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卫 李铭 +1 位作者 李永华 李旭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09-410,417,共3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随访24周。结果 34例治疗48周的患者,ALT复常24例(70.6%)、HBV DNA阴转29例(76.5%)、HBeAg阴转6例(20.7%)、HBeAg血清转...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随访24周。结果 34例治疗48周的患者,ALT复常24例(70.6%)、HBV DNA阴转29例(76.5%)、HBeAg阴转6例(20.7%)、HBeAg血清转换4例,其中3例疗程满72周的患者,2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1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疗效
下载PDF
IFN-α对SNI神经源性疼痛模型小鼠中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珊 范桂香 +2 位作者 袁育康 史霖 王军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223-225,229,共4页
目的:研究IFN-α2a在小鼠SNI神经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SNI疼痛模型小鼠,以VonFrey Filaments刺激法和冷盘法测定腹腔给予IFN-α2a的镇痛作用,并测定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其镇痛作用的阻断。结果:①IFN-α2a的给药剂量为1 0... 目的:研究IFN-α2a在小鼠SNI神经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SNI疼痛模型小鼠,以VonFrey Filaments刺激法和冷盘法测定腹腔给予IFN-α2a的镇痛作用,并测定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其镇痛作用的阻断。结果:①IFN-α2a的给药剂量为1 000 U/g体重时,基本无镇痛作用;剂量为5 000 U/g体重时,给药后30 min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持续5-20 min;剂量为10 000 U/g时,镇痛作用可维持50-60 min。②纳洛酮可以完全阻断IFN-α2a的镇痛作用。结论:①IFN-α2a在小鼠SNI模型中具有镇痛作用,且呈剂量效应。②IFN-α的镇痛作用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2a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模型 神经源性疼痛 镇痛
下载PDF
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春辉 杨斌 +1 位作者 陈黎明 石峰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2期2097-2099,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后发生完全应答的HBV感染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的意义。方法:抽取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发生完全应答HBV感染患者应答点及6个月后以及健康对照者、未进行治... 目的:研究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后发生完全应答的HBV感染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的意义。方法:抽取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发生完全应答HBV感染患者应答点及6个月后以及健康对照者、未进行治疗的HBV患者的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血清中的IFN-γ和IL-10。结果:和未进行治疗的HBV患者相比,完全应答者血清中IFN-γ明显下降;和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而IL-10在应答点6个月后发生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结论: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有效清除病毒的同时,发生完全应答患者分泌IFN-γ的能力恢复正常,IL-10仍维持较高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及肝脏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 乙肝病毒 白细胞介素10 Γ干扰素
下载PDF
消炎痛预防重组α-2a干扰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田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72-274,共3页
本文对使用重组α-2a干扰素治疗癌症病人前30分钟口服消炎病预防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并与传统方法,即待出现不良反应时肌肉注射安痛定进行了疗效比较.通过32例病人的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服用消炎痛控制干扰素不良反应的疗效明显优于... 本文对使用重组α-2a干扰素治疗癌症病人前30分钟口服消炎病预防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并与传统方法,即待出现不良反应时肌肉注射安痛定进行了疗效比较.通过32例病人的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服用消炎痛控制干扰素不良反应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其降温及临床效果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痛 预防 干扰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38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方军 刘智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159-2162,共4页
目的:探讨PEG-IFN-α-2a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5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给予PEG-I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1次/wk,同时服... 目的:探讨PEG-IFN-α-2a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5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给予PEG-I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1次/wk,同时服用六味五灵片2.0 g,3次/d.对照组给予PEG-I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1次/wk,同时服用甘草酸二胺胶囊,疗程均为24 wk.结果:治疗24 wk后,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值分别为24.9 U/L±16.6 U/L,21.2 U/L±16.5 U/L和18.1μmol/L±10.1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4.7 U/L±19.7U/L、49.1 U/L±20.5 U/L和27.2μmol/L±17.4μmol/L,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PEG-IFN-α-2a联合六味五灵片可以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同时不影响PEG-IFN-α-2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六味五灵片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晓霞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1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口服利巴韦林500mg,3次/d,疗程共48周。对照组18例,肌肉注射IFN 300...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口服利巴韦林500mg,3次/d,疗程共48周。对照组18例,肌肉注射IFN 300万U,3次/周,联合口服利巴韦林500 mg,3次/d,疗程共48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12、24及48周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45.0%、80.0%、95.0%,对照组分别为38.9%、61.0%和66.7%;HCV-RNA在治疗12、24、48周时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25.0%、70.0%和80.0%,对照组分别为22.2%、50.0%、77.8%;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不同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48周HCV-R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较好,在降低转氨酶方面也优于IFN联合利巴韦林,且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下载PDF
干扰素α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48
7
作者 谢志伟 周福元 周元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和恩替卡韦(ETV)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48周临床疗效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入组HBeAg阳性CHB患者129例,其中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组27例;普通干扰素α(IFNα)组5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和恩替卡韦(ETV)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48周临床疗效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入组HBeAg阳性CHB患者129例,其中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组27例;普通干扰素α(IFNα)组51例;ETV组51例。记录基线、12周、24周及48周HBeAg定量、HBV DNA定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F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48周时,PEG-IFNα-2a组、IFNα组和ETV组HBV 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55.6%、72.5%和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α-2a组、IFNα组和ETV组治疗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3.3%、43.1%和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EG-IFNα-2a组与IFNα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G-IFNα-2a组和ETV组在治疗48周时是否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线时的年龄、性别、HBeAg、HBV DNA定量和ALT水平无关;IFNα组在治疗48周时是否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线HBeAg水平相关(P=0.048),与基线时的年龄、性别、HBV DNA定量和ALT水平无关。依据基线时的年龄、HBeAg、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12周和24周HBeAg、HBV DNA定量、ALT水平及HBeAg较基线的下降率、24周HBeAg较12周的下降率获得的ROC曲线,在PEG-IFNα-2a治疗组,24周HBeAg较基线的下降大于97.81%(曲线下面积(AUC)=0.827,P=0.006),其48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78和0.88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78和0.889;若24周HBeAg较12周下降大于42.75%(AUC=0.790,P=0.016),其48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89和0.72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15和0.929。结论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PEG-IFNα-2a和IFNα较ETV有更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ETV较PEG-IFNα-2a和IFNα有更高的HBV DNA转阴率。24周HBeAg较基线下降大于97.81%可作为PEG-IFNα-2a组患者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的最佳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乙型肝炎E抗原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普通干扰素α 恩替卡韦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邓承祺 牛挺 +2 位作者 向晓娟 孟文彤 李素琼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92-395,共4页
为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cITP)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 采用干扰素α-2a(3MIU i.m.每周1次,共8周)和强的松〔1mg/(kg·d),共4周〕分 别治疗20例 和28例cITP患者,并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巨核... 为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cITP)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 采用干扰素α-2a(3MIU i.m.每周1次,共8周)和强的松〔1mg/(kg·d),共4周〕分 别治疗20例 和28例cITP患者,并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免疫学指标、网织 血小板(RPs)百分率和绝对计数,以及巨核祖细胞集落数的变化。结果显示:干扰素治 疗 组的近期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强的松组(64.28%,P<0.05)。经治疗后RPs%降 低, 产板型巨核细胞百分率由11.43%升至33.19%,但各项免疫学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干扰素 是一 种治疗cITP的有效药物,而且毒副反应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及血小 板生成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干扰素 强的松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药对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倪霜玲 刘炉香 +2 位作者 王树民 陈丽芬 罗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核苷药对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核苷药对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EG-IFN)α-2a(180μg/w),2组均治疗48 w,采血测定2组肝功能、肝纤维化、炎症因子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bilirubin direct,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降低,清蛋白及球蛋白比例(Albumin and globulin ratio,A/G)含量升高,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ⅢType of collagen,PC-Ⅲ)、Ⅳ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Ⅳ-C)含量降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含量降低,CD3^+、CD4^+和IgG、IgM含量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Tbil、Dbil、Ibil和AST、ALT含量较低,A/G含量较高,HA、LN、PC-Ⅲ、Ⅳ-C含量较低,IL-6、TNF-α、TGF-β含量较低,CD3^+、CD4^+和IgG、IgM含量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71.43%与研究组有效率90.48%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核苷药对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疗效确切,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IFN)α-2a 核苷药 慢性乙肝伴肝硬化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ESAT-6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融合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10
作者 刘林 赵志安 +1 位作者 王洪海 宋大新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8-962,共5页
为了获得结核分枝杆菌ESAT 6蛋白在毕赤氏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将人α 2a干扰素基因、结核分枝杆菌esat 6基因经PCR扩增并加上相应的酶切位点 ,两基因之间的DNA接头编码肠激酶识别的多肽 ,DNA经酶切连接插入分泌型载体pPIC9K ,将重组表达... 为了获得结核分枝杆菌ESAT 6蛋白在毕赤氏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将人α 2a干扰素基因、结核分枝杆菌esat 6基因经PCR扩增并加上相应的酶切位点 ,两基因之间的DNA接头编码肠激酶识别的多肽 ,DNA经酶切连接插入分泌型载体pPIC9K ,将重组表达质粒pPIC9K α2a esat6用SalⅠ单酶切之后 ,电击转入PichiapastorisSMD116 8中 ,采用G4 18梯度筛选获得高抗性转化子。以甲醇作为诱导物 ,发酵 4d后取上清 ,进行SDS PAGE和Westernblot鉴定并分析表达产物的干扰素活性。结果表明 ,重组菌株成功地分泌表达了分子量大小约为 30kD的融合蛋白 ,表达产物不仅具有较高的干扰素活性 ,而且可以和结核病人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AT-6蛋白 人α-2a干扰素 分泌型载体 酵母SMD1168 融合表达
下载PDF
Effect of interferon and ribavirin combined with amantadine in interferon and ribavirin non-respond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genotype 1) 被引量:1
11
作者 Dilek Oguz Bahattin Cicek +5 位作者 Levent Filik Bulent Odemis Mesut Kilic Engin Altintas Neslihan Zengin Emin Altiparma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80-583,共4页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mantadine plus interferonalpha and ribavirin in non-respond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METHODS: Twenty-six non-responder patients received the regimen of IFN-α-2a at a dose ...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mantadine plus interferonalpha and ribavirin in non-respond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METHODS: Twenty-six non-responder patients received the regimen of IFN-α-2a at a dose of 6 million units three times a week, 1 000-1 200 mg of ribavirin daily, and 200 mg of amantadine daily in divided doses over 48 wk.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at the 72nd wk, a sustained viral response rate was determined.RESULTS: An early (after 12 wk of therapy) response was seen in 34.6% (9/26) of patients. Response rate at the 24th wk was 42.3% (11/26). End of treatment response (ETR) was 53.8% (14/26). Sustained viral response (SVR) was 42.3% (11/26).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0 and 12 wk (P = 0.04), 0 and 24 wk (P = 0.01), 0 and 48 wk (P = 0.00), and 0 and 72 wk (P = 0.001). No patient had severe adverse effects during the treatment.CONCLUSION: Combination regimen of interferon-α,ribavirin and amantadine can enhance sustained viral response on IFN-α and ribavirin non-responder patients with HCV. Triple therapy with amantadine should be evaluated in further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hepatitis C ifn-α-2a RIBAVIRIN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转氨酶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73例
12
作者 徐成军 张翠萍 +8 位作者 王晓宏 刘丽君 周珊珊 王久恒 何秋杰 王云中 郭文山 朱万柏 江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317-2322,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 alpha-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转氨酶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转氨酶正常(18 mo至少有3次以...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 alpha-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转氨酶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转氨酶正常(18 mo至少有3次以上的化验结果证实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者)和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应答指导治疗策略给予PEG-IFNα-2a(180 g/wk)联合RBV(≤65kg 800 mg/d,>65 kg-<75 kg 1000 mg/d,≥75kg 1200 mg/d)治疗,并随访24 wk.分别于治疗4、12 wk及治疗结束后24 wk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共有161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73例实验组患者和88例对照组患者入组的基本情况相似.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快速病毒学应答(78.1%vs 75.0%,P>0.05)、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93.2%vs 92.0%,P>0.05)和持续病毒学应答(92.7%vs 91.9%,P>0.05)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转氨酶正常的CHC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转氨酶
下载PDF
CAP方案联合干扰素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龙涛 方晓敏 +2 位作者 陈静 王守海 栾晖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4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 比较CAP方案与CAP+IFN-α 2a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92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癌,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采用CAP方案;B组48例,采用CAP+IFN-α 2a方案。结果 B组有效率、3,4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 目的 比较CAP方案与CAP+IFN-α 2a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92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癌,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采用CAP方案;B组48例,采用CAP+IFN-α 2a方案。结果 B组有效率、3,4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均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B组发热反应较A组明显,其余毒副反应相似。结论 干扰素联合化疗远、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化疗。CAP+IFN-α 2a是一种较好的联合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化学疗法 Α-2a干扰素 CAP方案 治疗 晚期
下载PDF
长效干扰素对CHB患者CD4^+ T细胞ICOS表达及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瑜 胡孝彬 丁晓霞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上ICOS表达及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8例,常规治疗24例,另征集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治疗前及治疗后24...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上ICOS表达及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8例,常规治疗24例,另征集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的患者外周血,以FCM检测ICOS+CD4+T细胞在PBMC中的频数变化;以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水平变化;以Realtime-PCR检测患者HBV-DNA载量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IC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干扰素治疗者48周时ICOS表达水平低于常规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干扰素治疗后,患者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升高,与常规治疗者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逐渐降低,与常规治疗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扰素治疗者ICOS、HBV-DNA载量变化值同IFN-γ水平的变化值呈负相关(P<0.001),而与IL-4水平的变化值则为正相关(P<0.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紊乱,干扰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纠正患者体内的Th2偏移,降低CD4+T细胞上ICOS的表达,促进IFN-γ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 慢性乙型肝炎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32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永萍 顾慧华 +4 位作者 徐晶 郑燕 黄伟 赵春 刘雁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阐明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IL-32的表达水平,探讨IL-32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干扰素治疗CHB患者3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30例,TRIzol... 目的阐明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IL-32的表达水平,探讨IL-32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干扰素治疗CHB患者3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30例,TRIzol法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32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患者ALT、AST、ALB和HBV DN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扰素治疗CHB患者外周血IL-3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P=0.000),且与血清ALT、AST呈正相关(P=0.035,P=0.032),与ALB和HBV DNA载量无相关性(P=0.856,P=0.580)。结论经干扰素治疗CHB患者IL-32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32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2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α-2a 肝脏 炎症
原文传递
CHB患者CD4+T细胞ICOS表达及其与干扰素治疗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瑜 丁晓霞 +1 位作者 胡孝彬 夏超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costimulator,ICOS)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CHB患者56例,其中聚乙二醇(PEG)干扰素仪2a治疗28例,拉米夫定治疗28例,以健康志愿...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costimulator,ICOS)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CHB患者56例,其中聚乙二醇(PEG)干扰素仪2a治疗28例,拉米夫定治疗28例,以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两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的患者外周血,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COS+CIM+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Hs,PBMC)中的频数变化;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患者HBVDNA载量变化。结果CHB患者CD4+T细胞IC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O.001)。干扰素治疗后患者ICOS表达水平下降,同拉米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治疗后患者ICOS改变值同HBVDNA载量变化值呈正相关(r=0.972,P〈O.001),而拉米夫定组则未发现相关性(r=-0.101,P=0.608)。结论CHB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紊乱,其CD4+T细胞ICOS的表达升高。干扰素可下调CD4+T细胞ICOS的表达,纠正细胞免疫偏移,发挥抗HB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 CD4+T细胞
原文传递
医用臭氧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康海燕 陈翠英 +4 位作者 杨静 崔美兰 耿惠杰 黄肖雨 许文进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ct-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另一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联合医用臭...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ct-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另一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联合医用臭氧治疗12周,观察4周、12周、48周患者HCV。RNA阴转率、谷丙转氨酶(ALT)、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Scan)数值,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4周、12周、48周,患者HCV—RNA阴转率逐渐增加;ALT、BFGF、FibroScan数值逐渐下降,医用臭氧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组各治疗节点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在慢性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中,疗效确定,且早期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及抗纤维化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医用臭氧 疗效
原文传递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外周血的变化特征及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真真 郝红晓 +12 位作者 张璐 路遥 曹卫华 王星月 冉崇平 齐天林 吴淑玲 申戈 刘如玉 常敏 胡蕾苹 李明慧 谢尧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时外周血象变化的规律,评估外周血象变化规律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二科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18例(包含代偿期肝硬化59例),收集基线水平、治疗2周、4周、8周、12周、24周、36周、48周、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12周、治疗结束后24周、治疗结束后48周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常规指标,HCVRNA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均于治疗第2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②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病患者,无肝硬化者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均于治疗第36周下降至最低值,中性粒细胞于24周下降至最低值,各个指标均于停药后开始恢复正常,停药48周时大致恢复至基线水平;对于有肝硬化者,血红蛋白、血小板均于治疗第24周下降至最低值,白细胞于24 ~ 36周下降至最低值,淋巴细胞于第36周下降至最低值,中性粒细胞于第2周下降至最低值,各个指标均于结束治疗后开始恢复正常,停药48周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③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病,4周血红蛋白下降幅度> 27.46%、8周血小板下降幅度> 36.96%对于SVR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外周血的变化规律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抗病毒治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 a 外周血象 HCV RNA SV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