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ustrial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1
作者 Zhou, Ship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4年第2期53-59,共7页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a, a key problem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in system science.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of modern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a, a key problem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in system science.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of modern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existing simultaneously is the typical economic structure for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 can we break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After China has carried out the peasant family output-related system of contracted responsibilities, the rural enterprises which develop swiftly and violently are setting up a bridge between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modern industry. This paper models the triple economic structure formed by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rural enterprises and modern industry. From the study of structure evolution, we obtain the impor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rate,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growth rate of capital and the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deduce three critical points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find out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forms a stable and orderly self-organized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we propose an approach to the strategie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a, especially to the problem of rur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rural labor transfer, and give three conclusions and four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about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systems AGRICULTUR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industrial economics Mathematical models MODERNIZATION System stability Technology transfer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研究——以湘南湘西示范区为例
2
作者 于正东 仰玉婷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0期54-59,共6页
承接产业转移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1年湘南湘西示范区数据,通过构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 承接产业转移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1年湘南湘西示范区数据,通过构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测度承接能力;再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承接能力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1年,示范区内六个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均呈现逐年提升态势,但存在明显差距;邮电业务量、实际利用外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等是阻碍承接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熵权TOPSIS法 障碍度模型 区域协调发展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佘士永 李焱求 聂续东 《中国商论》 2024年第5期135-141,共7页
文章基于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产业集聚在总体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空间集聚和路径依... 文章基于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产业集聚在总体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空间集聚和路径依赖现象;从区域角度看,东中部、中西部和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均作用显著。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科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优化农村劳动力职业转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溢出 农业生产 劳动力转移 产业升级 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劳动力
下载PDF
基于分省分行业用电量的中国区域间制造业转移和承接趋势
4
作者 王向 汲国强 吴陈锐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急剧变化,政府十分重视产业有序转移和推动生产力优化布局。针对长期以来中国产业转移趋势判断技术手段不足、研究结论存在较多争议等问题,充分发挥用电量统计优势,建立了评估产业转移与承接趋...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发生急剧变化,政府十分重视产业有序转移和推动生产力优化布局。针对长期以来中国产业转移趋势判断技术手段不足、研究结论存在较多争议等问题,充分发挥用电量统计优势,建立了评估产业转移与承接趋势、规模的方法。基于2010—2021年分省分行业用电量测算发现,区域间存在一定规模的产业转移与承接;环保政策对华北、华中电网区域产业转出影响较大;华东电网区域产业转移规模不及预期,可能主要在区域内部转移;西北电网区域除了高耗能产业集聚趋势强化,纺织、医药、设备制造等产业存在转入;南方电网区域产业转出类型更加多样、转出规模更大,主要来自广东省的影响。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制造业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用电量 产业集聚
下载PDF
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崔新蕾 刘欢 白莹莹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100,共10页
聚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益,为增强相关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以2007—2019年我国中西部162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 聚焦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益,为增强相关政策实施效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以2007—2019年我国中西部162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时期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可显著增加区域创新数量,并提升以实质性创新和绿色创新表征的创新质量能力,但其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承接地是否明确具体的转移产业来源区域以及示范区所处发展特征等方面存在异质性,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政府竞争两种作用机制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各地应继续积极打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环境,在承接转移产业过程中注意明确划定承接产业类型、关注创新质量,并通过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发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长极作用,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创新数量 创新质量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农地流转的邻里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贺林波 王子怡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4,共11页
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农地流转市场需求扩大,农地流转出现新趋势。以湖南省农户为调查对象,以9个村为调查样本,以地理距离100米和村民小组内成员定义为邻里,定量分析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农地流转中的邻里效应。研究发现:农户农地流转行为... 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农地流转市场需求扩大,农地流转出现新趋势。以湖南省农户为调查对象,以9个村为调查样本,以地理距离100米和村民小组内成员定义为邻里,定量分析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农地流转中的邻里效应。研究发现: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决策中存在显著的邻里效应,相邻距离越近,农户做出相似决策的可能性越大;邻里效应作用机制包括内生效应、外生效应和情景效应,内生效应表现为邻里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决策相互影响,外生效应表现为邻里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或土地资源禀赋等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决策,情景效应表现为乡村产业振兴中建立的利益联结关系影响农地流转行为决策。因此,为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要充分发挥乡村能人或贤人的带头示范作用,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以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建立利益联结关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农地流转 邻里效应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7
作者 谢玲红 朱海波 李芸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5-63,共9页
促进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对新疆、江苏、安徽、云南、贵州等省(区)包括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毛绒玩具、毛发制品、箱包鞋帽袜、食品加工等在内的劳动密集... 促进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于对新疆、江苏、安徽、云南、贵州等省(区)包括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组装、毛绒玩具、毛发制品、箱包鞋帽袜、食品加工等在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调研发现:得益于脱贫攻坚期间高强度的政策支持,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步,部分地区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并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但总体上看,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小散弱、韧性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突出,尤其是受限于基础条件、经济下行压力等外部约束,当前存续和发展压力前所未有。为此,需要牢牢把握“创核、接链、建节”的战略思路,抓好落实“遴选产业类型、优化区域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主体培育”五大重点任务,强化顶层设计,优化配套政策,推动脱贫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 承接产业转移 脱贫人口就业
下载PDF
双循环驱动我国城市产业转移效应研究
8
作者 高静 孟亚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49-60,共12页
基于20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内循环、外循环和双循环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期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期产业转移,前一期当地产业比例较大,其后产业转移受到的促进作用也较大... 基于20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内循环、外循环和双循环对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期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期产业转移,前一期当地产业比例较大,其后产业转移受到的促进作用也较大;内循环、外循环和双循环均对产业转移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部城市受到的促进作用略高于中西部城市;要素流动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力要素流动、技术要素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不仅受到内、外循环和双循环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产业转移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产业转移具有空间相关性,产业在空间上倾向于向产业转入较高的城区转移。为此,我国在政策上应进一步加快推动内循环,促进外循环,关注要素流动在产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合理分配要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 外循环 双循环 产业转移 要素流动 中介机制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地区产业转移与承接能力评价——以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付晨玉 秦尊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8-98,共11页
优化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空间布局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以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为例,通过计算产业发展梯度系数,分析区际产业梯度转移态势,确定走廊地区适合开放转移的优势产业和需要承接转移的关联产业;通过... 优化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产业空间布局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以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为例,通过计算产业发展梯度系数,分析区际产业梯度转移态势,确定走廊地区适合开放转移的优势产业和需要承接转移的关联产业;通过计算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分析影响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制约因素,选择走廊地区适合产业承接的重点区域。研究发现,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的工业发展整体上具有“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特征,区际产业转移总体呈“由外向内”的发展态势,各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产业吸引力、产业支撑力和产业发展力均呈上升发展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空间发展不均衡,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建议各地区顺应产业梯度转移态势,根据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增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因地制宜编制产业转移承接规划,创新产业转移方式,有序引导产业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生态经济走廊 产业转移 产业承接 空间布局
下载PDF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能促进绿色发展吗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虹 胡金 +1 位作者 胡明骏 柳晓倩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5-75,共11页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一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转移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2000—2020年中国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一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转移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2000—2020年中国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政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强。分位数回归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该政策效应在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中更加显著,而在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中较弱。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能够正向调节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绿色发展效应。结论有助于丰富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厘清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有利于以产业转移为抓手释放城市绿色发展效应,进一步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绿色发展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双重差分
下载PDF
大南昌都市圈视角下新余市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11
作者 周来友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14,共8页
大南昌都市圈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地区发展战略。作为大南昌都市圈的毗邻地区,新余市是大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的首善之区。研究发现,新余市承接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具有交通、产业、人力资源... 大南昌都市圈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地区发展战略。作为大南昌都市圈的毗邻地区,新余市是大南昌都市圈产业承接地的首善之区。研究发现,新余市承接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具有交通、产业、人力资源、政策等优势,亦存在资源瓶颈、产业集聚度不高、服务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为更好地承接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转移,提出推进产业协作、推动产业升级、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创新产业承接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南昌都市圈 承接 产业转移 新余市
下载PDF
医药制造业企业技术转移效率研究
12
作者 丁姝 鲁超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第11期256-259,263,共5页
基于2015—2021年27省(区)市的医药制造业数据构建技术转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转移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对医药制造业影响最大,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同时影响着... 基于2015—2021年27省(区)市的医药制造业数据构建技术转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我国医药制造业成果转化阶段的技术转移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对医药制造业影响最大,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同时影响着技术转移效率;从空间上来看,技术转移效率区域差异明显,呈东北>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市场环境和政府财政支持的提升能够有效降低医药制造业成果转化过程中资源的冗余和浪费,对医药制造业技术转移效率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 数据包络分析 时滞效应 技术转移效率
下载PDF
豫皖湘赣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建伟 赵建吉 +3 位作者 肖文杰 苗长虹 姜海宁 刘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46,共7页
豫皖湘赣四省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聚类分析、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豫皖湘赣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和绝对差异... 豫皖湘赣四省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聚类分析、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豫皖湘赣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和绝对差异都在拉大,相对差异和集中程度都在降低后,有趋于稳定趋势;(2)空间分布上大致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中间高四周低的圈层等级结构;(3)空间格局上,空间集聚态势进一步强化,逐步形成以郑州市和南昌市为核心的两大高高集聚区;(4)空间交互作用是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5)劳动力成本对产业转移有负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吸引力、技术创新能力、集聚效应、成本因素、对外开放度、区位条件及产业结构对产业转移具有正向作用,市场吸引力、集聚效应及对外开放度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承接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豫皖湘赣
下载PDF
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政府角色定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国萍 张鑫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81,共5页
在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中,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展开博弈,但是不同博弈行为导致的结果不同,只有竞合博弈行为才是产业承接中政府之间最优的博弈行为,要实现这种最优博弈行为,需要对产业承接地政府的角色进行转换和重新定位。
关键词 产业承接 产业转移 博弈论 竞合
下载PDF
区域大气污染空间效应及产业结构影响 被引量:78
15
作者 马丽梅 张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7-164,共8页
目前,中国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峻,由大气污染所导致的公共健康风险及经济损失日益突出,探询污染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是制定治理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PM10进行研究,特别探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本地与异地之间PM1... 目前,中国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峻,由大气污染所导致的公共健康风险及经济损失日益突出,探询污染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是制定治理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PM10进行研究,特别探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本地与异地之间PM10交互影响的问题及产业结构影响。首先,分析全局空间相关性,发现地区间PM10存在着空间自相关,且逐年增强;其次分析局域相关性,发现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高-高类型的集聚,主要集中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9个省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低-低类型的集聚,主要集中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以及云南等5个省份。虽出现个别年份的波动,但从长期看,各集聚区均处于较稳定状态;第三,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PM10进行比较全面的模型数据分析,包括经济社会、经济结构以及气候等因素对PM10的影响,以较为新颖的视角刻画PM10的形成,发现地区间PM10的交互影响存在着"负效应",分析表明这种"负效应"具有短期性,而且"负效应"与"溢出效应"可能存在联系。此外,重点分析工业中对PM10贡献较大的典型行业,以及以典型行业为代表的工业结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PM10的影响特点,与劣质煤进口量逐年增大的事实相结合,阐述了降低PM10的困难所在。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论证影响不同地区PM10的主导因素,空间因素对PM10的影响,长期看在部分地区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降低PM10的不可行性;论证中,以北京地区为主要分析案例,发现交通拥堵程度以及空间因素是其出现高雾霾的重要原因。根治雾霾,区域间的联合治理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空间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工业结构 产业转移
下载PDF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协调评估 被引量:15
16
作者 冯长春 张剑锋 杨子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4-151,共8页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政策背景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布局是承接产业成功转移的基础,转移企业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供给指标和地方产业转移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促进产业... 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政策背景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合理配置产业空间布局是承接产业成功转移的基础,转移企业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供给指标和地方产业转移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促进产业转移需要中部地区合理利用和保障土地资源,不同类型产业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协调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寻求多类别、多层次的产业用地空间引导与配置方案,协调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对政府和转移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围绕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的紧密联系,基于动态系统协调理论,建立了包含动态修正的空间协调评估模型,从产业转移、土地利用与企业耦合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产业转移的具体空间引导方案,并以皖江城市带及滁州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模拟了承接企业转移的综合协调评估过程。结果表明:滁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利用空间协调度在皖江城市带处于中度协调等级,承接产业类型具有显著空间分异特征;最适宜承接汽车制造企业x转移的地区为滁州市辖区郊区,第二、三位分别为全椒县与天长市,各地区承接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提供了综合协调的空间平台和政策平台。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我国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区域土地利用 协调度模型 皖江城市带 滁州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8,共5页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差异化政策 中西部地区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梯度开发开放与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基于产业梯度的实证 被引量:7
18
作者 曾荣平 彭继增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152-157,共6页
产业梯度的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可确立长三角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根据相对长三角的产业梯度则可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以实证分析为基... 产业梯度的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可确立长三角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根据相对长三角的产业梯度则可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以实证分析为基础,提出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梯度开发开放与产业转移的一系列应对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开放 产业转移 产业梯度 重点产业 产业承接 对策
下载PDF
要素禀赋、政策支持与金融资源配置:产业转移的承接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蒋国政 张毅 黄小勇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0,28,共9页
本文以商务部认定的湖南、江西省四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为样本,对比分析要素禀赋、政策支持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异同及其影响,在总结归纳各自承接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品园区+核心企业+直接融资+金融助推"的较... 本文以商务部认定的湖南、江西省四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为样本,对比分析要素禀赋、政策支持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异同及其影响,在总结归纳各自承接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品园区+核心企业+直接融资+金融助推"的较优模式,认为政策支持是影响承接产业转移的直接因素;要素禀赋的影响力有弱化趋势;金融资源配置是影响承接力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对待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转移企业,承接的工作重点应各有侧重。因此,承接产业转移要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方向一致,注重与本地的产业互补相结合,并需要金融部门的主动参与和服务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要素禀赋 政策支持 金融资源配置 承接模式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承接产业过程中创新要素集聚的区域引导策略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南平 高登榜 杨善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12,共6页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集聚大量创新要素是快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中,政府的引导策略对创新要素的集聚非常重要。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引导创新要素的集聚可分为要素吸纳、要素布局和要素融合三个阶段,文章分析了各阶段政...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集聚大量创新要素是快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中,政府的引导策略对创新要素的集聚非常重要。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引导创新要素的集聚可分为要素吸纳、要素布局和要素融合三个阶段,文章分析了各阶段政府的引导目的和工作重点,指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应遵循"要素流入-要素布局-要素融合-功能发挥-能力提升"的阶梯演化路径,并在创新环境优化、人才机制完善和产学研合作创新推进机制构建三个方面提出相关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承接 创新要素 集聚 引导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