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布局北移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穆钰 金云翔 +1 位作者 冯娜娜 张忠明 《农业展望》 2024年第3期60-65,共6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狠抓耕地要害,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6500亿kg以上。但同时全国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特...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狠抓耕地要害,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6500亿kg以上。但同时全国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耕地布局持续北移,造成一定程度的粮食产能损失。本研究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方法,选取2000—202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产量指标,分析产区间差异变化,并对耕地数量、布局、占补平衡等影响因素对粮食产能的损失进行测算。与2009年相比,2019年受耕地数量、布局北移、占补平衡等影响,粮食产能合计损失约1500亿kg。其中,耕地数量减少造成损失约565亿kg;耕地布局北移造成损失约905亿kg,占补平衡造成损失约34亿kg。此外,水田减少影响粮食产能损失约225亿kg。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有关重要论述精神,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守牢耕地红线,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谋划实施一揽子耕地质量建设工程,多措并举,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布局北移 粮食产能 产能损失 影响分析
下载PDF
宁波地区长期非粮化生产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
作者 应虹 朱诗君 +2 位作者 金树权 汪峰 周金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7期75-8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宁波地区长期非粮化生产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非粮化耕地的恢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比较采集的全市130个非粮化耕地和53个对照样地的土壤样品,并结合地貌类型(水网平原、滨海平原、丘陵山区、河谷平原)和非粮... 本研究旨在探究宁波地区长期非粮化生产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非粮化耕地的恢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比较采集的全市130个非粮化耕地和53个对照样地的土壤样品,并结合地貌类型(水网平原、滨海平原、丘陵山区、河谷平原)和非粮化种植类型(苗木、果树)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非粮化耕地的土壤pH、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分别为5.74±0.83、24.72±8.01 g/kg和1.28±0.05 g/cm^(3),分别显著低于或高于周边水田的6.17±1.02、30.07±10.68 g/kg和1.18±0.05 g/cm^(3)(P<0.05)。不同地貌类型条件下,非粮化生产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对丘陵山区和河谷平原的耕地产生影响较大,导致土壤EC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下降10%以上,土壤pH下降至酸性水平(pH<5.5)。2种非粮化生产方式(苗木和果树种植)均会不同程度导致土壤pH、EC值、CEC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下降与土壤容重上升,但苗木种植的影响程度均要大于果树种植,其中非粮化苗木地的有机质含量为22.90±7.18 g/kg,显著低于非粮化果园和对照样地的30.07±10.68 g/kg和26.87±8.44 g/kg(P<0.05)。研究表明,宁波地区长期非粮化生产导致土壤酸化、地力下降和土壤紧实度提高等问题,同时非粮化耕地的恢复利用应充分考虑地貌类型和非粮化种植类型等因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地区 非粮化生产 土壤理化性质 地貌 种植类型 复耕利用 土壤pH 有机质含量 土壤容重 电导率 阳离子交换量 耕地管理 土壤质量
下载PDF
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利用强度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蔡洁 马舒悦 +1 位作者 李晓平 李妮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0-407,416,共9页
准确把握粮食安全与耕地利用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和时空分异特征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测度耕地利用强度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heil系数分析了2002—2019年中国三大粮食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利用强... 准确把握粮食安全与耕地利用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和时空分异特征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测度耕地利用强度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heil系数分析了2002—2019年中国三大粮食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与耕地利用强度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2002—2019年间,粮食主产区的口粮与饲料粮生产能力远高于其他地区且在研究期间内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三大粮食产区的口粮及饲料粮生产能力与耕地利用强度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稳定增长态势,但各省之间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且组内差异均高于组间差异。因此,本文认为对不同粮食产区采取差异化的支持政策、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和建立粮食生产互助模式是现阶段粮食生产能力和耕地利用强度之间的耦合协调性提高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能力 耕地利用强度 耦合协调度 THEIL系数
下载PDF
“大食物观”统领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重塑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浮 李宇航 +3 位作者 于昊辰 华子宜 马力 蒋非非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研究目的:阐释大食物观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交互逻辑,重塑大食物观统领下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全新理念、“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具体实践、新时代... 研究目的:阐释大食物观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交互逻辑,重塑大食物观统领下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大食物观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全新理念、“人民至上”价值取向的具体实践、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拓展延续、适应全球复杂格局的现实需求;(2)大食物观与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关联密切,凸显人地协调的系统逻辑、统筹兼顾的整体逻辑、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逻辑和供需匹配的实践逻辑;(3)当前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实践存在偏差,耕地用途管制政策与实践需求不匹配,生态保护红线与农业生产矛盾,生态产品价值缺失导致多方弱参与,“大食物观”边界模糊加大了制度粘度与跨界操作难度;(4)未来应从精细化管控耕地用途、重构大农业生产空间、统筹山水田林湖草海沙开发与保护和创新食品全产业链空间利用模式等方面重塑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研究结论:大食物观根植于地、兴旺于业、服务于人,重塑高质量国土空间格局适应大食物观的新时代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国土空间 生态产品
下载PDF
基于改进农业生态区划法的耕地综合量能指数模型构建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丽 郝晋珉 +3 位作者 艾东 朱传民 周宁 洪舒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68-276,共9页
研究粮食产量与耕地产能间的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对于挖掘区域增产潜力,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增产,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农业生态区划法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基础上,提出基于耕地质量新内涵的耕地质量修正的耕... 研究粮食产量与耕地产能间的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对于挖掘区域增产潜力,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增产,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农业生态区划法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基础上,提出基于耕地质量新内涵的耕地质量修正的耕地产能核算方法。通过探讨耕地综合产能的概念体系,构建了反映粮食产量与耕地产能关系的耕地综合量能指数模型,模型由耕地综合量能指数、耕地质量产能指数和耕地数量产能指数构成。并以曲周县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曲周县耕地综合量能指数为0.16,耕地质量产能指数为0.31,耕地数量产能指数为0.99,耕地总体产出效率不高,粮食增产的潜力较大,耕地粮食生产平均开发程度也不高,但数量增加潜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区划 模型 耕地 耕地综合量能指数 耕地综合产能
下载PDF
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以吉林中西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27
6
作者 石淑芹 陈佑启 +2 位作者 姚艳敏 李志斌 何英彬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3-149,共7页
在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相对紧张,部分耕地非农化利用的趋势日渐明显,政府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户利益之间的矛盾尚未真正解决,农产品市场日趋国际化以及国内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分析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变化格局与态势,研究其耕地... 在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相对紧张,部分耕地非农化利用的趋势日渐明显,政府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户利益之间的矛盾尚未真正解决,农产品市场日趋国际化以及国内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分析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变化格局与态势,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着重从空间分布角度,通过研究两个不同时期区域耕地数量变化及引起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变化,探讨区域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综合影响,并以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林中西部地区耕地数量净增加了0.82×104hm2;②减少的耕地中,三等地减少数量最多,一等地减少量最少;增加的耕地中,五等地增加数量最多,一等地增加数量最少;③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粮食总产净增加了0.52×104t。其中耕地减少使本地区粮食总产减少了39.09×104t,二等地和三等地的减少对粮食总产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分别占粮食总产减少总量的28.36%和44.82%。同时增加的耕地中,二等地的增加对粮食总产增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占本区粮食总产增加量的44.53%;④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必须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耕地质量评价 粮食生产能力 GIS 空间分析
下载PDF
省域尺度耕地产能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42
7
作者 张红富 周生路 +3 位作者 吴绍华 李志 花盛 李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08-314,共7页
耕地产能核算是耕地分等的深化和延续,对于落实严格保护耕地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耕地分等成果,该文采用耕地分等与农业统计结合的产能核算方法,对江苏省耕地产能进行了核算,分析了江苏省省域尺度下耕地产能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 耕地产能核算是耕地分等的深化和延续,对于落实严格保护耕地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耕地分等成果,该文采用耕地分等与农业统计结合的产能核算方法,对江苏省耕地产能进行了核算,分析了江苏省省域尺度下耕地产能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规律,并探讨了各因素指标区耕地产能的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江苏省不同层次耕地产能总产分异规律基本一致,总产大小表现出苏北>苏中>苏南的格局,这主要受耕地面积分布格局的影响,因此,耕地面积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是未来挖掘耕地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耕地单产分异规律来看,理论单产与可实现单产的空间分异规律基本一致,表现出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耕地实际单产的分布格局较为复杂,呈现出岛状分布的特点,高值岛出现在里下河平原区;有机质、农业灌排条件和利用系数是影响省域尺度耕地单产的主导因子。通过分析,全面掌握了江苏省耕地产能的空间分异状况,为区域性土地资源宏观调控与调整提供依据;同时,各指标区尺度的主导因子有所差异,今后可根据不同指标区的主导影响因子,采取针对措施,以有效提高各指标区的耕地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变异控制 区域规划 耕地产能 影响因子 江苏省
下载PDF
大都市区农户耕地利用及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李翠珍 孔祥斌 +2 位作者 秦静 李建春 马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7,共7页
该文选取北京市为例,以1980~2005年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和相关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资料,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和农户经济学对大都市区农户耕地利用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对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都市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特征为更多... 该文选取北京市为例,以1980~2005年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和相关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资料,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和农户经济学对大都市区农户耕地利用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对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大都市区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特征为更多选择种植蔬菜、西瓜等集约边际较高的作物,部分农户也会选择粗放利用方式。其耕地利用变化表现为北京市1980年以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先增加后大幅减少,且集约度相对较低。而农户的土地利用目标呈现阶段性变化,从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到粮食产量和利润最优化的双重目标再到更多地关注耕地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农户粮食作物的选择意愿先增高后降低,这对耕地实际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很大。引入粮食单产变动指数对1978~2005年北京市各区县耕地粮食生产能力变化分析,呈现同样阶段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耕地利用 耕地粮食生产能力 大都市区 北京市
下载PDF
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徐珊 宋戈 +1 位作者 李丹 王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9,共9页
为了揭示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该文以东北粮食主产区巴彦县为研究区,以1991年土地详查数据库、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和2009年SPOT5影像为基本信息源,以粮食单产等统计数据为基本数据源,运用遥感及地理信息手段,采... 为了揭示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该文以东北粮食主产区巴彦县为研究区,以1991年土地详查数据库、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和2009年SPOT5影像为基本信息源,以粮食单产等统计数据为基本数据源,运用遥感及地理信息手段,采用土地综合指数评价法分析研究区耕地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91-2009年研究区耕地资源数量呈持续增加的趋势,耕地向非耕地的转换主要发生在林地和其他用地之间;1991-2006年研究区增加耕地资源中三等地耕地面积增加最多,一等地增加最少。减少的耕地资源中二等地和三等地耕地减少最多,而一等地减少最少;2006-2009年增加耕地中二等地耕地增加最多,一等地耕地增加最少;减少的耕地资源中,三等地耕地减少最多,一等地耕地减少最少;位于北部岗平原农牧区的二等地耕地是影响粮食生产能力最大的区域,三等地和四等地耕地面积虽占到总耕地面积的50%左右,但受到自然因素和土壤因素的制约,粮食生产能力也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粮食 耕地资源 粮食生产能力 东北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测算及应用研究——以霸州市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玉 门明新 +1 位作者 许皞 刘树庆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7-92,共6页
农用地分等成果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核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霸州市为例,构建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4个层次即自然生产潜力、可获生产潜力、现实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并应用核算结果划分了农用地重点保护区域和优先整理区... 农用地分等成果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核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霸州市为例,构建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的4个层次即自然生产潜力、可获生产潜力、现实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并应用核算结果划分了农用地重点保护区域和优先整理区域。通过综合优势模型对各乡镇的农用地综合优势进行定量分析,应用聚类分析将全市13个乡镇划分为4类,并划定农用地重点保护区域和优先整理区域以及各类地今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生产能力 综合优势指数 霸州市
下载PDF
基于产能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晓燕 陈影 +3 位作者 门明新 李新旺 周亚鹏 许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6-180,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测算耕地人口承载力的科学方法,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的资源区域配置和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介绍了耕地理论产能和实际产能核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未来耕地生产能力预测模型,形成了以Logistic生物模型... 本文旨在探讨测算耕地人口承载力的科学方法,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的资源区域配置和人口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介绍了耕地理论产能和实际产能核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未来耕地生产能力预测模型,形成了以Logistic生物模型和人口发展方程模型为人口预测方法,以宽裕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为标准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然后,以该方法为手段,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卢龙县2010年与2020年耕地生产能力分别为256826.96t和299631.45t,均可满足该县温饱型、小康型粮食消费需求,但未达到富裕型人口粮食消费需求,分别超载22837人和56617人。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测算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是一种较科学的人口承载力测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核算 耕地人口承载力 卢龙县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武功县耕地生产能力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浩浩 李团胜 +2 位作者 赵宏志 史小慧 康欢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为了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耕地生产能力,合理开发农用地生产潜力,建立了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方案体系,并据此以武功县为例,计算了该县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通过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和利用等... 为了充分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耕地生产能力,合理开发农用地生产潜力,建立了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方案体系,并据此以武功县为例,计算了该县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利用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能力。通过各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级指数和利用等级指数分别乘以单元面积并累加得到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并利用Logistic模型拟合标准粮产量和利用等指数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现实生产能力。结果表明,武功县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107.42×104t和70.05×104t,单位面积自然生产潜力和利用生产潜力分别为39.22 t.hm-2和25.58 t.hm-2,现实生产能力为28.49×104t,单位面积现实生产能力为10.40 t.hm-2。武功县耕地生产能力在空间上差异明显,粮食单产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单位面积现实产能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普集镇和游风镇,为13.53 t.hm-2和8.66 t.hm-2,未来西北台塬区的乡镇是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自然生产潜力 利用生产潜力 现实生产能力 LOGISTIC模型 武功县
下载PDF
中国粮食自给率与耕地资源安全底线的探讨 被引量:118
13
作者 陈百明 周小萍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首先就粮食属性、粮食饥馑、粮食禁运、粮食贸易等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通过对国际国内粮食消费、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探讨了中国适度粮食自给率的问题,由此提出当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目标以90%左右为... 首先就粮食属性、粮食饥馑、粮食禁运、粮食贸易等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通过对国际国内粮食消费、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的发展态势分析,探讨了中国适度粮食自给率的问题,由此提出当前中国粮食自给率目标以90%左右为宜。在此基础上,通过估算预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人均粮食需求量420kg,粮食自给率达到90%为情景,确定我国近期适宜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是人均0.056hm2。同时指出不同地区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同,粮食自给率也会有区别,所以各地需要制定区域性或省级的耕地资源安全底线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自给率 资源安全 底线 耕地 中国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贸易 粮食需求量 粮食消费量 粮食禁运 粮食安全 态势分析 粮食生产 区域性 国内 国际 预期 省级 制定
下载PDF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谭峻 金玲玲 张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7,共4页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经过多年调研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新土地管理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资源。文章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分析着手,研究评价该政策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区域...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经过多年调研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新土地管理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资源。文章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分析着手,研究评价该政策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区域发展、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等的实际影响,分析了与此相关的费用转嫁和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平衡 生产能力
下载PDF
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态势 被引量:152
15
作者 陈百明 周小萍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45,共8页
该文在分析1996年~2003年我国耕地资源变化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包括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的年际变化率以及四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认为,我国耕地的流失呈加剧趋势;粮食播种面... 该文在分析1996年~2003年我国耕地资源变化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包括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的年际变化率以及四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认为,我国耕地的流失呈加剧趋势;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呈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粮食单产变化不大。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播种面积年变化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耕地面积年变化率和粮食总产量年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率和粮食产量变化率之间相关性较强,两者的变化基本同步;粮食总产量变化率和粮食单产变化率之间相关性很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后分析了2003年粮食总产量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下降的原因,认为造成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的减少,单位面积的生产能力基本未下降,而且粮食品种结构与粮食品质均有了明显改善;生态退耕尽管减少了粮食播种面积,但有助于提高耕地的总体质量,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资源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下载PDF
重庆地区耕地生产潜力及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熊平生 谢金宁 谢世友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4-587,共4页
通过确定并计算土壤有效系数和社会有效系数,得到耕地社会生产潜力,运用"机制法"理论计算重庆地区耕地资源生产潜力。通过预测重庆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人均粮食需求量、粮经比、复种指数和耕地面积,探讨重庆地区耕地... 通过确定并计算土壤有效系数和社会有效系数,得到耕地社会生产潜力,运用"机制法"理论计算重庆地区耕地资源生产潜力。通过预测重庆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人均粮食需求量、粮经比、复种指数和耕地面积,探讨重庆地区耕地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单产虽然增产潜力比较大,但总产增产潜力不大。耕地资源短缺与锐减及其导致的粮食资源不足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地区 耕地生产潜力 人口承载力
下载PDF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耕地流失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马文杰 冯中朝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357,共5页
采用C-D生产函数,测度耕地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其实质就表现在耕地流失上:包括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降低。详细剖析了耕地流失的途径,鉴于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数... 采用C-D生产函数,测度耕地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其实质就表现在耕地流失上:包括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降低。详细剖析了耕地流失的途径,鉴于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数量有限,开发的难度极大,得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途径,只能是减少耕地隐性流失。最后提出减少耕地隐性流失、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耕地流失 C-D函数
下载PDF
区域耕地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及其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季翔 刘黎明 起晓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9-226,共8页
区域耕地粮食生产保障能力是区域耕地对综合食物安全所需粮食的保障程度,受区域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科学评价区域耕地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及其存在风险,对于解决综合食物安全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该文以区域耕地的粮食供... 区域耕地粮食生产保障能力是区域耕地对综合食物安全所需粮食的保障程度,受区域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科学评价区域耕地的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及其存在风险,对于解决综合食物安全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该文以区域耕地的粮食供给能力和粮食生产安全量预测为基础,建立了区域耕地粮食生产保障风险的评价方法,并以洞庭湖区为例开展了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耕地资源对全国综合食物安全的保障情况较好,但部分县(市、区)的风险等级较高,且临湖区域的风险较相对远离洞庭湖区域的风险高,需要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并控制耕地非农化。该文所提出的区域耕地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及其风险评价方法为研究和评估不同区域粮食安全状况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风险评价 区划 耕地 综合食物安全 洞庭湖区
下载PDF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公共政策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继辉 张绍良 +2 位作者 侯湖平 雷少刚 杜晓艳 《资源与产业》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背景,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内涵及政策体系,并分别从其内涵的3个层次重点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耕地数量、质量、总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加以研究。结果认为: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 本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背景,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内涵及政策体系,并分别从其内涵的3个层次重点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耕地数量、质量、总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加以研究。结果认为: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已逐步实现耕地面积的占补平衡,耕地净减少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2)补充耕地与被占用耕地存在质量差异;3)由于东南部地区建设占用耕地、西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化导致农业投入减少等原因,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较1996年有小幅下降。因此,需从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入手,形成限制建设占用耕地的引导机制,并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地整理,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平衡 政策 生产能力
下载PDF
贵州清镇喀斯特溶原坝地耕地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文禄 熊康宁 赵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2期61-64,共4页
喀斯特地区土地贫瘠,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比例小,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小,环境容量低,生态环境脆弱。文章从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气候土地潜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对贵州清镇喀斯特溶原坝地生态重建示范区土地人口... 喀斯特地区土地贫瘠,土地有效利用面积比例小,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小,环境容量低,生态环境脆弱。文章从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气候土地潜力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立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对贵州清镇喀斯特溶原坝地生态重建示范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耕地承载力部分进行了估算研究。研究表明,仅从耕地人口承载力来看,该区目前尚有潜力可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产潜力 人口承载力 喀斯特溶原坝地 贵州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