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捕获元件int1和ISCR1在临床菌株中的分布及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霞 袁敏 +3 位作者 李桂喜 陈燕 禹惠兰 李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6-652,共7页
目的研究临床多种细菌中的Ⅰ型整合酶编码基因int1和ISCR1的分布情况,探究其与细菌多药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2012年河北省某医院临床菌株,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PCR... 目的研究临床多种细菌中的Ⅰ型整合酶编码基因int1和ISCR1的分布情况,探究其与细菌多药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2012年河北省某医院临床菌株,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PCR方法进行int1基因和ISCR1筛查;两种可移动元件的携带情况和菌株的多药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计算。结果共收集临床菌株372株,包括325株革兰氏阴性菌和47株革兰氏阳性菌;int1基因和ISCR1在22种(属)175株和18种(属)90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检出,同时在17种(属)7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检出,革兰氏阳性细菌int1基因和ISCR1检测均为阴性;通过对数据分层对比,统计分析发现,在int1基因不存在时,ISCR1的存在与否与菌株是否为多药耐药的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存在亦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int1基因存在时,ISCR1的存在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ISCR1不存在时,int1基因的存在与否与菌株是否多药耐药的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存在亦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ISCR1存在的情况下,上述两种关系不明显。结论基因捕获元件int1基因及ISCR1在革兰氏阴性临床菌株中分布广泛,并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泛耐药明显相关,特别是ISCR1;应加强可移动元件int1基因或ISCR1流行状况的监测,为其在耐药基因捕获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控制多药耐药细菌在临床散播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1基因 iscr1 复合型Ⅰ型整合子 多药耐药
下载PDF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整合子Ⅰ和ISCR1分布及ERIC-PCR分型 被引量:6
2
作者 吴奎海 孙静静 +3 位作者 陈清 俞守义 王前 芮勇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38-1540,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整合子Ⅰ和ISCR1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临床7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用WHONET5.4分析菌株药敏情况,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子Ⅰ、ISCR1以及ISCR1携带的耐药基...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整合子Ⅰ和ISCR1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临床7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用WHONET5.4分析菌株药敏情况,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子Ⅰ、ISCR1以及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高度耐药,对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的敏感率较高。7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为15个基因型,14株整合酶阳性,9株整合子Ⅰ阳性,4株ISCR1阳性,2株ISCR1和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阳性。结论整合子Ⅰ和ISCR1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携带率低,ERIC-PCR可用于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整合子 iscr1 ERIC-PCR
下载PDF
安徽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整合子及ISCR1流行情况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曦 胡立芬 +4 位作者 马雪娇 刘艳艳 叶英 许夕海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5-289,299,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0—2013年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临床分离株的整合子和ISCR1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并初步探究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qac E△1-sul1基因、int I、int II、int III、I类整合子可变区、ISCR1基因及ISCR1可...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0—2013年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临床分离株的整合子和ISCR1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并初步探究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qac E△1-sul1基因、int I、int II、int III、I类整合子可变区、ISCR1基因及ISCR1可变区耐药基因;对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11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Int I的检出率为64.3%,ISCR1的检出率为4.3%,未检测到II类、III类整合子。I类整合子可变区检出aac A4-cat B8-aad A1和aac(6’)-IIblaCARB-8两类基因盒,检出率分别为6.8%和2.7%,ISCR1可变区未检出耐药基因。I类整合子的检出在多重耐药株与非多重耐药株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l1阳性组和Int I阳性组中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程度均要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的一组。结论 I类整合子及sul1基因的存在可以加重SMA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本地区I类整合子与ISCR1的检出可能有助于SMA的多重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整合子 iscr1 流行情况
下载PDF
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与ISCR1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奎海 伍启康 李炜煊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94-597,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保菌Ⅰ类整合子与插入序列共同区1(ISCR1)的分布情况。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我院12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89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扩增Ⅰ类整合酶、Ⅰ类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保菌Ⅰ类整合子与插入序列共同区1(ISCR1)的分布情况。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我院12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89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扩增Ⅰ类整合酶、Ⅰ类整合子基因盒、ISCR1、ISCR1可变区。Ⅰ类整合基因盒和ISCR1可变区的PCR产物分别用HinfⅠ、RasⅠ进行酶切,相同类型酶切图谱的PCR产物随机挑取一例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 Bank中用Blast N进行核酸序列同源性搜索。结果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79例Ⅰ类整合酶,67例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含有6种类型;59例ISCR1阳性,其中9例ISCR1可变区阳性。在89株多重耐药铜绿中,检出41例Ⅰ类整合酶,36例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含有10种类型;9例ISCR1阳性,其中4例ISCR1可变区阳性。有8株鲍曼不动杆菌和2株铜绿假单胞菌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和ISCR1可变区结构。结论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子和ISCR1分布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整合子 iscr1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Ⅰ和ISCR1分布及ERIC-PCR分型 被引量:6
5
作者 孙静静 吴奎海 芮勇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4期640-643,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整合子Ⅰ和ISCR1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临床234株铜绿假单胞菌,用WHONET5.4分析菌株药敏情况,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子Ⅰ、ISCR1以及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整合子Ⅰ和ISCR1的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临床234株铜绿假单胞菌,用WHONET5.4分析菌株药敏情况,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子Ⅰ、ISCR1以及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氯霉素、头孢唑啉、米诺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耐药,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较敏感,118株整合酶Ⅰ阳性,95株Ⅰ类整合子可变区阳性,3株ISCR1和ISCRI携带的耐药基因阳性。118株整合酶Ⅰ阳性铜绿假单胞菌分为89个基因型。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ISCRI携带率较低,ERIC-PCR可用于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整合子 iscr1 ERIC-PCR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可移动遗传元件ISCR1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悦 宋诗铎 +1 位作者 吴晓妹 张利娟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1期4-7,共4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新型可移动遗传元件ISCR1的携带情况及其下游基因环境,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播散机理。方法收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34株和敏感株21株,PCR扩增ISCR1基因及其下游的基因环境,扩增产物测序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新型可移动遗传元件ISCR1的携带情况及其下游基因环境,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播散机理。方法收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34株和敏感株21株,PCR扩增ISCR1基因及其下游的基因环境,扩增产物测序分析。结果 3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携带ISCR1基因14株,其中11株ISCR1阳性多重耐药株,在ISCR1基因下游携带氨基糖甙类耐药基因armA基因;21株敏感株中,ISCR1基因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ISCR1元件可能参与了armA耐药基因的水平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iscr1 armA基因 可移动遗传元件
下载PDF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和ISCR1结构及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卓 王修银 +1 位作者 赖沛炼 区焕桃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7年第2期20-22,47,共4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整合子I和ISCRl的分布情况,并进行ERIC-PCR基因分型。方法:分离临床80株铜绿假单胞菌,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PCR检测整合酶I、整合子I、ISCRl以及ISCRl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分为5...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整合子I和ISCRl的分布情况,并进行ERIC-PCR基因分型。方法:分离临床80株铜绿假单胞菌,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PCR检测整合酶I、整合子I、ISCRl以及ISCRl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分为51个基因型,26株整合酶阳性,21株整合子I阳性,2株ISCR1和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阳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整合子I和ISCRI携带率较低,临床可用ERIC-PCR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整合子 iscr1 ERIC-PCR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和ISCR1结构及基因分型研究
8
作者 饶卫农 赖沛炼 《广州医药》 2012年第5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I和ISCR1的结构,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临床8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CR检测整合酶I、整合子I、ISCR1以及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80株整...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I和ISCR1的结构,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临床8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CR检测整合酶I、整合子I、ISCR1以及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80株整合酶阳性,50株整合子I阳性,37株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阳性,ERIC-PCR分为22个类型。结论整合子I和ISCR1在鲍曼不动杆菌介导多重耐药方面有重要作用,ERIC-PCR是研究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整合子 iscr1 ERIC-PCR
下载PDF
肠杆菌科耐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株中ISCR1元件与ESBLs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晓妹 宋诗铎 祁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86-91,共6页
目的了解某地区肠杆菌科耐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株中携带新型可移动遗传元件插入序列共同区域(ISCR1)的情况及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关系。方法以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检测细菌耐药表型;双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确证试验;聚合... 目的了解某地区肠杆菌科耐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株中携带新型可移动遗传元件插入序列共同区域(ISCR1)的情况及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关系。方法以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检测细菌耐药表型;双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确证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PCR构象的多态性(PCR-SSCP)、DNA序列分析检测ISCR1基因和SHV、TEM、CTX-M-ESBLs基因;PCR-mapping检测ISCR1与ESBLs基因的关系。结果 83株肠杆菌科耐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株中,17株携带ISCR1元件。携带ISCR1元件的菌株中,2株大肠埃希菌(EA791、EA1367)、3株阴沟肠杆菌(EC1322、EC1342、EC553)及1株产酸克雷伯菌K386临床株ESBLs确证试验阳性,其中EA791、EC553及K386携带CTX-M-1组ESBLs基因;EA1367同时携带CTX-M-1组和CTX-M-9组ESBLs基因;EC1322、EC1342携带SHV-12型ESBLs基因;6株细菌均携带TEM型基因,经PCR-SSCP分析显示均为TEM-1,但经PCR-mapping显示其ISCR1元件下游未连接ESBLs基因。结论该地区耐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株中存在ISCR1元件,尚未发现菌株携带的ISCR1元件与ESBLs基因的直接联系,此元件可能参与其他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肠杆菌科 插入序列共同区域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MGB探针标记-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细菌int1基因和ISCR1元件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车洁 赵晓菲 +2 位作者 卢金星 李娟 陈霞 《疾病监测》 CAS 2017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细菌中ISCR1复合型Ⅰ型整合子的MGB探针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 根据ISCR1复合型Ⅰ型整合子中int1基因和ISCR1元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在多种经常携带有2种多耐药相关基因元件的细菌中检测其特异性...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细菌中ISCR1复合型Ⅰ型整合子的MGB探针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 根据ISCR1复合型Ⅰ型整合子中int1基因和ISCR1元件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在多种经常携带有2种多耐药相关基因元件的细菌中检测其特异性;使用含有2种基因元件特异性序列的重组质粒标准品评价建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 建立的MGB二重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携带2种基因元件或单独含有ISCR1或者int1的实验菌株均出现相应特异性扩增曲线,对2种基因元件均不含的菌株进行试验扩增时,均未见出现特异性扩增曲线。对2种基因元件都存在的实验菌株的扩增中,亦不存在由于2套引物/探针相互影响而造成的干扰扩增。根据标准质粒样品构建的标准曲线可确定其对int1基因和ISCR1元件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5.89×10~1拷贝/μl和4.13×10~1拷贝/μl。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MGB二重探针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r1复合型Ⅰ型整合子 int1基因 iscr1元件 实时荧光PCR MGB探针
原文传递
483株肉鸡源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ISCR1及int1基因的流行及耐药情况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霞 车洁 +2 位作者 赵晓菲 张利锋 李娟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6-889,共4页
目的 研究山东肉鸡源细菌中ISCR1和int1基因的流行及耐药情况。方法 于2014年6月,在山东某大型肉鸡养殖场中选择日龄在37 d的待宰肉鸡作为采样对象。将鸡舍分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区,选取不同区域肉鸡,采用单纯随机方... 目的 研究山东肉鸡源细菌中ISCR1和int1基因的流行及耐药情况。方法 于2014年6月,在山东某大型肉鸡养殖场中选择日龄在37 d的待宰肉鸡作为采样对象。将鸡舍分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区,选取不同区域肉鸡,采用单纯随机方法,按照1∶50比例进行泄殖腔拭子采样,共得到肉鸡粪便样本400份,经分离共得到483株非重复性样本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73株(77.2%),肺炎克雷伯菌110株(22.8%);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8类10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并对int1和ISCR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比较携带两种基因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程度差异。结果 483株菌株中,共检测到携带int1基因的菌株为440株(91.1%),携带ISCR1基因的菌株为126株(26.1%),同时携带int1和ISCR1基因的菌株共有126株(26.1%)。37株同时不携带ISCR1和int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耐受0~2、3~5、6~8类药物的比例分别为13.5%(5株)、78.4%(29株)和8.1%(3株),288株仅携带int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耐受0~2、3~5、6~8类药物的比例分别为2.4%(7株)、74.7%(215株)和22.9%(6株),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6株仅携带int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耐受0~2、3~5、6~8类药物的比例分别为11.5%(3株)、76.9%(20株)和11.5%(3株),78株同时携带ISCR1和int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耐受0~2、3~5、6~8类药物的比例分别为0、35.9%(28株)和64.1%(50株),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nt1和ISCR1基因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较高,两类基因同时存在可介导更高程度的耐多药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克雷伯菌 肺炎 抗药 iscr1 int1
原文传递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Ⅰ和ISCR1结构及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静静 吴奎海 +2 位作者 陈清 俞守义 芮勇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90-393,共4页
目的研究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整合子Ⅰ和ISCR1的分布及结构情况,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自临床的57株鲍曼不动杆菌,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子Ⅰ、ISCR1以及ISCR1可变区,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并进行测... 目的研究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整合子Ⅰ和ISCR1的分布及结构情况,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分离自临床的57株鲍曼不动杆菌,PCR检测整合酶Ⅰ、整合子Ⅰ、ISCR1以及ISCR1可变区,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并进行测序分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49株整合酶I阳性,其中47株整合子I扩增阳性,RFLP分为2型,测序结果为aacA4-catB8-aadA1和drf17-aadA5。3株ISCR1以及ISCR1可变区扩增均阳性,可变区经RFLP分为1型,测序结果为orf513-qnrA1-ampR-qacEdeltal,ISCR1阳性菌整合子I均阳性,经ERIC-PCR检测将57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27个基因型。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ISCRI携带率较低,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盒较常见,ERIC-PCR可用于临床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整合子 iscr1 ERIC-PCR
原文传递
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和ISCR1的检测及其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晓亮 杨波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79-782,787,共5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子与ISCR1分布情况及其所携带耐药基因的种类,从而分析其结构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煮沸法提取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DNA,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产物用1.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记录结果,根据Ⅰ...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子与ISCR1分布情况及其所携带耐药基因的种类,从而分析其结构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煮沸法提取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DNA,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产物用1.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记录结果,根据Ⅰ类整合子可变区扩增产物图谱进行RFLP分型,最后进行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PCR扩增51株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扩增阳性45株,其中包括可变区阳性32株。并且Ⅰ类整合子的可变区扩增出的目的片段大小各不相同,有28株扩增片段约为2.3kb,2株扩增片段约为2.4kb,2株扩增片段为3kb;ISCR1扩增阳性22株,其下游扩增阳性5株,扩增片段大小约为3kb。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和ISCR1扩增阳性菌目的片段大小约为2kb。酶切图谱显示,大小为2.3kb的Ⅰ类整合子可变区产物为同一带型;序列分析显示,大小不同的Ⅰ类整合子的可变区各片段所含的基因盒各不相同;耐药基因序列分析显示,5株ISCR1的下游扩增片段为qnrA1-ampR。同时显示Ⅰ类整合子和ISCR1两种元件以串联的形式存在于鲍曼不动杆菌中。结论Ⅰ类整合子与ISCR1大多以串联形式同时存在于骨髓炎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中,该结构对耐药基因在不同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间的水平传播可能起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鲍曼不动杆菌 Ⅰ类整合子 iscr1
原文传递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整合子I和ISCR1研究及ERIC-PCR基因分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奎海 孙静静 +3 位作者 陈清 俞守义 王前 芮勇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整合子I和ISCR1的分布情况及其基因型。方法分离临床8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用WHONET5.4分析菌株药敏情况,采用ERIC-PCR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PCR检测整合酶I、整合子I、ISCR1以及ISCR1携带的耐药基...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整合子I和ISCR1的分布情况及其基因型。方法分离临床8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用WHONET5.4分析菌株药敏情况,采用ERIC-PCR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PCR检测整合酶I、整合子I、ISCR1以及ISCR1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高度耐药,整合子I阳性菌株和整合子I阴性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2株整合酶阳性,11株整合子I阳性,2株ISCR1和ISCRI携带的耐药基因阳性,ERIC-PCR分为75个基因型。结论整合子I在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中介导复方新诺明耐药性方面有重要作用,ERIC-PCR是研究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假单胞基因分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整合子 插入序列共同区1 ERIC-PCR 基因分型
原文传递
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Ⅰ型整合子和ISCR1的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勇 汪一萍 +1 位作者 应建飞 俞燕红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5期1832-1834,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一类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的分布,并分析其相关结构。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9年11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289株。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PCR法扩增Ⅰ类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一类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的分布,并分析其相关结构。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9年11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289株。使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PCR法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和ISCR1基因,并分别扩增整合子和ISCR1可变区结构。对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核酸序列比对检索。结果 289株非重复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有175株(60.55%)检测到Ⅰ类整合酶基因,其中130株具有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结构,并以dfrA17-aadA5、dfrA15-aadA2、aacA4-catB8-aadA1、aadB-aadA2结构为主;另有35株ISCR1阳性,但仅有5株存在ISCR1可变区基因盒,其结构为qnrA1+ampR、sapA-like-qnrB2等。另有3株菌株发现Ⅰ类整合子和ISCR1基因串联存在于同一菌株。结论 I类整合子及其相关基因盒在肠杆菌科细菌中广泛存在,并存在多种基因盒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Ⅰ类整合子 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 基因盒
原文传递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整合子及ISCR1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勇 汪一萍 +1 位作者 应建飞 俞燕红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4期1692-1694,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的分布,并分析其相关结构。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0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40株。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的分布,并分析其相关结构。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0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40株。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法检测。采用PCR法扩增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ISCR1基因,并分别扩增整合子和ISCR1可变区结构。对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在Gen Bank中进行核酸序列比对检索。结果40株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中有29株(72.5%)检测到Ⅰ类整合酶基因,未检测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其中24株具有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结构,并以dfr A17-aad A5(12/24)结构为主;另有4株ISCR1阳性,但仅有1株菌株存在ISCR1可变区基因盒,其结构为ISCR1+qnr A1+ampR。未发现Ⅰ类整合子和ISCR1基因串联存在于同一菌株。结论Ⅰ类整合子及其相关基因盒在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中广泛存在,与细菌耐药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 Ⅰ类整合子 插入序列共同区 基因盒
原文传递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郑芬 程灿灿 芮勇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0-1512,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方法:利用PCR、RFLP分型和测序技术对临床分离的77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整合子I、ISCR1和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研究,并利用ERIC-PCR研究其传播机制。结果:77株菌中58株(75%)整... 目的:了解我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方法:利用PCR、RFLP分型和测序技术对临床分离的77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整合子I、ISCR1和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研究,并利用ERIC-PCR研究其传播机制。结果:77株菌中58株(75%)整合酶I阳性,50株(65%)整合子I阳性;48株(62%)ISCR1阳性,45株(58%)ISCR1携带qnrA1和ampR耐药基因盒;8株检出复杂性整合子I;1株检出NDM-1基因,62株(80%)检出OXA-23-like基因,4株(5%)检出OXA-58-like,OXA-51-like基因100%携带,未检出KPC和OXA-24-like基因。ERIC-PCR聚类分析60%的相似水平上被聚为16个类群。结论:整合子I、ISCR1和OXA类酶在鲍曼不动杆菌介导多重耐药方面有重要作用,ERIC-PCR是进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整合子 iscr1 碳青霉烯酶 ERIC-PCR
下载PDF
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中首次发现PER-1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景勇 倪语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明确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中ESBL的基因型及其遗传背景,以探讨该耐药基因传播的机制。方法通过表型确证试验确定细菌是否产生ESBL,通过接合试验了解ESBL是否由质粒介导,通过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确定ESBL的基因型,通过反向PCR和序列... 目的明确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中ESBL的基因型及其遗传背景,以探讨该耐药基因传播的机制。方法通过表型确证试验确定细菌是否产生ESBL,通过接合试验了解ESBL是否由质粒介导,通过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确定ESBL的基因型,通过反向PCR和序列分析了解ESBL基因两侧的结构。结果 ESBL表型确证试验确认菌株RJ354为产ESBL菌株,接合试验证实ESBL基因位于可接合质粒上,PCR、反向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确定其基因型为blaPER-1,该基因上游序列为ORF513,下游为gst-like基因。结论本研究国际上首次在从非O1、非O139型霍乱弧菌中检出了PER-1型ESBL,而且首次发现该酶基因与一种新的基因元件ISCR1相连,后者可能介导前者的水平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O1 非O139型霍乱弧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PER-1 iscr1
下载PDF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研究及其基因分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伍启康 吴奎海 +1 位作者 李炜煊 崔东岚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5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对临床分离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相关基因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临床分离295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药敏试验采用K-B法。PCR法检测I类整合酶、I类整合子基因盒、ISCR1、blaTEM、blaSHV、blaCTX-M。I类整合子PCR扩增... 目的:对临床分离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相关基因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方法:临床分离295株肺炎克雷伯菌,ESBLs药敏试验采用K-B法。PCR法检测I类整合酶、I类整合子基因盒、ISCR1、blaTEM、blaSHV、blaCTX-M。I类整合子PCR扩增阳性产物送去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用blastn进行核酸序列同源性搜索。菌株基因分型采用ERIC-PCR法。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为21.3%。在63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分为35个基因型,I类整合酶、ISCR1、blaTEM、blaSHV、blaCTX-M的阳性率分别为46.0%、12.7%、55.6%、0、81.0%,27个I类整合子含有7种类型基因盒。结论: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I类整合子携带率较高,ESBLs基因型以blaTEM和blaCTX-M为主。我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存在某种流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ESBLS 整合子 iscr1 ERIC-PCR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中PER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检测及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潋滟 王晓丽 +2 位作者 张芳芳 陈越 孙景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4-499,共6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产PER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类型,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的耐药传播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到的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产PER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类型,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可能的耐药传播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到的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共254株,应用PCR技术扩增PER基因并测序确定基因型;对PER阳性菌株进行接合试验,同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扩增PER基因上下游序列。结果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14株携带PER基因,包括PER-1和PER-4两种类型。仅2株奇异变形杆菌接合成功,接合质粒属于Inc A/C型质粒。9株PER阳性奇异变形杆菌PFGE共分为7个型别。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基因环境为ISCR1-blaPER-gst-abct,2株产PER-1型ESBLs的奇异变形杆菌基因环境为ISPa12-blaPER-gst-like-ISPa13。结论 PER基因可存在于多种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PER基因上游环境多以ISCR1结构为主,该结构在国内PER基因的流行扩散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PER 肠杆菌科细菌 质粒 基因环境 iscr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