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SBAS与IPTA技术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与分析
1
作者 李倩文 武志品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10期200-203,共4页
黄陵一号煤矿属于大型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大量开采引发地表形变严重。本文基于2018年8月—2019年4月期间Sentinel-1A数据,将SBAS与IPTA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在黄陵一号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中,获取地表沉降信息,最终从剖线、等值线、特征点方面... 黄陵一号煤矿属于大型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大量开采引发地表形变严重。本文基于2018年8月—2019年4月期间Sentinel-1A数据,将SBAS与IPTA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在黄陵一号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中,获取地表沉降信息,最终从剖线、等值线、特征点方面详细分析了沉降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为-325 mm/a,最大累积沉降量为-198 mm;随着时间推移、工作面推进,时序累积沉降量不断增大,沉降影响范围逐渐扩大;采用该技术识别了沉降位置以及沉降影响范围,可为当地地面沉降治理与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 ipta 矿区开采沉陷 工作面
下载PDF
基于IPTA技术的广州市2017—2020年地铁沿线沉降监测
2
作者 李晓诗 孙敏 +2 位作者 杜亚男 刘清瑶 罗澍然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3期58-60,64,共4页
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IPTA)是一种常用的地表形变监测技术,能够克服大气延迟、时空失相关的影响,获取高精度的监测数据。本文采用IPTA技术对覆盖广州市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的85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获取了广州市的平均形变速... 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IPTA)是一种常用的地表形变监测技术,能够克服大气延迟、时空失相关的影响,获取高精度的监测数据。本文采用IPTA技术对覆盖广州市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的85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处理,获取了广州市的平均形变速率信息。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广州市及其地铁沿线形变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广州市地铁沿线的整体地表形变较为稳定,沉降主要集中在6号线沿线,最大的沉降漏斗位于柯木塱站,沉降速率达到了-39.5 mm/yr。结合实地考察结果,IPTA技术能够为大范围城市地铁沿线的沉降监测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沉降监测 ipta Sentinel-1A
下载PDF
外部参考DEM对IPTA地面沉降监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洁 李海宁 +1 位作者 张登荣 谢斌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208-213,共6页
随着DEM获取途径的多样化,地形相位分量初始化精度对地面沉降信息提取的影响程度和原因需要深入探讨.本文以广东珠三角洲广州与佛山交界区域为实验区,借助两种常用外部DEM(SRTM、ASTER GDEM),利用相干点目标法(IPTA)进行地面沉降提取试... 随着DEM获取途径的多样化,地形相位分量初始化精度对地面沉降信息提取的影响程度和原因需要深入探讨.本文以广东珠三角洲广州与佛山交界区域为实验区,借助两种常用外部DEM(SRTM、ASTER GDEM),利用相干点目标法(IPTA)进行地面沉降提取试验,探索哪一种更适合作为InSAR外部参考的DEM.试验中分别从两种DEM与干涉图的配准精度、DEM自身精度、沉降结果的统计量以及解缠相位、PS点质量分析等方面进行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IPTA实验中,SRTM比ASTER GDEM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更适合做外部参考D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点目标法(ipta) SRTM ASTER GDEM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IPTA的黄河流域天然月径流趋势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可灏 贾本有 +1 位作者 王文卓 段嘉程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25,共8页
近年有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趋势分析方法:创新多边形趋势分析法(IPTA),该方法具有简便、可视化的显著特点,已在国外得到应用。引入IPTA方法,对黄河流域天然月径流量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月天然径流量和月降雨量变化趋势密... 近年有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趋势分析方法:创新多边形趋势分析法(IPTA),该方法具有简便、可视化的显著特点,已在国外得到应用。引入IPTA方法,对黄河流域天然月径流量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月天然径流量和月降雨量变化趋势密切相关,上游地区天然径流量在8~10月呈减小趋势,11、12月及次年1~4月总体稳定;中下游地区天然径流量在2~6月总体呈微弱增加趋势,8月~次年1月总体呈减小趋势。天然月径流量增减趋势的过渡、相邻月份径流量变化最大值和最大幅度与季节的过渡有一定联系,同时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IPTA方法的简便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黄河流域 天然径流 趋势分析 ipta
下载PDF
基于IPTA和SBAS-InSAR结合的广州市南沙区地面沉降监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夏若尘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年第7期225-228,共4页
基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的RADARSAT-2数据,本文采用IPTA与SBAS-InSAR技术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市南沙区进行了地面沉降监测。结果表明,南沙区沉降主要发生在东部南沙镇,最大形变速率达到-140 mm/a。在监测时间范围内,沉降区基本符合... 基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间的RADARSAT-2数据,本文采用IPTA与SBAS-InSAR技术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市南沙区进行了地面沉降监测。结果表明,南沙区沉降主要发生在东部南沙镇,最大形变速率达到-140 mm/a。在监测时间范围内,沉降区基本符合线性形变特征。利用同一时间段、同一研究区域的Sentinel-1A数据对RADARSAT-2数据结果进行交叉验证,2种数据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最后,简要分析了南沙区地面沉降的原因,内因是软土层自身具有压缩性,外因是城市化建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ta SBAS-InSAR 南沙区 沉降
下载PDF
IPTA方法在武进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卫华 徐振堂 《测绘技术装备》 2017年第4期62-64,共3页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 SAR)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地面分辨率等优点,但是由于时空失相关、大气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其精度只能达到厘米级,干涉点目标分析(IPTA)方法能很好地克服这些问题。介绍了IPTA方法原理及实现过程,利用武...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 SAR)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地面分辨率等优点,但是由于时空失相关、大气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其精度只能达到厘米级,干涉点目标分析(IPTA)方法能很好地克服这些问题。介绍了IPTA方法原理及实现过程,利用武进区21幅Terra SAR数据进行IPTA处理,提取了2009—2011年间的地面沉降信息,并与水准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两者具有一致的沉降趋势,证实了IPTA方法监测地面沉降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ipta 地面沉降 水准
下载PDF
结合SBAS-IPTA与随机森林算法的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
7
作者 李倩文 史经俭 +3 位作者 吕杰 师芸 闫倩倩 杜嵩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0-976,共7页
针对矿区植被多、易造成失相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小基线集和干涉点目标分析(small baseline subsat and interferometric point target analyisis,SBAS-IPTA)方法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相结合的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方法。... 针对矿区植被多、易造成失相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小基线集和干涉点目标分析(small baseline subsat and interferometric point target analyisis,SBAS-IPTA)方法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相结合的开采沉陷监测与预计方法。首先提取陕西省桑树坪矿区的沉陷速率及时序累积沉陷值,然后定量分析沉陷规律,最后将沉陷值作为RF的训练样本建立预计函数,并与灰色模型(gray model,GM)算法预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该矿区在2007—2011年期间沉陷面积及沉陷值的分析,SBAS-IPTA方法可监测植被多的矿区的地表沉陷;结合GM算法预计的3个测试点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35~423 mm和7%~88%,而结合RF算法预计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1~29 mm和0~16%,RF算法预计结果明显优于GM算法预计结果,可将RF算法应用于开采沉陷预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基线集和干涉点目标分析 定量分析 随机森林 开采沉陷预计
下载PDF
IPTA监测圣佩德罗湾港口地表时序沉降 被引量:10
8
作者 俞晓莹 姜成岭 +1 位作者 张建 李珊珊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25,共5页
常规D-InSAR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由于火山、地震等引起的地表形变监测,然而受时间失相干和大气延迟等影响,该技术监测地表沉降形变的精度只能达厘米级。本文以美国圣佩德罗湾港口为研究对象,采用干涉点目标分析(IPTA)技术,选用二维线性相... 常规D-InSAR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由于火山、地震等引起的地表形变监测,然而受时间失相干和大气延迟等影响,该技术监测地表沉降形变的精度只能达厘米级。本文以美国圣佩德罗湾港口为研究对象,采用干涉点目标分析(IPTA)技术,选用二维线性相位模型对时序差分干涉相位图迭代回归分析,逐次去除大气延迟、DEM误差以及噪声等的影响,最终提取出准确可靠的形变序列相位信息。结果证明IPTA技术对长期微小的地壳累积形变探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IPTA技术在实现效率和数据存储方面都优于常规的PS-InS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地表沉降 GPS RMS
原文传递
基于高分辨率TerraSAR-X影像的PSInSAR地表形变监测 被引量:12
9
作者 丁荣荣 徐佳 +1 位作者 林晓彬 许康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8-164,共7页
利用2011年10月—2013年7月间获取的37景TerraSAR-X高分辨率条带模式SAR数据,采用干涉测量点目标分析(interferometric point target analysis,IPTA)技术得到常州地区因工厂集中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地表沉降信息,即常州市武进地区有多处... 利用2011年10月—2013年7月间获取的37景TerraSAR-X高分辨率条带模式SAR数据,采用干涉测量点目标分析(interferometric point target analysis,IPTA)技术得到常州地区因工厂集中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地表沉降信息,即常州市武进地区有多处地表沉降,在2011—2013年间最大沉降速率为31.494 mm/a。通过与Envisat ASAR数据获取的平均沉降速率对比,说明TerraSAR-X数据不仅可以提高永久散射体(permanment scatter,PS)的点密度,而且能更好地描述散射体的细节变化和微量位移情况,体现出TerraSAR-X数据监测地表形变的优势。沈海高速公路常州沿线地面沉降的监测结果表明:TerraSAR-X数据在人工线状地物形变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IPTA监测结果与水准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将IPTA技术应用于城市地表形变监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TERRASAR-X 干涉测量点目标分析(ipta) 沉降监测 线状地物
下载PDF
时序InSAR技术与GIS结合监测地下水开采区地表沉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岳 汪云甲 +1 位作者 闫世勇 刘立龙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5-640,共6页
介绍了时序InSAR分析技术的优点与可行性。针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的地表沉陷问题进行研究,利用17景时间跨度为2007—2010年的ENVISAT ASAR数据,采用IPTA时序处理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沧州地区的地表沉降进行直观而全面的分析,... 介绍了时序InSAR分析技术的优点与可行性。针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的地表沉陷问题进行研究,利用17景时间跨度为2007—2010年的ENVISAT ASAR数据,采用IPTA时序处理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沧州地区的地表沉降进行直观而全面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的累计沉降过程与平均沉降速率,同时对京杭运河段进行提取分析。结果表明:以城区为中心,与附近县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沉降漏斗的地势,城区表现相对稳定,沉降速率保持在4 mm/a以下,部分区域抬升,抬升速率不大。沧州市运河段贯穿沉降漏斗区域,中部地区较为稳定,北部与南部地区下沉且沉降速率在20 m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降 ipta时序分析 Bash脚本 GIS 京杭大运河
下载PDF
基于PS技术的深圳市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红满 胡金星 +1 位作者 柳想 任鹏 《测绘工程》 CSCD 2013年第2期70-74,共5页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变监测技术,克服了传统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时间空间失相关、大气干扰等问题;通过探测一系列SAR干涉图像中的永久散射体,建立联合方程,进行时空分析,并迭代求解,最后以毫...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变监测技术,克服了传统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时间空间失相关、大气干扰等问题;通过探测一系列SAR干涉图像中的永久散射体,建立联合方程,进行时空分析,并迭代求解,最后以毫米级精度获得地表形变运动。介绍点目标干涉测量分析方法(IPTA)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流程,并用此方法处理ASAR数据得到2008—2010年深圳市的地面沉降,最大沉降速率为-17.9mm/a,论述IPTA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ta 深圳市 地面沉降 ASAR影像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常州地表形变监测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荣荣 徐佳 林晓彬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年第2期51-54,共4页
地面沉降已成为我国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本文利用27景Envisat ASAR数据,采用点目标干涉测量(IPTA)技术,以常州市为实验地区,得到常州地区2007~2011年间地表形变沉降速率图,结果表明,常州市区存在多处严重沉降,最大沉降速率达-31 mm/a,表... 地面沉降已成为我国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本文利用27景Envisat ASAR数据,采用点目标干涉测量(IPTA)技术,以常州市为实验地区,得到常州地区2007~2011年间地表形变沉降速率图,结果表明,常州市区存在多处严重沉降,最大沉降速率达-31 mm/a,表明IPTA技术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PSINSAR ipta 沉降监测
下载PDF
利用SAR相干点目标分析技术监测常州地面沉降
13
作者 许康 卢刚 +1 位作者 王亚男 徐佳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11期9-10,99,共3页
由于地下水开采和大量工程建设的影响,不少城市地面沉降问题突出。利用2011年至2013年间获取的41景TerraSAR-X高分辨率SAR数据,采用相干点目标分析技术对常州地表形变进行监测,获得了地面沉降速率图,并与水准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达... 由于地下水开采和大量工程建设的影响,不少城市地面沉降问题突出。利用2011年至2013年间获取的41景TerraSAR-X高分辨率SAR数据,采用相干点目标分析技术对常州地表形变进行监测,获得了地面沉降速率图,并与水准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达到了毫米级精度。研究结果显示,常州市武进地区存在几处明显的沉降,在2011-2013年间最大沉降速率达到28.7 mm/a,体现了IPTA技术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ipta 地面沉降 TERRASAR-X
下载PDF
基于Morlet小波技术的北京平原地面沉降周期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洁 宫辉力 +4 位作者 陈蓓蓓 高明亮 周超凡 梁悦 陈文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6-845,共10页
北京市地面沉降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均匀地面沉降导致建筑物开裂、地基下沉,损害地下管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威胁城市安全。为了研究地面沉降发展的特征,分析其演化趋势,本文选取2011—2014年的27景Radarsat-2... 北京市地面沉降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均匀地面沉降导致建筑物开裂、地基下沉,损害地下管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威胁城市安全。为了研究地面沉降发展的特征,分析其演化趋势,本文选取2011—2014年的27景Radarsat-2数据,采用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获取该时段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时序监测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根据相干点密度差异选取4个典型地面沉降区,分析其地面沉降多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地面沉降速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性,最大沉降速率为162.70mm/a,年均沉降速率50.08mm/a;地面沉降在时间域具有明显的局部周期性变化特征。在28T(1T表示1个24d的时间段)的时间尺度下,存在着约13.3月的时间周期,不同位置还存在不同的不稳定震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干涉点目标分析 MORLET小波 周期性
下载PDF
改进的残差修正DGM(1,1)模型在煤矿地表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德宝 闫若鹏 +2 位作者 张玲 张力彪 耿程兴 《北京测绘》 202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针对传统大地测量技术难以实施大范围矿区形变监测以及传统开采沉陷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改进的离散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矿区地表形变进行监测和预测。使用鄂尔多斯市某矿... 针对传统大地测量技术难以实施大范围矿区形变监测以及传统开采沉陷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改进的离散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矿区地表形变进行监测和预测。使用鄂尔多斯市某矿区哨兵1号(Sentinel-1)数据提取地表形变监测结果,并与同时期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将沉陷监测结果作为原始序列建立残差修正的离散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矿区沉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表形变明显,残差修正的离散灰色马尔科夫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矿区沉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点目标分析-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矿区地表形变 离散灰色模型 马尔科夫模型 预测
下载PDF
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沉降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玄 高伟 +2 位作者 段光耀 赵晨 王祯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4,共7页
利用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对37景TerraSAR-X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准确地估计沿线区域的地表形变。此外,引入同期二等水准测量数据验证了计算结果可靠且精度较高;采用最大信息系数分析高铁的形变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变形结果与收集的... 利用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对37景TerraSAR-X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准确地估计沿线区域的地表形变。此外,引入同期二等水准测量数据验证了计算结果可靠且精度较高;采用最大信息系数分析高铁的形变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变形结果与收集的地下水、降水、可压缩层厚度等资料结合,定量描述其与沉降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沿着高铁跨丰台区、东城区段年均沉降率小于10 mm/a,至朝阳区前段沉降率增大,至中段达40~60 mm/a,通州区年均沉降速率稳定;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的变化有很好的响应,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该地区的沉降量增加;地面沉降与地质构造有着一定的关系。确定沉降监测的重点区域,为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点目标分析 京津城际铁路 不均匀沉降 最大信息系数 INSAR
下载PDF
抚顺市经济增长与水环境质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宇红 胡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7-170,共4页
为了揭示沈阳经济区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典型城市抚顺为研究对象,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为基础,根据1995-2008年辽宁省环境统计资料、辽宁省统计年鉴和抚顺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构建了抚顺市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COD排放量的库兹... 为了揭示沈阳经济区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以典型城市抚顺为研究对象,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为基础,根据1995-2008年辽宁省环境统计资料、辽宁省统计年鉴和抚顺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构建了抚顺市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COD排放量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分析了抚顺市经济增长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按照三种减排情景,预测出抚顺市2010年、2015年COD的排放量。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水环境质量的关系符合倒U形曲线;GDP按照年均增长16%,COD排放量按照16.3%削减,2015年抚顺市COD排放量是2005年的48.29%;如果2006年至2015年期间COD不进行削减排放,则2015年COD排放将是2005年的近两倍;按照GDP年均增长16%,若想使水环境逐年改善,则"十一五"期间COD需要减排55.78%",十二五"期间需要减排44.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经济区 经济增长 水环境 库兹涅茨曲线 IPAT方程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InSAR技术的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不稳定边坡识别与形变监测
18
作者 费新峰 田野 +2 位作者 赵超英 刘海敏 陈恒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8-589,共12页
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的建设改变了两岸的水文地质条件,库区水位周期性升降引起的渗透和侵蚀导致库岸坍塌和滑坡局部变形,非常有必要开展不稳定边坡的识别与监测,为库区坡体失稳因素研究以及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撑。采用2015年1月至2021年... 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的建设改变了两岸的水文地质条件,库区水位周期性升降引起的渗透和侵蚀导致库岸坍塌和滑坡局部变形,非常有必要开展不稳定边坡的识别与监测,为库区坡体失稳因素研究以及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撑。采用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升降轨Sentinel-1A SAR影像,基于相干点目标分析(IPTA)方法对龙羊峡库区边坡进行识别,共识别出15处不稳定边坡。其中,查纳滑坡历史上多次发生塌滑现象,现今仍处于活跃状态,对库区人民生命财产与大坝工程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为此对查纳滑坡开展重点监测。首先,采用DS-InSAR技术获取该滑坡升降轨雷达视线向(LOS)形变;然后,结合升降轨形变结果进行二维时序形变分解;最后,采用小波分析定量分析了地表时序形变反演结果与降雨量、库区水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DS-InSAR技术获取的形变场比相干点目标分析方法更加完整;查纳滑坡东部坡体位移大于中部与西部坡体位移,且垂直向位移大于东西向位移;查纳滑坡位移时间序列与降雨量序列相关性不高,降雨可能不会显著促进滑坡的位移;滑坡位移与库区水位均具有很强的年度周期变化,并且滑坡位移时间序列滞后库区水位序列约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识别 相干点目标分析方法 DS-InSAR技术 形变监测 二维分解 小波分析 查纳滑坡 黄河
下载PDF
基于干涉点目标技术的地面沉降监测应用研究
19
作者 唐升峰 王冠雅 刘全海 《城市勘测》 2017年第3期128-132,共5页
选取覆盖广州地区的29景ENVISAT/ASAR影像,基于干涉点目标技术(Interferometric Point Target Analysis,IPTA)提取了广州地区的地表形变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通过对4个沉降现象明显地区以及相应沉降严重地段的分析可知,广州... 选取覆盖广州地区的29景ENVISAT/ASAR影像,基于干涉点目标技术(Interferometric Point Target Analysis,IPTA)提取了广州地区的地表形变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通过对4个沉降现象明显地区以及相应沉降严重地段的分析可知,广州地区地面沉降的发生由两种因素导致,一是该地区独特丰富的水文地质构造条件;二是设施建设、工业生产、经济发展等人类活动使该地土壤负载力增加,地下水需求与开采加剧,从而在多处地段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形变监测 INSAR 干涉点目标技术
下载PDF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landslide risk identification i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CPEC route Pakistan based on Multi-Temporal InSAR approaches
20
作者 Meer Muhammad SAJJAD WANG Juanle +3 位作者 GE Daqing Rehan KHAN Izhar AHMED Khan ZAD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2024年第12期4131-4148,共18页
Landslides are the most frequent geoenvironmental natural hazards in hilly regions,owing to broken rock masses and slope instability.Every year,landslides occur along the Karakorum highway i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 Landslides are the most frequent geoenvironmental natural hazards in hilly regions,owing to broken rock masses and slope instability.Every year,landslides occur along the Karakorum highway in the northern section of the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involving complex geological action and causing significant damages and fatalities.To mitigate landslide hazard risks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landslide occurrence in steep mountainous regions,a comprehensive and precise analysis of slow-moving landslides is necessary.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a Multi-Temporal(MT),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approach using Small Baseline Subsets and Interferometric Point Target Analysis techniques was utilized to extract ground deformation rates.A total of 121 multitrack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mages from Sentinel-1A were acquired from 2021 to 2023,enabling th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ground displacement over time.Eight active slope movements were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by calculating the differences in deformation,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rate within the trust fault lines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formations.The research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including lithology and fault lines,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deformation rate.These identified landslide hazard areas range from 1.47 km2 to 14.88 km2,with an annual average rate of line of sight surface displacement estimated between−4.13 to−16.07 cm/yr.The MT-InSAR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fault lines and geology play significant role in surface deformation,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deformation induced by regional tectonic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Deformation Landslide SBAS ipta Karakorum highwa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