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600个站气温和IPCC模式产品气温的比较 被引量:25
1
作者 施小英 徐祥德 徐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53,共5页
利用中国600个站1961~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和IPCC提供的7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在同样时段只考虑CO2等温室气体的影响的气温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IPCC模式对中国区域气温有一定的... 利用中国600个站1961~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和IPCC提供的7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CCC、CCSR、CSIRO、DKRZ、GFDL、HADL、NCAR)在同样时段只考虑CO2等温室气体的影响的气温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IPCC模式对中国区域气温有一定的模拟能力,考虑总体情况,HADL模式模拟效果最好,依次是模式CCSR、DKRZ、7个模式平均、模式CSIRO、NCAR、CCC、GFDL;(2)低纬度地区比中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中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模式产品模拟效果更接近于中国600站的实况,另外中纬度地区模拟的效果好于高纬度地区,东部地区模拟效果好于西部地区;(3)中国600个站的气温与IPCC模式的气温产品在中国区域都有上升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600 中国 产品 CSIRO 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海气耦合模式 模拟效果 全球气候变暖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月平均气温 2000年 低纬度地区 温室气体 对比分析 模拟能力 NCAR 中部地区 L模式 CCC 趋势 上升
下载PDF
IPCC AR4气候情景下长江流域径流预测 被引量:23
2
作者 鞠琴 郝振纯 +3 位作者 余钟波 徐海卿 江微娟 郝洁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2-469,共8页
通过评估IPCC第四次评估公开发布的22个全球气候模式对长江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性能,选取了BC-CR-BCM2.0等7个气候模式,利用这些GCM s在A1B、A2和B1三种典型排放情景下的未来气温和降水预测结果,结合BP神经网络模型,在对模型验证效果... 通过评估IPCC第四次评估公开发布的22个全球气候模式对长江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性能,选取了BC-CR-BCM2.0等7个气候模式,利用这些GCM s在A1B、A2和B1三种典型排放情景下的未来气温和降水预测结果,结合BP神经网络模型,在对模型验证效果良好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长江流域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未来年平均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宜昌水文站以枯水年减少为主,未来年平均流量比历史年平均流量减少了520 m3/s;大通水文站则以平水年减少为主,比历史年平均流量减少了250 m3/s,水量的减少对南水北调东中线的调水规模和调配、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月流量增加将主要发生在1-6月,而7-12月将以减少趋势为主。宜昌站和大通站的1-6月份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29.6%和13.8%,7-12月份的平均减少幅度分别为-18.2%和-11.0%,宜昌站的变幅要高于大通站。宜昌站汛期呈减少趋势,平均为-8.5%,非汛期略有增加。大通站变化趋势与宜昌站相反,汛期呈增加趋势,平均为2.3%,非汛期略有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AR4 BP模型 气候变化 径流预测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IPCC AR4耦合模式的南极涛动和北极涛动的模拟及未来变化预估 被引量:20
3
作者 祝亚丽 王会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3-1004,共12页
评估了参加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IPCCAR4)的耦合模式对南极涛动和北极涛动的模拟能力。分析了24个模式对1970—1999年南极涛动和北极涛动的模拟效能,并与两套再分析资料ERA-40和NCEP-1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式的模... 评估了参加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IPCCAR4)的耦合模式对南极涛动和北极涛动的模拟能力。分析了24个模式对1970—1999年南极涛动和北极涛动的模拟效能,并与两套再分析资料ERA-40和NCEP-1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式的模拟能力具有一定的季节依赖性,冬季模拟能力最好。大多数模式对南极涛动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趋势的模拟好于北极涛动。根据Taylor图选出具有较好模拟能力的模式并做集合分析,发现经过选取的模式集合可以明显改善模式的模拟能力。分析SRESA1B情景下的南极涛动和北极涛动的模拟、预估结果表明:1970—2099年,南极涛动和北极涛动指数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北极涛动指数增长略显平稳。相对于1970—1999年、2060—2089年两半球的海平面气压场均呈现极区气压降低、中纬度气压升高的形态,同样表明南、北极涛动在后一时段更强。因此,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南、北极涛动将持续增强,21世纪中期的臭氧恢复可能不会显著影响这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涛动 北极涛动 ipcc 耦合模式 环状模
下载PDF
IPCC AR4模式对热带气旋热力控制因子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余锦华 唐盛 +1 位作者 吴立广 施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54,共16页
海平面温度是影响热带气旋活动重要的大尺度环境热力控制因子,根据1948—1999年热带地区(30°S-30°N)海平面温度(SST)的气候场、线性趋势、年代际变化与年际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分别就24个IPCC AR4模式的模拟性能进行评估。结... 海平面温度是影响热带气旋活动重要的大尺度环境热力控制因子,根据1948—1999年热带地区(30°S-30°N)海平面温度(SST)的气候场、线性趋势、年代际变化与年际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分别就24个IPCC AR4模式的模拟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虽然24个IPCC AR4模式对SST气候场的模拟性能都比较好,但大部分模式输出的SST系统性偏低于观测分析场(ERSST)。所有模式热带区域平均SST都表现出与ERSST相一致的增暖趋势,但各模式与ERSST的这一趋势强度差异明显。综合考虑SST线性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的空间结构,24个IPCC AR4模式中,有6个模式的模拟性能较差,其空间型态与ERSST相差很大,不应作为模式集成的对象,它们是INM CM3_0,MRI_CGCM2,INGV_ECHAM4,UKMO_HADCM3,NCAR_PCM1,MPI_ECHAM5。前5个空间型态与ERSST最接近的模式依次是:CGCM3.1_T47,GISSER,MIROC_HIRES,GFDL CM2_1,GFDL CM2_0。对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以及南海地区6~10月热带气旋主要活动海域SST进行了评估,相对来说,模式对北大西洋和南海海域SST不论是线性趋势还是年代际变化的模拟都好于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有18个模式年代际序列与ERSST的相关较高。在西北太平洋,UKMO_HADGEM1和MPI_ECHAM5的年际变化序列与ERSST的相关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在南海,年际变化模拟最好的模式是UKMO_HAD-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AR4模式 热带气旋 热力控制因子 模拟评估
下载PDF
基于IPCC排放清单和LEAP模型的山西省CO_2排放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花 杜斌 +4 位作者 吕锋骅 彭林 刘凤娴 史美鲜 李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能源基地,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中国前列,减排压力巨大。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修正性方法,测算并分析了近年来山西省能源消费的CO2排放情况,并以山西省CO2排放大户——火电行业为例,构建长... 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能源基地,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中国前列,减排压力巨大。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修正性方法,测算并分析了近年来山西省能源消费的CO2排放情况,并以山西省CO2排放大户——火电行业为例,构建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LEAP)模型,研究了火电行业实施CO2减排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1)2001—2011年,山西省CO2排放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在中国占比较大;(2)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与产业结构不均衡是山西省CO2低排放缺陷正在快速加剧的主要原因;(3)火电行业短期内较有效的减排措施主要为提高管理水平以及传统火电机组改造扩容,从中长期看,则更多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同时,针对山西省CO2排放特点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与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清单 LEAP模型 CO2排放 能源消费 山西省
下载PDF
13个IPCC AR4模式对中国区域近40a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 被引量:50
6
作者 刘敏 江志红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6-268,共13页
利用中国区域550个站点逐日地面气温及降水资料,评估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报告(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AR4)的13个新一代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及多模式集合... 利用中国区域550个站点逐日地面气温及降水资料,评估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报告(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AR4)的13个新一代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及多模式集合对中国近40 a(1961—2000年)地面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最新全球模式对中国地区地面气温年变化及空间分布的模拟结果均较好,但在整个模拟区域地面气温模拟值系统性偏低,东部地区模拟效果好于中西部;对于降水,大部分模式能模拟出中国降水的年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但模拟的区域性差别较大,多数模式对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雨带北抬的过程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模拟雨带位置偏北。新一代全球模式能模拟出温度的线性变化趋势,但对温度及降水的年际变率模拟能力较低。比较多种评估指标得出,模式集合对温度的模拟效果最好,模式UKMO-HadCM3对降水的模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AR4 全球气候系统模式 地面气温 降水 模式评估
下载PDF
IPCC耦合模式对北太平洋海–气系统冬季重现的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霞 杨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4-125,共12页
冬季重现(再现)是中高纬度大尺度海表温度重要的持续性特征,是热带外海洋特有的现象。北太平洋大气环流也存在这一现象,它可能会强迫产生这一海域海温的冬季重现。本文利用IPCC20C3M耦合模式资料,评估了耦合模式模拟北太平洋海–气系统... 冬季重现(再现)是中高纬度大尺度海表温度重要的持续性特征,是热带外海洋特有的现象。北太平洋大气环流也存在这一现象,它可能会强迫产生这一海域海温的冬季重现。本文利用IPCC20C3M耦合模式资料,评估了耦合模式模拟北太平洋海–气系统冬季重现的能力。北太平洋海温冬季重现的空间范围是海盆尺度的,中部重现时间比其周围晚。大气环流场的冬季重现主要是在北太平洋中部,它与海温冬季重现关系密切。大多数IPCC耦合模式基本上可以模拟出太平洋海温大范围的冬季重现现象。与重现范围的模拟相比,耦合模式对重现时间地理差异的模拟都比较差。各模式对大气环流冬季重现时空分布特征的模拟较差,大部分模式未能模拟出大气环流场中主要的重现区域。而且,大气环流冬季重现对海温重现的可能影响并没有体现在这些耦合模式中。耦合模式对北太平洋大气冬季重现的模拟还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 海–气系统 持续性 冬季重现(再现) ipcc模式评估
下载PDF
论 IPCC-AR4模式对影响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大气动力环境场的气候特征模拟性能
8
作者 余锦华 赵晓彤 陈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72,共12页
评估了23个IPCC-AR4模式在低纬地区1948—1999年7—9月大尺度环流场的模拟性能,重点关注西北太平洋区域的西太副高、季风槽以及台风活动海域的垂直风切变。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模式的7—9月低纬地区500hPa平均高度场、850hPa风场空间分布... 评估了23个IPCC-AR4模式在低纬地区1948—1999年7—9月大尺度环流场的模拟性能,重点关注西北太平洋区域的西太副高、季风槽以及台风活动海域的垂直风切变。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模式的7—9月低纬地区500hPa平均高度场、850hPa风场空间分布与NCEP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但大多模式500hPa高度场存在系统性偏低,而850hPa风场偏强。所有模式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副高脊线与NCEP都有一致的西南-东北走向,但有些模式的脊线位置偏离NCEP的较远。有4个模式没有模拟出类似于NCEP的季风槽线。综合模式对夏季热带环流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风槽以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关键区域垂直风切变气候特征的模拟性能,按性能优劣,排在前10的模式依次是mpi_echam5、cccma_t63、gfdl_cm2_1、cnrm_cm3、cccma_t47、ukmo_hadgem1、ingv_echam4、ncar_ccsm3_0、csiro_mk3_5、mri_cgcm2_3_2a;排在后6位的模式是inmcm3_0、iap_fgoals1_0_g、ipsl_cm4、miroc3_2_medres、giss_eh、giss_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AR4模式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动力环境场 模拟评估
下载PDF
基于IPCC SRES A1B情景下的福建省水稻生产模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江敏 金之庆 +2 位作者 杨慧 朱朝枝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5-634,共10页
选择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特点划分了3个水稻种植区,选取17个样点及9个代表性品种,采用2006—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同期区试产量资料对作物的遗传参数进行了调试;根据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的A1B方案,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 选择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特点划分了3个水稻种植区,选取17个样点及9个代表性品种,采用2006—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同期区试产量资料对作物的遗传参数进行了调试;根据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的A1B方案,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构建的气候变化情景文件与作物模型(CERES-Rice)耦合,采用雨养与灌溉两种方式,并综合考虑未来CO2浓度增加带来的直接增益效应,模拟了未来2020s及2040s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雨养方式还是灌溉方式,未来全省各稻区水稻生育期在两种情景下都将缩短,单季稻生育期天数减少幅度最大,2040s情景下达到20 d以上。未来双季稻种植区早稻与单季稻均表现为减产。2020s情景下闽东南稻区早稻减产率达到12.4%(雨养)和11.3%(灌溉);闽西北双季稻区早稻减产程度略小。单季稻区雨养水稻7.1%及灌溉水稻2.1%的减产主要来自中熟品种的负贡献。2040s减产幅度将进一步加大。与此相反,未来两种情景下双季稻区后季稻均表现为增产,但产量波动性较大。2020s情景下闽西北双季稻区灌溉后季稻产量增产达到21.0%,增产幅度大于闽东南地区的10.6%;雨养方式下后季稻增产幅度略小。2040s各稻区后季稻增产幅度将减小。未来水稻生长季的土壤水分条件将变得不如目前湿润,与之相关各稻区灌溉需要量均有所增加。总之,由于大气CO2肥效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未来气候变化下后季稻产量,全省水稻总产近期将有所增加,雨养与灌溉方式下分别增长0.4%及1.7%,但变化趋势是随着未来温度的增加总产将减少,负贡献主要来自于单季稻和早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 区域气候模式 气候变化 CO2肥效 水稻生产 产量模拟
下载PDF
Diurnal Cycles of Precipitation over Subtropical China in IPCC AR5 AMIP Simulations 被引量:5
10
作者 原韦华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679-1694,共16页
Atmospheric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simulations of the summertime diurnal cycle of precipitation and low-level winds over subtropical China by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models w... Atmospheric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simulations of the summertime diurnal cycle of precipitation and low-level winds over subtropical China by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models were evaluated. By analyzing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components, results confirmed that major biases in rainfall diurnal cycles over subtropical China are due to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and further pointed to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convective rainfall being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losure of the convective scheme. All models captured the early-morning peak of total rainfall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but most models had problems in simulating diurnal rainfall variations over land areas of subtropical China. When total rainfall was divided into stratiform and convective rainfall, all models successfully simulated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stratiform rainfall with a maximum in the early morning. The models, overestimating noon-time (nocturnal) total rainfall over land, generally simulated too much convective rainfall, which peaked close to noon (midnight), sharing some similarities in the closures of their deep convection schemes. The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atmospherer. ocean coupled global climate model version 3 (MRI-CGCM3) is attributed to the well captured ratio of the two kinds of rainfall, but not diurnal variations of the two components. Therefore, a proper ratio of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rainfall to total rainfall is also important to improve simulated diurnal rainfall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urnal rainfall variation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rainfall ipcc AR5 models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时间序列加权法的IPCC-AR4多模式集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理卿 赵玮 +1 位作者 陆尔 江志红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3-549,共7页
采用对标准化时间序列作加权的方法做多模式集成,并以相关系数与均方根误差作为衡量模式模拟预估能力的标准,将IPCC-AR4的10个气候模式模拟1961—1999年(39 a)中国降水的标准化加权集成结果与气候模式修正、Taylor函数加权集成结果进行... 采用对标准化时间序列作加权的方法做多模式集成,并以相关系数与均方根误差作为衡量模式模拟预估能力的标准,将IPCC-AR4的10个气候模式模拟1961—1999年(39 a)中国降水的标准化加权集成结果与气候模式修正、Taylor函数加权集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前者具有明显优势。为进一步验证这种优化的性能是否具备稳定性,将由控制阶段(1961—1999年)模式与实测数据计算得到的权重系数应用于A1B排放情景下的模式降水数据,预估研究区域2000—2012年(13 a)的降水,并与同时间段的模式修正、Taylor函数加权集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集成结果在预估阶段(2000—2012年)仍优于模式修正、Taylor函数加权集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标准化加权集成 ipcc-AR4 模拟和预估
下载PDF
How Accurately Contemporary Models Can Predict Monsoons?
12
作者 V. Brahmananda Rao Sergio H. Franchito +2 位作者 Clovis M. E. Santo S. S. V. S. Ramakrishna Julio P. R. Fernandez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8年第1期97-113,共17页
Seasonal changes exhibit climate changes, so models can predict future climate change accurately only if they can reproduce seasonal cycle accu-rately. Further, seasonal changes are much larger than the changes even i... Seasonal changes exhibit climate changes, so models can predict future climate change accurately only if they can reproduce seasonal cycle accu-rately. Further, seasonal changes are much larger than the changes even in long period of centuries. Thus it is unwise to ignore large ones compared to small climate change. In this paper, we determine how accurately a suite of ten 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reproduce the observed seasonal cycle in rainfall of the tropics. The seasonal cycles in rainfall of global tropics are known as monsoons. We found that the models can reasonably reproduce the seasonal cycle in rainfall, thus are useful in climate prediction and simulation of global monso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MONSOONS Seasonal CHANGE Tropical South AMERICA and India Rainfall 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Projections of Future CLIMATE ipcc modelS
下载PDF
基于STIRPAT的河北省碳达峰预测研究
13
作者 辛春林 赵佳炜 杨建亮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我国已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为确保河北省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碳达峰目标,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排放因子法测算河北省2005-2021年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量... 我国已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为确保河北省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碳达峰目标,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排放因子法测算河北省2005-2021年化石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选取人口、人均GDP、城镇化率、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6个因素,构建了河北省碳排放人口、财富和技术影响(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STIRPAT)预测模型,通过构建河北省碳排放情景,对河北2022-2040年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和经济发展情景下,河北省碳排放趋势是持续上升的,未出现达峰点;产业转型、绿色发展和目标导向情景下出现了峰值点,其中目标导向情景在2029年达峰,绿色发展情景在2030年达峰,碳达峰量分别为81 626.658万吨二氧化碳和86 018.255万吨二氧化碳,产业转型情景在2035年达峰,碳达峰量为85 214.349万吨二氧化碳。按照目前情景发展下河北省难以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为保质保量完成达峰目标,需要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手段,同时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ipcc排放因子法 STIRPAT预测模型 情景构建
下载PDF
3种垃圾填埋气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谭旭娜 卢欢亮 罗钰翔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92,共4页
文章分析了3种典型的生活垃圾填埋气预测模型:德国模型、IPCC推荐模型、动力学模型(Marticorena模型)的机理;以重庆市长生桥垃圾填埋场为例,探讨了3种模型的参数确定,据此预测了相应填埋堆体的长期产气情况,比较讨论了各模型预测结果的... 文章分析了3种典型的生活垃圾填埋气预测模型:德国模型、IPCC推荐模型、动力学模型(Marticorena模型)的机理;以重庆市长生桥垃圾填埋场为例,探讨了3种模型的参数确定,据此预测了相应填埋堆体的长期产气情况,比较讨论了各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异,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反映的填埋气体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3个模型所产生填埋场气的峰值大小顺序为:IPCC推荐模型(4.2×107m3/a)>Marticorena动力学模型(4.1×107m3/a)>德国模型(3.6×107m3/a)。根据现场实测数据的验证,在封场之前采用德国模型进行测算比较合适;封场之后采用IPCC或Marticorena动力学模型则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气 德国模型 ipcc模型 Marticorena模型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索马里急流变化的预估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美静 范可 王会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6-764,共9页
索马里急流的变化对亚洲季风和气候变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未来索马里急流到底会如何演变?如何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文中利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的多个海气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评估了多个模式在当前气候(20C3M)条件下... 索马里急流的变化对亚洲季风和气候变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未来索马里急流到底会如何演变?如何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文中利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的多个海气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评估了多个模式在当前气候(20C3M)条件下对夏季低空索马里急流的模拟能力;预估模式在SRESA2排放情景下对21世纪(2010—2099)的索马里急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8个模式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对索马里急流有较好的模拟能力;18个模式的集合平均结果预测夏季索马里低空急流在21世纪的变化过程是:初期(2010—2040)增强至减弱,中期(2050—2060)增加至最强,末期(2070—2090)减至最弱。与现代气候条件模拟结果相比,夏季索马里低空急流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条件下是趋于减弱的过程,在21世纪末期最弱。研究还表明了夏季低空索马里急流的变化幅度与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是一个非线性的关系,各模式对二者关系的描述存在不确定性,鉴于索马里急流对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及中国气候的重要性,索马里急流的变化规律和未来演变是科学界特别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AR4模式 索马里越赤道气流 未来气候 评估和预测
下载PDF
垃圾焚烧发电CDM项目额外性及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砺彦 张向东 +1 位作者 黄群星 严建华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5,共4页
对垃圾焚烧发电申请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经济、技术、政策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垃圾焚烧发电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具备额外性需求。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委员会(IPCC)最新的气体排放公式,给出了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温室气体减排... 对垃圾焚烧发电申请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经济、技术、政策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垃圾焚烧发电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具备额外性需求。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委员会(IPCC)最新的气体排放公式,给出了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方法学模型,并计算出该发电项目CDM收益率为每吨垃圾65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发展机制(CDM) 温室气体减排 垃圾焚烧发电 CDM项目额外性 ipcc排放模型
下载PDF
全球及中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研究主要进展简述 被引量:24
17
作者 翟颖佳 李耀辉 陈玉华 《干旱气象》 2013年第4期803-813,共11页
自IPCC评估报告发表以来,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因此,本文回顾了IPCC前4次报告对全球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主要结论,并对全球及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的模拟和预估结果进行了分类总结,得出区域气候模式由于... 自IPCC评估报告发表以来,气候模式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因此,本文回顾了IPCC前4次报告对全球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的主要结论,并对全球及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的模拟和预估结果进行了分类总结,得出区域气候模式由于分辨率更高、对特殊地形的模拟能力更强,因此比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和预估结果更准确;同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中国地区 气候模式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深圳过桥窝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产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龚少鹏 廖利 陈惠凡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7年第2期53-55,共3页
结合垃圾成分、填埋量等因素,利用IPCC产气模型对深圳过桥窝垃圾填埋场封场后一段时期的产气情况进行了预测,将现场气体测试的结果与之进行比较,得出该填埋场气体不适合收集利用以及垃圾中厨余含量高、降解周期短的结论。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填埋气体 ipcc预测模型
下载PDF
未来我国极端温度事件变化情景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勇 曹丽娟 +1 位作者 许吟隆 董文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5-660,共6页
基于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单向嵌套该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HadCM3高分辨率的大气部分HadAM3P,检验PRECIS对我国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极端温... 基于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单向嵌套该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HadCM3高分辨率的大气部分HadAM3P,检验PRECIS对我国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极端温度事件的模拟能力,分析IPCCSRES(Special Reporton Emission Scenarios)B2情景下未来2071—2100年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我国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响应。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PRECIS能够较好地模拟我国气候基准时段极端温度事件的局地分布特征。IPCC SRESB2情景下,预估未来2071—210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日数出现频率均比气候基准时段高5倍以上;霜冻日数将呈减少趋势,我国南方地区的减少趋势大于北方地区;暖期持续指数整体将呈增加趋势,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中西部、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增加显著;冷期持续指数整体将呈减少趋势,且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及内蒙古、青藏高原大部地区的减少幅度将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模式验证 ipccSRESB2情景 极端温度事件
下载PDF
全球变暖形势下中国陆表水分的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文君 谭桂容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0-563,共14页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中的10个耦合模式CO2加倍试验和控制试验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变暖,东亚夏季风增强,冬季风减弱,使得冬夏季向中国区域输送的水汽都增强;...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AR4)中的10个耦合模式CO2加倍试验和控制试验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全球变暖,东亚夏季风增强,冬季风减弱,使得冬夏季向中国区域输送的水汽都增强;中国区域降水,夏季除长江流域外基本都增加,冬季除华南外都增加。夏季降水蒸发差(P-E)除了在东北和南方增加外,从长江流域一直到西北有一带状减小带;冬季几乎所有模式的P-E表现为北方增加、南方减小。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降水、蒸发和径流的综合结果以及积雪的作用使得土壤湿度在干旱区增加,且冬季干旱区土壤变湿的强度和范围大于夏季,然而在其他区域土壤湿度减少。上述结论是基于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对未来气候的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模式间存在较强差异性,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土壤湿度 耦合模式 全球变暖 中国 夏季 冬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