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Intensive Land Use in the Development Areas of Hunan Province 被引量:1
1
作者 Mingliang LI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12期54-58,共5页
Using spatial data integration and database technology,analyzing and integrating the assessment results in all the development zones at different time in Hunan Province,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construct the database ... Using spatial data integration and database technology,analyzing and integrating the assessment results in all the development zones at different time in Hunan Province,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construct the database and managerial system for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land use intensity in development zones,thus formulating"one map"of Hunan Development zones and realizing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ssessment results in all the development zones at any time of Hunan above the provincial level.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system has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and promising development in land management for l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nd development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DATA INTEGRATION EVALUATION of INTENSIVE l
下载PDF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China and the impact of geography 被引量:2
2
作者 Wei Pan Jing Wang +2 位作者 Yurui Li Shuting Chen Zhi Lu 《Geography and Sustainability》 CSCD 2023年第4期404-413,共10页
Urban-rural integration (URI) is a global challenge that is highly related to inequalities, poverty, economic growth, and oth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Existing research has evaluated the extent of URI a... Urban-rural integration (URI) is a global challenge that is highly related to inequalities, poverty, economic growth, and oth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Existing research has evaluated the extent of URI and explore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ut urban-rural linkages are seldom incorporated in evaluation systems,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are rarely recognized 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 construct a URI framework including regional economy, rural development, urban-rural linkage, and urban-rural gap. Based on a dataset consisting of 1,669 counties in China in 2020, we reveal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I and find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I and the relief degree of land surface (RDLS).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e discover that topography has direct ( − 0.18, p < 0.001) and indirect ( − 0.17, p < 0.001) effects on URI. The indirect negative effects are mediated through the infrastructur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ocalized advantages and modern technical conditions could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opography. Finally, we identify 742 counties as lagging regions in URI, which can be clustered into eight types. Our findings could facilitate policy designing for those countries striving for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integration Relief degree of land surface INFRASTRUCTUR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ustainabl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PATTER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下载PDF
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布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
3
作者 袁庆雯 刘艳芳 +2 位作者 赵金梅 安睿 刘耀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1-871,共11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二者的关系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宁夏开发区为例,评价分析2018—2021年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从经济质量、创新驱动、开放环境、绿色转型和结构优化5个维度选取影响因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二者的关系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宁夏开发区为例,评价分析2018—2021年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从经济质量、创新驱动、开放环境、绿色转型和结构优化5个维度选取影响因素,应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究其对集约用地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水平呈现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的分布格局,研究时段内差异缩小。(2)GTWR模型可以有效捕捉驱动机制的时空差异,绿色转型、结构优化是土地集约利用的主导驱动因素,创新驱动、经济质量是次要因素。(3)各因子对集约用地的驱动作用呈现显著的时空分异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对北部引黄灌区开发区的驱动作用更显著,工业企业总收入增长率等则是中南部开发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单位工业收入地耗对集约水平的影响小幅下降,其他因子逐渐增强。研究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各开发区集约用地的动力机制,有助于为宁夏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分区管控提供政策参考,也为西部黄河流域高质量园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土地集约利用 驱动机理 GTWR模型 宁夏开发区
下载PDF
中国耕地集约利用度驱动因素研究
4
作者 丁艳喜 张云龙 +3 位作者 吴佩佩 罗晓虎 李言言 孟庆香 《河南科学》 2024年第11期1681-1690,共10页
基于1978—2020年数据,利用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耕地集约度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揭示了耕地集约利用度与各驱动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 基于1978—2020年数据,利用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耕地集约度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揭示了耕地集约利用度与各驱动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耕地集约利用度和自然灾害、农民收入、农业科技进步、财政支农、劳动力转移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农业科技进步对耕地集约利用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业灾害面积短期会对耕地集约利用度会产生负向影响.(3)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度的影响呈现先抑后扬的特点,而财政支农则呈现出先扬后抑的特点.基于模型分析,提出了提高耕地集约利用度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GA-BP神经网络 协整分析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广义脉冲响应
下载PDF
“小街区、密路网”高强度用地开发模式下轨道交通用地控制模式探索——以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为例
5
作者 孙艺恬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S01期147-151,共5页
前海发展定位高,土地开发模式呈现“小街区、密路网”的高强高密特点,为支撑其高定位发展,前海规划了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分析前海发展背景、用地开发模式及轨道线站位规划设计情况,同时基于实践经验,提出前海轨道交通用地控制方法... 前海发展定位高,土地开发模式呈现“小街区、密路网”的高强高密特点,为支撑其高定位发展,前海规划了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分析前海发展背景、用地开发模式及轨道线站位规划设计情况,同时基于实践经验,提出前海轨道交通用地控制方法,为同类地区土地集约化、站城一体化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用地控制 站城一体 集约化开发 一体化设计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用模型研究——以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为例
6
作者 郑长统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8期44-47,共4页
目前,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用模型的研究较少,该文将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确定为3种应用模型,在借鉴国内已建立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引入节地率、建设效率、单位面积指标收益... 目前,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应用模型的研究较少,该文将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确定为3种应用模型,在借鉴国内已建立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引入节地率、建设效率、单位面积指标收益3个新的指标,从而确定模型的对比指标,最终经过定量计算确定最优的应用模型。通过对比各模型的应用特点,详细分析不同模式的优缺点,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耕地保护 应用模型 指标体系 城乡融合
下载PDF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6
7
作者 翟文侠 黄贤金 +1 位作者 张强 杜文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科学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选取14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多元回归驱动力模型,对江苏省17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闲... 科学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选取14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多元回归驱动力模型,对江苏省17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闲置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首要限制性因素,依据产出指标影响程度高于土地、资金的投入指标可知,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土地利用转换期;(2)苏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驱动模型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约束性CA模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伟强 潘元庆 +1 位作者 马月红 马会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8-284,共7页
为了解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问题,该文研究了基于约束性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以辅助规划方案的编制。将CA模型与城市发展适宜性、规划指标约束、发展空间约束等相结合,在Arc GI... 为了解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问题,该文研究了基于约束性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以辅助规划方案的编制。将CA模型与城市发展适宜性、规划指标约束、发展空间约束等相结合,在Arc GIS系统平台上,利用Python语言实现了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系统工具。基于河南省巩义市中心城区2005和2010年2期数据,模拟了2015年的城市边界,并与2015年真实数据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城市发展总规模和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均不超设定的规模指标2 865.92和282.80 hm^2;新增用地在空间上避让了基本农田等限制区,达到了空间限制性要求;以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为转换规则,体现了规划的"上下结合"原则;城市用地模拟精度总体达到93.09%,Kappa系数90.41%。该方法可用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规划 模型 元胞自动机模型 城市开发边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多规合一
下载PDF
利用云模型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 被引量:45
9
作者 王明舒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7-252,共6页
针对当前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中权重确定方法受主观性影响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云模型的权重确定方法。将云模型引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以桂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桂林高新区土地利用集... 针对当前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中权重确定方法受主观性影响较大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云模型的权重确定方法。将云模型引入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以桂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桂林高新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0.889,用地供需基本平衡;从土地利用状况而言,其土地利用强度较高、工业用地水平较强;就用地效益而言,工业用地产出强度较好,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产出强度较高;从管理绩效来看,截止评价时点,区内无闲置土地,监管成效显著。基于云模型确定权重值的方法具备结果更加客观,算法容易实现的优点,有助于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科学评价,为桂林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指标 土地集约利用 云模型 开发区 桂林
下载PDF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47
10
作者 赵亚莉 刘友兆 龙开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29,共7页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增长是一个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集聚、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城市各项活动从自然界索取物质和能量,并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或干扰。通过阐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与生态...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增长是一个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集聚、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城市各项活动从自然界索取物质和能量,并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或干扰。通过阐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与生态环境演化的关系,从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个方面构建生态环境效应的指标体系,并对2002-2011年我国省会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对生态环境有显著影响,其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正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负相关;②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性,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对生态环境的边际影响明显大于东、中部地区省会城市;③随着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变化,其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的显著程度为:土地开发强度低于10%的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大于20%的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10%至20%之间的城市,并且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低于10%时,土地开发强度变化对生态环境的边际影响要大于土地开发强度高于10%的城市。研究结果刻画了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增长过程中生态环境效应的变化路径,即随着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由低到高的增长,生态环境效应指标发生先快速后慢速的变化,这也是在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较低时就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所在。今后,限制高开发强度城市土地的扩张,合理安排低开发强度城市的用地结构,提高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土地开发强度 生态环境效应 固定效应模型 省会城市
下载PDF
非高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SEM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董光龙 苏航 +2 位作者 郑新奇 刘润润 薛景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5-40,共6页
研究目的:依据全国国家级非高新开发区数据样本,对非高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只有5个指标的因子荷载小于0.3,未能很好地解释其对应的潜变量;其他的因子荷载... 研究目的:依据全国国家级非高新开发区数据样本,对非高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只有5个指标的因子荷载小于0.3,未能很好地解释其对应的潜变量;其他的因子荷载均在0.3和1之间,很好地解释了其对应的潜变量,指标选取较合理。土地利用状况和管理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偏高。研究结论:用地效益评价指标选取得较好,用地结构的评价指标次之,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欠佳。整体来看,非高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比较合理,只有个别指标的归类需要优化,该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合理地评价开发区集约利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集约 评价指标体系 结构方程模型 开发区
下载PDF
基于协同发展的省域狭义国土开发强度内涵界定与阈值测度 被引量:18
12
作者 严金明 迪力沙提.亚库甫 夏方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5-264,共10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然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而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短板"、产业转移的核心承载和生态建设的主要战场,亟需明确国土作为开发建设自然适宜"底盘"、政策约束"底线"和建设需求"底...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然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而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短板"、产业转移的核心承载和生态建设的主要战场,亟需明确国土作为开发建设自然适宜"底盘"、政策约束"底线"和建设需求"底数"。该文基于国土开发强度的一般概念,探索提出狭义国土开发强度,即区域建设用地规模与自然条件适宜建设国土面积的比例,其阈值即为区域内生态与耕保政策红线约束下的理论最大开发建设规模占自然条件适宜建设国土面积的比例。该文以河北省为例,测算了省域狭义国土开发强度的现状值、情景值和阈值,并提出预期修正下狭义开发强度阈值反馈调整。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狭义国土开发强度现状值(2016年)为26.79%;在充分保障区域自身发展和产业转移对国土开发建设诉求下的情景值(2030年)为29.34%;全省狭义开发强度阈值为52.32%,现状值与情景值临近阈值系数分别为0.56和0.51。河北省可根据三数对比分析结果,进一步明晰自然条件适宜开发建设底盘、明确生态与耕地保护底线、明了区域发展对国土开发建设的需求底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的统筹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开发强度差别化管控,进而为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空间用途管制策略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 协同发展 国土开发强度 模型 阈值 情景值
下载PDF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魏宁宁 陈会广 张全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共11页
为探求更合适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文章以南京市11个典型开发区为例,运用模糊物元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各开发区之间的集约用地水平... 为探求更合适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文章以南京市11个典型开发区为例,运用模糊物元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各开发区之间的集约用地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只有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级别为"高度集约级",其余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级别为"中度集约级"和"轻度集约级";南京各开发区集约用地主要限制因子各不相同,但主要为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工业用地产出强度等;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相比,采用模糊物元模型不仅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综合集约等级,也能反映评价对象单项指标的集约等级,还能反映评价对象或评价对象单项指标在所属集约等级的稳定状态和转化趋势,反映的信息更丰富,是一种更适应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模糊物元模型 南京市
下载PDF
东北平原西部土地沙漠化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大安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裘善文 李取生 夏玉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2,共5页
在研究东北平原西部科尔沁沙地与松嫩沙地的分布与面积、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提出对轻度和潜在沙漠化土地,采用林、果(包括瓜)、药、杂(杂粮)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综合治理 开发模式 东北平原 沙漠地
下载PDF
集约度与粗放度在判定土地发展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志宏 吴克宁 +2 位作者 梁流涛 赵珂 吕巧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6,共4页
首先根据C-D生产函数理论推导定量评价建设用地的集约系数与粗放系数模型逻辑关系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势分析方法确定河南省及其各市劳动和资金产出的弹性系数,最后计算其建设用地的集约系数与粗放系数,并根据建设用地利用集约系数和粗放... 首先根据C-D生产函数理论推导定量评价建设用地的集约系数与粗放系数模型逻辑关系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势分析方法确定河南省及其各市劳动和资金产出的弹性系数,最后计算其建设用地的集约系数与粗放系数,并根据建设用地利用集约系数和粗放系数这2个重要参数确定其建设用地利用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生产函数 集约系数 粗放系数 建设用地利用发展模式 河南
下载PDF
正反双重因素导向下的土地开发强度研究——以习水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谭少华 张青 +1 位作者 姜骁 吴星成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年第6期64-70,共7页
缺乏综合因素的系统分析,往往导致土地开发强度在城市不同片区要么过高,要么过低。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入手,首先选取公共资源高效利用作为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正向因素,其次选取环境约束作为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逆向因素,并通... 缺乏综合因素的系统分析,往往导致土地开发强度在城市不同片区要么过高,要么过低。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入手,首先选取公共资源高效利用作为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正向因素,其次选取环境约束作为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逆向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将不同影响因素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运用GIS平台构建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综合模型,有利于城市土地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强度 公共资源高效利用 环境约束 开发强度综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绩效研究——以重庆市典型项目区为例 被引量:24
17
作者 范垚 杨庆媛 +1 位作者 张瑞頠 匡垚瑶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8-77,共10页
研究目的:从促进城乡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农民增收三个方面,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绩效进行评价,以期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功能。研究方... 研究目的:从促进城乡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农民增收三个方面,构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绩效进行评价,以期更好地发挥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功能。研究方法:熵权灰靶模型。研究结果:(1)各项目区综合绩效存在一定差异,综合靶心度在0.446—0.758之间,从大到小可排序为:M3>M1>M6>M5>M7>M4>M2。(2)各单项绩效的靶心度分别在0.150—0.246、0.172—0.346和0.108—0.194之间。研究结论: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要求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公共服务、居民收入三方面的统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影响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土地要素空间优化配置绩效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现状是影响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绩效的主要因素,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民增收的绩效区域间差别不明显;城乡土地要素流动需通过土地整治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城乡统筹发展 绩效评价 灰靶模型 重庆
下载PDF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于金羽 沈士芹 王淑娟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年第4期39-43,共5页
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开发区土地利用扩展程度和扩展方式。通过利用江苏省18个开发区调查资料,选取14个指标,构建开发区土地产出驱动力模型。从开发区的角度上来看,土地资源是开发... 开发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开发区土地利用扩展程度和扩展方式。通过利用江苏省18个开发区调查资料,选取14个指标,构建开发区土地产出驱动力模型。从开发区的角度上来看,土地资源是开发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土地闲置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的首要限制性因素,开发区的区位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土地集约程度,也说明苏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驱动模型 江苏省
下载PDF
有限数据支持下的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确定方法--以武汉市东西湖区107国道实施性规划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亮 陈佳 赵丽元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8-84,共7页
当前巨大的人口和空间需求推高了我国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在多数地区缺乏交通模型和交通量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土地开发强度通常依托规划师的经验来确定,这有可能带来后续的城市出行结构恶化和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矛盾。在宏观的交通发展战... 当前巨大的人口和空间需求推高了我国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在多数地区缺乏交通模型和交通量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土地开发强度通常依托规划师的经验来确定,这有可能带来后续的城市出行结构恶化和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矛盾。在宏观的交通发展战略指导下,从中观、微观层面研究与城市局部交通系统容量等多要素相适应的土地开发强度是解决此矛盾的重要途径。研究以武汉市东西湖区107国道为例,从与土地开发强度相关的上位规划的控制要求、公交导向发展和拆建比等要素出发,初步确定了开发区域内土地的强度指标。同时,构建起局部交通模型对开发区域的强度指标进行校核,以达到协调城市局部用地开发与交通设施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强度 交通模型分析 开发强度校核
下载PDF
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55
20
作者 陈利根 龙开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0,共7页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研究方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研究方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38.37%。(2)耕地资源数量对来自经济发展的冲击响应强烈,经济发展的冲击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解释水平达到50%;经济发展对来自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响应微弱,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水平不到1.2%。(3)耕地资源数量、经济发展均显著地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因此,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应采取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要把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耕地质量保护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作为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经济发展 计量分析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