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易志刚 陈津瀚 郭文安 《中国医药》 201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偏心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评价hs-CR在预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冠心病患者10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亚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亚组54例、急...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偏心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评价hs-CR在预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冠心病患者10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亚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亚组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22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对其中单支病变患者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以明确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偏心性.另外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同时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的浓度.结果 ①AMI组、UA组、SA组和NS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7.25±4.26)、(3.12±1.83)、(1.27±0.78)和(0.54±0.22)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软斑块组(42例)纤维斑块组(13例)、钙化斑块组(12例)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4.25±1.64)、(2.57±1.28)、(1.27±0.5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向心性斑块组(19例)和偏心性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2.03±1.76)mg/L与(3.58±2.3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预测因子,辅助冠心病的诊疗.血清hs-CRP水平有可能间接反映斑块的性质及其偏心程度,有助于判断斑块的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高敏C反应蛋白 易损斑块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