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品种资源对微粒子病的抗性调查 被引量:15
1
作者 沈中元 徐莉 +3 位作者 徐安英 李木旺 张月华 侯成香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21-426,共6页
基于查明家蚕品种资源对微粒子病的抗性水平 ,为微粒子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素材和理论依据 ,对 138个保存的中系、日系、欧洲系统和多化性系统家蚕品种进行微粒子病抗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 :用ID50 指数表示品种抗性水平的高低 ,ID50 ... 基于查明家蚕品种资源对微粒子病的抗性水平 ,为微粒子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素材和理论依据 ,对 138个保存的中系、日系、欧洲系统和多化性系统家蚕品种进行微粒子病抗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 :用ID50 指数表示品种抗性水平的高低 ,ID50 指数最高的品种为最低品种的 18.9倍 ,大多数品种间的ID50 指数较为接近 ;经抗性差异显著性检验 (Q测验 ) ,品种之间抗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少数品种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多数为抗性一般品种 ,少数是抗性较强或敏感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品种资源 微粒子病 抗性 抗病品种 选育 id50指数
下载PDF
河豚毒素与阿司匹林的协同镇痛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符凤英 库宝善 +3 位作者 马行 徐英 姚海燕 姜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0-101,110,共3页
目的:对比单独应用河豚毒素和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及与两者合用的镇痛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完成。选用昆明健康小鼠230只。随机分为单用河豚毒素组、单用阿司匹林组和小剂量河豚鼠与阿司匹林联合... 目的:对比单独应用河豚毒素和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及与两者合用的镇痛效应。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完成。选用昆明健康小鼠230只。随机分为单用河豚毒素组、单用阿司匹林组和小剂量河豚鼠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组三大组,共23个亚组,每亚组均为10只。采用小鼠醋酸扭体致痛实验观察合用后是否具有镇痛增强或协同效应。结果:2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用河豚毒素组的镇痛作用:河豚毒素组(0.5~4.0)×10-3mg/kg时,小鼠扭体半数抑制量为2.1×10-3mg/kg;当河豚毒素的剂量用到4.0×10-3mg/kg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65.2%;②单用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阿司匹林组(12.5~200)×103mg/kg的镇痛半数抑制量为64.0mg/kg,相应的镇痛抑制百分率为15.8%到93.2%。③小剂量河豚毒素(即0.79×10-3mg/kg,0.39×10-3mg/kg)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镇痛作用明显增强,此时阿司匹林的半数抑制量下降至5.8mg/kg和12.6mg/kg。结论:小剂量河豚毒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能明显提高镇痛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毒素 阿司匹林 半数抑制浓度(id50)
下载PDF
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毒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斯泽 汪森明 张积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46-1348,共3页
目的:研制出具有缓释作用的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特性以及在体外的抗瘤效应.方法:用两亲性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对脂质体膜进行修饰,以薄膜挤压-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用MTT法... 目的:研制出具有缓释作用的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特性以及在体外的抗瘤效应.方法:用两亲性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对脂质体膜进行修饰,以薄膜挤压-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用MTT法比较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与盐酸洛拉曲克普通脂质体及游离的盐酸洛拉曲克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制备的盐酸洛拉曲克隐形脂质体包封率达68%左右,粒径110nm左右;与普通脂质体及游离的盐酸洛拉曲克相对照,长循环脂质体显示了较好长效的毒性作用,2h组长循环脂质体的ID50明显高于另外两组,而48h组的ID50则与另外两组无显著差别.结论:新制备的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在体外显示了其较好的缓释效应,可以弥补盐酸洛拉曲克在体内半衰期比较短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洛拉曲克 长循环脂质体 制备 体外毒性 肝癌细胞 两亲性聚乙二醇 磷脂酰乙醇胺 硫酸铵梯度法 脂质体包封率 体外细胞毒性 id50 体内半衰期 抗瘤效应 理化特性 缓释作用 MTT法 毒性作用 游离 显示
下载PDF
河豚毒素与吗啡联合应用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英 库宝善 +2 位作者 胡刚 耿兴超 齐世荃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361-364,368,共5页
目的 :研究微量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 ,TTX)与吗啡联合给药的协同镇痛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小鼠辐射热刺激法 ,分别测定单独应用TTX ,吗啡 ,TTX与吗啡联合给药及吗啡 +纳洛酮 ,TTX +吗啡 +纳洛酮的甩尾潜伏期 ,采用概率... 目的 :研究微量河豚毒素 (tetrodotoxin ,TTX)与吗啡联合给药的协同镇痛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小鼠辐射热刺激法 ,分别测定单独应用TTX ,吗啡 ,TTX与吗啡联合给药及吗啡 +纳洛酮 ,TTX +吗啡 +纳洛酮的甩尾潜伏期 ,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甩尾镇痛的ED50 和ID50 。结果 :加用微量 (LD50 的 1/ 2 5和 1/ 5 0 )TTX后 ,使吗啡镇痛ED50 ,从 0 41mg·kg- 1 分别下降到 0 0 7mg·kg- 1 、0 2 1mg·kg- 1 ;ID50 从 0 33mg·kg- 1 下降到 0 0 8mg·kg- 1 、0 15mg·kg- 1 ;应用 0 0 3mg·kg- 1 纳洛酮后使单独应用 3mg·kg- 1 吗啡的甩尾镇痛抑制率从 6 4 49%下降为 2 2 49% ,而此时 3mg·kg- 1 吗啡和 0 79μg·kg- 1 TTX联合应用的镇痛抑制率仍达到 70 0 1% ,甩尾潜伏期超过基础痛阈的 2倍。结论 :TTX与吗啡联合应用具有明显协同效应。提示吗啡的镇痛作用并非完全由阿片受体介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毒素 吗啡 纳洛酮 甩尾潜伏期 ED50 id50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预防后囊膜混浊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磊 高殿文 柏春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的 研究在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下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类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抑制浓度 ,为预防后囊膜混浊发生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传代培养的人类晶体上皮细胞经计数后在 37℃ ,5 %CO2 的条件下培养 4 8小时 ,再加入浓度... 目的 研究在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下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类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抑制浓度 ,为预防后囊膜混浊发生的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传代培养的人类晶体上皮细胞经计数后在 37℃ ,5 %CO2 的条件下培养 4 8小时 ,再加入浓度分别为 2 ,5 ,10 ,15 ,2 0 μg/ml全反式维甲酸完全培养基作为实验组 ,继续培养 2 4及 72小时后进行活细胞计数并与所设空白对照组对比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对传代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找出有效作用浓度及半效抑制量 (ID50 )。同时观察培养 2 4小时后全反式维甲酸对传代细胞贴壁的抑制作用。结果 全反式维甲酸对体外培养的人类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 2 μg/ml浓度即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到 10 μg/ml浓度时达到最大作用。全反式维甲酸作用 2 4小时的ID50 是 9 2 2 μg/ml;作用 72小时的ID50 为 4 75 μg/ml。 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具有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类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和贴壁作用 ,有可能成为预防人类晶体后囊膜混浊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后囊膜混浊 人类晶体上皮细胞 id50 白内障
下载PDF
B11001株鹦鹉热衣原体LD_(50)和ID_(50)测定
6
作者 吴福林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39,共3页
本试验将B11001株鹦鹉热衣原体作10倍连续稀释至10-16,于卵黄囊内接种SPF鸡胚[1-4],观察6天,记录死亡情况。试验重复3次,所积累的数据,按Reed和Muench计算法计算,其LD50为10-11.72... 本试验将B11001株鹦鹉热衣原体作10倍连续稀释至10-16,于卵黄囊内接种SPF鸡胚[1-4],观察6天,记录死亡情况。试验重复3次,所积累的数据,按Reed和Muench计算法计算,其LD50为10-11.72。同时取48~144小时内死亡或仍然健活的鸡胚卵黄囊膜涂片,然后分别作姬姆萨和萤光抗体染色[5],在显微镜下检查衣原体(或包函体)和特异性萤光。所获数据按上述同样方法计算,结果萤光抗体染色ID50为10-14.46;而姬姆萨染色ID50为10-1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衣原体 萤光抗体 LD50 id50
下载PDF
甘氨双唑钠对离体V_(7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郑秀龙 高建国 +3 位作者 张洪 朱勤 孟祥顺 赵芳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3-218,共6页
以离体细胞克隆形成法进一步研究了甘氨双唑钠(SGDD)对乏氧V7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表明:SGDD的毒性较低,且对乏氧细胞的毒性比有氧时强。它对有氧细胞无增敏作用,但在乏氧情况下,对V79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效... 以离体细胞克隆形成法进一步研究了甘氨双唑钠(SGDD)对乏氧V7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表明:SGDD的毒性较低,且对乏氧细胞的毒性比有氧时强。它对有氧细胞无增敏作用,但在乏氧情况下,对V79细胞有明显的放射增敏效果,当SGDD在1.38mmol/L以下时,其SER值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C1.6=0.48mmol/L(C1.6代表SER为1.6时所需增敏剂的浓度),SER最大值2.3时的浓度为1.38mmol/L,不到ID50的1/70。另外,SGDD与MISO和甲硝唑同时对比的实验,显示SGDD的SER值大于MISO,并大大地高于其母体化合物甲硝唑。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我们先前分子与细胞实验的结果,SGDD是一种低毒、寓效,且能选择性地增强乏氧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放射增敏剂,有希望成为提高肿瘤放疗效果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双唑钠 V79细胞 放射增敏
下载PDF
不同饲料饲养对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能力以及体内3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谢洪霞 涂增 +3 位作者 万永继 薛英伟 冯丽春 王晓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2-647,共6页
为探讨饲料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的关系及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与蚕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关系,研究比较了用桑叶、柘叶饲养的家蚕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性以及与抗性相关的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结... 为探讨饲料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的关系及家蚕核型多角体病发生与蚕体内代谢酶活性的关系,研究比较了用桑叶、柘叶饲养的家蚕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抵抗性以及与抗性相关的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BmNPV对柘叶饲养家蚕的感染中量(ID50)和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1.319×105PID/头和1.632×105PID/头,与对桑叶饲养家蚕的ID50和LD50相比,仅为1/2和1/4左右,即柘叶饲养家蚕对BmNPV的抵抗力明显降低;不论用柘叶饲养还是用桑叶饲养的家蚕感染BmNPV后,蚕体内的羧酸酯酶活性均大幅度上升,碱性磷酸酯酶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显著下降,且柘叶饲养家蚕感染BmNPV后体内的碱性磷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比桑叶饲养家蚕感染BmNPV后的酶活性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饲料 桑叶 柘叶 蚕体抵抗力 BMNPV 感染中量 致死中量 代谢酶活性
下载PDF
速肿消注射液毒性研究
9
作者 罗永煌 李竞 罗跃美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6-19,共4页
为提供速肿消注射液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资料,本试验采用改良Karber法测定小鼠LD50;以剂量递增法测定小鼠蓄积性和耐受性;分别以剂量 500、200、100mg/kg为3个试验组,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进行小鼠骨髓微核... 为提供速肿消注射液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资料,本试验采用改良Karber法测定小鼠LD50;以剂量递增法测定小鼠蓄积性和耐受性;分别以剂量 500、200、100mg/kg为3个试验组,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进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分别以剂量 750、375、188 mg/kg为3个剂量组,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进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表明:其LD50为994.72 mg/kg,蓄积系数大于5.3,无显著积毒性和耐受性(P>0.05),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肿消注射液 LD50 蓄积毒性 耐受性 骨髓微核 精子畸形 仔猪 水肿病
下载PDF
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效力检验方法的改进
10
作者 苏志堂 《中国兽药杂志》 2002年第6期53-53,52,共2页
以10000 ID50剂量的乳鼠肌肉毒通过颈部肌肉注射途径攻击牛,取代用牛舌皮强毒在牛舌面涂抹和上唇划痕各1ml的方法,进行了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效力检验试验。结果对照组牛3/3发病,免疫组牛均100%保护。
关键词 牛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效力 检验方法 改进 牛舌皮毒 乳鼠肌肉毒 肌肉注射 半数感染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