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楼总皂苷对多发性创伤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凌丽 梁昌强 +3 位作者 单立婧 谢雪莲 赵代军 周满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RPTS)对多发性创伤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多发性创伤模型标准制模,制模成功后1h,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外各组予以不同浓... 目的:探讨重楼总皂苷(RPTS)对多发性创伤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多发性创伤模型标准制模,制模成功后1h,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外各组予以不同浓度的重楼总皂苷(RPTS)灌胃,干预后6h采血,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及IL-6浓度。结果:重楼总皂苷(RPTS)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6浓度非常显著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01)。结论:重楼总皂苷可以降低多发性创伤模型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及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总皂苷 多发性创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脂多糖
下载PDF
大骨节病、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分泌IL-1β、TNF-α及透明质酸对其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高宗强 郭雄 +3 位作者 陈君长 段琛 马玮娟 顾其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剂量透明质酸作用下,人大骨节病(KBD)软骨细胞和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对IL-1β、TNF-α合成分泌的影响,为临床上透明质酸钠治疗OA及KB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KBD及OA患者与从遭遇意外事故的病人作为... 目的:探讨在不同剂量透明质酸作用下,人大骨节病(KBD)软骨细胞和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对IL-1β、TNF-α合成分泌的影响,为临床上透明质酸钠治疗OA及KB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KBD及OA患者与从遭遇意外事故的病人作为正常对照,分离、体外培养三组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分别给予100μg/ml(H100组)、500μg/ml(H500组)不同剂量的透明质酸钠(HA)干预及阴性对照(0.00μg/ml,H0组),通过放免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KBD和OA组软骨细胞IL-1β、TNF-α明显增高;HA干预随其剂量增高抑制IL-1β、TNF-α合成增强,对TNF-α的抑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关节炎和大骨节病患者软骨细胞合成分泌IL-1β、TNF-α明显增加;应用透明质酸后,可降低两种炎性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大骨节病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蜕皮甾酮对脂多糖诱导兔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刚涛 张旭辉 +1 位作者 张卫东 夏磊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D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兔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诱导损伤组(LPS组),蜕皮甾酮干预组(LPS+EDS组)。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及细胞...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D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兔软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诱导损伤组(LPS组),蜕皮甾酮干预组(LPS+EDS组)。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表达;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NO及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增殖率降低,凋亡率升高,i NOS m 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NO和IL-1β含量增高(均P<0.05)。LPS+EDS组较LPS组细胞增殖率升高,凋亡率降低,i NOS m RNA和蛋白表达量及NO和IL-1β的含量降低(均P<0.05)。结论蜕皮甾酮对LPS诱导的兔软骨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i NOS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酮 软骨细胞 脂多糖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1Β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中核因子-κB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丽娅 马景学 +3 位作者 刘丹岩 安建斌 周娜磊 马月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4-812,共9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移行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RPE细胞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原代培养的第4代兔RPE细胞进行实验,在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1、1.0和10.0μg/L的IL-1β作用于细胞24h,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筛选IL-1β最佳质量浓度。将培养的RPE细胞分为IL-1β组和姜黄素+IL-1β组,分别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1.0μg/L IL-1β和1.0μg/L IL-1β联合10μg/ml姜黄素作用于细胞24、48和72h,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的细胞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计算进入损伤区的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的移行能力;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各组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 p65、IκB-α和COX-2在各组RPE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初分离的兔RPE细胞呈球形,细胞中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第4代细胞色素颗粒明显减少,接近融合的细胞形态为长梭形,呈拉网状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AE1/AE3)在细胞质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在培养24、48和72h移行的细胞数分别为(31.93±1.21)、(36.27±2.50)和(38.33±2.40)个,IL-1β组分别为(45.73±2.30)、(71.13±1.92)和(80.60±1.71)个,而姜黄素+IL-1β组分别为(13.13±2.20)、(14.93±1.10)和(12.60±1.51)个,各时间点IL-1β组细胞移行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姜黄素+IL-1β组移行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质量浓度为1.0μg/L时,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达峰,以1.0μg/L IL-1β的剂量进行后续实验。细胞培养后24、48和72h,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作用于细胞后48h,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IL-1β组相比,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组药物作用于细胞后48h细胞中IκB—α降至最低,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值均明显高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细胞染色结果显示,IL-1β组RPE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NF—κB p65呈强阳性表达,对照组表达较弱,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强度较IL-1β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的细胞质中IκB-α表达强度明显减弱,而COX-2表达明显增强;与IL-1β组比较,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表达明显增强,而COX-2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姜黄素可抑制IL-1β引起的兔RPE细胞的移行,IL-1β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刺激细胞中COX-2的表达,姜黄素可通过阻断这一途径而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药理学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学 细胞移行/药物作用 白细胞介素-1β/拮抗剂 和抑制剂细胞因子/代谢 炎症/病因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 被引量:12
5
作者 侯晓东 刘洪柏 刘克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5期2397-2402,共6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13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分解代谢,抑制软骨细胞的合成修复能力,引起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在骨关节炎的发生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13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分解代谢,抑制软骨细胞的合成修复能力,引起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在骨关节炎的发生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对照组,每组10只。治疗组和模型组均采用改良伸直位固定6周,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治疗组造模后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1次,能流密度0.1 mJ/mm2,冲击次数1 000次。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各组兔于治疗后4周处死,取膝关节液和关节软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各组膝关节病理学形态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和模型组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0.05)。治疗组和模型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较模型组下降(P<0.05)。治疗组和模型组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较模型组下降(P<0.05)。结果可见体外冲击波能下调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促进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合成,从而对膝骨关节炎起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体外冲击波 骨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子13
下载PDF
应用大鼠血清建立体外软骨细胞退变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小军 张浩 +1 位作者 詹红生 丁道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8-314,共7页
目的:应用大鼠血清建立大鼠体外软骨细胞退变模型。方法:取出生24 h SD大鼠关节处软骨,Ⅱ型胶原酶多次消化后获得原代软骨细胞,取原代细胞进行实验。软骨细胞分别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对照组)、含50 ng/mL 白细胞介素( IL ... 目的:应用大鼠血清建立大鼠体外软骨细胞退变模型。方法:取出生24 h SD大鼠关节处软骨,Ⅱ型胶原酶多次消化后获得原代软骨细胞,取原代细胞进行实验。软骨细胞分别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对照组)、含50 ng/mL 白细胞介素( IL )-1β+10%胎牛血清的 DMEM ( IL-1β组)、含2.5%大鼠血清的DMEM(2.5%血清组)及含5.0%大鼠血清的DMEM(5.0%血清组)中培养。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和Ⅱ型胶原及MMP-13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退变相关基因ADAMTS5、MMP-9、Aggrecan和SOX-9的表达。结果:两血清组和IL-1β组的软骨形态均由原来的多角形变成长梭形,且两血清组和IL-1β组均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下调转录因子SOX-9和上调基质降解酶MMP-13、MMP-9、ADAMTS5的表达。结论:大鼠血清具有促进软骨退变的作用,可用于建立体外软骨退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软骨细胞 大鼠 WISTAR 血清 细胞增殖 软骨疾病 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海涛 陈福宇 +4 位作者 王维山 孟德峰 彭江 卢世璧 史晨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906-3911,共6页
背景:国内外已有部分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在原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与白细胞介素1β基因中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现况调... 背景:国内外已有部分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白细胞介素1β在原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与白细胞介素1β基因中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现况调查的基本方法,对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中老年人群骨关节炎的患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放射线改变的证据筛选出患有骨关节炎的患者(骨关节炎组)及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受试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509C/T位点、-1348C/T位点以及白细胞介素1β-511C/T位点的基因型,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白细胞介素1β的基因多态性与骨关节炎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在对照组及骨关节炎组转化生长因子β1-509C/T、-1348C/T位点以及白细胞介素1β-511C/T位点均检测出T、C2种等位基因,其有3种组合基因型:TT型、CT型、CC型;(2)在维吾尔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509C/T位点及白细胞介素1β-511C/T位点骨关节炎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汉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1348C/T位点的骨关节炎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说明,转化生长因子β1-509C/T位点及白细胞介素1β-511C/T位点的TT基因型是维吾尔族关节炎易感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1348C/T位点的TT基因型是汉族关节炎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中老年 生活质量 原发性骨关节炎 易患基因 早诊断在治疗 骨组织工程 骨关节炎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1Β 基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何晓娟 林平冬 +8 位作者 马玉环 翁霞萍 郑文伟 李西海 林洁 付长龙 邵翔 叶蕻芝 刘献祥 《中医正骨》 2017年第8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独活寄生汤组,独活寄生汤组以9.3 g·kg^(-1)剂量的独活寄生汤灌胃,正...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独活寄生汤组,独活寄生汤组以9.3 g·kg^(-1)剂量的独活寄生汤灌胃,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灌胃2次,连续1周;末次灌胃后,经腹主动脉取血,分别制备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低温保存备用。截取6只4周龄SD大鼠膝关节软骨,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并培养软骨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并用Ⅱ型胶原酶免疫组化鉴定。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软骨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培养24 h、36 h、48 h、72 h后的软骨细胞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浓度IL-1β干预后软骨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3含量。将培养好的第2代软骨细胞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模型组、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组,其中空白血清组以含10%空白血清的培养基(dulbecco 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培养;模型组加入浓度为15 ng·m L^(-1)的IL-1β干预24 h后,采用含10%空白血清的DMEM培养;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组加入浓度为15 ng·m L^(-1)的IL-1β干预24 h后,采用含10%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的DMEM培养;3组均连续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细胞中G蛋白偶联信号传导系统关键调控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软骨细胞形态及免疫组化鉴定结果。第2代软骨细胞胞浆丰富,细胞周围可见具有折光性的细胞外基质,细胞长势呈"铺路石"状,胞浆呈棕黄色阳性染色。(2)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培养不同时间后的软骨细胞活性。含药血清培养24 h、36 h、48 h、72 h后的软骨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0.01,1.03±0.02,1.07±0.01,1.02±0.02,F=8.300,P=0.008)。含药血清培养24 h时的软骨细胞活性低于培养48 h时的软骨细胞活性(t=-4.648,P=0.002);与培养36 h、72 h时的软骨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9,P=0.160;t=-0.775,P=0.461)。(3)不同浓度IL-1β干预后的MMP-13含量。在含IL-1β浓度为0 ng·m L^(-1)、5 ng·m L^(-1)、10 ng·m L^(-1)、15 ng·m L^(-1)、20 ng·m L^(-1)、25 ng·m L^(-1)的DMEM中培养24 h后软骨细胞MMP-1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7±0.01)ng·m L^(-1),(0.08±0.01)ng·m L^(-1),(0.09±0.01)ng·m L^(-1),(0.10±0.01)ng·m L^(-1),(0.08±0.01)ng·m L^(-1),(0.06±0.01)ng·m L^(-1),F=6.823,P=0.001]。未经IL-1β干预时的软骨细胞MMP-13含量与浓度为5 ng·m L^(-1)、20 ng·m L^(-1)、25 ng·m L^(-1)的IL-1β干预后软骨细胞MMP-13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SD-t=-2.049,P=0.055;LSD-t=-2.083,P=0.052;LSD-t=0.496,P=0.626);浓度为10 ng·m L^(-1)、15 ng·m L^(-1)的IL-1β干预后软骨细胞MMP-13含量高于未经IL-1β干预时的软骨细胞MMP-13含量(LSD-t=-3.412,P=0.003;LSD-t=-4.216,P=0.001);浓度为10 ng·m L^(-1)的IL-1β干预后软骨细胞MMP-13含量与浓度为15 ng·m L^(-1)的IL-1β干预后软骨细胞MMP-13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D-t=-0.804,P=0.432)。(4)软骨细胞中G蛋白偶联信号传导系统关键调控因子的蛋白表达。空白血清组、模型组和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组的Gαs、Gαq、Gαo和Gαi蛋白表达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81±0.09)k Da,(0.31±0.07)k Da,(0.78±0.13)k Da,F=23.669,P=0.001;(0.22±0.04)k Da,(0.14±0.02)k Da,(0.20±0.02)k Da,F=6.500,P=0.031;(0.25±0.02)k Da,(0.12±0.01)k Da,(0.18±0.03)k Da,F=27.214,P=0.001;(0.21±0.02)k Da,(0.26±0.02)k Da,(0.19±0.03)k Da,F=6.882,P=0.028];空白血清组Gαs、Gαq、Gαo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LSD-t=6.134,P=0.001;LSD-t=7.370,P=0.000;LSD-t=3.465,P=0.013),Gαi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LSD-t=2.572,P=0.042);模型组Gαs、Gαq、Gαo蛋白表达量低于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组(LSD-t=5.766,P=0.001;LSD-t=3.401,P=0.014;LSD-t=2.599,P=0.041),Gαi蛋白表达量高于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组(LSD-t=3.609,P=0.011)。结论: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G蛋白偶联信号传导系统的调控有关,但其具体作用靶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独活寄生汤 软骨退变 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 白细胞介素1Β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炎症反应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门诊干眼患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干眼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海辉 王彦荣 +1 位作者 刘洋 顾莉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1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门诊干眼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干眼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8例干眼患者(A组)和同期在眼科门诊单纯配镜的96例非干眼者(B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眼表疾... 目的探讨门诊干眼患者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干眼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8例干眼患者(A组)和同期在眼科门诊单纯配镜的96例非干眼者(B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泪液分泌试验I(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液和眼泪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分析数据。结果A组血液和眼泪中IL-6、IL-1β和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5)。血液和眼泪中的IL-6、IL-1β和TNF-α均分别与OSDI、BUT、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结果显著相关(rIL-6血=0.91、-0.94、-0.93、0.61,TIL_6口月=0.86、-0.81、-0.77、0.58;rIL-1 血=0.56、-0.48、-0.71、0.62,rIL-1B眼泪=0.55、-0.43、-0.69、0.53;rnF。4=0.53、-0.49、-0.45、0.51,r伽。眼泪=0.51、-0.47、-0.44、0.5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0.313,95%CI=0.118~0.831,P-0.020)、沙眼(OR=0.197,95%CI=0.066~0.587,P=0.004)、视频终端综合征(OR=0.072,95%CI=0.007~0.774,肚0.030)和服用抗组胺药物(OR=O.142,95%CI=0.025~0.796,P=0.027)是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和眼泪中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与干眼的病情关系密切。延安地区干眼危险因素众多,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眼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清肠栓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凋亡及血清IL-1β与IL-13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涛 谢建群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及复方清肠栓治疗组。用TNBS100mg/kg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第3d开始,除正常组外,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清肠栓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及复方清肠栓治疗组。用TNBS100mg/kg灌肠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第3d开始,除正常组外,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柳氮磺胺吡啶、清肠栓灌肠处理,7d后处死动物,分别检测大鼠肠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凋亡和血清IL-1β、IL-13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淋巴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IL-13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β、IL-13含量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肠栓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细胞凋亡,降低血清IL-1β含量,上调血清IL-13含量,从而达到缓解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肠栓 溃疡性结肠炎 淋巴细胞 白介素-1Β 白介素-13 大鼠
下载PDF
关节腔注射褪黑素对大鼠骨性关节炎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宁 刘金钊 +3 位作者 戚超 田少奇 高鹏 孙康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关节腔注射褪黑素治疗后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探讨褪黑素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骨性关节炎... 目的通过观察关节腔注射褪黑素治疗后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探讨褪黑素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骨性关节炎组,C组为骨性关节炎+去松果体模型组,D组在C组基础上给予关节腔注射褪黑素治疗(大鼠成功建模1周后,每周4次给予左膝关节腔注射浓度为20g/L褪黑素溶液0.2mL,共4周)。最后1次注射褪黑素后,采集A、B、C组大鼠心尖处血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褪黑素水平。然后处死全部大鼠,取左膝股骨髁软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A组软骨表面光滑有弹性,边缘规整,软骨细胞排列整齐;B组软骨表面粗糙无光泽,存在软骨软化及软骨下骨外露现象,软骨细胞排列及结构紊乱;C组较B组严重;D组软骨软化及软骨剥脱现象较B、C组减轻,软骨下骨外露减少,软骨细胞排列及结构较为整齐。D组大鼠关节软骨中IL-1β的表达显著低于C组和B组,bFGF的表达显著高于C组和B组(F=225.73、285.25,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褪黑素能够延缓大鼠骨性关节炎的进一步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软骨生长因子bFGF及下调炎性因子IL-1β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骨关节炎 软骨 关节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白细胞介素1Β 大鼠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模型中锌指蛋白A20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青青 吴昌维 +5 位作者 艾罗燕 江小柯 苏大芝 王晓晗 林卿 范竹萍 《胃肠病学》 2013年第2期95-99,共5页
背景:肝内脂肪酸蓄积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基础,炎症是促其发展的关键。锌指蛋白A20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功能,但其对NAFLD作用的研究未见。姜黄素具有明确的抗炎作用。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s)诱导的肝... 背景:肝内脂肪酸蓄积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基础,炎症是促其发展的关键。锌指蛋白A20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功能,但其对NAFLD作用的研究未见。姜黄素具有明确的抗炎作用。目的:探讨游离脂肪酸(FFAs)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模型中A20的表达及其对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混合FFAs(油酸:软脂酸=2:1)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模型,MTS法测定细胞活力,行油红O染色鉴定,筛选出最佳造模浓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20表达。以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20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结果:成功建立HepG2肝细胞脂肪变模型,选择0.25 mmol/L FFAs作为最佳造模浓度。随着FFAs浓度增高,A20表达在6 h呈增加趋势,而12 h、24 h时A20表达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0.5 mmol/L是分界点。与0.25 mmol/L FFAs组相比,20μmol/L姜黄素干预可显著抑制A20表达,细胞上清中TNF-α、IL-1β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锌指蛋白A20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来抑制炎症的发生,从而发挥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为防治NAFLD提供了可能的有效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锌指蛋白A20 姜黄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吲哚美辛对β淀粉样蛋白1-42诱发BV-2细胞产生炎性介质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聂永慧 贾建军 +5 位作者 王鲁宁 叶玲 王炜 刘建伟 韩志涛 房征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7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刺激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一氧化氮(NO)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高度纯化的BV-2小胶质细胞作为体外小胶质细胞模型,应用不同浓度吲哚美辛(10-9,10-8,10-7,10-6,10-5...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刺激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介质一氧化氮(NO)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高度纯化的BV-2小胶质细胞作为体外小胶质细胞模型,应用不同浓度吲哚美辛(10-9,10-8,10-7,10-6,10-5mol/L)与20μmol/LAβ1-42单独或同时培养12h,测定细胞上清NO及IL-1β含量;RT-PCR法测定BV-2细胞iNOSmRNA及IL-1βmRNA的表达。结果吲哚美辛单独作用对BV-2细胞产生NO、IL-1β及iNOSmRNA、IL-1βmRNA表达无明显作用。Aβ1-42可以刺激BV-2细胞产生NO及IL-1β,并增加iNOSmRNA及IL-1βmRNA表达,这种作用均可被吲哚美辛所抑制,在吲哚美辛浓度为10-7~10-5mol/L时抑制作用较为明显。结论在体外吲哚美辛可以降低Aβ1-42介导的BV-2细胞iNOSmRNA及IL-1βmRNA表达,从而减少NO及IL-1β的产生,上述抑制作用可能参与了吲哚美辛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神经元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淀粉样Β蛋白 炎症 小神经胶质细胞 一氧化氮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晓敏 杨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09-301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和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与TNF-α和IL-1β的相关性。方法: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4例肺叶切除术患者(COPD组和对照组各12例)肺组织中HMGB1的mRNA和蛋白表达。ELIS...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和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与TNF-α和IL-1β的相关性。方法: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4例肺叶切除术患者(COPD组和对照组各12例)肺组织中HMGB1的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同期COPD患者AECOPD组78例,COPD稳定期组40例及健康者40例血清中HMGB1、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COPD组肺组织中HMGB1平均光密度值和mRNA相对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ECOPD组和COPD稳定期组血清中HMGB1、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ECOPD组血清中HMGB1与TNF-α和IL-1β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HMGB1在COPD患者肺组织和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可能参与COPD的炎症反应过程。HMGB1血清水平测定有助于反映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Β
下载PDF
IL-1β诱导大鼠肝细胞NO产生增多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军 王新颖 汤文浩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在促炎细胞因子IL-1β刺激下一氧化氮(NO)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和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后,分别用生理盐水、脂多糖(LPS)(10 mg.L-1)、IL-1β(1 nmo.lL...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肝细胞在促炎细胞因子IL-1β刺激下一氧化氮(NO)的产生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和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后,分别用生理盐水、脂多糖(LPS)(10 mg.L-1)、IL-1β(1 nmo.lL-1)及LPS(10 mg.L-1)联合IL-1β(1 nmo.lL-1)刺激肝细胞,并分别在刺激后6、12、24、48 h留取细胞和上清液,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上清液NO的含量,采用荧光探针JC-1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IL-1β刺激后肝细胞产生NO增加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两者均呈时间依赖性,并在24 h达峰值;LPS对肝细胞NO的合成没有直接诱导作用,与IL-1β联合刺激也没有协同作用。结论:IL-1β诱导肝细胞过度产生NO从而抑制线粒体呼吸功能可能是炎症应激下肝损伤的潜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线粒体 白细胞介素1Β 一氧化氮 膜电位 大鼠
下载PDF
Paeonol attenuates inflammation-mediated neurotoxicity and microglial activation 被引量:6
16
作者 Kyong Nyon Nam Byung-Cheol Woo +6 位作者 Sang-Kwan Moon Seong-Uk Park Joo-young Park Jae-Woong Hwang Hyung-Sup Bae Chang-Nam Ko Eunjoo Hwang Le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8期1637-1643,共7页
Chronic activation of microglial cells endangers neuronal survival through the release of various proinflammatory and neurotoxic factors. The root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has been considered useful for the treatmen... Chronic activation of microglial cells endangers neuronal survival through the release of various proinflammatory and neurotoxic factors. The root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has been considered use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orders in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Paeonol, found in the root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has a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s, including anti-oxidative, anti-inflammatory and neuroprotective activiti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of paeonol in the repression of inflammation-induced neurotoxicity and microglial cell activation. Organotypic hippocampal slice cultures and primary microglial cells from rat brain were stimulated with bacterial lipopolysaccharide. Paeonol pretreatment was performed for 30 minutes prior to lipopolysaccharide addition. Cell viability and nitrite (the production of nitric oxide),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interleukin-lbeta products were measured after lipopolysaccharide treatment. In organotypic hippocampal slice cultures, paeonol blocked lipopolysaccharide-related hippocampal cell death and inhibited the release of nitrite and interleukin-lbeta. Paeonol was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nitric oxide release from primary microglial cells. It also reduced the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releas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intefleukin-1β from microglial cells. Paeonol possesses neuroprotective activity in a model of inflammation-induced neurotoxicity and reduces the release of neurotoxic and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in activated microglia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rain inflammation interleukin-lbeta MICROGLIA NEUROTOXICITY NEUROPROTECTION nitric oxide organotypic hippocampal slice culture Paeonia lactifloraPall PAEONOL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511C/T、IL-10-819C/T、-592C/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鼻及鼻窦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旎珺 倪培华 +2 位作者 蔡昌枰 王士礼 张美丽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2年第12期653-65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基因、IL-10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与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23例CRS患者(CRS组)和239例健康对照者(...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基因、IL-10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与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23例CRS患者(CRS组)和239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两组的IL-1β基因-511位点多态性和错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10基因-819位点、-592位点多态性。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型对发病危险度的影响。结果 IL-1β基因-511位点在两组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6.943,P=0.031;χ2=5.167,P=0.023)。-511TT基因型对CRS具有独立的影响(P=0.011,OR=1.693)。IL-10基因-819位点在两组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35,P=0.209;χ2=1.641,P=0.200)。-592位点在两组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35,P=0.209;χ2=1.641,P=0.200)。IL-10基因-819和-592位点之间存在完全连锁不平衡(D’=1.0)。结论 IL-1β基因-511TT基因型可能是CR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IL-10基因-819和-592位点与CRS的发病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0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基因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对实验性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显飞 戴俊臣 +4 位作者 陈颖萍 黄旻 陈村龙 王霞 陈烨 《胃肠病学》 2010年第2期90-94,共5页
背景:肝素具有抗凝和抗炎的双重作用,但其抗炎机制仍不明确。目的:通过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结肠黏膜Syndecan-1(Sdc—1)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 背景:肝素具有抗凝和抗炎的双重作用,但其抗炎机制仍不明确。目的:通过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结肠黏膜Syndecan-1(Sdc—1)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白细胞介素(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低分子量肝素抗炎的分子机制。方法:54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饮用3%DSS溶液5d后改饮用蒸馏水2周,建立急性结肠炎慢性化模型,治疗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实验第5、12、19d分别处死6只小鼠。行组织学评分,以RT—PCR法检测结肠黏膜Sdc-1、IL—1β mRNA表达,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Sdc-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各时间点组织学评分、IL—1β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Sdc—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后,上述各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在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慢性化过程中,低分子量肝素可能通过下调炎症介质IL-1β表达而起抗炎作用,并可能通过替代从细胞表面丢失的Sdc-1而加速修复过程,促进结肠炎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结肠炎 多配体蛋白聚糖1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经颈动脉联合体表降温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大鼠血清ICAM-1和IL-1β表达及神经功能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红 王明山 高美华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颈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联合体表降温对全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6只,按照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分为脑缺血15min再灌注组(IR组)、脑缺血15min再灌注后全身亚... 目的探讨经颈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联合体表降温对全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6只,按照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分为脑缺血15min再灌注组(IR组)、脑缺血15min再灌注后全身亚低温组(H组)、脑缺血15min后经颈动脉联合体表降温组(CH组)、假手术组(S组)共4组,每组24只。分别于再灌注6、12、24、48h时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并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结果 CH组达亚低温时间较H组明显缩短(t′=-23.86,P<0.05)。与S组比较,IR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低(F=78.59~191.90,q=11.61~31.80,P<0.01),H组和CH组较IR组评分高(q=4.32~1 1.61,P<0.01),CH组较H组各个时间点评分高(q=3.42~4.31,P<0.05)。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各个时间点ICAM-1、IL-1β浓度明显升高(F=8.11~24.77,q=5.01~11.83,P<0.01);H组和CH组各个时间点ICAM-1、IL-1β浓度较IR组低(q=2.69~4.83,P<0.05);而CH组各个时间点与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亚低温干预能明显减轻炎症反应,而经颈动脉联合体表降温方法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人工 脑缺血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注射IL-1β后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CRH/AVP基因转录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雅秋 姜雷 王秋月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9年第4期276-281,共6页
目的探讨IL-1β对下丘脑室旁核(PVN)内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和血管加压素(AVP)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麻醉下于Wistar大鼠右心房内留置导管,48h后将清醒大鼠分为5组,分别于右心房内注射IL-1β(1.4μg/kg)或生理盐水(300μl)后于15... 目的探讨IL-1β对下丘脑室旁核(PVN)内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和血管加压素(AVP)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麻醉下于Wistar大鼠右心房内留置导管,48h后将清醒大鼠分为5组,分别于右心房内注射IL-1β(1.4μg/kg)或生理盐水(300μl)后于15、120min后断头,以及无任何处置的空白对照组。取各组大鼠躯干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AVP的浓度。利用[35S]UTP、[35S]CTP双标记R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PVN内CRH hnRNA、CRH mRNA和AVP hnRNA、AVP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浆ACTH和AVP浓度均在注射IL-1β15min后显著增加(P<0.01),在120min后恢复正常。CRH hnRNA表达水平在注射IL-1β15min后显著增加(P<0.01),120min后恢复正常;CRH mRNA表达水平在注射IL-1β120min后显著增加(P<0.01)。小细胞内AVP hnRNA表达水平在注射IL-1β15min后显著增加(P<0.01),且持续增加至120min后,而大细胞内AVP hnRNA表达水平在注射IL-1β120min后显著增加(P<0.01);小细胞内AVP mRNA表达水平在注射IL-1β120min后显著增加(P<0.01),而大细胞内AVP mRNA表达水平在注射IL-1β15和120min后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共存于小细胞内的CRH、AVP基因转录的调控机制不同,而共存于大、小细胞内的AVP基因转录的调控机制也完全不同,表明不同细胞内同一基因转录的动态变化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转录 遗传 促肾上腺 皮质素释放激素 精氨酸加压素 下丘脑室旁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