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6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e Zoning as Self-Organization of Geochemical Dynamic Systems
1
作者 Yu ChongwenDepartment of Geochemistr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1期58-61,共4页
Zoning in ore bodies, ore deposits and ore regions are recognized as temporal-spatial structures generated by the dynamics of ore- forming processes. Viewed from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s, ore zoning is a k... Zoning in ore bodies, ore deposits and ore regions are recognized as temporal-spatial structures generated by the dynamics of ore- forming processes. Viewed from the theory of dissipative structures, ore zoning is a kind of self-organization phenomenon occurring in far from-equilibrium geochemical dynamic systems. Therefore,kinetic and dynamic approaches must be taken to reveal the mechanisms of ore zoning. Two dominant coupling processes leading to ore zoning——reaction-transport feedbacks and double-diffusive convection——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e zoning dissipative structures self-organization dynamic systems reaction-transport double-diffusive convection.
下载PDF
山楂和枣释放BVOCs组分生长季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2
作者 李少宁 李绣宏 +3 位作者 柳学强 赵娜 徐晓天 鲁绍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8,共12页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经济林树种山楂和枣不同时期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释放有益BVOCs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经济林树种山楂和枣不同时期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释放有益BVOCs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整个生长季从山楂叶中共检测出12类328种BVOCs,从枣叶中共检测出12类301种BVOCs,枣叶释放类别的数量与山楂叶相同,释放种类少于山楂叶,两树种均在9月释放类别最多;山楂叶和枣叶主要释放烷烃类、烯烃类和芳香烃类、酯类和醇类BVOCs;枣叶主要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BVOCs,其中天然壬醛山楂叶和枣叶每月都有释放,但枣叶每月释放BVOCs的种类更加丰富;山楂是烯烃类夏季高释放量树种,枣是春季芳香烃高释放量树种;从山楂叶中共检测出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有机酸类、酮类、醇类和酰胺类8类43种有益成分,而枣叶不释放酮类,释放种类总数量比山楂叶多。【结论】两个树种释放烯烃类有益BVOCs在总有益BVOCs成分中占比最大,以释放对薄荷-1(7),3-二烯、α-蒎烯、罗汉柏烯、3-蒈烯、右旋萜二烯为主,夏季是山楂叶和枣叶释放有益BVOCs组分的主要季节,两者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总之,树种释放BVOCs成分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尤其是山楂叶释放总有益BVOCs最大值超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 有益成分 生长季 释放动态
下载PDF
煤矿采动影响体微生物采残煤与CO_(2)-粉煤灰协同充填关键技术
3
作者 苏现波 赵伟仲 +2 位作者 王乾 周艺璇 汪露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0-414,共15页
煤矿采空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口,煤炭开采形成的、能够富集煤层气、为后期微生物活动和矿化充填提供底物和空间的地质体定义为采动影响体。以采动影响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动影响体微生物采残煤与CO_(2)-粉煤灰协同矿... 煤矿采空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突破口,煤炭开采形成的、能够富集煤层气、为后期微生物活动和矿化充填提供底物和空间的地质体定义为采动影响体。以采动影响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采动影响体微生物采残煤与CO_(2)-粉煤灰协同矿化充填关键技术,并从必要性和可行性2个方面阐述了该技术在采动影响体资源二次开发、CO_(2)安全封存以及燃煤电厂粉煤灰固废高效处置等的广阔前景。其总体思路是将采动影响体作为一个厌氧发酵“工厂”,高产高效产甲烷菌群作为“劳动者”对“工厂”已有的原材料——残煤、薄煤层和分散有机质以及注入的CO_(2)进行加工,其“产品”是甲烷,进而实现微生物采残煤和CO_(2)资源化。同时,CO_(2)与碱性的粉煤灰结合,在实现了CO_(2)矿化封存的同时,也实现了采动影响体的充填。该技术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采动影响体类型划分与有机质特征、采动影响体原位条件下厌氧发酵产甲烷机制、微生物-CO_(2)-粉煤灰协同矿化/固化机制以及微生物采残煤与充填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实验室物理模拟采动影响体原位条件实验表明其中残煤和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能够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生物甲烷,且添加少量的粉煤灰能够进一步强化甲烷的产出。物理模拟地下水补给的动态实验表明营养物质的补给对厌氧发酵系统的影响尤为重要,补给循环周期为14 d的厌氧发酵系统恰与产甲烷菌群繁殖的周期一致,能够保证厌氧发酵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行。高钙粉煤灰-CO_(2)-矿井水协同胶结的试件经过28 d的养护后抗压强度为12.31 MPa,其矿化封存潜力约为21.99 m3 CO_(2)/t(粉煤灰),说明粉煤灰在实现采空区固化的同时能够实现CO_(2)减排。此外,基于微生物采残煤与粉煤灰充填目的对工程试验靶区进行优选,地下水滞留区是CO_(2)矿化和粉煤灰充填的最佳场所,因采掘活动自然形成的自然圈闭和人工充填形成的圈闭是较有利的工程试验靶区之一。针对这些靶区提出了微生物采残煤与CO_(2)-粉煤灰协同充填关键技术,旨在为中国碳减排和采空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一条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动影响体 微生物采残煤 CO_(2)封存 粉煤灰胶结充填 动静态特征 有机质特征
下载PDF
双线改革联动:数字技术与政府组织何以适配——以广东省Y区数字政府建设为例
4
作者 朱光磊 陈璐 《求实》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0,M0003,共13页
在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技术与政府组织的适配是以二者获得“刚柔兼备”的可互构性为前提的。作为地方政府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能动性的机制,党的引领统合机制与印象政绩激励机制,分别具有调节政府组织刚性、提升数字技术弹性... 在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技术与政府组织的适配是以二者获得“刚柔兼备”的可互构性为前提的。作为地方政府改革过程中具有重要能动性的机制,党的引领统合机制与印象政绩激励机制,分别具有调节政府组织刚性、提升数字技术弹性的功能。借助双线改革联动的关键契机,这两种功能互补的组织能动性机制在数字技术与政府组织的交互过程中共同作用,促成适配。地方数字政府建设的纵深推进,是对地方政府自身变革能力的一种考验,需要改革者充分考虑政府各项改革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有意识地形成改革合力,促成数字政府建设与政府自身改革的同频共振、联动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数字政府 数字技术 政府组织 政府职责体系 组织能动性
下载PDF
长期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茶园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5
作者 季凌飞 杨亦扬 +6 位作者 倪康 吴志丹 江福英 尤志明 伊晓云 郭世伟 阮建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5-614,共10页
[目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茶园实现“化肥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土壤养分变化及茶叶产量的影响,为茶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年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供试茶树于2006年栽种... [目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茶园实现“化肥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土壤养分变化及茶叶产量的影响,为茶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年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供试茶树于2006年栽种。试验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氮磷钾化肥(NPK)处理,以及氮投入总量不变条件下以猪粪替代25%(OM25)、50%(OM50)、75%(OM75)、100%(OM100)化肥氮的有机肥替代处理。氮肥每年分3次追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一次性基施。于2018-2019年间定期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茶叶产量,同时检测降雨量和地表温度。[结果]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同一养分含量年际间的变异幅度随着有机氮替代比例的上升而增加,除铵态氮含量外,NPK与OM25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年际间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二者均低于其他有机肥替代比例处理。OM25处理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提升了1.42~3.35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硝态氮平均含量的变异系数在有机肥替代处理下超过150%,其含量随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升高逐渐提高,但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CK和NPK处理的土壤钙、镁、锰、铜和锌元素的平均含量显著低于较高的有机肥替代比例处理,OM100处理下土壤有效钙、镁、锰、铜和锌元素的平均含量较最低的CK分别提高了4.12、13.83、2.77、12.32和36.32倍。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表层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随之上升,而铵态氮含量和茶叶的鲜叶产量则呈下降趋势。除铵态氮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取样前7天的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任意阶段的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全有机肥模式不利于茶叶增产和土壤养分的供应,且土壤pH的升高对茶树生长有明显的限制作用,降雨过多和地表温度过高也会加剧养分流失风险。低有机质替代比例可以保证氮素的充足和稳定供应,且不会引起pH明显变化,因此是较为适宜的茶园有机肥替代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有机肥替代比例 养分动态 天气变化
下载PDF
基于生物3D打印技术的水凝胶器官芯片及其灌注平台
6
作者 宋曙瞳 李松 +1 位作者 张黎明 王雨婕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针对水凝胶组织支架细胞球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相关设备和实验平台的问题,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和动态灌注培养的方法,设计制作了一种双通道水凝胶器官芯片,并搭建了一套灌注培养平台。采用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模拟细胞球的灌注过程,通过有... 针对水凝胶组织支架细胞球培养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相关设备和实验平台的问题,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和动态灌注培养的方法,设计制作了一种双通道水凝胶器官芯片,并搭建了一套灌注培养平台。采用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模拟细胞球的灌注过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不同流速下(0.849、2.547、4.244 mm/s)微球灌注时,通道不同位置流速和剪切应力的变化。设计了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动态灌注实验,基于仿真结果分析了流速对微球流动状态与贴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灌注液在通道截面中心位置的流速最大,在通道周围趋近于静止,有利于微球沉降。灌注液流速为2.547 mm/s时,微球受到的最大剪切应力约为0.17 Pa,可以大量堆积在通道分支内。该研究可以为胰岛等细胞球在水凝胶器官芯片内的灌注和培养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3D打印 器官芯片 水凝胶 动态灌注 荧光微球
下载PDF
竖直周期外驱力下的颗粒碰撞自组织研究
7
作者 赵梓茗 王伟 周路群 《物理实验》 2024年第2期58-63,共6页
对竖直方向振动诱导的颗粒碰撞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的探究.按照近似原则选取恰当参量,在准理想气体近似下对颗粒系统做极限假设,用热力学方法分析系统得出系统状态量服从的微分方程,针对该方程不可解析求解问题,提出了有效的修正方法并做... 对竖直方向振动诱导的颗粒碰撞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的探究.按照近似原则选取恰当参量,在准理想气体近似下对颗粒系统做极限假设,用热力学方法分析系统得出系统状态量服从的微分方程,针对该方程不可解析求解问题,提出了有效的修正方法并做级数修正.基于热力学输运和逐级展开研究受竖直驱动的颗粒系统的碰撞,展示了对颗粒系统的的研究思路,对文献中没有指明的恒温近似做进一步处理,给出温度分布方程和一阶修正,证明该近似在实验条件下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 自组织 周期驱动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三维气流组织温度场重构
8
作者 许俊 胡孝俊 +2 位作者 高健 姚贵策 贺晓 《科技资讯》 2024年第6期227-230,共4页
从局部离散流场数据点重构全局流场信息对数据中心机房的节能节碳具备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局部散点对数据中心进行气流组织温度场快速重构,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总能耗。主要通过发展一种基于多特征输入的三维U形神经网络架构(U-net),利... 从局部离散流场数据点重构全局流场信息对数据中心机房的节能节碳具备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局部散点对数据中心进行气流组织温度场快速重构,可有效降低数据中心总能耗。主要通过发展一种基于多特征输入的三维U形神经网络架构(U-net),利用布设在数据中心机房的温度传感器数据值进行气流组织温度场重构。并研究了在不同学习率与数据集大小的设置下,该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预测能力。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学习率对于模型训练的结果有较大影响,应通过预实验选取最佳学习率。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选取较大的数据集进行训练,便于提取高维物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机器学习 计算流动动力学 气流组织温度场
下载PDF
Enhancement of vertical phase separation in sequentially deposited organic photovoltaics through the independent processing of additives
9
作者 Damin Lee Changwoo Park +6 位作者 Gayoung Ham Young Yong Kim Sung-Nam Kwon Junyeong Lee Sungjin Jo Seok-In Na Hyojung Cha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768-777,共10页
Herein,the impact of th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processing additives on vertical phase separation in sequentially deposited (SD) organic photovoltaics (OPVs) and its subsequent effects on charge carrier kinetics at th... Herein,the impact of th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processing additives on vertical phase separation in sequentially deposited (SD) organic photovoltaics (OPVs) and its subsequent effects on charge carrier kinetics at the electron donor-acceptor interface are investigated.The film morphology exhibits notable variations,significantly depending on the layer to which 1,8-diiodooctane (DIO) was applied.Grazing incidence wide-angle X-ray scattering analysis reveals distinctly separated donor/acceptor phases and vertical crystallinity details in SD films.Time-of-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obtain component distributions in diverse vertical phase structures of SD films depending on additive control.In addition,nanosecond 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shows that DIO control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dynamics of separated charges in SD films.In SD OPVs,DIO appears to act through distinct mechanisms with minimal restriction,depending on the applied layer.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morphological optimization in improving device performance and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independent additive control in the advancement of OPV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tial deposition Vertical phase separation Charge dynamics Organic photovoltaics Nonfullerene acceptors
下载PDF
Rational surface charge engineering of haloalkane dehalogenase for boosting the enzymatic performance in organic solvent solutions
10
作者 Yin Wu Yan Su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76-285,共10页
Biocatalysis in organic solvents(OSs)has numerous important applications,but native enzymes in OSs often exhibit limited catalytic performance.Herein,we proposed a computation-aided surface charge engineering strategy... Biocatalysis in organic solvents(OSs)has numerous important applications,but native enzymes in OSs often exhibit limited catalytic performance.Herein,we proposed a computation-aided surface charge engineering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haloalkane dehalogenase DhaA in OSs based on the energetic analysis of substrate binding to the DhaA surface.Several variants with enhanced OS resistance were obtained by replacing negative charged residues on the surface with positive charged residue(Arg).Particularly,a four-substitution variant E16R/E93R/E121R/E257R exhibited the best catalytic performance(five-fold improvement in OS resistance and seven-fold half-life increase in 40%(vol)dimethylsulfoxide).As a result,the overall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variant could be at least 26 times higher than the wild-type DhaA.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residue substitution mainly enhanced OS resistance from four aspects:(a)improved the overall structural stability,(b)increased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local microenvironment around the catalytic triad,(c)enriched the hydrophobic substrate around the enzyme molecule,and(d)lowered the contact frequency between OS molecules and the catalytic triad.Our findings validate that computationaided surface charge engineering is an effective and ingenious rational strategy for tailoring enzyme performance in 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charge engineering Organic solvent resistanc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Haloalkane dehalogenase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dynamic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river sediments of arid areas
11
作者 SU Wenhao WU Chengcheng +4 位作者 Sun Xuanxuan LEI Rongrong LEI Li WANG Ling ZHU Xinpi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685-698,共14页
Human activities lea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sediments in rivers.Simultaneously,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an b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and re-enter the upper water body,cau... Human activities lea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a large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sediments in rivers.Simultaneously,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an be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and re-enter the upper water body,causing secondary pollution of the river water.In this study,laborator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itially to investigate the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river sediments in Urumqi City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and determin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ir releas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significant short-term differences i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from sediments at different sampling points.The proposed secondary kinetics model(i.e.,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better fitted the release process of sedim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The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ediments is a complex process driven by multiple factors,therefore,we tested the influence of three factors(pH,temperature,and disturbance intensity)on the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ediments in this study.The most amount of nitrate nitrogen(NO_(3)^(–)-N)was released under neutral conditions,while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ease of ammonia nitrogen(NH_(4)^(+)-N)occurred under acidic and alkaline conditions.The release of nitrite nitrogen(NO_(2)^(-)-N)was less affected by pH.The dissolved total phosphorus(DTP)rel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alkaline water environment,while the release of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was more significant in acidic water.The release amount of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pH.The sediments releas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t higher temperatures,particularly NH_(4)^(+)-N,NO_(3)^(–)-N,and SRP.The highest amount of DOP was released at 15.0℃.An increase in disturbance intensity exacerbated the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sediments.NH_(4)^(+)-N,DTP,and SRP levels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intensity of disturbance,while NO_(3)^(–)-N and NO_(2)^(–)-N were more stable.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protecting and restoring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s and has significant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nvironmental dynamics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 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 Urumqi City
下载PDF
有机污染场地原位修复过程的地球物理动态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腾 张家铭 +3 位作者 李书鹏 郭丽莉 王祺 毛德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42,共11页
有机污染场地原位修复过程的动态监测是评估修复进程和效果的重要环节,监测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修复效率及费用。本研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结合常规监测井数据,全面刻画了原位热强化氧化耦合修复过程。结果显示,场地内电阻率与水化学、... 有机污染场地原位修复过程的动态监测是评估修复进程和效果的重要环节,监测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修复效率及费用。本研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结合常规监测井数据,全面刻画了原位热强化氧化耦合修复过程。结果显示,场地内电阻率与水化学、地下水位、污染物含量和温度数据相互验证,实现了点面信息结合。研究发现,在原位热修复过程中,场地内地层电阻率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基于温度与电阻率的经验关系,本文提出了污染物含量变化对电阻率的影响系数,得出影响系数随污染物含量的不断减小而增加。本研究还推算出原位热修复过程中温度及污染物含量的分布,即浓度随温度的不断升高而降低。针对原位氧化修复过程,电阻率变化有效刻画了原位氧化修复中过硫酸钠及水的动态注入过程。研究充分体现了地球物理方法在原位修复监测中的优势,可为有机污染场地原位修复过程精准、高效及低成本的动态监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有机污染场地 原位热修复 原位化学氧化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地热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设计与动态仿真
13
作者 饶建业 李骥飞 +1 位作者 郭智琳 苗政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共9页
针对地热能利用,根据地热井口条件通过热力学计算和设备选型设计了对应的ORC机组,并对该机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了热源温度和流量、冷却水温度以及工质流量4种参数变化对ORC机组关键运行参数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机组输出... 针对地热能利用,根据地热井口条件通过热力学计算和设备选型设计了对应的ORC机组,并对该机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了热源温度和流量、冷却水温度以及工质流量4种参数变化对ORC机组关键运行参数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机组输出性能对冷却水温度变化最为敏感,冷热源温度增大10℃,轴功分别减小16%和增大7%;热源温度和流量增大都会使过热度、蒸发压力和轴功显著升高,热效率略有下降,但其对机组冷端传热的影响有限,对热端传热的影响很小,过热度和蒸发压力几乎不变;相比冷热源参数的变化,工质流量变化时机组关键参数的波动最小,机组能很快恢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地热源 动态仿真 系统输出功 热效率
下载PDF
数字虚拟组织视域下乡村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林晓伟 谢舒芃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36-147,共12页
共同配送是解决农村物流分散化小批量的重要方式,选择恰当的运作模式是共同配送稳定发展的关键。随着数字化发展,物流虚拟组织成为农村物流共同配送运营合作新方向。因此,本文探讨促使共同配送相关主体间达成全面合作的机制和建议,为共... 共同配送是解决农村物流分散化小批量的重要方式,选择恰当的运作模式是共同配送稳定发展的关键。随着数字化发展,物流虚拟组织成为农村物流共同配送运营合作新方向。因此,本文探讨促使共同配送相关主体间达成全面合作的机制和建议,为共配主体间达成的合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是否参与监督共同配送取决于参与所得的社会收益大小,合理的奖惩约束制度、较低的成本投入和较高的收益回报有利于组织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配送 虚拟组织 演化博弈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动态下某电子工厂外延工序工艺设备排风对洁净室气流组织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魏兰 徐晓丽 +2 位作者 朱国宁 康佳 赵国云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工艺设备对电子工厂洁净室气流组织影响开展相关研究,但均未考虑工艺设备排风的影响。针对是否考虑工艺设备排风时某电子工厂外延工序洁净室流场进行CFD模拟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偏差很大。动态下外延工序工艺设备设有排风... 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工艺设备对电子工厂洁净室气流组织影响开展相关研究,但均未考虑工艺设备排风的影响。针对是否考虑工艺设备排风时某电子工厂外延工序洁净室流场进行CFD模拟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偏差很大。动态下外延工序工艺设备设有排风,工艺设备排风对洁净室速度、压力分布等影响较大,必须考虑工艺设备排风对洁净室气流组织的影响。为了获得准确的工艺设备排风量,对比分析了利用生产系统排风管单个传感器采集的排风量和现场多点测试得到的机台排风量之间的差异,并将两组数据分别作为工艺设备排风量输入条件进行洁净室气流组织仿真模拟,通过仿真与测试数据对比分析,发现采用第二种方法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很好,验证仿真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并得到了动态下外延工序洁净室速度、压力分布等真实气流组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 CFD 工艺设备排风 洁净室 气流组织
下载PDF
地灾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及动态管理探讨
16
作者 吕胜坤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2期178-182,199,共6页
提高地质灾害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把控好地质灾害多变性和不可预见性特点,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效益等管理目标能否实现。通过工程案例对地质灾害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前准备工作的分... 提高地质灾害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质量,把控好地质灾害多变性和不可预见性特点,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效益等管理目标能否实现。通过工程案例对地质灾害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前准备工作的分析,编制过程中各章节划分及各章节编制要点的解析,实施中的动态管理分析,提高编制水平,使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更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组织设计 准备工作 编制要点 动态管理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理论问题
17
作者 董祚继 程雅淇 +1 位作者 孟海燕 王赛红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研究目的:从规划理论构成入手,讨论国土空间的系统科学理论、动态平衡原理、演化组织机制等基础性理论问题,为规划实践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构成远远超出传统的建筑学范畴,大量融入地理学、... 研究目的:从规划理论构成入手,讨论国土空间的系统科学理论、动态平衡原理、演化组织机制等基础性理论问题,为规划实践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构成远远超出传统的建筑学范畴,大量融入地理学、生态学、海洋学、信息学、经济学、管理学、民法学、景观学等学科知识。(2)国土空间规划的对象是“地理综合体”,规划理论主要来源于不同尺度“地理综合体”的系统科学原理,包括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土地系统科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等。(3)国土空间规划本质上是通过对国土空间系统要素的调控,保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畅通即动态平衡,包括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国土空间系统的综合动态平衡。(4)国土空间系统的演化发展是自组织机制与他组织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组织机制包括规模演化机制、结构演化机制和格局演化机制,他组织机制主要包括空间规划、用途管制、民主监督和信息监管等。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产物和新时代国家空间治理的重要工具,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亟待推进理论创新及其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理论 地球表层系统科学 动态平衡 自组织机制
下载PDF
基于事件驱动的专题图制作研究
18
作者 吴加剑 安可 斯顺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3期192-194,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题图制作的理论日益成熟,由以往的向导式模板制图理论,逐渐向一键式制图理论发展。而一键式制图理论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模板的自动选择,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专题图制作理论,该理论将事件驱动理论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题图制作的理论日益成熟,由以往的向导式模板制图理论,逐渐向一键式制图理论发展。而一键式制图理论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模板的自动选择,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专题图制作理论,该理论将事件驱动理论与制图理论相结合,通过事件触发事件处理器以实现制图的自动化,进而实现一键式制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组织 模板制图 事件驱动 动态性 时空特性
下载PDF
VUCA情境下知识网络嵌入对新创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
19
作者 李浩 罗梦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组织韧性离不开丰富的知识资源,知识网络的构建是VUCA情境下新创企业进行知识置换与优势塑造的主要途径,因而研究知识网络嵌入对新创企业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基于知识网络理论和资源论,结合新时代创业特征... 组织韧性离不开丰富的知识资源,知识网络的构建是VUCA情境下新创企业进行知识置换与优势塑造的主要途径,因而研究知识网络嵌入对新创企业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基于知识网络理论和资源论,结合新时代创业特征,将VUCA情境下新创企业组织韧性的构建作为落脚点,探究知识网络嵌入赋能新创企业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通过对314份新创企业管理人员的问卷数据整理分析发现:知识网络嵌入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组织韧性;吸收能力在知识网络嵌入与新创企业组织韧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结论从吸收能力视角揭示知识网络嵌入驱动新创企业组织韧性的过程,扩宽了网络嵌入性理论的作用边界,同时对新创企业的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网络嵌入 吸收能力 新创企业 组织韧性
下载PDF
非正式组织视角下煤矿工人群体动力对不安全行为驱动因素分析
20
作者 陈子涵 李磊 +1 位作者 欧阳有鹏 李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为探究非正式组织中的群体动力在煤矿工人安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煤矿工人群体的动力因素、安全态度、情绪状态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编制不安全行为调查问卷,回收304份有效问卷,并分析所得数据的有效性... 为探究非正式组织中的群体动力在煤矿工人安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煤矿工人群体的动力因素、安全态度、情绪状态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编制不安全行为调查问卷,回收304份有效问卷,并分析所得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然后应用IBM SPSS Amos24.0构建非正式群体动力、安全态度、情绪状态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SEM)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群体压力、非正式群体凝聚力、非正式群体沟通、非正式群体激励通过作用煤矿工人的安全态度和情绪状态,能够增加或降低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其中,非正式群体凝聚力、非正式群体沟通、非正式群体激励可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煤炭企业调节煤矿工人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制定科学激励政策等提供参考,为降低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供管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工人 不安全行为 非正式组织 群体动力 安全态度 情绪状态 S-O-R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