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cific-Indian interocean circulation of the Antarctic Intermediate Water around South Australia
1
作者 YAO Wenjun SHI Jiuxi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7期4-14,共11页
On the basis of the salinity distribution of isopycnal(σ_0=27.2 kg/m^3) surface and in salinity minimum, the Antarctic Intermediate Water(AAIW) around South Australi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types correspondi... On the basis of the salinity distribution of isopycnal(σ_0=27.2 kg/m^3) surface and in salinity minimum, the Antarctic Intermediate Water(AAIW) around South Australi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types corresponding to five regions by using in situ CTD observations. Type 1 is the Tasman AAIW, which has consistent hydrographic properties in the South Coral Sea and the North Tasman Sea. Type 2 is the Southern Ocean(SO) AAIW, parallel to and extending from the Subantarctic Front with the freshest and coldest AAIW in the study area. Type 3 is a transition between Type 1 and Type 2. The AAIW transforms from fresh to saline with the latitude declining(equatorward). Type 4, the South Australia AAIW, has relatively uniform AAIW properties due to the semienclosed South Australia Basin. Type 5, the Southeast Indian AAIW, progressively becomes more saline through mixing with the subtropical Indian intermediate water from south to north.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hydrographic analysis of AAIW, the newest trajectories of 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 floats were used to constructed the intermediate(1 000 m water depth) current field, which show the major interocean circulation of AAIW in the study area. Finally, a refined schematic of intermediate circulation shows that several currents get together to comple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acific Ocean and the Indian Ocean. They include the South Equatorial Current and the East Australia Current in the Southwest Pacific Ocean, the Tasman Leakage and the Flinders Current in the South Australia Basin, and the extension of Flinders Current in the southeast Indian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arctic Intermediate Water Pacific-indian interocean circulation South Australia world ocean Circulation Experiment Argo
下载PDF
印度洋长策:目标2049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木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19期2-3,6-95,共92页
印度洋是古今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必然要关注但进入后其结局都不好的区域。一般说来,控制印度洋的制海权必须有覆盖南北纬30度区域的作战能力——而只有世界性的大国才会有这样的能力,不然,其前途要么崛起,要么灭亡。但古今霸权国家来到印... 印度洋是古今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必然要关注但进入后其结局都不好的区域。一般说来,控制印度洋的制海权必须有覆盖南北纬30度区域的作战能力——而只有世界性的大国才会有这样的能力,不然,其前途要么崛起,要么灭亡。但古今霸权国家来到印度洋便进入衰落期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印度洋地区争强好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独吞世界从而独控印度洋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对中国而言更是非常危险的,只有分享才是守福之道。国家发展道路并非只有要么衰落要么崛起即行扩张的黑白两道,在这中间一定会有守中持重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世界只能在分享繁荣中和谐前进:欧洲当为欧洲人民的欧洲,美洲当为美洲人民的美洲,亚洲自然也是亚洲人民的。中国未来应当在"一截遗欧,一截赠美"的愿景中为自己也为亚洲争取到"一截还东国"的前途。大国崛起于地区性守成,消失于世界性扩张,节制性地运用国力既是保持国力持续增长的秘密,也是中国几千年屹立不倒的智慧所在。中国坚守地区性守成的政策既可帮助印度洋国家减轻"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的紧迫感,也会让中国避免在印度洋地区不恰当地透支国力并由此保证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在21世纪下半叶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上丝绸之路 亚太地区 世界性 政策体系 海洋战略 治理能力 海洋政策
下载PDF
“中心”与“世界”互动——试论东方海洋文学史的整体性 被引量:3
3
作者 谭艳红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1年第1期10-15,共6页
“海洋”作为人类生存空间,其自然形态无法分割。“海洋文学”作为人类海洋生活的反映,包含文学的基本命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以及“族群与世界的关系”。构建一部海洋文学史,首要问题是如何兼顾海洋的整体性与文学... “海洋”作为人类生存空间,其自然形态无法分割。“海洋文学”作为人类海洋生活的反映,包含文学的基本命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以及“族群与世界的关系”。构建一部海洋文学史,首要问题是如何兼顾海洋的整体性与文学史的时空性。“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海洋文明共同体,兼具了“长时段”与“整体性”的要素。在时间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存续时间几乎覆盖整部世界史;在空间上,它连贯了“人文海洋”中三个具有历史价值与学术内涵的东方海洋空间——“厄立特里亚海”“印度洋诸世界”和“海洋亚洲”。因此,作为东方海洋文学史整体性的研究视域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海洋文学史 海上丝绸之路 “印度洋世界” “海洋亚洲” 整体性
下载PDF
伊斯兰教、中国与印度洋:历史联系与世界史背景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波(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40,共9页
中国、印度洋和伊斯兰教都是在世界历史上相互交流的重要实体。理解三者的交互关系是一个重大挑战,需要一个在理念上具有包容性的整体性框架,该框架需要对三个关键识别性术语重新界定。由于"文明叙事"和"世界宗教范式&qu... 中国、印度洋和伊斯兰教都是在世界历史上相互交流的重要实体。理解三者的交互关系是一个重大挑战,需要一个在理念上具有包容性的整体性框架,该框架需要对三个关键识别性术语重新界定。由于"文明叙事"和"世界宗教范式"把"文明"和"宗教"视为封闭的圈子或固化的历史实体,因此,从新的视角发现中国、伊斯兰教与印度洋世界的共同遗产,超越传统范式是关键所在。印度洋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性的海域,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它不能被称为一个文明,它是一系列经济、政治与宗教网络的交织,自身又属于一个庞大的由不同人群组成的国际化网络。在这一框架下,印度洋世界是"中国-印度洋-伊斯兰教"这个庞大区域共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宗教 印度洋世界 世界史
下载PDF
马尔代夫群岛与印度洋的海贝贸易 被引量:6
5
作者 钱江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6-46,共21页
从史前时期开始,马尔代夫群岛出产的海贝就是印度洋地区不少沿岸国家的传统货币,甚至经由缅甸、暹罗和孟加拉等地辗转输入中国,成为我国云南、四川等西南边疆地区的流通货币。本文根据中外相关文献的记载,对马尔代夫群岛海贝的名称、产... 从史前时期开始,马尔代夫群岛出产的海贝就是印度洋地区不少沿岸国家的传统货币,甚至经由缅甸、暹罗和孟加拉等地辗转输入中国,成为我国云南、四川等西南边疆地区的流通货币。本文根据中外相关文献的记载,对马尔代夫群岛海贝的名称、产地、捕捞、加工、运输、互市、贸易航线、马尔代夫帆船和水手、土著王室的垄断、穆斯林商人等问题逐一进行考察。本文认为,历史上马尔代夫群岛的海贝贸易曾经相当繁盛,孟加拉湾与波斯湾分别是印度洋东部航线与西部航线的海贝集散中心,印度的穆斯林商贾则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海贝在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与流动,就像是一张无形的网络,将古代中国的西南腹地整合进了以孟加拉湾为中心的印度洋货币体系,进而说明古代云南和四川等地曾一度是印度洋海洋文明圈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代夫群岛 海贝贸易 孟加拉湾 印度洋贸易圈 王室垄断
下载PDF
菲利浦·布亚及其印度洋世界体系研究述略
6
作者 陈博翼 《国家航海》 2022年第2期1-10,共10页
本文介绍了法国学者菲利浦·布亚从马达加斯加开始,并延伸到整个印度洋沿岸地区的学术研究的内容和轨迹,着重评述其重要著作《印度洋世界》,并点明其印度洋世界体系研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布亚认为,印度洋在1世纪时经由频繁... 本文介绍了法国学者菲利浦·布亚从马达加斯加开始,并延伸到整个印度洋沿岸地区的学术研究的内容和轨迹,着重评述其重要著作《印度洋世界》,并点明其印度洋世界体系研究在学术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布亚认为,印度洋在1世纪时经由频繁的交流变为一个嵌入非洲—欧亚世界体系的统一空间;在16世纪前,世界体系经历了四个兴衰周期,区域不断整合,人口增多,商业和生产普遍发展,核心区和边缘区也随着国际劳动分工同步演化;印度洋世界体系的演化历史表明资本主义不是一种欧洲发明。以印度洋为中心探讨不同世界体系的形成和更迭轨迹,无论视角还是方法论,均有可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世界体系 菲利浦·布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