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personic impact flash characteristics of a long-rod projectile collision with a thin plate target 被引量:2
1
作者 Yi-jiang Xue Qing-ming Zhang +4 位作者 Dan-yang Liu Ren-rong Long Yang-yu Lu Tian-fei Ren Liang-fei Go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375-383,共9页
Impact flash occurs when objects collide at supersonic speeds and can be used for real-time damage assessment when weapons rely on kinetic energy to destroy targets.However,the mechanism of impact flash remains unclea... Impact flash occurs when objects collide at supersonic speeds and can be used for real-time damage assessment when weapons rely on kinetic energy to destroy targets.However,the mechanism of impact flash remains unclear.A series of impact flash experiments of flat-head long-rod projectiles impacting thin target plates were performed with a two-stage light gas gun.The impact flash spectra for 6061 aluminum at 1.3e3.2 km/s collision speeds were recorded with a high-speed camera,a photoelectric sensor,and a time-resolved spectrometer.The intensity of the impact flash exhibited a pulse characteristic with time.The intensity(I)increased with impact velocity(V0)according to IfVn 0,where n?4.41 for V0>2 km/s.However,for V0<2 km/s,n?2.21,and the intense flash duration is an order of magnitude less than that of higher V0.When V0>2 km/s,a continuous spectrum(thermal radiation background)was observed and increased in intensity with V0.However,for V0<2 km/s,only atomic line spectra were detected.There was no aluminum spectral lines for V0<2 km/s,which indicated that it had not been vaporized.The initial intense flash was emission from excited and ionized ambient gases near the impact surface,and had little relationship with shock temperature rise,indicating a new mechanism of impact fl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impact flash Radiation intensity impact flash mechanism Environmental luminescence
下载PDF
Flash X-ray radiography technique to study the high velocity impact of soft projectile on E-glass/epoxy composite material
2
作者 B.Venkata Ramudu C.Jayarami Reddy V.Madh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high velocity impact of 9 mm soft lead projectile on 10 mm and 30 mm thick Eglass/epoxy composites was studied using a 450 kV Flash X-ray radiography(FXR) system.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FXR ...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high velocity impact of 9 mm soft lead projectile on 10 mm and 30 mm thick Eglass/epoxy composites was studied using a 450 kV Flash X-ray radiography(FXR) system.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FXR imaging, such as effect of ratio of target to film(TF) and source to target(ST) distances and X-ray penetration thickness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were optimized based on clarity and the actual dimensions of the objects. The optimized parameters were used in the FXR imaging of the ballistic event of 9 mm soft projectile on E-glass/epoxy composite. The real time deformation patterns of both the projectile and composite target during the ballistic impact were captured and studied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The notable failure modes of the 10 mm thick target with time include fibre breakage, bulging on the back side, delamination, recovery of the bulging, reverse bulging and its recovery. However, with increase in thickness of the target to 30 mm the only failure mechanism observed is the breaking of fibres. The ballistic impact event was also numerically simulated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LS-DYNA software. The numerically simulated deformation patterns of the projectile and target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are closely matching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adiographic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 X-ray RADIOGRAPHY E-Glass/epoxy composite BALLISTIC impact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易发区早期识别方法研究
3
作者 刘海知 徐辉 +5 位作者 包红军 宋巧云 鲁恒 闫旭峰 狄靖月 杨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73,共17页
针对山洪灾害防治研究工作中只关注暴雨-洪水的作用,忽视泥沙淤积导致的洪水-泥沙耦合致灾的问题,重建考虑松散固体物源储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子体系,面向山区小流域复杂下垫面环境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多重共线性检... 针对山洪灾害防治研究工作中只关注暴雨-洪水的作用,忽视泥沙淤积导致的洪水-泥沙耦合致灾的问题,重建考虑松散固体物源储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子体系,面向山区小流域复杂下垫面环境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计算影响因子贡献度指标,通过不同类型的贡献度-集成学习耦合算法对阿坝州5250条小流域山洪水沙灾害易发度进行识别,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山区暴雨山洪水沙灾害早期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山洪水沙灾害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影响因子特定区间对于灾害发生具有更高敏感性,部分影响因子对于灾害发生的敏感性规律具有相似性。阿坝州东部、中南部部分地区以及西北部少部分地区为高易发区,与固体物源累积高频区较为接近,洪水-泥沙耦合致灾概率相对较大,较低和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阿坝州西部和西南部地区,与固体物源累积高频区重叠度较小,洪水在致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可能性相对较大。相对于山洪风险调查评估研究结果,基于数据驱动的山洪水沙灾害易发性早期识别结果的高易发区灾害密度更大,高风险覆盖度提高23.2—45.4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水沙 易发性 影响因子 早期识别 集成学习
下载PDF
衬底负偏置对FLASH器件耐久性退化的影响
4
作者 石凯 许铭真 谭长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5-1119,共5页
研究了ETOXTM结构FLASHmemory单元器件在VFG≈VD/2的热载流子写入应力条件下,衬底负偏置对单元器件耐久性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既定的栅、漏偏置条件下,随着衬底负偏置的增加,器件耐久性退化会出现极小值.综合考虑了器件耐久性退化以... 研究了ETOXTM结构FLASHmemory单元器件在VFG≈VD/2的热载流子写入应力条件下,衬底负偏置对单元器件耐久性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既定的栅、漏偏置条件下,随着衬底负偏置的增加,器件耐久性退化会出现极小值.综合考虑了器件耐久性退化以及写入效率两方面的要求以后,确定了在VFG≈VD/2热载流子写入应力模式下,FLASHmemory单元器件具有增强写入效率以及最小耐久性退化的最佳衬底负偏置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 MEMORY 热载流子 耐久性 碰撞电离
下载PDF
暴雨山洪水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卫 岳志远 +1 位作者 孙楠 马美红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4,20,共8页
暴雨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预测难度高,其预报是水文学及水动力学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深入理解暴雨山洪响应机理是准确预测山洪灾害的关键。暴雨山洪通常发生在资料较为匮乏的小流域,给适用于较大流域的水文模型应用带来了挑战... 暴雨山洪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预测难度高,其预报是水文学及水动力学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深入理解暴雨山洪响应机理是准确预测山洪灾害的关键。暴雨山洪通常发生在资料较为匮乏的小流域,给适用于较大流域的水文模型应用带来了挑战;而暴雨山洪完整水动力学方法对历史资料需求低,充分考虑了暴雨山洪形成与演化的物理机制,能够准确地描述降雨-产汇流-沟道洪水演进的全过程,减小了暴雨山洪预报的不确定性。首先比较了应用水文学方法和水动力学方法模拟暴雨山洪的优缺点;其次,详细梳理了暴雨山洪水动力学模拟的关键技术,特别是结合暴雨山洪非规则坡面流动的特点,总结概括了浅水动力学控制方程离散中的地形源项和阻力源项处理方法;系统探究了暴雨山洪水动力学关键物理影响因子(降雨、下渗、阻力等)作用规律及其定量化方法;最后,展望了暴雨山洪水动力学模型精度、计算效率、应用领域等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山洪 水动力学模型 物理影响因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球形弹丸超高速正撞击薄板破碎状态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迟润强 庞宝君 +3 位作者 何茂坚 管公顺 杨震琦 朱耀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1-236,共6页
利用闪光x射线照相系统拍摄了直径6.35mm的铝球以2.23~5.26km/s的速度正撞击薄铝板的过程并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弹丸从塑性变形到完全破碎的发展过程。给出了球形弹丸内部应力波传播的定性描述,提出弹丸形态变化包括3个阶... 利用闪光x射线照相系统拍摄了直径6.35mm的铝球以2.23~5.26km/s的速度正撞击薄铝板的过程并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弹丸从塑性变形到完全破碎的发展过程。给出了球形弹丸内部应力波传播的定性描述,提出弹丸形态变化包括3个阶段。在塑性变形阶段,弹丸变形随撞击速度和板厚的增大而增大;弹丸主体部分发生临界破碎时的撞击速度随薄板厚度增大而减小,当板厚超过一定值时,该速度基本相同,不受板厚影响;在完全破碎阶段,随撞击速度的增加,弹丸主体部分材料的径向速度增大,碎片尺寸减小,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超高速撞击 闪光x射线照相 弹丸 空间碎片
下载PDF
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产生闪光的辐射演化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唐恩凌 张庆明 +4 位作者 张薇 杨明海 相升海 李乐新 贺丽萍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54-2458,共5页
为研究超高速碰撞产生闪光的辐射演化特征,利用建立的瞬态光纤高温计测量系统结合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进行了4种实验条件下的超高速碰撞实验。每组实验使用一组光纤探头,基于实验所获原始数据结合标定,通过Matlab编程处理得到了给定实... 为研究超高速碰撞产生闪光的辐射演化特征,利用建立的瞬态光纤高温计测量系统结合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进行了4种实验条件下的超高速碰撞实验。每组实验使用一组光纤探头,基于实验所获原始数据结合标定,通过Matlab编程处理得到了给定实验条件及光纤探头安装方案条件下的闪光强度演化,利用比率法得到碰撞闪光的辐射温度演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488~667nm波长范围内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产生的闪光强度与辐射温度峰值随碰撞角度(与靶板平面的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碰撞闪光 高温计 辐射
下载PDF
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产生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规律 被引量:5
8
作者 唐恩凌 李振波 +8 位作者 韩雅菲 王睿智 贺丽萍 刘淑华 王猛 相升海 夏瑾 郭凯 马建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44-952,共9页
为了描述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产生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规律,利用瞬态光纤高温计测量系统并结合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开展了弹丸以30°的入射角度和不同碰撞速度条件下的超高速撞击实验。基于闪光辐射强度和辐射温度的实验数据处理得到... 为了描述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产生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规律,利用瞬态光纤高温计测量系统并结合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开展了弹丸以30°的入射角度和不同碰撞速度条件下的超高速撞击实验。基于闪光辐射强度和辐射温度的实验数据处理得到了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在撞击点附近产生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最大闪光辐射温度,基于大量实验,建立了撞击点附近最大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模型。并结合Origin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拟合,得到了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辐射温度随探测点到着靶点间距离变化的拟合函数关系式。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相近碰撞速度、相同碰撞角度条件下,在同一椭球面上不同探测点位置处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最大闪光温度差别不大,验证了撞击产生的闪光辐射以近似椭球的形状向外膨胀,随着等离子体云的向外膨胀,离碰撞点越远产生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最大闪光辐射温度均越小;在相同碰撞角度、不同碰撞速度条件下,在同一椭球面上不同探测点位置处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和最大闪光温度均随碰撞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该研究在导弹拦截、天体物理及深空探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闪光辐射强度 闪光辐射温度 空间演化模型 闪光辐射演化规律
下载PDF
超高速碰撞2024-T4铝靶产生的闪光强度测量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薇 唐恩凌 +3 位作者 相升海 杨明海 李乐新 于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412-3416,共5页
为了研究超高速碰撞产生的闪光强度特征,利用建立的光学高温计测量系统并结合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进行了2种实验条件下的超高速碰撞实验。每组实验使用2组光纤探头,1组为直接对准碰撞点安装,另1组为侧向对准碰撞点安装。通过实验所获原... 为了研究超高速碰撞产生的闪光强度特征,利用建立的光学高温计测量系统并结合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进行了2种实验条件下的超高速碰撞实验。每组实验使用2组光纤探头,1组为直接对准碰撞点安装,另1组为侧向对准碰撞点安装。通过实验所获原始数据的分析表明:在给定实验条件及光纤探头安装方案下,在405~633nm波长范围内超高速碰撞2024-T4铝靶产生的闪光强度峰值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强;在波长为667nm附近闪光强度峰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碰撞闪光 高温计 闪光强度
下载PDF
PMT在测量超高速碰撞闪光趋势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恩凌 张庆明 黄正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286,共4页
为了研究超高速碰撞闪光强度和趋势,设计了超高速碰撞闪光光电倍增管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由4通道组成,由光纤探头采集的不同波长的闪光信号经光纤输入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放大后输入示波器.通过不同碰撞条件下的二级轻气... 为了研究超高速碰撞闪光强度和趋势,设计了超高速碰撞闪光光电倍增管测量系统.该测量系统由4通道组成,由光纤探头采集的不同波长的闪光信号经光纤输入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放大后输入示波器.通过不同碰撞条件下的二级轻气炮加载实验测出给定位置、方位角和不同碰撞条件下的碰撞闪光趋势,根据测量系统的标定计算出碰撞闪光强度.实验结果表明,碰撞闪光的特点比较明显,强度峰值信号首先出现,其后伴随持续的黑体辐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闪光 超高速碰撞 光电倍增管(PMT)
下载PDF
高速碰撞诱发闪光辐射温度的测量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雅菲 唐恩凌 +7 位作者 贺丽萍 王猛 郭凯 夏瑾 刘淑华 马建军 王睿智 李振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3-660,共8页
为实现对高速碰撞诱发的闪光辐射温度进行实验测量及误差分析,建立了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及闪光辐射温度测量系统。采用聚碳酸酯弹丸分别以6 km/s、3.9 km/s的速度垂直撞击2A12铝靶,利用瞬态光纤高温计采集闪光信号,通过比色法计算不同... 为实现对高速碰撞诱发的闪光辐射温度进行实验测量及误差分析,建立了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及闪光辐射温度测量系统。采用聚碳酸酯弹丸分别以6 km/s、3.9 km/s的速度垂直撞击2A12铝靶,利用瞬态光纤高温计采集闪光信号,通过比色法计算不同碰撞条件下的闪光辐射强度及辐射温度。依据普朗克辐射定律计算了不同波长及温度条件下的闪光辐射强度理论值,与实验测量结果相比较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分别采用双色测温法的不同波长组合及四色测温法计算了闪光辐射温度及其平均温度,通过计算标准差分析了波长的选取对闪光辐射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实验测量得到的闪光辐射强度值偏低,采用双色测温法计算闪光辐射温度时波长的选取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波长间隔越大计算结果误差越小(误差最小值实验No.1为68.25 K,实验No.2为30.67 K);四色测温法计算得到的闪光辐射温度与平均温度相近(误差实验No.1为72.88 K,实验No.2为63.66 K),因此采用比色法计算闪光辐射温度时应尽量选取大间隔波长或多个波长参与计算以降低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碰撞 闪光辐射强度 闪光辐射温度 瞬态光纤高温计 误差分析
下载PDF
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产生闪光辐射的速度及角度效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恩凌 许红杰 +4 位作者 张庆明 王猛 相升海 夏瑾 杨明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6-210,共5页
为了研究超高速碰撞产生闪光辐射的速度及角度效应,利用建立的瞬态光纤高温计测量系统结合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进行了6种实验条件下的超高速碰撞实验。每组实验使用一组光纤探头,基于实验所获原始数据结合标定,通过Matlab编程处理得到... 为了研究超高速碰撞产生闪光辐射的速度及角度效应,利用建立的瞬态光纤高温计测量系统结合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进行了6种实验条件下的超高速碰撞实验。每组实验使用一组光纤探头,基于实验所获原始数据结合标定,通过Matlab编程处理得到了给定实验条件及光纤探头安装条件下,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产生的闪光辐射与碰撞速度和弹丸入射角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产生的闪光辐射在温度峰值出现前近似与碰撞速度和弹丸入射角度(弹道与靶板平面的夹角)正弦乘积的平方成正比;碰撞闪光辐射在温度峰值出现后近似与碰撞速度和弹丸入射角度正弦乘积的0.75次幂成正比,与理论推导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碰撞闪光 辐射温度 速度效应 角度效应
下载PDF
超高速碰撞闪光强度与碰撞角度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恩凌 肖建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35-1938,共4页
为了测量超高速碰撞过程中产生的闪光现象,进而研究相近碰撞速度、不同入射角度(弹道与靶板平面的夹角)条件下超高速碰撞产生闪光在整个物理过程的闪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设计了适用于瞬态闪光测量的光学高温计测量系统。通过二级轻... 为了测量超高速碰撞过程中产生的闪光现象,进而研究相近碰撞速度、不同入射角度(弹道与靶板平面的夹角)条件下超高速碰撞产生闪光在整个物理过程的闪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设计了适用于瞬态闪光测量的光学高温计测量系统。通过二级轻气炮加载LY12球形铝弹丸,运用设计的瞬态高温计测量系统分别进行了入射角度为30°,45°,60°和90°相近碰撞速度条件下碰撞LY12铝靶产生闪光现象的测量。获得了平均碰撞闪光强度峰值与碰撞角度的关系,平均碰撞闪光强度峰值随碰撞角度的减小而增大,碰撞角度为30°时表现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闪光 超高速碰撞 高温计 Planck辐射
下载PDF
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产生的热辐射演化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雅菲 唐恩凌 +1 位作者 郭凯 贺丽萍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4-381,共8页
为研究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产生的热辐射演化特征,构建了超高速碰撞产生热辐射的测量系统。采用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相近碰撞速度(约3 km/s)、不同弹丸入射角度(弹道与靶板平面的夹角)下的闪光辐射强度、闪光辐射温度... 为研究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产生的热辐射演化特征,构建了超高速碰撞产生热辐射的测量系统。采用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相近碰撞速度(约3 km/s)、不同弹丸入射角度(弹道与靶板平面的夹角)下的闪光辐射强度、闪光辐射温度、光谱辐射能量、辐射源面积及发光效率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闪光辐射强度、闪光辐射温度及光谱辐射能量均呈现急剧上升后缓慢衰减的特征,并且随着弹丸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闪光辐射温度达到峰值后辐射源面积继续上升;弹丸入射角度越小发光效率越高,实验中发光效率数量级为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闪光辐射强度 闪光辐射温度 光谱辐射能量 发光效率
下载PDF
强冲击LY12铝靶产生闪光的辐射强度演化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恩凌 施晓涵 +5 位作者 王猛 相升海 刘淑华 杨明海 张薇 李乐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53-258,共6页
采用理论推导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强冲击LY12铝靶产生闪光的辐射强度演化特征。利用建立的光纤瞬态高温计测量系统与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进行了6种实验条件下的强冲击实验。每组实验使用1组光纤探头,光纤探头直接对准碰撞点安装... 采用理论推导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强冲击LY12铝靶产生闪光的辐射强度演化特征。利用建立的光纤瞬态高温计测量系统与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进行了6种实验条件下的强冲击实验。每组实验使用1组光纤探头,光纤探头直接对准碰撞点安装。通过实验所获原始数据结合标定得到了闪光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实验条件及光纤探头安装方案下,闪光信号上升阶段的上升系数和衰减阶段的衰减系数在1~5之间。弹丸入射角度相同时,冲击速度越大,最大闪光辐射强度也越大。LY12铝弹丸强冲击LY12铝靶产生的最大闪光辐射强度,对测量波长为488~667nm范围内的幂指数值在7.5~9.0之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冲击 碰撞闪光 高温计 辐射强度 演化特征
下载PDF
高速碰撞过程中的图像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玉荣 徐守时 +3 位作者 唐润棣 张向荣 李鹏 刘冠兰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A期357-358,365,共3页
文中利用闪光 X 射线成像技术对直径为5mm 的铅弹丸以约3.1km/s 的速度撞击2mm 厚铅靶不同时刻产生的碎片云进行动态图像诊断,获取了高速碰撞过程中的碎片云序列图,并进行了定性分析,为碎片云的特性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 高速碰撞 碎片云 闪光 X 射线
下载PDF
超高速碰撞天然白云石板产生闪光的辐射温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相升海 王迪 +4 位作者 唐恩凌 施晓涵 张庆明 王猛 夏瑾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为研究超高速碰撞天然白云石板产生闪光温度衰减阶段的演化特征,利用二级轻气炮和瞬态光纤高温计,进行入射角度(与靶板平面的夹角)为45°、碰撞速度分别为1.9,4.2km/s两种条件下的超高速碰撞实验。根据冲击波理论,推导出超高速碰撞... 为研究超高速碰撞天然白云石板产生闪光温度衰减阶段的演化特征,利用二级轻气炮和瞬态光纤高温计,进行入射角度(与靶板平面的夹角)为45°、碰撞速度分别为1.9,4.2km/s两种条件下的超高速碰撞实验。根据冲击波理论,推导出超高速碰撞天然白云石板产生闪光温度衰减阶段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弹丸撞击靶板的速度越高,闪光辐射温度衰减的持续时间越长。闪光辐射温度衰减阶段的理论推导与实验数据一致性较好,闪光辐射温度衰减阶段的理论推导可对类似碰撞问题闪光辐射温度衰减阶段进行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白云石板 碰撞闪光 闪光温度 理论推导
下载PDF
超高速碰撞闪光强度与碰撞速度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恩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1-814,共4页
为了研究超高速碰撞过程中材料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碰撞闪光强度与碰撞速度的关系,采用理论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碰撞闪光强度I与碰撞速度v遵循指数关系。通过LY12铝弹丸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实验验证了碰撞闪光强度I与vn的关... 为了研究超高速碰撞过程中材料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碰撞闪光强度与碰撞速度的关系,采用理论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碰撞闪光强度I与碰撞速度v遵循指数关系。通过LY12铝弹丸超高速碰撞LY12铝靶实验验证了碰撞闪光强度I与vn的关系,且幂指数n值在3~4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碰撞闪光 冲击波 普朗克辐射 光电倍增管
下载PDF
超高速碰撞天然白云石板产生闪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恩凌 施晓涵 +7 位作者 张庆明 王迪 相升海 王猛 夏瑾 刘淑华 贺丽萍 韩雅菲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177,共6页
推导了碰撞产生闪光的射流起爆模型,并利用建立的光纤瞬态高温计测量系统和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进行了碰撞速度相近、弹丸入射角度分别为45°和60°(与靶板平面的夹角)时球状铝丸超高速碰撞天然白云石板产生闪光现象的实验测试... 推导了碰撞产生闪光的射流起爆模型,并利用建立的光纤瞬态高温计测量系统和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进行了碰撞速度相近、弹丸入射角度分别为45°和60°(与靶板平面的夹角)时球状铝丸超高速碰撞天然白云石板产生闪光现象的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弹丸为LY12铝、靶板为20mm厚的天然白云石板,碰撞速度分别为1.86km/s和1.96km/s时,弹丸入射角度为45°时的闪光强度峰值大于弹丸入射角度为60°时的闪光强度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射流起爆模型 碰撞闪光 光纤瞬态高温计 闪光强度
下载PDF
月球撞击闪光观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莉 王慎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5-271,共17页
月球撞击闪光是流星体撞击月球表面产生的闪光现象,回顾了20年来月球撞击闪光观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和西班牙的团队开展的监测计划,说明各计划对观测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贡献,并总结了主... 月球撞击闪光是流星体撞击月球表面产生的闪光现象,回顾了20年来月球撞击闪光观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和西班牙的团队开展的监测计划,说明各计划对观测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贡献,并总结了主要的观测和研究成果。利用长期积累的观测数据已经能够对撞击体的大小分布和流量提供一定的限制,但由于存在观测数据有限和撞击模型粗糙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它们进行改进。中国在月球撞击闪光观测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建议开展地基和针对月球背面的监测计划,为中国的探月工程和载人登月计划提供相关设施防护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 流星体 撞击闪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