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与天地相参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
1
作者 杨艳梅 谭涛 +1 位作者 李全鑫 洪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6期59-62,共4页
《黄帝内经》中将对人的研究置于天地之间,以五神脏为中心,将“阴阳五行”作为桥梁,将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与天地自然规律相参照、相呼应,构建出天人一体化的整体观思维。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便能实现“人与天地相参”。... 《黄帝内经》中将对人的研究置于天地之间,以五神脏为中心,将“阴阳五行”作为桥梁,将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与天地自然规律相参照、相呼应,构建出天人一体化的整体观思维。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便能实现“人与天地相参”。在“人与天地相参”理论指导下趋利避害、在中医临证中“三因制宜”,可以让人们获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人与天地相参 实现路径 趋利避害 三因制宜
下载PDF
儒家美学“仁”范畴之存在论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天道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6-110,共15页
在儒家美学看来,"仁"乃是"人"原初的本性,为"人"之纯真本性的一种呈现,"人"必须去蔽存真,敞亮仁心仁性,仁其所仁,以成己成人。"成己",即自身心身圆融;"成人",即通过"... 在儒家美学看来,"仁"乃是"人"原初的本性,为"人"之纯真本性的一种呈现,"人"必须去蔽存真,敞亮仁心仁性,仁其所仁,以成己成人。"成己",即自身心身圆融;"成人",即通过"成己",澄明原初本真心性,以达成自我与他者的和谐,进而与天地参,生生不息,化化不已。"仁"审美域的达成为"人"原初心性的呈现,是"人"所具有的本真品质的自明,与"人"自身的选择相关。"仁"作为"人"的本性,通过选择,于"求仁"、"为仁"的去蔽中呈现出来,则体现为一种仁爱精神,"仁者爱人","仁者"既仁爱自身,更仁爱他人,仁爱社会,仁爱自然。儒家美学所谓的"求仁"、"安仁",就是主张使仁爱精神推及自然、社会,通过此,在"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确立一种相依相成、相亲相爱的融熙关系,以促进上下与天地同流,人与天地合其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仁 得仁 与天地同流 与天地合其德
下载PDF
稷下黄老新学与中医理论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任秀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43-645,共3页
战国中后期齐国官办的稷下学宫,汇集道、法、儒、墨、名、阴阳、农、兵等众家学派,展开面对面的学术交流,进行百家争鸣,诞生了采众家之长的稷下黄老新学。创立了“天、地、人”一体的理论体系,形成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当时... 战国中后期齐国官办的稷下学宫,汇集道、法、儒、墨、名、阴阳、农、兵等众家学派,展开面对面的学术交流,进行百家争鸣,诞生了采众家之长的稷下黄老新学。创立了“天、地、人”一体的理论体系,形成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影响了当时各家思想并积淀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黄帝内经》将“天、地、人”一体观纳入理论框架,汲取“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铸就了中医学的学术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黄老新学 中医理论 天地人一体观 推天道以明人事
下载PDF
《周易》自然哲学与生命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曙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4,共7页
《周易》蕴涵的自然哲学思想,可谓是一种以生命为隐喻,宇宙论、本体论、价值论统一的生成哲学,它基于道德实践与认识实践统一的生命实践。文章根据《周易》"经"、"传"本身之内涵,按现代哲学表述方法,从源于道德之... 《周易》蕴涵的自然哲学思想,可谓是一种以生命为隐喻,宇宙论、本体论、价值论统一的生成哲学,它基于道德实践与认识实践统一的生命实践。文章根据《周易》"经"、"传"本身之内涵,按现代哲学表述方法,从源于道德之宇宙论,三才圆通之本体论,知行不二之实践论,生成整体之方法论等方面,阐明中国式自然哲学的特性与意义。指出正是这种独特的自然哲学,不仅开启了中国文化超越的价值之源,为中国古代科学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而且应在21世纪伟大历史转型和中西对话中,共同创造人类不同文化"殊途同归"、"和而不同"的世界生成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哲学 三才圆通 知行不二 生成整体 象数
下载PDF
从巫史儒之关系传承浅析《史记》的“究天人之际”
5
作者 张瑞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3期69-72,共4页
"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宗旨之一。受到巫术神秘思维与儒家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影响,司马迁及其《史记》创作,在"究天人之际"方面表现出祖先崇拜、君权神授、天命观等倾向,这与巫、史、儒三者之传承密切... "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宗旨之一。受到巫术神秘思维与儒家天人合一等思想的影响,司马迁及其《史记》创作,在"究天人之际"方面表现出祖先崇拜、君权神授、天命观等倾向,这与巫、史、儒三者之传承密切相关。"究天人之际"是本出于巫的史官,在大一统的时代背景下,继绝地天通之后对天人关系的重新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绝地天通 天人合一 究天人之际
下载PDF
中外邮票上的苏东坡
6
作者 饶学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8,35,共9页
邮票是人类文明的缩影,东坡邮票是东坡文化的缩影。东坡形象、东坡艺术、东坡形胜为东坡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一枚邮票就是东坡一种精神昂扬,一出生平戏曲,一篇传世经典。人们欣赏了,不能不产生对伟人东坡的景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敬畏... 邮票是人类文明的缩影,东坡邮票是东坡文化的缩影。东坡形象、东坡艺术、东坡形胜为东坡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一枚邮票就是东坡一种精神昂扬,一出生平戏曲,一篇传世经典。人们欣赏了,不能不产生对伟人东坡的景仰,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敬畏。伟哉苏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千年英雄 邮票 东坡文化 天地人合一
下载PDF
Natural Philosophy of Zhouyiand Life Practice 被引量:1
7
作者 LI Shuhua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2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The natural philosophy which is implied in Zhouyi is a philosophy of generation. This is a metaphor for life and the unity of cosmology, ontology and axiology, based on a practice of life which is a unity of moral and... The natural philosophy which is implied in Zhouyi is a philosophy of generation. This is a metaphor for life and the unity of cosmology, ontology and axiology, based on a practice of life which is a unity of moral and cognitive practice.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based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original classic text of Zhouyi and its commentari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aning of Chinese natural philosophy can be understood through the cosmology of morality, the ontology of unity of heaven, earth and humanity, the theory of practice that integrates knowing with action, and the methodology of wholly generating. I argue that this unique natural philosophy is not only the origin of the transcendental values of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the metaphysical foundation of ancient science in China. In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y and dialogue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21 st century, it creates a unity of different cultures of human beings from different ways which are harmonious but not uni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O VIRTUE practice unity of heaven earth and human beings integration of knowing with action wholly generating system of images andnumbers
原文传递
以中医思维认识心力衰竭 被引量:10
8
作者 卢健棋 唐梅玲 +2 位作者 朱智德 王庆高 温志浩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600-1603,共4页
中医形象思维认为,心象火,主温通,属阳中之阳。心衰之为病,必先损其心气,渐及心阴、心阳;中医天地人一体思维认为,人不是孤立的,无时无刻不受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诊治心力衰竭,应将其置放于天、地、人三大要素中去分析衡量,寻... 中医形象思维认为,心象火,主温通,属阳中之阳。心衰之为病,必先损其心气,渐及心阴、心阳;中医天地人一体思维认为,人不是孤立的,无时无刻不受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影响。诊治心力衰竭,应将其置放于天、地、人三大要素中去分析衡量,寻找不同季节心衰发病率、死亡率出现差异的本质和规律;中医辨证思维强调,对心力衰竭进行药物干预的同时,要抓住心气是心阴、心阳之根,心气耗损是导致心阴、心阳失调的根源这一关键点,通过补益心气,恢复心的生理机能,使心阴、心阳之间得以自和与平衡;中医类推思维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强调偏阳虚则辅以温阳,偏阴虚则佐以养阴,合并水饮、痰浊则利水化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医思维 中医形象思维 中医天地人一体思维 中医辨证思维 中医类推思维
下载PDF
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14
9
作者 任秀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中医学受中国古代的精气、阴阳、五行、形名、类推等哲学和逻辑思想的影响,积淀为中医学认识人体、征服疾病的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孕育了中医学的天地人一体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和类推思维方式。
关键词 中医学 思维方式 天地人一体思维 形象思维 辩证思维 类推思维
原文传递
“以地球为本”的生态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之沧 闾国年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137,共7页
"工业革命"加上"知识就是力量"和"以人为本",三者之合力的最大作用,就是加速了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和毁损。今天的人类之所以会遭到地球的疯狂报复,就是因为地球作为一个巨型的有机体和生命体,只自在自为地... "工业革命"加上"知识就是力量"和"以人为本",三者之合力的最大作用,就是加速了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和毁损。今天的人类之所以会遭到地球的疯狂报复,就是因为地球作为一个巨型的有机体和生命体,只自在自为地服从其生生不息的规律。其中,不只是构成地球的各个圈层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且与人和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人类要想解放地球和自身,只有"以地球为本"遵循其创生法则,建立环保法规体系,将生产正义贯彻生态学始终,摆脱高消耗、异化消费、唯利润生产和破坏性经济,实现天地人合一,才能真正消除环境损毁、资源枯竭、生态危机,最终达到保护地球、拯救物种、维护人类合规律生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有机体 生态观 天地一体 天人合一
原文传递
张缙:针刺手法的“数度”与“分层”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英超 张静 谈太鹏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2136-2138,共3页
张缙教授对于“九六补泻”以及“天地人三部行针”的研究是与“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相联系的,“烧山火”“透天凉”中蕴含着一套完整的量化思维模式。“九六”强调的是提插捻转的力度而不是数值,比如“烧山火”是取热之法,《易经》... 张缙教授对于“九六补泻”以及“天地人三部行针”的研究是与“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相联系的,“烧山火”“透天凉”中蕴含着一套完整的量化思维模式。“九六”强调的是提插捻转的力度而不是数值,比如“烧山火”是取热之法,《易经》里九为数之极,为最大,用在“烧山火”手法就要用大力量重插、重捻。“透天凉”有取凉之意,六表示行针时用力要轻,要轻提、轻捻。“天人地三部行针”“一进三退”是对针刺腧穴从皮肤浅层逐步深入过程的描述,但实际操作并不严格按照皮、肉、筋骨不同组织进行分层,“三进一退”“一进三退”强调顺序上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六补泻” “天地人三部行针” 针刺手法 量化思想 张缙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理学的使命
12
作者 张恒 《国际儒学论丛》 2021年第1期55-71,281,282,共19页
思想使命是理学范式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维度,在以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天人合一”往往是被忽视的视角。实际上,理学家特别推重的“天人合一”观念直接关乎理学的思想使命,即理学是为了重建“天人合一”的整全世界之本原,这一本原... 思想使命是理学范式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维度,在以往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天人合一”往往是被忽视的视角。实际上,理学家特别推重的“天人合一”观念直接关乎理学的思想使命,即理学是为了重建“天人合一”的整全世界之本原,这一本原必须既区别于佛教的“心”或“空”,又不同于中国本土哲学的“气”。以“北宋五子”为代表的早期理学家在这种双重扬弃中展开了“寻根”之旅。统而言之,早期理学确立的世界本原是“天地之心”;分而言之,各家各派的答案又有“太极”“太虚”“天理”之不同。从邵雍、周敦颐到张载、二程兄弟,早期理学不断趋于成熟,并由程朱学派初步完成了思想使命,实现了范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思想使命 天人合一 天地之心 北宋五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