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上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的形态及生理可塑性 被引量:2
1
作者 伍红琳 高毅 孙庆业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白茅是一种恶性杂草,对极端环境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作为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优势物种,白茅在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上形成大面积的白茅群落.本研究以铜陵杨山冲尾矿废弃地自然生长的白茅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 白茅是一种恶性杂草,对极端环境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作为自然生态恢复过程中的优势物种,白茅在铜陵铜尾矿废弃地上形成大面积的白茅群落.本研究以铜陵杨山冲尾矿废弃地自然生长的白茅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异质微环境下白茅形态和生理可塑性的表达及其适应性.结果表明:(1)不同样方苗的数量(SN)、苗高(SH)、根茎间隔子长(RD)、根茎总长(TLR)具较大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74%、59%、40%、78%;随基质养分水平的增加,SN、TLR显著增加,而SH、DR则明显减少,表现出很强的形态可塑性;(2)不同样方中,白茅根茎中还原糖(RS)、总磷(TPR)和总氮(TNR)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11%、74%和40%;根茎中的TPR和SS含量随基质养分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形态可塑性相比,白茅根茎生理可塑性较小,生长尾矿上的白茅主要通过形态可塑性适应尾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废弃地 白茅 克隆生长 可塑性 铜陵
下载PDF
尾矿定居对无性系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植物络合素合成的影响
2
作者 白秀 戚青青 +1 位作者 陈剑 王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485-17486,共2页
[目的]研究尾矿定居对白茅各组织合成植物络合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尾矿(污染样地)和未污染区域(对照样地)的一年生白茅,并研究其叶、根、茎、芽和根状茎的植物络合素的含量。[结果]污染地白茅根和根状茎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植物络... [目的]研究尾矿定居对白茅各组织合成植物络合素的影响。[方法]选取尾矿(污染样地)和未污染区域(对照样地)的一年生白茅,并研究其叶、根、茎、芽和根状茎的植物络合素的含量。[结果]污染地白茅根和根状茎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植物络合素(PCs)含量明显增加,但是叶、茎和芽的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其植物络合素(PCs)含量同样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白茅地下组织受到较多的氧化损伤,其地下组织诱导合成大量植物络合素(PCs),其有效的解毒机制使得地上组织受到较少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 植物络合素 丙二醛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中的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 Hance)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inn.) Beauv.)在生长初期氮磷营养分配
3
作者 沈章军 何磊 +1 位作者 黄俊 汤伟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01-103,113,共4页
对铜陵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和同区农田系统、安徽大学校园、合肥旱地四种生境中的中华结缕草和白茅的根、茎、叶器官中氮(N)、磷(P)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结缕草和白茅这两种植物的根、茎、叶中氮和磷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性(P&l... 对铜陵杨山冲铜尾矿废弃地和同区农田系统、安徽大学校园、合肥旱地四种生境中的中华结缕草和白茅的根、茎、叶器官中氮(N)、磷(P)浓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结缕草和白茅这两种植物的根、茎、叶中氮和磷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植物体内养分的浓度在物种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四种生境下两种植物体内氮和磷浓度均表现为叶>茎>根。两种植物各器官中磷的含量均低于氮的含量。铜尾矿中中华结缕草和白茅各器官内氮磷含量均低于其它三种生境,其中叶片的差异最少,表明它们已适应尾矿废弃地极端的营养贫瘠环境,以较小的养分要求完成了自身的生理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结缕草 白茅 铜尾矿 氮磷分配
下载PDF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and Toxicity Assessment of Imperata cylindrica (L.) P. Beauv. (Poaceae) Raw Extracts with Brine Shrimp (Artemia salina) Lethality Assay
4
作者 Anne Marie Léticia Konan Koffi Julien Golly +2 位作者 Adou Koffi Mathieu Kra Amissa Augustin Adima Essis Esmel Claude Lohoues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CAS 2022年第8期153-171,共19页
Background: Herbal medicinal preparations are used as dietary supplement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as alternative/complementary medicine.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herbal medicine raises the question of its safety and... Background: Herbal medicinal preparations are used as dietary supplements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as alternative/complementary medicine.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herbal medicine raises the question of its safety and efficacy. Numerous recorded cases of intoxication and toxicological studies reveal that medicinal plants can be toxic, which hinders their safe use. Plant intoxications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e plant organs and many extraction solvents. Little toxicological data on medicinal plants is available. The need to investigate is important for safe use. Imperata cylindrica, a poaceae, is one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for which few toxicological data are available. Materials & Methods: To expand toxicological data, water, 70% ethanol, and 30% acetone extracts of the leaves and roots, obtained by maceration and reflux methods, were used for phytochemicals molecules qualitative detection and toxicity test by the brine shrimp lethality assay. Results: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extract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lkaloids, polyphenolic compounds, saponins, and polyterpenoids. The toxicity endpoint was lethal concentration 50 (LC<sub>50</sub>). The leaves’ extracts LC<sub>50</sub> was between 489.78 μg/mL and 1066.6 μg/mL. As for the root extracts, the LC<sub>50</sub> was between 341.98 μg/mL and 1530 μg/mL. Discussion: The different compounds’ presence justifies the use of Imperata cylindrica as a medicinal plant. According to Clarkson classification the root extracts are moderately toxic (LC<sub>50</sub>: 168.47 μg/mL), and leaf extracts are weakly toxic (LC<sub>50</sub>: 527.25 μg/mL). The extrapolation made in relation to the Gosselin, Smith, and Hodge scale, allows us to characterize the Imperata cylindrica root and leaf extracts as non-toxic to humans by oral route. Conclusion: This result can be a base for more precise toxicologic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erata cylindrica POACEAE Phytochemical Analyses CYTOTOXICITY Artemia salina
下载PDF
Effect of short-term gavage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cogon grass (Imperata cylindrica L) root on the ovarian activity and estrus behavior of female mice
5
作者 Rini Widyastuti Arief Boediono +5 位作者 Mas Rizky Anggun Adipurna Syamsunarno Mohammad Ghozali Mulyanusa Amarullah Ritonga Alkaustariyah Lubis Sondi Robianto Jaqueline Sudim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2020年第2期70-76,共7页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hort-term gavage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Imperata cylindrica L root on the ovarian activity and estrus behavior of female mice.Methods:Eighteen virgin female ddY mice,8 to 10 weeks o...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hort-term gavage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Imperata cylindrica L root on the ovarian activity and estrus behavior of female mice.Methods:Eighteen virgin female ddY mice,8 to 10 weeks of age,weighing 22-25 g with regular estrus cycle,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Group 1 received 0.5%carboxymethylcellulose,whereas Groups 2 and 3 received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Imperata cylindrica L root at 90 and 115 mg/kg body weight(b.w.)per day by gavage for 20 days,respectively.All of the groups were checked before 9 a.m.daily for vaginal cytology to determine the estrus phase.On day 21,the mice were sacrificed to collect serum samples to quantify the concentrations of reproductive hormones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to determine changes in the reproductive organs based on their reproductive organ weight,histomorphology,and histomorphometry of ovarium and uterus.Results:The reproductive organ weight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was similar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90 mg/kg b.w.treatment group showed an increase in corpus luteum number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with few degenerated follicles and diminished oocytes.Moreover,the 115 mg/kg b.w.treatment group showed fewer primordial and primary follicles and an increase in corpus luteum number and a prolonged diestrus phase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d 90 mg/kg b.w.treatment groups.The histomorphology examination of the uterus showed that the thickness of myometrium and epithelium in the treated animals was similar to the control group.In addition,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level in the 115 mg/kg b.w.treatment group(P<0.05).Conclusions:Short-term gavage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Imperata cylindrica L root reduces the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serum level and follicul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erata cylindrica L ESTRUS cycle OVARY ENDOMETRIUM REPRODUCTIVE HORMONE
下载PDF
西藏麦类作物对恶性杂草白茅抑制作用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远 陈新兰 +2 位作者 央金 雷雪萍 姚小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9-302,共4页
以西藏青稞‘藏青2000’和小麦品种‘高原437’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西藏恶性杂草白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青稞和小麦品种对恶性杂草白茅种群数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不同密度的青稞对白茅种群数量和干重的抑制作用没... 以西藏青稞‘藏青2000’和小麦品种‘高原437’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西藏恶性杂草白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青稞和小麦品种对恶性杂草白茅种群数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不同密度的青稞对白茅种群数量和干重的抑制作用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小麦种植密度增大,白茅种群数量差异显著,而干重差异不显著;当小麦种植密度达到15 kg/667m^(2)时,抑制白茅的作用最佳。在青稞与小麦种植密度相同时,对白茅种群数量和干重的抑制差异极显著,小麦的抑草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防除 麦类作物 白茅 抑制作用 西藏
下载PDF
利用远缘杂交和未减数配子基因创制小麦加倍单倍体
7
作者 刘小娟 柳欣 +6 位作者 张明虎 郝明 甯顺腙 袁中伟 黄林 刘登才 张连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54-3161,共8页
未减数配子的结合实现染色体自动加倍,是多倍体物种起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作物单倍体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前期从四倍体小麦发掘出控制未减数配子形成的强效QTL位点QTug.sau-3B,并通过人工合成小麦为“桥梁”,将其导入到综合农艺... 未减数配子的结合实现染色体自动加倍,是多倍体物种起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作物单倍体育种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前期从四倍体小麦发掘出控制未减数配子形成的强效QTL位点QTug.sau-3B,并通过人工合成小麦为“桥梁”,将其导入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系中。本实验使用5份含未减数配子基因的优良小麦新品系与不含未减数配子基因的小麦推广品种的F1杂种作母本与3份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进行远缘杂交,共授粉4610朵小花,结实1965粒,经幼胚拯救获得244个幼胚,其中50个幼胚发育正常生长为50个小麦单倍体植株。由于小麦单倍体植株未减数配子基因的表达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对单倍体植株在相同光周期(18 h光照/6 h黑暗)下进行了不同温度25℃/18℃、25℃/15℃和25℃/10℃处理,结果表明,25℃/18℃和25℃/10℃条件下编号为H31单倍体植株能够结实,自交结实率分别为4.35%和2.41%。该研究结果为建立“基于小麦-白茅杂交实现染色体消除和未减数配子基因实现染色体自动加倍”的小麦单倍体育种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育种 白茅 未减数配子 幼胚拯救
下载PDF
白茅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朝东 李守峰 +3 位作者 邓仕明 姚兰 袁龙义 张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3-218,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白茅进行了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白茅不定根解剖结构为表皮、外皮层、厚壁机械组织层、皮层、内皮层和中柱;根茎结构为角质层、表皮、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皮层、厚壁机械组织层和髓。2)不定...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白茅进行了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白茅不定根解剖结构为表皮、外皮层、厚壁机械组织层、皮层、内皮层和中柱;根茎结构为角质层、表皮、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皮层、厚壁机械组织层和髓。2)不定根具内侧内皮层及其邻近皮层细胞、外侧表皮和皮下层组成的屏障结构;根茎具内侧厚壁机械组织层、外侧角质层和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组成的屏障结构,屏障结构胞壁具凯氏带、木栓质和木质素沉积的组织化学特点。3)白茅通气组织包括根中通气组织,茎皮层通气组织和维管束中的气腔。4)白茅的屏障结构和解剖结构是其适应湿地环境的重要特征,但是根茎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没有栓质化,髓部没有髓腔,推测其在湿地环境中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 解剖结构 质外体屏障结构 组织化学 通气组织
下载PDF
白茅根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明雷 王素贤 孙启时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7-69,78,共4页
白茅根为中医传统常用中药,用作利尿和抗炎剂.本文对白茅根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晚近自该中药中分得一些重要的化学成分如三萜类化合物、内酯、甾醇及有机酸等,以及有关其止血、利尿、抗菌和抗肝炎等活性研究.
关键词 白茅根 化学成分 药理
下载PDF
草甘膦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和伴生植物白茅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古春凤 叶小齐 +2 位作者 吴明 邵学新 焦盛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43-2753,共11页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给许多地区带来了较大危害,目前常采用化学防除法进行防除,但除草剂防治入侵植物的同时难免会影响土著植物的生长。为探讨草甘膦对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加拿大一枝黄花及其...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给许多地区带来了较大危害,目前常采用化学防除法进行防除,但除草剂防治入侵植物的同时难免会影响土著植物的生长。为探讨草甘膦对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加拿大一枝黄花及其伴生种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草甘膦处理21后单种、混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的生长特征及光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草甘膦显著抑制两种植物的生长。随处理浓度升高,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增长量不断减小、叶片枯萎率不断增加;白茅的分蘖死亡率、叶片枯萎率不断升高。白茅对草甘膦较敏感,0.6mL/L浓度下白茅先失绿,1.2mL/L下其分蘖死亡率、叶片枯萎率均超50%;1.8mL/L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枯萎率超50%。施药后与单种相比,混种加拿大一枝黄花株高增长略快、叶片枯萎率略低,混种白茅分蘖死亡率及叶片枯萎率均较低,但单、混种之间差异不显著。种间关系显著影响白茅的分蘖数。2)随处理浓度递增,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均不断降低,白茅下降更快。两个物种胞间CO_2浓度(C_i)的变化不同,随着浓度升高,单种加拿大一枝黄花C_i先下降而后上升,而混种时的C_i则不断下降;单、混种白茅C_i均上升。3)草甘膦显著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对两个物种暗呼吸速率(R_d)的影响不显著,对加拿大一枝黄花表观量子效率(AQY)的影响同样不显著,但显著影响白茅AQY。种植方式显著影响两个物种P_(nmax)、LSP以及白茅R_d和AQY。0.6mL/L草甘膦对混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P_(nmax)的影响要大于对单种植株的影响,随处理浓度上升,对不同种植方式下两种植物P_(nmax)的影响趋近。与本地种白茅相比,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更高的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草甘膦显著降低两个物种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白茅对草甘膦处理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加拿大一枝黄花 白茅 生长 光合作用
下载PDF
白茅根多糖抗氧化活性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容 梁榕珊 +1 位作者 覃涛 黄锁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2,共4页
研究了白茅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以总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3项指标来评价白茅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比较,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测定白茅根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 研究了白茅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以总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3项指标来评价白茅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比较,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测定白茅根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白茅根多糖的还原能力低于VC,对ABTS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IC50为0.029 8 mg/mL,对羟基自由基有清除作用,IC50为1.1 mg/mL。白茅根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根 多糖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下载PDF
茂兰地区白茅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对紫花苜蓿的接种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传博 谭金玉 +3 位作者 罗充 孙云子 张超 乙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4-330,共7页
对贵州省荔波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优势草本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多样性,优势种对紫花苜蓿的接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M真菌对白茅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91.3%,白茅根际土壤共分... 对贵州省荔波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优势草本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多样性,优势种对紫花苜蓿的接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M真菌对白茅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91.3%,白茅根际土壤共分离AM真菌2属35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8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 pora)17种,黑球囊霉(Glomus melanosporum)、聚生球囊霉(G.fasciculatum)、红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capcicula)为优势AM真菌。以三叶草扩繁优势菌种,接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均显著提高了生长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地区 白茅 AM真菌 多样性 接种效应
下载PDF
不同产地白茅根总酚酸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熊科元 刘荣华 +4 位作者 陈石生 任刚 邵峰 黄慧莲 马志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4-845,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白茅根的总酚酸含量。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采自11个不同产地白茅根中总酚酸的含量,检测波长为695 nm。结果不同产地白茅根中总酚酸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产于江西九江的白茅根总酚酸含量最...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白茅根的总酚酸含量。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采自11个不同产地白茅根中总酚酸的含量,检测波长为695 nm。结果不同产地白茅根中总酚酸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产于江西九江的白茅根总酚酸含量最高(3.48 mg.g-1),其次是产于南昌的白茅根(3.09 mg.g-1),其他产地总酚酸含量也均超过了2.10 mg.g-1。结论测定方法稳定,该研究可为白茅根总酚酸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根 总酚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白茅根总酚酸提取工艺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荣华 陈石生 +3 位作者 任刚 邵峰 黄慧莲 杨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优化白茅根总酚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选取提取试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作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考察提取试剂浓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3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方程拟... 目的优化白茅根总酚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选取提取试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作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考察提取试剂浓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3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方程拟合,效应面法筛选最佳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40%,提取时间38 min,提取温度为33℃,料液比为1∶40,总酚酸质量分数的预测值为2.71 mg/g。验证实验的总酚酸质量分数为2.46 mg/g,与预测值接近。结论说明模型可靠。该工艺步骤简单,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根 总酚酸 提取工艺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下载PDF
不同产地白茅根多糖成分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荣华 马志林 +4 位作者 段锋 任刚 邵峰 黄慧莲 陈石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7-258,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白茅根的多糖含量。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比色,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采自11个不同产地的白茅根中多糖的含量,波长为485nm。结果该实验测定方法相对稳定,不同产地白茅根中多糖的含量存在显著性...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白茅根的多糖含量。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比色,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采自11个不同产地的白茅根中多糖的含量,波长为485nm。结果该实验测定方法相对稳定,不同产地白茅根中多糖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福建邵武产地的白茅根多糖含量最高(711.45 mg/g),其次为湖北武汉产地含量(604.89 mg/g),江西新建产地含量最低(300.88 mg/g)。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白茅根多糖成分合理开发,资源的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根 多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白茅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对铜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晋松 吴克 +2 位作者 俞志敏 杨红 储玲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2-25,30,共5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重金属Cu递进胁迫对白茅幼苗生理生态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浓度的增加,平均根长、平均株高、鲜重、干重以及叶片色素含量等指标先增后降,分别在Cu浓度500 mg/kg处达到峰值。最长根长和叶片可溶性蛋...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重金属Cu递进胁迫对白茅幼苗生理生态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浓度的增加,平均根长、平均株高、鲜重、干重以及叶片色素含量等指标先增后降,分别在Cu浓度500 mg/kg处达到峰值。最长根长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在1000 mg/kg处达到峰值。说明低浓度Cu(<500 mg/kg)对白茅生长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Cu(>1000 mg/kg)则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作用。Cu胁迫还导致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增高,表现为叶片MDA含量随Cu浓度增加而持续上升,其最大值达到对照的5.3倍。抗氧化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也随Cu浓度增加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并均在Cu浓度为1000 mg/kg时达到峰值,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持续上升,故系统受到高浓度Cu胁迫而失衡,不能有效清除植物体的自由基和过氧化物,使植物产生受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胁迫 白茅 生长 抗氧化酶系统
下载PDF
综合评分优选白茅根总酚酸和总三萜提取工艺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容 卢小雪 +1 位作者 张德威 黄锁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7-80,共4页
对白茅根总酚酸和总三萜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剂用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白茅根总酚酸和总三萜含量为指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综合评分法得到总酚酸和总三萜的... 对白茅根总酚酸和总三萜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剂用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白茅根总酚酸和总三萜含量为指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综合评分法得到总酚酸和总三萜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0%,回流提取1.5 h,提取温度为60℃,溶剂用量为25倍。综合评分优选提取工艺,方法客观,工艺稳定,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根 总酚酸 总三萜 提取工艺 综合评分法
下载PDF
铁尾矿库区白茅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宋凤敏 张兴昌 +3 位作者 刘瑾 蒲东浩 赵亚峰 乔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90,100,共9页
【目的】分析白茅对重金属Cu、Mn、Zn、Ni和Cd的吸收富集作用,探索受重金属污染的尾矿库区的生态修复方法。【方法】以陕西略阳米箭沟铁尾矿库区内的白茅为研究对象,野外采集白茅植株和相关土样,室内对样品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 【目的】分析白茅对重金属Cu、Mn、Zn、Ni和Cd的吸收富集作用,探索受重金属污染的尾矿库区的生态修复方法。【方法】以陕西略阳米箭沟铁尾矿库区内的白茅为研究对象,野外采集白茅植株和相关土样,室内对样品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白茅植株不同部位对重金属Cu、Mn、Zn、Ni和Cd的吸收与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重金属Cu和Mn在白茅根部含量最高,分别达到70.27和125.19mg/kg,叶部含量最低,分别为1.15和4.54mg/kg;Zn和Ni在白茅茎部含量最高,分别为92.28和105.44mg/kg,而在根部含量最低,分别为12.76和22.16mg/kg;Cd在茎部含量最高,为86.32μg/kg,叶部含量最低,仅为29.18μg/kg。白茅对不同重金属总富集系数的大小顺序为Zn>Cu>Ni>Mn>Cd,对各重金属转移能力的大小顺序Zn>Ni>Cd>Mn>Cu。【结论】白茅对Cu、Mn、Zn、Ni和Cd 5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强,但可在贫瘠的铁尾矿砂中生长而不受这些重金属的影响,并能改变尾砂的土壤理化性质,因此白茅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尾矿库区的生态修复,尤其是Mn、Ni和Cd含量较高的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白茅 重金属吸收 富集系数 生态修复
下载PDF
白茅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明雷 王素贤 +1 位作者 孙启时 吴立军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92-194,209,共4页
从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s)CEHubb.〕的根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了其中5个化合物,分别为:α-联苯双酯(Dimethyl4,... 从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s)CEHubb.〕的根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了其中5个化合物,分别为:α-联苯双酯(Dimethyl4,4′-dimethoxy-5,6,5′,6′-dimethylenedioxybiphenyl-2,2′-dicarboxylate,Ⅰ),对羟基桂皮酸(p-Coumaricacid,Ⅱ),芦竹素(Arundoin,Ⅲ),白茅素(Cylindrin,Ⅳ)和棕榈酸(Palmiticacid,Ⅴ).其中化合物(Ⅰ),(Ⅱ),(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α-联苯双酯具有治疗肝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白茅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缙云山2种禾草种群生殖配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会兴 彭远英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2-15,共4页
利用样方法对生长于重庆缙云山不同生境条件下的2种禾草———白茅〔Imperatacylindrica(L.)Beauv.〕和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Brongn.)的生物量配置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茅种群在整个生长期内各构件生物量配置格局变化不大,... 利用样方法对生长于重庆缙云山不同生境条件下的2种禾草———白茅〔Imperatacylindrica(L.)Beauv.〕和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Brongn.)的生物量配置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茅种群在整个生长期内各构件生物量配置格局变化不大,其中对根状茎的配置比例最高,达到70.18%,有性生殖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51%,没有秆构件;淡竹叶种群在生长季内生物量配置格局发生较大变化,营养生长期、花期和黄熟期根构件的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77.33%、36.39%和48.66%,叶构件则为19.35%、45.42%和27.17%,有性生殖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为11.11%。与白茅相比,淡竹叶种群秆构件明显。二者在生物量配置格局上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二者对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缙云山 生殖配置 白茅 淡竹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