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润萨拉北东向强变形带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国春 刘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26-233,共8页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发育一条北东向的较大型强变形带,经历了自海西晚期至燕山早期的3个韧性变形序列,其中,印支晚期为主变形期,发育强烈的韧性剪切带,呈现强应变带与弱应变域交织的格局,有先左行后右行的韧性压剪变形特点。该...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发育一条北东向的较大型强变形带,经历了自海西晚期至燕山早期的3个韧性变形序列,其中,印支晚期为主变形期,发育强烈的韧性剪切带,呈现强应变带与弱应变域交织的格局,有先左行后右行的韧性压剪变形特点。该剪切带形成于温度约220℃、围压约270MPa,距地面约11km的地壳深部。燕山晚期本区以脆性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发育。海西和印支构造奠定了本区的主要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序列 剪切带 苏尼特左旗地区 内蒙古
下载PDF
苏尼特左旗地区海西末—印支期构造活动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德臻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52-58,共7页
该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 NNE向褶皱的形态、褶皱成生时承受的轴向载荷、压缩量乃至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态和变形域进行了对比研究 ,划分了变形序次。在此基础上认为该区存在印支运动的构造形迹 ,且该形迹是在海西末期形成的构造形... 该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 NNE向褶皱的形态、褶皱成生时承受的轴向载荷、压缩量乃至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态和变形域进行了对比研究 ,划分了变形序次。在此基础上认为该区存在印支运动的构造形迹 ,且该形迹是在海西末期形成的构造形迹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左旗 海西末-印支期 褶皱形态 构造活动
下载PDF
内蒙古固阳县席麻塔一带共轭剪切带的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德臻 魏荣珠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4-236,共3页
通过区调填图在内蒙古固阳县北山新太古代石英闪长岩和中元古代英云闪长岩中发现了韧性剪切带 .通过野外调查、应变测量及显微构造、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表明 ,该韧性剪切带为两组呈共轭组合型式产出 ,形成机制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 通过区调填图在内蒙古固阳县北山新太古代石英闪长岩和中元古代英云闪长岩中发现了韧性剪切带 .通过野外调查、应变测量及显微构造、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表明 ,该韧性剪切带为两组呈共轭组合型式产出 ,形成机制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相互挤压作用有关 ,为在地球较深层次、在压扁环境下的简单剪切 ,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末期 ,变质相为绿片岩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韧性剪切带 应变测量 内蒙古 固阳县 褶皱
下载PDF
蓝舌病病毒内蒙古分离株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建国 刘俊 +3 位作者 解玉琴 田建 郝祯燕 韩文芳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蓝舌病病毒内蒙古株是继云南株、四川株之后,从隐性感染的山羊血液中分离获得的目前在中国唯一一株接近于蓝舌病毒血清17型的毒株。将他与云南毒株和美国17型毒株进行比较,发现其血清学反应群特异性完全相同;中和试验表明与云南毒株之... 蓝舌病病毒内蒙古株是继云南株、四川株之后,从隐性感染的山羊血液中分离获得的目前在中国唯一一株接近于蓝舌病毒血清17型的毒株。将他与云南毒株和美国17型毒株进行比较,发现其血清学反应群特异性完全相同;中和试验表明与云南毒株之间无交叉保护反应,与美国17型毒株有交叉保护反应,但中和不彻底;电镜下其形态与云南、美国毒株完全一致;核酸电泳分析,具有4组10基因片段,带型为3:3:3:1,第7、8、9片段不融合,与云南、美国毒株基本一致,但1、2、3组中迁移率有差异;人工接种绵羊、山羊、鸡胚,其病理变化和临床反应与云南、美国毒株比较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毒 内蒙古毒株 特性
下载PDF
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原革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DNA检测及其基因型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桂峥 于晶峰 木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15,共6页
目的:调查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原革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的情况,分析该地区蜱携带SFGR的种类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于2019年4月中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成川镇、呼和浩特市四子王旗牧场和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 目的:调查内蒙古部分地区草原革蜱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的情况,分析该地区蜱携带SFGR的种类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于2019年4月中旬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成川镇、呼和浩特市四子王旗牧场和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巴彦温都苏木地区,通过普查的方法从708只绵羊中采集了264只草原革蜱,进行单蜱DNA的提取,采用PCR法扩增立克次体16sRNA进行初筛,从每个地区阳性样本中随机选取10个,共30个阳性样本进一步扩增其gltA和ompA基因,并对阳性样品进行序列测定和聚类分析。结果:在264只蜱虫中,共检出SFGR阳性蜱218只,阳性率为82.57%。成功测序14个SFGR ompA阳性样本,7个SFGR gltA阳性样本,序列分析发现gltA基因和ompA基因的相似度分别为100.00%及99.86%。系统发育分析,所检出的序列与劳氏立克次体在一个分支上,gltA基因序列与乌拉尔立克次体、帕克立克次体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亲缘关系较近;ompA基因序列与马赛立克次体和扇头蜱立克次体的亲缘关系接近;两者均与蒙纳克立克次体亲缘关系较远。结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地区的草原革蜱携带SFGR的基因型均是劳氏立克次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草原革蜱内蒙古株 劳氏立克次体 基因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