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MGB1-TLR4-IL-23-IL-17A轴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朱小凤 林雅雯 +4 位作者 窦越 王静 胡海友 高昱 马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79-1483,共5页
目的:探讨HMGB1-TLR4-IL-23-IL-17A轴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60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HMGB1、TLR4、IL-23、IL-17A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细胞因子表达差异及其与疾病... 目的:探讨HMGB1-TLR4-IL-23-IL-17A轴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60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HMGB1、TLR4、IL-23、IL-17A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细胞因子表达差异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的相关性。检测并比较IL-17A抑制剂诱导期治疗后皮损改善率达PASI75及以上的22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HMGB1-TLR4-IL-23-IL-17A轴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HMGB1、TLR4、IL-23、IL-17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重度患者表达水平高于中度患者,并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IL-17A抑制剂诱导期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HMGB1-TLR4-IL-23-IL-17A轴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HMGB1-TLR4-IL-23-IL-17A轴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该信号轴参与了寻常型银屑病的疾病过程,为银屑病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HMGB1 TLR4 il-23 il-17A
下载PDF
黄芪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皮损维生素D受体表达及IL-23、IL-17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杨凡 管连城 +3 位作者 赵泽鑫 李红霞 柴艺汇 陈云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34,I0005-I0007,共7页
目的观察黄芪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表达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3、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维生素D(30 ng/kg)组、甲氨蝶呤(1 mg/kg)组和黄... 目的观察黄芪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表达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3、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维生素D(30 ng/kg)组、甲氨蝶呤(1 mg/kg)组和黄芪低(2.4 g/kg)、中(4.8 g/kg)、高(9.5 g/kg)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持续干预3周。采用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对小鼠皮损进行评分;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 HE)染色观察小鼠皮损组织病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小鼠血清25(OH)D_(3)、IL-23、IL-17水平;Real-Time qPCR检测小鼠皮损VDR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皮损VDR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皮损改变明显,PASI评分显著升高(P<0.05),银屑病特征性病理改变,血清25(OH)D_(3)水平显著降低(P<0.05),IL-23、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皮损VDR mRN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中、高剂量组和维生素D组、甲氨蝶呤组PAS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组织病理改善,25(OH)D_(3)水平显著升高(P<0.05),IL-23、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5),皮损VDR mRNA、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黄芪通过纠正IL-23、IL-17水平紊乱干预银屑病机制可能与调节VDR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银屑病 维生素D il-23 il-17
下载PDF
维得利珠单抗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IL-23/IL-17轴的影响
3
作者 徐小明 朱小燕 +2 位作者 许丽娜 夏丹 张道铭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049-1052,1061,共5页
目的 分析维得利珠单抗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 目的 分析维得利珠单抗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53)与对照组(n=53)。对照组使用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联合使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两组共治疗14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AI)、炎症性肠病病人生存质量量表(IBDQ)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及治疗14周的肠黏膜屏障功能(D-乳酸、内毒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IL-23、IL-17水平;比较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1,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CAI、IBD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25、5.291;P<0.05);联合组治疗6周、治疗14周的外周血D-乳酸、内毒素、Th17、IL-23、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0、7.190;5.295、7.737;2.820、3.921;5.635、9.463;6.937、9.516;均P<0.05);联合组治疗6周、治疗14周的外周血Tre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0、3.008;均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0.05)。结论 维得利珠单抗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有效改善UC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23/IL-17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维得利珠单抗 美沙拉嗪 肠黏膜屏障 il-23/il-17轴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介导IL-23/Th17对重症肺炎大鼠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沈洪丽 张良东 +2 位作者 郭连胜 沈红瑞 张梅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通过介导IL-23/Th17平衡对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免疫功能及肺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另设健康组。经一系...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通过介导IL-23/Th17平衡对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免疫功能及肺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另设健康组。经一系列干预后,检测大鼠肺功能指标变化;脱颈处死大鼠,取双侧肺组织测量肺湿干质量比;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23、IL-17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肺病理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健康组大鼠静息通气量、气道阻力比值依次升高,肺湿干质量比与血清IL-23、IL-17水平依次降低(P<0.05)。模型组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变实,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浆液性渗出;与模型组比较,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肺泡结构完整性、形态均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健康组,大鼠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依次降低(P<0.05)。模型组、穿心莲内酯低、高剂量组、健康组,大鼠肺组织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NF-κB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结论穿心莲内酯可通过介导IL-23/Th17平衡,增强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重症肺炎大鼠免疫功能,减轻肺部损伤,这可能与调节IκBα/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肺炎克雷伯菌 重症肺炎 il-23/Th17轴 免疫功能 核转录因子kappaB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清IL-17、IL-23水平对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冰 韩冰 +1 位作者 袁红亮 汪洪波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5期143-147,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对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glycosides,TG)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120例RA患者均采用甲氨蝶呤片联合TG治...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对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glycosides,TG)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120例RA患者均采用甲氨蝶呤片联合TG治疗,其中失访14例,根据治疗后6个月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良好组81例与不良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及其他RA预后可能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RA预后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血清IL-17、IL-23对RA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方法分析血清IL-17联合IL-23预测RA预后的效能。结果:与良好组比较,不良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人类白细胞抗原-DR4(HLA-DR4)阳性构成比,血清IL-17、IL-23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AS28评分、HLA-DR4阳性、IL-17、IL-23均是TG治疗RA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IL-17、IL-23预测RA预后不良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2.24 ng/L、140.67 ng/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723;血清IL-17联合IL-23预测RA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Kappa=0.801,P<0.05)。结论:RA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异常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在TG治疗RA的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雷公藤多苷 预后评估
下载PDF
黄芩多糖通过调节JAK 2/STAT 3通路和IL-23/IL-17炎性轴改善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的炎症 被引量:9
6
作者 马杰 陈韵之 田蕾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3-429,共7页
【目的】研究黄芩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UC)肠道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及黄芩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只/组)。观察小鼠日常状态并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酶联免疫... 【目的】研究黄芩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UC)肠道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及黄芩多糖低、中、高剂量组(10只/组)。观察小鼠日常状态并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17、23(IL-6、IL-17、IL-23)的表达。处死小鼠,HE观察小鼠肠黏膜损伤情况记录结肠组织损伤指数(TDI)评分,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p-JAK2、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升高,血清中IL-6、IL-17、IL-23含量升高,结肠组织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升高,p-JAK2、p-STAT3表达量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DAI评分降低;血清中IL-6、IL-17、IL-23含量降低,TDI评分降低,结肠组织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降低,p-JAK2、p-STAT3表达量降低。【结论】黄芩多糖可能通过JAK2/STAT3通路和IL-23/IL-17炎性轴改善UC小鼠的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多糖 溃疡性结肠炎 il-17 il-23 JAK2/STAT3通路
下载PDF
基于IL-23/IL-17轴探讨消脂化纤汤联合BM-MSCs移植对实验性NASH肝硬化小鼠的作用效应
7
作者 杨芳丽 王昕 +2 位作者 夏艳青 韩金孝 姚凝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7期1-6,共6页
目的:基于IL-23/IL-17轴探讨消脂化纤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小鼠的作用。方法:56只健康SPF级C57BL/6小鼠随机选出8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8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 目的:基于IL-23/IL-17轴探讨消脂化纤汤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小鼠的作用。方法:56只健康SPF级C57BL/6小鼠随机选出8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8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40只小鼠采用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联合10%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1∶9)腹腔注射共8周制备实验性NASH肝硬化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模型组、自然恢复组、中药干预组、BM-MSCs移植组和中药干预联合BM-MSCs移植组。BM-MSCs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射BM-MSCs,中药干预组给予消脂化纤汤方灌胃,中药干预联合BM-MSCs移植组予以消脂化纤汤方灌胃联合尾静脉注射BM-MSCs。BM-MSCs移植在第9周进行,灌胃均为每日2次,连续4周,12周末处死小鼠并采集血液及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生化指标(ALT、AST、ALB),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肝组织炎性因子IL-23、IL-17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肝组织中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ALR)表达,RT-qPCR法检测肝脏淋巴细胞中IL-17、IL-23mRNA的表达。结果:小鼠一般状态观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精神萎靡,活动减少,毛色暗,进食减少,体质量逐渐降低;各干预组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自然恢复组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血清及肝组织炎性因子(IL-23、IL-17)水平、肝脏淋巴细胞中IL-17和IL-2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及肝组织ALR水平、ALB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干预组、BM-MSCs移植组、中药干预联合BM-MSCs移植组小鼠血清ALT及AST活性、血清及肝组织炎性因子(IL-23、IL-17)水平、肝脏淋巴细胞中IL-17和IL-2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及肝组织ALR水平、ALB含量升高(P<0.01);与BM-MSCs移植组和中药干预组比较,中药干预联合BM-MSCs移植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消脂化纤汤联合BM-MSCs移植对改善实验性NASH肝硬化小鼠肝脏功能、促进BM-MSCs移植转/分化及肝脏细胞再生具有良好效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机体IL-23/IL-17炎症轴过度激活,改善肝脏免疫微环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脂化纤汤 BM-MSCs il-23/il-17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17、IL-23水平与HBV-DNA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乔梁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HBV-DNA水平分为阴性...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HBV-DNA水平分为阴性组(HBV-DNA<1×10^(2) IU/mL,36例)、低载量组(1×10^(2) IU/mL≤HBV-DNA≤1×10^(4) IU/mL,28例)、中载量组(1×10^(5) IU/mL≤HBV-DNA≤106 IU/mL,22例)、高载量组(HBV-DNA>1×10^(7) IU/mL,13例)。比较4组入院时外周血IL-17、IL-23水平、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分析入院时外周血IL-17、IL-23水平与HBV-DNA水平、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偏回归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呈阳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IL-17、IL-23不同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呈阳性的危险度。结果:4组外周血IL-17、IL-23、AST、ALT、GGT、ALP水平比较,高载量组>中载量组>低载量组>阴性组[(447.15±38.42)pg/mL、(185.46±17.32)pg/mL、(278.14±22.63)U/L、(319.75±30.48)U/L、(176.92±16.33)U/L、(254.26±15.44)U/L VS(379.61±34.05)pg/mL、(151.57±13.61)pg/mL、(159.63±18.72)U/L、(264.07±31.46)U/L、(132.85±14.67)U/L、(202.43±16.78)U/L VS(259.46±23.17)pg/mL、(106.79±12.54)pg/mL、(93.22±12.45)U/L、(138.64±29.77)U/L、(82.34±12.54)U/L、(164.94±19.71)U/L VS(134.63±15.87)pg/mL、(63.82±11.04)pg/mL、(32.07±9.73)U/L、(47.62±11.18)U/L、(26.77±5.38)U/L、(68.29±12.37)U/L](P<0.05);入院时外周血IL-17、IL-23水平与AST、ALT、GGT、ALP、HBV-DNA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4、0.539,0.471、0.703,0.558、0.624,0.725、0.496,0.622、0.5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IL-17(>265.42 pg/mL)、IL-23(>111.45 pg/mL)水平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呈阳性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8.536、4.862,95%CI分别为(3.685~19.774)和(1.762~13.418)](P<0.05);危险度结果显示,入院时外周血IL-17、IL-23高水平患者HBV-DNA呈阳性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1.651、2.255倍(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IL-17、IL-23呈异常表达,且与HBV-DNA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HBV-DNA il-17 il-23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IL-23/Th17炎症轴探讨肾康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的作用机制研究
9
作者 林洁华 周赛 +2 位作者 吴光付 刘雅诗 李贵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1984-1987,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T2DM大鼠模型,探究肾康丸对IL-23/Th17炎症轴的调控作用及对T2DM大鼠肾脏保护的作用及机制,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成功建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对照组(DN组)和肾康丸治疗组... 目的:本研究利用T2DM大鼠模型,探究肾康丸对IL-23/Th17炎症轴的调控作用及对T2DM大鼠肾脏保护的作用及机制,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成功建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对照组(DN组)和肾康丸治疗组(SK组);另设健康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T组)。检测三组大鼠血清CRP、Scr、BUN及TNF-α、IL-1、IL-17、IL-22、IL-23、TGF-β、IL-6、IL-8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h17细胞表达情况;取肾脏组织,利用q-RT-PCR检测肾脏组织中TNF-α、IL-17、IL-23、TGF-β和NF-κВmRNA的表达,并利用免疫组化测定肾脏组织中PCNA百分比和TGF-β、NF-κВ阳性面积。结果:与DN组相比,SK组大鼠血清Scr、BUN和CRP水平显著下降,TNF-α、IL-1、IL-17、IL-22、IL-23、TGF-β、IL-6、IL-8等IL-23/Th17炎症轴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下降;大鼠肾脏TNF-α、IL-16、IL-23、TGF-β、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PCNA百分比和TGF-β、NF-κB的阳性面积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肾康丸可以通过调控IL-23/Th17炎症轴,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损伤,进而对T2DM大鼠的肾脏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Th17炎症轴 肾康丸 糖尿病
下载PDF
IL-17、IL-23、TGF-β和IL-10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陈捷 王兰兰 +5 位作者 付阳 罗俐梅 廖云 李思阅 蔡蓓 李壹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几种细胞因子在疾病慢性化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分离HBV慢性感染者及健康人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IL-17、IL-23、TGF-β和IL-10的表达及其与乙肝患者肝...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几种细胞因子在疾病慢性化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分离HBV慢性感染者及健康人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IL-17、IL-23、TGF-β和IL-10的表达及其与乙肝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清中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乙肝患者血清中IL-17、IL-23和TGF-β与健康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但IL-10显著增加,IL-17、IL-10与转氨酶水平正相关,TGF-β与转氨酶水平负相关,而IL-10与乙肝病毒DNA载量正相关。结论IL-17、IL-10及TGF-β与HBV感染者肝细胞的炎性损伤有关,对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及疾病进展程度具有提示意义,而IL-10具有促炎和耐受的双重作用,可以预测乙肝感染慢性化及病毒持续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il-23 TGF-Β il-10 HBV感染
下载PDF
IL-23/IL-17轴在银屑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3
11
作者 赵京霞 王燕 +2 位作者 底婷婷 刘欣 李萍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3-456,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和浸润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性反应皮肤病。Th17细胞及IL-23/IL-17轴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处于关键地位,并成为新的治疗靶标。IL-23诱导Th17细胞分化增殖,分化成熟的Th17可以分泌IL-17、IL-21、IL-22... 银屑病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和浸润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性反应皮肤病。Th17细胞及IL-23/IL-17轴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处于关键地位,并成为新的治疗靶标。IL-23诱导Th17细胞分化增殖,分化成熟的Th17可以分泌IL-17、IL-21、IL-22等多种细胞因子,Th17类细胞因子在银屑病等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和炎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 TH17 il-17 银屑病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轻、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3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宇虹 郭在培 +2 位作者 焦晓燕 李萌萌 陈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1-392,398,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白芍总苷(TGP)治疗前后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血清中Th17细胞的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水平,探讨TGP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PV患者经TGP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 目的通过检测白芍总苷(TGP)治疗前后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血清中Th17细胞的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水平,探讨TGP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PV患者经TGP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的改变,并分析这两种炎症因子在治疗前、后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PV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GP治疗后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与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TGP可能通过调节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寻常性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下载PDF
IL-23基因修饰的树突细胞疫苗联合β-榄香烯对小鼠胰腺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谭广 王忠裕 +2 位作者 王晓刚 程雷 殷朔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82-1086,共5页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疫苗是目前最具应用潜能的治疗性疫苗,功能性细胞因子能显著增强DC的活性及其诱导的宿主抗肿瘤作用,利用细胞因子基因修饰DC是当今肿瘤免疫治疗中最活跃的领域。本研究探讨β-榄香烯联合白细胞介...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疫苗是目前最具应用潜能的治疗性疫苗,功能性细胞因子能显著增强DC的活性及其诱导的宿主抗肿瘤作用,利用细胞因子基因修饰DC是当今肿瘤免疫治疗中最活跃的领域。本研究探讨β-榄香烯联合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修饰的DC疫苗对胰腺癌小鼠的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克隆并构建IL-23基因真核双表达载体,转染DC并负载肿瘤抗原后制备成疫苗。将IL-23基因转染的DC疫苗、空质粒转染的DC疫苗、未转染的DC疫苗及对照生理盐水分别注射小鼠,体外观察各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FN-γ及IL-4的分泌。体内观察β-榄香烯联合DC疫苗对荷胰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存活期的影响。结果:基因测序证实IL-23基因克隆及双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后DC共刺激分子MHC-Ⅰ和MHC-Ⅱ的表达增强。接种IL-23转染DC疫苗后小鼠的免疫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有效地延缓并防御接种肿瘤的发生。DC介导的免疫应答促进了IFN-γ生成型Th1细胞的产生,未转染DC疫苗组和空质粒转染DC疫苗组IL-4分泌量与IL-23转染的DC疫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23转染DC疫苗组IFN-γ的分泌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β-榄香烯联合IL-23转染DC疫苗组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该组小鼠存活期与DC组、NS对照组及β-榄香烯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IL-23修饰DC疫苗可强化宿主针对特异肿瘤的Th1及CTL的免疫应答,使宿主不仅产生防御性免疫反应而且增强自动免疫能力。β-榄香烯有一定的协同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基因 树突细胞 胰腺肿瘤 免疫反应 Β-榄香烯
下载PDF
甲氨蝶呤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魏义花 付昱 +7 位作者 蒋东英 杨爽 付文静 王静 舒春梅 马蕾 李海英 张玉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9-250,257,共3页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治疗寻常性银屑病(PV)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23,IL-17的影响,进一步阐明MTX治疗PV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4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经MXT治疗前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变化,并与4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MT...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治疗寻常性银屑病(PV)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23,IL-17的影响,进一步阐明MTX治疗PV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4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经MXT治疗前后血清IL-23,IL-17水平变化,并与4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MTX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显著,治疗后PASI评分显著下降(P<0.01)。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分别为(1581.16±463.31)ng/L和(7.44±2.36)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32.41±309.16)ng/L和(2.93±0.8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X治疗后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分别为(845.68±385.95)ng/L和(3.04±0.79)ng/L,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与银屑病PASI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MTX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显著,可能通过调节Th17细胞降低血清IL-23,IL-17水平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甲氨蝶呤 il-23 il-17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肝内IL-23/IL-17信号途径与Treg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郑燕华 王庆红 +4 位作者 田易 黄泽民 田志强 付晓岚 倪兵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体内FOXP3蛋白与炎症因子IL-23/IL-17信号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qPCR、流式细胞术分析了39例慢性乙肝急性发作(ACLF)、56例慢性乙肝(CHB)及32例健康对照(HC)肝组织及外周血中的FOXP3及IL-23/IL-17信号途径...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体内FOXP3蛋白与炎症因子IL-23/IL-17信号途径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qPCR、流式细胞术分析了39例慢性乙肝急性发作(ACLF)、56例慢性乙肝(CHB)及32例健康对照(HC)肝组织及外周血中的FOXP3及IL-23/IL-17信号途径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免疫组化及荧光共聚焦检测FOXP3在肝组织内的表达,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sAg浓度,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及肝组织内FOXP3 mRNA表达明显升高,肝内的FOXP3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液中的HBV DNA水平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浓度明显呈正相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患者肝脏内的IL-23/IL-17信号通路相关的促炎因子也明显升高,且与FOXP3的表达水平升高呈正相关。结论 HBV感染的肝脏内IL-23/IL-17信号通路的活化并没有有效地被宿主的免疫机制如Treg细胞所抑制。因此,IL-23/IL-17信号通路可能是维持HBV病毒持续性感染的一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细胞 FOXP3 il-23 il-17 乙型肝炎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IL-23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4
16
作者 贾萌萌 周英发 +5 位作者 赵治国 刘超 郑紫恒 黄艳玲 温静 任景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IL-23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8例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异型增生及36例胃癌患者的空腹外周血,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G...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IL-23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4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8例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30例异型增生及36例胃癌患者的空腹外周血,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PG亚群PGⅠ、PGⅡ的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23的水平。分析患者血清PGⅠ和IL-23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血清PGⅠ、PGⅠ/PGⅡ(PGR)及IL-23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人胃黏膜癌变过程中血清PGⅠ、PGR下降,IL-23升高。血清PGⅠ与IL-23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胃癌组呈负相关(r=-0.87、-0.73,P<0.001)。ROC结果显示血清PGR、PGⅠ、IL-23诊断胃癌的AUC值依次为0.99、0.94、0.86。结论:血清PGⅠ、PGR、IL-23可用于胃癌及胃癌癌前病变的大规模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il-23 幽门螺杆菌 胃癌
下载PDF
甘草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IL-17、IL-2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9
17
作者 王国庆 魏文红 杨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水平的影响,探讨甘草泻心汤治疗UC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水平的影响,探讨甘草泻心汤治疗UC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甘草泻心汤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采用Mayo评分系统评估疾病活动度,采用IBDQ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同时采集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7、IL-23的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P〈0.05);治疗后2组Mayo评分均下调(P〈0.01),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IBDQ评分均升高(P〈0.05~0.01),治疗组IBDQ量表中肠道症状、全身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UC患者血浆IL-17、IL-23均下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IL-17、IL-23下调更显著(P〈0.01)。结论甘草泻心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UC,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甘草泻心汤下调UC患者血浆IL-17、IL-23水平,参与免疫调节,可能是其治疗本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泻心汤 溃疡性结肠炎 il-17 il-23
下载PDF
哮喘大鼠淋巴液和血液中Th17细胞百分率升高及IL-23、IL-17的表达增加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茵茵 冯学斌 +2 位作者 王跃嗣 赵磊 韩亭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1-1284,1287,共5页
目的验证免疫反应能否改变哮喘大鼠外周血和淋巴液中CD4+IL-17+Th17细胞数量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23、IL-17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血液和淋巴液中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血液和淋巴液上清中IL-17、IL-23水平,实时... 目的验证免疫反应能否改变哮喘大鼠外周血和淋巴液中CD4+IL-17+Th17细胞数量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23、IL-17的表达。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血液和淋巴液中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血液和淋巴液上清中IL-17、IL-23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淋巴液和血液中IL-23 p19 mRNA表达。结果末次激发后各时间点(0、24、48h)收集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培养18 h,探讨哮喘模型中细胞因子产生和CD4+IL-17+Th17细胞变化的影响。哮喘组淋巴液和血液MNC的体外培养体系中CD4+IL-17+Th17细胞百分率和IL-23 p19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另外,各组淋巴液MNC的CD4+IL-17+Th17和IL-23 p19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液(P<0.05)。各组淋巴液上清IL-23、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液(P<0.05),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的细胞因子和体外培养体系中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哮喘促使Th17细胞的增殖和释放IL-23、IL-17,可能与其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发挥不同的免疫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il-23 CD4+il-17+Th17细胞 il-17
下载PDF
IL-23/IL-17炎症轴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9
作者 余黄合 魏艳霞 +5 位作者 林也 王莘智 李如意 李鑫 曾嵘 蔡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1期37-41,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软骨和骨的破坏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研究发现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IL-23/IL-17炎症轴有密切关系,本文将IL-23、IL-17及IL-23/IL-17炎症轴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软骨和骨的破坏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研究发现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与IL-23/IL-17炎症轴有密切关系,本文将IL-23、IL-17及IL-23/IL-17炎症轴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影响及与该轴相关的治疗药物予以综述,为开发针对该靶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发病机制 il-23/il-17炎症轴 治疗药物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IL-23/IL-17轴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罗家明 秦新月 +1 位作者 陈黎燕 尹红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en cephalomyelitis,EAE)新发现的IL-23/IL-17炎性轴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AE动物模型,给予糖皮质激素MP和生理盐...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en cephalomyelitis,EAE)新发现的IL-23/IL-17炎性轴发病机制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AE动物模型,给予糖皮质激素MP和生理盐水预处理建立MP组和EAE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白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和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亚基IL-23P19、IL-12P40、IL-12P35及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前体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8(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8,CTLA-8)的mR-NA表达,用ELISA法检测IL-17水平。结果MP组大鼠脑组织中IL-23P19、IL-12P40、IL-12P35及CTLA-8的mR-NA的表达比EAE组低(P<0.05),IL-17水平也低于EAE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能够抑制IL-23/IL-17轴而起到抗炎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甲基强的松龙 il-23 il-1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