53,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少量骨水泥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3月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少量骨水泥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3年3月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患者PVP骨水泥填充剂量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骨水泥)40例和研究组(少量骨水泥)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骨折愈合情况,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类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伤椎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伤椎影像学参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ODI指数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差值、后凸Cobb角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VP术中小剂量骨水泥、常规量骨水泥填充治疗Kümmell病术后伤椎再骨折均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伤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但小剂量骨水泥填充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Kümmell病 伤椎再骨折 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疼痛介质的影响
20
作者 刘智伟 陆芳 +4 位作者 康亚娟 孔亚荣 杨朔 白晓亮 连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LDH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ED组(n=55)、...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LDH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TED组(n=55)、对照组(n=55)。对照组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D)治疗,PTED组行PTED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腰椎活动功能指标(腰椎前屈、侧屈、后伸)、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指标[腰背屈伸比(F/E)、伸展平均功率(AP)、峰力矩(PT)]、血清疼痛介质[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五羟色胺]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TED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36±7.51)min、(0.82±0.09)cm、(40.06±4.24)mL、(1.32±0.15)d、(4.30±0.46)d,均短于对照组[(102.64±12.67)min、(5.23±0.55)cm、(96.09±9.84)mL、(3.79±0.39)d、(4.94±0.5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TED组腰椎前屈、左侧屈、右侧屈、后伸度数及PT分别为(84.65±8.73)°、(24.83±2.70)°、(25.63±2.82)°、(25.89±2.78)°、(84.67±8.72)Nm,均高于对照组[(78.94±8.01)°、(21.38±2.25)°、(22.85±2.40)°、(21.97±2.44)°、(78.85±8.21)Nm],PTED组的ODI评分、F/E、AP分别为(27.65±3.01)分、(70.48±7.34)%、(40.37±4.31)W,均低于对照组[(32.84±3.46)分、(75.26±7.80)%、(35.72±3.73)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血清NE、P物质、五羟色胺水平分别为(1.32±0.14)pg/mL、(52.08±5.43)ng/mL、(0.18±0.02)μmol/mL,均低于对照组[(1.68±0.19)pg/mL、(69.94±7.27)ng/mL、(0.22±0.03)μmol/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小于对照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治疗LDH可减小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腰椎活动功能、脊柱功能,改善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降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生物力学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介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