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teraction Combinations and Language Levels on Continuous Writing in Online Environments
1
作者 Xuefei Z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4期255-263,共9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non-English sophomore students,aiming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teraction combinations and language levels on continuous writing in an online environment,and compare the diff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non-English sophomore students,aiming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teraction combinations and language levels on continuous writing in an online environment,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lexical alignments and composition quality of learners with different interaction combinations and language levels in the same continuous writing task through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values of the word-phrase alignment of the paire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ndividual group in different interaction combinations,and the two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in terms of composition quality,the individu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paired group,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task continuation.Secondly,the word-phrase alignment and composition scores of the different language-level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ame language-level groups,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word-phrase alignments,but not in terms of composition score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ful and informative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in future continuous teaching in online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line environment Continuous writing interaction combinations Language levels
下载PDF
Analysis of Commuting Modal Shift in Consideration of Social Interaction of Consciousness for Environment
2
作者 Masashi Okushima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24年第2期63-80,共18页
It is the matter for achievement of the low carbon transport system that the excessive use of private vehicles can b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Not only improvement of service level of modes except private vehicle,but ... It is the matter for achievement of the low carbon transport system that the excessive use of private vehicles can b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Not only improvement of service level of modes except private vehicle,but also consciousness f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of individual trip maker is important for eco-commuting promotion.On the other hand,consciousness for environment would be changed by influence of other person.Accordingly,it is aimed in the study that the structure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modal shift to the eco-commuting mode in the local city is described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interaction.For the purpose,the consciousness for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and the travel behavior of the commuter at the suburban area in the local city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covariance structure about the eco-consciousness is analyzed with the database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As the result,it can be confirmed wit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at the individual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is strongly related with the intention of self-sacrifice and is influenced with the local interaction of the individual connections.On the other hand,the intention of modal shift for the commuting mode is analyzed with the database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It can be found out that 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i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or commuting mode choice with the present poor level of service of public transport.However,the intention of self-sacrifi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global warming is statistically confirmed as the factor of modal shift with the operation of eco-commuting bus service with the RP/SP integrated estimation method.As the result,the multi-agent simulation system with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 for eco consciousness i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the eco-commuting promotion.For the purpose,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s estimated based on traffic demand and road network condition in the traffic environment model.On the other hand,the relation between agents is defined based on the small world network.The proposed multi-agent simulation is applied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the eco-commuting promotion such as improvement of level of service on the public transport or education of eco-consciousness.The effect of the promotion plan can be observed with the proposed multi-agent system.Finally,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roposed multi-agent simulation with social interaction for eco-consciousness is useful for planning of eco-commuting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modal shif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RP/SP combined estimation multi-agent simulation local interaction small world network consciousness for environment commuting shuttle bus local city
下载PDF
Maize forage aptitude: Combining ability of inbred lines and stability of hybrids 被引量:1
3
作者 Luis Máximo Bertoia Mónica Beatriz Aulicino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2014年第6期407-418,共12页
Breeding of forage maize should combine improvement achieved for grain with the specific needs of forage hybrids. Production stability is important when maize is used for silage if the planting area is not in the idea... Breeding of forage maize should combine improvement achieved for grain with the specific needs of forage hybrids. Production stability is important when maize is used for silage if the planting area is not in the ideal agronomic environment. The objective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were:(i) to quantify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s on maize silage traits;(ii) to identify possible heterotic groups for forage aptitude and suggest the formation of potential heterotic patterns, and(iii) to identify suitable inbred line combinations for producing hybrids with forage aptitude. Forty-five hybrids derived from diallelic crosses(without reciprocals) among ten inbred lines of maize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Combined ANOVA over environments showed differences between genotypes(G), environments(E), and their interactions(GEI). Heritability(H2), and genotypic and phenotypic correlations were estimated to evaluate the variation in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rage traits. Postdictive and predictive AMMI models were fitted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ce of each source of variation, G, E, and GEI, and to select genotypes simultaneously on yield, quality and stability. A predominance of additive effects was found in the evaluated traits. The heterotic pattern Reid-BSSS × Argentine flint was confirmed for ear yield(EY) and harvest index(HI). High and broad genetic variation was found for stover and whole plant traits. Some inbred lines had genes with differential breeding aptitude for ear and stover. Stover and ear yield should be the main breeding objectives in maize forag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A mays L. FORAGE MAIZE combining ability GEI interaction STOVER and ear digestibility
下载PDF
Biplot Analysis of Genotype by Environment for Cooking Quality in Hybrid Rice: A Tool for Line × Tester Data 被引量:1
4
作者 Mohammad H. FOTOKIAN Kayvan AGAHI 《Rice science》 SCIE 2014年第5期282-287,共6页
A study of combining ability for improving rice cooking quality was carried out via genotype plus genotype x environment (GGE) biplot. Four restorer lines and three male sterile lines were used to obtain F1 in a lin... A study of combining ability for improving rice cooking quality was carried out via genotype plus genotype x environment (GGE) biplot. Four restorer lines and three male sterile lines were used to obtain F1 in a line x tester trial at the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Amol, Iran in 2009. GGE bip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Neda and IR56 were the best general combiners for amylose content (AC), whereas Nemat and IR28 had the highest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effects for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 and IR58 and IR59 showed the highest GCA effects in terms of gel consistency (GC). Meanwhile IR58 and IR59 showed large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effects for AC, while Neda and SA13 had high SCA effects for GT. Nemat and IR28 had large SCA effects for GC. Because intermediate levels ofAC, GT and GC are ideal, Nemat × IR59 was considered as the best possible cros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GGE biplot showed good potential for identifying suitable parents, heterotic crosses and the best hybrids in line x tester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 x tester trial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hybrid rice genotype plus genotype x environment biplot
下载PDF
基于“能力导向知行耦合多维互动”的单片机教学新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鑫 张岩 +2 位作者 隋金雪 裴楠楠 刘伟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年第9期139-141,148,共4页
基于新工科建设,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工程特点,凝练教学理念,构建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实训、开放创新、系统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计了包括基础实验、仿真调试、实训竞赛、科技活动、创新提高等环节的多元化实践体系。... 基于新工科建设,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工程特点,凝练教学理念,构建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实训、开放创新、系统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计了包括基础实验、仿真调试、实训竞赛、科技活动、创新提高等环节的多元化实践体系。通过可视化教学与虚实结合实践教学、六同步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多种形式创新训练、课赛结合、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机制等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工程系统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系统能力、创新能力,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教学设计 可视化教学 虚实结合 互动式教学模式 能力培养
下载PDF
不同年份下陆地棉杂交F1产量、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郭金成 曹新川 +3 位作者 宋佳 赵玉玲 邵永杰 何良荣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3,共8页
配合力分析是指导陆地棉品种选育的重要依据。为探索陆地棉产量、品质性状的配合力与年份互作效应及配合力在不同年份间的稳定性,本研究采用NCⅡ遗传设计,以3个早熟品种为母本、6个高产优质品种为父本,于2018年组配18个杂交组合,2019、2... 配合力分析是指导陆地棉品种选育的重要依据。为探索陆地棉产量、品质性状的配合力与年份互作效应及配合力在不同年份间的稳定性,本研究采用NCⅡ遗传设计,以3个早熟品种为母本、6个高产优质品种为父本,于2018年组配18个杂交组合,2019、2020年均同时种植亲本和杂交组合F1,调查统计产量、品质性状数据,继而采用PROC GLM进行联合方差分析,用相关系数法及平方和可加性原理分析配合力的相对稳定性,采用AMMI模型与GGE双标图对杂交组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陆地棉产量、品质性状普遍存在基因型与年份互作效应,年份对性状的影响最大。加性效应对单株铃数、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与比强度起主导作用,这些性状遗传力高,育种时可在早代选择;皮棉产量、马克隆值、整齐度与伸长率受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单铃重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这些性状遗传力低,宜在高世代选择。不同年份下,大部分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呈极显著相关且稳定性高,一年试验所得结果较为可靠;特殊配合力(SCA)均无显著相关性且稳定性低,宜进行多年联合鉴定;配合力稳定性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与环境互作及遗传力高低的共同影响。亲本J206-5(B1)、创棉518(B2)与耕野王(A1)配合力高且较为稳定,可作为选育优质陆地棉的优良亲本;组合2(A1×B2)、6(A1×B6)、9(A2×B3)、13(A3×B1)、16(A3×B4)综合表现较好,具有较大的育成品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NCⅡ 配合力 互作效应 稳定性
下载PDF
小麦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金正勋 孙艳丽 +3 位作者 李卓夫 李桂芳 赵西华 阎文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90-494,共5页
选用6个蛋白质含量高低不同的亲本,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二,对亲本在F_1-F_3的蛋白质含量配合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的GCA与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本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三个世代gcaMs/s... 选用6个蛋白质含量高低不同的亲本,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二,对亲本在F_1-F_3的蛋白质含量配合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的GCA与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本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三个世代gcaMs/scaMs值均极显著,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这一比值又逐渐增加,因此蛋白质含量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随着世代的推进,基因加性效应越显重要。在总的遗传变异中以加性变异为主,世代与一般配合力及世代与特殊配合力的互作均显著,与平均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比较,这种互作不可忽视。亲本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估计其一般配合力效应大小的重要指标,通过早期世代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可以预知后期世代的一般配合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蛋白质含量 配合力 互作
下载PDF
小麦冠层叶片性状配合力与环境互作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崔党群 郝西 +1 位作者 范平 李俊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9-52,共4页
为了研究小麦冠层叶片性状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随机选用7个亲本,连续3年组配成21个双列杂交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旗叶的开张角、长、宽、叶鞘长和倒二叶的宽、叶鞘长的一般配合力与环境互作显著,冠层各叶片性状的特殊配合力与环境互... 为了研究小麦冠层叶片性状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随机选用7个亲本,连续3年组配成21个双列杂交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旗叶的开张角、长、宽、叶鞘长和倒二叶的宽、叶鞘长的一般配合力与环境互作显著,冠层各叶片性状的特殊配合力与环境互作均显著;各叶角性状和旗叶鞘长以加性效应为主;叶长和倒二叶鞘长环境效应作用最大,加性效应次之;叶宽环境效应作用最大。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都具有较高的稳定程度,而特殊配合力的稳定程度相对较低。最后讨论了配合力的测度和冠层叶片性状遗传改良的亲本选配与后代选择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冠层 叶片性状 配合力 环境 互作 遗传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的水稻区试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47
9
作者 王磊 程本义 +1 位作者 鄂志国 杨仕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8-416,共9页
区域试验是作物新品种从选育到审定、推广的重要环节。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汇总,尤其是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比较流行和有效的方法是AMMI模型和SREG模型的GGE双标图,但基于SREG模型的GGE双标图的方法应用在近年来更为... 区域试验是作物新品种从选育到审定、推广的重要环节。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汇总,尤其是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比较流行和有效的方法是AMMI模型和SREG模型的GGE双标图,但基于SREG模型的GGE双标图的方法应用在近年来更为广泛。本文简要介绍GGE双标图,并以2012年南方稻区晚籼早熟B组品种区域试验数据为例,利用GGE双标图对参试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评价,并对评价中的注意事项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区域试验 基因型和环境互作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GGE双标图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宗华 王琳 +2 位作者 汤继华 胡彦民 谭晓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选自不同杂优类群、淀粉含量不同的10个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设计配成正反交90个组合,在河南3个地点随机区组试验。测定子粒淀粉含量,分析了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进行了配合力方差和杂种优势分析。结... 以选自不同杂优类群、淀粉含量不同的10个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设计配成正反交90个组合,在河南3个地点随机区组试验。测定子粒淀粉含量,分析了基因型、地点及其互作对玉米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进行了配合力方差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①地点与基因型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地点×基因型的互作效应差异不显著。②亲本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组合的淀粉含量以GCA效应为主;自交系郑58的淀粉含量和GCA效应均较高,是高淀粉育种的重要资源之一。③所用组合的淀粉含量均表现正向优势,平均中亲优势率4.24%,超高亲优势率1.64%。不同组合优势大小不一,变幅分别为0.31%~9.05%和-1.80%~6.24%;选自不同杂优类群的高淀粉自交系易配出高淀粉组合,亲本之一含量不宜过低。④母体效应对F2当代子粒淀粉含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淀粉 配合力效应 杂种优势 环境
下载PDF
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党群 聂利红 +1 位作者 董中东 刘艳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1期67-70,共4页
随机选用7个亲本,连续3年组配成21个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倒一、二和基部第一、二节间长以及倒一节间茎粗的一般配合力与环境互作显著,各节间长和基部节间茎粗的特殊配合力与环境互作均显著;... 随机选用7个亲本,连续3年组配成21个双列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倒一、二和基部第一、二节间长以及倒一节间茎粗的一般配合力与环境互作显著,各节间长和基部节间茎粗的特殊配合力与环境互作均显著;上部节间长与倒一、二和基部第一、二节间茎粗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而基部节间长和中部茎粗环境效应作用最大,加性效应次之。一般配合力年际间具有较高的稳定程度。特殊配合力年际间的稳定程度相对较低。最后讨论了配合力的测度和茎秆特性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秆特性 配合力 环境条件 互作效应 双列杂交 基因型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戴维 牛应泽 +1 位作者 郭世星 蒋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581-585,共5页
用6个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按照Griffing方法I配制30个正反交组合,加上6个自交系亲本,共36个组合,在四川雅安和安县两个试验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油菜籽含油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并观察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含油量在两个... 用6个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按照Griffing方法I配制30个正反交组合,加上6个自交系亲本,共36个组合,在四川雅安和安县两个试验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对油菜籽含油量杂种优势及配合力进行分析,并观察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含油量在两个不同环境下大多数组合都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多数组合表现出超亲优势,含油量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下表现有差异,但出现杂种优势的组合具有较高一致性。含油量的广义遗传力大于90%,狭义遗传力大于70%。各材料间的含油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配合力也受环境的影响,但在不同环境下配合力的表现总体上一致。含油量反交效应达极显著。分析表明,高含油量杂交油菜选育应以高一般配合力的亲本选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含油量 杂种优势 配合力 环境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籼型杂交稻整精米率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耘 赵甘林 +1 位作者 左永树 张长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22-25,共4页
用9个亲本按NCII设计配制的20个杂交籼稻组合在同一地点3个季节的试验资料,分析了整精米率性状在3种环境下的遗传及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①3种环境下亲本整精米率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表现不一致,亲本对杂种一代整精米率的作用在特定环境... 用9个亲本按NCII设计配制的20个杂交籼稻组合在同一地点3个季节的试验资料,分析了整精米率性状在3种环境下的遗传及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①3种环境下亲本整精米率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表现不一致,亲本对杂种一代整精米率的作用在特定环境下得以表现;②非加性效应对籼型杂交稻整精米率性状起决定作用;③不育系、恢复系在不同环境下对杂种一代的整精米率的作用不一样,而同一组合在不同环境中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的作用大小和方向是不同的;④9个亲本中P4(II 32A)、P7(R5531)、P9(R5429)的一般配合力较好,可加以利用;⑤整精米率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而狭义遗传力较低;⑥在育种中既要注重亲本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广泛测交,同时还要注重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稻 整精米率 配合力 环境 遗传效应
下载PDF
大豆杂种后代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宋启建 盖钧镒 马育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利用九个蛋白质、脂肪和总量含量高低不同的亲本,采用 S=4的轮回式部分双列杂交设计,对亲本在 F_1—F_3的配合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三性状在后代的表现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随着世代的推进,这种作用愈显重要,三性状含量与世代的... 利用九个蛋白质、脂肪和总量含量高低不同的亲本,采用 S=4的轮回式部分双列杂交设计,对亲本在 F_1—F_3的配合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三性状在后代的表现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随着世代的推进,这种作用愈显重要,三性状含量与世代的互作显著,互作主要由世代与一般配合力互作引起,但与平均的一般配合力比较,这种互作并不重要。亲本的自身表现是一般配合力高低的重要指标,通过早期世代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可以预知后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双列杂交 配合力 蛋白 脂肪
下载PDF
水稻再生力与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莉 蒋开锋 +8 位作者 张涛 赵建国 郭小蛟 杨乾华 万先齐 游书梅 曹应江 罗婧 郑家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79-2184,共6页
以‘日本晴’与‘泸恢99’及其构建的RIL群体的188个家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含207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同一地点两年再生力及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7个性状共检测到20个QTL,分布于除4,6、10、11号染色体外的8条染色... 以‘日本晴’与‘泸恢99’及其构建的RIL群体的188个家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含207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同一地点两年再生力及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7个性状共检测到20个QTL,分布于除4,6、10、11号染色体外的8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0.01%-13.85%,单个性状QTL个数为1到6个。其中再生力QTL 3个,位于第7、8染色体上,贡献率3.4%-5.39%。7个性状共检测到4对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但均不显著。单株产量、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检测到了较明显的环境互作效应。再生力与单株有效穗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因子 再生力 上位性效应 QTL与环境互作
下载PDF
大豆杂种产量和品质性状早世代优势和亲本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加银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280-2290,共11页
【目的】研究黄淮地区一组优良大豆亲本早世代(F1~F3)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自交衰退表现,分析杂种早世代亲本产量与品质性状配合力的变化特点,为大豆杂种品种和家系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来自黄淮地... 【目的】研究黄淮地区一组优良大豆亲本早世代(F1~F3)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自交衰退表现,分析杂种早世代亲本产量与品质性状配合力的变化特点,为大豆杂种品种和家系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来自黄淮地区及美国的8个大豆重要亲本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以中亲优势率、超亲优势率作为杂种优势的指标,以自交衰退率作为自交衰退的指标,采用DIALLEL-SAS05软件进行多世代数据的联合方差分析和配合力分析。【结果】(1)黄淮地区大豆亲本间产量性状普遍存在杂种优势和自交衰退现象,产量优势最大,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次之,百粒重无优势。F1杂种优势大的性状,其F2、F3自交衰退率一般也较大。生育期及品质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杂种优势不明显,自交衰退也不明显。(2)大豆产量存在显著的一般配合力×世代和特殊配合力×世代的互作,杂种F1表现配合力高的亲本不一定在后代表现出高配合力。亲本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世代和特殊配合力×世代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由杂种一代的配合力预测杂种后代的可靠性较高。(3)亲本本身产量性状的的高低不能估计其一般配合力效应。但亲本本身蛋白质、脂肪含量的高低是估计其一般配合力效应的重要指标。【结论】黄淮地区大豆亲本间各性状中以产量的杂种优势最大,自交衰退率也较大,不宜直接利用杂种二代。杂种优势利用和杂种后代家系选育可能有不同的最佳亲本和组合。杂种早世代开始对籽粒蛋白质与脂肪含量进行定向选择,有利于及早提高后代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杂种优势 自交衰退 配合力×世代互作
下载PDF
不同环境下甘蔗亲本配合力及组合遗传值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仕云 杨荣仲 +4 位作者 杨祖丽 王南通 周会 卢文 谭宏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8-355,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环境下甘蔗亲本配合力及组合遗传值,筛选出适宜南宁、崇左和来宾蔗区的亲本和组合,为合理利用甘蔗种质资源及加快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选育及引进的129份甘蔗材料为亲本组配119个组合为材料,在南宁... 【目的】分析不同环境下甘蔗亲本配合力及组合遗传值,筛选出适宜南宁、崇左和来宾蔗区的亲本和组合,为合理利用甘蔗种质资源及加快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选育及引进的129份甘蔗材料为亲本组配119个组合为材料,在南宁、崇左和来宾试验点同时进行评价试验,对甘蔗锤重和锤度进行亲本、组合及地点的联合方差分析,并分别对3个试验点的锤重和锤度进行亲本配合力及组合遗传值分析,以相关系数法评价不同试验点间锤重和锤度的亲本配合力及组合遗传值的相似性。【结果】组合、母本、父本及地点在锤重和锤度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组合×地点互作在锤重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在母本GCA方面,在南宁试验点,GT04-112、GT08-212、GT06-3283、FR00-306、ZZ50、GT04-1560、GT03-591、YZ99-596、GT02-761和GT11-639等母本的锤重和锤度GCA较高;在崇左试验点,GT04-112、GT03-591、GT08-212、GT08-10、GT11-639、FR00-306、GT94-119、GT09-98、GT06-1215和K86-138等母本的锤重和锤度GCA较高;在来宾试验点,YZ99-596、GT04-112、GT06-3283、YT00-236、LC03-296、YG24、GT05-1141、GT11-08、GT11-639和GT06-244等母本的锤重和锤度GCA较高。在父本GCA方面,在南宁试验点LT07-95、GT94-10、CP84-1198、ROC22、YT00-236、GT00-122、GT11-639、GT06-1238、YT03-373和YunY06-9等父本的锤重和锤度GCA较高;在崇左试验点ROC22、GT00-122、GT94-10、GT08-1497、LT07-95、YT93-159、YuanL8、GT03-1403、FR93-979和YT93-373等父本的锤重和锤度GCA较高;在来宾试验点PR83-1248、GT04-2679、GT04-1023、LT07-95、CP84-1198、YT00-236、ROC22、YZ06-80、YG22和GT08-1235等父本的锤重和锤度GCA较高。在组合遗传值方面,在南宁试验点,GT08-212×GT94-10、FR00-306×LT07-95、YZ99-596×YT00-236、GT04-1560×CP84-1198、ZZ50×ROC22、GT03-591×YC90-33、GT02-761×ROC22、GT04-112×GT00-122、YT99-66×ROC22和YZ99-596×CP01-1178等组合的锤重和锤度组合遗传值较高;在崇左试验点,GT06-1215×GT06-1238、GT03-591×YC90-33、GT04-112×GT00-122、GT94-119×ROC22、GT04-1560×CP84-1198、GT08-212×GT94-10、GT08-10×GT04-2679、GT02-761×ROC22、FR00-306×LT07-95和GT11-639×GT03-2309等组合的锤重和锤度组合遗传值较高;在来宾试验点GT04-112×L5-8、GT07-229×GT04-2679、GT06-3283×PR83-1248、YZ99-596×YT00-236、LC03-296×GT04-1023、YG24×LT07-95、GT06-244×CP84-1198、FR00-306×LT07-95、GT08-10×GT04-2679和FR93-257×GT06-244等组合的锤重和锤度组合遗传值较高。锤重和锤度的亲本GCA和组合遗传值在3个试验点间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11~0.745。南宁试验点与崇左试验点间在锤重和锤度的亲本配合力和组合遗传值的相关系数最大,相似性最高。【结论】不同试验点间锤重和锤度的亲本配合力及组合遗传值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南宁、崇左和来宾的不同蔗区应根据各地试验结果分别选取适宜本地的亲本和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亲本配合力 锺重 锺度 组合遗传值 环境
下载PDF
籼型杂交晚稻农艺性状及综合性状的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吉祥 朱军 +3 位作者 郑寨生 刘新华 于海富 陈晓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9-204,共6页
以1991年和1992年籼型杂交水稻区域试验的中稻迟熟组的数据为资料,采用朱军等提出的方法分析产量、生育期、米质和抗逆性等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以及单一性状和综合性状的稳定性表现。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多数性状... 以1991年和1992年籼型杂交水稻区域试验的中稻迟熟组的数据为资料,采用朱军等提出的方法分析产量、生育期、米质和抗逆性等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以及单一性状和综合性状的稳定性表现。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多数性状存在年份×地点的互作,一些性状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地点互作和基因型×年份的互作。对籽粒产量和综合性状的组合间比较表明,广优4号、汕优63、Ⅱ优62-16、W6154/特三矮和汕A/CDR22五个组合的产量较高。汕优63、W6154/特三矮和马协优63三个组合的综合性状的表现较好。对不同地区选育的品种产量和综合性状进行了线性比较。此外还分析了各组合产量和综合性状对环境指数的反应敏感程度和稳定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状 基因型 环境 杂交水稻 籼稻
下载PDF
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与父母教育卷入对小学儿童基本数学能力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明亮 司继伟 +3 位作者 杨伟星 邢淑芬 李红霞 张佳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7-1017,共11页
数学能力发展的遗传机制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前沿课题之一,但既有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以602名小学儿童及其父母作为被试,旨在考察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与父母教育卷入对儿童基本数学能力的潜在交互影响。结果显示,(1)rs6265多... 数学能力发展的遗传机制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前沿课题之一,但既有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以602名小学儿童及其父母作为被试,旨在考察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与父母教育卷入对儿童基本数学能力的潜在交互影响。结果显示,(1)rs6265多态性可显著预测儿童的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功能领域能力(AA基因型携带者的基本数学能力显著高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2)rs6265多态性与父母教育卷入交互作用于儿童的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功能领域能力,父母教育卷入能显著正向预测G等位基因儿童的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功能领域能力,但对AA基因型儿童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该交互作用可能更加符合强素质-压力模型假说(rs6265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是风险基因)。上述发现推进了数学能力遗传机制的研究,并为素质-压力假说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 数学能力 父母教育卷入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 小学儿童
下载PDF
富交互型网络学习环境探索与实证研究——基于大学英语实践能力培养的视角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文光 张情 李洪娟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2年第4期79-86,共8页
提升网络学习环境的交互技术水平,以及加强网络互动教学活动的探索,是当前促进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提高的核心研究内容。通过问卷等方法对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的相关问题和需要做了较细致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以富交互技术的使用和协作交流... 提升网络学习环境的交互技术水平,以及加强网络互动教学活动的探索,是当前促进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提高的核心研究内容。通过问卷等方法对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的相关问题和需要做了较细致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以富交互技术的使用和协作交流功能的设计作为核心,探索了大学英语富交互型网络学习环境。依托该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了交互特征明显的教学活动,运用实验法对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进行了实验效果分析,考查了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环境中的交流互动与大学生英语听力、写作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师生通过富交互技术参与英语网络教学活动,形成了积极运用英语来交流与表达的互惠团体,从而能够较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实践能力 网络学习环境 富交互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