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by measuring abdominal wall tension 被引量:2
1
作者 Yuan-zhuo Chen Shu-ying Yan +4 位作者 Yan-qing Chen Yu-gang Zhuang Zhao Wei Shu-qin Zhou Hu Peng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BACKGROUND: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by measuring abdominal wall tension(AWT) wa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in previous postmortem and animal studi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e... BACKGROUND: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by measuring abdominal wall tension(AWT) was effective and feasible in previous postmortem and animal studi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WT method for noninvasively monitoring IAP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CU).METHODS: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e observed patients with detained urethral catheters in the ICU of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 between April 2011 and March 201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WT and urinary bladder pressure(UBP) was analyzed by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respiratory and body position on AWT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paired samples t test, whereas the effects of gender and body mass index(BMI) on baseline AWT(IAP<12 mm Hg) were assessed using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RESULTS: A total of 51 patients were studied. A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AWT and UBP(R=0.986, P<0.01);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Y=–1.369+9.57X(P<0.01). There were signif 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different respiratory phases and body positions(P<0.01). However, gender and BMI had no signif icant effects on baseline AWT(P=0.457 and 0.313,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There was a signif 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AWT and UBP and respiratory phase, whereas body position had signif icant effects on AWT but gender and BMI did not. Therefore, AWT could serve as a simple, rapid, accurate, and important method to monitor IAP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dominal wall tension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Noninvasive monitoring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下载PDF
Indwelling catheter and conservative measures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fulminant acute pancreatitis 被引量:14
2
作者 Zhao-Xi Sun Hai-Rong Huang Hong Zh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1期5068-5070,共3页
瞄准:学习联合留置导管,血过滤,呼吸支持和繁体中文药的效果(例如 Dahuang ) 在治疗暴发性的尖锐胰腺炎的腹的分隔空间症候群。方法:有暴发性的尖锐胰腺炎的病人随机被划分成监视的腹的排水和 intra 腹的压力和平淡的保守措施组(组 ... 瞄准:学习联合留置导管,血过滤,呼吸支持和繁体中文药的效果(例如 Dahuang ) 在治疗暴发性的尖锐胰腺炎的腹的分隔空间症候群。方法:有暴发性的尖锐胰腺炎的病人随机被划分成监视的腹的排水和 intra 腹的压力和平淡的保守措施组(组 1 ) 和控制组织的 2 组联合留置导管(组 2 ) 。平淡的非起作用的保守疗法包括血过滤,呼吸支持,胃肠的 TCM 沐浴也在控制组病人被使用。二个组的有效性被观察,并且 APACHE II 分数被申请分析。结果:在第二和第五天术后疗法上,组 1 和 2 病人的 APACHE II 分数是显著地不同的。有效性的比较(腹痛和 burbulence 消除时间,住院时间) 在组之间, 1 和 2 显示出包囊的有效差量,以及发生率形成。组的死亡率 1 和 2 分别地是 10.0% 和 20.7% 。为在组 1 的病人,腹的排水数量和 intra 腹的压力,和住院时间断然被相关(r = 0.552, 0.748, 0.923, P【0.01 ) 与 APACHE, II 得分。结论:联合留置导管腹的排水和 intra 腹的压力监视的、短 veno 静脉的血过滤(SVVH ) ,胃肠的 TCM 沐浴,呼吸支持在暴发性的尖锐胰腺炎的腹的分隔空间症候群上有预防措施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导管 腹部间隔综合征 治疗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腹内压监测联合风险预警理念分级管理对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3
作者 王炎义 张家栋 +3 位作者 商全梅 王伟 赵乐伟 常文胜 《全科护理》 2024年第3期508-511,共4页
目的:分析腹内压监测联合风险预警理念分级管理对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抽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危重症肠内营养病人140例,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将2022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7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腹内压监测联合风险预警理念分级管理对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抽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危重症肠内营养病人140例,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将2022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7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及腹内压监测;将2022年9月—2023年4月收治的70例作为研究组,基于腹内压监测联合风险预警理念分级管理。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率、热卡达标率、营养指标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第7天时,研究组病人腹泻及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热卡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内压监测联合风险预警理念分级管理能够明显提高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耐受性,降低不耐受症状发生率,提高肠内营养早期达标率,且可改善其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病人 肠内营养 腹内压监测 风险预警理念 分级管理
下载PDF
基于“-TT”结构经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降低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的研究
4
作者 王雪莲 宋娟 陈莉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29-32,共4页
探究基于“-TT”结构经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降低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的效果。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抢救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60例重症需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 探究基于“-TT”结构经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降低重症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的效果。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抢救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60例重症需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EN管理,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TT”结构经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显示,与参照组相比,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低(P<0.05);试验组达到目标喂养量时间较短(P<0.05);试验组EICU停留时间较短(P<0.05)。研究发现,于EICU重症需行EN支持患者的管理中,基于“-TT”结构经监护仪腹内压监测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患者腹压变化的实时监测,可以及时调整喂养方案,降低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患者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结构 腹内压监测法 重症患者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法在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葵芬 陈亚燕 +2 位作者 帅意好 区燕云 张启鹤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65-1669,共5页
目的观察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法在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行腹部手术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42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予以基于经... 目的观察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法在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行腹部手术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42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予以基于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法的胃肠功能恢复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rating scale,GSRS)、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半流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GSRS量表各症状评分及总分明显降低(P<0.05);GCQ量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维度评分及总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法的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改善患者胃肠不适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膀胱腹内压监测法 腹部手术 胃肠症状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成人危重病人腹内压监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6
作者 张金俊 陈浩 +2 位作者 史文 徐静 张淑香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4期1878-1882,共5页
目的:评价、总结成人危重病人腹内压(IAP)监测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站、循证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及专业协会网站中有关成人危重病人IAP监测的高级证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对证据... 目的:评价、总结成人危重病人腹内压(IAP)监测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站、循证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及专业协会网站中有关成人危重病人IAP监测的高级证据,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对证据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汇总了23条与成人危重病人IAP监测相关的证据,包括评估、危险因素、监测管理、IAP控制目标、腹内高压(IAH)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管理、质量控制、监管及培训7个方面。结论:该研究总结了成人危重病人IAP监测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 腹内压 监测 循证护理 最佳证据
下载PDF
山东省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ICU护士腹内压监测管理及认知现状调查
7
作者 陈凤致 张继承 +4 位作者 刘备备 邰子健 王启 刘红丽 白雪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8-363,共6页
目的调查山东省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的腹内压(IAP)临床监测管理及认知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制订IAP监测标准与流程以及对不同级别医院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于2022年9月28日至11月1... 目的调查山东省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的腹内压(IAP)临床监测管理及认知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制订IAP监测标准与流程以及对不同级别医院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于2022年9月28日至11月10日对来自山东省62家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的1049名护士的一般资料、IAP监测管理现状及IAP监测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共650名护士(62.0%)进行过IAP监测操作,其中有612名(94.2%)选择经膀胱监测,三级医院护士比例均高于二级医院护士〔IAP监测操作:73.4%(460/627)比45.0%(190/422),经膀胱监测:96.7%(445/460)比87.9%(167/190),均P<0.05〕。在对IAP监测管理情况的比较中,二级医院护士对清醒患者在操作前做好教育与解释说明、IAP测量时“0”点参考位置、关注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的温度、关注读数的时机以及标记参考“0”点这5个方面优于三级医院护士(均P<0.05),三级医院护士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的量优于二级医院护士(P<0.05);二级和三级医院护士在如何处理呼气末正压(PEEP)对IAP造成的影响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目前对因病情无法断开呼吸机或将PEEP调至“0”的患者尚无科学的经膀胱测量IAP的方法。在对IAP监测认知情况的比较中,二级和三级医院ICU护士IAP认知总体得分为7(6,9)分,三级医院护士得分高于二级医院护士〔分:8(6,10)比7(6,9),P<0.05〕。结论山东省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ICU护士IAP监测的开展率有待提高,管理及认知情况存在差异,护理管理者应提高对IAP监测的重视程度,针对护士情况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腹内压监测 现状调查
下载PDF
两种腹腔压力监测法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岩 李宁 +3 位作者 刘平帝 刘雪琴 王丽娟 时践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选择一种既准确便捷又经济实用的腹腔压力监测法,为临床早期发现腹部腔隙性综合征提供检测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7月至9月人住SICU病房非腹部手术患者20例。利用已有的导尿、有创压力监测系统,在膀胱冲洗时,通过冲洗液的导压作用... 目的选择一种既准确便捷又经济实用的腹腔压力监测法,为临床早期发现腹部腔隙性综合征提供检测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7月至9月人住SICU病房非腹部手术患者20例。利用已有的导尿、有创压力监测系统,在膀胱冲洗时,通过冲洗液的导压作用,分别采用仪器法和人工法测量腹腔压力,以仪器法测量为金标准,检验两种方法是否有相关性。结果两种腹压测量数据经配对t检验,结果无差异(t=0.413,P>0.05);两种腹压测量方法在测量结果上有显著相关性(r=0.9887,P<0.0005)。结论人工腹腔压力测量法具有准确性好、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 相关性 腹压 临床研究 仪器法 早期发现 膀胱冲洗 经济实用 结论 推广价值
下载PDF
腹部脂肪分布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穆华 田志强 +3 位作者 钟健 陈雪梅 陈静 祝之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85-786,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脂肪分布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109例住院患者,其中45例是未行干预治疗的患者,应用超声测量腹内脂肪及腹壁脂肪含量,并计算脂肪指数,同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腹部脂肪分布与动态血压监测的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109例研... 目的探讨腹部脂肪分布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109例住院患者,其中45例是未行干预治疗的患者,应用超声测量腹内脂肪及腹壁脂肪含量,并计算脂肪指数,同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腹部脂肪分布与动态血压监测的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109例研究对象的腹壁脂肪与白天平均压具有相关性;腹内脂肪、脂肪指数与动态血压监测的各项指标均具有相关性;未行干预治疗患者的腹内脂肪、脂肪指数与动态血压各项监测指标则具有更强的相关性。结论腹内脂肪含量与全天、白天、夜间舒张压,全天、白天、夜间平均压具有显著相关性,与全天、白天舒张压相关性更好,说明腹内脂肪的堆积预示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增加,故减少腹内脂肪含量,对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脂肪 腹内脂肪 动态血压
下载PDF
腹内脂肪堆积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莉 何洪波 +2 位作者 倪银星 杨永健 祝之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腹内脂肪堆积对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4月448例心血管代谢疾病住院患者,男235例,女213例,年龄20~85(55±12)岁,超声测量腹内脂肪厚度,动态血压仪监测24h动态血压。根据腹内脂肪厚度切点(男性≥38.5mm,... 目的探讨腹内脂肪堆积对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1年4月448例心血管代谢疾病住院患者,男235例,女213例,年龄20~85(55±12)岁,超声测量腹内脂肪厚度,动态血压仪监测24h动态血压。根据腹内脂肪厚度切点(男性≥38.5mm,女性≥34.7mm)将患者分为腹内脂肪厚度超标组和正常组,再按五分位数将患者分为五分位数亚组,观察动态血压各指标在不同组间的差异。结果腹内脂肪厚度超标组全天、日间和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高于正常组(P<0.05);随腹内脂肪厚度增加,动态血压并不是单纯的逐渐增加,而是呈近似"U"形的变化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与24h动态血压的各指标(全天、日间和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呈显著正相关,校正性别、年龄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腹内脂肪厚度与全天收缩压、全天平均压、日间平均压、夜间平均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腹内脂肪厚度与动态血压呈"U"形曲线关系,可能为临床通过减肥控制血压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症 腹内脂肪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连续腹腔内压监测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扬波 李娜 +2 位作者 王俊 赵丹 邵细琴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0,共4页
目的 观察自动连续腹腔内压(IAP)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ICU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55例,将患者按IAP测定方法不同分为连续测量组(32例)和人工测量组(23例).人... 目的 观察自动连续腹腔内压(IAP)监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ICU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55例,将患者按IAP测定方法不同分为连续测量组(32例)和人工测量组(23例).人工测量组患者每8 h用人工膀胱测压法测量IAP 1次;连续测量组患者应用连续IAP监测系统自动监测IAP(每小时记录1次);两组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IAP>20 mmHg(1 mmHg≈0.133 kPa)时加用大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7、14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胃肠功能评分、IA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入住ICU时间、医疗费用及ICU病死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腹腔内高压(IAH)检出率与临床转归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人工测量组治疗后各时间点APACHEⅡ均较治疗前升高,连续测量组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3 d起连续测量组APACHEⅡ即明显低于人工测量组(分:16.53±3.38比19.70±4.91),并持续到治疗后14 d(分:14.47±3.98比22.09±6.61).两组治疗后MODS评分逐渐降低,治疗后14 d连续测量组MODS评分明显低于人工测量组(分:4.31±1.86比6.52±2.89,P<0.05).连续测量组治疗后7 d起胃肠功能评分明显低于人工测量组(分:2.50±0.98比3.22±1.44).连续测量组治疗后14 d BUN和SCr均明显低于人工测量组〔BUN(μmol/L):11.7±9.4比18.6±10.9,SCr(μmol/L):83.9±51.9比136.7±83.3,均P<0.05〕.连续测量组IAH检出率明显高于人工测量组〔56.3%(18/32)比26.1%(6/23),P<0.05〕,IAH检出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均较人工测量组明显缩短〔IAH检出时间(h):9.75±9.36比57.70±9.22,入住ICU时间(d):33.28±7.37比48.52±39.53,均P<0.05〕,医疗费用和病死率均较人工测量组明显降低〔医疗费用(万元):9.70±4.81比16.60±9.90,病死率:9.4%(3/32)比43.5%(10/23),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AH检出率与胃肠功能评分、IAP、APACHEⅡ、MODS评分、SCr和BUN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1、0.736、0.146、0.268、0.127、0.319,均P<0.05);IAH检出率与入住ICU时间、ICU病死率、医疗费用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8、-0.144、-0.361,均P<0.05).结论 连续IAP监测更早检出异常IAH,有助于及时治疗,从而降低IAP、胃肠功能评分、危重症评分和ICU病死率,缩短入住ICU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改善老年危重症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腹腔内压监测 大承气汤 老年危重症患者 胃肠功能障碍 腹腔内压
下载PDF
重症患者腹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颜萍 马瑛 +1 位作者 汤晓燕 张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204-1205,120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腹内压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膀胱压测量法对219例重症患者进行腹内压测定,分为机械通气组与非机械通气组,比较机械通气对腹内压的影响及患者平均动脉压(MAP)、APACHEⅡ评分和TISS-28评分与腹内压的相关性。结果 21...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腹内压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膀胱压测量法对219例重症患者进行腹内压测定,分为机械通气组与非机械通气组,比较机械通气对腹内压的影响及患者平均动脉压(MAP)、APACHEⅡ评分和TISS-28评分与腹内压的相关性。结果 219例重症患者腹内压平均值为(7.43±3.15)cmH2O,机械通气组腹内压水平高于非机械通气组(P>0.05);腹腔高压组患者的MAP、APACHEⅡ评分和TISS-28评分均高于腹腔低压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与否、疾病严重程度对重症患者腹内压水平有影响,应作为常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压 重症 监测
下载PDF
体位对腹腔内压力影响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晓猛 史载祥 +2 位作者 李茂琴 李家琼 杜长虹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796-79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腹腔内压力的影响。方法根据68例腹部疾病患者平卧位时测量的腹腔内压力分为低压组(〈20mmHg)和高压组(≥20mmHg),用间接膀胱测压法测量患者在平卧位,抬高床头15°、30°和45°时4种体位的腹腔内...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腹腔内压力的影响。方法根据68例腹部疾病患者平卧位时测量的腹腔内压力分为低压组(〈20mmHg)和高压组(≥20mmHg),用间接膀胱测压法测量患者在平卧位,抬高床头15°、30°和45°时4种体位的腹腔内压力。结果与平卧位比较,抬高床头15°时腹腔内压力无明显变化,抬高床头30。和45。时腹腔内压力增大(P〈0.05),高压组尤甚。结论抬高床头可增大腹腔内压力,对腹压高者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压力 体位 腹腔内高压 监测
下载PDF
腹压护理标识预警系统在腹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敏 蒋萍 胡帆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77-79,共3页
目的为客观评估、及时甄别和追踪管理腹部创伤病人的临床信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供腹部创伤病人救治依据。方法实行多维培训方法,建立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对206例腹部创伤病人采用自制设立的腹压标识预警(红、黄、绿... 目的为客观评估、及时甄别和追踪管理腹部创伤病人的临床信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供腹部创伤病人救治依据。方法实行多维培训方法,建立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对206例腹部创伤病人采用自制设立的腹压标识预警(红、黄、绿)与护理对策系统。结果206例腹部创伤病人经应用腹压标识预警(红、黄、绿)与护理对策系统的连续动态监护,其中186例黄色标识者得到及时重症监控,在动态观察中有103例继续加重予以红色标识者得到了及时手术减压治疗,98例获得救治成功,有效利用了医护人力资源,为临床救治提供了有力时机,护士对腹部创伤病人病情的观察能力及护理救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结论腹压护理标识预警系统的护理管理为腹部创伤救治提供了可靠科学数据和抉择手术时机,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压监测 护理标识 腹部创伤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腹内压监测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宏飞 王勇强 +2 位作者 常文秀 高红梅 李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期58-60,共3页
本文就腹内压监测的临床进展进行了综述。腹内压监测能够反应腹内压力的变化,快速有效的诊断腹内高压,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腹内高压,并可以预防腹腔间室综合症,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 腹内压 监测 腹腔间室综合症
下载PDF
ICU患者腹腔内压力监测的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小平 卢春娟 许永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9期18-20,共3页
目的采用自行创建的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和方法测量危重患者的膀胱压力,通过观察监测者内部与监测者之间的测量数据变异性以评价腹腔内压力测定的可重复性。方法 2012年6-12月方便性抽样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综合ICU 19名危重患者,... 目的采用自行创建的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和方法测量危重患者的膀胱压力,通过观察监测者内部与监测者之间的测量数据变异性以评价腹腔内压力测定的可重复性。方法 2012年6-12月方便性抽样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综合ICU 19名危重患者,采用自行创建的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进行腹腔内压力监测,对同一名测量者(监测者内部)和两名测量者(监测者之间)测定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监测者内部和监测者之间的膀胱压力测定数据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P<0.01)和0.814(P<0.01),提示测量数据间强相关,无明显变异。结论自行创建的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在测定腹腔内压力中具有确定的可重复性,采用标准的测定装置和测定方案可以在危重患者中可靠准确地测定腹腔内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压力 膀胱压力测定 监测者 变异性
下载PDF
腹内压监测在肝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诚华 葛亮 何谦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982-986,共5页
目的研究腹内压监测在肝移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9月至2009年1月期间14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了腹内压监测。将腹内压大于10cmH2O(1cmH2O=0.098kPa)定为腹内高压组,其中10<腹内压≤15cmH2O为Ⅰ级,15<腹内压≤25cm... 目的研究腹内压监测在肝移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9月至2009年1月期间14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了腹内压监测。将腹内压大于10cmH2O(1cmH2O=0.098kPa)定为腹内高压组,其中10<腹内压≤15cmH2O为Ⅰ级,15<腹内压≤25cmH2O为Ⅱ级,25<腹内压≤35cmH2O为Ⅲ级,35cmH2O以上为Ⅳ级。所有病例连续7d测量腹内压并记录循环、呼吸及肾功能相关生理指标,将腹内高压组不同级别者的循环、呼吸和肾功能分别与腹内压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移植术后出现腹内高压者45例(31.5%),其中Ⅰ级18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Ⅳ级3例。腹内高压组中所有级别者的SCr和BUN与腹内压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升高,而PaO2则表现为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率只在Ⅱ、Ⅲ、Ⅳ级的腹内高压组有显著升高,呼吸频率和PaCO2只在Ⅲ、Ⅳ级的腹内高压组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腹内高压并不少见,对呼吸、循环及肾功能均可造成影响,术后常规进行定期的腹内压检测是必要的,对术后实施适时适度的医疗干预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 腹内压 监测
下载PDF
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静 邵小平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第12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探讨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13年186例入住ICU并且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 目的探讨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联合胃残余量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13年186例入住ICU并且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3例。分别采用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方案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腹胀、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和目标喂养量的达标率。结果试验组腹胀的发生率为26.88%,对照组腹胀的发生率为55.91%(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呕吐的发生率为9.68%,对照组呕吐的发生率为21.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腹泻的发生率为8.60%,对照组腹泻的发生率为10.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达到目标喂养量,试验组目标喂养量达标率为88.17%,对照组目标喂养量达标率为86.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方案可以有效降低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腹胀、呕吐的发生率,使其早日达到目标喂养量,对于提高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压监测 胃残余量监测 肠内营养
下载PDF
应用腹内压监测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空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庆萍 肖端偶 +3 位作者 夏晓 郑楚真 王宏伟 范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3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腹内压监测(IAP)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空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80例,按照创伤评分选出为严重多发伤患者(观察组)和轻度多发伤患者(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腹内压监测,观察组根... 目的:研究应用腹内压监测(IAP)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空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多发伤患者80例,按照创伤评分选出为严重多发伤患者(观察组)和轻度多发伤患者(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腹内压监测,观察组根据监测的腹内压来调节肠内营养,对照组按照常规观察指导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腹内压水平、病死率、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腹内压升高患者的MODS评分、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IAP测量值、病死率、发生脏器功能障碍率、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时,患者的腹围较前出现明显变化;腹胀程度越严重,腹围变化越大;而患者腹胀、腹泻出现前后的腹内压差值及及平均值也出现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内压监测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早期空肠营养并发症的观察有临床指导意义,可以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为危重患者带来的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压监测 严重多发伤 早期空肠营养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间室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春艳 栾敏 +1 位作者 赵萍 赵振寰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9年第12期3206-3209,共4页
从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概念、发病机制、特点、诊断、防治、开腹减压术指证、术后护理等方面介绍了腹腔间室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 腹腔间室综合征 发病机制 腹腔内压力 监测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