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大学生注意抑制受损的特异性
1
作者 崔晶晶 汪洋 +1 位作者 李笑 杨海波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5,共8页
采用定向偏向抑制任务,结合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大学生对社交信息注意抑制的加工特点。结果发现,问题性使用组在社交信息干扰下的中断频率显著高于健康使用组;问题性使用组加工社交信息时的眼跳平均速度显著高于非社交... 采用定向偏向抑制任务,结合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大学生对社交信息注意抑制的加工特点。结果发现,问题性使用组在社交信息干扰下的中断频率显著高于健康使用组;问题性使用组加工社交信息时的眼跳平均速度显著高于非社交信息。结果表明,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大学生在社交信息的干扰下难以维持对目标的专注,对社交信息存在特异性的注意定向和高渴求,反映出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大学生的注意抑制受损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 注意抑制 定向偏向抑制任务 渴求 眼动
下载PDF
神经性贪食认知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梦婷 陈珏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神经性贪食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并伴随防止体质量增加的补偿性行为、对自身体重和体形过分关注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其病理机制尚未明确。认知功能紊乱是神经性贪食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对于神经性贪食认知功能... 神经性贪食是以反复发作性暴食,并伴随防止体质量增加的补偿性行为、对自身体重和体形过分关注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其病理机制尚未明确。认知功能紊乱是神经性贪食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对于神经性贪食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和常用研究方法,主要总结了抑制控制、注意偏向、定势转换、决策和工作记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贪食 认知功能 抑制控制 注意偏向
下载PDF
抑制范式下的情绪注意偏向 被引量:27
3
作者 白学军 贾丽萍 王敬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5-791,共7页
与中性信息相比,情绪信息会引起更快更多的注意并具有一种认知加工上的优先权。在注意实验中,与不带情绪色彩的刺激相比,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更能吸引注意或占用注意资源且引起注意偏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适度偏向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活意... 与中性信息相比,情绪信息会引起更快更多的注意并具有一种认知加工上的优先权。在注意实验中,与不带情绪色彩的刺激相比,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更能吸引注意或占用注意资源且引起注意偏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适度偏向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活意义。本文介绍了情绪注意偏向的注意成分理论、图式理论、注意资源理论和平行分布处理(PDP)模型,并分别对抑制范式下以不同情绪材料展开的正常被试和特殊被试的情绪注意偏向研究进行了总结概括,同时指出了未来在抑制范式下利用ERPs、fMRI新技术研究不同被试群体情绪与注意关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注意偏向 抑制范式
下载PDF
返回抑制过程中情绪面孔加工优先:ERPs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敬欣 贾丽萍 +1 位作者 白学军 罗跃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返回抑制(IOR)是指注意过程中个体对已搜索过的位置进行抑制,从而在随后该位置上出现目标时发生注意重新定向或反应变慢的过程。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考察了情绪目标辨别任务中IOR的发生过程及二者的神经机制。结果发... 返回抑制(IOR)是指注意过程中个体对已搜索过的位置进行抑制,从而在随后该位置上出现目标时发生注意重新定向或反应变慢的过程。本研究使用ERPs技术,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考察了情绪目标辨别任务中IOR的发生过程及二者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与无效线索相比,有效线索下的P1波幅更小,N1波幅更大,正性、负性面孔N170的波幅比中性面孔大。表明当要求被试做情绪辨别任务时,IOR与对情绪信息的反应之间发生了分离,表现出情绪加工的优先。这说明IOR和情绪偏向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神经通路上的适应机制,也为进一步探究注意与情绪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IOR) 情绪面孔 注意偏向 事件相关电位(ERPs)
下载PDF
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注意偏向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宋玉萍 李慧慧 +5 位作者 陈晓丽 姜能志 隋萍 李爱英 卢国华 李敬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762-2766,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注意偏向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0例,根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将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各20例。患者均参加注意返回抑制...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注意偏向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40例,根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将患者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和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各20例。患者均参加注意返回抑制试验,记录其反应时,并分析返回抑制效应。结果对反应时进行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组别主效应显著(F=94.44,P<0.01),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反应时长于单纯冠心病组;间隔时间(SOA)主效应显著(F=57.98,P<0.01);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SOA交互作用显著(F=10.09,P<0.01)。当SOA为14 ms时,组别主效应显著(F=22.68,P<0.01);提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13.90,P<0.01),无效提示反应时短于有效提示;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10.84,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中性面孔(F=15.19,P<0.01)。SOA为750 ms时,组别主效应显著(F=37.89,P<0.01);提示类型主效应显著(F=5.01,P<0.05),无效提示反应时短于有效提示;组别×面孔性质×提示类型交互作用显著(F=7.92,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的反应时短于高兴面孔和中性面孔(F=6.92,P<0.05)。对返回抑制效应(无效提示反应时-有效提示反应时)进行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SOA为14 ms时,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小于单纯冠心病组(F=5.61,P<0.05);SOA为250 ms时,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组对悲伤面孔的线索效应大于单纯冠心病组(F=6.49,P<0.05);SOA为750 ms时,两组对3种不同性质的面孔图片均出现返回抑制效应。结论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存在注意偏向,表现为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倚和解除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 注意偏向 返回抑制
下载PDF
化学荧光法筛查苯丙酮尿症的优越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钱俊楠 宋继成 +3 位作者 夏兴焕 苏勋林 王惠 赵文彬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10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化学荧光法(CFEIA)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的优越性和制定本地区苯丙氨酸(Phe)筛查切值。方法应用CFEIA法和细菌抑制法(BIA)检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上Phe浓度,筛查PKU。结果正常新生儿Phe频数呈正态分布,99%百分位... 目的探讨化学荧光法(CFEIA)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的优越性和制定本地区苯丙氨酸(Phe)筛查切值。方法应用CFEIA法和细菌抑制法(BIA)检测新生儿滤纸干血片上Phe浓度,筛查PKU。结果正常新生儿Phe频数呈正态分布,99%百分位数为116μmol/L(1.93mg/d1),确定本地区筛查切值为1.90mg/dl,荧光法筛查67040人,确诊PKU11例,(1/6096),BIA筛查194012人,确诊PKU 21例(1/9239),经卡方检验,两法无显著性差异(X^2=1.27,P〉0.05);荧光法有6例筛查值在切值附近(2.02~3.72mg/d1),经召回复查分别确诊为轻、中型高苯丙氨酸血症和经典型PKU。结论荧光法定量、灵敏、特异性高,资料永久性保存,是国内PKU筛查值得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荧光法 细菌抑制法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 优越性
下载PDF
抑郁个体对情绪面孔的返回抑制能力不足 被引量:26
7
作者 戴琴 冯正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75-1188,共14页
探讨抑郁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贝克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了正常对照组、抑郁康复组和抑郁患者组各17名被试进行了真人情绪面孔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 探讨抑郁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贝克抑郁量表、自评抑郁量表、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了正常对照组、抑郁康复组和抑郁患者组各17名被试进行了真人情绪面孔线索-靶子任务的行为学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在线索靶子范式中,靶子在线索消失后出现,被试对靶子的位置作出反应。行为学实验显示线索靶子间隔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ies,SOA)为14ms时,正常对照组对中性面孔有返回抑制效应,抑郁康复组对所有面孔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患者组对愤怒、悲伤面孔和中性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SOA为250ms时三组被试均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以患者组最突出,康复组对高兴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SOA为750ms时正常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康复组对高兴和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患者组对悲伤面孔存在返回抑制能力不足,对愤怒面孔存在返回抑制效应。在SOA为750ms的条件下,ERP波形特点为正常组对高兴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组,对高兴面孔无效提示P1波幅小于其他面孔,对悲伤面孔有效提示P1波幅小于高兴面孔,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大于其他组;康复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对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大于患者组,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患者组对悲伤面孔线索P1波幅大于其他组、P3波幅大于其他面孔,对悲伤面孔无效提示P3波幅小于正常组,高兴面孔有效提示P3波幅小于其他组。提示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这种对负性刺激抑制能力的缺失导致抑郁个体难以抗拒负性事件的干扰而受到不良情绪状态的困扰,所以他们可能更多的体验到抑郁情绪,并致使抑郁持续和发展。而抑郁康复个体对高兴、悲伤面孔均有返回抑制能力不足,这让康复个体能同时感受到正、负性刺激,从而能保持一种认知和情绪上特定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注意偏向 返回抑制 线索-靶子任务
下载PDF
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戴琴 冯正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筛选出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对照,进行真人情绪面孔(高兴面孔、中性面孔、悲伤面孔和愤怒面孔)的线索-靶子任务(包括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两...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返回抑制的影响。方法: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筛选出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对照,进行真人情绪面孔(高兴面孔、中性面孔、悲伤面孔和愤怒面孔)的线索-靶子任务(包括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两种线索类型)实验。结果:对照组的无效提示(430.3±74.3,423.1±58.3,426.4±59.5,429.4±53.6)小于有效提示(454.9±50.3,455.3±65.9,462.1±65.8,458.5±51.1)(F=45.12,P<0.001),对四种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别(F=0.229,P=0.876);抑郁组的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兴与悲伤面孔之间有显著差异(F=4.528,P=0.042),在愤怒与悲伤面孔之间差异边缘显著(F=2.891,P=0.099),悲伤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6.2±58.2)小于高兴面孔(-66.1±90.1)和愤怒面孔(-56.9±97.8);两组被试的返回抑制效应在高兴面孔时差异边缘显著(F=3.29,P=0.076),抑郁组(-66.1±90.1)大于对照组(-24.6±65.9)。结论:抑郁组对情绪面孔的注意特点不同于对照组:对照组对四种面孔均存在返回抑制效应,无显著差别;而抑郁组对四种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程度不同,对中性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正常,对高兴、愤怒面孔有过度抑制倾向,对悲伤面孔有抑制不足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注意偏向 返回抑制 线索-靶子任务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乐观者积极而务实? 基于情绪和中性词分心抑制的证据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军妮 王勇慧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2-1318,共7页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考察乐观、中性和悲观个体对情绪词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1以情绪词为材料,结果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启动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正或负性启动词,中性组均出现负启动。实验2...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考察乐观、中性和悲观个体对情绪词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1以情绪词为材料,结果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启动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正或负性启动词,中性组均出现负启动。实验2以中性词为材料,结果发现仅悲观组和中性组出现负启动。说明乐观个体对正性和中性信息不实施分心抑制,这可能与注意在这些刺激上的维持及乐观者拥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关。本研究为乐观者积极而务实的说法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观特质 分心抑制 负启动效应 注意偏向
下载PDF
自我威胁刺激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欣颖 高湘萍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6-302,共7页
使用线索-靶子范式,分别将面孔刺激作为线索(实验1)和靶子(实验2)呈现,考察自我扭曲面孔对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自我扭曲面孔为线索时,与他人扭曲、他人中性面孔产生了实验性分离,自我扭曲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量最小;自我扭曲面孔... 使用线索-靶子范式,分别将面孔刺激作为线索(实验1)和靶子(实验2)呈现,考察自我扭曲面孔对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自我扭曲面孔为线索时,与他人扭曲、他人中性面孔产生了实验性分离,自我扭曲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量最小;自我扭曲面孔为靶子时,返回抑制消失。研究结果揭示:以自我扭曲面孔为代表的自我威胁刺激激活了威胁性自我概念,缩小了注意搜索范围,可能是导致人际紧张的潜在自我认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面孔 自我威胁 视觉搜索 返回抑制 注意偏向
下载PDF
神经质人格对情绪词注意偏向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戴琴 冯正直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质人格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EPQ为工具筛选出了30名高神经质个体和34名低神经质个体进行情绪词(正性词、中性词和负性词)的Stroop任务(包括阈下呈现和阈上呈现两种实验条件)的行为学实验。结果发现两组... 目的探讨神经质人格对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EPQ为工具筛选出了30名高神经质个体和34名低神经质个体进行情绪词(正性词、中性词和负性词)的Stroop任务(包括阈下呈现和阈上呈现两种实验条件)的行为学实验。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干扰效应在正性词阈下呈现时差异显著(F=6.95,P=0.011),低神经质组大于高神经质组;在负性词阈上呈现时差异显著(F=8.62,P=0.005),高神经质组大于低神经质组。说明对于阈下呈现的刺激,高神经质组的干扰效应低于低神经质组,尤其对于正性词,两组有显著差别;对于阈上呈现的刺激,高神经质组的干扰效应高于低神经质组,尤其对于负性词,两组有显著差别。结论低神经质组易受到阈下呈现的正性刺激的干扰,高神经质组易受到阈上呈现的负性刺激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质 注意偏向 STROOP任务 干扰抑制
下载PDF
语义性别刻板印象对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来自行为和ERP的证据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磊 张庆林 +2 位作者 李肖 孙晓 肖宵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4年第5期410-415,共6页
采用ERP技术,以线索提示任务检验了性别刻板印象在返回抑制下的激活过程。实验以性别特征词为线索刺激,性别范畴词为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忽略线索与目标语义仅对目标空间位置做出判断。反应时和ERP显示,线索化条件下刻板语义激活对位置判... 采用ERP技术,以线索提示任务检验了性别刻板印象在返回抑制下的激活过程。实验以性别特征词为线索刺激,性别范畴词为目标刺激,要求被试忽略线索与目标语义仅对目标空间位置做出判断。反应时和ERP显示,线索化条件下刻板语义激活对位置判断产生显著影响,体现为女性刻板语义冲突增强了返回抑制。但非线索化条件下未观察到任何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特定任务下性别刻板印象能够诱发注意偏向,但此过程易受注意线索影响,显示其有条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 返回抑制 注意偏向
下载PDF
移动社交网络“浸润效应”的ABC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良燕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1006,共6页
移动社交网络的爆炸式发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分析了移动社交网络对个体情感、行为和认知等3个要素的作用,界定了移动社交网络"浸润效应"的概念并构建了"... 移动社交网络的爆炸式发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无处不在的数字世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分析了移动社交网络对个体情感、行为和认知等3个要素的作用,界定了移动社交网络"浸润效应"的概念并构建了"浸润效应"的A(Affect)B(Behavior)C(Cognition)模型。在此基础上,剖析了ABC三要素的交互作用及影响机理,展望了该理论模型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网络 浸润效应 认知偏差 去抑制性
下载PDF
线性约束优化问题的相容解优化法及其应用
14
作者 丘文千 丘凌 《浙江电力》 2015年第12期34-38,共5页
给出一种求解线性约束优化问题的数值方法,利用广义逆矩阵方法求取与线性约束条件等价的线性不定方程组的相容解集合,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直接在相容解集合中寻优,称之为相容解优化法或相容解直接优化法,可用于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也可... 给出一种求解线性约束优化问题的数值方法,利用广义逆矩阵方法求取与线性约束条件等价的线性不定方程组的相容解集合,并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直接在相容解集合中寻优,称之为相容解优化法或相容解直接优化法,可用于求解线性规划问题,也可用于求解具有线性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该方法具有算法简捷、数值稳定性好等特点,对于具有线性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比一般的非线性规划方法更快捷有效。结合相容解优化法在直流偏磁限流电阻优化计算的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化方法 广义逆矩阵 粒子群优化方法 限制短路电流 抑制直流偏磁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双向全桥直流变换器控制策略
15
作者 黄知超 黄祥莉 廖志剑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77,83,共5页
隔离型双向全桥直流变换器在传统移相控制策略中,存在功率回流现象,并且由于变换器特性参数不一致将使得变压器初级产生直流分量而导致偏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WM加移相控制策略,完全消除了功率回流和偏磁现象。给出了偏磁抑制过程... 隔离型双向全桥直流变换器在传统移相控制策略中,存在功率回流现象,并且由于变换器特性参数不一致将使得变压器初级产生直流分量而导致偏磁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WM加移相控制策略,完全消除了功率回流和偏磁现象。给出了偏磁抑制过程,对隔离型双向全桥直流变换器运行时各模态进行了运行特性分析,并在Psim软件中对其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将新型PWM加移相控制策略应用于隔离型双向全桥直流变换器中,能对直流偏磁以及功率回流进行有效抑制,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全桥 功率回流 偏磁抑制 双闭环控制
下载PDF
高特质焦虑个体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珂妤 刘玉红 吴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高特质焦虑个体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方法被试20名大学生,采用改进的朝向和反向眼跳试验范式,研究高低焦虑个体对情绪和中性面孔条件下的注意偏向。结果朝向眼跳中,具有情绪意义的面孔相对于中性面孔会引起高特质焦虑个体更... 目的探讨高特质焦虑个体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方法被试20名大学生,采用改进的朝向和反向眼跳试验范式,研究高低焦虑个体对情绪和中性面孔条件下的注意偏向。结果朝向眼跳中,具有情绪意义的面孔相对于中性面孔会引起高特质焦虑个体更快更多的注意,并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占有优先权。反向眼跳中,高特质焦虑个体对负性或者正性面孔的眼跳潜伏期相对于中性面孔而言更长,眼跳错误率更高。说明情绪图片被捕获,注意很难从情绪图片上解除,对其抑制比较困难。结论验证了高特质焦虑个体对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这与很多结论是一致的,并进一步证明了高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是由注意定向加速和注意解除困难共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特质焦虑 情绪面孔 反向眼跳 注意偏向 易化 抑制
下载PDF
高低强迫清洗倾向个体对负性情绪注意偏向的差异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玲 邓晓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9-674,共6页
本研究采用返回抑制范式,以诱发厌恶、恐惧和中性情绪的图片为线索,考察高、低强迫清洗倾向个体对负性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差异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被试对诱发厌恶和恐惧的图片均产生了注意偏向且注意偏向是由注意解除困难所引起;... 本研究采用返回抑制范式,以诱发厌恶、恐惧和中性情绪的图片为线索,考察高、低强迫清洗倾向个体对负性情绪刺激注意偏向的差异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被试对诱发厌恶和恐惧的图片均产生了注意偏向且注意偏向是由注意解除困难所引起;(2)被试对诱发厌恶图片的注意偏向程度显著大于对诱发恐惧图片的注意偏向程度;(3)高、低强迫清洗倾向个体对诱发厌恶和恐惧图片的注意偏向程度之间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清洗倾向 厌恶 注意偏向 返回抑制
下载PDF
抑郁情绪大学生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差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凤筠 龚中英 +3 位作者 邵鑫泽 韩蓉 张竞文 贾丽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39,共6页
目的:考察抑郁情绪大学生负性认知加工偏差的特点及原因。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选取抑郁情绪组20人[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得分大于20分]和正常情绪组20人(CES-D得分小于10分),采用引入情绪信息的返回抑制范式,两组被试完成对情绪... 目的:考察抑郁情绪大学生负性认知加工偏差的特点及原因。方法:以大学生为被试,选取抑郁情绪组20人[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得分大于20分]和正常情绪组20人(CES-D得分小于10分),采用引入情绪信息的返回抑制范式,两组被试完成对情绪面孔类型的判断任务,比较两组被试在不同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反应时上,抑郁情绪组的加工时间更长[F(1,38)=4.33,P<0.05],线索条件下有效线索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无效线索[F(1,38)=31.50,P<0.05]。正确率上,有效线索条件下的正确率低于无效线索[F(1,38)=22.39,P<0.05],恐惧面孔条件下的正确率低于平静面孔[F(1,38)=8.86,P<0.05]。在有效线索条件下,两组被试在中性面孔条件下表现更好[F(1,39)=15.90,P<0.001]。结论:抑郁群体的认知加工能力可能存在损伤,抑郁群体和正常群体的抑制控制能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情绪 恐惧面孔 返回抑制 抑制控制 负性认知偏差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明泓 管琳 陈嵘 《科技资讯》 2021年第11期168-170,共3页
网络成瘾可引起大学生认知功能的改变,严重影响其生活与学习。网络成瘾引起的执行功能改变是导致认知功能改变与成瘾渴求行为的重要原因。该研究通过成瘾Stroop效应的变化,来反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执行功能水平,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 网络成瘾可引起大学生认知功能的改变,严重影响其生活与学习。网络成瘾引起的执行功能改变是导致认知功能改变与成瘾渴求行为的重要原因。该研究通过成瘾Stroop效应的变化,来反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执行功能水平,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调节其成瘾相关脑区的皮层兴奋性。研究结果表明,tDCS刺激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抑制控制能力并减少其对成瘾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从而改善其执行功能并抑制成瘾渴求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执行功能 注意偏向 抑制控制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载PDF
厌恶情绪对基于位置返回抑制的影响
20
作者 袁丽 肖霞 何金星 《黑龙江科学》 2022年第12期20-22,28,共4页
为探究厌恶情绪对基于位置返回抑制的影响,以华南师范大学23名本科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13人)为被试对象,以白噪音为诱发厌恶情绪的刺激,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要求被试在线索呈现之后、靶子呈现之时做出判断反应,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准确率... 为探究厌恶情绪对基于位置返回抑制的影响,以华南师范大学23名本科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13人)为被试对象,以白噪音为诱发厌恶情绪的刺激,采用线索-靶子范式,要求被试在线索呈现之后、靶子呈现之时做出判断反应,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准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厌恶情绪的主效应显著,厌恶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非厌恶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线索类型的主效应显著,有效线索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无效线索下的反应时,提示出现返回抑制;线索类型与厌恶情绪的交互作用显著,厌恶情绪下返回抑制的效应量大于非厌恶情绪。这些结果表明,厌恶情绪下,出现了返回抑制延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恶情绪 返回抑制 线索-靶子范式 注意偏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