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polymorphism in gene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on the serum periparturient concentration in Holstein dairy cows
1
作者 A Mirzaei H Sharifiyazdi +3 位作者 MR Ahmadi T Ararooti A Rowshan Ghasrodashti A Kadivar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10期765-769,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orphism within the 5'-untranslated region(5'-UTR)of IGF-I gene and its periparturient concentration in Iranian Holstein dairy cows.Methods:Blood samples(5...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ymorphism within the 5'-untranslated region(5'-UTR)of IGF-I gene and its periparturient concentration in Iranian Holstein dairy cows.Methods:Blood samples(5 mL,n=37)were collected by caudal venipuncture from each animal into sample lubes containing the EDTA and DNA was extracted from blood.In order to measure ICF-I concentration the collection of blood samples(n=111)was also done at 14 d before calving(prepartum),25 and 45 d postpartum.Results:We found evidence for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C to T mutation in position 512 of IGF-I gene on its serum concentration in dairy cows in Iran.Cows with CC 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entration(Mean-SD)of IGF-I at 14 d prepartum(91.8±18.1)μg/L compared to those with TT genotype(73.3±14.4)μg/L(P=0.04).A significant trend(quadratic)was found for IGF-I concentration,as higher in CC cows compared to ones with TT genotype,during the 14 d before calving to 45 d postpartum(P=0.01).Conclusions:We concluded that C/T transition in the promoter region of IGF-I gene can influence the serum concentration of ICF-I in periparturient dairy c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ORPHISM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 SERUM CONCENTRATION PERIPARTURIENT Dairy cows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in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Rats and Its Pathogenic Role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春 朱忠华 +4 位作者 刘建社 杨晓 付玲 邓安国 孟宪芳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5期519-522,共4页
Summar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48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operated and unilateral urete... Summar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48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operated and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 group. On the postoperative day 1, 3, 7 and 14, the rats were killed and the kidneys were removed. The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injury index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MASSON staining. The mRNA levels of CTG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 collagen [ (col I ), and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 1) were detected using rexerse transcriptional-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performed to evalual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the above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 among them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 expression of CTGF protein in the kidneys was also assessed using Western bl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GF-β1 mRNA level was increased at first day after UUO, followed by a marked elevation of CTGF mRNA level, which began to increase 3 days after UUO (P〈0.01).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the mRNA expression of CTGF, col I and PAI-1 was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vealed that the CTGF protei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fibrotic areas and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3 days after UUO. On the post-UUO day 7, the protein level of CTGF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injury index (r =0.62, P〈0.01),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r=0.85, P〈0.01), colI (r=0.78, P〈0.01), and PAI-1(r=0.76, P〈0.01). Upon Western blot analysis, CTGF protein expression began to increase 3 days after UUO, and appeared progressively throughout the time course (P〈0.01, as compared with sham-operated group). It is concluded that CTGF can be induced by TGF-β and mediate various profibrotic actions of this cytokine, such as increasing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synthesis and decreasing ECM degradation.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TGF ma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collagen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下载PDF
SULT2A1、VEGF-C、IGF-Ⅰ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严小芳 夏天 周平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2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50例女性子宫肌瘤组织(子宫肌... 目的探讨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保存的50例女性子宫肌瘤组织(子宫肌瘤组织组)及瘤旁组织(瘤旁组织组)标本,并选取同时期同一医院病理科保存的65例正常子宫肌组织(正常子宫肌组织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SULT2A1、VEGF-C蛋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GF-Ⅰ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ULT2A1、VEGF-C、IGF-Ⅰ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分析SULT2A1、VEGF-C、IGF-Ⅰ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于正常子宫肌组织及瘤旁组织,子宫肌瘤组织VEGF-C、IGF-Ⅰ表达较高,SULT2A1表达较低(P<0.05)。瘤旁组织VEGF-C、IGF-Ⅰ表达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SULT2A1低于正常子宫肌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ULT2A1和VEGF-C表达呈负相关(r=-0.902,P=0.001),IGF-Ⅰ和VEGF-C表达呈正相关(r=0.860,P=0.001),SULT2A1和IGF-Ⅰ表达呈负相关(r=-0.854,P=0.001);绘制ROC曲线显示,VEGF-C、IGF-Ⅰ、SULT2A1单独预测价值低于三项联合。结论VEGF-C、IGF-Ⅰ在子宫肌瘤组织中高表达,SULT2A1在子宫肌瘤组织中低表达,三者具有相关性,VEGF-C、IGF-Ⅰ高表达及SULT2A1低表达是子宫肌瘤患者发病的风险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基转移酶2A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子宫肌瘤
下载PDF
日本七鳃鳗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基因(L-Tgfbr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4
作者 侯蕴轩 李文娜 +5 位作者 杨晓萱 雷丽桐 张代云 马畅蔚 王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8,共11页
作为无颌类脊椎动物的现存代表之一,日本七鳃鳗(Lampetrajaponica)是研究免疫系统起源与进化的重要模型。为了探究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信号通路在日本七鳃鳗免疫调节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日本七鳃鳗TGF... 作为无颌类脊椎动物的现存代表之一,日本七鳃鳗(Lampetrajaponica)是研究免疫系统起源与进化的重要模型。为了探究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信号通路在日本七鳃鳗免疫调节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日本七鳃鳗TGF-βⅠ型受体基因(L-Tgfbr1)的编码序列,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335 bp,编码444个氨基酸残基。L-Tgfbr1蛋白含有已知的TGF-βⅠ型受体分子的主要功能结构域,其中位于胞内的丝/苏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保守性较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Tgfbr1处于脊椎动物Tgfbr1蛋白的底端进化枝上,表明其在Tgfbr1进化史中具有原始性地位。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L-Tgfbr1在心脏等组织中的转录水平较高。利用脂多糖注入七鳃鳗激活其先天性免疫应答,L-Tgfbr1在肾脏、鳃、髓小体、肝脏、白细胞、口腔腺中的转录水平呈现一过性的迅速上调。利用免疫印迹进一步验证了脂多糖免疫24 h时后L-Tgfbr1在白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发现L-Tgfbr1蛋白主要分布于七鳃鳗白细胞和髓小体细胞的细胞质中。以上结果表明L-Tgfbr1及其介导的TGF-β通路可能在七鳃鳗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七鳃鳗 转化生长因子β型受体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uline-like Growth Factor-I and Progesterone Secretion of Cultured Human Trophoblast Cells in Vitro
5
作者 Xiao-jin ZHANG Sui-qi GUI +1 位作者 Lin CAO Zu-yue SUN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2007年第4期237-245,共9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suline-like growth factor-Ⅰ (IGF-Ⅰ) on progesterone genesis and regulation. Methods Cytotrophoblast cells were collected by trypsin-collagenase digestion and percoll gradi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suline-like growth factor-Ⅰ (IGF-Ⅰ) on progesterone genesis and regulation. Methods Cytotrophoblast cells were collected by trypsin-collagenase digestion and percoll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for primary culture. After stimul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100 μg/ml, 10 μg/ml, 1 μg/ml, 0.1 μg/ml) of IGF-Ⅰ at the same time and with different duration(12 h,24 h,48 h, 72 h) of IGF-Ⅰ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progesterone levels in the media were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Simultaneously, semi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 mRNA. Results Progesterone level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IGF-Ⅰ along with the IGF-Ⅰ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progesterone level began to increase at 12 h, and reached the climax at 48 h when cultured with 100 μg/L IGF-Ⅰ. The expression of LDLR mRNA was detectable in every group and accordant with variation of progesterone level. Conclusion Progesterone secretion has time- and dose-dependent effect on IGF-Ⅰ, and IGF-1 can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LDLR mRNA. IGF-Ⅰ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ecretion of progesterone in trophoblast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hoblast cells insuline-like growth factor- PROGESTERON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
下载PDF
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Ⅰ,IGF-Ⅰ受体mRNA的表达 被引量:25
6
作者 范子荣 杨冬华 +3 位作者 覃汉荣 黄纯炽 徐重 邱庆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848-850,共3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 及其受体(IGFⅠR)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DNARNA 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肝癌( n = 30) 和癌旁肝组织中IGFⅠ,IGFⅠ受体m RNA 的表达...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 及其受体(IGFⅠR)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DNARNA 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肝癌( n = 30) 和癌旁肝组织中IGFⅠ,IGFⅠ受体m RNA 的表达.结果 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IGFⅠ的表达率分别为40-0 %和50-0 % ,IGFⅠ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46-7 % 和53-3 % ;IGFⅠ,IGFⅠ受体在分化较差的癌细胞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中表达最为明显.结论 IGFⅠ和IGFⅠ受体可能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胰岛素样 生长因子 受体 MRNA 表达
下载PDF
饥饿和再投喂期间尼罗罗非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生长激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和胰岛素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 被引量:29
7
作者 田娟 涂玮 +5 位作者 曾令兵 文华 蒋明 吴凡 刘伟 杨长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0-907,共8页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尼罗罗非鱼[初始体质量(62.50±3.44)g]进行饥饿28d和随后再投喂21d的处理,于饥饿第0、7、14、21、28天和再投喂第14、21天进行采样分析,研究饥饿和再投喂期间尼罗罗非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生长激素...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尼罗罗非鱼[初始体质量(62.50±3.44)g]进行饥饿28d和随后再投喂21d的处理,于饥饿第0、7、14、21、28天和再投喂第14、21天进行采样分析,研究饥饿和再投喂期间尼罗罗非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脏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IN)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饥饿第0天相比,饥饿超过7d鱼体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再投喂21d显著增加(P〈0.05);肝体比随饥饿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较饥饿时升高,但显著低于饥饿前水平(P〈0.05)。在血清指标上,甘油三酯、血糖、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均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恢复投喂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饥饿前水平(P〈0.05);饥饿和再投喂对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影响(P〉0.05)。在激素方面,与饥饿第0天相比,饥饿使血清GH含量及其肝胰脏mRNA表达丰度显著升高,血清IGF-Ⅰ及其肝胰脏mRNA表达丰度降低,恢复投喂后两者均显著升高(P〈0.05);INmRNA表达丰度在饥饿7~21d显著升高(P〈0.05),饥饿第28天时无显著差异(P〉0.05),再投喂后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饥饿 再投喂 生长激素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胰岛素
下载PDF
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胎儿生长发育 被引量:22
8
作者 孙妍 牛昊书 +3 位作者 李俊利 张亚京 周蕊 毛洪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揭示脐血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其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新生儿脐血瘦素、IGF-Ⅰ水平,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百分位数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SGA)... 目的揭示脐血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其在胎儿生长发育方面的相互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6例新生儿脐血瘦素、IGF-Ⅰ水平,根据胎龄及出生体重百分位数的关系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适于胎龄儿(AGA)组41例及大于胎龄儿(LGA)组29例。同时测量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胎盘重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①脐血瘦素水平SGA组与A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AGA与LG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脐血瘦素及IGF-Ⅰ水平分别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足长、BMI及胎盘重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脐血瘦素与IGF-Ⅰ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及分娩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IGF-Ⅰ水平与新生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瘦素、IGF-Ⅰ在调节胎儿生长发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参与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脐血瘦素、IGF-Ⅰ水平异常可能是引起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巨大儿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脐血 胎儿 生长发育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21日龄断奶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垚 单安山 +2 位作者 李焕江 镡龙 吕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9,共6页
选用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3窝(37头),随机分为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础日粮、自然哺乳4组,探讨17.86μg d/剂量下的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采用H E染色、比色、原位... 选用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3窝(37头),随机分为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础日粮、自然哺乳4组,探讨17.86μg d/剂量下的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采用H E染色、比色、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了小肠黏膜形态;小肠重量、DNA和RNA含量;胃肠消化酶和小肠双糖酶活性;小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表达;小肠黏膜H SP70蛋白表达。本试验结果表明,该剂量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可促进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小肠黏膜形态的发育,激活胃和小肠消化酶和双糖酶,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改善断奶应激。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具有促进早期断奶仔猪胃和小肠发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仔猪 胃和小肠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促进体外组织工程软骨形成 被引量:17
10
作者 黄建荣 刘尚礼 +4 位作者 宋卫东 李卫平 郑召民 黄东生 何杰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 )体外促进以透明质酸 (HA)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软骨形成的能力。 方法 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 ,分为 3组 :1IGF- 组 :HA支架材料 +软骨细胞 +IGF- ;2细胞组 :HA支架材料 +软骨细胞 ;3对照...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 )体外促进以透明质酸 (HA)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软骨形成的能力。 方法 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 ,分为 3组 :1IGF- 组 :HA支架材料 +软骨细胞 +IGF- ;2细胞组 :HA支架材料 +软骨细胞 ;3对照组 :单纯 HA支架材料。各组在 DMEM中培养 ,3、6周停止培养 ,取组织块通过 HE染色判断培养组织的形态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 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及 、 型胶原 RT- PCR判断体外组织形成软骨的能力。 结果  IGF- 组和细胞组在第 6周均能形成典型的软骨组织陷窝 ,细胞组的陷窝数量明显低于 IGF- 组 ;对照组不能形成软骨组织。 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示 IGF- 组阳性表达强于细胞组 ;RT- PCR示 IGF- 组的 型前胶原量明显高于细胞组 (P<0 .0 5 ) ,而 型前胶原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细胞组 (P<0 .0 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IGF- 能促进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形成 ,并提高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组织工程 软骨形成 透明质酸 软骨细胞 HA支架材料
下载PDF
谷胱甘肽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轴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姜宁 张爱忠 +2 位作者 宋增廷 孙艳发 于国萍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2-318,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H/IGF-Ⅰ)轴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12只3月龄东北细毛羊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杂交一代育肥羊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组羊公母各... 本文旨在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H/IGF-Ⅰ)轴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12只3月龄东北细毛羊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杂交一代育肥羊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组羊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500和800 mg/kg的GSH,试验期为60 d。测定谷胱甘肽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中GH和IGF-Ⅰ浓度及组织中IGF-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GSH显著提高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料重比(P<0.05),但对育肥羊的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20、40和60 d时,试验组育肥羊血清中的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羊肝脏和背最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有所提高,当GSH添加量达到800 mg/kg时,育肥羊背最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试验初步得出,日粮中添加GSH促进了肝脏IGF-Ⅰ的分泌,提高了肌肉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提高血清中GH与IGF-Ⅰ浓度,从而促进了育肥羊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生长性能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育肥羊
下载PDF
寿光鸡IGF-Ⅰ基因多态性与体重及屠体性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闵令江 潘庆杰 +3 位作者 陈宏 雷初朝 李美玉 孙国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5-648,共4页
采用PCRRFLP技术,对200只寿光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经PstⅠ酶切后出现AA、AB和BB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35、0.485和0.180。经χ2检验,寿光鸡在IGFⅠ位点上处... 采用PCRRFLP技术,对200只寿光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经PstⅠ酶切后出现AA、AB和BB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35、0.485和0.180。经χ2检验,寿光鸡在IGFⅠ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分析基因型与10周龄体重和部分屠体性状时发现:基因型对半净膛重和胸肌重有显著影响(P<0.05)。公鸡中在半净膛重和胸肌重上基因型BB与AB、AA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母鸡群体中却在肝脏重和半净膛重上基因型BB同AB、AA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研究指标中寿光鸡的BB基因型效应均大于AB和AA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体重 屠体性状 PCR-RFLP
下载PDF
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白斌 李燕琴 +2 位作者 李曙明 赵为公 王坤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0.5ml/kg,手术完毕后当天就注射1次,以后每4天注射1次。在动物OA模型建立后的第10周,将兔处死,收集右侧股骨内侧髁标本,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关节软骨形态学结构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的关节软骨破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IL-1β、IL-6和IGF-Ⅰ蛋白阳性免疫反应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为粗细较为一致的淡红色颗粒。实验组IL-1β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6和IGF-Ⅰ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能调节OA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关节软骨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半胱胺盐酸盐和LHRH-A对黄鳍鲷IGF-Ⅰ基因表达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石和荣 张勇 +3 位作者 张为民 刘晓春 柯浩 林浩然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本文以黄鳍鲷 (Sparuslatus)为研究对象 ,利用GeneRaceTM 技术 ,从其肝组织中克隆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IGF Ⅰ )cDNA ,并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研究了半胱胺盐酸盐 (Cysteaminehydrochloride)和LHRH A对其肝组织IGF Ⅰ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文以黄鳍鲷 (Sparuslatus)为研究对象 ,利用GeneRaceTM 技术 ,从其肝组织中克隆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IGF Ⅰ )cDNA ,并应用半定量RT PCR方法研究了半胱胺盐酸盐 (Cysteaminehydrochloride)和LHRH A对其肝组织IGF Ⅰ基因表达的影响。黄鳍鲷IGF ⅠcDNA全长为 84 0bp ,编码 185aa多肽 ;序列分析表明 ,黄鳍鲷IGF 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金鱼的同源性为 75 8% ,与牙鲆的同源性为 86 5 % ,与同属鲷科的黑鲷同源性高达 10 0 % ,证明鱼类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是非常保守的 ,E区域分析结果表明黄鳍鲷IGF Ⅰ属Ea 4型。在饲料中投喂CSH、LHRH A等添加剂 ,实验组黄鳍鲷鱼种的相对生长率、垂体GH含量、肝脏IGF Ⅰ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 :CSH、LHRH A能促进黄鳍鲷生长激素的合成和IGF Ⅰ基因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 LHRH CSH 肝组织 基因表达 对照组 影响 黄鳍鲷 半胱胺 生长
下载PDF
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克隆、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建峰 侯加法 +1 位作者 张皎 姚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129-2133,共5页
应用RT-PCR方法对雏鸡肝脏总RNA中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基因cDNA进行扩增,然后将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与已知序列同源性为100%。然后将特异性片段连在pRLC载体上进行表达,经Tricine-SDS-PAGE分析,原核表达产物为7.... 应用RT-PCR方法对雏鸡肝脏总RNA中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基因cDNA进行扩增,然后将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与已知序列同源性为100%。然后将特异性片段连在pRLC载体上进行表达,经Tricine-SDS-PAGE分析,原核表达产物为7.6kD的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3%,Western印迹表明重组蛋白具有IGF-Ⅰ抗原活性。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7mol·L-1盐酸胍的变性液溶解及0.5mol·L-1精氨酸复性液处理,表达产物随后进行脱盐、凝胶层析纯化、MTT法分析其对NIH3T3和鸡胚成骨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表明重组鸡IGF-Ⅰ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基因 原核表达 MTT法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生物学活性 表达产物 活性研究 中鸡 SDS-PAGE分析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透明质酸对人胚关节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建荣 刘尚礼 +4 位作者 宋卫东 李卫平 郑召民 沈慧勇 黄东生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9-422,426,共5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和透明质酸 (HA)联合培养对人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判断其稳定软骨细胞表型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 ,从第 4代开始 ,用hIGF Ⅰ和HA联合培养 ,通过电镜观察、甲苯胺...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和透明质酸 (HA)联合培养对人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判断其稳定软骨细胞表型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 ,从第 4代开始 ,用hIGF Ⅰ和HA联合培养 ,通过电镜观察、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和aggrecan免疫组化及RT PCR判断联合培养第 8代软骨细胞表型的变化。自然传代的第 6代细胞为对照组。【结果】IGF Ⅰ和HA联合培养的第 8代细胞胞浆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分泌小泡 ;RT PCR显示Ⅱ型胶原mRNA表达阳性而Ⅰ型胶原mRNA表达阴性 ;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细胞浆内有大量的紫色异染颗粒 ;Ⅱ型胶原和aggrecan免疫组化见 80 %~ 92 %的细胞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 ,平均灰度分别为 85 92和 116 2 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说明处理组染色较对照组增强。【结论】IGF Ⅰ和HA联合培养的第 8代细胞仍能保持透明软骨细胞的表型 ,为体外获得高数量级别的有正常功能的人关节软骨细胞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透明质酸 人胚关节 软骨细胞表型 关节损伤
下载PDF
“脑还丹”对老龄去势大鼠血清IGF-Ⅰ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程志安 李庆明 +2 位作者 曾志勇 谢文峰 李红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8-40,共3页
为了探讨“脑还丹”防治神经原退行性变的机制 ,本文从血清IGF Ⅰ和血脂的变化观察了该方对老龄去势大鼠 (肾虚模型 )的病理生理影响。结果表明 ,“脑还丹”能显著降低卵巢结扎大鼠LDL c和TC的血清浓度 ,高剂量可显著提高HDL、TG和血清I... 为了探讨“脑还丹”防治神经原退行性变的机制 ,本文从血清IGF Ⅰ和血脂的变化观察了该方对老龄去势大鼠 (肾虚模型 )的病理生理影响。结果表明 ,“脑还丹”能显著降低卵巢结扎大鼠LDL c和TC的血清浓度 ,高剂量可显著提高HDL、TG和血清IGF Ⅰ的水平。说明“脑还丹”保护神经原的作用是通过调节血脂及IGF Ⅰ水平等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血脂 脑还丹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费伯健 吴露露 +1 位作者 周士福 齐晓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探讨两者在大肠癌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大肠癌组织48例(试验组),其...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探讨两者在大肠癌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大肠癌组织48例(试验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3岁。任意选癌旁5cm以上的正常组织24例(正常对照组)。采用SABC法检测IGF-Ⅰ、IGF-ⅠR的表达。结果在48例大肠癌组织中,IGF-Ⅰ、IGF-Ⅰ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8%、58.33%,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6.67%、16.67%。IGF-Ⅰ、IGF-Ⅰ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而与其他的病理因素及患者5年生存情况无关。IGF-Ⅰ和IGF-Ⅰ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相关性。结论IGF-Ⅰ、IGF-ⅠR可能相互协同作用参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可作为反映大肠癌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但IGF-Ⅰ、IGF-ⅠR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大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亚京 王鑫 +6 位作者 孙妍 李俊利 刘志晶 张玲玲 刘文豹 周蕊 周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86例。胎龄31—42周;男57例,女29例。根据不同出生体质量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适... 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86例。胎龄31—42周;男57例,女29例。根据不同出生体质量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适于胎龄儿(AGA)组(41例)及大于胎龄儿(LGA)组(29例)。胎儿娩出后立即断脐留脐血20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瘦素及IGF—Ⅰ水平,同时检测其血脂水平,测量新生儿生长参数,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1.新生儿脐血瘦素、脂联素及IGF—Ⅰ水平无显著性别差异。2.脐血瘦素水平在SGA、AGA、LGA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LGA组显著高于AGA及SAG组(P〈10.01,0.001);脐血瘦素水平与体质量、胎龄、头围、身长、足长及胎盘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a〈0.01)。3.脐血脂联素水平与出生体质量、头围、足长、BMI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a〈0.05)。脐血脂联素水平在SGA、AGA、LGA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LGA组高于AGA及SAG组(Pa〈0.01)。4.LGA组脐血IGF—Ⅰ水平显著高于AGA及SAG组,3组间有明显差异(P〈0.001);脐血IGF—Ⅰ水平与体质量、头围、身长、足长及胎盘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a〈0.01)。5.脐血瘦素与脂联素、IGF—Ⅰ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a〈0.01),脐血脂联素与IGF—Ⅰ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6.SGA、AGA、LGA3组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a〉0.05)。脐血IGF—Ⅰ水平与三酰甘油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脐血脂联素、瘦素水平与血脂各指标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a〉0.05)。结论瘦素与脂联素、IGF-Ⅰ在胎儿宫内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瘦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IGF-Ⅰ对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蓝旭 刘雪梅 +1 位作者 葛宝丰 许建中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6期341-342,共2页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对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单层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 ,实验组以 10 ,10 0 ,2 0 0ng/mlIGF Ⅰ作用细胞 2、4、6天 ,对照组不加IGF Ⅰ作用培养细胞。检测细胞DNA及基质中糖醛酸... 目的 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 Ⅰ )对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单层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 ,实验组以 10 ,10 0 ,2 0 0ng/mlIGF Ⅰ作用细胞 2、4、6天 ,对照组不加IGF Ⅰ作用培养细胞。检测细胞DNA及基质中糖醛酸含量。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在 10 0ng/mlIGF Ⅰ作用下细胞周期亚时相。结果 IGF Ⅰ在 10~ 10 0ng/ml浓度范围内 ,对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和代谢有促进作用 ,以 10 0ng/ml浓度作用效果最佳。细胞周期分析 ,实验组DNA合成前期 (G1期 )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IGF Ⅰ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与代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关节疾病 软骨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