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enarios of Local Tsunamis in the China Seas by Boussinesq Model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曦 刘桦 王本龙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4年第3期303-316,共14页
The Okinawa Trench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Manila Trench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regions with high risk of potential tsunamis induced by submarine earthquakes. Tsunami waves will impact t... The Okinawa Trench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Manila Trench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regions with high risk of potential tsunamis induced by submarine earthquakes. Tsunami waves will impact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if tsunamis occur in these areas. In this paper, the horizontal two-dimensional Boussinesq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sunami generation, propagation, and runnp in a domain with complex geometrical boundaries. The temporary varying bottom boundary condition i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initial tsunami waves motivated by the submarine faults. The Indian Ocean tsunami is simulated by the numerical model as a validation case. The time series of water elevation and runup on the beach a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data from field survey. The agre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Boussinesq model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sunamis and predict the waveform and runup. Then, the hypothetical tsunamis in the Okinawa Trench and the Manila Trench are simulated by the numerical model. The arrival time and maximum wave height near coastal cities are predicted by the model. It turns out that the leading depression N-wave occurs when the tsunami propagates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from the Okinawa Trench. The scenarios of the tsunami in the Manila Trench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coastal area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unami Boussinesq model indian ocean Okinawa Trench Manila Trench
下载PDF
How 'Sustainable' are Post-disaster Measures? Lessons to Be Learned a Decade After the 2004 Tsunami in the Indian Ocean
2
作者 Christiane Stephan Celia Norf Alexander Feke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33-45,共13页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sustainability implications of post-disaster measur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2004 Indian Ocean Tsunami by presenting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changes in some of the affected ...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sustainability implications of post-disaster measur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2004 Indian Ocean Tsunami by presenting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changes in some of the affected regions. Sustainability implications of measures are captured by investigating the persistence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iving conditions in relation to post-disaster measures, and the alignment of the measures with basic environmental aspects. Based on major concepts relevant in disaster sc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the study explored sustainability aspects of post-disaster measures implemented after the 2004 tsunami, by conducting selected interview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2015 international seminar ‘‘11 Years after the Indian Ocean Tsunami 2004'' and a broader online survey. Information was sought about(1) the current state of vulnerability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the regions affected;(2) the main lesson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to improve project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recovery and vulnerability reduction;and(3) project sustainability implic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state of today's vulner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se three priority areas, selected tasks for future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are identified, such as more integrative planning and improved coordin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local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Recovery Sustainability indian ocean tsunami Post-disaster measures VULNERABILITY
原文传递
印度洋海啸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以印度尼西亚亚齐省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亚岚 魏成阶 +2 位作者 武晓波 丁琳 朱重光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4-497,共4页
介绍了运用新一代中分辨率小卫星数据———英国灾害监测小卫星(DMC,DisasterMonitoringConstellation)数据源,以印度尼西亚亚齐省为例,采用遥感数据作为信息源,对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发生的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所引... 介绍了运用新一代中分辨率小卫星数据———英国灾害监测小卫星(DMC,DisasterMonitoringConstellation)数据源,以印度尼西亚亚齐省为例,采用遥感数据作为信息源,对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发生的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所引发的印度洋海啸灾害进行了监测评估。所获得的小卫星图像预处理后,通过对图像中受损失地物的光谱信息分析、受损失信息与环境背景信息的对比分析,进而建立其判读标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损失程度分级判读、统计分析等,实现了从小卫星图像上对海啸灾情损失的遥感快速监测评估。其监测评估结果为中国开展国际援助提供了客观依据,其技术方法为海啸灾害及其它灾害的遥感快速监测评价提供了技术思路,也为中国即将发射运行的灾害和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及中国DMC小卫星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经验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评估 印度洋海啸 灾害 遥感
下载PDF
2004年印度洋海啸印尼亚齐省灾情遥感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黄诗峰 李琳 +2 位作者 徐美 李小涛 苏东升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3-508,共6页
2004年12月底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岸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印度洋沿岸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国家先后遭受强烈海啸。印度尼西亚亚齐省是遭受海啸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评估海啸灾害造成的严重影响,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 2004年12月底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岸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印度洋沿岸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国家先后遭受强烈海啸。印度尼西亚亚齐省是遭受海啸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评估海啸灾害造成的严重影响,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2005-01-07英国DMC小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收集到的该地区灾前(2001年)LandsatETM+遥感影像,对亚齐省进行了监测和快速评估。监测结果表明距离震中位置较近的亚齐省苏门答腊岛西海岸遭受影响较严重,亚齐省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由于距离震中位置较近遭受严重影响,而苏门答腊岛东海岸则影响较轻,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市附近。经统计,整个亚齐省遭受海啸严重影响的地区面积约为483km2,其中城市建成区受淹面积约为26·2km2,乡村(镇)地区受淹面积约为430·5km2。文章的最后还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对海啸灾情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因海啸而受淹地区高程低于2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啸 亚齐省 DMC 遥感
下载PDF
北印度洋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地震海啸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旭 徐敏 +1 位作者 曾信 林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70,共9页
印度洋海啸发生的频率远低于太平洋,但2000年以来全球因地震引发的10个重大海啸有3个发生在印度洋区域。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是北印度洋中地震海啸活动较活跃的两个区域。在苏门答腊俯冲带北端,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8日分别发... 印度洋海啸发生的频率远低于太平洋,但2000年以来全球因地震引发的10个重大海啸有3个发生在印度洋区域。苏门答腊和莫克兰俯冲带是北印度洋中地震海啸活动较活跃的两个区域。在苏门答腊俯冲带北端,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8日分别发生了里氏9.0级和8.6级大地震,是1961年以来的第2及第4强震。前者引发了最大爬高50.9m的海啸,造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海啸灾难;后者却只引发了最大4m的爬高。位置相近、震源机制相似的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完全不同的原因非常值得研究。近期研究表明莫克兰俯冲带的地震活动分为东西两段,东段的地震活动明显多于西段。东段于1945年发生过大海啸,莫克兰西段或是全段俯冲带未来是否会发生大地震与海啸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印度洋 海啸 地震 莫克兰俯冲带 苏门答腊俯冲带 古海啸研究
下载PDF
空间自相关指数进展及其在南亚海啸期间叶绿素a异常波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新峰 戴小杰 +1 位作者 汪俭彬 李自珍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26-237,共12页
系统介绍了空间自相关指数主要进展并用其研究了东印度洋海域南亚海啸期间海表叶绿素a的异常波动.在对叶绿素a分布的建模过程中,我们对时空自相关指数模型进行了探索和发展,提出了高阶时空自相关指数模型并首次应用到海洋生态领域.海啸... 系统介绍了空间自相关指数主要进展并用其研究了东印度洋海域南亚海啸期间海表叶绿素a的异常波动.在对叶绿素a分布的建模过程中,我们对时空自相关指数模型进行了探索和发展,提出了高阶时空自相关指数模型并首次应用到海洋生态领域.海啸期间,叶绿素a存在着较高的时空自相关性,其时空分布经历了显著的异常变化,且该异常变化在海啸发生前后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指数 印度洋 海啸 叶绿素A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域发生海啸的可能性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彩玲 王晓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1,共5页
由强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演变成了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这样的2004年12月26日自然灾害,人类能不能预防?它的形成机制是什么?我国历史上发生过海啸吗?在未来我国哪些地区会发生海啸?就上述问题,作了可能性分析。印... 由强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演变成了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这样的2004年12月26日自然灾害,人类能不能预防?它的形成机制是什么?我国历史上发生过海啸吗?在未来我国哪些地区会发生海啸?就上述问题,作了可能性分析。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可以说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人类虽说还不能控制地震、海啸等天灾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预报等措施来减轻它们造成的损失。我国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海啸,台湾周围海域是海啸的高发区域,其次是大陆架区域,渤海是低发区域。在未来,东海、南海,特别是台湾岛附近海域具备产生海啸的条件,即海南、台湾存在成灾条件;其次是上海,广州,也存在潜在的海啸危险;沿海其它城市亦应居安思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 印度洋 中国东部
下载PDF
我国海啸灾害及预警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31
8
作者 叶琳 于福江 吴玮 《海洋预报》 2005年第z1期147-157,共11页
本文给出了海啸定义及其它有关概念与术语,简要给出了我国及全球的海啸灾害。全面介绍了我国海啸监测能力、预警现状、研究成果以及有关国际合作的情况,重点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海啸数值模式,利用该模式我们模拟了2004年12月26日发生... 本文给出了海啸定义及其它有关概念与术语,简要给出了我国及全球的海啸灾害。全面介绍了我国海啸监测能力、预警现状、研究成果以及有关国际合作的情况,重点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海啸数值模式,利用该模式我们模拟了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大海啸以及假想的发生在我国南海的海啸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对海啸预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急需开展的工作,作者也将一一给予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灾害 海啸预警 海啸模式 印度洋海啸模拟
下载PDF
从印度洋海啸分析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模式 被引量:8
9
作者 焦佩 《南亚研究季刊》 2005年第3期58-65,共8页
2004年底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给人类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随后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数量上都突破了历史记录。通过对这次国际援助的分析,我们看到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模式还不可能摆脱国际权力政治,依然是一个援助国和受援... 2004年底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给人类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灾难,随后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数量上都突破了历史记录。通过对这次国际援助的分析,我们看到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模式还不可能摆脱国际权力政治,依然是一个援助国和受援国之间互相作用的复杂过程。要使国际援助更加符合人道主义的本意,国际社会还需要继续培养合作意识,加强国际协调组织的建立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啸 人道主义 援助 国际人道主义 援助模式 人道主义援助 国际援助 历史记录 权力政治
下载PDF
从印度洋地震海啸看中国的巨灾风险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业成 张立海 +1 位作者 马宗晋 高庆华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3期105-108,共4页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给沿岸国家造成了严重灾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防范。中国历史上巨灾频发,今后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巨灾威胁。预测我国有11个巨灾高风险区,巨灾种类主要为特大洪水、大地震、强台风和特大风暴潮以及大区域持...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给沿岸国家造成了严重灾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防范。中国历史上巨灾频发,今后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巨灾威胁。预测我国有11个巨灾高风险区,巨灾种类主要为特大洪水、大地震、强台风和特大风暴潮以及大区域持续性严重干旱。建立巨灾防御体系是今后我国减灾工作的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啸 巨灾风险 灾害防御 印度洋
下载PDF
海啸预警与第四纪古海啸沉积记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中炎 韩喜球 +1 位作者 王叶剑 陶春辉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3期67-73,共7页
海啸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特大海啸的发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海啸预警问题的重视,并进一步认识到古海啸沉积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国际上对海啸预警和古海啸沉积研究的进展,重点综述古海啸沉积的... 海啸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特大海啸的发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海啸预警问题的重视,并进一步认识到古海啸沉积研究的重要性。介绍了国际上对海啸预警和古海啸沉积研究的进展,重点综述古海啸沉积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识别标志。最近20年来,研究者们着重对滨岸、浅海或陆地上的现代海啸沉积和古海啸堆积物进行研究,而对深水区域的古海啸记录研究很少。笔者认为在海啸多发海域的深水区进行长柱状沉积物取样,通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把古海啸沉积从海底正常沉积中识别出来,再结合定年,有助于恢复古海啸史,明确长期的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预警 海啸沉积 古海啸 印度洋
下载PDF
海啸破坏特点与工程防御方法初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5-177,共3页
印度洋海啸现场调查表明,海啸灾害不同于地震和洪水灾害。海啸通过高水位淹没和浪涌冲击对海边地势低平地区的房屋、道路、桥梁、机场以及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与车辆、船只造成严重破坏。海啸上岸后,由于巨大的冲力,将夹带一些破... 印度洋海啸现场调查表明,海啸灾害不同于地震和洪水灾害。海啸通过高水位淹没和浪涌冲击对海边地势低平地区的房屋、道路、桥梁、机场以及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与车辆、船只造成严重破坏。海啸上岸后,由于巨大的冲力,将夹带一些破损建筑物产生的固体漂浮物一同前进,因此破坏力更强。由于淹没、浪涌、冲毁建筑物压埋以及漂浮物冲击等综合作用,造成人员死亡率极高,所过之处,财物殆尽。抗御海啸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在于合理规划(避让、削弱、分流、阻挡 )和科学设计 (潜在海啸灾害等级划分、结构性态决策、海啸荷载确定、抗海啸分析、构造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 工程防御 印度洋
下载PDF
试用地球系统科学观解读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林素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9-217,共9页
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是本世纪初全球发生的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这次地震海啸涉及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甚至还有地外星球和月球的作用,造成能量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与传递,说明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因此,对地震... 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是本世纪初全球发生的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这次地震海啸涉及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甚至还有地外星球和月球的作用,造成能量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与传递,说明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因此,对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必须采用地球系统科学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并用信息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科学观来研究和防御地震海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 地震海啸 印度洋
下载PDF
海啸灾害及其预警系统 被引量:23
14
作者 包澄澜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地震海啸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2 0 0 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更是震撼了全世界。本文对海啸的定义、性质、特征 ,历史上和近代的中国和世界的严重海啸灾害作了简单介绍。指出建立和完善海啸预警系统 ,可以在一旦海啸发生后 ,争取几十分... 地震海啸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2 0 0 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更是震撼了全世界。本文对海啸的定义、性质、特征 ,历史上和近代的中国和世界的严重海啸灾害作了简单介绍。指出建立和完善海啸预警系统 ,可以在一旦海啸发生后 ,争取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时间 ,提前发出海啸警报信息 ,这就能极大地减轻海啸灾害。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海啸预警系统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啸 印度洋 海啸波传播 海啸预警系统
下载PDF
印度洋地震海啸(2004-12-26)及其对中国的警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柯长青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91-96,共6页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ML9级强烈地震。地震的强度是100a来全球非常罕见的。地震引起了巨大海啸,浪高近10m,波及到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地区10多个国家,造成近30万人遇难。地震使印度尼西亚、泰国的部分岛屿发...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发生ML9级强烈地震。地震的强度是100a来全球非常罕见的。地震引起了巨大海啸,浪高近10m,波及到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地区10多个国家,造成近30万人遇难。地震使印度尼西亚、泰国的部分岛屿发生了地形变化。海啸在受灾国留下了大片的盐碱地。苏门答腊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这些能量在2004-12-26集中释放出来。导致了这次地震海啸的发生。地震海啸灾害本身规模巨大,发生异常突然,再加上受灾地区人员密集,缺乏海啸灾害逃生的知识和经验。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海啸预警系统,是造成这次灾害巨大伤亡的原因。中国从台湾-海南岛一线的海区,存在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因此应不断完善海啸预警系统,提高沿海地区建设工程的防灾抗灾标准,加强防波堤建设以及采取恢复红树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预防潜在的海啸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地震海啸 巨大灾害损失 岛屿变形 构造 板块挤压 海啸预警系统 对中国的警示
下载PDF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合作路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澳大利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印度洋海啸中的救援行动为案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莹 《宁夏党校学报》 2008年第4期99-102,共4页
面对全球公共问题的不断涌现,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日趋明显。澳大利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印度洋海啸救灾中所谋求的同本国政府、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以及当地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反映了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过程的基本路径。在多层次... 面对全球公共问题的不断涌现,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日趋明显。澳大利亚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印度洋海啸救灾中所谋求的同本国政府、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以及当地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反映了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过程的基本路径。在多层次地重新建构中国的大国形象过程中,中国也应注意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非政府组织 人道主义救援 澳大利亚 印度洋海啸
下载PDF
海啸及风暴潮灾害简介 被引量:6
17
作者 包澄澜 《东北地震研究》 2005年第2期9-15,共7页
地震海啸和风暴潮是严重的海洋灾害,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更是震撼了全世界。本文对海啸和风暴潮的定义、性质、特征、历史上和近代的严重海啸及风暴潮灾害作了简单介绍。指出建立和完善海啸和风暴潮预警系统,可以在一旦海啸和风暴潮发... 地震海啸和风暴潮是严重的海洋灾害,2004年底印度洋大海啸更是震撼了全世界。本文对海啸和风暴潮的定义、性质、特征、历史上和近代的严重海啸及风暴潮灾害作了简单介绍。指出建立和完善海啸和风暴潮预警系统,可以在一旦海啸和风暴潮发生后,提前发出警报信息,争取到几十分钟甚至几十小时时间,从而极大地减轻海啸和风暴潮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灾害 简介 2004年 海洋灾害 地震海啸 预警系统 警报信息 印度洋 小时 大地
下载PDF
印度洋海啸灾害特点及其对工程防御的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迅 《海洋地质动态》 2006年第3期7-12,共6页
印度洋海啸现场调查表明,海啸灾害不同于地震和洪水灾害。海啸通过高水位淹没、浪涌冲击对海边地势低平地区的房屋、道路、桥梁、机场、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以及车辆、船只造成严重破坏。海啸上岸后,由于巨大的冲力,将夹带一些破... 印度洋海啸现场调查表明,海啸灾害不同于地震和洪水灾害。海啸通过高水位淹没、浪涌冲击对海边地势低平地区的房屋、道路、桥梁、机场、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以及车辆、船只造成严重破坏。海啸上岸后,由于巨大的冲力,将夹带一些破损建筑产生的固体漂浮物一同前进,破坏力更强。由于淹没、浪涌、冲毁建筑物压埋以及漂浮物冲击等综合作用,造成人员死亡率极高,所过之处,财产皆空。抗御海啸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规划(避让、削弱、分流、阻挡)和科学设计(潜在海啸灾害等级划分、结构性态决策、海啸荷载确定、抗海啸分析、构造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灾害 工程防御 印度洋
下载PDF
从印度洋海啸反思海景房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缪小龙 《福建建筑》 2006年第1期84-85,共2页
本文以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为例,援引了中外专家对这埸世纪灾难的评论,针对我国当前方兴未艾的海景房建设热提出反思。
关键词 印度洋海啸 海景房 建设 反思
下载PDF
世纪劫难:印度洋的强地震与大海啸给世人的警示
20
作者 莫杰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5年第3期104-108,共5页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强地震(里氏8.9级)引发的一场灾难性大海啸,给世人的警示是极其深刻的,因此,通过对地震的强度,地震与海啸的能量,产生大海啸的因素与形成条件,我国沿海地区是否会发生大海啸和建立海啸...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的强地震(里氏8.9级)引发的一场灾难性大海啸,给世人的警示是极其深刻的,因此,通过对地震的强度,地震与海啸的能量,产生大海啸的因素与形成条件,我国沿海地区是否会发生大海啸和建立海啸预警系统等的介绍,使人们了解更多有关地震与海啸的基本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海啸 预警系统 印度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