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系膜下动脉的临床解剖 被引量:8
1
作者 匡毅 李卫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325-326,共2页
目的:观察肠系膜下动脉分支情况,分析其对结、直肠手术的影响。方法:在结、直肠手术中自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解剖该动脉及其属支,观察该动脉及其分支、分支吻合情况并测量长度。结果:23例肠系膜下动脉均自腹主动脉发出,14例左结肠动脉单独... 目的:观察肠系膜下动脉分支情况,分析其对结、直肠手术的影响。方法:在结、直肠手术中自肠系膜下动脉根部解剖该动脉及其属支,观察该动脉及其分支、分支吻合情况并测量长度。结果:23例肠系膜下动脉均自腹主动脉发出,14例左结肠动脉单独自肠系膜下动脉发出,7例与乙状结肠动脉共干,2例左结肠动脉缺如。肠系膜下动脉平均长度为(6.8±2.36)cm。其根部至发出第一分支的长度是(3.93±2.62)cm。第一分支与第二分支之间长度为(2.03±1.75)cm。左结肠动脉干长度(2.67±2.07)cm。结论: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及长度变异大,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转移淋巴结残留,也可能致吻合口血循环不好或形成张力。用带蒂乙状结肠瓣修复阴道时可因血管束张力、血循环不良致肠瓣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下动脉 解剖 直肠癌 外科
下载PDF
健康男性直肠周围筋膜的CT和MRI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策 成官迅 +1 位作者 李国新 钟世镇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 阐明健康男性直肠周围筋膜和神经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 观察健康成年男性的CT和MRI影像资料各10例、男性尸体骨盆标本MRI扫描影像5例.结果 直肠固有筋膜和骶前筋膜显示为环形直肠系膜后外侧的联合层;此联合层于S5椎体水平增厚为... 目的 阐明健康男性直肠周围筋膜和神经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 观察健康成年男性的CT和MRI影像资料各10例、男性尸体骨盆标本MRI扫描影像5例.结果 直肠固有筋膜和骶前筋膜显示为环形直肠系膜后外侧的联合层;此联合层于S5椎体水平增厚为直肠骶骨筋膜.Denonvilliers筋膜是联合层在直肠系膜前面的延续.下腹下丛为联合层后外侧,联系直肠、膀胱和盆侧壁的网孔结构.直肠周围筋膜的MRI T2影像较T1和CT影像更清晰.结论 直肠固有筋膜和骶前筋膜在MRI T2影像中为连续、清晰的联合层,在指导直肠癌的影像学评估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直肠 筋膜 下腹下丛
下载PDF
结肠肿瘤及炎症患者肠系膜下动脉血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定章 周晓东 +2 位作者 石晶 张琪 贠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观察结肠肿瘤及炎症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23例结肠、直肠肿瘤患者,2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IMA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结肠、直肠肿瘤患者IMA血流动力学... 目的观察结肠肿瘤及炎症患者肠系膜下动脉(IMA)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23例结肠、直肠肿瘤患者,2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32例正常人的IMA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结肠、直肠肿瘤患者IMA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正常人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肠肿瘤及炎症患者血流指标存在相似变化,其IMA的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高于正常人,而搏动指数显著降低,阻力指数变化不显著。结论结肠肿瘤及炎症患者IMA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正常人显著变化,可作为了解直肠存在某种疾病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肠系膜下动脉 结肠肿瘤 炎症 血流
下载PDF
直肠癌Miles'术中下腔静脉撕裂伤的防治(附11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强 王屯 +2 位作者 昌茂苓 卡利姆 杨魁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9-190,共2页
1983~1995年间,对230例直肠癌Miles术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因下腔静脉撕裂而行修补术11例(4.8%),修补后均恢复正常。其撕裂是因来源于乙状结肠系膜疏松组织内有1至3支小静脉注入下腔静脉,术中过份分离或... 1983~1995年间,对230例直肠癌Miles术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因下腔静脉撕裂而行修补术11例(4.8%),修补后均恢复正常。其撕裂是因来源于乙状结肠系膜疏松组织内有1至3支小静脉注入下腔静脉,术中过份分离或牵拉,使这些小静脉在注入下腔静脉入口处撕裂。因此,手术中应仔细解剖,避免过份牵拉,撕裂发生应立即给予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Miles'术 下腔静脉撕裂 防治
下载PDF
经肛门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直肠下段息肉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许文山 单永玮 +1 位作者 杨长军 屠松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5年第7期51-52,共2页
为探讨经肛门等离子电切术在直肠下段息肉治疗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60例经肛门等离子电切术切除直肠下段息肉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术前均行电子直肠镜检查,息肉距肛缘8cm以下,均取组织活检。息肉直径〈2cm50例,直径2~4cm10例。带蒂... 为探讨经肛门等离子电切术在直肠下段息肉治疗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60例经肛门等离子电切术切除直肠下段息肉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术前均行电子直肠镜检查,息肉距肛缘8cm以下,均取组织活检。息肉直径〈2cm50例,直径2~4cm10例。带蒂者50例,无蒂者10例。增生性息肉45例(多发性息肉6例),直肠管状腺瘤15例。应用OlympusF25等离子电切镜经肛门切除直肠息肉,深度达黏膜下层,电凝息肉蒂部周围0.5cm的黏膜,冲出切除的碎块肿物组织,收集送病理检查,肛管放置多孔的橡皮引流管。结果显示,60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5~90min,平均40min。术中无肠穿孔、尿道(阴道)损伤、大出血等发生,术后无电切综合征(水中毒)、肛门失禁、感染、脓毒血症及大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果表明,经肛门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直肠下段息肉微创、简便、安全、有效,是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直肠下段 等离子电切术
原文传递
热水坐浴联合多部位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王誉淼 王绍臣 +4 位作者 苗建 刘磊 崔忠康 许彦军 蔡磊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38-41,共4页
为探讨热水坐浴联合多部位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76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对肛管高压区、直肠下段两个部位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予热水坐浴;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生物反... 为探讨热水坐浴联合多部位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将76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对肛管高压区、直肠下段两个部位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予热水坐浴;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每天电刺激2次,每次20min,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1.58%(31/38),对照组为60.53%(23/38)。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后试验组排便频率、排便时间、粪便性状、排便用力程度、肛门及骶后疼痛及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或P〈0.001。结果表明,热水坐浴联合多部位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疗效明显优于一般的生物反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治疗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热水坐浴 肛管高压区 直肠下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