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1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卵管异位妊娠史及其治疗方式对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沈晓月 晏媛 +1 位作者 张永红 梅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异位妊娠(TEP)史及其治疗方式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行IVF/ICSI新鲜周期移植的患者资料,根据有无TEP史分为... 目的探讨输卵管异位妊娠(TEP)史及其治疗方式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行IVF/ICSI新鲜周期移植的患者资料,根据有无TEP史分为TEP组和对照组,TEP组再按照输卵管保留与否分为3个亚组:亚组1(双侧输卵管均切除,n=137)、亚组2(单侧输卵管切除,n=410)和亚组3(双侧输卵管均保留,n=100)。分别比较TEP组和对照组,以及TEP不同治疗亚组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包括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94个周期,其中TEP组647个周期,对照组647个周期,两组的不孕年限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基础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TEP组移植囊胚的周期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TEP各亚组之间的窦卵泡数(AFC)、基础FSH水平、雌激素水平和异位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亚组1的不孕年限最短(P<0.05)、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最高。结论TEP史对首次行IVF/ICSI助孕患者的妊娠率和活产率没有影响,也不增加再次异位妊娠的风险;接受了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的TEP患者行IVF/ICSI,可以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异位妊娠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输卵管手术 妊娠结局
下载PDF
IVF/ICSI-ET术后早期妊娠丢失患者绒毛组织拷贝数变异异常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蕾 何蕊 +4 位作者 许晓雪 闫慧 赵君利 哈灵侠 刘春莲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行新鲜胚胎移植(ET)的早期妊娠丢失(EPL)患者绒毛组织拷贝数变异(CNV)异常的高危因素,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行新鲜胚胎移植(ET)的早期妊娠丢失(EPL)患者绒毛组织拷贝数变异(CNV)异常的高危因素,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ICSI助孕新鲜胚胎移植后EPL患者中绒毛组织CNV结果异常的周期作为病例组(n=29),随机抽选同期IVF/ICSI-ET术后正常活产的周期作为对照组(n=6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对病例组流产绒毛组织CNV异常的构成及占比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病例组年龄[(33.45±3.78)岁]及自然流产次数[(0.41±0.73)次]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52±4.27)岁、(0.05±0.22)次](P<0.05),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9±2.05)ng/ml vs.(4.03±2.67)ng/ml,P<0.05];(2)病例组促性腺激素(Gn)启动日FSH水平[(6.63±6.31)U/L]、Gn启动日LH水平[(2.28±1.85)U/L]、HCG日LH水平[(3.05±3.28)U/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10±2.13)U/L、(1.26±0.79)U/L、(1.27±1.14)U/L](P<0.05);(3)病例组患者绒毛组织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结果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比72.41%、结构异常占比27.59%;常染色体三体占比55.17%,其中16-三体和22-三体最常见(分别占比17.24%、10.34%)。结论高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EPL患者胚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f/icsi 绒毛染色体 拷贝数变异 非整倍体
下载PDF
GnRH拮抗剂应用天数对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婧杰 郝翠芳 +2 位作者 徐仰英 李端 王霄霄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77-584,共8页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灵活方案中拮抗剂应用天数对新鲜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灵活方案中拮抗剂应用天数对新鲜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32个周期。按照拮抗剂应用天数不同分为4组:A组(拮抗剂应用≤3 d)151个周期,B组(拮抗剂应用4 d)592个周期,C组(拮抗剂应用5 d)672个周期,D组(拮抗剂应用≥6 d)217个周期。比较4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促排卵情况、临床结局,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4组患者中,除A组的体质量指数(BMI)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外,其余各组间基础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促排卵情况比较发现,D组的Gn总用量、Gn总天数、扳机日P和E 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而扳机日LH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4组的临床结局比较发现,移植胚胎类型中,A组移植卵裂期胚胎占比最大,C组移植囊胚占比最大,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患者正常受精率和优胚率均显著大于其他3组(P<0.05);C组患者囊胚形成率显著大于其他3组(P<0.05);而4组患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拮抗剂应用天数不是临床妊娠率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HCG日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均与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OR>1,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拮抗剂应用天数与HCG日LH水平呈负相关(P<0.05,B<0),与子宫内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B>0)。结论GnRH拮抗剂应用天数不明显影响新鲜周期IVF/ICSI-ET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但拮抗剂应用天数与促排卵过程中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和获卵数等临床指标的关系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剂灵活方案 临床妊娠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下载PDF
AMH水平对年轻不孕女性行IVF/ICSI治疗后胚胎质量及鲜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4
作者 毛佳婷 余柯达 +2 位作者 柴娟 包云 师帅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9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苗勒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对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治疗的年轻不孕女性患者胚胎质量及鲜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不同抗苗勒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对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治疗的年轻不孕女性患者胚胎质量及鲜胚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治疗的528例年轻女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AMH水平分为3组,即低AMH组(n=93)、中AMH组(n=273)和高AMH组(n=162),比较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结局;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判断AMH与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3组基线资料不同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MH水平是影响获卵数、正常受精率的独立因素。AMH水平与获卵数(β=0.630,95%CI:0.405~0.854,P<0.05)呈正相关,与正常受精率(β=-1.965,95%CI:-2.897~1.033,P<0.05)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AMH组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年轻不孕女性患者中,AMH是预测获卵数及正常受精率的独立影响因素,AMH是反映卵巢储备能力的较好指标,但在鲜胚移植中AMH无明显的预测临床结局的能力,即使是低AMH者,只要获得胚胎也能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高AMH者也并不意味着可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H ivf/icsi 胚胎发育 临床结局
下载PDF
染色体多态性对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华锋 顾玉婷 武传叶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在不孕不育夫妇中染色体多态性与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临沂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因不孕症首次接受IVF/ICSI助孕治疗并进行新鲜胚胎移植的... 目的探讨在不孕不育夫妇中染色体多态性与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临沂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因不孕症首次接受IVF/ICSI助孕治疗并进行新鲜胚胎移植的382例不孕不育夫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染色体多态性结果分为女方多态性组(n=22)、男方多态性组(n=23)、正常组(n=337),比较3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及其妊娠结局。结果382例不孕不育夫妇中检出染色体多态性患者45例,发生率为11.78%(45/382)。3组患者在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年限、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基础窦卵泡数以及受精方式、不育因素、不育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间促排卵方案、促性腺激素总用量、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MⅡ卵数、受精卵数、2PN数、优胚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染色体多态性对IVF/ICSI-ET助孕患者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多态性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冷冻精子复苏后授精方式的选择对供精IVF/ICSI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漆雨昕 李丹 +1 位作者 胡瑞 杨媛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冷冻精子复苏后授精方式的选择对供精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供精IVF/ICSI助孕的237例患者(共243个取卵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授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108... 目的探讨冷冻精子复苏后授精方式的选择对供精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供精IVF/ICSI助孕的237例患者(共243个取卵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授精方式不同分为IVF组(108个取卵周期)、ICSI组(67个取卵周期)及早期补救ICSI(R-ICSI)组(68个取卵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胚胎发育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窦卵泡数(AFC)、不孕年限、不孕类型、抗苗勒管激素(AMH)、基础性激素(FSH、LH、E_(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间Gn天数、Gn用量、HCG日E_(2)水平、HCG日孕酮(P)水平、获卵数、MⅡ卵数、2PN数、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组及R-ICSI组患者精子浓度、活动率、非前向运动精子显著低于IVF组(P<0.05);ICSI组的前向运动精子显著低于IVF组及R-ICSI组,而不动精子显著高于IVF组及R-ICSI组(P均<0.05)。ICSI组患者的可利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数显著低于IVF组及R-ICSI组(P<0.05)。3组患者间移植胚胎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ICSI组临床妊娠率及累积活产率略低于IVF组及R-ICSI组,流产率及胚胎停育率略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精子复苏后行ICSI助孕的胚胎质量及助孕结局较常规IVF及R-ICSI略差,R-ICSI助孕的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与IVF相似。建议行供精助孕治疗时尽可能选择IVF授精,若预计IVF受精率低下时可选择R-ICSI助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精 授精方式 icsi 补救icsi 妊娠结局
下载PDF
Outcomes for offspring of men having ICSI for male factor infertility 被引量:11
7
作者 Jane Halliday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16-120,178,共6页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using single sperm isolated from testicular tissue in men with obstructive and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or using ejaculated sperm in those with p...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using single sperm isolated from testicular tissue in men with obstructive and 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 or using ejaculated sperm in those with poor semen quality, there have been concerns that this might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offspring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in vitrofertilisation (IVF) and natural conceptions. ICSI is done for reasons other than male factor infertility, and on the whole has not been shown to have any more negative effects than those seen with IVF. There have however, been very few studies of ICSI with a focus on, or large enough numbers to examine, the specific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male factor infertility. From the limited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relation to the source of the sperm and aetiology of infertility in the presence of ICSI, there appears to be no increased risk of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There is, however, a small increase in both de novoand inherited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 In terms of growth and neurodevelopment, there are very few studies, and so far, no adverse outcomes have been found in young children whose fathers have a sperm defect. The origin of the sperm used in ICSI does not have a major influence on the early life outcomes for the offspring, but transgenerational and epigenetic effects remain unknown. When the male factor infertility is known or thought to be due to a Y-chromosome deletion, this inform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young male offspring at a time that will ensure his own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plans are optim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icsi male factor infertility NEURODEVELOPMENT offspring outcomes Y-chromosome deletions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utcome after Transfer of Cryopreserved and Fresh Embryos Originating from Conventional IVF andICSI
8
作者 Su-yingLIU Jin-lanHAN Zhu-diLU YingCAO BinTENG YuZHENG Xian-dongPENG HuaCHEN Jing-mingYAN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200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cryopreservation on early cleavage stage (d 2) embryos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Embryo survival rate, implantation rates an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s per transfer...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cryopreservation on early cleavage stage (d 2) embryos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Embryo survival rate, implantation rates an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s per transfer from fresh and cryopreserved cycl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02, in a total of 628 thawing cycles in which 1 876 embryos were thawed, the embryo survival rate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IVF and ICSI group (88.09% and 88.95%,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plantation rates both between the frozen and fresh IVF groups (19.19% and 21.07%, respectively) and between the frozen and fresh ICSI groups (15.22% and 15.64%, respectively),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ither between frozen IVF and frozen ICSI groups (P<0.05) or between fresh IVF and fresh ICSI groups (P<0.01). The clinical preg- nancy rates in the frozen and fresh IVF groups were 45.86% and 43.43%, respec- tively (P>0.05).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of the frozen ICSI group was 42.07%,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resh ICSI (35.43%),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Th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between fresh IVF and fresh ICSI was signifi- 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frozen-thawed embryos at early cleavage stage had equivalent pregnancy rates as that of fresh embry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OPRESERVATION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in-vitro fertilization (ivf)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9
作者 Arie A.Polim Nining Handayani +4 位作者 Tri Aprilliana Roza Silvia Batara Sirait Arief Boediono Ivan Sin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2021年第2期49-55,共7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of different serum estradiol levels on the trigger day with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outcomes of in-vitro fertilization(IVF)cycles comprising a single fresh top-quality blasto...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of different serum estradiol levels on the trigger day with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outcomes of in-vitro fertilization(IVF)cycles comprising a single fresh top-quality blastocyst transfer.Methods: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performed in Morula IVF Clinic Jakarta.Five hundred forty-two women were recruited and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ir serum estradiol levels on the trigger day of follicular maturation as follows:<2000 pg/mL,2000-2999 pg/mL,3000-3999 pg/mL,and≥4000 pg/mL.Clinical pregnancy and miscarriage rates were evaluated as the primary outcomes and embryology laboratory results as the secondary outcomes which consisted of the number of retrieved,mature,and fertilized oocytes,the total sum of derived embryos,and top-quality embryos at cleavage and blastocyst stage.Results:Clinical pregnancy and miscarriage rates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 groups(P>0.05).Nonetheless,the study demonstra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the serum estradiol levels with the overall laboratory outcomes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retrieved,mature,and fertilized oocytes,the total sum of derived embryos,and top-quality embryos at cleavage and blastocyst stage(P<0.001).The subject group with estradiol level of≥4000 pg/mL was superior to the other groups in its respective median number of retrieved,mature,fertilized oocytes,total derived embryos,and top-quality cleavage-and blastocyst-stage embryos.Conclusions:Although an apparent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observed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laboratory outcomes,serum estradiol level on hCG trigger day i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itro fertilization ESTRADIOL ivf outcomes Single blastocyst transfer
下载PDF
原发不孕患者IVF/ICSI方案的选择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晶 丛林 +4 位作者 曹云霞 魏兆莲 周平 章志国 赵济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不孕患者伴有不同病因时,如何选择IVF(体外受精)/ICSI(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方案。方法:将200例200个周期行IVF方案的原发性不孕症患者,根据有无明确导致不孕的因素分为A、B两大组,再按受精率(受精卵子教/取... 目的:探讨原发不孕患者伴有不同病因时,如何选择IVF(体外受精)/ICSI(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方案。方法:将200例200个周期行IVF方案的原发性不孕症患者,根据有无明确导致不孕的因素分为A、B两大组,再按受精率(受精卵子教/取卵所获的MII期卵子总数)高低划分为受精率高、低各两组,比较4组之间人数所占比例、优质胚胎教、妊娠率有无差异;观察受精率低人群不孕年教分布;比较受精率高、低两组平均不孕年教有无差异。结果:受精率低的患者例教在A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受精率高组VS受精率低组:χ^2=18.632,P〈0.05),B组妊娠率和优质胚胎平均教低于A组;总体受精率低的患者平均不孕年教长于受精率高的患者,但差异无显著性(受精率高组VS受精率低组:6.26±3.287VS5.75±2.795;P〉0.05),受精率低的患者不孕年教分布在5~7年。结论:无明确病因且多年不孕的患者,需告知有不受精的风险,选择ICSI或部分ICSI是有必要的,而这部分患者如能有足够的优质胚胎移植,妊娠率则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不孕 受精率 不孕年教 不孕原因 ivf/icsi
下载PDF
不同位置子宫内膜息肉TCRP术后对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媛 李懋 +3 位作者 梁新新 张琬琳 杨弘睚 肖西峰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06-1211,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位置子宫内膜息肉(EPs)患者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对IVF/ICSI-ET助孕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明确诊断为EPs、行TCRP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Ps位置不同分... 目的分析不同位置子宫内膜息肉(EPs)患者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后对IVF/ICSI-ET助孕治疗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明确诊断为EPs、行TCRP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Ps位置不同分为3组:单纯前壁息肉组(138个周期)、单纯后壁息肉组(148个周期)、前后壁合并息肉组(229个周期),收集3组患者术前、术后及助孕期间的相关变量及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患者402人次,总计515个IVF/ICSI周期。前后壁合并息肉组的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其他两组,3组间息肉数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患者胚胎移植时内膜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3组患者的活产率、临床妊娠率、早产率等妊娠结局进行单因素分析,上述妊娠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以单纯前壁息肉组为参照,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3组患者上述妊娠指标间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位置EPs患者经TCRP术后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对IVF/ICSI-ET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 ivf/icsi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下载PDF
携带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不孕症夫妇IVF/ICSI结局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建军 王玢 +2 位作者 陈华 王俊霞 孙海翔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携带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对不孕症夫妇IVF/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对其中一方携带inv(9)的不孕症夫妇作为研究组,158对与这些患者同一天取卵且夫妇双方染色体正常的不孕症夫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结局... 目的探讨携带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对不孕症夫妇IVF/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对其中一方携带inv(9)的不孕症夫妇作为研究组,158对与这些患者同一天取卵且夫妇双方染色体正常的不孕症夫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结局,同时比较男方与女方携带inv(9)时治疗结局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女方平均年龄、男方平均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天数、HCG日雌二醇(E2)、HCG日孕酮(P)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及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胚胎种植率(34.6%vs.51.1%)及临床妊娠率(53.8%vs.66.1%)略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产率也无统计学差异(53.8%vs50.8%,P>0.05);男方携带inv(9)时精子活率下降[(16.8±15.7)%vs.(31.7±10.0)%,P=0.03)、精子畸形率增加[(87.8±4.8)%vs.(82.7±2.8)%,P=0.02),同时男方携带inv(9)的不孕症夫妇受精方式为ICSI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方携带inv(9)者(50.0%vs.0%,P=0.01),但两者临床结局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携带inv(9)不影响IVF/ICSI治疗新鲜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但是携带inv(9)可以影响精子的质量及功能,ICSI比例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 ivf/icsi 新鲜胚胎移植 临床结局
下载PDF
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在IVF、ICSI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娟华 刘炜培 +3 位作者 张四友 张羽虹 李颖嫦 王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3183-3185,共3页
目的探讨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在IVF、IC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并将获得的精子悬液应用于IVF或ICSI治疗周期。结果精液经处理后,精子密度由(33.86±20.42)×109/L提高到... 目的探讨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在IVF、IC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并将获得的精子悬液应用于IVF或ICSI治疗周期。结果精液经处理后,精子密度由(33.86±20.42)×109/L提高到(60.28±41.76)×109/L,活动率由(46.73±10.36)%提高到(85.67±15.31)%,而畸形率则由(30.28±23.44)%降低到(10.49±5.2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白细胞及细胞碎片等非精子成分明显减少。87对夫妇共进行119个IVF或ICSI治疗周期,其中42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5.3%。结论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较好的精子优选方法,应用于IVF或ICSI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eception^TM 精子优选 常规体外授精(ivf)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
下载PDF
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助孕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兰兰 蔡嘉力 任建枝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中心行首次IVF治疗的5 029个取卵周期,IVF受精4-6h后根据第二极体的排出情况判断受精与否,对半数以上卵母细胞未受精的患者实施补救ICSI,其... 目的探讨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中心行首次IVF治疗的5 029个取卵周期,IVF受精4-6h后根据第二极体的排出情况判断受精与否,对半数以上卵母细胞未受精的患者实施补救ICSI,其余患者继续行常规IVF,比较补救ICSI组(n=413)及常规IVF组(n=4 616)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临床结局,并计算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临床结局的贡献值。结果早期补救ICSI组原发性不孕患者的比例及不育年限显著高于常规IVF组,输卵管及盆腔因素患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常规IVF组,基础FSH显著低于常规IVF组,窦卵泡数显著高于常规IVF组(P均〈0.01);补救ICSI组获得了较多的卵母细胞数[(9.65±5.20)vs.(8.89±5.48)个]及成熟卵数[(8.36±4.56)vs.(7.88±5.01)个](P〈0.01),但受精数[(6.22±3.70)个]与优质胚胎数[(2.94±2.76)个]均显著低于常规IVF组[分别为(7.05±4.74)个、(3.40±3.03)个](P〈0.05),同时多原核(≥3PN)胚胎率(5.85%)也显著低于常规IVF组(8.26%)(P〈0.01);两组患者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补救ICSI对首次IVF周期双原核(2PN)受精率的贡献值为4.25%,对优质胚胎率的贡献值为3.67%,对临床妊娠率的净贡献值为2.72%,总贡献值为3.49%。结论早期补救ICSI取得了和常规IVF相似的临床结局,有效提高了首次IVF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是针对IVF周期受精完全失败或低受精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si ivf 临床结局
下载PDF
精子功能检测对选择IVF或ICSI治疗不育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德一 朱伟杰 H.W.GordonBaker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3-199,共7页
本文评价了精子功能检测对选择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精子注射(ICSI)治疗不育症的临床意义。精子功能缺陷所导致的精子与透明带结合反应(即透明带结合、透明带诱发顶体反应和透明带穿透)异常是IVF受精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常规精液分析中... 本文评价了精子功能检测对选择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精子注射(ICSI)治疗不育症的临床意义。精子功能缺陷所导致的精子与透明带结合反应(即透明带结合、透明带诱发顶体反应和透明带穿透)异常是IVF受精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常规精液分析中,精子形态学测定对预测精子受精能力最有价值,但精子形态学评估则是最难做准确和稳定。IVF受精失败的卵子是很有用的生物材料,可用来测定精子形态和顶体功能。人卵透明带有选择性地与正常形态和完整顶体的精子相结合。透明带诱发顶体反应与精子穿透明带的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在不明原因不育症患者中,约25%的不育原因可能是透明带诱发顶体反应缺陷或低下所引起。在严重畸形精子症(正常形态率≤5%)、少精子症的不育病人中,精子与透明带结合异常比率很高。因此,临床上应把这些有精子缺陷,尤其是会影响精子与透明带结合的患者检测出来,采用ICSI治疗,避免这些病人用IVF治疗而导致很低的受精率。精子形态学分析和精子与透明带结合试验有助于临床选择IVF或ICSI治疗不育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精子功能试验 精卵结合反应 ivf icsi
下载PDF
ICSI术改善前次IVF周期中多精受精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志鹏 孙海翔 +6 位作者 胡娅莉 张宁媛 陈林君 王玢 赵静 蒋益群 曾惠明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73-976,共4页
目的:探索ICSI术改善前次IVF周期中多精受精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共37例患者,其IVF周期三原核合子的比例高于35%,重复周期采用ICSI术治疗。比较ICSI周期与IVF周期的双原核率、三原核率、正常胚胎数、移... 目的:探索ICSI术改善前次IVF周期中多精受精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共37例患者,其IVF周期三原核合子的比例高于35%,重复周期采用ICSI术治疗。比较ICSI周期与IVF周期的双原核率、三原核率、正常胚胎数、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结果:ICSI周期患者年龄显著高于IVF周期,而促性腺激素使用剂量、E2值与IVF周期无显著差异,ICSI周期hCG注射日卵泡数(≥14 mm)、获卵数及成熟卵子数均显著低于IVF周期。ICSI后双原核的比例显著高于IVF周期(74.24%vs34.42%;P<0.01),而三原核的比例显著低于IVF周期(11.57%vs 51.04%;P<0.01)。ICSI后获得正常胚胎数显著高于IVF组(3.83±2.08 vs 2.52±1.71;P<0.01)。IVF周期移植31例,4例妊娠,均为单胎。ICSI周期移植36例,14例妊娠,其中3例双胎,11例单胎。ICSI周期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显著高于IVF周期(38.89%vs12.90%;28.33%vs 7.41%;P均<0.01)。结论:对于前次IVF多精受精比例较高的患者,重复周期采用ICSI术可以增加正常受精胚胎数,能有效改善重复周期患者多精受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体外受精 多精 胚胎 辅助生殖技术
下载PDF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基础TSH对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巧花 张育婧 +3 位作者 丘文漪 于岚 王璐 张翠莲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助孕治疗的1 083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TSH和TG-Ab水...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对IVF/ICSI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助孕治疗的1 083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TSH和TG-Ab水平不同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4组:A组(0.3 mIU/L≤TSH<2.5 mIU/L,TG-Ab阴性,n=649);B组(0.3 mIU/L≤TSH<2.5 mIU/L,TG-Ab阳性,n=24);C组(2.5 mIU/L≤TSH<4.2 mIU/L,TG-Ab阴性,n=378);D组(2.5 mIU/L≤TSH<4.2 mIU/L,TG-Ab阳性,n=32)。比较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相关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4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基础性激素水平、基础窦卵泡数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组的TSH水平显著高于A、B组(P<0.05)。Gn总剂量、Gn天数、获卵数、平均移植胚胎数等促排卵指标4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患者的受精率、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双胎率及活产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略低于A、B、C三组,ICSI周期率略高于A、B、C三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基础TSH水平在2.5~4.2 mIU/L之间、TG-Ab阳性的患者行IVF-ET助孕时,其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有下降趋势,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ivf/icsi 自然流产
下载PDF
男性乙肝病毒感染对精子质量及IVF/ICSI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苑丽华 孙振高 +4 位作者 宋景艳 王天琪 姜华颖 撒元红 肖继梅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51-955,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寻求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不孕夫妇数量逐年增加,在术前查体中发现部分夫妇中的一方或双方为HBV感染的数量也逐年增加。男性HBV感染对精子质量、生育力、IVF/ICSI妊娠结局及安全性...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寻求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不孕夫妇数量逐年增加,在术前查体中发现部分夫妇中的一方或双方为HBV感染的数量也逐年增加。男性HBV感染对精子质量、生育力、IVF/ICSI妊娠结局及安全性、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成为生殖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HBV感染 精子质量 生育力 ivf/icsi结局 新生儿结局
下载PDF
常规IVF授精后20-22h ICSI再授精的预后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凤英 张美姿 +3 位作者 张云山 高企贤 王小茹 李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7-669,共3页
目的:比较补救ICSI和同期实施的ICSI结果并评估补救ICSI的预后.方法:自2000-04/2003-05我中心613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有24个精液指标正常的常规IVF治疗周期为完全受精失败或(和)几乎完全受精失败,共有215个未受精的卵于... 目的:比较补救ICSI和同期实施的ICSI结果并评估补救ICSI的预后.方法:自2000-04/2003-05我中心613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有24个精液指标正常的常规IVF治疗周期为完全受精失败或(和)几乎完全受精失败,共有215个未受精的卵于常规IVF授精后20~22 h实施ICSI再授精(补救ICSI),为补救ICSI组;同时期实施的178个周期的ICSI为对照组,将两组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补救ICSI组受精率为48.4%,低于对照组受精率为5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植入率分别为28.1%和9.8%,而补救ICSI组获得3例妊娠,妊娠率为12.5%和植入率为4.3%,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两项指标明显高于补救ICSI组.遗憾的是补救ICSI组3例妊娠中有2例流产,1例胎死腹中行引产.结论:尽管补救ICSI的预后非常差,但为了避免周期取消并为不孕夫妇争取一次受孕的机会,可以考虑实施补救ICSI.关键是实施补救ICSI的时间选择,使卵处于最适宜的受精窗口内,获得有活力的胚胎并提高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术 体外受精 完全受精失败 补救icsi 植入率 临床妊娠率 流产
下载PDF
全胚冷冻后行FET避免IVF/ICSI—ET助孕治疗中、重度OHSS发生风险 被引量:6
20
作者 龚斐 宗豫容 +5 位作者 张顺吉 朱文兵 蔡素芬 陆长富 卢光琇 林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4310-4312,共3页
目的比较对于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后有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或取消鲜胚移植行全胚冷冻、冻胚移植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 目的比较对于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后有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或取消鲜胚移植行全胚冷冻、冻胚移植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在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助孕存在OHSS发生高风险的共1 578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行鲜胚移植或取消移植行全胚冷冻后冻胚移植(FET)两种不同处理方式所获得的妊娠结局及处理后OHSS发生率。结果 2010年鲜胚移植共计9 009周期,OHSS高风险患者共计1 578周期(E2≥4 000pg/mL或取卵数≥30个)。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为1 284周期,其临床妊娠率为60.9%;全胚冻存294周期,行首次FET为250周期,临床妊娠率54.0%(P<0.05);两组的着床率分别为39.7%(1111/2 802)和35.7%(185/518),流产率分别为9.7%(76/782)和8.9%(12/135)。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鲜胚移植后发生重度OHSS共46周期,其发生率为3.6%(46/1 284),高于全胚冷冻组0.3%(1/294),亦高于全年度非OHSS高风险鲜胚移植患者的1.3%(100/7 725周期)(P<0.05)。结论 OHSS高风险患者进行全胚冷冻后冻胚移植首周期较鲜胚移植能有效避免重度OHS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HSS ivf/icsi-ET 全胚冷冻 FE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