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ngthe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tarctic Oscillation and ENSO After the Mid-1990s during Austral Spring 被引量:2
1
作者 Tingting HAN Huijun WANG Jianqi SU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4-65,共12页
This paper documents a decadal strengthened co-variability of the Antarctic Oscillation (AAO) and ENSO in austral spring after the mid-1990s. During the period 1979-93, the ENSO (AAO) spatial signatures are restri... This paper documents a decadal strengthened co-variability of the Antarctic Oscillation (AAO) and ENSO in austral spring after the mid-1990s. During the period 1979-93, the ENSO (AAO) spatial signatures are restricted to the tropicsmidlatitudes (Antarctic-midlatitudes) of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SH), with a weak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oscillations. Comparatively, after the mid-1990s, the E1 Nifio-related atmospheric anomalies project on a negative AAO pattern with a barotropic structure in the mid-high latitudes of the SH. The expansion of E1 Nifio-related air temperature anomalies have a heightened impact on the meridional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SH, contributing to a weakened circumpolar westerly and strengthened subtropical jet. Meanwhile, the ENSO-related southern three-cell circulations expand poleward and then strongly couple the Antarctic and the tropics.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tensified connection between ENSO and SST in the South Pacific since the mid-1990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strengthened AAO-ENSO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Antarctic oscillation South pacific SST austral spring decadal change
下载PDF
Impact of Climatic Factors on Albacore Tuna <i>Thunnus alalunga</i>in the South Pacific Ocean 被引量:1
2
作者 Ashneel Ajay Singh Kazumi Sakuramoto Naoki Suzuki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5年第4期295-312,共18页
Over the years there has been growing interest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variations on marine biodiversity.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s of South Pacific Islands and territories are home to major international... Over the years there has been growing interest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variations on marine biodiversity.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s of South Pacific Islands and territories are home to major international exploitable stocks of albacore tuna (Thunnus alalunga);however the impact of climatic variations on these stock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climatic variables which have impact on the time series stock fluctuation pattern of albacore tuna stock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outh Pacific Ocean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limatic variables for the global mean land and ocean temperature index (LOTI), the Pacific warm pool index (PWI) and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was investigated against the albacore tuna 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 time series in Zone 1, Zone 2 and Zone 3 of the South Pacific Ocean from 1957 to 2008. From the results it was observed that LOTI, PWI and PDO at different lag periods exhibit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albacore tuna CPUE for all three areas. LOTI, PWI and PDO were us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o develop suitable stock reproduction models for the trajectory of albacore tuna CPUE in Zone 1, Zone 2 and Zone 3. Model selection was based on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 R2 values and significant parameter estimates at p < 0.05. The final models for albacore tuna CPUE in all three zones incorporated all three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LOTI, PWI and PDO. From the finding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of LOTI, PWI and PDO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structuring the stock dynamics of the albacore tuna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outh Pacific Ocean. It is imperative to take these factors into account when making management decisions for albacore tuna in thes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ACORE TUNA THUNNUS alalunga Global Mean Land and Ocean Temperature index pacific Warm Pool index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Catch per Unit Effort
下载PDF
近57年中国北方气候干湿变化及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19
3
作者 贾艳青 张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5-1097,共13页
利用中国北方424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ET0),基于降水量和潜在蒸散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1960—2016年中国北方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利用中国北方424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ET0),基于降水量和潜在蒸散计算的湿润指数研究了1960—2016年中国北方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对气候干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方总体干湿变化不显著,空间上表现为西北、青藏高原、内蒙古湿润化而华北干旱化的特征。极端干旱区面积显著缩小,干旱区、半干旱区则明显扩张,表明气候敏感区域在扩张。极端干旱区和干旱区显著变湿润,半干旱区有变湿润的趋势。1960—1990年至1991—2016年,北方经历了变湿润的过程。西北西部、青藏高原湿润化趋势明显,极端干旱—干旱区的界线呈西界东移、南北界线收缩的变化。干旱化趋势主要发生在华北和东北部分地区,华北黄河沿线一带半干旱—半湿润区界线向东南方向扩张。东北中部和西北西部由于降水增加而ET0减少,气候变湿润。华北中西部、内蒙古东部和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减少、ET0增加,气候变干旱。在PDO暖位相,西北、东北北部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地表气候偏湿润;在PDO冷位相,地表气候偏干旱。而华北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变化 湿润指数 潜在蒸散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北方地区
下载PDF
我国夏季东部区域降水异常年代际、年际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段明铿 王盘兴 林开平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100,共8页
用华南、江淮、华北代表站 6—8月降水量标准化距平的区域平均值定义了降水异常指数I,论证了它与常用指数Z、R的一致性。不同区域I的同期相关不显著,表明 3区降水年际异常具有独立性。用周期分析将I分解为年代际、年际变化指数Is、If,... 用华南、江淮、华北代表站 6—8月降水量标准化距平的区域平均值定义了降水异常指数I,论证了它与常用指数Z、R的一致性。不同区域I的同期相关不显著,表明 3区降水年际异常具有独立性。用周期分析将I分解为年代际、年际变化指数Is、If,方差分析表明,只有华南区域Is在其I的构成中显著,表明区域夏季降水异常是复杂的。对Is、If曲线的分析表明, 3个区域Is均表现出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20世纪 70年代的转折有关的相关关系,华北区域If的显著偏少与强ElNino事件的同时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6—8月) 区域降水异常指数 年代际和年际变化 PD0 ENSO事件
下载PDF
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与太阳活动的联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曲维政 黄菲 +3 位作者 赵进平 贾英莱 李春 岳淑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2-560,共9页
采用逐次滤波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洋大气系统年代际振荡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探索太阳活动对于北太平洋海洋大气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活动是北太平洋海洋大气系统周期性年代际振荡的重要影响因子,具体反映在:1)北太平洋... 采用逐次滤波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洋大气系统年代际振荡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探索太阳活动对于北太平洋海洋大气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活动是北太平洋海洋大气系统周期性年代际振荡的重要影响因子,具体反映在:1)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存在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22年周期和11年周期,是PDO仅次于趋势项最重要的周期成分,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0.9%和6.7%。研究发现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变化对于太阳活动的响应方式与太阳活动强弱程度有联系,太阳活动水平强时PDO与太阳磁场变化符号相同并且振荡幅度大;太阳活动水平弱时PDO与太阳磁场变化符号相反并且振荡幅度小。2)滤除持续下降趋势之后,北太平洋冬季阿留申低压活动区海平面气压(SLP,Sea Level Pressure)表现出与太阳磁场磁性指数(MI,Magnetic index)基本反相的周期性振荡,滤除22年周期之后11年周期也比较清楚,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3.4%和1.1%。3)滤除持续升温趋势以后北太平洋100hPa冬季大气温度距平场表现出与太阳磁场磁性指数基本一致的周期性振荡,滤除22年周期之后11年周期也比较清楚,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5.1%和1.1%。研究结果说明,在太阳活动对于大气温度场的影响过程中,黑子磁场磁性变化是决定性的,即决定了温度变化符号,MI绝对值的变化即太阳磁场强度变化影响其量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太阳磁场磁性指数 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
下载PDF
中国北方近百年干湿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被引量:114
6
作者 马柱国 邵丽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4-474,共11页
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1901~2002年全球0.5°×0.5°网格点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利用一个能够用于检测地表干湿变化的湿润指数,对中国北方四个典型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与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进行了初步... 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1901~2002年全球0.5°×0.5°网格点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利用一个能够用于检测地表干湿变化的湿润指数,对中国北方四个典型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与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发现:降水和湿润指数在表征干湿变化的特征时有明显的差别,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增暖也是影响干湿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华北和西北东部的年干湿变化与同期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简称PDO)指数有密切的关系,PDO指数的正位相对应两个地区的干旱时段,负位相则对应两个地区的湿润时段,而新疆南部与PDO指数同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当PDO为正位相时,该地区为湿的时段,负位相对应干的时段.以100°E为界,北方的东部干湿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呈反相关,而西部则相反,与PDO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干湿变化 湿润指数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基于降水蒸发指数的1960-2015年内蒙古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57
7
作者 张煦庭 潘学标 +3 位作者 徐琳 魏培 尹紫薇 邵长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90-199,共10页
内蒙古地区农业以草原畜牧业和旱作农业为主,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特别是干旱的影响。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该地区干旱时空格局特征,对当地采取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内蒙古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 内蒙古地区农业以草原畜牧业和旱作农业为主,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特别是干旱的影响。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该地区干旱时空格局特征,对当地采取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内蒙古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该文选取1960-2015年内蒙古地区46个气象站点逐月气象观测数据,计算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结合Mann-Kendall检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REOF)分解、干旱评价指标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地区56 a来干旱时空格局特征,讨论了干旱特征与太平洋年代际震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来看,内蒙古地区干旱逐渐减轻,1976年发生突变;四季均呈变湿趋势,春季显著;全区干旱强度基本为轻旱和中旱,主要为局域性干旱和全域性干旱。从空间分布来看,内蒙古地区整体上呈西部干旱缓解、东部干旱加剧的趋势;夏季整体干旱显著加重,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以减轻为主。按照干旱区域敏感性强弱可将内蒙古地区分为西部区(I区)、中部区(II区)、东北部北区(III区)和东北部南区(IV区),其中I、II区干旱逐渐减轻,III、IV区呈偏干趋势。56 a来SPEI与PDO指数存在同相位关系,PDO指数冷相位时,内蒙古地区全区偏干,反之则偏湿。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地区水热状况的科学评估及干旱的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候变化 降水 SPEI PENMAN-MONTEITH公式 太平洋年代际震荡指数
下载PDF
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与云南夏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秦剑 田永丽 +1 位作者 任菊章 万云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69-76,共8页
云南夏季气温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 近年来一系列的云南夏季气温异常偏高事件是年代际变化的体现。其中云南夏季气温在准50年年代际变率上与春季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指数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位置与... 云南夏季气温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 近年来一系列的云南夏季气温异常偏高事件是年代际变化的体现。其中云南夏季气温在准50年年代际变率上与春季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指数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位置与前两者在年代际上都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分析认为, 可能是由于当春季PDO进入暖(冷)位相阶段时, 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持续偏高(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东), 导致云南夏季不(容)易出现云雨天气, 从而进入了气温偏高(低)的年代际时期的关系。春季PDO的变化是夏季云南气温年际变化的重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夏季气温 春季PDO指数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淮河流域5~6月降水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然 于非 司广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对淮河流域降水异常进行分析对于预测黄海绿潮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淮河流域10个站,长江流域15个站,通过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951-2011年的逐月降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5-6月平均降水异常。2000-2010年,淮河流域5-6月降水... 对淮河流域降水异常进行分析对于预测黄海绿潮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淮河流域10个站,长江流域15个站,通过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951-2011年的逐月降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5-6月平均降水异常。2000-2010年,淮河流域5-6月降水呈现增加趋势,与长江流域降水呈反位相变化。分别对淮河流域5-6月平均降水异常与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ipole Mode Index, DMI),以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指数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5-6月平均降水异常与6个月前的DMI指数达到最大正相关,与20个月前的北太平洋(20°N以北)SST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与PDO指数达到最大负相关。这表明, PDO、DMI指数对淮河流域5-6月降水异常的年代际、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淮河流域 年际 年代际变化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 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MI)
下载PDF
1470—2019年中国东部旱涝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鄢凤玉 赵传湖 孙即霖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6-208,共13页
基于中国东部地区(30°—40°N,105°E以东)19个代表站1470—2019年旱涝等级序列、古气候代用资料定量重建的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振荡指数以及Nino3.4指数,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小波分析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了... 基于中国东部地区(30°—40°N,105°E以东)19个代表站1470—2019年旱涝等级序列、古气候代用资料定量重建的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振荡指数以及Nino3.4指数,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小波分析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旱涝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1470年以来中国东部旱涝变化的主模态为全区一致型(方差贡献率为25.2%),变率中心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其时间系数的小波分析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揭示出全区旱涝存在10—30 a的准周期;该模态长期趋势揭示17—18世纪中国东部整体偏涝,而19世纪以后出现干旱化趋势。(2)寒冷背景下中国东部旱涝一致变化更明显,在17世纪前、中期和19世纪中、后期的小冰期寒冷期全区一致型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35%—40%,且这两个时段10—30 a的年代际变化信号尤为显著;而旱涝的变率中心则表现出冷期偏北,暖期偏南或偏西的特征。(3)中国东部旱涝的年代际变化与北太平洋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有关,表现为偏涝(旱)气候对应于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振荡的冷(暖)相位,以及年代际尺度上的冬季Nino3.4区海表温度的异常偏低(高);在小冰期的寒冷期,旱涝的年代际变化可能与Nino3.4区海表温度异常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旱涝等级 年代际 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 Nino3.4指数
下载PDF
400多年来中国东部旱涝型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关系 被引量:31
11
作者 裴琳 严中伟 杨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基于中国东部55站点1600~2012年旱涝等级序列及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旱涝年代际到百年尺度的变率分布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400多年来该区域最主要的旱涝分布型是一致型,即同... 基于中国东部55站点1600~2012年旱涝等级序列及集合经验模分解(EEMD)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东部旱涝年代际到百年尺度的变率分布特征及其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400多年来该区域最主要的旱涝分布型是一致型,即同期大多数站点同旱或同涝,变率中心位于黄河中下游;其次为南北反相型,该型近百年来有加强趋势,最典型案例即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频繁出现的南涝北旱异常分布,400多年来历史上类似事件很少见.在多年代际尺度上,基于多种代用PDO指数序列的集合平均PDO序列与华北一带旱涝变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PDO暖位相对应华北偏旱,而PDO冷位相对应偏涝.结果拓展了多年来主要基于近代气象记录获得的PDO影响中国旱涝气候变化的认识,更完善地诠释了我国夏季风区旱涝气候多年代际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旱涝指数 东亚夏季风 南涝北旱 太平洋年代际 振荡(PDO) 代用资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