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and Taura Syndrome Virus in Penaeus Vannamei Cultured i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Cong ZHANG Jun-fa YUAN Zheng-li SHI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7年第5期380-388,共9页
The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 and Taura syndrome virus(TSV) are two important shrimp viruses in cultured shrimp in America.These two viruses were transmitted to China at the beginni... The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 and Taura syndrome virus(TSV) are two important shrimp viruses in cultured shrimp in America.These two viruses were transmitted to Chin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In this study,214 shrimp samples of Penaeus vannamei were collected from seven different areas of China and tested by PCR for IHHNV and TSV inf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 high prevalence of IHHNV(65.42%) and low prevalence of TSV(3.27%) in the tested samples.Several samples were found to be co-infected with these two viruses.A 3 kb fragment of 7 positive IHHNV samples and a structure protein region(ORF2) of three TSV positive samples were amplified and sequenced.The sequence comparison indicated that both IHHNV and TSV sequenced in China have a low genetic vari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prototype IHHNV and TSV from Hawaii.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SV isolates were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Asia and America group,which was genetically correlated to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流行病学 基因变异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桃拉综合征病毒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Glycoprotein Gene of Infectious Hn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and Polyclonal Antibody Preparation
2
作者 Liu Xueguang Zheng Huaidong +3 位作者 Guo Xinshuo Luo Jin Lin Cuicui Wang Qiuyu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4年第2期55-58,共4页
[Objective]The aim is to perform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the glycoprotein gene of infectious hn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and polyclonal antibody preparation. [Methods]Glycoprotein gene( G) of infectious hematopoie... [Objective]The aim is to perform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the glycoprotein gene of infectious hn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and polyclonal antibody preparation. [Methods]Glycoprotein gene( G) of 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tissue( IHNV) was synthesized,cloned to prokaryotic expression system pET-30a vector,yielding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ET-30a-IHNV-G. The yielded pET-30a-IHNV-G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strain BL21( DE3) plySs. [Results]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showed that protein G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E. coli at 37 ℃,1 mmol /L IPTG induction for 4 h.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fusion G protein was 57 KD. The polyclonal antibody was prepared by immunizing mice with the product of gel purification. ELIS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rum titer reached 1∶10 000. [Conclusion]The expressed G protein and the serum with polyclonal antibody obtained in this study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HNV vaccine and detection of colloidal gold test str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 Prokaryotic expression Inclusion body G protein ANTIBODY
下载PDF
对虾产品疫病双重荧光RPA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3
作者 张娜 谢艳辉 +3 位作者 仇保封 郑舒尹 斯泽恩 李家侨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为实现对虾产品中两种病原体的简便、快速、高效检测,针对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HP)进行双重荧光RPA(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为实现对虾产品中两种病原体的简便、快速、高效检测,针对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HP)进行双重荧光RPA(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研究。根据IHHNV和EHP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探针,建立双重荧光RPA方法,同时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只对IHHNV和EHP有明显的扩增;用IHHNV和EHP阳性质粒进行倍比稀释检测,结果表明双重荧光RPA方法对IHHNV和EHP质粒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10^(2)copies/μL;用10个重复质粒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证明方法重复性较好。使用该方法对进口的冷冻对虾样本检测,检测出1例EHP阳性和1例IHHNV阳性,同时样本用荧光PCR方法进行比对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所建立的方法对于两种疫病的区分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应用于养殖场、对虾产品生产企业和口岸实验室疫病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虾肝肠胞虫 双重荧光RPA方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WSSV、IHHNV、EHP和NHPB四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
作者 安微 林华 +3 位作者 郑晶 李丹丹 张婧 徐国锋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2期99-101,106,共4页
本研究以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VP664基因、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Subcutaneous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的NSP2基因、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 本研究以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VP664基因、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Subcutaneous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的NSP2基因、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ssr RNA基因以及坏死性肝胰腺炎细菌(Necrotizing Hepatopancreatitis Bacteria,NHPB)的16Sr RNA基因为检测对象,建立了WSSV、IHHNV、EHP和NHPB的四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四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良好,对WSSV、IHHNV、EHP和NHPB的最低检测限为4.05 copies·μL^(-1)、6.53 copies·μL^(-1)、5.85 copies·μL^(-1)和6.18 copies·μL^(-1),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坏死性肝胰腺炎细菌(NHPB)
下载PDF
Prevalence of Three Shrimp Viru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08 被引量:6
5
作者 Xiao-wei Yu Jian-ping Wang +1 位作者 Wei Zhang Zheng-li Shi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7-71,共5页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Taura syndrome virus (TSV) and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 are three shrimp viruses responsible for major pandemics affecting the shrimp farming ind...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Taura syndrome virus (TSV) and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 are three shrimp viruses responsible for major pandemics affecting the shrimp farming industry. Shrimp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2 farms in Zhejiang province,China,in 2008 and analyzed by PCR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viruses. From the 12 sampling locations,8 farms were positive for WSSV,8 for IHHNV and 6 for both WSSV and IHHNV. An average percentage of 57.4% of shrimp individuals were infected with WSSV,while 49.2% were infected with IHHNV. A high prevalence of co-infection with WSSV and IHHNV among samples was detected from the following samples:Bingjiang (93.3%),liuao (66.7%),Jianshan (46.7%) and Xianxiang (46.7%). No samples exhibited evidence of infection with TSV in collected samples. This study provides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three shrimp viruses in Zhejiang and may be helpful for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etection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Taura syndrome virus (TSV)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
下载PDF
IHHNV假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定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桂芳 李会杰 +2 位作者 高运华 杨佳怡 董莲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2-400,共9页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感染对虾引起急性传染病,对幼虾危害尤其明显。基于Genbank收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2),制备了含IHHNV全基因组序列的假病毒标准物质(NIM-RM4062)。针对ORF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建立了IHHN...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感染对虾引起急性传染病,对幼虾危害尤其明显。基于Genbank收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2),制备了含IHHNV全基因组序列的假病毒标准物质(NIM-RM4062)。针对ORF1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建立了IHHNV数字PCR检测方法,进行IHHNV假病毒核酸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标准物质拷贝数浓度的标准值及扩展不确定度为:(1.22±0.15)×10^(3)copies/μL(k=2)。利用多种数字PCR平台对标准物质进行定值验证,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标准物质量值在不同检测平台复现性较好。采用市售IHHNV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验证,标准物质量值与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假病毒标准物质 数字PCR 对虾病毒 不确定度
下载PDF
苏北地区凡纳滨对虾3种主要病毒的分离及快速鉴定
7
作者 钱诗悦 王兴强 +5 位作者 孙美超 曹梅 刘栩华 朱碧莹 李永 叶建生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9-14,共6页
从连云港和盐城等地收集了来自不同对虾养殖池塘的58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样本,采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技术对样本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 从连云港和盐城等地收集了来自不同对虾养殖池塘的587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样本,采用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技术对样本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血虹彩病毒(shrimp henocyte iridescent virus,SHIV)等3种病原体进行分离与快速鉴定。共检测出18个阳性样本,其中13个样本WSSV呈阳性,4个样本IHHNV呈阳性,1个样本SHIV呈阳性;阳性样本占样本总数的3.07%,且阳性样本中WSSV又占了阳性样本总数的72.22%。对这些病原的快速鉴定,可为病害诊断、预警预报、科学防控等提供依据,从而减少暴发性病毒病给对虾养殖带来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症病毒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虾血虹彩病毒 分离 快速鉴定
下载PDF
上海主养区凡纳滨对虾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
8
作者 张小明 安伟 张明辉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235-240,共6页
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定期对上海主养区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工作。51份样品的分子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测出阳性,其中虹彩病毒1(DI... 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定期对上海主养区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工作。51份样品的分子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测出阳性,其中虹彩病毒1(DIV1)阳性检出率为29.41%,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为3.92%,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 AHPND)为1.96%,副溶血弧菌(Vp)为19.61%;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虾肝肠胞虫(EHP)等4种病原未检出。408项病原检测结果中,4种病原的阳性总样本数量为28份,总体阳性率为6.86%。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病原携带率处于较低水平,DIV1、副溶血弧菌(Vp)是携带的主要病原。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病原流行特点,从苗种选购、养殖过程管理、药物选用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控,减少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 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 AHPND) 副溶血弧菌(Vp)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3种主要病毒和虾肝肠胞虫在辽宁地区的流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博雅 王力 +4 位作者 刘美如 叶仕根 黎睿君 李华 李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为解决近年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害频发的问题,于2015年8月从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6个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随机采集病虾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 为解决近年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害频发的问题,于2015年8月从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6个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随机采集病虾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并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cation,LAMP)技术检测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IHHNV和EHP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5.4%和34.6%,WSSV和TSV的检出率分别为19.2%和7.7%;EHP的检出率与对虾体型大小密切相关,在小虾样本中检出的阳性率高达100%,而大虾样本中均未检出;26份对虾样本中有7份样本同时携带EHP和IHHNV。研究表明,IHHNV和EHP是2015年8月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的主要流行病原,发病率可能与对虾生长缓慢、个体大小差异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白斑综合征病毒 桃拉综合征病毒 虾肝肠胞虫
下载PDF
多重RT-PCR同时检测鉴别三种对虾病毒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谢芝勋 庞耀珊 +2 位作者 邓显文 唐小飞 刘加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3-396,共4页
根据基因库中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三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TSV、WSSV和IHHNV的多重RT-PCR。... 根据基因库中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三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研究建立了可同时检测鉴别TSV、WSSV和IHHNV的多重RT-PCR。该技术对同一样品中的TSV RNA、WSSV DNA和IHHNV DNA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均同时得到3条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231bp(TSV)、593bp(WSSV)和356bp(IHHNV)的特异性多重RT-PCR扩增带,对其它对虾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最低能检测到10pg TSV RNA、100pg WSSV DNA和100pg IHHNV DNA。临床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TSV、WSSV和I-HHNV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的临床症状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该技术适用于这三种病毒的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对虾 桃拉综合征病毒 白斑综合征病毒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虾肝肠胞虫(EHP)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宝彬 杨冰 +3 位作者 吕秀旺 万晓媛 刘珍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6,共9页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 2013年,河北、天津等地区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苗期出现死苗、出苗率低的情况,生产上,仔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对天津大港地区采集的108尾凡纳滨对虾仔虾样品进行单尾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均有检出。IHHNV阳性检出率100%,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病毒拷贝数为10~3–10~7,且个体较大的样品(1.2–2.0 cm)携带病毒拷贝数偏高;EHP阳性检出率为49.1%,每微克对虾组织DNA的拷贝数为10~3–10~5,且集中于个体较小样品(0.7–1.1 cm)。对IHHNV和EHP阳性凡纳滨对虾样品进行生物学体长与病毒载量指数相关性分析,显示IHHNV载量指数与对虾生长速率呈正相关,虾组织IHHNV平均载量达8.51×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EHP的载量与对虾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较大个体阳性检出率较低相对应,虾组织EHP平均载量达到2.19×10~4 copies/μg DNA,为较高的感染水平。由此,该批凡纳滨对虾仔虾患病为IHHNV和EHP的混合感染所致,本研究数据为IHHNV和EHP病原混合感染流行情况及其对养殖育苗期仔虾生长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Real—time PCR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杨冰 宋晓玲 +1 位作者 黄倢 雷质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个体的流动有可能造成该病病毒传播。有迹象表明,近几年来...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影响重大。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区域间个体的流动有可能造成该病病毒传播。有迹象表明,近几年来中国养殖对虾中已发现IHHNV,且呈流行趋势。目前,国际上已建立起多种标准检测方法以监控疾病的流行。本文就该病毒的病毒特性、感染宿主、传播途径、地理分布及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为对虾病毒性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对虾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冰 宋晓玲 +4 位作者 黄倢 史成银 刘莉 刘庆慧 宋微波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病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较广,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影响重大。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纯化的IHHNV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病是国际兽疫局(OIE)划定的甲壳类其他重要疾病之一,它分布较广,危害严重,对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影响重大。本文根据Genbank登录的IHHNV基因序列(AF218266),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从纯化的IHHNV DNA和感染IHHNV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组织DNA中成功地扩增出产物大小为703bp的DNA片段,该对引物对IHHNV DNA的检测灵敏度为19. 85fg(8. 83×103 病毒拷贝),与健康对虾组织DNA、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DNA及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HPV) DNA无交叉反应。本方法可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出对虾感染和携带IHHNV状况,为对虾健康养殖、无特定病原(SPF)种群选育及流行病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检测
下载PDF
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从凡纳对虾中检出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荭 高隆英 +1 位作者 史秀杰 江育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5-188,共4页
A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was used for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 from the gill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of Penaeus vannamei (10-15cm ... A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was used for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HNV) from the gills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of Penaeus vannamei (10-15cm in body size) without clinical signs. With primers 77012R and 77353F, a fragment of 356bp of IHHNV was amplified in RT PCR. The amplified product was sequenced and showed more than 98% homologue with the sequences of other IHHNV strains in Gene Ba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皮下组织 造血器官 坏死病毒 凡纳对虾 逆转录多聚酶 链式反应 高密度养殖 核酸抽取 PCR产物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围食膜蛋白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秀荔 赵永贞 +8 位作者 彭敏 杨春玲 蒋伟明 李咏梅 曾地刚 马宁 黎铭 陈晓汉 吴铁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03-1511,共9页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围食膜蛋白在IHHNV感染虾体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凡纳滨对虾肠道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电子拼接获得了对虾围食膜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了功能分析。全长cDNA文库的库容达1.05×106pfu/mL,重...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围食膜蛋白在IHHNV感染虾体过程中的作用,实验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凡纳滨对虾肠道组织的全长cDNA文库,电子拼接获得了对虾围食膜蛋白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了功能分析。全长cDNA文库的库容达1.05×106pfu/mL,重组率为95%。随机挑选1 600个克隆进行测序,去除载体后得到插入长度≥450 bp的有效序列1 531条,根据同源片段长度不小于100 bp,90%同源性的原则对这些序列归并unigene,得到unigene 399条。从所测克隆中得到一个围食膜蛋白基因,其cDNA序列长度为1 002 bp,编码由30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基因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与斑节对虾卵巢围食膜蛋白1和2、围食膜蛋白前体3,短钩对虾围食膜蛋白1、2,以及中国对虾围食膜蛋白编码序列的同源性较高,均达到80%以上。通过半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抗感染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对虾的心脏和胃中高表达,在肝脏、肠和肌肉中表达较低,在鳃中表达最弱,在眼中不表达;该基因在感染IHHNV病毒的对虾的心脏表达明显减弱,在肝脏、眼、肌肉和鳃中表达较低,在肠道和胃中几乎不表达,说明该基因参与对虾抵御病原体侵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围食膜蛋白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 克隆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糖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旭 兰文升 +3 位作者 刘荭 高隆英 杜鹃 陈孝煊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感染的细胞悬液克隆病毒的糖蛋白基因,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Wori,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通过发酵大肠杆菌制备病毒糖...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感染的细胞悬液克隆病毒的糖蛋白基因,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Wori,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通过发酵大肠杆菌制备病毒糖蛋白。经SDS-PAGE分析,诱导表达的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使用Ni-NTA亲和层析柱在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并透析复性,最终得到了较高纯度的可溶性糖蛋白,分子量约为57kDa。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所表达的蛋白能够被IHNV病毒制备的兔抗IHNV血清识别。用复性后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ELISA显示抗体效价可达1∶64000。经制备的抗血清可以作为一抗建立ELISA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细胞悬液的病毒粒子,将抗血清稀释到1∶16000仍能与IHNV全病毒发生反应。本研究利用重组的IHNV糖蛋白成功制备了高效价的抗血清,并能够与IHNV全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为IHNV免疫学检测方法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 糖蛋白 原核表达 抗血清
下载PDF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糖蛋白的截短表达及免疫原性检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景壮 徐黎明 +4 位作者 刘淼 曹永生 尹家胜 刘红柏 卢彤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研究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糖蛋白不同区域对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DNAStar 6.0软件分析糖蛋白跨膜区、疏水性及抗原性后,对其进行截短表达;纯化后的糖蛋白制备兔抗血清,ELISA检测兔抗血清的效价,用间接免疫... 目的研究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糖蛋白不同区域对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DNAStar 6.0软件分析糖蛋白跨膜区、疏水性及抗原性后,对其进行截短表达;纯化后的糖蛋白制备兔抗血清,ELISA检测兔抗血清的效价,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纯化后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截短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为40 000,纯化后的糖蛋白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达到90%。利用纯化后的蛋白制备兔抗血清,ELISA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兔抗血清与糖蛋白的反应效价为1∶80 000,与IHNV-Sn株细胞培养物的反应效价为1∶20 000;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兔抗血清与IHNV-Sn分离株及参考毒株均能发生特异性的反应。结论实验所表达的糖蛋白与天然的病毒表面糖蛋白具有几乎相同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蛋白表达 糖蛋白 免疫原性
下载PDF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18
作者 范东东 魏永伟 +1 位作者 苗亮 陈炯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3-1159,共7页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对虾养殖的重要病原之一,可感染多种虾种。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中国养殖的重要沼虾品种之一。根据国际兽疫局(Office...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是对虾养殖的重要病原之一,可感染多种虾种。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中国养殖的重要沼虾品种之一。根据国际兽疫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推荐的IHHNV检测方法,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开展IHHNV在罗氏沼虾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研究区的罗氏沼虾养殖区,IHHNV广泛流行,阳性率高达90%;但所有成年罗氏沼虾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病症,仅表现为病毒的携带。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检测到的华南地区毒株属于Ⅰ型感染株,与菲律宾株进化关系较为接近;华东地区毒株属于Ⅱ型感染株,与东南亚株进化关系较近。本研究为IHHNV在罗氏沼虾内的感染、流行和防控提供了详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罗氏沼虾 感染与流行
下载PDF
多重RT-PCR体系检测4种虾病毒的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乌日琴 但学明 +4 位作者 刘中勇 林志雄 陈芳 刘芸莉 张艺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8-445,共8页
根据多重RT-PCR的技术原理,利用对虾传染性表皮与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白斑综合征病毒、黄头病毒和桃拉综合征病毒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4对特异引物,建立多重RT-PCR体系用于虾4种病毒的检测。多重RT-PCR体系能特异地扩增出IHHNV、WSSV、... 根据多重RT-PCR的技术原理,利用对虾传染性表皮与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白斑综合征病毒、黄头病毒和桃拉综合征病毒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4对特异引物,建立多重RT-PCR体系用于虾4种病毒的检测。多重RT-PCR体系能特异地扩增出IHHNV、WSSV、YHV和TSV的目的片段:TSV特异性扩增片段508 bp,WSSV特异性扩增片段435 bp,IHHNV特异性扩增片段301 bp和YHV。特异性扩增片段614 bp。结果表明,多重PCR虾病毒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其它对虾病原呈阴性。IHHNV、TSV、WSSV和YHV模板在多重PCR虾病毒检测体系中的检测下限分别为0.1,1,0.02和0.2 pg。病毒感染病料检测试验中,该检测体系的检测结果与单纯PCR的检测结果呈现出较好的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表皮与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 桃拉综合征病毒 白斑综合征病毒 黄头病毒 多重RT-PCR
下载PDF
浙江地区凡纳滨对虾苗3种对虾病毒携带情况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施慧 谢建军 +2 位作者 许文军 余方平 郭闯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25-30,共6页
对虾养殖过程中病毒病的频发是导致对虾养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hite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 对虾养殖过程中病毒病的频发是导致对虾养殖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hite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和对虾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每年给海水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对2009-2010年间浙江地区近22家对虾苗种生产场的对虾苗种携带WSSV、IHHNV和TSV病毒情况进行调查,并对采用携带病毒的苗种进行养殖的3个对虾养殖场进行后期跟踪调查。调查共采集凡纳滨对虾苗种样品118份,其中80%样本来自福建,10%来自海南,10%来自广东。检测方法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样品中32份呈现WSSV阳性结果,占27.1%;46份呈现IHHNV阳性,占38.98%;WSSV和IHHNV同时呈现阳性的有20份,占16.95%,而TSV均未分离到。后续跟踪调查发现采用携带WSSV病毒苗种进行养殖的对虾养殖塘均在8月上中旬陆续爆发对虾白斑病,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苗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 对虾桃拉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