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脑炎病毒感染睾丸间质细胞对干扰素调节因子3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陈阊峥 汤德元 +3 位作者 罗柳 廖正波 袁盛林 陈旭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旨在探究日本脑炎病毒(JEV)感染睾丸间质细胞后通过激活视黄酸诱导基因Ⅰ型(RIG-Ⅰ)和Toll样受体3(TLR3)等模式识别受体后引发的先天免疫机制。建立JEV感染睾丸间质细胞模型,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感染时段细胞的R... 旨在探究日本脑炎病毒(JEV)感染睾丸间质细胞后通过激活视黄酸诱导基因Ⅰ型(RIG-Ⅰ)和Toll样受体3(TLR3)等模式识别受体后引发的先天免疫机制。建立JEV感染睾丸间质细胞模型,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感染时段细胞的RIG-Ⅰ、TLR3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转录和蛋白表达、IRF3的磷酸化以及干扰素β(IFN-β)的转录情况。结果显示:JEV感染后细胞中RIG-Ⅰ和IRF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5),TLR3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IRF3磷酸化水平极显著上调(P<0.001),IFN-β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JEV感染可激活睾丸间质细胞的RIG-Ⅰ和TLR3受体,进而激活IRF3磷酸化,启动IFN-β的分泌,启动机体的先天性免疫抗病毒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模式识别受体 干扰素调节因子3 先天免疫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3促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相关探索
2
作者 徐文晖 杨畅 +3 位作者 李瑞卿 卞京 李夏伊 郑磊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观察IR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通路。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观察IR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通路。方法·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分析IRF3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患者(肾癌、结直肠癌、肝癌、前列腺癌)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结直肠癌或肾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切片中IRF3表达水平的差异。针对IRF3蛋白的C端残基位点进行改造,构建拟磷酸化IRF3-5D(396/398/402/404/405-D)高表达的HEK-293T细胞。分别在细胞培养12、24 h时,采用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抑制剂进行处理,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IRF3、p-IRF3(Ser38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NA测序技术探索IRF3-5D高表达与肿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构建野生型IRF3(IRF3-WT)和IRF3-5D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CT26、COLON26,采用细胞计数法、细胞划痕试验和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结果·TCGA数据分析提示癌组织中IRF3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癌症患者病理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结直肠癌、肾癌组织中IRF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蛋白表达集中于细胞核内。TBK1抑制剂分别在细胞培养12、24 h时间点作用后,HEK-293T细胞p-IRF3(Ser386)蛋白表达减弱。RNA测序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多个与癌症预后不良相关的蛋白[IRF9、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等]表达水平在IRF3-5D高表达的条件下显著上调。结直肠癌细胞中过表达IRF3-5D,可导致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显著上调。结论·结直肠癌中IRF3表达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呈正相关。IRF3-5D蛋白在结直肠癌细胞内高表达后,促进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此外,IRF3-5D依赖于TBK1介导的IRF3活化激活通路,并上调多个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干扰素调节因子3 TANK结合激酶1 RNA测序
下载PDF
Chimeric oncogenic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2 (IRF-2): Degradation products are biologically active
3
作者 Krishna Prakash Pardeep Kumar Pramod C. Rath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12年第4期371-379,共9页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2 (IRF-2) belongs to IRF family, was identified as a mammalian transcription factor involved in Interferon beta (IFNβ) gene regulation. Besides that IRF-2 is involved in immunomodulation,...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2 (IRF-2) belongs to IRF family, was identified as a mammalian transcription factor involved in Interferon beta (IFNβ) gene regulation. Besides that IRF-2 is involved in immunomodulation, hematopoietic differentiation, cell cycle regulation and oncogenesis. We have done molecular sub-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murine IRF-2 as GST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IRF-2 fusion protein in E. coli/XL-1blue cells. Recombinant IRF-2 with GST moiety at N-terminus expressed as GST-IRF-2 (~66 kd) in E. coli along with different low molecular mass degradation products revealed approximately 30, 42, 60 and 62 k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respectively. We further confirm that degradation takes place at C-terminus of the fusion protein not at N-terminus as anti-GST antibody was detecting all bands in the immunoblot. The recombinant IRF-2 was biologically active along with their degradation products in terms of their DNA binding activity as assessed by Electrophoretically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 We observed three different molecular mass DNA/protein complexes (1 - 3) with Virus Response Element (VRE) derived from human Interferon IFNβ gene and five different molecular mass complexes (1 - 5) with IRF-E motif (GAAAGT)4 in EMSA gel. GST only expressed from empty vector did not bind to these DNA elements. To confirm that the binding is specific, all complexes were competed out completely when challenged with 100-X fold molar excess of IRF-E oligo under cold competition. It means degradation products along with full-length protein are able to interact with VREβ as well as IRF-E motif. This means degradation products may regulate the target gene (s) activation/repression via interacting with VRE/IR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2 (IRF-2) DNA Binding Domain (DBD) C-TERMINUS of IRF-2 EMSA
下载PDF
DNA-dependent activator of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s inhibits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 被引量:4
4
作者 Qi-Ying Chen Ying-Hui Liu +3 位作者 Jian-Hua Li Ze-Kun Wang Jiang-Xia Liu Zheng-Hong Yu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2期2850-2858,共9页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NA-dependent activator of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s (DAI) inhibits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plication and what the mechanism is. METHODS: After the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Huh7 was c...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NA-dependent activator of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s (DAI) inhibits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plication and what the mechanism is. METHODS: After the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Huh7 was cotransfected with DAI and HBV expressing plasmid, viral protein (HBV surface antigen and HBV e antigen) secretion was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HBV RNA was analyz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Northern blotting, and viral DNA replicative intermediates were examined by Southern blotting.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 (IRF3) phosphorylation and nuclear translocation were analyzed via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respectively. Nuclear factor-B (NF- B) activity induced by DAI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of P65 and dual 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Transwell co-culture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antiviral effects of DAI were dependent on the secreted cytokines. RESULTS: Viral protein secre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57% (P < 0.05), and the level of total HBV RNA was reduced by 67% (P < 0.05). The viral core particle-associated DNA was also dramatically down-regulated in DAI-expressing Huh7 cells. Analysis of involved signaling pathways revealed that activation of NF-B signaling was essential for DAI to elicit antiviral response in Huh7 cells. When the NF-B signaling pathway was blocked by a NF-B signaling suppressor (I B -SR), the anti-HBV activity of DAI was remarkably abrogat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DAI was independent of IRF3 signaling and secreted cytokines.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DAI can inhibit HBV replication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is associated with activation of NF-B but independent of IRF3 and secreted cytok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DNA复制 病毒复制 调节因子 干扰素 激活 SOUTHERN杂交 NORTHERN杂交
下载PDF
大口黑鲈IRF3的分子特征及其免疫表达
5
作者 荆鹏华 赵飞 +6 位作者 谭爱萍 邓玉婷 邵蓬 朱雪晴 赖迎迢 巩华 黄志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3,共8页
【目的】克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基因,命名为MsIRF3,探究该基因在大口黑鲈先天性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根据大口黑鲈基因组中IRF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MsI... 【目的】克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基因,命名为MsIRF3,探究该基因在大口黑鲈先天性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根据大口黑鲈基因组中IRF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MsIRF3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sIRF3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用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或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大口黑鲈,并用病原类似物脂多糖(LPS)、脂磷壁酸(LTA)和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大口黑鲈头肾白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sIRF3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变化。【结果】MsIRF3的ORF全长为1404 bp,编码467个氨基酸。MsIRF3包含DNA结合结构域(DBD)、IRF关联结构域(IAD)及丝氨酸结构域(SRD)等3个典型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MsIRF3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IRF3的亲缘性最近。qRT-PCR分析表明,MsIRF3在健康大口黑鲈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在肠和鳃中表达量相对较高(P<0.05)。鰤诺卡氏菌或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MsIRF3在肝脏、头肾和脾中表达量均上调(P<0.01)。LPS、LTA和Poly(I:C)刺激后,大口黑鲈头肾白细胞中MsIRF3均被诱导表达。【结论】MsIRF3基因在大口黑鲈防御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干扰素调节基因3 鰤诺卡氏菌 维氏气单胞菌 免疫防御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3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安宝燕 谢青 +5 位作者 王晖 贾妮娜 沈怀诚 蔡伟 俞红 郭清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873-1879,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e factor 3,IRF3)在HBV诱导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健康对照者27例,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MACS)法...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e factor 3,IRF3)在HBV诱导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例,健康对照者27例,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MACS)法获得纯化的CD14+单核细胞,RPMI 1640培养基培养,用hGM-CSF、hIL-4诱导单核细胞成为未成熟的MoDC,加入PolyI∶C刺激,获得成熟的MoDC.PolyI∶C刺激后0、12、24、48h收集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及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IRF3和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MoDC细胞上清液中IFN-β的浓度变化.结果:12h健康对照组MoDC中IRF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达高峰与0h相比差异显著(P<0.05),24、48h表达逐渐下降.而患者组MoDC中IRF3 mRNA的表达上升不明显.24h健康对照组MoDC中TLR3表达上调显著(86.27%±14.74%vs70.78%±11.16%,P<0.05),48hTLR3表达与0h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患者组0、12、24hTLR3表达上调不明显,48hTLR3表达上调显著(85.46%±6.87%vs69.17%±20.43%,P<0.05).健康对照组IFN-β mRNA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的浓度与0h相比显著升高(P<0.05),较患者组0、12、24和48hIFN-β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HBV慢性感染患者在感染病毒后不能激活IRF3从而导致宿主不能分泌足够的IFN-β以清除病毒,这可能是HBV慢性持续感染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3 干扰素 树突状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LXRα通过下调IRF3、GRIP1负性调控Kupffer细胞中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欧志兵 黄庆勇 +3 位作者 孙科 魏思东 龚建平 涂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8-85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肝X受体α(LXRα)激动剂对脂多糖(LPS)刺激后Kupffer细胞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糖皮质激素受体反应蛋白1(GRIP1)、LXRα表达的影响,探讨LXRα负性调控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和培养雄性KM小鼠... 目的通过观察肝X受体α(LXRα)激动剂对脂多糖(LPS)刺激后Kupffer细胞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糖皮质激素受体反应蛋白1(GRIP1)、LXRα表达的影响,探讨LXRα负性调控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灌注法分离和培养雄性KM小鼠肝脏中的Kupffer细胞,所得细胞在含20%小牛血清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将分离的Kupffer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TLR4配体激活剂LPS(1μg/ml)组、LXRα配体激活剂T0901317(5μg/ml)组、LPS和T0901317共同处理组。收集培养细胞,采用Western boltting法检测Kupffer细胞的LXRα、GRIP1及IRF3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结果LXRα蛋白质表达水平在T0901317处理组最高,LPS处理组最低。联合处理组中,LXRα表达明显低于T0901317处理组(P<0.05),但又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IRF3及GRIP1蛋白表达量在LPS组最高,联合处理组表达明显降低,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LPS组及联合处理组中,IRF3及GRIP1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及T0901317处理组(P<0.05)。IFNβ在LPS处理组的含量较对照组和T0901317处理组明显增高(P<0.05);联合处理组IFNβ含量比LPS处理组明显降低(P<0.05);IFNβ表达T0901317处理组表达最低。TNF-α在LPS处理组的含量较其他3组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T0901317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水平较低,且他们3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IL-1β的表达趋势与TNF-α相同。结论在应用LPS处理之前预防性应用LXRα激动剂,能明显抑制Kupffer细胞的IRF3及GRIP1表达,通过抑制IRF3、GRIP1的表达而发挥抗炎效应,从而抑制LPS所诱导的Kupffer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PFFER细胞 肝X受体Α 干扰素调节因子3 糖皮质激素受体反应蛋白1 干扰素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Poly I:C对氧糖剥夺损伤星形胶质细胞TLR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潘琳娜 涂秀英 +2 位作者 李昌俊 郭莲军 吕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观察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对氧糖剥夺损伤(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星形胶质细胞TLR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Poly I:C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缺血缺糖培养12h建立星形胶质细胞... 目的观察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对氧糖剥夺损伤(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星形胶质细胞TLR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Poly I:C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缺血缺糖培养12h建立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损伤模型,观察10μg/mL和20μg/mL Poly I:C预孵育对氧糖剥夺损伤星形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磷酸化干扰素调节因子3(phospho-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pIRF3)、磷酸化核因子-κB(phospho-nuclear factor-κB,p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12h后细胞TLR3、pNF-κB蛋白表达升高,而pIRF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②与OGD组相比,Poly I:C预处理组能促进细胞中pIRF3表达,而对细胞TLR3表达无明显影响,pNF-κB表达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oly I:C保护神经细胞作用可能与提高氧糖剥夺损伤星形胶质细胞pIRF3蛋白的表达,进而增加下游抗炎因子干扰素-β(IFN-β)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肌胞苷酸 星形胶质细胞 氧糖剥夺损伤 TOLL样受体3 干扰素调节因子 核因子-ΚB
下载PDF
T-bet、GATA-3、FoxP3及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在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沈红石 陈海飞 +4 位作者 任传路 李征洋 唐杰庆 王静 吴天勤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8-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GATA-3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A患者27例(AA组)、体检健康者25例(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Th2细胞及C...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T-bet、GATA-3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A患者27例(AA组)、体检健康者25例(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Th2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 mR-NA的表达,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血浆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A组的血浆T-bet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GATA-3与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P<0.01);AA组外周血中CD+3、CD+3CD+8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CD+3CD+4、CD+4CD+25T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CD+4/CD+8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或P<0.01);AA组血浆中IFN-γ水平及IFN-γ/IL-4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AA患者存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下调,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及由此引起免疫抑制效应不足可能是AA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ET基因 GATA-3基因 FOXP3基因 转录因子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TLR3和IRF3在华支睾吸虫感染C3H/HeN小鼠中表达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瀛 颜超 +3 位作者 华慧 李向阳 汤仁仙 郑葵阳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602-605,共4页
目的 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初步分析TLR3、IRF3基因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随机选用健康雌性C3H/HeN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建立感染模型,分别在感染第0、1、7、14、28、56、84天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 目的 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模型,初步分析TLR3、IRF3基因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随机选用健康雌性C3H/HeN小鼠感染华支睾吸虫建立感染模型,分别在感染第0、1、7、14、28、56、84天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收集粪便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中Toll样受体(TLRs)中的TLR3和IRF3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自感染后第20~30天检查出华支睾吸虫虫卵;肝脏病理学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小鼠相比,随着时间的增加,感染组小鼠肝脏汇管区由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胆管上皮反应性增生发展到在该区域出现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C3H/HeN小鼠模型成功建立.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自感染后第1天起TLR3和IRF3的mRNA表达均升高(P〈0.01),均在第84天开始下降.结论 华支睾吸虫感染C3H/HeN小鼠后可激活TLR3-TRIF途径,提示TLR3-TRIF途径可能在华支睾吸虫致病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C3H HeN小鼠 TLR3 IRF3
下载PDF
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中IRF-3调控新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殿波 钱远宇 +1 位作者 张七斤 陈忠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0-1095,共6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3,IRF-3)是IRF家族中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在调控干扰素(interferon,IFN)基因表达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最新发现的MITA(mediator of IRF-3 activation,又称STING/ERIS)蛋白是... 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3,IRF-3)是IRF家族中重要转录因子之一,在调控干扰素(interferon,IFN)基因表达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最新发现的MITA(mediator of IRF-3 activation,又称STING/ERIS)蛋白是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的一种重要调节分子.病毒侵染时,MITA与IRF-3相互作用,特异性激活IRF-3,并募集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kinase 1,TBK1)与IFN通路中的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mitochondrial anti-viralsignaling protein)形成复合物,且MITA可被TBK1磷酸化,诱导Ⅰ型IFN及IFN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 genes,ISG)的表达,诱发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同时还发现,泛素连接酶RNF5(ringfingerprotein 5)可对MITA发生泛素化修饰从而抑制其对IRF-3活化,实现对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负调节作用.本室研究发现,严重性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SARS-CoV)和人类新型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的木瓜样蛋白酶(papain-like protease,PLP)利用其特有的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DUB)活性,通过宿主细胞泛素-蛋白酶体信号系统对IRF-3的泛素化等翻译后修饰进行调节,从而成为该种病毒逃逸机体抗病毒防御系统主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天然免疫 干扰素 干扰素调节因子-3 MITA RNF5
下载PDF
Toll样受体3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剑 刘培庆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Toll样受体(TLR)尤其是TLR3作为介导天然免疫反应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在AS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LR3属于TLR/IL-1受体超家族的I型跨膜蛋白,由胞外区、侧翼区、跨膜区和胞质尾区4部分组成。TLR...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Toll样受体(TLR)尤其是TLR3作为介导天然免疫反应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在AS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LR3属于TLR/IL-1受体超家族的I型跨膜蛋白,由胞外区、侧翼区、跨膜区和胞质尾区4部分组成。TLR3在胎盘和胰腺组织表达最高,选择性地表达于树突状细胞的内涵体,在其他细胞类型则表达于细胞膜。TLR3识别病毒来源的双链RNA,激活干扰素调节因子及NF-κB,引起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研究发现,TLR3与AS早期病变(内皮受损和泡沫化细胞形成)密切相关;也有研究发现TLR3在AS进程中具有潜在的保护效应。本文就TLR3在AS疾病进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3 动脉粥样硬化 先天性免疫 干扰素调节因子3 NF-ΚB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浆IRF-3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松道 陈允国 叶宣梅 《检验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肝脏损伤程度及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57例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及26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IRF-3、β-干扰素(IFN-β...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肝脏损伤程度及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57例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及26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IRF-3、β-干扰素(IFN-β)水平,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Ⅳ型胶原(CⅣ)水平及HCV RNA载量。根据ALT、CⅣ和HCV RNA载量分别分组;根据抗病毒疗效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HC组血浆IRF-3、IFN-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LT升高组与ALT正常组之间、CⅣ升高组与CⅣ正常组之间、HCV RNA高载量组与HCV RNA低载量组之间血浆IRF-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C患者IRF-3与IFN-β呈正相关(r=0.930,P<0.01),与HCV RNA载量、ALT、CⅣ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1、-0.290、-0.345,P<0.05)。应答组血浆IRF-3水平低于无应答组(P<0.05),血浆IFN-β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C患者血浆IRF-3水平与HCV RNA载量、肝细胞损伤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有关,对干扰素疗效的判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3 Β-干扰素 丙型肝炎病毒 慢性丙型肝炎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PBMC中TRAM、TLR4、IRF-3 mRNA水平与NIHSS评分关系及预测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莹莹 刘占军 +3 位作者 马利军 吴炳林 刘亚东 师强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oll样受体相关分子(TRAM)、Toll样受体4(TLR4)、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mRNA表达水平与斑块稳定性、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Toll样受体相关分子(TRAM)、Toll样受体4(TLR4)、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mRNA表达水平与斑块稳定性、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关联性及其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9月ACI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静脉溶栓治疗,随访90 d,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RS)分为预后良好组(78例)与预后不良组(37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PBMC中TRAM、TLR4、IRF-3 mRNA表达情况,评价两组PBMC中各指标相关性及其与斑块稳定性、NIHSS评分关联性。采用COX回归分析PBMC中TRAM、TLR4、IRF-3 mRNA水平与预后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BMC中各指标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两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斑块稳定性、NIHSS评分、糖尿病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PBMC中TRAM、TLR4、IRF-3 mRNA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BMC中TRAM、TLR4、IRF-3 mRNA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RAM、TLR4、IRF-3 mRNA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将发病至溶栓时间、斑块稳定性、NIHSS评分、糖尿病等混杂因素调整后,PBMC中TRAM、TLR4、IRF-3 mRNA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中,将TRAM、TLR4、IRF-3 mRNA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返回预测概率Logit(P)作为独立检验变量,获取联合预测的AUC为0.886,95%CI为0.824~0.948,P<0.001,预测敏感度为83.78%,特异度为78.21%,优于各指标单一预测。结论ACI患者PBMC中TRAM、TLR4、IRF-3 mRNA水平与斑块稳定性、NIHSS评分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在预测预后不良方面具有可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OLL 样受体相关分子 TOLL 样受体 4 干扰素调节因子-3 斑块稳定性 神经功 预后不良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NS3与干扰素调节因子3的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红萍 吉建民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8年第12期1066-1067,共2页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区蛋白质NS3与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相关关系。方法①建立病毒感染条件下IRF3核内移的实验室检测方法;②构建包含HCV NS3基因片段的质粒;③建立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分析NS3对IRF3核内移的影响,进而明...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区蛋白质NS3与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的相关关系。方法①建立病毒感染条件下IRF3核内移的实验室检测方法;②构建包含HCV NS3基因片段的质粒;③建立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分析NS3对IRF3核内移的影响,进而明确二者的关系。结果病毒感染和HCV NS3同时作用可以明显降低IRF3的核内移率。结论HCV NS3具有调节IRF3功能的作用。HCV有可能通过抑制IRF3来实现病毒免疫逃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索调节因子-3 NS3蛋白酶 核内移 转梁
下载PDF
茯苓多糖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大鼠的作用
16
作者 张宗芳 江万清 陈增华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PCP)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autoimmune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40只II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PCP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PCP)对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autoimmune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大鼠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的40只II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PCP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另设对照组10只。PCP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75、150、300 mg·kg^(−1)PCP溶液(用蒸馏水配制),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并记录体质量;观察各组大鼠肌电图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称取各组大鼠脾脏、胸腺质量并计算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用HE染色观察骨骼肌病理学变化;评定大鼠骨骼肌病理损伤情况;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骨骼肌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干扰素调节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IRF-7)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CP低剂量组、PCP中剂量组和PCP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运动单位时限、波幅、脾脏指数、胸腺指数、IRF-3与IRF-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多项波、CK、LDH、AST和骨骼肌病理评分降低(P<0.05)。与PCP低剂量组比较,PCP中剂量组和PCP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运动单位时限、波幅、脾脏指数、胸腺指数、IRF-3与IRF-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多项波、CK、LDH、AST和骨骼肌病理评分均降低(P<0.05),高剂量组诸项指数水平变化比中剂量组更显著(P<0.05)。结论PCP能够调节IIM大鼠免疫功能,改善大鼠肌损伤,可能是通过激活IRF-3、IRF-7表达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 干扰素调节因子3 干扰素调节因子7 免疫系统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miRNA-146a和IRF-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朱亮华 庄丽丽 金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0期1541-1546,共6页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及miRNA-146a的表达水平及miRNA-146a对IRF-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通过选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5例和健康对照者34例,运用Real-timePCR法检测外周血IRF-3和...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中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及miRNA-146a的表达水平及miRNA-146a对IRF-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通过选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5例和健康对照者34例,运用Real-timePCR法检测外周血IRF-3和miRNA-146a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通过转染miRNA-146a模拟物及其抑制剂检测miRNA-146a对IRF-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IRF-3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40,P<0.001),而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miRNA-146a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t=34.659,P<0.00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IRF-3和miRNA-146a两者存在负相关性(r=-0.960,P<0.05)。在HeLa细胞中,转染miRNA-146a模拟物明显降低IRF-3 mRNA(t=8.270,P<0.001)及蛋白(t=46.170,P<0.001)表达,而miRNA-146a抑制剂明显上调IRF-3 mRNA(t=8.582,P<0.001)及蛋白(t=25.891,P<0.001)表达。结论:miRNA-146a可能参与EB病毒下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IRF-3基因的表达,而且参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干扰素调节因子3 miRNA-146a
下载PDF
Urantide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中IRF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小庭 涂文娟 +6 位作者 刘亮明 梁冬雨 于芳苹 赵亮 叶长根 杨志文 高得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559-2564,共6页
目的:探讨urotensinⅡ(U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e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健康对照组;B组:预处理对照组;C组:模型组;D组:预... 目的:探讨urotensinⅡ(U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e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健康对照组;B组:预处理对照组;C组:模型组;D组:预处理模型组.预处理组给予0.6 mg/kg urantide尾静脉注射.30 min后模型(包括预处理模型)组立即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D-GalN)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衰竭.LPS/D-GalN攻击12 h后采集小鼠肝组织标本.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IRF3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IRF3蛋白表达含量.结果:C组小鼠肝组织中IRF3 mRNA经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其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01),D组显著低于C组(均P<0.001),而A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C组IRF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01),D组显著低于C组(P<0.001),而A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Ⅱ受体特异性拮抗剂urantide可抑制LPS/D-GalN诱导ALF小鼠肝组织IRF3 mRNA和蛋白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URANTIDE 干扰素调节因子3 小鼠
下载PDF
干扰素调控因子3:细胞抗病毒反应的核心转录因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星 石贺欣 王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7-825,共9页
固有免疫系统是宿主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Ⅰ型干扰素是关键的抗病毒细胞因子,它在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的过程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Ⅰ型干扰素的诱导表达是固有免疫的重要调节与效应机制.已有的研究表明:多种转录因子(NF-kappa B、ATF... 固有免疫系统是宿主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Ⅰ型干扰素是关键的抗病毒细胞因子,它在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的过程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Ⅰ型干扰素的诱导表达是固有免疫的重要调节与效应机制.已有的研究表明:多种转录因子(NF-kappa B、ATF-2/c-Jun、IRF3、IRF7)通过在Ⅰ型干扰素的转录调控区形成稳定的转录增强复合物(enhanceosome),迅速并大量地诱导Ⅰ型干扰素表达.体内与体外的生物学分析已确立,干扰素调控因子3(IRF3)是介导细胞表达Ⅰ型干扰素最关键的转录因子,其转录活力与生物学功能直接影响细胞的抗病毒的能力.近年来,IRF3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机制等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围绕IRF3的结构、功能以及分子调控机制等方面,概述相关的研究进展,并做前沿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控因子3 转录活性调控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细胞信号转导 抗病毒分子机制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3基因敲除对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爽 樊爽爽 +7 位作者 常雯茹 丁光绪 郭瑞珍 段利芳 杜永坤 褚贝贝 杨国宇 王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53-1262,共10页
试验旨在研究敲除干扰素调节因子3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复制的影响。使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RF3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IRF3-sgRNA,... 试验旨在研究敲除干扰素调节因子3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复制的影响。使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RF3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IRF3-sgRNA,转染至HEK293T/17细胞,收获慢病毒并感染PK15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多克隆细胞系,T7酶切鉴定后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PK15-IRF3^(-/-)单克隆稳定细胞系。为验证敲除IRF3基因稳定细胞系是否构建成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RV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病毒复制情况并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结果显示,PK15-IRF3^(-/-)细胞系感染PRV-GFP后PK15-IRF3^(-/-)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强于PK15细胞。感染PRV野毒(PRV-QXX)后PK15-IRF3^(-/-)病毒滴度明显强于PK15细胞,PRV的gE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K15细胞。在mRNA水平检测两种细胞中PRV TK基因的变化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感染PRV-QXX后,PK15细胞中IFN-βmRNA会随着时间增加显著增高(P<0.05),但PK15-IRF3^(-/-)细胞中IFN-βmRNA则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敲除IRF3基因后显著促进PRV的增殖,IRF3在病毒的复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3 (IRF3) 伪狂犬病病毒(PRV) CRISPR/Cas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