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与下斜肌减弱术联合治疗对儿童斜视的影响
1
作者 龚琦 陈雪娟 +1 位作者 邵庆 刘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分析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与下斜肌减弱术联合治疗对儿童斜视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水平肌组(n=53)和联合组(n=51)。水平肌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联合组行水平肌加强减... 目的:分析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与下斜肌减弱术联合治疗对儿童斜视的影响。方法:选取104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为水平肌组(n=53)和联合组(n=51)。水平肌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联合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IXTQ)]。结果: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联合组正位率均高于水平肌组(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双眼融合功能及立体视锐度较术前改善情况均优于水平肌组(P<0.05),但两组欠矫率及过矫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近视、远视斜视度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水平肌组(P<0.05);儿童及家长代理IXTQ评分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水平肌组(P<0.05)。结论: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与下斜肌减弱术联合治疗儿童斜视效果较好,可提高患儿双眼单视功能,并促使患儿术后眼位正位,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患儿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下斜肌减弱术
下载PDF
下斜肌减弱处理对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患儿视功能、下斜肌功能和创伤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周美池 范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分析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基础上开展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后徙... 目的分析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基础上开展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后徙术)和观察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减弱术)两组,每组各32例。记录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伤口恢复时间、手术时间),记录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评估斜视疗效、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记录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视功能分级,记录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伤口恢复时间更短;术后1-3个月两组垂直斜视角和水平斜视角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斜视治疗有效率(96.88%)、下斜肌功能亢进治疗有效率(93.75%)均高于对照组(71.88%、71.88%),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视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减弱术用于儿童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治疗中,能改善视功能,进一步提高斜视和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创伤小,伤口恢复快,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下斜肌减弱术 儿童斜视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下载PDF
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赵杰琼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对小儿斜视,采取下斜肌切断术+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眼科病房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斜视患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单纯应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而观察... 目的:探讨对小儿斜视,采取下斜肌切断术+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眼科病房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斜视患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单纯应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而观察组患儿则是应用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斜视度变化、术后康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视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斜视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的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切断术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小儿 斜视 疗效
下载PDF
下斜肌减弱术对眼球客观旋转角度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邱辉 李心瑶 +2 位作者 史铭宇 李洪阳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245-1246,共2页
目的:分析下斜肌减弱术对第一眼位眼球客观旋转角度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以来各种类型斜视患者中下斜肌功能亢进者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3例30眼。应用Stratus OCTTM3000扫描仪于术前及术后1wk对患眼进行眼底扫描及图像拍摄... 目的:分析下斜肌减弱术对第一眼位眼球客观旋转角度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以来各种类型斜视患者中下斜肌功能亢进者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3例30眼。应用Stratus OCTTM3000扫描仪于术前及术后1wk对患眼进行眼底扫描及图像拍摄,获取眼底图像。将所拍摄图像应用Photoshop进行分析处理,测得视盘-黄斑中心凹夹角即该眼球的客观旋转角。结果:术前及术后外旋角度比较,术前为17.200°±6.624°,术后为7.735°±6.545°,术前与术后眼球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下斜肌减弱术可明显改变眼球在第一眼位的客观外旋转角度。本研究所得的结果即下斜肌减弱术对第一眼位眼球客观旋转角度影响的范围,对旋转斜视患者术前手术设计及预后估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黄斑中心凹夹角 下斜肌减弱术 眼球旋转
下载PDF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二次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肇龙 韦企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二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首次行下斜肌减弱术,术后出现欠矫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下斜肌探查术和下斜肌二次减弱术。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对二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前后的眼位、眼球...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二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首次行下斜肌减弱术,术后出现欠矫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下斜肌探查术和下斜肌二次减弱术。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对二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前后的眼位、眼球运动、代偿头位、Bielschowsky征等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眼探查术中:发现4眼下斜肌断端与Tenon囊等组织包裹在一起,形成了连接;3眼下斜肌断端附着于眼球颞下方巩膜上;3眼有残留下斜肌肌束;2眼下斜肌后徙位置较常规后徙位置偏颞下方。术后随访1a,1例患者33cm垂直斜视度2△,其余11例患者33cm正位,所有患者6m正位,患眼下斜肌无亢进,Bielschowsky征为(-),无异常头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愈率100%。3例下斜肌肌束残留患者首次行下斜肌减弱术后出现欠矫时间(平均18d)与其余9例患者(平均1.06a)相比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3,P=0.009)。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首次行下斜肌减弱术后出现的欠矫可表现为类似上斜肌麻痹的症状,通过下斜肌探查术可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采取恰当的下斜肌二次减弱术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麻痹 下斜肌减弱术 二次手术
下载PDF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肖志刚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水平肌加...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斜视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斜视症状治疗的有效率8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下斜肌功能治疗的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下斜肌功能治疗的有效率7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下斜肌切断减弱术 小儿斜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相等的下斜肌减弱术治疗由不等的下斜肌亢进引起的V型斜视 被引量:2
7
作者 陶永贤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4期327-328,共2页
目的 探讨由不相等的下斜肌亢进引起的 V型斜视的治疗。方法 术前下斜肌亢进不明显的一眼在斜肌注视野作三棱镜遮盖检查 ,治疗时采用相等量的下斜肌减弱术合并水平直肌的手术。结果 术后 12例 V征消失 ,1例第一眼位正位 ,但从第一眼... 目的 探讨由不相等的下斜肌亢进引起的 V型斜视的治疗。方法 术前下斜肌亢进不明显的一眼在斜肌注视野作三棱镜遮盖检查 ,治疗时采用相等量的下斜肌减弱术合并水平直肌的手术。结果 术后 12例 V征消失 ,1例第一眼位正位 ,但从第一眼位向上注视时仍有 2 0 △ 的差值。 1例留有内斜 15 △ ,看远正位需戴双光镜。 1例双侧眼下斜肌活动对称。结论 在斜肌注视野作三棱镜遮盖检查可以明确注视眼的下斜肌是否亢进 ;相等量的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双侧下斜肌亢进不对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减弱术 V型斜视 下斜肌亢进 疗效 手术方法
下载PDF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斜视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萍 王惠 孙仙桃 《临床研究》 2018年第9期26-27,共2页
目的研究小儿斜视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郑州儿童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接诊的斜视患儿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儿到随机对照试验中,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3例。观... 目的研究小儿斜视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郑州儿童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接诊的斜视患儿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患儿到随机对照试验中,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3例。观察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及下斜肌缩短术治疗,对照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斜视症状改善情况和下斜肌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斜视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4.85%相比,观察组的斜视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6.97%更高,观察组患儿的下斜肌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7.8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下斜肌功能改善总有效率75.76%,组间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小儿斜视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缩短术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且有助于改善患儿下斜肌功能,其手术效果较单一使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更有效,可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下斜肌缩短术 小儿斜视
下载PDF
V型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治疗
9
作者 陶永贤 张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60-361,366,共3页
目的 :探讨合并下斜肌亢进的V型斜视的治疗。方法 :用对称的下斜肌减弱合并水平直肌的后徙 ,缩短术治疗。结果 2 9例V征消失 ,2例第一眼位仍有内斜视 ,1例出现垂直斜视。结论 :对称性下斜肌减弱术是治疗合并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 目的 :探讨合并下斜肌亢进的V型斜视的治疗。方法 :用对称的下斜肌减弱合并水平直肌的后徙 ,缩短术治疗。结果 2 9例V征消失 ,2例第一眼位仍有内斜视 ,1例出现垂直斜视。结论 :对称性下斜肌减弱术是治疗合并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斜视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斜视 下斜肌 减弱手术
下载PDF
不同下斜肌减弱术治疗V型外斜视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10
作者 文燕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两组患者均...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两组患者均根据斜视度及AC/A情况分别行单眼/双眼外直肌后徙或单眼/双眼内直肌缩短术,对照组联合行下斜肌切断术治疗,治疗组联合行下斜肌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组间比较(χ2=0.268,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黏连率为26.67%(8/30),治疗组患者术后黏连率为3.33%(1/30),组间比较(χ2=4.706,P〈0.05)。结论两种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型外斜视的治疗效果相近,但下斜肌后徙术治疗术后黏连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下斜肌减弱术 V型斜视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复杂斜视 被引量:24
11
作者 曹双胜 兖华峰 金世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5-338,共4页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复杂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7-02我院收治的68例80眼复杂斜视患儿,均行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对其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是否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分为联合...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复杂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7-02我院收治的68例80眼复杂斜视患儿,均行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对其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是否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分为联合组(30例35眼)与非联合组(38例45眼),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视功能、5m斜视度、下斜肌亢进程度、Titmus立体试验结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术后6mo,两组具有同时视患者、一定融合范围患者、远立体视功能患者和近立体视正常者(40″~60″)所占比例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mo,两组患儿下斜肌亢进程度、5m斜视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P<0. 05),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1~3d,1a随访显示,两组患儿正位率、过矫率和欠矫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儿童复杂斜视采取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时,联合下斜肌减弱术可能不会影响外斜视矫正效果,进行手术设计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复杂斜视 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 下斜肌减弱术 疗效
下载PDF
下斜肌减弱术在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峰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3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在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例数60例,均给予下斜肌减弱手术,同时,按垂直斜度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给予下斜肌截腱术和下斜肌后徙转... 目的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在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例数60例,均给予下斜肌减弱手术,同时,按垂直斜度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给予下斜肌截腱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前徙术治疗,统计手术效果。结果入选病例垂直斜视度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治愈51例,好转4例,5例轻度欠矫)其中,下斜肌肌腱部分截除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下斜肌后徙转位前徙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斜度矫正度数3~10°不等,平均(6.32±1.24)°;30例代偿头位患者中,术后25例症状消失或改善;25例患者歪头试验为阳性患者中,术后20例歪头试验转为阴性;此外,术后2例患者有立体视觉,5例患者有融合功能,13例患者有同时视。结论下斜肌截下斜肌截腱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前徙术均能有效治疗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各级医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减弱术 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雌孕激素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秀云 李倩 刘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临床观察雌孕激素治疗药物流产后患者阴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96例药物流产患者,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每组48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雌孕激素。观察两组患者出血情况以及流产... 目的临床观察雌孕激素治疗药物流产后患者阴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96例药物流产患者,按入院时间进行分组,每组48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雌孕激素。观察两组患者出血情况以及流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出血量〉月经量的占8.3%,常规组占18.8%,常规组较治疗组出血量多,P〈0.0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治疗组为4.2%,常规组较治疗组病患并发症多,P〈0.05。结论临床选择药物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为减轻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可在治疗中加用雌孕激素,不仅提高止血效果且减少并发症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雌孕激素 阴道出血
下载PDF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与下斜肌减弱术联合治疗对儿童斜视临床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晓婕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9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与下斜肌减弱术联合治疗儿童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儿童斜视6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30例,接受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和研究组(30例,接受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与下斜肌减弱术联合治疗儿童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儿童斜视6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30例,接受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和研究组(30例,接受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斜视度数、围术期指标、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斜视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6个月斜视度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视力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儿童斜视可考虑给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儿童 下斜肌减弱术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下载PDF
不同下斜肌减弱术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伴下斜肌亢进斜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原俊 李丹琪 +1 位作者 贾薇 张勤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5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下斜肌后徙术与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分别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伴下斜肌亢进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12例伴下斜肌亢进斜视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后徙组58例与部分切除组54例,后徙组给予... 目的分析下斜肌后徙术与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分别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伴下斜肌亢进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12例伴下斜肌亢进斜视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后徙组58例与部分切除组54例,后徙组给予下斜肌后徙术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部分切除组给予下斜肌部分切除术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垂直斜视度数、下斜肌功能及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后徙组总有效率高于部分切除组(P<0.05)。术后,后徙组垂直斜视度数低于部分切除组(P<0.05)。后徙组下斜肌功能正常占比高于部分切除组,下斜肌功能亢进占比低于部分切除组(P<0.05)。术后,后徙组视功能改善程度优于部分切除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后徙术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伴下斜肌亢进斜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降低垂直斜视度数,促进下斜肌功能和视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下斜肌后徙术 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金彦 《实用防盲技术》 2020年第4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IOOA)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斜视伴IOOA患儿72例(2018年2月~2019年4月),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6例,55只眼)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后徙术...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治疗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IOOA)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斜视伴IOOA患儿72例(2018年2月~2019年4月),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6例,55只眼)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后徙术,观察组(36例,57只眼)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减弱术。比较两组斜视改善情况、IOOA改善率、术前、术后1个月斜视角度变化(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结果观察组斜视改善优良率97.22%(35/36)、IOOA改善率94.44%(34/36)较对照组77.78%(28/36)、75.00%(27/36)高(x1^2=4.571,P1=0.033;x2^2=5.258,P2=0.022);术后1个月观察组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小于对照组(t1=32.145,P1=0.000;t2=23.497,P2=0.000)。结论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下斜肌切断减弱术对斜视伴IOOA患儿疗效确切,可调整斜视角度,矫正斜视症状,改善下斜肌功能,有助于恢复患儿正常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下斜肌切断减弱术 斜视 下斜肌功能亢进
下载PDF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斜视的效果
17
作者 单飞 王丽娟 +1 位作者 杨青 左兴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4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与下斜肌减弱术联合治疗儿童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斜视60例,患眼92只,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患眼42只)和研究组(30例... 目的探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与下斜肌减弱术联合治疗儿童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儿童斜视60例,患眼92只,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患眼42只)和研究组(30例接受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患眼50只)。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斜视度数、术中出血量、恢复治疗时间、视力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斜视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6个月的斜视度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治疗时间、视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儿童斜视可考虑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疗效突出,可显著改善眼表症状、眼表指数,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安全性高,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儿童 下斜肌减弱术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斜视度数 围术期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长梅 王为农 +1 位作者 王雨生 胡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2l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按原在位水平偏斜度... 目的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2l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按原在位水平偏斜度常规矫正水平斜视。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67例手术中,49例行下斜肌后徙术或后徙转位术,术后43例上、中、下均正位,V征消失;术前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3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后ll例正位,V征消失。67例患者术后19例恢复双眼视。结论下斜肌后徙/后徙转位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应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斜视 下斜肌减弱术 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
原文传递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惠 卢跃兵 +3 位作者 楚瑞雪 王飞 李萍 孙先桃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24期68-70,共3页
目的 分析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50例小儿斜视患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取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 分析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50例小儿斜视患儿,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取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下斜肌切断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下斜肌功能正常比例为92%,对照组为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斜肌切断术联合水平肌加强减弱术可提高小儿斜视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斜视 下斜肌切断术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原文传递
变量下斜肌移位术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的远期效果观察
20
作者 汪泽 孟祥成 +3 位作者 张利光 李世洋 王殿义 孙丙池 《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78-80,共3页
研究疗效好、易掌握、适宜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 (IOOA)病例的简便术式并全面评价其疗效。方法 :依次将 IOOA1 +~≥ 4+ 1 62只眼下斜肌附着点前缘移位于巩膜表面 Fink点、直肌中间点、Elliott点及 Elliott前点。 1 1 9例、1 62只眼随访均... 研究疗效好、易掌握、适宜治疗下斜肌功能过强 (IOOA)病例的简便术式并全面评价其疗效。方法 :依次将 IOOA1 +~≥ 4+ 1 62只眼下斜肌附着点前缘移位于巩膜表面 Fink点、直肌中间点、Elliott点及 Elliott前点。 1 1 9例、1 62只眼随访均≥ 1年 ,平均为 4年 1 0个月。结果 :治愈和好转各 55例 ,总有效率为 9 2 .4%。2 1 .1 %的单侧手术眼发生假性 Brown综合征并呈相关表现 ,且与上斜视过矫关系密切。粘连综合征及术眼睑裂变小各 2例。一侧移位术后表现双侧隐蔽性上斜肌麻痹 (BMSOP) 1 3例 ,术后 1年疗效趋于稳定。结论 :此手术适用于治疗 IOOA病例。单眼手术者要倾向保守且要注意 BMSOP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下斜肌功能过强 下斜肌减弱术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