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塿土磷素淋移的形态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学云 古巧珍 +2 位作者 马路军 孙本华 李生秀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2-798,共7页
利用设在(?)土上的两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所形成的不同土壤磷素水平试验小区的土壤,用原状土柱模拟灌溉(降水)进行了磷的淋失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磷淋移的主要形态为可溶性磷,平均占淋失全磷量的82.5%,颗粒磷占17.9%;在可溶性磷中,以... 利用设在(?)土上的两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所形成的不同土壤磷素水平试验小区的土壤,用原状土柱模拟灌溉(降水)进行了磷的淋失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磷淋移的主要形态为可溶性磷,平均占淋失全磷量的82.5%,颗粒磷占17.9%;在可溶性磷中,以钼酸盐反应磷居多,平均占全磷量的77.1%,可溶性有机磷只占全磷的13.8%;淋失到20cm以下的全磷浓度最高可达3.95 mg L-1,可溶性全磷最高达3.57 mg L-1; 在历时60d,相当于357mm(约为年灌溉降雨总和的36%)的灌溉量时,最大淋失总磷量达到1082 g hm-2;13次淋滤实验结果显示,渗滤液中钼酸盐反应磷、可溶性全磷和全磷浓度与土壤耕层Llsen-P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柱 可溶性全磷 钼酸盐反应磷 颗粒磷 OLSEN-P 磷淋失
下载PDF
五川流域农业土壤反硝化作用测定及其调控措施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玉裕 曹文志 +3 位作者 黄一山 林璐 李大朋 王吉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26-1131,共6页
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探明五川流域内的农业土壤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利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对其进行测定。通过3次试验测定,发现五川流域农业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 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探明五川流域内的农业土壤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利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对其进行测定。通过3次试验测定,发现五川流域农业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反硝化作用强度为0.1kgN·hm-2·d-1,最高达到0.6kgN·hm-2·d-1,其中蔬菜地反硝化作用强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反硝化作用同土壤的NO3-含量、含水量、温度以及pH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它们是流域土壤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五川流域农业土壤经由反硝化作用氮损失量占流域平均施肥量的16%,高于国内其他地区。针对五川流域的环境和农业经济特点,提出了控制反硝化作用的措施:在温度较低的夜间进行施肥灌溉宜以防止氮肥损失,用农村富余的厩肥代替化肥以减轻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同时加大节水灌溉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流域 反硝化作用 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 控制措施
下载PDF
闽南农业小流域土壤反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玉裕 曹文志 +1 位作者 李大朋 王吉苹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9,共5页
土壤反硝化是流域土壤氮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乙炔抑制培养法对五川流域内表层土壤的反硝化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闽南农业小流域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反硝化作用强度为N 0.1 kg/(hm2.d),最高达到N 0.6 kg/... 土壤反硝化是流域土壤氮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乙炔抑制培养法对五川流域内表层土壤的反硝化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闽南农业小流域土壤具有较强的反硝化作用强度,在种植季节土壤平均反硝化作用强度为N 0.1 kg/(hm2.d),最高达到N 0.6 kg/(hm2.d),其中蔬菜地反硝化作用强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反硝化作用同土壤的含水量、温度以及NO3-含量都存在有正相关关系,温度是流域土壤反硝化作用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五川流域土壤经由反硝化作用氮损失量占流域施肥量的16%,稍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小流域 反硝化作用 乙炔抑制 原状土柱
下载PDF
土壤反硝化田间原位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梁东丽 同延安 OVE Emterdy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由于直接影响到肥料氮的利用率和环境问题,仍然是氮素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而反硝化作用研究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土壤反硝化的田间测定方法的建立。文章就目前反硝化研究领域常用的15N平衡差值法、1... 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由于直接影响到肥料氮的利用率和环境问题,仍然是氮素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而反硝化作用研究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土壤反硝化的田间测定方法的建立。文章就目前反硝化研究领域常用的15N平衡差值法、15N示踪气体通量法、乙炔抑制气室法、乙炔抑制土柱法的原理、气体样的采集、测定和计算作了综述,以期为土壤反硝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乙炔 土柱 硝化 N2O 土壤 田间原位测定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原状土壤氮素迁移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毓峰 李世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4-69,共6页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武王东沟实验站的坡耕地和塬耕地为供试土壤,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塬区旱耕地原状土壤氮素迁移和时空变异。结果表明:耕作土壤NO3--N为23.1-33.8 mg/kg,NH4+-N为0.23-0.50mg/kg,DOC为9.17-13.38 mg/kg,P...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武王东沟实验站的坡耕地和塬耕地为供试土壤,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塬区旱耕地原状土壤氮素迁移和时空变异。结果表明:耕作土壤NO3--N为23.1-33.8 mg/kg,NH4+-N为0.23-0.50mg/kg,DOC为9.17-13.38 mg/kg,P为0.18-0.23 mg/kg;坡耕地和塬耕地的NO3--N和NH4+-N主要集中在0-20 cm的上层土壤,中下层土壤NO3--N和NH4+-N起源于上层淋溶迁移和累积;高含量时养分淋溶溶出呈指数衰减型;NO3--N、NH4+-N、DOC向下层的迁移塬耕地慢于坡耕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迁移 坡耕地 塬耕地 原状土壤 王东沟小流域 黄土高原沟壑区
下载PDF
不同肥力农田和不同林型林地红壤总硝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雅 刘满强 +2 位作者 王斌 胡锋 李辉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913,共5页
在3种不同肥力的农田和3种不同林型林地红壤上利用原状土心-15N库稀释技术原位测定了其总硝化率。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农田和不同林地红壤的总硝化速率在N7.29~23.50μg/(g·d)间波动,总体来说,农田土壤的总硝化速率大于林地土壤。... 在3种不同肥力的农田和3种不同林型林地红壤上利用原状土心-15N库稀释技术原位测定了其总硝化率。结果表明:不同肥力农田和不同林地红壤的总硝化速率在N7.29~23.50μg/(g·d)间波动,总体来说,农田土壤的总硝化速率大于林地土壤。在不同肥力的农田间,施肥处理的总硝化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p<0.05)。在不同植被类型林地间,湿地松林地的总硝化率比木荷和混交林林地分别提高了24.8%和66.9%。总硝化包括净硝化和NO3--N的消耗部分。本试验农田NO3--N的消耗速率比林地大,与总硝化率的变化趋势类似。在同一利用方式的不同处理中,NO3--N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总硝化速率的变化趋势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心-^15N库稀释技术 红壤 硝化作用 总硝化率
下载PDF
利用原状土柱研究华中地区菜地土壤氮素的矿化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长盛 胡承孝 +2 位作者 黄魏 孙学成 谭启玲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83-889,共7页
本文以华中地区两种典型的菜地土壤-黄棕壤和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柱系统,综合考虑了大气干湿沉降、灌溉、作物携出及淋失等氮素的影响因素,通过菜地轮作(2年8季蔬菜),研究了两种土壤氮素的矿化特性。结果表明,黄棕壤氮素的矿化总... 本文以华中地区两种典型的菜地土壤-黄棕壤和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柱系统,综合考虑了大气干湿沉降、灌溉、作物携出及淋失等氮素的影响因素,通过菜地轮作(2年8季蔬菜),研究了两种土壤氮素的矿化特性。结果表明,黄棕壤氮素的矿化总量和矿化速率分别为134.52 mg和0.04 mg kg-1 d-1;潮土的矿化总量和矿化速率分别为185.93 mg和0.06mg kg-1 d-1。研究还发现,土壤氮素的矿化受季节影响较大,春夏季土壤氮素的矿化量和矿化率明显高于秋冬季,同时耕作能明显增加菜地土壤氮素的矿化量与矿化速率。试验期间通过大气沉降输入的氮素总量为118.89 mg,是氮素输入的主要方式,而湿沉降约为氮素沉降总量的81.05%。黄棕壤和潮土氮素蔬菜作物氮素的携出量分别为178.96和230.37 mg;氮素淋失量分别为103.32和113.27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 潮土 黄棕壤 氮素矿化 大气沉降 原状土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