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water vapor during active and break spells of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and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over a tropical site 被引量:2
1
作者 Nirmala Bai Jadala Miriyala Sridhar +2 位作者 Gopa Dutta Mohammed Yousuf Y.K.Reddy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CSCD 2022年第3期238-246,共9页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measurements of integrated water vapor(IWV)for two years(2014 and 2015)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Variation of IWV during active and break spells of Indian summer monsoon has been studi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measurements of integrated water vapor(IWV)for two years(2014 and 2015)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Variation of IWV during active and break spells of Indian summer monsoon has been studied for a tropical station Hyderabad(17.4°N,78.46°E).The data is validated with ECMWF Re-Analysis(ERA)91 level data.Relationships of IWV with other atmospheric variables like surface temperature,rain,and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rough cross-correlation studies.A positiv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observed between IWV 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ver two years.But the coefficient becomes negative when only summer monsoon months(June,July,August,and September)are considered.Rainfall during these months cools down the surface and could be the reason for this change i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orrelation studies between IWV-precipitation,IWVprecipitation efficiency(P.E),and precipitation-P.E show that coefficients are-0.05,-0.10 and 0.983 with 95%confidence level respectively,which proves that the efficacy of rain does not depend only on the level of water vapor.A proper dynamic mechanism is necessary to convert water vapor into the rain.The diurnal variations of IWV during active and break spells have been analyzed.The amplitudes of diurnal oscillation and its harmonics of individual spell do not show clear trends but the mean amplitudes of the break spells are approximately double than those of the active spells.The amplitudes of diurnal,semidiurnal and ter-diurnal components during break spells are 1.08 kg/m^(2),0.52 kg/m;and 0.34 kg/m;respectively.The corresponding amplitudes during active spells are 0.68 kg/m^(2),0.41 kg/m;and 0.23 k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efficiency Diurnal oscillation integrated water vapor Tropical site Break spells of monsoon Active spells of monsoon
下载PDF
Identifying water vapor sources of precipitation in forest and grassland i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Central Asia
2
作者 CHEN Haiyan CHEN Yaning +2 位作者 LI Dalong LI Weihong YANG Yuhui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297-309,共13页
Identifying water vapor sources in the natural vegetation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obtaining greater knowledge about the water cycle,forecasting water resource changes,and dealing wit... Identifying water vapor sources in the natural vegetation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obtaining greater knowledge about the water cycle,forecasting water resource changes,and dealing with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In this study,we identified water vapor sources of precipitation and evaluated their effects on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in the north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China.By utiliz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in the forest and grassland regions,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HYSPLIT)model,and isotope mass balance model,w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results.(1)The Eurasia,Black Sea,and Caspian Sea are the major sources of water vapor.(2)The contribution of surface evaporation to precipitation in forests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grasslands(except in spring),while the contribution of plant transpiration to precipitation in forests(5.35%)is higher than that in grasslands(3.79%)in summer.(3)The underlying surface and temperature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ntribution of recycled water vapor to precipitation;meanwhile,the effects of water vapor sources of precipitation on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are counteracted by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Overall,this work will prove beneficial in quantifying the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local water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nshan Mountains Manas River Basin water vapor sources of precipitation land cover precipitation stable isotopes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下载PDF
Monitoring and simulation of water,heat,and CO_2 fluxes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based on the APEIS-FLUX system 被引量:4
3
作者 WATANABEMasataka WANGQinxue +6 位作者 HAYASHISeiji MURAKAMIShogo LIUJiyuan OUYANGZhu LIYan LIYingnian WANGKeli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The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EM) project, part of the Asia-Pacific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Strategy (APEIS) project,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that can be used to detect, mo... The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EM) project, part of the Asia-Pacific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Strategy (APEIS) project, developed an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that can be used to detect, monitor, and assess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degradation, and their impact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system primarily employs data from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 (MODIS) sensor on the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EOS-) Terra/Aqua satellite, as well as those from ground observations at five sites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systems in China. From the preliminary data analysis on both annual and daily variations of water, heat and CO2 fluxes, we can confirm that this system basically has been working we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latent flux and CO2 flux are much greater in the crop field than those in the grassland and the saline desert, whereas the sensible heat flux shows the opposite trend. Different data products from MODIS have very different correspondence, e.g. MODIS-derive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has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measured ones, but LAI and NPP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ground measurements,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algorithms used to process MODIS data need to be revised by using the local dataset. We are now using the APEIS-FLUX data to develop an integrated model, which can simulate the regional water, heat, and carbon fluxes. Finally, we are expected to use this model to develop more precise high-order MODIS products in Asia-Pacific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IS-FLUX system Asia-Pacific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Strategy (APEIS) CO2 flux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EM) MODIS water vapor flux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loud Liquid Water Content from Radiosonde Data at a Tropical Location
4
作者 Swastika Chakraborty Animesh Mait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2年第1期44-49,共6页
In this paper, some features of cloud liquid water content with respect to rain and water vapor are presented. Cloud liquid water density profile is obtained from radiosonde observation with Salonen's model and Ka... In this paper, some features of cloud liquid water content with respect to rain and water vapor are presented. Cloud liquid water density profile is obtained from radiosonde observation with Salonen's model and Karsten's model at Kolkata, a tropical location in the Indian region. Cloud liquid water contents (LWC) are obtained from these profiles which show a prominent seasonal variation. The monsoon months exhibit much higher values of LWC than in other months. However Salonen's model yields higher LWC values than that obtained with Karsten's model. The variation of daily total rainfall with LWC show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indicating the role of LWC in controlling the rainfall. Also the variation pattern of LWC with integrated water vapor (IWV) content of the atmosphere indicates that a threshold value of water vapor is required for cloud to form and once cloud is formed LWC increases with IW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Liquid water CONTENTS (LWC) integrated water vapor (iwv)
下载PDF
吸附法芳烃联合装置低温热回收和高效利用
5
作者 远战红 张方方 +1 位作者 王天宇 高中金 《炼油与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41-44,共4页
结合新建150×10^(4)t/a吸附法芳烃联合装置的特点,根据其低温热分布和能量使用等级,经全流程能量优化和热终端耦合分析,在抽出液塔顶副产低压蒸汽89 t/h(1.2 MPa),抽余液塔顶副产低低压蒸汽约250 t/h(0.6 MPa),重整油塔顶副产热水6... 结合新建150×10^(4)t/a吸附法芳烃联合装置的特点,根据其低温热分布和能量使用等级,经全流程能量优化和热终端耦合分析,在抽出液塔顶副产低压蒸汽89 t/h(1.2 MPa),抽余液塔顶副产低低压蒸汽约250 t/h(0.6 MPa),重整油塔顶副产热水600 t(70~105℃,用于热水制冷),回收总能量约240 MW。其中89 t/h的低压蒸汽和120 t/h低低压蒸汽可在装置内直接消化使用,剩余150 t/h低低压蒸汽(含20 t/h凝结水闪蒸汽)通过整体齿轮压缩机增压到1.8 MPa(300℃),升级后的蒸汽可匹配到更多终端用户,实现能量的高效回收。这种高压比、大温升和大流量整体齿轮式压缩机是国内同类装置的首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法 芳烃联合装置 低温热耦合分析 热泵 水蒸汽压缩 整体齿轮式压缩机
下载PDF
使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水汽分布原理和中国东部地区加权“平均温度”的回归分析 被引量:117
6
作者 李建国 毛节泰 +1 位作者 李成才 夏青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文中讨论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水汽的原理。为了反演出大气垂直积分水汽或可降水,需要计算加权“平均温度”Tm。Tm与对流层温度廓线和水汽垂直分布有关,但从北京气象台1992年探空资料分析表明,它与表面温度存在着很好的线... 文中讨论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探测水汽的原理。为了反演出大气垂直积分水汽或可降水,需要计算加权“平均温度”Tm。Tm与对流层温度廓线和水汽垂直分布有关,但从北京气象台1992年探空资料分析表明,它与表面温度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文中应用中尺度气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垂直积分水汽 加权平均温度 水汽分布原理
下载PDF
在高海拔地区Saastamoinen与Hopfield模型推算水汽含量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曲建光 魏旭东 +1 位作者 王泽民 赵全胜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7-399,416,共4页
详细分析了在高海拔地区利用Saastamoinen和Hopfield两种模型推算水汽含量时产生差异的原因 ,并通过对高程不同的测站上实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 。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Saastamoinen HOPFIELD 模型 水汽含量 差异 大气延迟 GPS数据 ZHD ZWD TND
下载PDF
地基GPS反演大气水汽总量的初步试验 被引量:58
8
作者 何平 徐宝祥 +1 位作者 周秀骥 王红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9-183,共15页
1998年 5~ 6月的“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期间 ,同时进行了小规模的地基GPS长时间连续估测大气水汽总量的外场试验。试验中应用探空和地面降水资料与GPS反演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地基GPS反演的大气水汽总量与探空得到... 1998年 5~ 6月的“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期间 ,同时进行了小规模的地基GPS长时间连续估测大气水汽总量的外场试验。试验中应用探空和地面降水资料与GPS反演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地基GPS反演的大气水汽总量与探空得到的大气水汽总量 ,两者随时间演变的趋势一致 ,两者估算的水汽总量平均偏低 6 .5mm ,两者偏差的均方差为 4.3mm。GPS反演的大气水汽总量随时间明显的呈周期性变化 ,平均周期为 7.2天。从GPS反演的大气水汽总量随时间演变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水汽的积累与释放过程 ,并与地面降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地面降水大多发生在GPS反演的水汽总量处于相对高值且变化率较大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 GPS 干延迟 湿延迟 水汽总量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40
9
作者 周长艳 何金海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7,共10页
使用 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及偏南风水汽输送在中国区域内的推进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各支大尺度水汽输送汇合成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它从南半球出发,经过亚洲季风区,... 使用 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及偏南风水汽输送在中国区域内的推进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各支大尺度水汽输送汇合成一条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它从南半球出发,经过亚洲季风区,进入北太平洋;东亚夏季偏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北界为东北北部50°N附近;西太平洋副高南侧的东南风水汽输送所能到达的西界为甘肃东南部100°E附近。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强辐合区大多位于行星尺度水汽输送大值带中,与降水大值区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推进 水汽输送通量散度
下载PDF
东亚地区秋季水汽输送特征及水汽源地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1 位作者 李薇 陈隆勋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 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秋季东亚地区大尺度水汽输送演变的气候特征以及主要水汽源地,结果表明:秋季各个月东亚大陆的主要水汽来源地并不相同,9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10~11月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从夏季型到冬季型水汽输送的转换特征表现为:来自南半球的越赤道输送的显著减弱、消失直至转向,东亚南支偏西风水汽输送的逐渐建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偏东风水汽输送的加强西进。秋季亚洲季风区范围最大的强水汽源地位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115~120°E,15~2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季节转换 水汽输送通量散度
下载PDF
地基遥感大气水汽总量和云液态水总量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朝顺 吕达仁 杜秉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6-612,共7页
介绍了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反演大气柱中的水汽总量和云液态水总量的辐射传输原理和反演方法。给出了实用的有气候代表性的北京地区4个季节的反演公式,并对反演公式进行了数值检验,分析了反演精度:春、夏、秋、冬4季水汽总量反演的相对... 介绍了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反演大气柱中的水汽总量和云液态水总量的辐射传输原理和反演方法。给出了实用的有气候代表性的北京地区4个季节的反演公式,并对反演公式进行了数值检验,分析了反演精度:春、夏、秋、冬4季水汽总量反演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1.6%、2.2%和2.4%。用反演公式反演在香河探测的NASA微波辐射计资料发现: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水汽总量平均比探空测量值偏大0.21 cm,二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88,均方根误差为0.16 cm;云液态水总量除降水云天外,值均在0.1 m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总量 云液态水总量 微波辐射计 反演
下载PDF
遥感大气结构的地基12通道微波辐射计测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44
12
作者 刘红燕 李炬 +1 位作者 曹晓彦 熊斌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7年第2期222-229,共8页
用地基12通道微波辐射计在北京地区做了为期1年(2005年8月-2006年8月)的测量,测量得到的水汽总量与探空资料得到的水汽总量的相关系数在0.97以上。由神经网络反演得到的温度、湿度和水汽廓线与探空得到的结果,按照春、夏、秋、冬4个季... 用地基12通道微波辐射计在北京地区做了为期1年(2005年8月-2006年8月)的测量,测量得到的水汽总量与探空资料得到的水汽总量的相关系数在0.97以上。由神经网络反演得到的温度、湿度和水汽廓线与探空得到的结果,按照春、夏、秋、冬4个季节做了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了在2006年4月17日北京发生沙尘暴期间,微波辐射计观测的总水汽量的变化特征以及反演得到的各种廓线结构特征。发现在沙尘暴发生期间,北京的水汽总量出现明显增长,其最大值达到2.25cm,而2006年4月份的平均总水汽量为1.057 cm。且发生沙尘暴期间北京地面到1 km高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即发生沙尘暴时,边界层的热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些特征变化,地基12通道微波辐射计都可以观测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12通道微波辐射计 探空 水汽总量 廓线
下载PDF
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在黄河上游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黎俊 孙安平 +1 位作者 刘彩红 赵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33,共6页
利用2003、2004年夏秋季在青海省河南县的地基双频段微波辐射计连续观测资料,在实施系统探测实验以进行辐射亮温值(TB(23.87),TB(31.65))与大气汽态总水汽含量(Q)和云中积分液态水含量(L)值反演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 利用2003、2004年夏秋季在青海省河南县的地基双频段微波辐射计连续观测资料,在实施系统探测实验以进行辐射亮温值(TB(23.87),TB(31.65))与大气汽态总水汽含量(Q)和云中积分液态水含量(L)值反演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云水特征,并进行了降水预测及人工增雨作业指标的探讨。结果表明: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7—9月纯晴天无云天气条件下,L值基本为0,表明了统计回归反演的显著性。多云条件下Q值和L值分别在3.76~4.75g·cm^-2、227.34~859.42g·m^-2的范围内。可降水云天气,Q值在5.23~8.65g·cm^-2间,L值在421.18~1016.37g·m^-2的范围内;积雨云个例分析表明,在降雨开始前近5小时的降雨酝酿期内,Q及L的增加有明显的波动,但在对流云出现并发展时,Q和L总是急剧上升,在降雨前达到一峰值;由河南站和西安站的Q、L值比较差异可以看出,Q、L值受水汽输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人工增雨潜力有显著的优势;所计算出的降水预测阈值。可作为该地区人工增雨作业指标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辐射亮温 大气汽态总水汽含量 云中积分液态水含量 人工影响天气
下载PDF
微波辐射计在大气环境遥感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丽 程显海 任康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用双通道微波辐射计测量大气积分水汽含量和云中液态水含量及降雨强度 ,并给出了实验应用模式和典型测量结果。
关键词 积分水汽含量 微波辐射 大气环境 遥感测量
下载PDF
九寨沟、黄龙风景区的降水特征及其变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彭俊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1959年~2002年共44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以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黄龙地区的年降水总量为693.7mm,...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1959年~2002年共44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以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黄龙地区的年降水总量为693.7mm,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9月,干湿季明显,7月份降水最多。44年来本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7月。九寨沟、黄龙地区的水汽输送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这种差异和季风环流演变有密切的关系。冬、春季本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夏、秋季节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夏季风的异常变化引起的南来水汽向北输送的减弱,是造成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寨沟、黄龙地区多雨年和少雨年来自西太平洋、东海的水汽输送特征有显著差异,多(少)雨年来自西太平洋、东海地区的水汽输送显著偏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黄龙地区 降水 变化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下载PDF
大气水汽总量的垂直分解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晓阳 毛节泰 +1 位作者 李成才 王美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3-459,共7页
利用1986—2001年探空资料,分析了我国5个不同地区的水汽垂直分布规律,建立了大气边界层以上比湿随气压为幂函数分布,边界层内比湿随气压线性分布的模型,并用2004年11月—2005年10月的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作了对比检验和误差分析,... 利用1986—2001年探空资料,分析了我国5个不同地区的水汽垂直分布规律,建立了大气边界层以上比湿随气压为幂函数分布,边界层内比湿随气压线性分布的模型,并用2004年11月—2005年10月的探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作了对比检验和误差分析,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微波辐射计反演水汽总量的垂直分解。结果表明,模型分解产生的误差越接近地面则越大,对于1 mm总量的水汽,分解得到的比湿最大误差为0.1 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总量 微波辐射计 NCEP资料 探空
下载PDF
合肥地区大气水汽标高变化特征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超 魏合理 +3 位作者 王珍珠 陈秀红 周军 Takamura T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根据合肥站四年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和地面水汽密度p_0的晴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水汽标高H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H的年变化特征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秋季节相差很小;季节平均水汽标高值和季节平均地面气温呈高度正相关;各... 根据合肥站四年整层大气水汽含量和地面水汽密度p_0的晴天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水汽标高H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H的年变化特征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春、秋季节相差很小;季节平均水汽标高值和季节平均地面气温呈高度正相关;各个季节水汽标高的日变化特征均为双谷型,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6:00左右,两个低谷分别出现在上午08:00和夜间20:00左右;上午06:00至下午16:00,H的时平均值与对应p_0的时平均值呈高度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标高 整层大气水汽含量 地面水汽密度
下载PDF
利用天顶对流层延迟数据直接推算水汽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曲建光 刘基余 韩中元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5-628,共4页
比较和分析了北京、拉萨和武汉等跟踪站2002年7月的天顶对流层延迟和大气综合水汽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无需进行其他转换利用天顶对流层延迟直接推算水汽含量的新方法,并对实测数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天顶对流层延迟 大气综合水汽 天顶流体静力学延迟
下载PDF
整层大气水汽含量统计外推方法应用讨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申彦波 王炳忠 +1 位作者 王香云 郭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1-187,共7页
采用中国24个高空站2010年和2011年的小时数据,通过对天气尺度整层大气水汽含量的具体计算试验并结合已有的气候学统计研究,探讨了气候时间尺度与天气时间尺度在推算方法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时间尺度的整层大气水汽含量推算存在着... 采用中国24个高空站2010年和2011年的小时数据,通过对天气尺度整层大气水汽含量的具体计算试验并结合已有的气候学统计研究,探讨了气候时间尺度与天气时间尺度在推算方法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时间尺度的整层大气水汽含量推算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不能相互替代;整层大气水汽含量的气候学统计外推方法有较好的规律可循,而天气尺度的计算则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时空上也不存在显著一致性;对于没有探空数据而又需要进行天气尺度整层大气水汽含量推算的情况,可在气候相近的区域中尽可能选择邻近的探空站进行推算,但用于建立回归方程的数据不宜少于两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层大气水汽含量 地面水汽压 气候尺度 天气尺度 统计外推方法
下载PDF
基于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济南地区水汽及云液态水特征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秋晨 龚佃利 +1 位作者 王俊 张洪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5期35-43,共9页
基于德国RPG公司研制的14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RPG-HATRPO-G3)反演的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济南地区的水汽和液态水产品,分析了济南地区水汽和云液态水不同季节的月变化、日变化特征及其在强对流天气与小雨天气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 基于德国RPG公司研制的14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RPG-HATRPO-G3)反演的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济南地区的水汽和液态水产品,分析了济南地区水汽和云液态水不同季节的月变化、日变化特征及其在强对流天气与小雨天气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济南地区柱大气积分水汽量(Integrated Water Vapour,IWV)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其变化趋势与多年(1981—2010年)月平均降水量相关性较好,IWV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四季IWV均具有弱的日变化特征,四季IWV标准偏差按照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顺序递减。对于济南地区春季、夏季、秋季3个季节有云无雨和降水前后液态水路径(Liquid Water Path,LWP)的数据,春季LWP可用数据量最少,夏季LWP可用数据量最多;月LWP在0—200 g·m^(-2)范围内的数据占总数据的比例最多,LWP数值越大,其所占比例越小。月LWP大于1000 g·m^(-2)数据的比例随着夏季的临近和降水量的逐渐增加也呈增加的趋势。IWV和LWP在强对流过程发生前均明显增长,数值大于1000 g·m^(-2)的LWP数据比例为53.41%;而小雨天气发生前IWV呈波动上升的趋势,LWP仅在临近降水时才明显增大,LWP数值主要分布在0—200 g·m^(-2)之间,占总数据的比例为8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水汽含量 液态水路径 地基微波辐射计 强对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