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lationship of Carotid Plaque,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 Resistivity Index (RI) and Pulsatility Index(PI) in Asian-India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and without Type2 DM 被引量:3
1
作者 Sidhartha Das Kamalesh Chakrabarty +3 位作者 Madhusmita Patnaik Laxmidhar Roul Jayashree Mohanty Sarat Chandra Sing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1年第5期561-567,共7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carotid plaque,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 resistivity index (RI) and pulsatility index (PI) and prevalence of different risk factor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stroke subt... Aim: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carotid plaque,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 resistivity index (RI) and pulsatility index (PI) and prevalence of different risk factor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stroke subtypes in both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subjec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80 case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s and 40 healthy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plaque, IMT, RI and PI were measured by carotid duplex ultrasound. Results: 31 subjects were Type 2 diabetic, 54 hypertensive while 25 were both diabetic and hypertensive. 23 cases (28.75%) had lacunar stroke (LACI), 32 (40%) stroke involving 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PACI), 10(12.5%) stroke in posterior circulation (PACI) and 15(18.75%) stroke involving 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TACI) respectively. The mean IMT (0.88 ± 0.19mm), RI(0.76 ± 0.05) and PI(1.71 ± 0.19) of patients and mean IMT (0.6±0.09mm), RI (0.61 ± 0.06) and PI (1.53 ± 0.11) of control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00). The mean values of IMT, PI and RI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diabetics (IMT-0.90 ± 0.16 VS 0.64 ± 0.11, p-0.013;PI-1.76 ± 0.20 VS 1.49 ± 0.09, P-0.000 and RI-0.76 ± 0.04 VS 0.59 ± 0.06, P-0.000) and similarly the mean values for IMT, PI and RI in hypertensives as compared to controls (IMT-0.88 ± 0.16 vs 0.65 ± 0.10, P-0.006;PI1.69 ± 0.18 vs 1.49 ± 0.09, P-0.000 and RI 0.76 ± 0.04 vs 0.59 ± 0.06, P-0.000). The mean IMT, PI and RI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mokers compared to controls (IMT-0.93 ± 0.20 vs 0.63 ± 0.06, P-0.000;PI-1.82 ± 0.22 vs 1.49 ± 0.09, P-0.000 and RI-0.77 ± 0.04 vs 0.59 ± 0.06, P-0.000). Type 3 plaque accounted for 27 (56.2%) cases and Type 2 plaque 12 (25%) cases. The total number of plaques in patients as compared to control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P-0.0034) and the mean plaque area was 46 mm2 for cases and 20 mm2 for control (P-0.0001). TACI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ischemic stroke seen in DM (60%), HTN (66.6%) and smokers (66.7%). Plaques (73.3%), IMT (0.90 ± 0.12), PI(1.72 ± 0.14) and RI (0.76 ± 0.13) were more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TACI subtype.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using ANOVA, the mean PI was highly significant (0.000) in relation to types of plaque. Summary and Conclusions: IMT, RI, PI and plaque type are useful diagnostic parameter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They can be used as noninvasive tools for predicting and preventing ischemic stroke in smokers as well as subjects with DM and hyper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IMA medial thickness PULSATILITY INDEX Resistivity INDEX CAROTID PLAQU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chemic Stroke and Asian Indian Subjects
下载PDF
下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和正中舌孔深度的CB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曾识锦 李姝宏 +1 位作者 周利平 谢翠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下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及正中舌孔(medial lingual foramina,MLF)深度,为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CBCT测量200例18~40岁患者的双侧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釉牙骨质界下2.0 mm...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下前牙唇侧骨壁厚度及正中舌孔(medial lingual foramina,MLF)深度,为下颌前牙区即刻种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CBCT测量200例18~40岁患者的双侧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釉牙骨质界下2.0 mm(P1)、5.0 mm(P2)和8.0 mm(P3)的唇侧骨壁厚度及MLF与牙槽嵴的距离。结果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1位点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81.0%、87.0%和91.5%;P2位点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94.0%、98.0%和95.0%;P3位点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厚度<1.0 mm的占比为35.5%、65.5%和70.0%;男性在中切牙的P2处和尖牙的P2、P3处的骨壁厚度大于女性(P<0.05)。MLF男女检出率分别为97.9%和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F与牙槽嵴的距离最短的为11.4 mm,二者的距离有7.2%小于14.0 mm,78.4%为14.0~24.0 mm,14.4%大于24.0 mm;MLF多数为1个,占比72.2%,最多者为3个;发现直径过大的“大舌孔”。结论:下颌前牙唇侧骨壁多数<1.0 mm,仅在下颌中切牙釉牙骨质界下8.0 mm处骨质稍有增厚。MLF对种植术而言一般较为安全,但其位置、数量和直径也存在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牙 即刻种植 唇侧骨壁厚度 正中舌孔 锥形束CT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陈霓红 周俊山 +3 位作者 蒋伏平 黄清 徐梦怡 周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59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59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用1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血脂,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统计治疗后12个月时脑梗死复发的例数。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12个月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颈动脉IMT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0.01);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时则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无脑梗死复发,对照组脑梗死复发3例(10%)。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TC、LDL水平,长期治疗可降低颈动脉IMT和脑梗死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血脂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儿童肥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扩张功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卫华 黄先玫 +2 位作者 蒋国平 何瑾 章毅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4-276,T001,共4页
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否在儿童期即有开始 ,研究了肥胖儿童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及动脉扩张功能。选择27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16例正常对照儿童 ,通过家族史调查 ,生化分析法检测血脂、血液粘度以及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及... 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否在儿童期即有开始 ,研究了肥胖儿童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及动脉扩张功能。选择27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16例正常对照儿童 ,通过家族史调查 ,生化分析法检测血脂、血液粘度以及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及肱动脉舒缩顺应性。结果发现肥胖者在儿童期颈动脉内膜 -中层的厚度已经开始增加,内皮依赖性动脉扩张功能降低,并可以合并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提示儿童的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动脉血管壁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是小儿时期得病、成人发病的一种疾病。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须从儿童期开始防治肥胖症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简便、安全无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肥胖 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动脉扩张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高磊 李卫华 +1 位作者 谢强 姜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入选50~79岁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92)及对照组(n=88),治疗组在常规降压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天20 mg,...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入选50~79岁H型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92)及对照组(n=88),治疗组在常规降压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天20 mg,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压、血脂、Hcy、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治疗前的2.69±0.44 mmol/L降至1.95±0.37 mmol/L,Hcy从治疗前的15.86±3.37μmol/L降至9.96±3.35μmol/L,高敏C反应蛋白从治疗前的5.88±2.82 mg/L降至3.75±2.37 mg/L,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从治疗前的1.97±0.76 mm降至1.47±0.68 mm(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H型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颈总动脉内径扩大与内膜—中层厚度是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重要标志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贞耀 陈达光 +2 位作者 陈玲 王华军 陈松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6期337-341,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人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即颈总动脉后壁内膜—外层之间的距离,CAIMT)与颈总动脉内径(即颈总动脉前壁内膜—后壁内膜之间的距离,CADIA)的变化。方法: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86例高血压病人及172名正常对照C...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人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即颈总动脉后壁内膜—外层之间的距离,CAIMT)与颈总动脉内径(即颈总动脉前壁内膜—后壁内膜之间的距离,CADIA)的变化。方法: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86例高血压病人及172名正常对照CADIA。结果:高血压病人CADIA扩大,CAIMT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关系密切。CADIA扩大随着高血压病病程延长而增大,矫正年龄与收缩压因素后,差别仍然十分明显。CADIA扩大与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危险因素相关关系比CAIMT增厚明显。结论:CADIA扩大与CAIMT增厚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内径 内膜中层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IMT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韦汐 贺平 +4 位作者 周英 余佩玲 谭洁玲 韦秀英 庞媛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8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以及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106例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两组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加服吡格列酮15 mg/次,1次/d...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以及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106例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两组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加服吡格列酮15 mg/次,1次/d,疗程均为12周;根据治疗前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尿酸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尿酸明显降低(P<0.01);颈动脉内膜IMT随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增厚。结论高尿酸血症是T2DM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吡格列酮可降低其血尿酸水平,延缓大血管病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糖尿病 2型 高尿酸血症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文隆 何慧 +2 位作者 钟惠菊 张冬梅 张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n=30),将8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n=40)普罗布考组(P组,n=40)。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n=30),将80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n=40)普罗布考组(P组,n=40)。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250 mg,2次/d,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留取血清检测血脂,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 (1)与N组相比,糖尿病大血管病变C组和P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8-iso-PGF2α、OX-LDL显著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治疗后TC、TG、LDL、8-iso-PGF2α、OX-LDL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明显改变。P组经治疗后TC、TG、LDL、8-iso-PGF2α、OX-LDL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普罗布考在调节血脂的同时,可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并有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氧化应激 普罗布考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淑红 胡大一 +2 位作者 王宏宇 马志敏 陈步星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3期164-165,16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取空腹静脉血利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利用高分辨率超声仪测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为内膜中层厚度(IMT)≥1.3mm,根据超...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取空腹静脉血利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利用高分辨率超声仪测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的定义为内膜中层厚度(IMT)≥1.3mm,根据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IMT≥1.3mm)和对照组(IMT<1.3mm)。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49.1%/9.8% X^2=14.6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关(OR=2.011,P=0.0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出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预测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测定 颈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应用血管内超声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相关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虞华鹏 贾如意 +3 位作者 赵成军 王涛 姜婕 浦艳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42-846,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38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38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8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未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病变为对照组;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病变为冠心病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稳定型心绞痛12例。将血管内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与颈动脉超声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0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平均直径狭窄率71.21%±9.81%,血管内超声示有不同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平均面积狭窄率80.88%±7.77%;8例对照组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造影平均直径狭窄率与血管内超声平均面积狭窄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冠状动脉造影平均直径狭窄率与血管内超声平均面积狭窄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663,P<0.01)。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平均直径狭窄率计算的Gensini积分分别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三项指标间均有相关性(P<0.01)。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为70%(21/30),阴性预测值为75%(6/8)。结论应用血管内超声显像技术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并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率;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血管内超声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更准确。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内膜-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丽平 刘丽文 +5 位作者 钱蕴秋 杨力军 李兰荪 何光彬 周晓东 沈敏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冠心病(CAD)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颈动脉内-中膜(IMT)的改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CAD并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9例,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阿托伐他汀对CAD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最厚处和最薄处...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冠心病(CAD)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颈动脉内-中膜(IMT)的改善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CAG)确诊为CAD并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9例,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阿托伐他汀对CAD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最厚处和最薄处IMT。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2年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最厚处和最薄处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2年后,颈动脉IMT最厚处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改变(P>0.05),IMT最薄处显著增厚(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斑块、延缓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诊断 内-中膜厚度 冠心病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利军 刘冰 +3 位作者 史亚男 牛凯 郭岚 董春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9-642,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患者48例和对照组16例,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用高分辨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患者48例和对照组16例,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用高分辨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胆红素水平随肾功能降低而减低。平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肾脏病伴颈动脉硬化组较无颈动脉硬化组血清胆红素(5.38±1.95μmol/L比9.15±3.53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素氮、肌酐呈显著负相关(r=-0.611和-0.492,P<0.0001),与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693和0.602,P<0.0001)。血清总胆红素(β=0.918,P=0.004)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低胆红素血症,低胆红素血症可能参与了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胆红素 颈动脉 内膜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郭华涛 徐丽华 常哲兴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稳定型心绞痛(SAP)3组;冠脉造影排除CHD的4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两者与斑块不稳定性、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水平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IMT、冠脉Gensini积分之间正相关(r=0.506,P<0.05;r=0.345,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两者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的不稳定性
下载PDF
层状地质体与地下工程开挖三维可视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夏艳华 白世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28-1932,共5页
地质体与人造工程几何形态极其复杂,其三维可视化是地学的一个难题。通过多层 DEM 形成层状地质体界面,在此基础上,借助中轴变换技术概念,用地层厚度和地层中层面将地层的形状特征及拓扑关系表现出来,建立了一个判断地层任意位置属性值... 地质体与人造工程几何形态极其复杂,其三维可视化是地学的一个难题。通过多层 DEM 形成层状地质体界面,在此基础上,借助中轴变换技术概念,用地层厚度和地层中层面将地层的形状特征及拓扑关系表现出来,建立了一个判断地层任意位置属性值的方法,藉此运用空间插值技术、等值线生成技术、扫描表示技术等可视化技术将地层以及地下工程开挖绘制出来,避免了复杂的开挖体元属性及形体判断和开挖面与体元求交过程。采用此方法实现了某水电站地层与厂房基坑开挖三维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厚度 中层面 地下工程开挖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家兔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方法和血流特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黎莉 张供 +7 位作者 杨净 钟明 马晓 赵静 岳欣 张学义 张薇 张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4-35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准确性和主动脉血流特点。方法健康家兔8只,静脉麻醉,左侧开胸,应用美国HP1500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50MHz,探查兔升主动脉、胸主...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准确性和主动脉血流特点。方法健康家兔8只,静脉麻醉,左侧开胸,应用美国HP1500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50MHz,探查兔升主动脉、胸主动脉中段和远段的IMT及中段血流。气栓处死兔后取出主动脉,在超声测量部位做病理切片,光镜下测量内膜和中膜厚度。结果在超声图像上,正常兔主动脉壁结构表现为典型的“双线征”,IMT值为030±0.02mm,病理测量的内膜和中层厚度为028±002mm,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主动脉血流分布特点呈双期双向,收缩期前向血流最大流速为542±250cm/s,舒张期逆向血流最大流速为2950±272cm/s。结论超声技术可准确测量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病理结果一致,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先进新方法,主动脉内血流分布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柴大军 林金秀 +4 位作者 吴可贵 林晓燕 陈玲 康晴 黄端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27-430,共4页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脂肪负荷后血清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代谢异常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之间的关系 ,选择 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30例健康人 (对照组 ) ,禁食 10~ 12h后 ,采用二维血管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复...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存在脂肪负荷后血清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代谢异常及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之间的关系 ,选择 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30例健康人 (对照组 ) ,禁食 10~ 12h后 ,采用二维血管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随后进行标准脂肪负荷试验 ,分别以甘油三酯 8h曲线下面积和甘油三酯峰反应作为脂肪负荷后甘油三酯反应水平的指标。发现 :①原发性高血压组甘油三酯峰反应 (4.6 8± 1.74mmol L比 1.76± 0 .6 4mmol L)及甘油三酯曲线下面积 (2 3.5 9± 6 .4 8mmol L比 9.5 6± 3.38mmol L ,8h)显著大于对照组 (P<0 .0 5 ) ;②原发性高血压组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0 .76 7± 0 .15mm比 0 .6 0 3± 0 .0 5mm ,P <0 .0 1) ;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与甘油三酯曲线下面积、年龄、甘油三酯峰反应、肥胖指数呈正相关 (r=0 .4 97、0 .4 4 8、0 .382、0 .35 2 ,P <0 .0 5 ) ,同空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r =- 0 .2 87,P =0 .0 0 2 )。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脂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 ,高血压和餐后甘油三酯代谢异常均与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膳食脂肪 高脂血症 内中膜复合体厚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亚组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明晓 国汉帮 +3 位作者 蒋蕾 董军 王抒 陈文祥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34-637,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各亚组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超速离心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亚组份,根据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有、无病变组,分析其与脂蛋白亚组份之间的关系。结...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各亚组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超速离心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亚组份,根据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有、无病变组,分析其与脂蛋白亚组份之间的关系。结果(1)有病变组的年龄高于无病变组(P<0.05)。(2)有病变组脂蛋白(a)水平高于无病变组。其余脂蛋白及其亚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分别与脂蛋白(a)和B型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脂蛋白(a)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甘油三酯分别与空腹血糖、B型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和A型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以有病变、无病变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脂蛋白(a)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和P=0.021)。结论脂蛋白(a)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2型糖尿病 脂蛋白亚组分 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a)
下载PDF
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者动脉内膜厚度及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曹霞 谢秀梅 +2 位作者 朱小玲 胡平安 陈志恒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2,160,共5页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收集糖耐量异常者162例,随机分为78例对照组,84例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每3个月1次的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电话),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异常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收集糖耐量异常者162例,随机分为78例对照组,84例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每3个月1次的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电话),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24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并每月随访1次。每例均采用超声及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各组均进行前后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过24个月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组糖尿病累计发病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干预组较干预前甘油三酯、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经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体质指数、高密度脂蛋白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改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代谢状态,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并能延缓其血管病变的发展;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应在糖耐量异常人群中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干预 糖耐量异常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超声检测心外膜脂肪组织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在预测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诚 罗春生 +6 位作者 芦桂林 郭坤霞 董珊珊 黄磊 刘奎灿 张彩云 唐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365-4367,共3页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冠心病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EAT预测冠心病的意义。方法入选确诊冠心病需行冠脉造影住院患者160例(其中非冠心病86例,冠心病74例),入院后10 d内彩超检测EAT厚度、CIMT厚度,分析...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冠心病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EAT预测冠心病的意义。方法入选确诊冠心病需行冠脉造影住院患者160例(其中非冠心病86例,冠心病74例),入院后10 d内彩超检测EAT厚度、CIMT厚度,分析EAT厚度与CIMT厚度、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EAT厚度与CIMT有较好的相关性(r=0.79,P<0.001);冠心病组EAT、CIMT较非冠心病组明显高〔(8.65±1.45)vs(6.30±1.53)mm;(1.17±0.21)vs(0.83±0.19)mm;均P<0.01)〕;CIMT≥0.92 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0.81、0.78、0.59,EAT≥7.24 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4、0.80、0.64。结论超声检测EAT和CIMT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脂肪组织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冠心病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糖代谢异常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间的关系 被引量:19
20
作者 涂燕平 雷梦觉 +4 位作者 葛郁芝 龚爱斌 魏伟荣 王凌玲 艾文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5期350-351,共2页
目的研究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0例患者,其中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各30例。每例均采用全自动... 目的研究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0例患者,其中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各30例。每例均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测定其baPWV及超声检测IMT。结果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颈动脉内膜中层逐渐增厚(F=13.40,P<0.05)、baPWV逐渐升高(F=15.26,P<0.01),且两者变化之间呈正相关(r=0.856,P<0.01)。结论baPWV与IM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二者均对了解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及其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代谢异常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