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In Vivo</i>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ucoxanthin on Obese/Diabetes KK-<i>A<sup>y</sup></i>Mice 被引量:5
1
作者 Sayaka Iwasaki Made Airanthi Kusum Widjaja-Adhi +5 位作者 Ai Koide Takerou Kaga Seita Nakano Fumiaki Beppu Masashi Hosokawa Kazuo Miyashita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2年第11期1491-1499,共9页
Dietary intake of 0.1% fucoxanth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lipid hydroperoxide levels of liver and abdominal white adipose tissue (WAT) of obese/diabetes KK-Ay mice. The fucoxanthin supplementation also significantly re... Dietary intake of 0.1% fucoxanthin significantly reduced lipid hydroperoxide levels of liver and abdominal white adipose tissue (WAT) of obese/diabetes KK-Ay mice. The fucoxanthin supplementation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blood glucose level and hepatic lipid contents of the mice. Oxidative stress is known to be induced in hyperglycemia and high fat conditions. Therefore, in viv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ucoxanthin found in the present study could be attributed to its anti-diabetic effect and its decreasing effect on hepatic lipids. On the other hand, little effect of fucoxanthin on lipid hydroperoxide levels was found in normal ICR mice. Although the content of fucoxanthin metabolites in the abdominal WAT of KK-Ay mice was about 50 times higher that in the liver,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in its In Vivo antioxidant activity between in the liver and in the abdominal WA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well-known ability of fucoxanthin to scavenge 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or free radicals would not be a main reason to explain its In Vivo antioxidant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COXANTHIN In vivo antioxidant Activity anti-DIABETIC Effect KK-Ay MICE
下载PDF
In vivo antioxidant assessment of two antimalarial plants-Allamamda cathartica and Bixa orellana
2
作者 Omonhinmin A.Conrad Ijeoma Precious Dike Uche Agbar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5期388-394,共7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potentials p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thanol leaves extracts of Allamanda cathartica(A.cathartica)and Bixa orellann(B.orellana)and thus their effects in antimalari...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potentials p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thanol leaves extracts of Allamanda cathartica(A.cathartica)and Bixa orellann(B.orellana)and thus their effects in antimalarial activities.Methods:Both ethanol extracted plant samples were administered at 50 mg/mL,100 mg/mL and 200 mg/mL to Albino rats and then administered with CCl_4 at 1 mL/kg body weight,in liquid paraffin(1:1,v/v)for 2 days(negative control)and compared with 5%Tween 80(placebo)and vitamin E(positive control)pretreatments.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glutathione(GSH)and calalase(CAT)activities in blood and liver tissues were assessed.Results:In CCl,treated rats,TBARS leve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while decreased GSH and CAT levels were recorded for both plant extracts.Generally,higher TBARS and GSH values were recorded for blood than for liver homogenates;with reverse trend observed for CAT level.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A.cathartica extract recorded significant antioxidant levels similar to tocopherol(vitamin E).Reducing sugars,saponins,flavonoids were recorded for both species;alkaloids in A.cathartica and terpenoids in B.orellana.Conclusions:A.cathartica,possess phytochemicals that recorded significant antioxidative defense activities for blood and liver tissues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However B.orellana did not record similar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ivo anti-malaria anti-OXIDANT Allamanda cathartica Bixa orellana
下载PDF
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抗肿瘤活性研究
3
作者 陈永顺 杨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7-1465,共9页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只H_(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青蒿琥酯注射液和青蒿琥酯纳米胶束(1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青蒿琥酯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36只H_(22)肝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20 mg/kg环磷酰胺)、青蒿琥酯注射液组(30 mg/kg)及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末次给药3 d后记录体质量和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最佳处方为mPEG-PLA-PHis与青蒿琥酯比例10.18∶1,青蒿琥酯质量浓度0.48 mg/mL,水化时间0.96 h,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94.27±1.26)%、(8.26±0.18)%、(4.19±0.20)%、(65.14±4.96)nm、-(17.64±1.06)mV。纳米胶束在弱酸性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高于在弱碱性介质中,具有pH敏感性。与注射液比较,纳米胶束t_(1/2)、MRT延长(P<0.01),CL降低(P<0.01),AUC_(0~t)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不同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瘤重下降(P<0.05,P<0.01),以中剂量组更明显,抑瘤率达55.40%。结论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包封率较高,体内抗肿瘤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纳米胶束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抗肿瘤活性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 HPLC H_(22)肝癌细胞
下载PDF
4株双歧杆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体内抗衰老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龚春淼 王晓楠 +4 位作者 费鹏 李岩 赵小萌 段泊安 陈树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46-152,共7页
为探究4株双歧杆菌(假小链双歧杆菌BP-1、长双歧杆菌BL-3、动物双歧杆菌BA-5、婴儿双歧杆菌BI-38)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体内抗衰老作用,测定4株双歧杆菌对线虫寿命、生殖能力、活力、体形、抗逆性、体内脂褐素水平、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 为探究4株双歧杆菌(假小链双歧杆菌BP-1、长双歧杆菌BL-3、动物双歧杆菌BA-5、婴儿双歧杆菌BI-38)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体内抗衰老作用,测定4株双歧杆菌对线虫寿命、生殖能力、活力、体形、抗逆性、体内脂褐素水平、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OP50)相比,BA-5、BI-38有效地延长了线虫的寿命(P<0.05),BP-1、BL-3对线虫寿命影响不显著(P>0.05);同时BA-5、BI-38并不会减少线虫的产卵量和削弱线虫的运动能力(P>0.05),且能有效增强其吞咽能力并显著减小体形(P<0.05);BA-5、BI-38能够有效增强线虫的抗热应激和抗氧化应激能力进而延长其寿命(P<0.05),显著减少体内脂褐素积累和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线虫体内的2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P<0.05)。综上,婴儿双歧杆菌BI-38和动物双歧杆菌BA-5具有更强的体内抗衰老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秀丽隐杆线虫 抗衰老 体内
下载PDF
鸡血藤醇提物的提取及抗鼠肝癌S180活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华 马雪莹 +2 位作者 罗茜怡 曾宪彪 农志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97,I0029-I0032,共8页
目的制备鸡血藤乙醇提取物水溶性部位,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乙醇索氏回流提取、水沉淀的方法制备鸡血藤乙醇提取物水溶性部位,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芒柄花素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180荷瘤小鼠模型研究鸡血藤乙醇提取物... 目的制备鸡血藤乙醇提取物水溶性部位,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乙醇索氏回流提取、水沉淀的方法制备鸡血藤乙醇提取物水溶性部位,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芒柄花素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180荷瘤小鼠模型研究鸡血藤乙醇提取物水溶性部位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记录移植实体瘤抑制率,HE染色观察实体瘤组织和脾脏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实体瘤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本提取工艺获得鸡血藤水溶性乙醇提取物生药含量:3.75 g生药/g浓缩稠膏,每克生药含56.25μg芒柄花素。鸡血藤醇提物高剂量能有效抑制荷瘤小鼠脾脏肥大及抑制实体瘤的生长,抑瘤率为44.7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病理HE结果表明模型组脾脏组织有肿瘤细胞浸润,实体瘤组织肿瘤细胞规整;鸡血藤醇提物高、中剂量组脾脏组织肿瘤细胞浸润减轻,实体瘤组织肿瘤细胞核固缩,肿瘤细胞凋亡、坏死,实体瘤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结论鸡血藤醇提物能显著抑制S180荷瘤小鼠实体瘤生长及减少肿瘤细胞转移,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醇提物 体内 抗S180活性
下载PDF
Phenolic Profile and Antioxidant,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Annona senegalensis, Ipomoea batatas, Terminalia superba and Psidium guajava Linn Extracts Used in Benin
6
作者 Winsou Irène Anago Eugenie +4 位作者 Dah-Nouvlessounon Durand Aclinou Eustache Nounagnon Martial Roko Gautier Baba-Moussa Lamine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2年第9期1296-1310,共15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quantify the polyphenolic content and evaluated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our plants extracts of Annona senegalensis, Ipomoea batatas, Terminalia superba and Psidiu...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quantify the polyphenolic content and evaluated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our plants extracts of Annona senegalensis, Ipomoea batatas, Terminalia superba and Psidium guajava. Phenolic and flavonoid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Folin-Ciocalteu and aluminum trichloride methods, respectively with ethanolic extract.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accessed by DPPH and FRAP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ethanol extracts of the test plants (A. senegalensis, I. batatas, P. guajava and T. superba) are potential source of natural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OXIDANT In vivo anti-Inflammatory Polyphenolic Ethanol Extracts
下载PDF
皮肤衰老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宋姣(综述) 陈斌 +2 位作者 秦燕 张文娟 鲁楠(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203-205,共3页
本文介绍了皮肤老化的形式及外在皮肤表象,回顾了目前常用抗衰老功效评估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包括生物化学方法、细胞生物学法、动物试验法和人体试验法,同时着重介绍了皮肤超声、在体荧光光谱法此类新型的评估方法在抗衰老临床评估中... 本文介绍了皮肤老化的形式及外在皮肤表象,回顾了目前常用抗衰老功效评估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包括生物化学方法、细胞生物学法、动物试验法和人体试验法,同时着重介绍了皮肤超声、在体荧光光谱法此类新型的评估方法在抗衰老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以及不同配方剂型对产品功效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 功效评估 体外评估 在体评估 在体荧光光谱法 配方影响
下载PDF
两种马蹄金素衍生物体内抗HBV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江增宏 周民举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76-78,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马蹄金素衍生物的体内抗HBV活性。方法:通过高压尾静脉注射pAAV-HBV1.2质粒进入C57BL/6J小鼠体内的方法,建立慢性HBV感染的小鼠模型;选取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马蹄金素衍生物-1组、-2组... 目的:比较两种马蹄金素衍生物的体内抗HBV活性。方法:通过高压尾静脉注射pAAV-HBV1.2质粒进入C57BL/6J小鼠体内的方法,建立慢性HBV感染的小鼠模型;选取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马蹄金素衍生物-1组、-2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200μL体积的PBS、阳性药物Birinapant 30 mg/kg、马蹄金素衍生物-1和-2(均为20 mg/kg),每周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抗HBV病毒效果,并进行治疗后肝组织病理形态检测。结果:治疗后,马蹄金素衍生物1组和马蹄金素衍生物2组血清中HBsAg、HBeAg、AST和ALT显著性下降(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较,下降程度无明显区别(P>0.05);肝组织病理对比,各组间无显著区别。结论:马蹄金素衍生物具有一定的体内抗HBV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金素衍生物 抗HBV 体内
下载PDF
斑籽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体内外抗炎作用及机制
9
作者 杨锐 卢光衣 +3 位作者 张倩茹 陈帅 何红平 蒋华夷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斑籽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BSEA)的体内外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BSEA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400 mg/kg灌胃,BSEA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76、88、44 m... 目的探讨斑籽木乙酸乙酯萃取部位(BSEA)的体内外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BSEA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400 mg/kg灌胃,BSEA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76、88、44 mg/kg浸膏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灌胃5 d。用角叉菜胶制备小鼠足跖肿胀模型,以足跖肿胀度、足跖肿胀抑制率为观察指标,分析BSEA的体内抗炎作用;对BSEA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观察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内一氧化氮(NO)生成的抑制作用,评价单体成分的体外抗炎活性;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连续灌胃给药5 d,小鼠未出现异常,表明受试样品在实验所设定的剂量条件下对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动无影响。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BSEA高剂量组、BSEA中剂量组足肿胀度低(P均<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BSEA中、低剂量组足肿胀度高(P均<0.05),而高剂量组足肿胀度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及BSEA高、中、低剂量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5.56%、35.57%、27.24%、14.19%。从斑籽木BSEA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反式-6,7,4′-三甲氧基黄烷醇(1)、α-亚麻酸(2)、亚麻酸甲酯(3)、甘油亚麻酸酯(4);化合物2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内NO的生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为(22.79±1.48)μmol/L,且其与炎症相关靶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过氧化物酶体增长物激活受体α(PPAR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合能分别为-7.3、-6.7、-6.4、-6.2、-5.9 kCal/mol。结论BSEA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炎作用,首次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化合物2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其可能通过iNOS、PPARα、NF-κB、IL-1β、TNF-α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籽木 乙酸乙酯萃取部位 体内抗炎作用 体外抗炎作用
下载PDF
异荭草苷体内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朱秀珍 申文伟 +4 位作者 龚翠莹 王英 叶文才 李药兰 李满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2-359,共8页
【目的】研究清热消炎中草药淡竹叶中异荭草苷的体内外抗病毒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异荭草苷的细胞毒性,并以异荭草苷的最大无毒浓度为起始浓度,采用空斑减数法测定其体外抗RSV活性,计算其抗病毒的选择性指... 【目的】研究清热消炎中草药淡竹叶中异荭草苷的体内外抗病毒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异荭草苷的细胞毒性,并以异荭草苷的最大无毒浓度为起始浓度,采用空斑减数法测定其体外抗RSV活性,计算其抗病毒的选择性指数(SI值);继而采用空斑减数法,研究异荭草苷对RSV复制周期不同阶段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异荭草苷对病毒蛋白m RNA合成的影响;选取3周龄BALB/c雄性小鼠研究异荭草苷体内抗RSV活性,小鼠灌胃给药4 d,经鼻腔滴入RSV病毒液造模,继续灌胃给药3 d,取小鼠肺组织称重、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性改变,并用空斑减数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内病毒含量。【结果】异荭草苷体外抑制RSV A2株和LONG株的IC50分别为(3.6±0.8)μg/m L和(2.4±0.2)μg/m L,比阳性药利巴韦林的活性略低,因异荭草苷的细胞毒性比利巴韦林小,其抗RSV的选择性指数(SI)为利巴韦林8.3倍;初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异荭草苷主要抑制RSV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过程,也可一定程度地抑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异荭草苷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RSV的L、F和P蛋白对应的m RNA的表达;异荭草苷可降低小鼠肺组织的病毒滴度,且可缓解病毒引起的炎症。【结论】清热消炎中药淡竹叶中的异荭草苷,具有较好的体内外抗病毒活性,且能一定程度缓解病毒性炎症;该化合物主要在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的复制阶段(复制晚期)起作用,能抑制与病毒复制晚期相关的L、F和P蛋白的m 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荭草苷 体内外 抗RSV 机制
下载PDF
桦褐孔菌多糖IOP3a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义勇 黄友如 +2 位作者 刘晶晶 郑丽雪 徐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3-988,共6页
通过建立裸鼠淋巴瘤细胞Jurkat模型,对桦褐孔菌多糖IOP3a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IOP3a高、中剂量组瘤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9.28%和57.62%,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 通过建立裸鼠淋巴瘤细胞Jurkat模型,对桦褐孔菌多糖IOP3a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IOP3a高、中剂量组瘤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9.28%和57.62%,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的增加,脾脏指数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具有升高裸鼠WBC和淋巴细胞的功能,同时对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TNF-α和L-1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IOP3a可使肿瘤组织中呈现明显的肿瘤坏死灶,瘤组织出现坏死的现象。免疫组化表明,IOP3a通过促进肿瘤组织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表达起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多糖 体内抗肿瘤 活性 机制
下载PDF
藤茶总黄酮对小鼠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唐瑛 罗祖友 +1 位作者 严奉伟 吴谋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AGTF)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方法:使用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测定AGTF对体内外MDA含量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AGTF对H2O2诱导小鼠红细胞溶血和Fe^2+-VitC诱导的肝线粒体肿胀度的抑制作用。结果:2.00mg...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AGTF)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方法:使用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测定AGTF对体内外MDA含量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AGTF对H2O2诱导小鼠红细胞溶血和Fe^2+-VitC诱导的肝线粒体肿胀度的抑制作用。结果:2.00mg·mL^-1 AGTF对脂肪氧合酶的粗酶活性抑制率超过50%;AGTF在0.5~10.0mg·mL^-1范围内,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活性氧能力,并能减少小鼠肝线粒体及肝匀浆MDA的生成,可抑制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溶血和Fe^2+-Vit C诱导的肝线粒体肿胀;腹腔注射AGTF对小鼠体内肝组织MDA生成的抑制作用显著。结论:AGTF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总黄酮 抗氧化 体内 体外
下载PDF
八正合剂体外抗菌及对动物的解热抗炎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捷 安青芝 +2 位作者 刘传镐 杨银京 袁秉祥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26-829,共4页
目的 探讨八正合剂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ig给药观察八正合剂对大鼠尿量和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及巴豆油致小鼠耳部肿胀和 0 .6 %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并用二倍稀释法观察该药对泌尿... 目的 探讨八正合剂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ig给药观察八正合剂对大鼠尿量和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及巴豆油致小鼠耳部肿胀和 0 .6 %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并用二倍稀释法观察该药对泌尿系 8种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八正合剂可明显增加大鼠尿量 ,减轻角叉菜胶所致大鼠体温升高、巴豆油所致小鼠耳部炎性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对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八正合剂对泌尿系感染的病因治疗机制主要在于清除尿路致病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正合剂 解热 抗炎 抑菌 体外 体内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飞阳 崔纯莹 +1 位作者 王玉记 吴建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阿霉素脂质体制剂。方法采用膜分散法制备阿霉素脂质体;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考察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对5种人类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以荷S180小鼠为模型,考察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膜分散...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阿霉素脂质体制剂。方法采用膜分散法制备阿霉素脂质体;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考察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对5种人类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以荷S180小鼠为模型,考察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膜分散法适用于制备阿霉素脂质体,其平均包封率高于95%;阿霉素制备成脂质体仍具备抑制肿瘤细胞株增生活性,并呈现时间依赖关系;动物实验表明,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比阿霉素强,毒性比阿霉素低。结论此法制备的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高,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并且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脂质体 肿瘤细胞增生 释放曲线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松树皮原花青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海涛 张良 +2 位作者 盛玉青 郑光耀 王成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3-45,F0002,共4页
目的对松树皮原花青素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松树皮原花青素体外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考察了松树皮原花青素对小鼠S180肉瘤和EAC腹水癌的抑制作用。结果松树皮原花青素对... 目的对松树皮原花青素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松树皮原花青素体外对多种人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考察了松树皮原花青素对小鼠S180肉瘤和EAC腹水癌的抑制作用。结果松树皮原花青素对多种人肿瘤细胞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达60%左右;松树皮原花青素200 mg/kg的剂量能显著抑制小鼠S180肉瘤的生长,抑瘤率达42.3%,但其对EAC腹水癌小鼠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松树皮原花青素体内外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皮原花青素 体内外实验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赤魟组织粗提物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廖铭能 于立坚 +2 位作者 马润娣 苏伟明 黄来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查赤魟三种组织(皮肤、软组织和软骨)粗提物对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用腹腔注射或灌胃法检查赤魟三种组织粗提物对小鼠移植性肉瘤180(S180)和肝癌(H22)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魟组...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查赤魟三种组织(皮肤、软组织和软骨)粗提物对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用腹腔注射或灌胃法检查赤魟三种组织粗提物对小鼠移植性肉瘤180(S180)和肝癌(H22)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魟组织粗提物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CNE-2Z)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赤魟组织粗提物无论腹腔注射还是灌胃均显著抑制小鼠肉瘤和小鼠肝癌的生长,且对体重无明显影响;当三种组织粗提物以500mg/kg/d(相当生药量,下同)的剂量连续腹腔注射(ip)15d时,对S180的抑制率分别为63.9%、47.2%和80.3%;以3500mg/kg/d连续灌胃(ig)15d时,对S180的抑制率分别为66.9%、61.5%和66.9%;以500mg/kg/d连续腹腔注射15d时,对H22的抑制率分别为43.3%、43.3%和8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缸 皮肤 软组织 软骨 粗提物 体内抗肿瘤作用 体外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载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人工骨体内缓释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德向研 施建党 +3 位作者 王自立 冯丹妮 刘海涛 丛晓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1-536,共6页
目的:观察载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人工骨在大鼠体内的缓释效果。方法:取6~7周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载三联抗结核药人工骨植入大鼠骶脊肌内,40只;对照组植入空白未载药人工... 目的:观察载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人工骨在大鼠体内的缓释效果。方法:取6~7周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载三联抗结核药人工骨植入大鼠骶脊肌内,40只;对照组植入空白未载药人工骨于大鼠骶脊肌内,40只;术后1d、3d、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处死大鼠,每次处死实验组、对照组大鼠各5只,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植入人工骨局部周边组织及血液中三种药物浓度,2周及6周时HE染色观察大鼠肝、肾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植入载三联抗痨药人工骨局部周边1cm肌肉组织中,术后1d、3d、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时,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异烟肼为4.09±0.56μg/ml、2.45±1.33μg/ml、2.12±1.56μg/ml、1.58±4.12μg/ml、2.09±2.35μg/ml、2.31±1.44μg/ml、4.26±2.17μg/ml、3.79±0.49μg/ml;利福平为4.02±1.14μg/ml、1.90±0.11μg/ml、1.88±0.90μg/ml、0.79±1.08μg/ml、0.86±0.44μg/ml、0.89±0.98μg/ml、3.92±1.09μg/ml、3.57±0.22μg/ml;吡嗪酰胺为460.87±1.41μg/ml、440.91±1.69μg/ml、430.21±0.86μg/ml、340.73±1.45μg/ml、320.85±2.0μg/ml、270.61±1.0μg/ml、230.38±0.48μg/ml;12周时植骨块局部组织,周边1cm肌肉组织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能达到10倍最低抑菌浓度,静脉血三种药物平均浓度为2.79μg/ml、2.02μg/ml、4.38μg/ml低于植骨块局部周边浓度;肝、肾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损伤。结论:载三联抗结核药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人工骨体内释放平稳,可实现体内局部用药缓释;其可直接植入体内,对肝、肾组织无明显药物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 硫酸钙 氨基酸聚合物 人工骨 体内缓释 大鼠
下载PDF
复合HRZ/PLGA缓释抗结核药涂层材料在兔脊柱结核病灶释药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岳学锋 张俊 +4 位作者 施建党 牛宁奎 何胤 杨宗强 王自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7-544,共8页
目的 :观察复合HRZ/PLGA缓释抗结核药涂层材料在兔脊柱结核病灶的释药特性。方法 :应用兔脊柱结核模型120只,按三联抗痨药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和吡嗪酰胺(PZA,Z)给药剂型及途径不同,随机分为4组(各30只):A组(复合HRZ/PLGA缓释... 目的 :观察复合HRZ/PLGA缓释抗结核药涂层材料在兔脊柱结核病灶的释药特性。方法 :应用兔脊柱结核模型120只,按三联抗痨药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和吡嗪酰胺(PZA,Z)给药剂型及途径不同,随机分为4组(各30只):A组(复合HRZ/PLGA缓释材料局部给药组);B组(局部给药组);C组(灌胃给药组);D组(假手术灌药组)。其中A、B、C三组行L4/5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及自体髂骨植骨术,D组行假手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术后3d、7d、14d、28d、56d、84d各组病灶骨组织中H、R及Z的浓度,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使用DAS 3.2.1统计软件对药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A组病灶骨组织中H、R及Z的浓度均在术后3d时达最高,此后随检测时间点的后移三种药物浓度均逐渐下降,至给药后84d时最低(H为6.69±1.42μg/ml;R为6.28±0.77μg/ml;Z为19.88±0.90μg/ml),三种药物浓度在各检测时间点均≥10倍的MIC(即杀菌浓度),对同种药物在不同时间检测的浓度进行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灶骨组织中H、R及Z的浓度在术后3d时均明显增高,此后较快衰减,至给药后14d时三种药物浓度均检测不到,对同种药物在3d与7d检测的浓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及D组随检测时间点的后移,病灶骨组织中H、R及Z的药物浓度均维持在相对平稳的较低水平,对同组中同种药物在不同时间检测的浓度进行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4d检测时C组H为3.21±0.32μg/ml、R为3.68±0.42μg/ml、Z为6.68±0.25μg/ml,D组H为3.24±0.33μg/ml、R为3.53±0.44μg/ml、Z为6.39±0.45μg/ml。对A、B、C、D四组同时间点同种药物浓度进行比较:C、D两组间同时间点同种药物浓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灶骨组织中H、R及Z的浓度均高于C组及D组的浓度,84d检测时A组中的H、R及Z的浓度分别为C组的3.02、1.70及2.9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三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平缓,均未见突释现象;B组存在明显突释现象,药物浓度衰减较快,术后14d后检测不到H、R及Z的浓度。药动学数据分析:A组的曲线下面积、生物半衰期均显著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HRZ/PLGA缓释抗结核药涂层材料在兔脊柱结核病灶局部可实现三药同时长程、高效、平缓释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三联抗结核药 涂层材料 体内实验 缓释
下载PDF
亮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凤 解彦刚 +1 位作者 黄纯 樊一桥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7-770,共4页
本文建立高效的亮菌多糖分离纯化工艺,并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以市售亮菌粗粉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Sevag法脱蛋白、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得到亮菌多糖ATPSⅡ和ATPSⅡ-2;建立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 本文建立高效的亮菌多糖分离纯化工艺,并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以市售亮菌粗粉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Sevag法脱蛋白、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得到亮菌多糖ATPSⅡ和ATPSⅡ-2;建立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以生理盐水和环磷酰胺为阴性和阳性对照,观察ATPSⅡ和ATPSⅡ-2在不同剂量(10 mg/kg,40 mg/kg,80 mg/kg)给药10 d后,对小鼠肿瘤抑制的作用。结果表明:亮菌粗粉中多糖含量为22.7 g/100 g;紫外光谱分析显示纯化得到的ATPSⅡ纯度接近100%;ATPSⅡ和ATPSⅡ-2对肿瘤的抑瘤率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其高剂量组对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46.7%和51.7%,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亮菌精制多糖ATPSⅡ和ATPSⅡ-2高剂量组抗S180效果接近于临床化疗药环磷酰胺,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菌多糖 纯化 体内抗肿瘤
下载PDF
参虫颗粒体内抗肿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建伟 孔捷 +2 位作者 侯文静 陆永辉 孙付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4-1125,共2页
目的了解参虫颗粒的体内抑瘤作用和对比化疗药物的影响。方法体内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观察分别用S180、人肝癌H22荷瘤小鼠进行;增效减毒实验采用S180小鼠,环磷酰胺作为化疗药物毒性模型。结果2,4,8 g/kg的参虫颗粒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平... 目的了解参虫颗粒的体内抑瘤作用和对比化疗药物的影响。方法体内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观察分别用S180、人肝癌H22荷瘤小鼠进行;增效减毒实验采用S180小鼠,环磷酰胺作为化疗药物毒性模型。结果2,4,8 g/kg的参虫颗粒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平均抑瘤率为18.05%,21.24%和27.28%;对H22实体瘤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17.35%,20.34%和27.26%;S180和H22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结论参虫颗粒对移植性小鼠S180和H22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对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虫颗粒 S180 H22 体内抗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