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mental fibroma combined with right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masquerades as a scrotal tumor: A case report
1
作者 Ping Zhou Chan-Hui Jin +6 位作者 Ying Shi Guo-Qing Ma Wen-Hao Wu Yu Wang Kun Cai Wu-Feng Fan Tian-Bao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5期988-994,共7页
BACKGROUND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scrotal enlargement in patients include primary tumor of the scrotum,inflammation,hydrocele of the tunica vaginalis,and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scrotal enlargement caused by exter... BACKGROUND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scrotal enlargement in patients include primary tumor of the scrotum,inflammation,hydrocele of the tunica vaginalis,and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scrotal enlargement caused by external tumors of the scrotum is rare.The patient had both a greater omentum tumor and an inguinal hernia,and the tumor protruded into the scrotum through the hernia sac,which is even rarer.Moreover,omental tumors are mostly metastatic,and primary omental fibroma is rare.CASE SUMMARY Here,we report a rare case of a 25-year-old young man with scrotal enlargement and pain for 3 months.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and multidisciplinary discu-ssions considered intra-abdominal tumor displacement and inguinal hernia,and intraoperative exploration confirmed that the greater omentum tumor protruded into the scrotum.Therefore,tumor resection and tension-free inguinal hernia repair were performed.The final diagnosis was benign fibroma of the greater omentum accompanied by an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CONCLUSION This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a common inguinal hernia disease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performing detailed history taking,physical examination,and imaging before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nia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FIBROMA Omental tumor Scrotal tumor Greater omentum Case report
下载PDF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腹股沟疝临床观察
2
作者 颜贵武 江玲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单纯的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45例)接受腹...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单纯的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45例)接受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中药补中益气汤治疗,观察手术后两组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手术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总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股沟疝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可帮助患者有效缩短住院时间、缓解疼痛程度,并改善其中气不足表现、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疝 腹股沟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 补中益气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体外丝线牵拉辅助两孔腹腔镜内环缝合在治疗内环口皱褶冗厚斜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雪来 叶茂 +3 位作者 丁柏匀 管考平 张震 魏延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丝线牵拉辅助两孔腹腔镜内环缝扎治疗内环皱褶冗厚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9年10月~2023年2月,322例斜疝患儿接受两孔法腹腔镜内环缝扎,其中186例(292侧)内环皱褶冗厚患儿采用体外丝线牵拉法辅助。在腹腔镜监视下,针... 目的探讨体外丝线牵拉辅助两孔腹腔镜内环缝扎治疗内环皱褶冗厚斜疝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19年10月~2023年2月,322例斜疝患儿接受两孔法腹腔镜内环缝扎,其中186例(292侧)内环皱褶冗厚患儿采用体外丝线牵拉法辅助。在腹腔镜监视下,针持持针经内环口外下缘入腹膜,于腹膜后间隙走行至精索血管外侧缘出针;于精索血管外侧缘进针,体外轻轻牵拉线尾,腹腔镜下见进针点附近后腹膜间隙增大,缝针顺势在后腹膜间隙跨越精索血管表面。相同方法牵拉和展开折叠在输精管-髂外血管间隙的腹膜皱褶,增大后腹膜间隙,缝针继续在后腹膜间隙贴近髂血管表面跨越Doom三角区冗厚的腹膜组织。相同方法于腹膜外间隙跨越输精管表面。继续直视下缝合内环口内侧壁和上壁腹膜组织,于最初进针处出针和打结,闭合内环口。结果292侧体外丝线牵拉冗厚腹膜后,缝针能顺利跨越精索血管、Doom三角区以及输精管表面。80例单侧手术时间(18.5±3.2)min,106例双侧手术时间(32.6±5.3)min。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均在术后6 h内出院。122例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5月),未出现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无复发疝、鞘膜积液。结论对于内环皱褶冗厚的儿童斜疝,体外丝线牵拉法可有效展开冗厚的后腹膜,降低两孔法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时缝针跨越精索血管、Doom三角区以及输精管表面的难度,具有安全性、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疝 腹膜皱褶冗厚 内环缝扎 Doom三角区 精索血管 输精管
下载PDF
腹腔镜引导腹膜前间隙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疝囊结扎术镇痛临床研究
4
作者 王晓军 邓洪 +3 位作者 贾佳 徐其银 王志 汤荣兴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659-266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导下腹膜前间隙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镇痛的新方法。方法:33例全麻腹股沟斜疝患儿,主刀医生在腹腔镜引导下用疝气针分离患侧腹膜前间隙游离精索的同时,注入0.2%罗哌卡因0.5 ml/kg,观察并记录患儿... 目的:探讨腹腔镜引导下腹膜前间隙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镇痛的新方法。方法:33例全麻腹股沟斜疝患儿,主刀医生在腹腔镜引导下用疝气针分离患侧腹膜前间隙游离精索的同时,注入0.2%罗哌卡因0.5 ml/kg,观察并记录患儿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气道压、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时间、麻醉及手术并发症、改良警觉/镇静观察评估法(MOAA/S)评分、采用FLACC评分评估疼痛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SpO_(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麻醉时间为(39.21±4.49)min,手术时间(20.15±3.96)min,苏醒时间(7.73±2.76)min;插管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压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插管后;手术结束、术后2 min、术后4 min、术后6 min、术后8 min、术后10 min的MOAA/S评分为:(0.30±0.88)、(1.18±1.38)、(2.48±1.50)、(3.30±1.36)、(4.48±0.80)、(4.97±0.17)分;拔管时、术后6 h、12 h、24 h的FLACC评分为:(0.36±1.03)、(0.45±0.67)、(1.27±0.84)、(1.36±0.60)分;术后镇痛时间(12.09±3.49)h;未见麻醉及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引导下患侧腹膜前间隙注入0.2%罗哌卡因0.5 ml/kg,小儿腹股斜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腹膜前间隙 神经阻滞 镇痛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嵌顿斜疝170例中长期疗效
5
作者 叶茂 陈震 +2 位作者 范世莹 许坚吉 刘雪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嵌顿性斜疝的中长期疗效,总结腹腔镜治疗经验和嵌顿性斜疝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4年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170例嵌顿斜疝的临床资料。男109例,女61例。年龄11天~11岁,中位数8月27天。右侧88例,左侧82...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嵌顿性斜疝的中长期疗效,总结腹腔镜治疗经验和嵌顿性斜疝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4年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170例嵌顿斜疝的临床资料。男109例,女61例。年龄11天~11岁,中位数8月27天。右侧88例,左侧82例。嵌顿时间(发病至手术时间)0.5~360 h,中位时间24 h。结果手术时间11~191 min,(51.9±29.5)min。20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14例经腹股沟中转开放手术,行嵌顿物复位及坏死物切除,6例经脐部切口中转开放手术(4例肠切除吻合,2例回肠修补)。发生嵌顿的器官以小肠(均为回肠)居多(84例),其次是卵巢-输卵管(53例),再次是回盲部(15例)和大网膜(11例)。术中148例腹腔镜监视下体外手法复位,14例腹股沟切开复位,8例自行复位。小肠坏死5例(2.9%),大网膜坏死3例(1.8%),小肠穿孔、小肠浆肌层破损、卵巢-输卵管坏死各2例(1.2%),结肠浆肌层破损1例。术中探查合并对侧隐匿疝109例(64.1%),隐睾7例(4.1%),脐疝7例(4.1%),梅克尔憩室1例(0.6%),卵巢囊肿1例(0.6%)。肠管嵌顿106例中,术前有呕吐症状32例(30.2%),其中嵌顿肠管坏死或穿孔7例均有呕吐,嵌顿肠管浆肌层破损3例中2例呕吐,嵌顿肠管青紫中41.2%(7/17)呕吐,嵌顿肠管血运可者20.3%(16/79)呕吐。住院时间1~11 d,中位数1 d。随访4个月~8年5个月,中位时间4年11个月,其中<3年51例,3~5年38例,>5年81例。斜疝复发2例(1.2%),腹股沟切口感染1例(0.6%),无肠梗阻、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嵌顿性斜疝中长期疗效好,术中需结合疝复位难度和嵌顿器官血运,适时中转开放手术。嵌顿斜疝患儿术前如有呕吐症状,可能提示嵌顿肠管血运差,需尽快手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儿童 嵌顿疝 斜疝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邵学诚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患儿2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以0.5%利多卡因+0.2%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使用相同方法注入生理盐...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患儿2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以0.5%利多卡因+0.2%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照组使用相同方法注入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切皮前5 min(T_(0))、切皮时(T_(1))、建立气腹时(T_(2))、缝皮时(T_(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采用躁动量化评分(PAED)评价并总结术后苏醒期躁动情况发生率,采用FLACC量表评分评价入PACU(T_(4))、出PACU(T_(5))、术后2 h(T_(6))、8 h(T_(7))、24 h(T_(8))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儿T_(0)时的MAP和HR无明显差异(P>0.05),T_(1)、T_(2)、T_(3)时段对照组的MAP和HR较观察组更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期躁动情况发生率和T_(4)、T_(5)、T_(6)、T_(7)、T_(8)的FLA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稳定术中生命体征,减少术后苏醒期躁动,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苏醒期躁动 术后疼痛
下载PDF
气腹针在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康延杰 刘海潮 +1 位作者 刘少朋 孙建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 探讨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51例资料。用气腹针代替疝针行鞘状突高位结扎。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增加辅助孔或中转开放手术。46... 目的 探讨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51例资料。用气腹针代替疝针行鞘状突高位结扎。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未增加辅助孔或中转开放手术。46例单侧手术时间6~15 min,(8.9±1.9)min;5例双侧手术时间13~19 min,(15.4±2.3)min。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无线结反应、阴囊水肿、阴囊血肿、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气腹针法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具有单孔手术、单次穿刺、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性鞘膜积液 腹股沟斜疝 单孔腹腔镜手术 气腹针 鞘状突
下载PDF
疝气针协助单孔腹腔镜术在腹股沟斜疝患儿中的应用及术后复发分析
8
作者 赵腾府 汪广兵 +1 位作者 张昭 曹瑞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疝气针协助单孔腹腔镜术在腹股沟斜疝患儿中的应用,并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疝气针协助单孔腹腔镜术在腹股沟斜疝患儿中的应用,并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疝气针协助单孔腹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6.611,P<0.05)。术后13例复发,经单因素分析,内环口直径、发病部位、巨大疝、疝环粘连程度、环扎或缝扎、哭闹多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内环口直径≥2 cm、巨大疝、疝环粘连程度中度、疝环粘连程度重度、环扎或缝扎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疝气针协助单孔腹腔镜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促进患儿更快恢复;腹股沟斜疝患儿术后复发与内环口直径≥2 cm、巨大疝、疝环粘连程度中度、疝环粘连程度重度、环扎或缝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患儿 疝气针 单孔腹腔镜术 复发
下载PDF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贾金柱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8期144-146,150,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9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TAPP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研究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等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MMP-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可提高生命质量评分,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MMP-2水平、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斜疝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疼痛 生命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比较
10
作者 贺洋 钟玲 曾伟萍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6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不同阶段的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36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较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加快康复进程,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开放式小切口手术 复发率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11
作者 邢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的单侧疝手术时间、双侧疝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12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研究组的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IgA、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均能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复发风险,但后者创伤小、手术切口更为隐蔽、并发症少,还能妥善处理双侧疝,利于促进患儿术后恢复,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腹股沟斜疝 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的探讨 被引量:32
12
作者 张军 葛军涛 +2 位作者 魏延栋 刘树立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769-771,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的疗效。方法2013年3-9月,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48例。术前诊断右侧嵌顿疝32例,左侧嵌顿疝16例。经脐切口置入trocar建立气腹,置入Z形腹腔镜,经探查孔置入无损伤钳,探查患...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的疗效。方法2013年3-9月,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48例。术前诊断右侧嵌顿疝32例,左侧嵌顿疝16例。经脐切口置入trocar建立气腹,置入Z形腹腔镜,经探查孔置入无损伤钳,探查患侧疝内容物类型、嵌顿程度。腹腔镜下辅以体外手法复位将嵌顿疝复位,观察嵌顿脏器损伤情况。如嵌顿脏器无损伤,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探查对侧如存在隐匿疝则同时处理。结果48例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术中探查合并对侧隐匿疝10例。嵌顿疝内容物36例为肠管,8例为卵巢,4例为网膜。手法协助复位均顺利还纳,镜下观察5 min,48例嵌顿脏器均血运良好。单侧疝(38例)手术时间10-18 min,平均15 min;双侧疝(10例)手术时间16-30 min,平均24 min。麻醉清醒后进食,疼痛均能耐受。术后10-15 h(平均12 h)出院。随访3-13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阴囊水肿、血肿等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可高位结扎,直视下探查嵌顿疝内容物损伤情况,探查对侧有无隐匿疝。该技术安全、有效、微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腹股沟疝 嵌顿疝 斜疝 单孔腹腔镜
下载PDF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8
13
作者 段永福 赵成鹏 +1 位作者 周晓波 李付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家属的意愿将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腹腔镜组(62例)和传统手术组(38例)。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术...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家属的意愿将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腹腔镜组(62例)和传统手术组(38例)。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术后切口下出血和线结反应、皮下气肿、阴囊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24.3±6.5)min,与腹腔镜组(21.4±7.5)min无明显差异(t=1.972,P=0.051)。腹腔镜组出血量(6.8±2.7)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13.2±4.6)ml(t=8.777,P=0.000);住院时间(4.5±0.8)d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6.9±1.2)d(t=12.002,P=0.000)。腹腔镜组和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2%(2/62)vs.7.9%(3/38),χ~2=0.322,P=0.57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体现出微创技术的优势,在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与传统手术差别不大,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斜疝 小儿
下载PDF
二孔法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比较 被引量:56
14
作者 赵英敏 李龙 +2 位作者 马继东 张军 王淑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95-596,共2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10例(腹腔镜组),并与2004年9月~2006年1月408例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开腹组)进行疗效比较。腹腔镜组...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10例(腹腔镜组),并与2004年9月~2006年1月408例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开腹组)进行疗效比较。腹腔镜组脐窝置入1个5mm trocar,探查双侧内环口,在患侧相当于麦氏点的稍上方置入另1个5mm trocar并导入持针器,在疝囊颈外上方穿入一带线缝针,术者单手持针,在疝囊入口水平腹膜下缝合鞘突入口一周,收紧缝线,结扎鞘突。开腹组经腹股沟外环处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腹腔镜组手术顺利,单侧手术时间(33.4±9.6min)显著少于开腹组(38.0±7.6min)(t=-7.596,P=0.000)。腹腔镜组无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感染等并发症.平均随访23.2月(1~55个月),早期3例复发,再次腹腔镜手术修补成功,其余无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及肠粘连等远期并发症。开腹组平均随访10个月(1~18个月),18例复发,8例经腹腔镜、10例经开腹手术治愈;医源性阴睾9例,再次开腹手术治愈。结论二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开腹手术恢复快,创伤小,无须伤口拆线,同时可用于处理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疝,不适用于心功能不全及新生儿嵌顿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斜疝 小儿
下载PDF
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与开放手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志扬 马德奎 +4 位作者 曾海峰 陈伯棠 邱昌洪 彭玉维 潘乐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49-750,75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完成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扎术82例,同期行开放手术的小儿腹股沟斜疝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阴囊血肿、感染等)...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完成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结扎术82例,同期行开放手术的小儿腹股沟斜疝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阴囊血肿、感染等)、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访2年显示腹腔镜组出现线结反应1例,无疝复发。对照组复发3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显示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特点,优于传统手术,可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
下载PDF
腹腔镜下单通道自制疝气针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3例 被引量:71
16
作者 侯崇智 卞军 +1 位作者 施伟栋 王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519-521,5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2012年3—9月我院施行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163例。于脐环下方置入5mm腹腔镜,采用自制疝气针,于腹横纹插入并带入爱惜康0号丝线,...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2012年3—9月我院施行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163例。于脐环下方置入5mm腹腔镜,采用自制疝气针,于腹横纹插入并带入爱惜康0号丝线,于腹膜外环形高位结扎内环口。结果术中过程顺利,59例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手术时间单侧5—10min;双侧10—15min;术中出血量0.2—2ml。术后恢复平稳,均于术后第2天出院。无精索、输精管损伤及术后阴囊血肿等。163例术后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无复发。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单通道完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可发现并治疗对侧潜在斜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小儿
下载PDF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的小儿斜疝临床路径的制定 被引量:12
17
作者 武广华 郑红 +7 位作者 刘国祥 杜乐勋 朱玉久 张超 朱志忠 胡文杰 谢龙涛 蒋昕昶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9-30,共2页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将病种医疗服务标准化,并通过应用过程的管理及重要成功因素的支持和控制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缩短住院天数,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合作,减少记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小儿斜疝为例描述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质量效益型管理模式将病种医疗服务标准化,并通过应用过程的管理及重要成功因素的支持和控制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缩短住院天数,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合作,减少记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小儿斜疝为例描述临床路径的制定、实施以及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对临床路径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小儿斜疝 临床路径
下载PDF
326例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体会 被引量:19
18
作者 邓耿明 吴江 +3 位作者 吴平辉 黄庆荣 曹闯 黄胜超 《河北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方法:经外环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全组326例,平均手术时间20m in,其中3例复发,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此方法有切口小、时间短、创伤轻、恢复快、费用低、疤痕不明显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下载PDF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 被引量:30
19
作者 刘嘉林 周汉新 +4 位作者 余小舫 鲍世韵 帅建 李明岳 毕建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1例。经脐置入5inm30。腹腔镜,明确患侧内环口及腹横筋膜...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采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1例。经脐置入5inm30。腹腔镜,明确患侧内环口及腹横筋膜悬韧带后脚(posterior crus,PC),在耻骨联合与脐孔的中点置入3mm分离钳。于患侧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用普通针持夹持3-0 prolene带线圆针刺入腹腔,穿过PC,分离钳夹住圆针反向经腹横肌弓状缘从内环口顶部穿出腹腔。剪掉圆针,Endoclose针夹带prolene线由内环口的体表投影处穿入腹壁至腹膜外层,先内后外,围绕内环口在腹膜外完成荷包缝合,线拉出体外后打结。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6—50min,平均32.9min。术后住院1—2d,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1—4d,平均1.4d。术后无出血、阴囊血肿及切口感染并发症。21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5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联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具有解剖学基础的新术式,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 内环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4
20
作者 谢惠霞 黎勤华 +1 位作者 程碧华 罗小燕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外科的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11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参照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外科的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11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参照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患儿护理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均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护理中,体现循证护理的理念,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减轻患儿恐惧心理,优化护理流程,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住院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促进医疗团队的合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保证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小儿腹股沟斜疝 护理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