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臂远端骨间膜损伤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
作者 吕云云 林小慧(综述) 李晓兰(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2期3912-3915,3920,共5页
前臂远端骨间膜(DIOM)参与维持前臂的横向及纵向稳定作用,其损伤多发生在前臂远端骨折后,可能引起前臂稳定性减低,甚至远尺桡关节不稳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目前诊断方式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B超)。该文将从DIO... 前臂远端骨间膜(DIOM)参与维持前臂的横向及纵向稳定作用,其损伤多发生在前臂远端骨折后,可能引起前臂稳定性减低,甚至远尺桡关节不稳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目前诊断方式多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B超)。该文将从DIOM的解剖学、损伤机制及表现、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远端骨间膜 远尺桡关节 早期诊断 研究现状 综述
下载PDF
Essex-Lopresti损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明亮 毛建水 +2 位作者 周崇斌 王济纬 叶志君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总结Essex-Lopresti损伤的治疗经验,对比修复前臂骨间膜对近远期前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4例Essex-Lopresti损伤患者,其中16例(A组)伴有尺骨干、桡骨干或尺桡骨干双骨折,先行尺骨或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同... 目的:总结Essex-Lopresti损伤的治疗经验,对比修复前臂骨间膜对近远期前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4例Essex-Lopresti损伤患者,其中16例(A组)伴有尺骨干、桡骨干或尺桡骨干双骨折,先行尺骨或桡骨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前臂骨间膜,然后再行桡骨小头复位固定和下尺桡关节固定或腕三角纤维复合体修复。8例(B组)不合并尺骨或桡骨骨折仅行桡骨小头复位固定和下尺桡关节固定或腕三角纤维复合体修复。分别于术后2周和2年按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表(即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表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2周时,腕关节功能评分A组可4例,差12例;B组可2例,差6例。肘关节评分A组良2例,可8例,差6例;B组良1例,可5例,差2例。术后2年时,A组腕关节功能评分良8例,可6例,差2例;B组良5例,可2例,差1例。肘关节评分A组良8例,可6例,差2例;B组良4例,可3例,差1例。两组术后2周和术后2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sex-Lopresti损伤的治疗关键在于恢复尺桡骨的长度和腕、肘关节的动态稳定性,是否修复前臂骨间膜对前臂近远期功能影响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EX-LOPRESTI损伤 前臂骨间膜 下尺桡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前臂骨间膜前面桡侧的动脉分布及其与穴位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丛兴忠 陈尔瑜 +3 位作者 党瑞山 邹开军 汪爱国 丁光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2-84,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穴位区的血管分布特点。方法 :用成人前臂骨间膜乳胶或墨汁动脉灌注的标本 ,观测心包经沿线2~ 9寸定标点处的动脉分布。结果 :分布于心包经沿线 2、3、4、5寸处动脉的出现率均大于 5 6.3 %。结论 :心包经沿线定标点处骨间膜... 目的 :探讨穴位区的血管分布特点。方法 :用成人前臂骨间膜乳胶或墨汁动脉灌注的标本 ,观测心包经沿线2~ 9寸定标点处的动脉分布。结果 :分布于心包经沿线 2、3、4、5寸处动脉的出现率均大于 5 6.3 %。结论 :心包经沿线定标点处骨间膜的动脉呈节段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骨间膜 动脉 穴位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前臂骨间膜建构及其功能 被引量:4
4
作者 沈彬 黄宇峰 +2 位作者 于彬 尹峰 谭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0-212,241,共4页
目的:观测正常成人尸体前臂骨间膜建构并探讨其功能。方法:9侧正常成人前臂尸体标本,保留完整骨间膜后,于前臂中立位对其所属腱性结构的止点、长度、宽度及走行角度进行测量。结果:前臂骨间膜由膜性和腱性部分构成。腱性部分含有... 目的:观测正常成人尸体前臂骨间膜建构并探讨其功能。方法:9侧正常成人前臂尸体标本,保留完整骨间膜后,于前臂中立位对其所属腱性结构的止点、长度、宽度及走行角度进行测量。结果:前臂骨间膜由膜性和腱性部分构成。腱性部分含有较多斜向走行的纤维条索,分为中央束、副束、斜索、远端斜束和背侧副斜索5个部分。前3者的纤维主要由桡骨近端指向尺骨远端(后2者相反)。各部分在解剖特性上存在差异。结论:前臂骨间膜腱性部分含有5个斜向走行的纤维条索。主要起到前臂轴向负荷的传递和重分布、维持前臂稳定、参与和限制前臂旋转及协调前臂肌群运动的作用。对其建构的认识可为其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并为相应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骨间膜 解剖学 轴向稳定
下载PDF
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治疗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敬杰 张明 +4 位作者 张秀芳 徐付国 朱伟伟 陈飞 陈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9-782,797,共5页
目的:研究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对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障碍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分别在旋转角度、骨间膜腱性部... 目的:研究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对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前臂骨折术后旋转功能障碍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分别在旋转角度、骨间膜腱性部分厚度和虚拟现实游戏得分三方面进行评估,治疗4周后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旋转角度、骨间膜厚度和长度及虚拟现实游戏得分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旋转角度、虚拟现实游戏得分方面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骨间膜腱性厚度和长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前臂旋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膜 前臂旋转 静态进展性牵张训练
下载PDF
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及其与穴位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丛兴忠 陈尔瑜 +4 位作者 党瑞山 邹开军 汪爱国 沈雪勇 丁光宏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0,83,i005,共4页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及其与心经穴位的关系。方法 :成人前臂动脉乳胶灌注及墨汁灌注的标本 ,解剖观测其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结果 :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来自骨间前动脉及其前终末支的节段性分支 ,在心经... 目的 :探讨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及其与心经穴位的关系。方法 :成人前臂动脉乳胶灌注及墨汁灌注的标本 ,解剖观测其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分布。结果 :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来自骨间前动脉及其前终末支的节段性分支 ,在心经沿线 2、3寸处的动脉支出现率均大于 5 9.3% ,2寸处动脉支管径粗、分支多、供血量大 ,且向下密集分布到与心经穴位相关的骨间膜远段。结论 :前臂骨间膜前面尺侧的动脉呈节段性分支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前臂骨 穴位 心经 经穴 节段性 供血量 分布 密集 分支
下载PDF
桡骨弓尺骨弓与前臂旋转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洪 瞿玉兴 郑祖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前臂桡骨弓、尺骨弓的恢复与前臂旋转的关系,以评价尺、桡骨交锁髓内钉术前预弯的必要性。方法对25例正常成人尸体前臂标本的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桡骨弓、尺骨弓的角度。于桡骨弓和尺骨弓的最高点用线锯锯断,将未预弯的直径... 目的通过观察前臂桡骨弓、尺骨弓的恢复与前臂旋转的关系,以评价尺、桡骨交锁髓内钉术前预弯的必要性。方法对25例正常成人尸体前臂标本的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桡骨弓、尺骨弓的角度。于桡骨弓和尺骨弓的最高点用线锯锯断,将未预弯的直径5mm的尺、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尺、桡骨骨折标本,造成尺、桡骨弓变直。分别测量桡骨弓、尺骨弓及尺桡骨弓都变直前臂旋转的角度。同时测量和分析将桡骨交锁髓内钉预弯成不同角度的状态下前臂的旋转功能。结果尺骨弓变平时,前臂旋转角度减少不多;而桡骨弓变平时,前臂旋转角度明显减少。且随着桡骨弓角度的变小,旋前范围也减少。结论对于尺骨骨折,尺骨交锁髓内钉术前不必进行预弯;对于桡骨弓附近的骨折,桡骨交锁髓内钉必须有5°~10°的预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膜 旋转功能 前臂 髓内钉
下载PDF
前臂骨间膜的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湖 杨琰 +1 位作者 黄福光 黄品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4期557-558,共2页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膜的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特征。方法:分别对28例检查者共56只前臂的骨间膜在改变体位时进行横切面、长轴切面的超声对比观察。结果:56例完整的骨间膜在改变体位时其横切面和长轴切面上均表现为尺桡骨之间的一连续的...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膜的超声检查方法及声像图特征。方法:分别对28例检查者共56只前臂的骨间膜在改变体位时进行横切面、长轴切面的超声对比观察。结果:56例完整的骨间膜在改变体位时其横切面和长轴切面上均表现为尺桡骨之间的一连续的线性高回声结构,且其厚度随体位改变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检查能清楚显示前臂骨间膜的解剖结构,是诊断前臂骨间膜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膜 前臂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前臂骨间膜及其损伤的MRI表现 被引量:1
9
作者 潘骏 黄其杉 +2 位作者 池永龙 虞志康 王宇仁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5期422-423,共2页
目的 :研究正常和损伤的前臂骨间膜的MRI表现。方法 :对 2具前臂尸体标本进行回顾性MRI对比观察。结果 :完整的骨间膜在MRI上呈现为从桡骨近端斜向尺骨远端的带状结构 ,在T1和T2 加权像上表现为黑色低信号带 ,在T2 脂肪抑制像上显示最... 目的 :研究正常和损伤的前臂骨间膜的MRI表现。方法 :对 2具前臂尸体标本进行回顾性MRI对比观察。结果 :完整的骨间膜在MRI上呈现为从桡骨近端斜向尺骨远端的带状结构 ,在T1和T2 加权像上表现为黑色低信号带 ,在T2 脂肪抑制像上显示最清楚。断裂的骨间膜在MRI上显示出骨间膜的连续性中断 ,表现为波浪状、迂曲、移位的韧带纤维及前臂肌肉向骨间膜膨出。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前臂骨间膜解剖结构 ,能准确诊断前臂骨间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骨间膜损伤 磁共振成像检查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前臂纵向不稳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嘉 张鸿振 郭晓山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前臂纵向不稳定的生物力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12具新鲜冷冻尸体上肢标本制成生物力学模型,固定于MTS858型生物材料实验机上加载恒定100N的轴向负荷,测试不同解剖状态对桡骨纵向位移及前臂纵向稳定... 目的研究前臂纵向不稳定的生物力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12具新鲜冷冻尸体上肢标本制成生物力学模型,固定于MTS858型生物材料实验机上加载恒定100N的轴向负荷,测试不同解剖状态对桡骨纵向位移及前臂纵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单纯切断骨间膜对前臂的纵向稳定性影响甚微。切除桡骨头,前臂的纵向稳定性降低,桡骨向近端移位明显,再切断骨间膜,将使上述改变加重。结论桡骨是维持前臂纵向稳定的主要结构,前臂骨间膜是次要稳定结构。桡骨头切除后骨间膜损伤是前臂纵向不稳定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纵向不稳定 生物力学 前臂骨间膜
下载PDF
肘关节脱位合并同侧前臂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吴冀 《智慧健康》 2021年第4期19-21,共3页
肘关节及前臂是人体的重要结构,其包括肘关机、上下尺桡骨关节的骨及骨间膜组织,在日常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解剖及功能的完整性是肘关节及前臂能起到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肘关节脱位合并同侧前臂损伤中,由高能量暴力所... 肘关节及前臂是人体的重要结构,其包括肘关机、上下尺桡骨关节的骨及骨间膜组织,在日常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解剖及功能的完整性是肘关节及前臂能起到正常功能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肘关节脱位合并同侧前臂损伤中,由高能量暴力所导致的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于这类损伤,在早期诊断中往往容易因为肘关节的症状而忽视了前臂骨组织及骨间膜组织的损伤,从而对预后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就肘关节脱位合并同侧前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等做一综述,加强骨科医生对该类损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脱位 前臂损伤 骨间膜 综述
下载PDF
下尺桡脱位合并桡骨头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庭 蒋协远 +2 位作者 刘亚波 查晔军 王满宜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3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下尺桡脱位合并桡骨头脱位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报道的2个典型病例,一例是下尺桡背侧脱位同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另一例是下尺桡掌侧脱位合并桡骨头前脱位,均不合并尺桡骨干的骨折。用单纯桡骨头脱位或下尺桡脱位的机制不能... 目的探讨下尺桡脱位合并桡骨头脱位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报道的2个典型病例,一例是下尺桡背侧脱位同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另一例是下尺桡掌侧脱位合并桡骨头前脱位,均不合并尺桡骨干的骨折。用单纯桡骨头脱位或下尺桡脱位的机制不能很好地解释。对于急性损伤,应先在麻醉下试行闭合复位,如不成功可考虑切开复位。结果根据目前研究,"绞锁损伤"的机制能比较好得解释这种损伤,骨间膜在前臂两骨之间起到一个"枢轴"的作用。早期诊断和治疗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早期诊断和早期复位固定非常重要,需要和孟氏骨折、盖氏骨折或Essex-lopresti损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膜 前臂 脱位
原文传递
前臂纵向分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宝成 袁天祥 马宝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8-811,共4页
前臂纵向分离(longitudinal radioulnar dissociation,LRUD)是指腕部受到轴向暴力,造成桡骨头/颈骨折或脱位合并骨间膜撕裂和下尺桡关节分离的复杂联合损伤,引起前臂纵向不稳定。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在切除桡骨小头情况下,单纯重建骨间膜... 前臂纵向分离(longitudinal radioulnar dissociation,LRUD)是指腕部受到轴向暴力,造成桡骨头/颈骨折或脱位合并骨间膜撕裂和下尺桡关节分离的复杂联合损伤,引起前臂纵向不稳定。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在切除桡骨小头情况下,单纯重建骨间膜仅能减轻桡骨向近侧移位,而恢复LRUD前臂的纵向稳定性需要骨间膜重建与桡骨头金属假体置换联合。LRUD误诊和漏诊率高,MRI和B超是早期检查骨间膜损伤的有效方法。目前治疗强调修复LRUD的所有损伤结构而恢复前臂稳定性,即修复或重建桡骨头、矫正下尺桡关节,同时重建骨间膜。治疗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纵向分离 Essex—Lopresti损伤 骨间膜 治疗
原文传递
MRI诊断孟氏骨折骨间膜损伤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连鸿凯 谢攀攀 +5 位作者 马长生 朱智 肖新广 夏玉礼 张景义 张濛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讨新鲜儿童孟氏骨折骨间膜损伤的MRI表现及损伤的范围。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和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急诊收治新鲜孟氏骨折患儿36例,术前给予MRI检查,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6.9岁;... 目的探讨新鲜儿童孟氏骨折骨间膜损伤的MRI表现及损伤的范围。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和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急诊收治新鲜孟氏骨折患儿36例,术前给予MRI检查,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为6.9岁;左侧12例,右侧24例。合并同侧桡骨远端骨骺骨折1例,合并桡神经损伤6例,尺神经损伤1例。BadoⅠ型17例,BadoⅡ型1例,BadoⅢ型18例,BadoⅣ型0例。采用肘关节表面柔顺线圈,患者仰卧、上肢伸直前臂旋后位。分别扫描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横轴位获得T1WI、T2WI、T2脂肪抑制图像,扫描层厚为3~5mm,间距为1mm,扫描范围为肘关节至腕关节前臂全长。对比正常儿童前臂骨间膜MRI图像,观察孟氏骨折患儿骨间膜损伤的MRI表现,记录不同程度损伤的距离。结果 4例患儿因不能配合MRI检查而未能获得MRI图像,最终获得32例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前臂骨间膜在轴位T1WI、T2WI均可显示,T2脂肪抑制图像显示较为理想,矢状位、冠状位无法分辨骨间膜。以桡骨头环状软骨面为起点,轴位骨间膜距环状软骨面以远30~45 mm开始显示。32例患儿均伴有前臂骨间膜损伤,其中25例损伤且伴有断裂,7例骨间膜损伤但无断裂(BadoⅠ型1例,BadoⅢ型6例)。病理改变距离(损伤未断裂+断裂)12~80 mm,平均(46.03±18.78)mm;损伤未断裂距离12~56 mm,平均(33.09±11.60)mm,断裂距离4~35mm,平均(13.25±9.96)mm。结论 MRI可以显示前臂骨间膜损伤,判断损伤程度(损伤未断裂、断裂);孟氏骨折均伴有骨间膜损伤,损伤的程度与上尺桡关节分离的程度具有一定的联系,损伤由上尺桡关节向远端延伸,远端骨间膜可保持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骨折 核磁共振成像 前臂骨间膜 损伤 上尺桡关节
原文传递
桡侧腕长伸肌肌腱重建骨间膜结合桡骨头置换恢复前臂纵向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建邦 赵友明 +2 位作者 李晓彬 武兴国 刘奕宁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4-808,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评价桡侧腕长伸肌肌腱重建前臂骨间膜结合桡骨头置换恢复前臂纵向稳定性的效果。方法取10具新鲜冰冻成人前臂标本,男8具,女2具;年龄29~74岁,平均38.2岁。每个标本依次作以下处理:切除桡骨头(A组)、切除桡骨头+分...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评价桡侧腕长伸肌肌腱重建前臂骨间膜结合桡骨头置换恢复前臂纵向稳定性的效果。方法取10具新鲜冰冻成人前臂标本,男8具,女2具;年龄29~74岁,平均38.2岁。每个标本依次作以下处理:切除桡骨头(A组)、切除桡骨头+分离远侧尺桡关节(B组)、切除桡骨头+分离远侧尺桡关节+切除骨间膜中央束(C组)、桡侧腕长伸肌肌腱重建骨间膜(D组)、单纯桡骨头置换(E组)、桡侧腕长伸肌肌腱重建骨间膜+桡骨头置换(F组)。大体观察各组标本制备后在负荷及非负荷状态下,尺桡骨间距以及尺桡关节移位情况;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桡骨向近端移位5 mm时施加在标本两端的负荷。结果恢复桡骨长度可以维持正常尺桡骨间距,骨间膜重建可以恢复尺桡骨间的负荷传导。生物力学测试显示,A^F组桡骨向近端移位5 mm所需负荷分别为(74.507±4.967)、(49.227±1.940)、(17.827±1.496)、(24.561±1.390)、(140.247±8.029)、(158.423±9.142)N,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纯桡侧腕长伸肌肌腱重建骨间膜不能恢复前臂纵向稳定,而其联合桡骨头置换可有效重建前臂纵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间膜 桡侧腕长伸肌 桡骨头置换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前臂骨间膜韧带附着位置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新升 苏嘉 季日旭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阐明前臂骨间膜韧带复合体结构的组成及精确的附着位置。方法解剖32具成人尸体前臂标本,辨认骨间膜所有的韧带,测量其附着部位与桡骨茎突或尺骨头尖端的距离,用该长度占整个尺桡骨长度的百分比来表示韧带的附着位置。结果前臂骨间... 目的阐明前臂骨间膜韧带复合体结构的组成及精确的附着位置。方法解剖32具成人尸体前臂标本,辨认骨间膜所有的韧带,测量其附着部位与桡骨茎突或尺骨头尖端的距离,用该长度占整个尺桡骨长度的百分比来表示韧带的附着位置。结果前臂骨间膜包含五种韧带成分:中央带、附属带、远侧斜束、近侧斜索及背侧附属斜索。中央带桡骨起始处的远近端位置分别是桡骨总长度的55%和66%,尺骨是30%和42%。附属带桡尺骨附着处中心点的位置是桡骨38%及尺骨24%。远侧斜束尺桡骨附着处中心点的位置是尺骨16%、桡骨10%;近侧斜索是尺骨82%、桡骨78%;背侧附属斜索是尺骨65%、桡骨63%。结论本研究阐明了所有典型的前臂骨间膜韧带精确的附着位置,这些信息对骨间膜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及骨间膜重建手术计划适当的移植位置是非常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解剖学 骨间膜 韧带 附着位置
原文传递
移植物重建前臂骨间膜的生物力学研究
17
作者 苏嘉 沈新升 +1 位作者 季日旭 郭晓山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 探讨3种移植物与正常前臂骨间膜比较限制桡骨向近端移位的能力.方法 12具新鲜冷冻尸体前臂标本制成生物力学模型,腕、肘关节中立位固定于生物材料实验机上加载恒定100 N的轴向负荷,测量桡骨相对于肱骨小头向近端移位的距离.首先测... 目的 探讨3种移植物与正常前臂骨间膜比较限制桡骨向近端移位的能力.方法 12具新鲜冷冻尸体前臂标本制成生物力学模型,腕、肘关节中立位固定于生物材料实验机上加载恒定100 N的轴向负荷,测量桡骨相对于肱骨小头向近端移位的距离.首先测试桡骨头切除骨间膜完整的标本,然后切断骨间膜,分别利用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同种异体跟腱重建每具标本的骨间膜中央束.每种测试状态重复加载10次,第1次至第10次桡骨向近端位移的增加代表移植物被拉伸的长度.结果 桡骨向近端的平均位移分别为(3.02±3.56) mm(完整骨间膜)、(6.78 ±4.12) mm(掌长肌腱)、(5.08 ±6.78) mm(桡侧腕屈肌腱)、(4.13 ±4.73) mm(同种异体跟腱),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物被拉伸的平均长度分别为(0.31 ±2.12) mm(完整骨间膜)、(1.82±3.26) mm(掌长肌腱)、(1.72±4.37) mm(桡侧腕屈肌腱)、(0.36 ±2.89) mm(同种异体跟腱),其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同种异体跟腱与完整骨间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没有一种移植物重建可以像正常骨间膜一样有效地限制桡骨向近端移位.如果考虑通过骨间膜重建来治疗前臂Essex-Lopresti损伤,3种移植物中同种异体跟腱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间膜 重建 移植物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