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雌马酚改善高糖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丽 陈卡 +2 位作者 刘凯 高燕翔 糜漫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6-391,共6页
目的研究大豆甙元活性代谢产物S-雌马酚(S-equol,S-Eq)对高糖培养条件下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26.2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及葡萄糖分别与不同浓度S-Eq(0.1、1、10、100μmol/L S-Eq+H组)干预INS-1细... 目的研究大豆甙元活性代谢产物S-雌马酚(S-equol,S-Eq)对高糖培养条件下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26.2 mmol/L葡萄糖(高糖组,H)及葡萄糖分别与不同浓度S-Eq(0.1、1、10、100μmol/L S-Eq+H组)干预INS-1细胞24 h,另设未干预的INS-1细胞为对照组(C)。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测定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TUNEL法联合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PPI)、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线粒体阴离子载体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S-Eq能显著增加高糖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活力(P<0.05),其中1μmol/L S-Eq效果最为明显。GSIS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处理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显著降低,而S-Eq能显著增加高糖处理的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P<0.05)。同时,0.1、1、10μmol/L S-Eq均能明显减少高糖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凋亡,上调PPI mRNA、Glut2 mRNA和Glut2蛋白表达,而显著抑制UCP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S-Eq可有效改善高糖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调节Glut2和UCP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雌马酚 INs-1细胞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葡萄糖转运蛋白2 解偶联蛋白2
下载PDF
茶多糖的结构特征与降血糖活性 被引量:35
2
作者 宋林珍 朱丽云 +2 位作者 高永生 李素芳 张拥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62-168,共7页
探讨茶多糖的结构特征与抗糖尿病机制,为多糖的应用与糖尿病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从粗老茶叶中分离茶多糖并纯化,分析了其单糖组成、分子质量、紫外与红外吸收特征。以四氧嘧啶诱导小鼠非肥胖型糖尿病,茶多糖以100 mg/(kg·... 探讨茶多糖的结构特征与抗糖尿病机制,为多糖的应用与糖尿病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从粗老茶叶中分离茶多糖并纯化,分析了其单糖组成、分子质量、紫外与红外吸收特征。以四氧嘧啶诱导小鼠非肥胖型糖尿病,茶多糖以100 mg/(kg·d)剂量灌胃治疗糖尿病小鼠42 d,以格列本脲为阳性药物对照,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空腹血糖浓度、血清胰岛素含量和总抗氧化状态,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胰岛、肝脏组织变化。结果表明,从粗老茶叶中分离的茶多糖分子质量为119 600 Da,由D-葡萄糖醛酸、鼠李糖、D-岩藻糖、L-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和D-半乳糖8种单糖组成,其物质的量比为32.61∶1.00∶5.46∶8.13∶3.84∶2.37∶15.36∶7.52,紫外与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推测其可能为一种不含蛋白、核酸的吡喃型酸性杂多糖。茶多糖药物组小鼠肝糖原含量显著升高,血糖浓度从18.98 mmol/L降至正常水平,其血浆和胰脏中胰岛素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与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四氧嘧啶模型组(P<0.05),而肝脏中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接近阴性组水平,一氧化氮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其作用效果与格列本脲相近。病理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茶多糖药物组小鼠胰岛β细胞得到修复,肝脏组织病理形态恢复正常。本研究表明茶多糖通过改善胰岛素分泌、胰岛β细胞功能和抗氧化状态发挥抗糖尿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结构特征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胰岛素分泌 胰岛Β细胞功能
下载PDF
肥胖T2DM肝胃郁热证患者胰岛素分泌特点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昱 陈良 +2 位作者 董柳 毕桂芝 仝小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肥胖T2DM的主要证型肝胃郁热证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特点,为探讨肝胃郁热证的科学内涵做一粗浅尝试。方法:通过胰岛素耐量实验,将肥胖T2DM肝胃郁热患者与正常组和肥胖组比较,检测0点、30min1、20min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真胰岛... 目的:研究肥胖T2DM的主要证型肝胃郁热证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特点,为探讨肝胃郁热证的科学内涵做一粗浅尝试。方法:通过胰岛素耐量实验,将肥胖T2DM肝胃郁热患者与正常组和肥胖组比较,检测0点、30min1、20min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真胰岛素(TI)和胰岛素原(PI)。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肥胖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胰岛素分泌低钝,延迟,早时相分泌远低于正常者;Homa-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肥胖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胰岛素分泌的数量、质量及胰岛素分泌的时相性都存在明显的病理改变,证实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及胰岛素抵抗双重因素导致该患者群血糖居高不下。同时本研究提示采用真胰岛素评估β细胞功能结果更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2型糖尿病 肝胃郁热证 胰岛素分泌特点
下载PDF
家蚕类胰岛素肽的结构及信号传导与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孔祥宾 徐世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8-464,共7页
胰岛素(insulin)及其信号传导途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调节生物的生长、代谢、生殖以及衰老等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家蚕素(bombyxin)是无脊椎动物中首个被鉴定的类胰岛素肽,分子质量5kD,为异二聚体分子,... 胰岛素(insulin)及其信号传导途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调节生物的生长、代谢、生殖以及衰老等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家蚕素(bombyxin)是无脊椎动物中首个被鉴定的类胰岛素肽,分子质量5kD,为异二聚体分子,与人胰岛素的氨基酸组成约有40%的同源性,家蚕素基因为基因组多拷贝基因,已发现的32个家蚕类胰岛素肽家族基因都无内含子,分成7个亚族,集中在基因组的3个片段,并以3种特有的基因排列模式排列;家蚕素基因主要在脑组织表达,在其他组织的表达量较低;家蚕素由脑中央背部的4对大型神经分泌细胞合成,通过神经轴突运送至对侧的咽侧体,然后释放到血淋巴液中,是一种由超日振荡放电节律所控制的分泌模式;家蚕素参与了糖代谢调控,有促进翅芽和造血器官细胞增殖,调控前胸腺分泌活性等作用。家蚕素信号通路的Pi3k60、Pdk、InR和Akt同源基因已相继被克隆,其中Akt编码的蛋白保守性最强,并能被商业化供应的抗哺乳动物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磷酸化AKT抗体识别,为家蚕素信号系统研究提供了便利。鉴于家蚕变态和能量代谢等诸多特点,以家蚕作为模式生物研究胰岛素及其信号传导途径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家蚕 家蚕素 分子特征 分泌模式 信号传导 生理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