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祖孙代际接触与青少年对老年人态度的关系:群际焦虑和共情的链式中介作用
1
作者 廖天嗣 黄妍 陈晓晨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为考察祖孙代际接触与青少年所持有的老年人态度的关系,以及群际焦虑和共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祖孙代际接触问卷、语义差异量表、感觉温度计量表、群际焦虑量表和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对60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祖孙代际接触... 为考察祖孙代际接触与青少年所持有的老年人态度的关系,以及群际焦虑和共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祖孙代际接触问卷、语义差异量表、感觉温度计量表、群际焦虑量表和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对60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祖孙代际接触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对老年人的态度。(2)祖孙代际接触对老年人态度的预测可以分别通过群际焦虑和共情的中介进行;祖孙代际接触还可以通过群际焦虑经共情的链式中介对青少年对老年人的态度起到正向预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群际接触理论的理论体系,并为改善年轻一代对老年人的态度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孙代际接触 群际焦虑 共情 青少年
下载PDF
资源平衡:想象接触对分配公平性的影响
2
作者 沈姝含 勉小丽 +1 位作者 刘燕珍 关荐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公平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积极的群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想象接触在平衡资源公平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基于第一方分配任务范式,采用2个实验考察被试对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以及想象接触对分配公平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各群体大... 公平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积极的群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想象接触在平衡资源公平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基于第一方分配任务范式,采用2个实验考察被试对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以及想象接触对分配公平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各群体大学生均向本群体分配了更多的资源,表现出分配不公平;(2)启动想象接触后的个体将资源均等分配,无想象接触的个体仍然表现出分配不公;(3)想象接触对分配公平性的调节作用不受群体差异的影响。概言之,想象接触有效调节了不公平的资源分配,是促进积极群际态度的有效策略,推动了资源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平性 想象接触 群体差异 第一方分配任务 资源平衡
下载PDF
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及群际焦虑在代际接触与老年歧视间的多重中介作用
3
作者 饶超英 王思雨 张小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针对老年歧视问题,国内学者大多从社会政策和法律层面进行理论探讨,实证调查研究较少。对73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歧视、消极老化刻板印象、群际焦虑、代际接触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代际接触既能够直接负向预... 针对老年歧视问题,国内学者大多从社会政策和法律层面进行理论探讨,实证调查研究较少。对73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老年歧视、消极老化刻板印象、群际焦虑、代际接触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代际接触既能够直接负向预测老年歧视,也能够通过消极老化刻板印象、群际焦虑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消极老化刻板印象-群际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老年歧视。增加大学生与老年人的代际接触,有利于减少消极老化刻板印象和群际焦虑水平,进而减少老年歧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歧视 代际接触 消极老化刻板印象 群际焦虑 多重中介效应
下载PDF
群际接触理论——一种改善群际关系的理论 被引量:106
4
作者 李森森 龙长权 +1 位作者 陈庆飞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1-839,共9页
在群际接触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群际接触理论表明,群际接触具有改善群际关系、减少群际偏见的作用。围绕群际接触理论的最新研究拓展了研究对象,研究了群际接触对外显和内隐偏见的降低作用,间接接触的作用也开始被重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 在群际接触假说基础上形成的群际接触理论表明,群际接触具有改善群际关系、减少群际偏见的作用。围绕群际接触理论的最新研究拓展了研究对象,研究了群际接触对外显和内隐偏见的降低作用,间接接触的作用也开始被重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作用机制涵盖依存关系、群际互动、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四个方面。在对平等的地位、共同的目标、群际合作以及权威、法律的支持几个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跨群体友谊的重要性。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注意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完善群际接触理论的理论体系,对不良的群际接触予以重视,并注意与其他相关理论相结合,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审视群际接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 群际接触假说 群际关系 偏见 群体
下载PDF
群际威胁:影响因素与减少策略 被引量:27
5
作者 党宝宝 高承海 +1 位作者 杨阳 万明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1-720,共10页
群际威胁是增强消极刻板印象和偏见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导致群际冲突或暴力。影响群际威胁的因素包括个体的感知与经验、群体特征、社会政策和法规等。通过改变社会分类,模糊群际边界,并创造群际接触的机会,能够增加群际认同感,降低群... 群际威胁是增强消极刻板印象和偏见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导致群际冲突或暴力。影响群际威胁的因素包括个体的感知与经验、群体特征、社会政策和法规等。通过改变社会分类,模糊群际边界,并创造群际接触的机会,能够增加群际认同感,降低群际威胁感,减少群际偏见,促进积极的群际关系。今后的研究需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完善群际威胁的理论模型,并探索相关变量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为促进和改善群际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威胁 偏见 群体态度 社会分类 群际接触
下载PDF
想象接触减少偏见:理论依据、实践需要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20
6
作者 于海涛 杨金花 +1 位作者 张雁军 金盛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24-1832,共9页
心理想象可以引发与真实经历一样的情感和动机反应,仅仅想象某一情境就会产生与亲身经历一样的效果,这为群际接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想象接触作为群际接触的一种形式,有效弥补了直接接触的不足。群际焦虑、自我表露、外群体信任... 心理想象可以引发与真实经历一样的情感和动机反应,仅仅想象某一情境就会产生与亲身经历一样的效果,这为群际接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想象接触作为群际接触的一种形式,有效弥补了直接接触的不足。群际焦虑、自我表露、外群体信任和想象情景的生动性中介了想象接触减少偏见的效应,而群体规模、群体认同、接触经历和知觉流畅性则调节了这种效应。未来研究需要具体化想象接触的过程、关注少数群体的想象接触、细化想象接触的时效性、整合群际接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接触 理论依据 作用机制 偏见 群际关系
下载PDF
群际信任的增进:社会认同与群际接触的方法 被引量:55
7
作者 辛素飞 明朗 辛自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群际信任是衡量群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群际信任指人们在群际互动中对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或意向做积极预期而且愿意承受相应的风险,这种信任主要是由群体成员所属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表现为内群体成员对外群体成员的信任。影响群际信... 群际信任是衡量群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群际信任指人们在群际互动中对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或意向做积极预期而且愿意承受相应的风险,这种信任主要是由群体成员所属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表现为内群体成员对外群体成员的信任。影响群际信任的因素包括社会群体身份及其表征和群体之间的接触经验,增进群际信任的方法主要包括社会认同与群际接触两大类方法。未来的研究需结合已有进展和社会现实问题对中国的群际信任问题及增进方法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信任 内群体信任 外群体信任 社会认同 群际接触
下载PDF
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机制:一项整合的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高承海 万明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22-928,共7页
以32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民族接触(与汉族)、民族认同、民族本质论、民族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和交往态度(偏见指标)等变量,以整合的视角探讨了民族接触减少偏见的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民族接触通过降低群际焦虑和民族认同... 以32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民族接触(与汉族)、民族认同、民族本质论、民族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和交往态度(偏见指标)等变量,以整合的视角探讨了民族接触减少偏见的机制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民族接触通过降低群际焦虑和民族认同、减弱消极刻板印象和民族本质论而间接促进了民族交往,民族认同在民族接触和民族本质论之间、消极刻板印象在民族接触和群际焦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这项整合的研究理论上丰富了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 民族本质论 民族认同 群际焦虑 刻板印象 交往态度
下载PDF
民族接触促进跨民族互动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承海 侯玲 万明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5,共6页
采用问卷法测量了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的刻板印象程度等变量,分析了民族接触、民族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和交往态度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明显的刻板印象,包括积极刻板印象和消极刻板印象;民族接触能减... 采用问卷法测量了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的刻板印象程度等变量,分析了民族接触、民族刻板印象、群际焦虑和交往态度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汉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持有明显的刻板印象,包括积极刻板印象和消极刻板印象;民族接触能减少消极刻板印象,从而降低群际焦虑,最终改善汉族大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往态度。因此,广泛创造民族接触的机会,提高接触质量,改变民族之间认知上的偏差,是促进和改善跨民族互动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刻板印象 群际焦虑 民族接触 交往态度
下载PDF
想象积极群际接触与群际关系改善实验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峰 张国礼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4-459,共6页
想象群际接触的基本思想指,在心理上想象一个积极的群际接触会创设一个心理接触的脚本,激发与外群体成员成功互动的观念,积极互动观念也就伴随产生对外群体的积极情感,导致对外群体的积极感知,增强和外群体进一步接触的意愿。想象群际... 想象群际接触的基本思想指,在心理上想象一个积极的群际接触会创设一个心理接触的脚本,激发与外群体成员成功互动的观念,积极互动观念也就伴随产生对外群体的积极情感,导致对外群体的积极感知,增强和外群体进一步接触的意愿。想象群际接触的实验操纵比较简单,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采用指导语的方式,但是想象群际接触的效应受群体地位、内群体认同状况等变量的调节。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注意提高研究的效度,加强机制、直接行为效应的研究,想象群际接触理论为改善群际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关系 群际接触 想象群际接触 偏见
下载PDF
群际接触次级转移效应(STE)的心理机制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党宝宝 高承海 万明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79-1484,共6页
理解群际接触次级转移效应(secondary transfer effect,STE)产生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构建良好的群际关系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STE的心理机制主要是群际接触能够导致群际移情能力的提高、降低群际焦虑、增加了社会身份复杂性程度... 理解群际接触次级转移效应(secondary transfer effect,STE)产生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构建良好的群际关系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STE的心理机制主要是群际接触能够导致群际移情能力的提高、降低群际焦虑、增加了社会身份复杂性程度和多元文化主义信念,而社会支配倾向、群体相似性和群体地位影响着STE的程度。未来的研究应从多个维度测量群际接触程度与群体态度,结合调查法与实验法等多种方法,在不同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当中进一步探索STE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系统验证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完善和发展群际接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 次级转移效应 群体态度
下载PDF
群际接触对外群体信任的影响:内群体认同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3
12
作者 程淑华 李欣 韩毅初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内群体认同在群际接触对外群体信任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内群体认同量表、群际接触量表和外群体信任量表,对5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SPSS13.0、Amo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群体认同作为中介变量,群体接触通过内群... 目的:探讨内群体认同在群际接触对外群体信任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内群体认同量表、群际接触量表和外群体信任量表,对5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SPSS13.0、Amo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群体认同作为中介变量,群体接触通过内群体认同对外群体信任的具有稳定的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信任 内群体认同 群际接触
下载PDF
群际接触、角色认同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祥民 杨东涛 刘彩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8-134,共7页
本研究突破从个体微观层面探讨创业意向形成的传统,创新性地将群际接触理论引入创业领域,在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提出了以角色认同为中介的群际接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概念模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528份有效问卷进行回归统... 本研究突破从个体微观层面探讨创业意向形成的传统,创新性地将群际接触理论引入创业领域,在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提出了以角色认同为中介的群际接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概念模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528份有效问卷进行回归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角色认同在群际接触数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角色认同在群际接触质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接触质量比接触数量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意向 群际接触 角色认同
下载PDF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验证及修正:以典型职业群体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长慧 王卓妮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3-92,共10页
文章通过在5城市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以城乡居民为评价主体、以11个典型职业群体为被评价群体,对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SCM模型关于混合刻板印象评价和社会地位可以显著预测群体能力的假设得到验证,但是关于... 文章通过在5城市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以城乡居民为评价主体、以11个典型职业群体为被评价群体,对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SCM模型关于混合刻板印象评价和社会地位可以显著预测群体能力的假设得到验证,但是关于群体偏好的假设没有得到数据支持。研究发现,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员在能力维度上表现出外群偏好,而在热情维度上表现出内群偏好。在SCM模型假设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验证了刻板印象修正假设,结果表明群际接触有利于修正刻板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 典型职业群体 群体偏好 群际接触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积极群际接触的有效性:基于群体身份与认同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柴民权 管健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0-1177,共8页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其对群际通透性的感知为测量指标,检验积极群际接触的有效性,探察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和群体认同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群体认同在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与积极群际接触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积...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以其对群际通透性的感知为测量指标,检验积极群际接触的有效性,探察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和群体认同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群体认同在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与积极群际接触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积极群际接触可以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对群际通透性的感知;(2)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有显著的中介作用;(3)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人认同水平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4)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对积极群际接触有效性的中介作用不受其群体认同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对积极群际接触的有效性和感知的群体受害者身份与群体认同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积极群际接触 群体受害者身份感知 群际接触有效性
下载PDF
群际焦虑的因果关系模型与影响变量 被引量:10
16
作者 管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111,共8页
群际焦虑是当个体与外群体交往时,由于担心消极的心理或行为结果,担心被内、外群体成员消极评价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甚至敌对等不愉快体验。其中,从群际焦虑的情感结构、认知结构、生理结构出发,探讨了群际焦虑的因果关系模型,以及群际... 群际焦虑是当个体与外群体交往时,由于担心消极的心理或行为结果,担心被内、外群体成员消极评价而产生的紧张、焦虑甚至敌对等不愉快体验。其中,从群际焦虑的情感结构、认知结构、生理结构出发,探讨了群际焦虑的因果关系模型,以及群际焦虑的前因变量(如人格特质、认知因素、个体经验和情境因素)和结果变量(如情感结果、认知结果、行为结果),并从群际接触、共情、改变认知等视角讨论了群际焦虑的消减问题。有关群际焦虑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今后的研究需要在深入探索群际焦虑的概念和结构、焦虑产生的内部机制和群际焦虑的调节因素等方面做出更为细致、微观的解析,同时还可以从拓展群际焦虑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焦虑 群际威胁 群际接触 群际关系
下载PDF
从“台湾人认同”到双重认同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孔立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台湾已经形成"台湾人认同",它是否与"中国人认同"互相排斥,是否可能成为"双重认同"的基础,两岸是否可能走向"双重认同"或"两岸认同"?对于这些问题,两岸学界与普通民众存在不同的看... 台湾已经形成"台湾人认同",它是否与"中国人认同"互相排斥,是否可能成为"双重认同"的基础,两岸是否可能走向"双重认同"或"两岸认同"?对于这些问题,两岸学界与普通民众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详细分析种种不同的看法,从中探讨"双重认同"的可能性。此外,针对现有实现双重认同途径所依据的理论,即群际接触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讨论,提出突破双重认同的关键所在,希望两岸学界共同探寻中国式的理论,破解两岸关系的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认同 群际接触 建构主义 中间环节 集体记忆 共同价值
下载PDF
当代青年群际偏见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永佳 杨莉萍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42-146,共5页
由于性别、资源、机遇、文化、价值观和观点等方面的差异,当代青年可以划分为各种群体,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群际偏见现象,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些群际偏见产生的原因既有人格因素、认知因素、动机因素等主观因素,又有群际威胁、群际隔... 由于性别、资源、机遇、文化、价值观和观点等方面的差异,当代青年可以划分为各种群体,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群际偏见现象,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些群际偏见产生的原因既有人格因素、认知因素、动机因素等主观因素,又有群际威胁、群际隔离、社会公平等客观原因。可以通过在个人层面注重自我调节、在人际层面勇于对抗偏见、在群际层面增加群际接触、在社区层面进行反偏见教育、在国家层面促进社会公平等策略来降低当代青年的群际偏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偏见 群际接触 对抗偏见 反偏见教育
下载PDF
文化混搭对群体心理融合的影响:经验开放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玉芳 包燕 +3 位作者 肖子伦 李骐 Willie Njoroge 梁芳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0-58,共9页
心理融合是积极群际关系的表征,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基于群际接触理论,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文化混搭对心理融合的影响及其调节因素。实验采用4×2两因素组间设计,先测量被试经验开放性,然后操纵文化混搭,并使用双向... 心理融合是积极群际关系的表征,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基于群际接触理论,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文化混搭对心理融合的影响及其调节因素。实验采用4×2两因素组间设计,先测量被试经验开放性,然后操纵文化混搭,并使用双向社会距离量表(实验一、实验二)和街道距离投射测验(实验二)测量外显和内隐心理融合水平。结果表明,文化混搭不仅能促进外显心理融合也能提升内隐心理融合,经验开放性在其中起调节作用——文化混搭对高经验开放者心理融合有促进作用,对低经验开放者则无显著影响。该结果不仅丰富了心理融合研究,拓展了群际接触理论,也为实践中群体关系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融合 文化混搭 经验开放性 群际接触理论
下载PDF
对群际接触理论的批驳与拓展——兼论高校民族学生关系发展的新思路 被引量:5
20
作者 易莉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群际接触理论认为偏见源于错误判断,群际接触能有效减少偏见。在对平等的地位、共同目标与群际合作以及权威、法律或习俗的支持等群际接触的最佳条件进行批驳后发现:地位不平等并不必然产生偏见,群际合作也可能会产生冲突,社会支持未必... 群际接触理论认为偏见源于错误判断,群际接触能有效减少偏见。在对平等的地位、共同目标与群际合作以及权威、法律或习俗的支持等群际接触的最佳条件进行批驳后发现:地位不平等并不必然产生偏见,群际合作也可能会产生冲突,社会支持未必降低偏见。实际上,按群际接触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接触策略,依靠认知扩展跨越群体差异,多方面控制群际合作过程,利用移情唤起改变内隐态度,都有助于降低群际偏见,抑制群际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 群际合作 群际偏见 群际冲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