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plementary inferior phr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in the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hemoptysis 被引量:12
1
作者 LIU Feng-yong WANG Mao-qiang FAN Qing-sheng DUAN Feng WANG Zhi-jun SONG P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14-520,共7页
Background Transcatheter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 is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optysis and the immediate success rate is high,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hemorrhage recurrences. One of the common ... Background Transcatheter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 is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optysis and the immediate success rate is high,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hemorrhage recurrences. One of the common reasons for failure of BAE is collateral branches as blood supply. The inferior phrenic artery (IP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llateral branches that is scarcely reported. Our purpose was to observe manifestations of IPA supplying to hemoptysis and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PA embolization. Methods Angiography during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178 hemoptysis patients in the past 7 years confirmed that IPA hemorrhage resulted in hemoptysis in 25 patients (26-67 years old) who had: lung cancer (11 patients), bronchiectasis (11 patients), chronic lung inflammation (2 patients),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1 patient). Among the 25 patients, 7 patients had twice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s within one week and 6 patients still experienced intraoperative hemoptysis after conventional embolization of the bronchial artery, the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and the intercostal artery, then had the second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immediately. The total number of cases were 191. Selective embolization of the IPA was performed using polyvinyl alcohol microspheres, gelatin sponge particles, and microcoil. The safet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PA embolization were evaluated. The Pearson X2 test and Fisher's exact probability test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Results Selective IPA angiography showed increased diameter of the IPA, disorganization of the branches, and varying degrees of angiogenesis. In 11 cases, contrast material was seen in vessels supplying the tumor and in the tumor. In 9 cases, contrast material had leaked into the area supplied by the IPA; in 8 cases, non-specific flake-like deposits of contrast material were seen; and in 14 cases, abnormal communication or shunt was visualized. Lesion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leura in 25 patients. Fifteen lesions were close to the diaphragmatic pleura, seven close to the mediastinal pleura, and three close to the lateral pleura of the lower lung. Eleven cases had inferior thoracic pleural thickening and adhesions. The IPA was embolized in 25 case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hemostasis was 100%. The IPA was not embolized in the other 166 cases,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hemostasis was 92.17 %. In the 25 cases with IPA embolization, the involvement of the IPA in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hemoptysi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duration of the disease (P=0.0344). The involvement of IPA in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hemoptysis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lung lesions (benign or malignant) (P=1.0000). Duration of follow-up was 8 months to 5 years. Hemoptysis recurred in four patients 1,2, 3, and 6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respectively, and was controll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Twenty-one patients had no recurrence of hemoptysis. Conclusions Bleeding from the IPA can result in hemoptysis and failure of BAE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ptysis. If IPA hemorrhage contributes to hemoptysis, supplementary IPA embolization may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PTYSIS inferior phrenic arteries ANGIOGRAPHY embolization therapeutic
原文传递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栓塞后并发症及其预防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茂强 刘凤永 +3 位作者 关俊 辜小芳 林汉英 王志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 观察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化疗栓塞后并发症的频次、类型和高危因素。方法 对 16 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 2 2 6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TACE) ,其中单独或主要栓塞IPA者占 11.3% ,与栓塞肝动脉和 ... 目的 观察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化疗栓塞后并发症的频次、类型和高危因素。方法 对 16 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 2 2 6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TACE) ,其中单独或主要栓塞IPA者占 11.3% ,与栓塞肝动脉和 (或 )其他侧支同时进行占 88.7%。原发性肝癌15 2例 ,转移瘤 14例 ,血管瘤 2例。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既往未做其他治疗、首次接受TACE者 2 5例 (14 .9% ) ,曾做多次TACE者 97例 (5 7.8% ) ,曾做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 2次以上 2 8例 (16 .7% ) ,肝脏肿瘤外科术后复发 18例 (10 .7% )。异常造影表现有IPA增粗、肿瘤染色 (10 0 % ) ,非肿瘤性造影剂染色 (36 .3% ) ,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36 .9% )和IPA 静脉瘘 (7.1% )。做IPA化疗栓塞术中有 96 .4 %患者诉肩区疼痛。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累计发生率为 8.9% ,包括呃逆 13例 (5 .8% )、胸痛伴咳嗽和少量咯血 9例 (4 .0 % )、膈肌麻痹 8例 (3.5 % )、心绞痛伴心电图异常 4例 (1.8%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等明显增高 6例 (2 .7% )、可逆性脊髓损伤 2例 (0 .9% )、膈下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肝肿瘤 并发症 预防措施 IPA 血管栓塞 化疗灌注术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失败原因之一:膈下动脉参与供血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凤永 段峰 +3 位作者 王茂强 宋鹏 王志军 王仲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膈下动脉(IPA)参与支气管扩张所致咯血供血的表现,评价经导管栓塞IP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年期间用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62例,10例经选择性血管造影证实有IPA参与病变供血。对参与肺部病变供血... 目的观察膈下动脉(IPA)参与支气管扩张所致咯血供血的表现,评价经导管栓塞IP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年期间用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62例,10例经选择性血管造影证实有IPA参与病变供血。对参与肺部病变供血的IPA进行选择性栓塞术,栓塞剂用明胶海绵颗粒8例、明胶海绵颗粒+微型钢丝圈2例。分析观察IPA参与肺部供血的表现、影响因素,评价栓塞IPA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结果选择性IPA造影均显示IPA管径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和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IPA供血区对比剂外溢4例、非特异性片状对比剂染色6例,IPA与肺动脉异常交通或分流者8例。10例患者病灶与胸膜关系密切:病变贴近膈胸膜和纵隔胸膜者6例、纵隔胸膜为主者4例。对10例患者均行供血IPA栓塞术,同时栓塞胸廓内动脉4例、肋间动脉2例,术后咯血停止。随访8个月~3年,2例分别于术后2、3个月复发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停止。8例未再咯血。结论IPA可参与支气管扩张症所致大咯血的供血,是造成BAE治疗咯血失败的原因之一。如发现IPA参与肺部病变供血,补充IPA栓塞术是安全和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 动脉 膈下动脉 血管造影术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茂强 王仲朴 +3 位作者 刘风永 王立军 李志坚 高育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 14 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 196例次TACE ,其中主要栓塞IPA占 11.5 %。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 目的 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 (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 14 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 196例次TACE ,其中主要栓塞IPA占 11.5 %。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 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 ,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察内容有既往治疗史、IPA参与肿瘤供血的表现、肿瘤部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首次接受TACE者 2 2例 ( 14 .9% ) ,既往曾做多次TACE者 87例 ( 5 8.8% ) ,曾接受其他治疗 (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脏外科手术 )者占 2 6.3 %。肿瘤位于接近肝脏表面者占 91.9% ,其中位于第 7段者占 5 4.7%。栓塞IPA的技术成功率为10 0 % ,异常造影表现有IPA管径增粗、肿瘤染色 ( 10 0 % )、非肿瘤性染色 ( 43 .2 % )、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 ( 3 7.8% )和IPA 静脉瘘 ( 10 .8% )。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者占 94.6% ,血AFP下降至正常范围占 82 .7%。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8.1%。结论 任何位于接近肝脏表面的肿瘤都可能接受IPA供血。对参与肿瘤供血的IPA进行化疗栓塞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膈下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左侧膈下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强 王茂强 +3 位作者 刘凤永 段峰 宋鹏 王志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行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资料与方法对16例经DSA确认有LIP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其中,结节型15例,巨块型1例。术前行C... 目的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行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资料与方法对16例经DSA确认有LIP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其中,结节型15例,巨块型1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常规行腹腔动脉、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3例(81.2%):5例位于S3,5例位于S2,3例位于S4。病灶位于肝右叶(S5)3例(18.8%)。16例患者LIPATACE全部成功。8例进行LIPA化疗栓塞时发现肝动脉完全阻塞。2例术后发生左下肺叶盘状肺不张和少量胸腔积液。结论LIP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的患者并且肿块位于肝左叶。栓塞LIPA的安全性很高,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膈下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膈下动脉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的介入栓塞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强 渠海贤 +2 位作者 林虎 谈志远 敖国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04-807,共4页
目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大咯血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首选的止血治疗方法,本文探讨介入栓塞膈下动脉(IPA)治疗其参与供血的肺结核大咯血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对2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患者进行栓塞。术前行C... 目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大咯血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首选的止血治疗方法,本文探讨介入栓塞膈下动脉(IPA)治疗其参与供血的肺结核大咯血的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对28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肺结核大咯血供血患者进行栓塞。术前行CT扫描,术中行IPA造影,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进行栓塞。酌情选择明胶海绵、海藻酸钠微球、微钢圈栓塞病变血管。分析动脉造影的表现、术后临床经过及治疗结果。结果 28例患者共发现33支参与供血的IPA,左侧IPA12例,右侧IPA 11例,双侧5例。造影表现为IPA主干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及新生血管形成。22例出现IPA-肺动脉异常分流道。无一例出现对比剂外溢。4例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6天、半年咯血复发,1例行3次治疗,3例行2次治疗。术后发热9例,胸痛19例,伴轻度呼吸困难5例,经对症治疗后多于3-7 d症状消失。结论栓塞IPA技术上可行,安全性很高,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咯血 栓塞 治疗性 膈下动脉 血管造影术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膈下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强 王茂强 +3 位作者 刘凤永 段峰 宋鹏 王志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4-6,60,共4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材料和方法:对370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487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结果:肿瘤接近肝脏表面229例,其中位于右叶裸区(S7)137例。栓塞IPA的技... 目的: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材料和方法:对370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PA参与肝肿瘤供血者进行了487例次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结果:肿瘤接近肝脏表面229例,其中位于右叶裸区(S7)137例。栓塞IP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异常造影表现IPA主干及前后分支管径增粗、肿瘤染色(100%)、非肿瘤性染色(29.7%)、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33.5%)和IPA-静脉瘘(10.8%)。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占94.6%,血AFP下降至正常范围占82.4%。术中主要并发症是肩区疼痛(96.5%)。结论:膈下动脉是供养肝肿瘤的重要侧支血管,对参与肿瘤供血的IPA进行化疗栓塞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膈下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下载PDF
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肝癌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方宏 罗祖炎 +4 位作者 袁建华 俞文强 蔡学祥 胡庭杨 刘子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 评价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对肝癌治疗的疗效及膈下动脉供血的肿瘤的部位。方法  2 5例肝癌 ,巨块型 12例、结节型 8例、多发结节型 5例。均采用Seldingers法行肝动脉和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膈下... 目的 评价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对肝癌治疗的疗效及膈下动脉供血的肿瘤的部位。方法  2 5例肝癌 ,巨块型 12例、结节型 8例、多发结节型 5例。均采用Seldingers法行肝动脉和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膈下动脉发自于腹腔干起始处者 16例 ,占 6 4 % ,直接发自主动脉腹腔干周围者 8例 ,占 32 %。其中供应右叶 (Ⅶ ,Ⅷ段 ) 2 3例 ;肿瘤位于左叶 (Ⅳ段 )膈下者2例。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后累积 1、2年生存率分别是 84 %和 6 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当肿瘤位于膈下 ,邻近膈肌 ,肝韧带或肝裸区 ,特别是肝动脉造影时肿瘤染色有缺损或无肿瘤染色 ,但肿瘤在CT上有增强或血AFP升高时 ,应考虑到肿瘤由膈下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dingers法 股动脉穿刺 膈下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 治疗 肝癌
下载PDF
左膈下动脉供血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强 敖国昆 +3 位作者 王茂强 宋鹏 段峰 黄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做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2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LIP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节型20例,巨块型2例。术前行CT或MRI平... 目的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做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2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LIP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节型20例,巨块型2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常规做腹腔动脉-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18例(81·8%):7例位于S3,7例位于S2,4例位于S4。病灶位于肝右叶(S5)4例(18·2%)。22例患者左膈下动脉TACE全部成功。9例进行LIPA化疗栓塞时发现肝动脉完全阻塞。2例术后发生左下肺叶盘状肺不张和少量胸腔积液。结论LIP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的病人并且肿块位于肝左叶。栓塞左膈下动脉的安全性很高,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左膈下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碘油脑栓塞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帆 商海峰 张璟 《当代医学》 2009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肝脏介入化疗栓塞中发生碘油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临床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发生碘油脑栓塞病例和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碘油脑栓塞的发生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碘油脑栓塞的发生与肝脏、肺、心脏存在动-静脉交...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肝脏介入化疗栓塞中发生碘油脑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临床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发生碘油脑栓塞病例和相关文献的回顾,分析碘油脑栓塞的发生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碘油脑栓塞的发生与肝脏、肺、心脏存在动-静脉交通;肿瘤形成侧支供血动脉特别是膈下动脉参与供血的介入治疗;碘油的用量等因素相关。结论碘油脑栓塞是肝脏肿瘤介入化疗栓塞的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动-静脉异常交通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化疗栓塞 碘油脑栓塞 动静脉瘘 膈下动脉 卵圆孔未闭
下载PDF
膈下动脉参与供血的大咯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法 徐伟 +1 位作者 白彬 王宏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2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膈下动脉(IPA)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患者的动脉造影表现及急诊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IPA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选用明胶海绵条、聚乙烯醇(poly vinylal cohol,PVA)颗粒及弹簧圈选择性栓塞供血的IPA,... 目的探讨膈下动脉(IPA)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患者的动脉造影表现及急诊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IPA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选用明胶海绵条、聚乙烯醇(poly vinylal cohol,PVA)颗粒及弹簧圈选择性栓塞供血的IPA,对动脉造影的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结果选择性IPA造影显示为IPA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及新生血管形成。IPA供血区对比剂外溢10例,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3例,IPA与肺动脉分流2例。本组患者均行供血的IPA栓塞术,同时栓塞支气管动脉5支、肋间动脉4支,胸廓内动脉4支,栓塞术后咯血停止。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无再次咯血。结论IPA可参与大咯血的供血,漏栓IPA是栓塞治疗大咯血失败或复发大咯血的原因之一,行急诊IPA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咯血 血管造影 栓塞
下载PDF
进展期胃底贲门癌胃左及左膈下动脉联合化疗栓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焕祥 刘武军 +1 位作者 马彦寿 吕峰泉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3期421-423,共3页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底贲门癌行腹主动脉、腹腔动脉、胃左动脉(LGA)及左膈下动脉(LIPA)造影的意义;探讨LGA and LIPA联合化疗栓塞对进展期胃底贲门癌的价值。方法18例经DSA确认有LGA and LIPA均参与胃底贲门癌供血者行二动脉化疗栓塞术,LG... 目的评价进展期胃底贲门癌行腹主动脉、腹腔动脉、胃左动脉(LGA)及左膈下动脉(LIPA)造影的意义;探讨LGA and LIPA联合化疗栓塞对进展期胃底贲门癌的价值。方法18例经DSA确认有LGA and LIPA均参与胃底贲门癌供血者行二动脉化疗栓塞术,LGA共行70次TACE,LIPA共行65次TACE。术前除胃镜和钡餐检查外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术中常规行腹主动脉、腹腔动脉及LGA and LIPA造影,准确估计腔内外病变情况,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逐一超选择至LGA and LIPA支,再分别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结果LGA and LIPA联合化疗栓塞后1、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16/18)、55.6%(10/18)、38.9%(7/18);有4例均行LGA and LIPA化疗栓塞2-3次后行外科手术根治术,已存活4年和5年,目前仍在随访中。未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术中行腹主动脉、腹腔动脉及LGA and LIPA造影能进一步明确肿瘤的T分期;行LGA and LIPA联合化疗栓塞是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科学合理、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底贲门癌 胃左/左膈下动脉 化疗栓塞治疗
下载PDF
膈下动脉供血在肝癌介入性栓塞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志康 方驰华 +2 位作者 刘亚洪 卢蔚芳 王丽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 探讨膈下动脉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原发性肝癌 35例 ,其中一例为肝癌并发胆道大出血。全部行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 ,对肝动脉及有参与肝癌供血的膈下动脉分别进行化疗性栓塞治疗 ,胆道出血病... 目的 探讨膈下动脉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原发性肝癌 35例 ,其中一例为肝癌并发胆道大出血。全部行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 ,对肝动脉及有参与肝癌供血的膈下动脉分别进行化疗性栓塞治疗 ,胆道出血病例加用明胶海绵和弹簧圈栓塞。 结果  35例中有 2 1例膈下动脉供血 ,主要为侵犯肝包膜的弥漫型肝癌和巨块型肝癌 ,供血的范围从 2 0 %~ 70 %。治疗后肿瘤缩小 4 0 %~ 5 0 % 14例 ,10 %~ 30 % 18例 ,无变化 3例 ,胆道出血停止。 结论 在肝癌的侧支供血中 ,膈下动脉是主要侧支动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肝癌 介入性栓塞治疗 肝动脉
下载PDF
膈下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介入栓塞后复发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松柏 施万印 顾建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探讨以膈下动脉为大咯血责任血管的介入栓塞疗效,提高对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价值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右侧膈下动脉参与大咯血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对可能参与供血的血管均行动脉造影,对参... 目的:探讨以膈下动脉为大咯血责任血管的介入栓塞疗效,提高对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价值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右侧膈下动脉参与大咯血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对可能参与供血的血管均行动脉造影,对参与右肺病变的供血动脉行栓塞治疗。复习文献,分析非支气管性体动脉破裂致咯血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患者诊断为支气管动脉扩张伴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再发咯血。腹腔动脉造影示右侧膈下动脉参与供血,行右侧膈下动脉肺底支栓塞后止血成功。结论:膈下动脉参与供血是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复发的少见原因。对于病变位于下肺咯血的患者,有必要行膈下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膈下动脉 介入治疗栓塞
下载PDF
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的影像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研究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的影像表现和介入治疗效果。 方法 经血管造影证实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32~ 5 9岁 ,既往均有肝动脉化疗栓塞史(2 - 6次 )。膈下动脉造影用 5FCobra导管 ,对向肿... 目的 研究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的影像表现和介入治疗效果。 方法 经血管造影证实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 17例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32~ 5 9岁 ,既往均有肝动脉化疗栓塞史(2 - 6次 )。膈下动脉造影用 5FCobra导管 ,对向肿瘤供血的膈下动脉分支行栓塞治疗 ,1例用同轴微导管。 结果 肝脏肿瘤均为巨块型 ,位于肝脏上部 ,接近膈肌或 /和肝包膜。膈下动脉造影均为右侧膈下动脉以终末支方式参与肿瘤供血 ,栓塞治疗成功。术后复查CT显示肿瘤缩小或 /和瘤区碘油积聚增多 ,末次治疗前 13例AFP >2 0 μg/L ,术后逐渐下降或正常。  结论 位于肝脏上部、接近膈下或 /和肝包膜的肿瘤可接受右膈下动脉供血 ,在经膈下动脉栓塞治疗时应注意膈肌痉挛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肝脏肿瘤 肿瘤供血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膈肌痉挛
下载PDF
膈下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咯血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元新 伍筱梅 +4 位作者 梁荣光 任医民 赖清 宋玉全 黄秀芬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3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膈下动脉参与咯血的相关因素,为介入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371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MSCT)、DSA等影像资料。观察膈下动脉参与咯血的发生率、起源、形成体-肺循环分流的情况,以及与基础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37... 目的探讨膈下动脉参与咯血的相关因素,为介入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371例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MSCT)、DSA等影像资料。观察膈下动脉参与咯血的发生率、起源、形成体-肺循环分流的情况,以及与基础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371例咯血患者中104例存在膈下动脉参与咯血,占28%。共发现135支膈下动脉参与咯血,分别起源于腹主动脉壁(86支)、腹腔干(37支)、右肾动脉(10支)、左肾动脉(1支)、肠系膜上动脉支副肝动脉(1支)。其中114支存在体-肺循环分流,占84.4%。结论膈下动脉与咯血密切相关,且多数伴有BPS;基础疾病以单纯支气管扩张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膈下动脉 数字血管造影 体-肺循环分流 栓塞
下载PDF
膈下动脉参与病灶供血的咯血介入栓塞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严海涛 施海彬 +4 位作者 黄祥忠 葛坤元 刘圣 卢光东 祖庆泉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1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观察膈下动脉(IPA)参与的咯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期降低病变IPA供血的漏诊率并探究膈下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6月经导管栓塞治疗的51例IPA参与供血的咯血患者临床资料、影... 目的观察膈下动脉(IPA)参与的咯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期降低病变IPA供血的漏诊率并探究膈下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6月经导管栓塞治疗的51例IPA参与供血的咯血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肺部基础病包括支气管扩张40例、肺结核6例、慢性炎症3例、尘肺1例和肺癌1例。术前CTA示所有患者均存在下叶病变,48例(94.1%)胸膜增厚,47例(92.2%)存在异常IPA。术中造影共发现58条责任IPA,造影征象包括管径增粗(n=58,100%)、走行迂曲(n=55,94.8%),分支增多紊乱(n=54,93.1%)、膈下动脉-肺循环分流(n=28,48.3%)。45例(88.2%)肺部病灶由IPA和其他责任动脉共同供血,余6例责任动脉仅为IPA。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栓塞并发症,术后1个月、1年、3年和5年的累积咯血复发率分别为5.9%、20.0%、25.9%和41.7%。结论对于肺下叶病灶伴胸膜增厚者,术前、术中充分评估IPA情况是取得介入栓塞后良好预后的重要前提。IPA栓塞咯血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膈下动脉 介入栓塞 预后
下载PDF
膈下动脉参与供血的肺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茂强 刘凤永 +3 位作者 段峰 宋鹏 王志军 王仲朴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观察膈下动脉(IPA)参与肺部出血性疾病病灶供血的表现,评价经导管栓塞IPA 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 IPA 参与肺部病变供血的肺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中肺部恶性肿瘤9例、支气管扩张7例、慢性炎症2例;对... 目的观察膈下动脉(IPA)参与肺部出血性疾病病灶供血的表现,评价经导管栓塞IPA 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 IPA 参与肺部病变供血的肺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患者中肺部恶性肿瘤9例、支气管扩张7例、慢性炎症2例;对参与肺部病变供血的 IPA进行了选择性栓塞术,栓塞剂为聚乙烯醇微球(PVA)、明胶海绵颗粒和微型钢丝圈。结果选择性IPA 造影均显示 IPA 管径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和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形成,伴有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者9例、IPA 供血区对比剂外溢6例、IPA 与肺动静脉异常交通或分流9例、非特异性片状对比剂浓染2例。18例患者的病灶均与胸膜关系密切,病变贴近膈胸膜者11例、纵隔胸膜者5例、下肺外侧胸膜者2例。本组患者均行供血 IPA 的栓塞术,同时栓塞胸廓内动脉7例、肋间动脉3例,术后咯血停止;随访8个月至4年,3例分别于术后1、2、6个月复发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停止;15例未再咯血。结论 IPA 可参与肺部出血性病变的供血,以邻近横隔和纵隔胸膜的病变多见,这是造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失败的原因之一,行供血 IPA 栓塞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血管造影术 支气管 动脉 咯血 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