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矮生优良单株的杂交选育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苏珍 韩玉林 +1 位作者 张耀钢 郭维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5,共5页
以 2个矮生和 5个普通德国鸢尾 (IrisgermanicaL )栽培品种为材料 ,配置 5个杂交组合 ,经杂交试验及矮生优株筛选 ,选出矮生优良单株 8个。试验结果表明 :因所选亲本遗传基础的复杂性 ,其杂种后代出现了花色及株高等主要表型性状的高度... 以 2个矮生和 5个普通德国鸢尾 (IrisgermanicaL )栽培品种为材料 ,配置 5个杂交组合 ,经杂交试验及矮生优株筛选 ,选出矮生优良单株 8个。试验结果表明 :因所选亲本遗传基础的复杂性 ,其杂种后代出现了花色及株高等主要表型性状的高度分离 ;在花色性状遗传中 ,其紫色相对于黄、粉、白和红色具有更强的遗传能力 ;在株高性状遗传中 ,杂种后代不同株高个体数由多到少依次为Ⅲ级、Ⅱ级、Ⅳ级、Ⅰ级。以花色为主要观赏指标的鸢尾矮生植株需通过与矮生亲本的反复回交筛选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矮生优良单株 杂交选育 花色性状 株高性状 回交 遗传
下载PDF
鸢尾属(Iris L.)植物的杂交育种 被引量:37
2
作者 黄苏珍 顾姻 韩玉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8年第1期35-39,共5页
1994~1997年在南京进行了鸢尾属(IrisL.)的种间与种内杂交育种试验。结果表明:2个种间杂交组合亲和力极弱,F1代杂种苗生长不良,6~8周内死亡。3个种内杂交组合亲和力较强,F1代杂种苗生长良好,其中2个杂... 1994~1997年在南京进行了鸢尾属(IrisL.)的种间与种内杂交育种试验。结果表明:2个种间杂交组合亲和力极弱,F1代杂种苗生长不良,6~8周内死亡。3个种内杂交组合亲和力较强,F1代杂种苗生长良好,其中2个杂交组合F1代的花色由单基因控制,未出现花色的分离;不同花色的德国鸢尾(IrisgermanicaL.)品种LP和PP之间的杂交组合F1代花色受多基因控制,F1代杂种花色出现明显分离,从中选出了“紫金”、“彩带”、“金舞娃”、“红浪”、“水晶球”、“紫云”和“紫盘”7个新栽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属 杂交育种 花色 德国鸢尾 栽培品种 花卉
下载PDF
荷兰鸢尾(Iris xiphium L. var. hybridum)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32
3
作者 黄苏珍 谢明云 +3 位作者 佟海英 韩玉林 顾姻 居丽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3期48-52,共5页
取荷兰鸢尾(IrisxiphiumL.var.hybridum)鳞茎片不同部位外植体块,接种于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基本培养基上,其中取自鳞茎片基部外植体块2mm×2mm×2mm,培养基为MS+BA1.0mg/L... 取荷兰鸢尾(IrisxiphiumL.var.hybridum)鳞茎片不同部位外植体块,接种于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基本培养基上,其中取自鳞茎片基部外植体块2mm×2mm×2mm,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2mg/L的不定芽诱导率为最高(70%);最理想的增殖培养基为MS+BA2.0mg/L+NAA0.2mg/L。不定芽直径4~5mm,培养基为MS+BA0.2mg/L+NAA0.5mg/L有利于不定根的发生,诱导生根率达833%。试管苗不经练苗可直接出瓶,移栽于泥炭∶田土∶河沙=1∶1∶1(V/V)的基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鸢尾 组织培养 鳞片 花卉 鸢尾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天然次生灌木山桃(Prunus davidiana)与山杏(Prunus sibirica L.)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日动态差异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淑勇 周泽福 +1 位作者 张光灿 夏江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9-507,共9页
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5年生天然次生灌木山桃(Prunus davidiana)及山杏(Prunus sibirica L.)作为研究材料,系统比较了两树种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分析了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山桃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日... 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5年生天然次生灌木山桃(Prunus davidiana)及山杏(Prunus sibirica L.)作为研究材料,系统比较了两树种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分析了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山桃叶片气体交换参数日变化特征与山桃有所差异,山桃除蒸腾速率(Tr)外其它生理参数呈单峰曲线,山杏的日变化类型均呈双峰曲线。两树种光合速率(Pn)在下午明显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受到非气孔限制。山桃Pn的日均值((7.64±3.69)μmo.lm-2.s-1)比山杏((5.29±2.97)μmo.lm-2.s-1)高出46%,Tr的日均值((2.21±1.02)mmo.lm-.2s-1)比山杏((1.58±0.57)mmo.lm-.2s-1)高出40%左右,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均值相差不大,分别为(2.89±1.52)μmo.lmmol-1,(2.54±1.37)μmo.lmmol-1。多元回归及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的最重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其次是大气CO2浓度;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参数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山桃与山杏表现出具有较高光合速率,较低蒸腾速率和较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特征,因而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都有较好引种栽培与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山桃 山杏 气体交换 日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鸢尾(Iris L.)叶片取向与其光合特性及光抑制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健 张金政 +3 位作者 姜闯道 李志强 石雷 李振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637-3643,共7页
通过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反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鸢尾叶片取向对植株光合特性及光抑制的影响。自然状态下,鸢尾的叶片不同取向影响植株对光能的截获;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极显著相关;东西取向叶片的Pn要大于南北取向... 通过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反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鸢尾叶片取向对植株光合特性及光抑制的影响。自然状态下,鸢尾的叶片不同取向影响植株对光能的截获;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极显著相关;东西取向叶片的Pn要大于南北取向。南北取向的植株中叶片叶绿素(Chl a和Chl b),类胡萝卜素(Car)含量略高于东西取向。日进程中,各取向的叶片在一天中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光抑制。相对于东西取向的植株,南北取向植株发生了明显的倾斜;在两种取向的植株中,叶片东侧和南侧的光化学反射指数(PRI)下调幅度较大;PRI的变化量(△PRI)大小依次为:东侧>南侧>西侧>北侧。鸢尾植株取向改变了叶片倾斜角度,两者共同导致光能截获减小;同时,叶片光能利用效率下调和叶黄素循环增强,这可能是不同取向植株均未发生严重光抑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叶片取向 光合作用 光抑制 叶绿素荧光 叶黄素循环
下载PDF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s of Polygala sibirica L.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雨虹 姜勇 +2 位作者 温晶 陈玉平 屠鹏飞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8年第2期148-152,共5页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roots ofPolygala sibirica L.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performed by solvent extraction and repeated chromatography with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ODS column...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roots ofPolygala sibirica L. Th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performed by solvent extraction and repeated chromatography with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ODS columns, and semiprep. HPLC. 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al analysis. Twelve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tenuifoliside A (1), tenuifoliside B (2), glomeratose A (3), 3',6-disinapoyl sucrose (4), sibiricose A5 (5), sibiricose A6 (6), sibiricose A1 (7), sibiricose A2 (8), polygalatenoside E (9), 1-O-L-arabinopyranosyl-O-(6→1)-β-D-glucopyranosyl-salicylate (10), canthoside A (11), and methyl- 3,4,5-trimethoxycinnamate (12). Compound 11 was obtained from genus Polygala for the first time, and compounds 2, 9, 10 and 12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GAlACEAE Polygala sibirica l. Chemical constituents
下载PDF
切花荷兰鸢尾(Iris xiphium L.var.hybridum)低温处理与保鲜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苏珍 郭维明 +2 位作者 韩玉林 谢明云 孙桂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不同条件下,对荷兰鸢尾金皇后(IrisxiphiumL.var.hybridumcv.YellowQueen)和罗萨里奥(IrisxiphiumL.var.hybridumcv.Rosarlo)品种的鲜切花材料进行了预冷和冷藏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相同预冷和冷藏处理条件下,这2个品种切花的保鲜效果... 在不同条件下,对荷兰鸢尾金皇后(IrisxiphiumL.var.hybridumcv.YellowQueen)和罗萨里奥(IrisxiphiumL.var.hybridumcv.Rosarlo)品种的鲜切花材料进行了预冷和冷藏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相同预冷和冷藏处理条件下,这2个品种切花的保鲜效果基本无差别。在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且处理温度为2~4℃条件下,预冷处理以花蕾初现色期、相对湿度20%~30%且处理时间12~24h的保鲜效果为佳,其保鲜期比对照平均延长3~4d;冷藏处理以花蕾未现色或刚现色的切花材料,装入不完全密封的塑料薄膜袋中,袋中相对湿度为95%~98%的处理条件效果最佳,保鲜期可达7~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 保鲜技术 荷兰鸢尾 低温处理
下载PDF
鸢尾属(IrisL.)植物的杂交育种及其同功酶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黄苏珍 顾姻贺 善安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6年第4期38-41,共4页
进行了鸢尾属(IrisL.)种间杂交和种内杂交计21个组合,授粉花数229朵,结实数19个。种内杂交结实的3个组合,平均结实率64%;种间杂交结实的3个组合,平均结实率1.5%。有3个种内杂交组合、2个种间杂交组合的... 进行了鸢尾属(IrisL.)种间杂交和种内杂交计21个组合,授粉花数229朵,结实数19个。种内杂交结实的3个组合,平均结实率64%;种间杂交结实的3个组合,平均结实率1.5%。有3个种内杂交组合、2个种间杂交组合的种子已萌发成苗。对亲本及F1代植株进行了同功酶的鉴定,鸢尾(Iristectorum)×德国鸢尾(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属 杂交育种 分析 同功酶 观赏植物
下载PDF
野生山杏(P.sibirica L.)性状变异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立彬 刘桂森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6,共6页
对山杏实生群体植株的叶、花、果共22个性状变异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其中21个性状符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雌蕊发育程度可能有主基因参与;核重、仁重、花期及雌蕊发言程度的变异性最大,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文中并估计了山... 对山杏实生群体植株的叶、花、果共22个性状变异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其中21个性状符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雌蕊发育程度可能有主基因参与;核重、仁重、花期及雌蕊发言程度的变异性最大,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文中并估计了山杏实生群体中取样的理论样本容量,以及推荐了各性状的选择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变异性 选择
下载PDF
Amino acid profiles and protein quality of Siberian apricot(Prunus sibirica L.)kernels from Inner Mongolia 被引量:5
10
作者 Mingyu Yin Tana Wuyun +1 位作者 Zhongmao Jiang Jie Ze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391-1397,共7页
Siberian apricot(Prunus sibirica L.)is a traditional nut tree species in East Asia and Siberia and is a possible contribution to healthy diets.However,it has attracted little research attention and information on the ... Siberian apricot(Prunus sibirica L.)is a traditional nut tree species in East Asia and Siberia and is a possible contribution to healthy diets.However,it has attracted little research attention and information on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its kernel is limited.In this study,the profile,nutritional value and variation of amino acids were investigated in eight provenances.The kernels contained29×10-2 g/g protein and were rich in glutamic acid(26.5%),aspartic acid(11.3%)and arginine(10.1%).They showed higher essential amino acids(EAA)than similar protein values for almonds.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amino acids ranged from 3.8 to 43.7%,and the levels of seven amino acid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eight provenances.The proportion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to total amino acids and amino acid score were also quite different.Protei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me amino acids and protein quality values.In conclusion,there were two superior provenances(Wanjiagou and Horinger County)with high EAA contents and protein quality,and could be used in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is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unus sibirica l. Amino acids Nutritional value DIVERSITY
下载PDF
A new iridoid glycoside from Veronica sibirica 被引量:2
11
作者 Jie Teng Fu Geng Zhang +2 位作者 Yan Wen Zhang Yoshihisa Takaishi Hong Quan Dua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50-452,共3页
A new iridoid glycoside,versibirioside(1),and a known iridoid glycoside,verbaspinoside(2),were isolated from the whole plant of Veronica sibirica L.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includi... A new iridoid glycoside,versibirioside(1),and a known iridoid glycoside,verbaspinoside(2),were isolated from the whole plant of Veronica sibirica L.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including 2D-NMR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onica sibirica l. Versibirioside Iridoid glycoside
下载PDF
Reference Gene Selection for qRT-PCR Normalization in Iris germanica L. 被引量:3
12
作者 Yinjie Wang Yongxia Zhang +3 位作者 Qingquan Liu Liangqin Liu Suzhen Huang Haiyan Yuan 《Phyt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SCIE 2021年第1期277-290,共14页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is an effective and widely used method to analyz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arget genes.Selection of stable reference genes is a prerequisite for accurate normalization of target gene exp...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is an effective and widely used method to analyz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arget genes.Selection of stable reference genes is a prerequisite for accurate normalization of target gene expression by qRT-PCR.In Iris germanica L.,no studies have yet been published regarding the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reference genes.In this study,nine candidate reference genes were assessed at different flower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in different tissues by four different algorithms(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and RefFinder).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CT11(Actin 11)and EF1α(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were the most stable reference genes in different tissues,whereas TUA(Tubulin alpha)and UBC9(Ubiquitin-protein ligase 9)were the most stable ones in different flower developmental stages.UBC9 and ACT11 were the most stable reference genes in all of the tested samples,while the SAMDC(S-Adenosylmethionine decarboxylase)showed the least stability.Finally,to validat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selected reference genes,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IgTPS(beta-caryophyllene synthase)was assessed and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suitable reference gene selection.This work constitutes the first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reference genes in I.germanica and provides guideline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gene func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n I.germanica and related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is germanica l reference genes floral scent QRT-PCR
下载PDF
TWO NEW NEOLIGNANS FROM MESSERSCHMIDIA SIBIRICA L.SSP. 被引量:1
13
作者 Zhi Zhong SONG Zi Min LIU Zhong Jian JIA Qi Xiu ZHU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730000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2期975-976,共2页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Messerschmidia sibirica L.ssp.,two new neolignans were isolated and elucidated as messerschmidin and its acetate.
关键词 TWO NEW NEOlIGNANS FROM MESSERSCHMIDIA sibirica l.SSP PPM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山杏林枝干害虫朝鲜球坚蚧发生规律
14
作者 朱旭华 吕忠良 +3 位作者 敖特根 领宝 高岳 包文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18,共5页
为了掌握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的发生及为害规律,在通辽市扎鲁特旗山杏天然次生林对不同树冠方向、不同坡向、坡位等部位的虫口密度、虫情指数、山杏林密度及土壤理化因子等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冠方向对... 为了掌握朝鲜球坚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的发生及为害规律,在通辽市扎鲁特旗山杏天然次生林对不同树冠方向、不同坡向、坡位等部位的虫口密度、虫情指数、山杏林密度及土壤理化因子等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冠方向对朝鲜球坚蚧虫口密度无显著性影响。不同坡向对其虫口密度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虫口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南坡、西坡、东坡、北坡,而且下坡位朝鲜球坚蚧虫口密度显著高于上坡位。不同坡向对其虫情指数无显著性影响。山杏林密度与虫口密度间呈现负相关趋势;与虫情指数无相关性。土壤理化因子对虫口密度无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枝干害虫 朝鲜球坚蚧 虫情指数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山杏表型性状与营养成分多样性
15
作者 方玉凤 徐连峰 +2 位作者 崔琳 温宝阳 王力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2,共9页
2014年6—8月份,以山杏(Prunus sibirica L.)种质为研究对象,参照相关标准与规范,按照单株结实量确定了黑龙江省的七台河市、鸡西市、龙江县、嫩江县、宝清县、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扎赉特旗、宾县9个地区的优良林分,在优良... 2014年6—8月份,以山杏(Prunus sibirica L.)种质为研究对象,参照相关标准与规范,按照单株结实量确定了黑龙江省的七台河市、鸡西市、龙江县、嫩江县、宝清县、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扎赉特旗、宾县9个地区的优良林分,在优良林分选取标准样地,按抽样方法选取优树,每个地区选取20株优树,共选择180株山杏典型种质;测定表型性状——树体性状(树高、冠幅)、果实性状(单果质量)、果核性状(果核长、果核宽、果核厚、单核质量)、种仁性状(种仁长、种仁宽、种仁厚、单仁质量),对表型性状测定结果较好的种质(每个地区筛选5份种质,共计45份种质)测定种仁营养成分(种仁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脂肪酸);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山杏种质17个表型性状和34种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分析山杏种质表型性状与地理因素相关性,综合分析山杏种质生长性状、果核表型性状、仁用成分,遴选选育优株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树体性状中树高和冠幅的变异系数(48.12%、41.83%)最大,果核和种仁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7.52%~10.95%)最小;出核率均值为27.46%、出仁率均值为39.05%。相关性分析表明,树体性状、种仁大小、单仁质量、出仁率受地理气候因子影响显著,进行山杏优树的地域选择时,应以经度低、纬度高、海拔低、年均温高、日照时间长、降雨量少的地区为重点。依据表型性状数据,将180份种质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的出核率(34.54%)最高,适用于选育核壳用品种;第Ⅱ类群的树体性状、果核和种仁性状、果和核质量最高,适用于改良并选育仁用杏品种;第Ⅲ类群的出仁率(43.21%)最高,丰产潜力大;第Ⅳ类群的单仁质量(0.40 g)最高,适用于选育油用杏品种。表型性状的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4.51%,反应的信息与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营养成分方面,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45份山杏种质主要含有15种氨基酸,大部分氨基酸的变异系数在20%~40%之间;共检测出7种脂肪酸质量分数在0.1%以上;营养成分的聚类表明,空间上不连续变异,其中宾县万人欢林场3号优树种仁必需氨基酸、药用氨基酸、脂肪酸质量分数最高,可作为选育仁用杏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杏 表型性状 种仁营养成分 黑龙江地区
下载PDF
祁连山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16
作者 张燕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3期16-22,共7页
为探索祁连山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调查其种质资源本底数和利用现状,本调查预先设定线状调查路线调查其种质资源分布和个体形态特征,采用问卷和查阅文献的方法调查其利用现状,通过采集种子播种和天然植株播种及分株繁殖... 为探索祁连山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调查其种质资源本底数和利用现状,本调查预先设定线状调查路线调查其种质资源分布和个体形态特征,采用问卷和查阅文献的方法调查其利用现状,通过采集种子播种和天然植株播种及分株繁殖,研究不同种的播种发芽率和移栽成活率。调查发现,祁连山共有鸢尾属植物5种,为锐果鸢尾、甘肃鸢尾、准葛尔鸢尾、白花马蔺和马蔺;5种鸢尾属植物中只有马蔺在园林绿化中经采挖野生植株分株栽培后用作观赏,剩余种均未被开发利用;5种鸢尾属植物在播种后,白花马蔺的发芽率最高,为24%;准葛尔鸢尾的发芽率最低,为8%。除甘肃鸢尾和马蔺外,其它植物的发芽率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5种鸢尾属植物在分株栽植后,马蔺的成活率最高,为95%,准葛尔鸢尾的成活率最低,为75%。在不同鸢尾属植物中,马蔺与准葛尔鸢尾、白花马蔺间成活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外,与锐果鸢尾、甘肃鸢尾间成活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鉴于马蔺已被用于园林绿化,且分株栽植成活高达95%,建议优先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鸢尾属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 现状调查
下载PDF
基于rbcL序列试论鸢尾属部分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喻林 刘宇婧 +3 位作者 冯艺玫 谭淼 蒋天仪 余小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59,共9页
选用叶绿体rbcL基因对鸢尾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以雄黄兰为外类群,对21份鸢尾属材料和GenBank下载的共49条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了鸢尾属的分类系统。针对有争议的物种,聚类结果表明:马蔺与白花马蔺关... 选用叶绿体rbcL基因对鸢尾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以雄黄兰为外类群,对21份鸢尾属材料和GenBank下载的共49条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了鸢尾属的分类系统。针对有争议的物种,聚类结果表明:马蔺与白花马蔺关系较远;扁竹兰和蝴蝶花亲缘关系较扇形鸢尾近;细锐果鸢尾和锐果鸢尾亲缘关系近,大锐果鸢尾较之远;四川鸢尾和薄叶鸢尾聚类近;西伯利亚鸢尾系内物种间聚类复杂,亲缘关系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属 RBCl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FRANS HALS德国鸢尾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海峰 吕远达 +2 位作者 郑海霞 赵明晶 王家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223-226,共4页
以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L)FRANS HALS叶片、球茎作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探讨不同激素及不同浓度组合对鸢尾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以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为鸢尾快速繁殖、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提供最优的技术方法。结... 以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L)FRANS HALS叶片、球茎作为外植体,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探讨不同激素及不同浓度组合对鸢尾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以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为鸢尾快速繁殖、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提供最优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灭菌时间也不同,叶片为3%次氯酸钠3 min,球茎为3%次氯酸钠5 min;鸢尾组培快繁的最适合外植体为球茎;鸢尾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10 mg/L+6-BA 1.00 mg/L,生根培养基为MS+1\2MS+NAA 0.10 mg/L,试管苗移栽基质采用泥炭∶珍珠岩=8∶2,成活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iris germanica.l) 组织培养 外植体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基于K-L变换的虹膜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雯雯 孙农亮 曹茂永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7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K-L变换和最近邻分类器的虹膜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K-L变换得到一组虹膜图像基,并利用这组基图像构造一子空间,将待识别图像在这个空间上的投影系数作为待识别图像的特征向量。采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了分类。基于CASIA虹... 提出了一种基于K-L变换和最近邻分类器的虹膜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K-L变换得到一组虹膜图像基,并利用这组基图像构造一子空间,将待识别图像在这个空间上的投影系数作为待识别图像的特征向量。采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了分类。基于CASIA虹膜数据库的试验表明,将K-L变换应用在虹膜特征提取上可以取得较高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识别 K-l变换 最近邻分类器
下载PDF
北橐吾叶片解剖结构研究
20
作者 董然 李盼盼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了揭示北橐吾[Ligularia.sibirica(L.)Cass.]叶片、叶柄等的解剖结构特征,探究其分类学意义,采用传统石蜡切片法和表皮撕取法,对北橐吾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叶肉、主脉及叶柄解剖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橐吾为异面叶植物,存在... 为了揭示北橐吾[Ligularia.sibirica(L.)Cass.]叶片、叶柄等的解剖结构特征,探究其分类学意义,采用传统石蜡切片法和表皮撕取法,对北橐吾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叶肉、主脉及叶柄解剖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橐吾为异面叶植物,存在分化明显的栅栏组织,是较为进化的特征。在叶片上表皮未见气孔,气孔集中分布于下表皮。叶肉组织结构疏松,控制水分的能力较差。主脉与叶柄中均存在维管组织,输导组织发达,表皮内侧均存在有细胞壁增厚的厚壁组织。表皮气孔、主脉、叶柄的解剖形态指标变异系数小,表现保守。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橐吾属植物分类的依据。北橐吾叶片与叶柄的相关解剖结构特征可以为橐吾属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橐吾 叶片 解剖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