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地枫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俞建平 戚雁飞 祝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对假地枫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色谱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假地枫皮的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苷(querc itrin,Ⅰ)、槲皮素(quercetin,Ⅱ)、未知化合物(Ⅲ)。结论Ⅰ、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假地枫皮 槲皮苷 槲皮素
下载PDF
假地枫皮中二萜酸类化合物研究(英文)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平 Gloria Karagianis Peter G Waterman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09-312,共4页
从八角属植物假地枫皮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二萜酸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1H1HCOSY、NOESY、HSQC和HMBC),分别鉴定为4epidehydroabieticacid(1)、4episandaracopinaricacid(2)、4epiabieticacid(3)、4epiisopimar... 从八角属植物假地枫皮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二萜酸类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1HNMR、13CNMR、1H1HCOSY、NOESY、HSQC和HMBC),分别鉴定为4epidehydroabieticacid(1)、4episandaracopinaricacid(2)、4epiabieticacid(3)、4epiisopimaricacid(4)和8,11,13,15abietatetraen19oicacid(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合物 酸类 二萜 石油醚提取物 八角属植物 NOESY 数据分析 ^13C COSY NMR 波谱
下载PDF
地枫皮、假地枫皮、大八角3种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布鸣 赖茂祥 +3 位作者 蔡全玲 彭维 郑学忠 田继军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6-240,共5页
本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地枫皮、假地枫皮、大八角3种植物树皮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用毛细管色谱从这3种植物挥发油中各分离出80多个以上的组分,共确认了其中的45种... 本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地枫皮、假地枫皮、大八角3种植物树皮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用毛细管色谱从这3种植物挥发油中各分离出80多个以上的组分,共确认了其中的45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均占各挥发油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8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挥发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枫皮 假地枫皮 大八角 挥发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两种八角属木兰科植物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氚 何玲 +1 位作者 张陆勇 单牧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由于狭叶茴香属于我国的濒危野生物种之一,寻找狭叶茴香的理想替代药材非常必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狭叶茴香和假地枫皮这两种八角属植物的根皮提取物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大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模型,小鼠耳廓二... 目的:由于狭叶茴香属于我国的濒危野生物种之一,寻找狭叶茴香的理想替代药材非常必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狭叶茴香和假地枫皮这两种八角属植物的根皮提取物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大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模型,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模型以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评价这两种注射液的抗炎活性。小鼠热板致痛模型和小鼠醋酸致痛模型评价这两种注射液的镇痛活性。结果:这两种注射液均表现出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结果中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假地枫皮的根皮提取物注射液的抗炎镇痛作用与狭叶茴香的相当。实验结果显示,假地枫皮有可能成为狭叶茴香的理想替代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狭叶茴香 假地枫皮 抗炎 镇痛
原文传递
中药地枫皮及其伪品假地枫皮的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叶晓霞 王小敏 +3 位作者 陈善兰 赵仕花 吴仕蔓 杨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5-190,共6页
目的:评价和比较几个常用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地枫皮及伪品假地枫皮的鉴定作用。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地枫皮及假地枫皮样品,进行总DNA提取,选取核基因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叶绿体rbcL,mat K基因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 目的:评价和比较几个常用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地枫皮及伪品假地枫皮的鉴定作用。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地枫皮及假地枫皮样品,进行总DNA提取,选取核基因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叶绿体rbcL,mat K基因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纯化产物测序,利用Condon Code Aligner V3. 7. 1校对拼接。结果:地枫皮及假地枫皮rbcL序列进行多次PCR扩增及测序结果均不理想,初步推测地枫皮及假地枫皮rbcL序列太长,进化较慢,不适合作为地枫皮及假地枫皮种间鉴别;地枫皮及假地枫皮的matK基因序列测序成功率分别为0和76. 8%,可能是不同类群的植物matK序列的引物标准不一;对地枫皮及假地枫皮的ITS2序列PCR扩增及测序结果最为理想,测序的成功率分别为89. 3%及91. 2%,对测序结果序列进行分析,地枫皮的ITS2序列总长度均为268个碱基,存在2个变异位点;假地枫皮的ITS2序列总长度均为430个碱基,存在4个或3个变异位点。实验结果说明地枫皮及假地枫皮ITS2序列较短,有明显的变异性,便于扩增,表明ITS2序列用于地枫皮及假地枫皮的分子鉴定优于rbcL和matK序列。结论:ITS2序列作为标准的DNA条形码能够有效地鉴定地枫皮及其伪品假地枫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枫皮 假地枫皮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