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AS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小丽 张元智 +2 位作者 刘亚欧 刘刚 朱小军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双平面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的24例骶骨纵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RAS组与常规组(n=12),其中常规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ERAS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ERAS精细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结果和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螺钉置入位置进行影像学检查(X线、CT扫描),均达到满意程度;Matta影像评分两组相近(P>0.05)。ERAS组术后2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后3 d Braden压疮评分和末次随访Majeed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器人辅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围手术期管理中运用ERAS理念,疼痛缓解更加有效、压疮风险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更有利于骶骨骨折患者术后骨盆功能恢复,可在脊柱外科机器人手术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加速康复 骶骨 骨折 骶髂关节 机器人手术 骨折固定术 骨螺丝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结核疗效分析
2
作者 伊力亚尔·巴吐尔 古甫丁 +3 位作者 唐伟 马良 米尔扎提·艾莎 地里下提·阿不力孜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90-495,共6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骶髂关节钢板内固定在骶髂关节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30例骶髂关节结核患者。根据Kim分型,Ⅲ型9例,Ⅳ型21例。根...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骶髂关节钢板内固定在骶髂关节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30例骶髂关节结核患者。根据Kim分型,Ⅲ型9例,Ⅳ型2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其中对照组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18~73岁,平均(54.57±16.93)岁;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研究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25~72岁,平均(48.38±14.59)岁;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统计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术前、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jeed评分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随访(14.24±1.72)个月,30例骶髂关节结核患者均治愈。两组手术时间、植骨融合时间、部分承重下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Majeed评分等指标较术前均得到改善(P<0.05);术后1周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Majee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骶髂钢板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早期稳定骨盆、缩短植骨融合时间以及更好的提高骨盆功能等作用,是治疗骶髂关节结核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结核 植骨融合 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微创内固定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崔西湖 陈铁铁 +2 位作者 张晓勇 魏平吉 韦文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微创内固定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2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微创内固定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92例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及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螺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损伤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骨折移位距离明显缩短(P<0.05),Majeed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微创内固定术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损伤 成像 三维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骨盆骨折骶髂关节分离前路钢板固定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奉琪 潘进社 +3 位作者 张英泽 彭阿钦 李亚洲 王慧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 :为骨盆骨折骶髂关节分离行前路钢板固定时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 0具尸体骨盆解剖观测骶骨翼大小及骶丛的位置。结果 :骶丛距骶骨翼边缘距离 (左右平均距离 )分别为 :上缘 :L4(19.1±1.5 )mm ,L5(2 4.5± 1.4)mm ,中点 ... 目的 :为骨盆骨折骶髂关节分离行前路钢板固定时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 0具尸体骨盆解剖观测骶骨翼大小及骶丛的位置。结果 :骶丛距骶骨翼边缘距离 (左右平均距离 )分别为 :上缘 :L4(19.1±1.5 )mm ,L5(2 4.5± 1.4)mm ,中点 :L4(17.2± 1.8)mm ,L5(2 0 .1± 1.4)mm ,下缘 :L4(13 .9± 2 .9)mm ,L5(15 .2± 1.6)mm。L4神经位于骶丛外缘。结论 :骶髂关节分离前路钢板固定时L4神经根易受损伤 ,安全放置钢板的位置是骶骨翼中上部 ,距骶骨翼边缘 2 0mm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 内固定 骶丛
下载PDF
经S_2椎弓根骶髂关节螺钉固定CT和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洪华兴 潘志军 +1 位作者 陈欣 徐刚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9期527-530,共4页
目的 :为经S2 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个骨盆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 ,测量经S2 椎弓根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进针点、进针方向、钉道直径、进针点至S2 椎体中心和椎弓根中心距离、S2 椎弓根横断面形状。结果 ... 目的 :为经S2 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个骨盆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 ,测量经S2 椎弓根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进针点、进针方向、钉道直径、进针点至S2 椎体中心和椎弓根中心距离、S2 椎弓根横断面形状。结果 :螺钉进针点在髂后下棘前方 2 8 7mm (15 0~34 5mm) ,坐骨切迹上方 15 3mm(10 0~ 2 2 0mm) ;进针方向垂直于正中矢状面且与髂骨翼外侧面夹角为 6 2 4°(5 5°~ 72°) ;钉道直径为 11 5mm (8 5~ 14 0mm) ;进针点至S2 椎体中心距离 6 4 7mm(5 5 3~ 77 6mm) ;进针点至S2 椎弓根中心距离为 5 3 1mm(45 3~ 6 4 8mm) ;S2 椎弓根横截面呈三角形。结论 :经S2 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进针点应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30mm ,坐骨切迹上方15mm ;进针方向垂直于正中矢状面且与髂骨翼外侧面夹角为 6 0°;S2 椎弓根钉道直径较小 ,经S2 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应选择直径较小的短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螺钉固定 骶髂关节 进针点 钉道 进针方向 解剖学研究 水平 目的 依据
下载PDF
标准骶骨侧位像上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对置入骶髂螺钉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蔡鸿敏 成传德 +6 位作者 吴学建 王武超 汤金城 段卫峰 张川 李洪伟 李无阴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了解骶神经根管于S1、S2骶段内的方位、走行,探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对置入骶髂螺钉的作用。方法:将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平扫数据导入到Mimics 10.0,并应用其分别将骶骨、双侧无名骨、骶管及骶神经根管制作成3D图... 目的:了解骶神经根管于S1、S2骶段内的方位、走行,探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对置入骶髂螺钉的作用。方法:将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平扫数据导入到Mimics 10.0,并应用其分别将骶骨、双侧无名骨、骶管及骶神经根管制作成3D图像并旋转至标准骶骨侧位及骨盆出入口位后观察骶神经根管的方位、走行。辨识标准骶骨侧位及骨盆出入口位X线片上骶神经根管并观察其特点。结果:在S1、S2骶段内骶神经根管始于同节段椎管的头端前缘的两侧,止于同节段骶前孔,其走行由头端、后方、内侧至尾端、前方、外侧;在X线片上其密度低,尤其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常仅其前缘线显像且多有中断现象而需要仔细辨识。结论: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辨识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并以之作为骶髂螺钉安全通道的尾后界,则可以避免内置物进入神经根管及骶管,从而提高置钉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 骨折固定术 X线
下载PDF
S_2骶髂螺钉的置入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蔡鸿敏 刘又文 +5 位作者 李红军 吴学建 唐洪涛 张颖 贾宇东 李无阴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0期910-914,共5页
目的 :介绍S2骶髂螺钉的置入技术。方法:通过术前骨盆CT或标准骶骨侧位X线片测量确定S2节段有足够的置钉空间。全麻后患者仰卧或俯卧,常规消毒铺巾。首先在标准骶骨侧位透视像监视下将导针尖确定在S2神经根管前缘线、椎体前缘线及S1... 目的 :介绍S2骶髂螺钉的置入技术。方法:通过术前骨盆CT或标准骶骨侧位X线片测量确定S2节段有足够的置钉空间。全麻后患者仰卧或俯卧,常规消毒铺巾。首先在标准骶骨侧位透视像监视下将导针尖确定在S2神经根管前缘线、椎体前缘线及S1骶前孔下缘三者所围成的区域内并打入髂骨外板1~2 mm,然后在骨盆出口位透视像监视下引导导针沿S1骶前孔下缘及S2骶前孔上缘之间的区域行进,在骨盆入口位透视像监视下确认导针位于S2椎体及侧块前缘的后方,将导针打至合适长度,再次透视标准骶骨侧位像确认导针尖位于椎体前缘线后方及S2骶神经根管前缘线的前方。之后沿导针测量长度,钻孔、攻丝后拧入骶髂螺钉。结果:应用此技术于不稳定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27例,置入30枚S2骶髂螺钉。经术后骨盆出入口位X线及CT检查确认所有螺钉均位于S2椎体及侧块骨质内,置钉均准确。结论:S2骶髂螺钉置入技术安全且可复制,可用于指导S2骶髂螺钉的置入以增加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后环固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骶髂关节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损伤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明 李开凡 +3 位作者 徐荣明 校佰平 毛伟民 裘邯军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9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钛合金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骶髂关节损伤患者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平均35岁.ISS评分平均19分.按Tile分类:B1型6例,B2型16例,B3型4例;C1型4例,C2型3例,C3型3例...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钛合金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骶髂关节损伤患者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平均35岁.ISS评分平均19分.按Tile分类:B1型6例,B2型16例,B3型4例;C1型4例,C2型3例,C3型3例.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5 d.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钛合金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硬膜外麻醉下共置入48枚空心钛合金拉力螺钉.结果: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42 min;术中失血10~35ml,平均18ml.1例因肺功能障碍延迟手术,1例行开颅术,死于多脏器衰竭.术后随访3~27个月,平均17.9个月.依据骨盆创伤治疗标准,影像学评价优29例,良6例,差1例;临床评价优23例,良13例.并发症包括轻度下腰痛1例、骶尾部痛1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空心钛合金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置钉精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折固定术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应用及CT与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洪华兴 潘志军 +1 位作者 黄宗坚 郑强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 :采用CT扫描测量髂骨翼后外侧面至第 1骶椎 (S1)的距离和S1椎弓根宽 ,为临床上经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后骨盆环不稳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 2 2例中国成人的骨盆标本共 4 4侧骶髂关节进行CT和解剖学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 ,髂骨翼后... 目的 :采用CT扫描测量髂骨翼后外侧面至第 1骶椎 (S1)的距离和S1椎弓根宽 ,为临床上经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后骨盆环不稳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 2 2例中国成人的骨盆标本共 4 4侧骶髂关节进行CT和解剖学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 ,髂骨翼后外侧面的进针点至S1椎弓根中心距离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 ,并对解剖测量值和CT测量值进行比较。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对 11例垂直不稳定后骨盆环骨折进行骶髂螺钉固定。结果 :髂骨翼后外侧面的进针点至椎弓根中心距离解剖和CT测量值分别为 4 9 5± 4 0mm和 4 9 2± 3 9mm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解剖和CT测量值分别为 86 9± 4 6mm和 86 4± 4 4mm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S1椎弓根宽解剖和CT测量值分别为 2 7 7± 2 0mm和 2 0 7± 2 5mm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临床 11例共 13枚骶髂螺钉均准确置入 ,无骨皮质穿破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CT扫描可准确地推算骶髂螺钉长度 ,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螺钉固定 CT 解剖学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X线
下载PDF
正中矢状面上S_2和S_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鸿敏 高书图 +6 位作者 成传德 吴学建 王武超 汤金城 常守亚 段卫峰 张川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8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方法:筛选出58例患者的骨盆轴向CT扫描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0.7岁.于每一例骨盆CT的正中矢状面上分别测量S2、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 目的:探讨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方法:筛选出58例患者的骨盆轴向CT扫描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0.7岁.于每一例骨盆CT的正中矢状面上分别测量S2、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来模拟由骨盆正位进行骨盆入口位投照时所需要的最佳X线调整角度.以S2与水平面间夹角为基数并减去S1与水平面间夹角来计算两者间的差值,进而评判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可信区间设为95%,差异的显著性设为P<0.05.结果:S2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平均(30.5±6.5)°,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平均(25.7±5.9)°,两组角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01).S2、S1椎体前缘夹角为零度者10例;负角14例,平均-(8.9±8.1)°;正角34例,平均(11.8±6.4)°.结论: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使得S1入口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同于S2入口位,且对S1、S2入口位的成像及应用的可靠性均有影响.根据术前骨盆CT正中矢状面的测量结果透视出患者个体化的S1、S2入口位可准确地指导相应S1、S2骶髂螺钉的置入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骶髂关节 骶骨 脱位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一种新型骶髂关节内固定装置的三维仿真与对比验证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琦 谌琦 +4 位作者 廖胜辉 石仕元 费骏 魏威 汪翼凡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5-111,共7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一种新型的棒-板内固定装置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两种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CT扫描数据建立完整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去除模型一侧的骶髂关节韧带群...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一种新型的棒-板内固定装置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两种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CT扫描数据建立完整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去除模型一侧的骶髂关节韧带群模拟骨折脱位,然后使用棒-板内固定装置,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进行模拟固定。对各模型施加同样的载荷来确定每种固定的力学性能。结果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相比,棒-板内固定装置可使骶髂关节的最大位移分别下降40%和42%。与对照组相比,棒-板内固定装置可使主要承载区的最大应力明显下降。此外,使用棒-板内固定装置固定可使髋部软骨和皮质骨的最大应力显著低于骶髂关节螺钉和前路植入钢板固定。结论由于棒-板内固定装置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其可为骨盆骨折提供较稳定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板内固定装置 骶髂关节 内固定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型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黄俊锋 刘黎军 +4 位作者 韩云 王满宜 杨金星 张胜利 陈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背景: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GD-2000是国内自主研发的基于术中X线透视影像的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可用于辅助完成经皮股骨颈空心螺钉和骶髂螺钉置入的内固定术。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完成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及有效... 背景: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GD-2000是国内自主研发的基于术中X线透视影像的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可用于辅助完成经皮股骨颈空心螺钉和骶髂螺钉置入的内固定术。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完成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1例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定型损伤患者,均采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男16例,女5例;年龄27~52岁,平均(38.2±6.9)岁。按Tile分型,B1型7例,B2型6例,B3型5例,C1型3例。记录每枚螺钉的置入时间、X线透视时间、钻孔次数,术后CT检查评价螺钉置入位置,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进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21例患者共置入27枚螺钉,全部患者均一次钻孔完成螺钉置入,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8~56 min,平均(38.6±9.5)min;X线透视时间为12~21 s,平均(16.5±3.5)s。所有螺钉位置满意,无螺钉切出骨皮质、误入骶孔或骶管,未出现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术后6个月随访的Majeed评分,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应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定位准确、稳定性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放射性损害,是一种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盆 骨折固定术 机器人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琦 毕大卫 +6 位作者 石仕元 费骏 魏威 祖罡 汪翼凡 王以进 郑琦Tel:0571-56109704 E-mail:drzhq007@sohu.com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8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SABP)治疗骨盆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新鲜的冷冻尸体骨盆标本20具,造成骨盆骨折模型,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SABP内固定和骶骨螺钉结合Galveston技术内固定、骶... 目的:探讨采用新型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SABP)治疗骨盆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集新鲜的冷冻尸体骨盆标本20具,造成骨盆骨折模型,采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SABP内固定和骶骨螺钉结合Galveston技术内固定、骶骨棒固定、重建钢板固定、骶髂关节螺钉等5种固定作对照比较,分别测定它们的刚度和强度,用以评价骨盆的稳定性。结果:采用新型骶髂关节解剖型棒-板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骶髂关节骨折脱位,较骶骨螺钉结合Galveston技术内固定、骶髂关节螺钉、重建钢板固定、骶骨棒固定其骨盆的刚度分别高10%、11%、16%、21%,强度分别高12%、14%、21%、31%;应变分别小13%、14%、22%、25%,位移分别小10%、12%、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超过正常人骨盆标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SABP内固定装置治疗骨盆骨折,其强度、刚度最佳,优于其他内固定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新型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 脱位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焯鹏 匡光志 +3 位作者 冯华杰 劳维蔼 唐国瑜 谢国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方法和临床疗效,探讨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TileC型骨盆骨折病例,16例采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技术固定骨盆后环,10例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技术固定骨... 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方法和临床疗效,探讨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TileC型骨盆骨折病例,16例采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技术固定骨盆后环,10例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技术固定骨盆后环,所有病例同时固定骨盆前环,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6年,平均2年3个月,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生骶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X线片示骶髂关节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9例,良10例,优良率达73.1%。结论对于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TileC型骨盆骨折,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均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而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具有固定坚强、损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但操作技术要求高,并要注意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 关节损伤 内固定
下载PDF
经S1骶髂螺钉参数测定及经皮螺钉导向器可行性的数字模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卢超 宋迎春 +1 位作者 高波华 王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9-874,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第一骶椎(S1)骶髂螺钉定位方式,为导向器引导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纳入100例正常成人骨盆CT原始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利用Mimics软件中的相关功能寻找到以体表骨性标志定位的S1...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第一骶椎(S1)骶髂螺钉定位方式,为导向器引导经皮骶髂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纳入100例正常成人骨盆CT原始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利用Mimics软件中的相关功能寻找到以体表骨性标志定位的S1骶髂螺钉理想操作平面,继而逐步测量该平面上的置钉参数,包括进针点、进针角度γ及安全范围,最后利用数字模型检验新的置钉参数的准确性。结果(1)髂前后上棘骨性突出点(分别为A、B)与S1椎体棘突中点构成的平面可作为操作平面;(2) AB连线中后1/3交点可作为此平面上的有效进针点;(3)男性角γ范围:101.4°~117.2°,女性:109.5°~120.78°,左右无差异,性别间有差异;(4)按照新的参数置钉,80例半骨盆模型中置钉成功率统计:男性成功率:92.5%,女性成功率:90%。结论以A、B和S1椎体棘突中点定位操作平面,AB连线中后1/3交点为进针点,男性采取角γ=110°,女性采取γ=115°置钉满意,可作为新的螺钉定位方式及进一步研发经皮导向器设计的应用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拉力螺钉 内固定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骶髂关节螺钉治疗后骨盆骨折脱位 被引量:29
16
作者 钱齐荣 苟三怀 +1 位作者 贾连顺 欧阳跃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02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患者术前进行肠道准备 ,术中俯卧位。切开显露髂骨外骨面 ,钻入克氏针 ,以X线透视正侧位以确定克氏针的位置 ,将 6 5mm适当长度的中空松质骨拉力螺钉植入S1,2 椎体。术后行... 目的 探讨骶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患者术前进行肠道准备 ,术中俯卧位。切开显露髂骨外骨面 ,钻入克氏针 ,以X线透视正侧位以确定克氏针的位置 ,将 6 5mm适当长度的中空松质骨拉力螺钉植入S1,2 椎体。术后行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 6~ 14个月 ,7例患者术后无一例骨盆感染 ,无周围神经损伤。 1例骶髂关节复位不佳 ,移位 1 5cm。 1枚螺钉误入邻近椎体 ,幸未产生后遗症。结论 骶髂拉力螺钉固定后骨盆环的技术具有操作较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失血少、有利于患者康复等优点。骶髂螺钉并发症包括固定失败、置位不当、神经损伤、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脱位 骨钉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式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涛 程晓东 +3 位作者 崔蕴威 郑占乐 吕红芝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3种不同内固定器械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随机挑选1名健康成年男性,收集层厚1.0mm骨盆CT图像,经过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2、SolidWorks、Abaqus 6.11-1等软件处理,构建完整的...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比较3种不同内固定器械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随机挑选1名健康成年男性,收集层厚1.0mm骨盆CT图像,经过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2、SolidWorks、Abaqus 6.11-1等软件处理,构建完整的骨盆模型及骶髂关节脱位模型,分别使用2枚骶髂螺钉、可调式微创接骨板、张力带接骨板固定骨盆后环,对骶骨加载500N负荷,比较整个模型和内固定器械的整体位移值、应变值、应力分布以及脱位的缝隙分离值。结果上半身的重力经过骶骨翼、双侧骶髂关节、坐骨大切迹、髂骨弓状线到双侧髋臼。在500N垂直载荷下,固定后的模型的整体位移值依次是2枚骶髂螺钉1.377mm、可调式微创接骨板为2.517mm、张力带接骨板为5.132 mm,脱位缝隙的分离移位值依次是2枚骶髂螺钉0.887 mm、可调式微创接骨板为2.502mm、张力带接骨板为5.117mm。结论 2枚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的稳定性优于可调式微创接骨板的稳定性,更优于张力带接骨板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髋关节脱位的CT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运平 陈鸿奋 +2 位作者 王富明 贾谊 王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建立腰-骶-髂复合体的数字模型,应用数字骨科技术为临床上采用联合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0例正常骨盆CT平扫数据,用mimics10.0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在虚拟的髂骨... 目的探讨基于CT数据建立腰-骶-髂复合体的数字模型,应用数字骨科技术为临床上采用联合椎弓根钉-髂骨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0例正常骨盆CT平扫数据,用mimics10.0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并在虚拟的髂骨上模拟髂骨钉的置入,测量不同进钉方向时进钉角度及髂骨钉的解剖参数。结果进钉方向Ⅰ:髂骨内外板之间的距离(即容纳髂骨螺钉的最大直径)(6.00±0.84)mm,能置入螺钉的长度(59.97±7.99)mm,TSA(12.48±7.16)°,CSA(56.41±6.47)°,SSA(29.91±5.55)°。进钉方向Ⅱ:髂骨内外板之间的距离(即容纳髂骨螺钉的最大直径)(6.95±0.50)mm,能置入螺钉的长度(106.69±8.74)mm,TSA(43.93±6.09)°,CSA(39.25±6.11)°,SSA(19.24±3.78)°。结论数字骨科模型能更好的指导临床上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骶髋关节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 椎弓根 髂骨钉系统 骶髂关节 内固定 mimics10.0软件
下载PDF
骨盆骨折后环不稳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8
19
作者 冯华明 叶书熙 +5 位作者 杨成亮 熊然 王华 李涛 韩卫雨 樊仕才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后环不稳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44例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9例;年龄18~27岁,平均38.8岁。道路交通伤17例,高处坠落伤21例,...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后环不稳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44例骨盆骨折后环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5例,女性9例;年龄18~27岁,平均38.8岁。道路交通伤17例,高处坠落伤21例,砸伤6例;按Tile分型:C1.1型20例,C1.2型8例,C1.3型11例,C2型5例;合并前环不稳者先行前环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微创置入骶髂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35例,行后路经皮微创双侧髂骨钢板固定3例,行经腹直肌旁切口腹膜外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6例。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机选择伤后5~18d。术后X线及CT扫描重建显示骨折复位固定好,3例后路手术中有1例出现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44例均痊愈出院,无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骨盆后环不稳定骨折的复位固定是重建骨盆环稳定性的重要环节;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内固定稳定,是首选的手术方法;对术前牵引复位不满意者可选择后路或前路复位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微创 内固定 骶髂关节
下载PDF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烽 刘军 陆建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34-1036,I0001,共4页
目的比较骶髂关节行三种不同内固定后对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标本12具,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标本。正常完整的骨盆标本为对照组,骶髂关节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组(SP组),骶髂关节使用骶髂螺钉内固定(SS组),骶髂关节使... 目的比较骶髂关节行三种不同内固定后对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标本12具,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标本。正常完整的骨盆标本为对照组,骶髂关节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组(SP组),骶髂关节使用骶髂螺钉内固定(SS组),骶髂关节使用COLORADO 2TM内固定(COL组)。用实验应力的方法测试各组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1)COLORADO 2TM应变最小;(2)负载500 N,COLORADO 2TM位移最小;(3)强度测定:COL组与对照组相差14%(P>0.05),SS组和SP组与对照组相差分别为16%和21%(P<0.05);(4)轴向刚度和弯曲刚度比较:COL组高于SS组4%、5%和SP组8%、10%;(5)骨盆的极限力学性能测试:COL组的承载能力比SS组高17%,比SP组高23%。结论COLORADO 2TM、骶髂螺钉和重建钢板三种不同的内固定可以维持骨折脱位后骶髂关节的稳定,以COLORADO2TM固定最为坚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COLORADO 2^TM内固定 骶髂重建钢板内固定 骶髂螺钉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